登陆注册
1454900000002

第2章 鸿爪留痕(2)

唐时在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战乱时,玄宗、德宗、僖宗等均逃往蜀中避难,众多的“法师”僧人随着逃难的队伍将“俗讲”(变文)带入四川,这当是情理之中的事。现藏法国的《维摩经讲经文》(pelliot2292号)第二十卷。卷末便有如下两段题记:“广政十年八月九日在西川静真禅院写此第二十卷文书,恰遇抵黑书了。不知如何得到乡地去!”“年至四十八岁,于州中应明寺开讲,极是温热!”“广政”系后蜀孟昶的年号,“十年”即公元948年,从题记中“不知如何得到乡地去”一句看,这位书写经文的僧人当是逃难入蜀的,一时回不了家乡,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便“于州中应明寺开讲”经文,以排遣客居他乡之孤寂。我想他讲的大约应是所书写的《维摩经》吧。在《敦煌变文集》收录有《维摩诘经讲经文》六段,其文体为韵散相间。不少的韵文末句都有这样的唱词“我闻次第处唱将来”、“在何处听说也唱将来”、“便请唱将来”、“广陈妙法唱将来”等,这当然是又说又唱的了。引文中所说的“静真禅院”、“应明寺”现在已考证不出它的具体地址,但文中强调“西川”,因此,这些经文俗讲在四川流传则是毫无疑问的。如此一来,四川的一些僧人与艺人将这些经文俗讲学了过来应是没有问题的。

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李聋僧》即记载有“伪蜀广都县,三圣院僧辞远,姓李氏,薄有文学,多记诵。……行坐念《后土夫人变》,师止之,愈甚,全无资礼,或一日大叫转变,次空中有人掌其耳,遂聩。二十余年,至圣朝开宝中,住成都义井院”。

广都县即今双流县,汉置,因避隋炀帝讳改双流县,故城在今双流县东南。

所谓《后土夫人变》即《太平广记》卷第299引《异闻录》所记唐时京兆人韦安道,一日邂逅“后土夫人”与之相恋结婚的故事,这人神相恋结婚已远不是佛经教义或故事了,故“师止之”。文中说讲唱者为“三圣院僧”,这是僧人讲唱“变文”的例子。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俗讲”、“变文”的专业艺人,甚至还有女艺人。

晚唐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云:“妖姬未着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颦处楚边月,画卷开时塞外云。说尽绮罗当日恨,昭君传意向文君。”(《才调集》卷八)。

这首诗说得非常清楚,这位女艺人——“蜀女”,第一可能是成都人,或至少住在成都,因此“自道家连锦水”;第二唱的是“王昭君和番”的故事;第三诗中有“清词堪叹九秋文”和“画卷开时塞外云”句,说明唱者一定持有词本,讲唱之际并有图画展开,与讲唱相辅而行。这首诗使我们大致知道了当时讲唱变文的情形。此外,王建《观蛮妓》诗说:“欲说昭君敛翠娥,清声委曲怨于歌。谁家少年春风里,抛与金钱唱好多。”(《全唐诗》第五册)这就把当时艺人卖艺的情形也告诉了我们。

傅子云先生在《俗讲新考》中说:“王建这首七绝(《观蛮妓》——引者注)里,虽然没有变文明显的迹象,试若据吉师老前一首(《看蜀女转昭君变》——引者注)看来,自然也是咏的那歌唱《昭君变文》的蜀女。因蜀在古时称为蛮地,所谓蛮妓似乎指的便是吉师老所称的蜀女罢?我们纵观这两首唐人诗,可以考知唐代确有一种以歌唱变文为职业的女性……歌唱完毕,当场还有人掷与金钱,有如今世露天表演杂技的艺人,演毕观众掷钱一般……”

再则,无论“蜀女”也好,“蛮女”也罢,以及前面说的“三圣院僧辞远”均系蜀人,甚至是成都人,这就充分证明了唐代“变文”在四川的流行,因此,传说的唐玄宗在汉州听艺人万年松讲唱“变文”一事,是否确实,便显得并不重要了。

唐代除“变文”十分流行,再一个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便是“说话”,即后世的“平话”、“评书”。唐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中的“话”便是指“说话”。其诗自注:“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这注释告诉我们,这说话讲的是《一枝花》的故事。便是当时流传民间的李亚仙与郑元和的故事,且“自寅至巳”、“犹未毕词”,讲了四个时辰,约相当于今天八小时,还未讲完,可见这故事之精彩。白行简的《李娃传》便是根据这些传说而敷衍成的一篇小说(唐传奇)。

这“说话”实在唐以前的隋代便已盛行,据《启颜录》记载,有侯白者便擅长此技。隋时“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玄感说一个好话。’” 这“说一个好话”便是讲一个好故事的意思。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贬误”记载:“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说呼扁鹊作褊鹊,字上声,予令座客任道昇字正之。市人言二十年前尝于上都斋会设此,有一个秀才甚赏某呼扁字与褊字同声,云世人皆误。”他们在那里讨论字的读音,我们可不管他。文中所谓“市人小说”实为“市民小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故改“民”为“人”。这“市民小说”即当时流行之“说话”。按“太和”为唐文宗李昂之年号,共九年(公元827-835),据方南生编《段成式年谱》称:太和六年至九年,段文昌复节度西川,其时段成式随父任住在成都,是书所记当为成都发生之事。而所谓“市人小说”(即“说话”)能进入官府宴饮去表演(相当于后世之“堂会”)可见当时“说话”在成都之流行。《唐会要》卷四说:“元和十年(815)……韦绶罢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李义山《杂纂·冷淡》条亦说:“斋筵听说话。”可见这“市人小说”则应是唐代流行之“说话”了。

总之,唐代“变文”与“说话”在四川是十分流行的,并给予了四川曲艺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后面还将谈到,此处便不赘述了。

§§§第三节 宋代成都的一次“相声大赛”

宋代,对于中国曲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中国曲艺成熟的时代。四川亦然。

随着唐王朝的结束,旧的防市制的崩溃,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市民社会形成与市民阶层兴起,出现了都市文化娱乐市场——瓦市(亦称瓦肆、瓦舍、瓦子)。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便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宋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数处。

周密在《武林旧事》追记南宋都城杭州的“瓦子勾栏”即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便门瓦、候潮门瓦”等23处之多。

这些所谓的“瓦子”,既是市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更是商品贸易的市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述“桑家瓦子”时说:“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武林旧事》卷六记述“诸色伎艺人”时便列出了“书会、演史、说经诨经、小说、影戏、唱赚、小唱、嘌唱赚色、鼓板、杂剧、杂扮、弹唱因缘,唱京词、诸宫调、唱耍令、唱《拨不断》、说诨话”等五十余个项目,记载的各色艺人多达七百余人,真可谓三教九流齐聚,诸行百业杂陈。如此热闹繁华之处,怎不令人流连忘返“不觉抵暮”呢。故当时人说:“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梦粱录》卷十九“瓦舍”)“这种都市世俗娱乐是违背儒家传统观念的。……民众似乎在这里无视礼法,任情享乐,以放荡的态度在消费中寻求感官的刺激,致使他们接受了新的世俗享乐意识而改变淳朴的精神状态,尤其年轻人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我们可以从其否定的意义理解为都市民众人本意识的觉醒。”

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的活跃及市民阶层的兴起,为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成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两宋时期的四川以“交子”(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的出现、商税增加,城市和集镇的发展显示出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都市娱乐的兴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上引诸书所记之民间技艺,如杂剧、滑稽戏、唱赚、小唱等在四川均有流行。在四川有关的史籍中,虽未见“瓦舍(瓦子)”一词,但类似于“瓦舍”的“集市”的确存在。如成都大慈寺及其周遭即是。宋张溥《寿宁院记》说:“佛以静为乐……独成都大圣慈寺据阛阓之腹,商列贾次。茶炉药榜,篷占筵专,倡优杂戏坌然其中。” 可见是何等热闹。不仅如此,大慈寺及其周边还有各种市场云集。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引《方舆胜览》说:“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月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当时成都太守田况即赋有《大慈寺前蚕市》诗:“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老农肯信忧民意,又见笙歌入寺来。”以记其盛况。

此外,有李良臣的《东园记》亦说“素号繁丽”的成都“万井云错,百货川委,高车大马决骤于通逵,层楼复阁荡摩乎半空。绮觳昼容,弦索夜声,倡优歌舞,妩媚靡曼,裙联袂属。奇物异产,瑰琦错落,列肆而班布。黄尘涨天,东西冥冥”(同治《成都府志》卷十三)。从以上引文看,尤其是“倡优杂戏坌然其中”与“弦索夜声,倡优歌舞,妩媚靡曼”等描述看,与上述诸书介绍的东京、杭州“瓦舍”的情形是十分一致的。证明当时的四川虽无“瓦舍”之名,却有“瓦舍”之实,这难道不是四川曲艺发展成熟的优良沃土吗?

两宋时,四川秉承唐五代之遗,奢侈游乐之风十分盛行。宋庄绰《鸡肋篇》(卷上)记述各地岁时习俗时说:“成都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游赏几无虚辰。使宅后圃名西园,春时纵人行乐。初开园日,酒坊两户各求优人之善者,较艺于府会。以骰子置于合子中撼之,视数多者得先,谓之‘撼雷’。自旦至暮,唯杂戏一色。坐于阅武场,环庭皆府官宅看棚。棚外始作高凳,庶民男左女右,立于其上如山。每诨一笑,须筵中哄堂。众庶皆噱者,始以青红小旗各插于垫上为记。至晚,较旗多者为胜。若上下不同笑者,不以为数也。”

这条史料摆在面前,确实令人十分兴奋。笔者对这条史料认真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原来作者为我们记述了800年前成都举行的一场“像生”(相声或类似相声)大赛。在整个一天的时间里“自旦至暮,唯杂戏一色”。那么,何以说“杂戏”(杂剧)是相声或类似相声的东西呢?宋杂剧,包括当时流行的滑稽戏,“严格地说起来,实在都不能算是戏剧。不过它们后来却都演进而成为备具舞台条件的戏文与杂剧(指元人杂剧),数典不宜忘祖,于是我们不能不也以戏剧目之了。” 这里说得非常清楚,无论“杂剧”或“滑稽戏”虽“以戏剧目之”,但实非“戏剧”,对于前辈学者谭正壁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并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前辈任二北先生在所编《优语集》“总说”中引冯沅君《古优解》说:“宋杂剧的题材,则包括‘故事’与‘世务’。‘故事’当是过去的史事或传说,‘世务’当是当时的现有事件。……《都城纪胜》所谓‘先做寻常熟事一段’,或即指‘世务’言,次做正杂剧,或即演故事者。因为‘世务’是当时现有的事件,为人所熟悉,故曰‘寻常熟事’。”并说“宋人笔记所记载的‘优语’,王先生(王国维)所目为宋滑稽戏者”,《鸡肋篇》虽然只说是“杂戏一色”而没有具体说明“优人”们演出的剧目和怎样的演出,但我们从“每诨一笑,须筵中哄堂。众庶皆噱”的描述推断,当日演的是“滑稽戏”,应是大致不错的。

前面已说了,“杂剧”、“滑稽戏”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那应是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宋人的“优语”,即王国维先生认为的“宋滑稽戏”是怎样的面貌。

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三“优语”条记载了在成都所演的一出“滑稽戏”:“有袁三者,名尤著。有从官姓袁者,制蜀,颇乏廉声。群优四人,分主酒色财气,各夸张其好尚之乐,而余者互讥诮之。至袁优,则曰:‘吾所好者财也。’因极言财之美利,众亦讥诮之不已。徐以手自指曰:‘任你讥笑,其如袁丈好此何?’” 对那位“颇乏廉声”的“姓袁”的“从官”进行了辛辣地讽刺。

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看作品的形式,不就是一段“四人相声”么。与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等人合说的相声《五官争功》不是完全一样么。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热门推荐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我有多爱你

    我有多爱你

    年少的一场相识。天真的一场私奔。命中注定的重逢。他和她,兜转一生,只为那一句,我有多爱你。
  • 重生农家女

    重生农家女

    以为死亡是最终的解脱,可没成想却让她回到了十五年前。 这一次,她该如何面对负心的丈夫,横刀夺爱的小三,愚昧势力的婆婆呢? 既然上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那么,这一次,绝不要重蹈覆辙,这一次,请,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如果上天说富贵是你我的劫难,那么我宁愿你不求闻达于诸侯,只与我躬耕与安贫....
  •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讲述了英国绅士福克先生以两万英镑为赌注同朋友们打赌,只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小说以打赌开头,中间穿插探险故事、异域风情、爱情故事等。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作品形象而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做了细致全面的解析。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从此让你面对经济学不再望而生畏。本书包含经济学基础原理、经济学常用术语、市场经济学、市场结构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厂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经济形势11篇内容,包罗万象,是经济学爱好者的首选读本。
  • 乾隆皇帝:天步艰难

    乾隆皇帝:天步艰难

    进入壮年的乾隆皇帝文治武功,为营造与挽救清王朝的辉煌盛世而宵衣旰食。乾隆南下江南,傅恒成都点兵,进军大小金川;钦差大臣福康安与刘墉微服私访,擒拿女教主“一枝花”余党,却无意中查出纪昀的一大命案;而此时,和珅、弘昼、阿桂等人与甘肃总督勒尔谨、王亶望之间又铺展开一连串殊死争斗。正值乾隆南巡回京之途,贤惠的富皇后命悬德州,而爱妃昧娘以六甲之身避祸,襁褓中的阿哥又横遭天花之疫……
  •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一个洁净、强健而坚实的躯体,比最美丽的面孔更美丽。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满压抑。没有它,智慧、快乐、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保持健康的唯一办法是:吃你不愿吃的东西,喝你不爱喝的饮料,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要想长时间拥有健康,需要我们付出行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 钓个皇子当老公

    钓个皇子当老公

    一个现代的刁蛮女,在一次远足登山活动中不小心坠下山,从此来到一个貌似古代的异世界。开始以为自己误闯了拍戏现场,还乐颠颠地跟一个演员互换了衣裳。殊不知,一切事情都因换装开始——她被当作另一个人给抓了回去,交给那个貌似她命中魔障的变态大色魔,也让她从此卷入一场场令自己抓狂的事件之中。到底这个现代野丫头究竟能不能在这个古代世界中游刃有余呢?
  • 穿越之代妃出嫁

    穿越之代妃出嫁

    是死后重生,还是莫名穿越,是平凡最真,还是惊天动地……且看她如何代贵妃出嫁,活自我风风采!
  •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古语有云:“黄杨乃木之君子。”他倒是姓黄名杨,可他那种种作为哪跟君子沾上边?再说了,她是找老公,不是找老板,在他面前她还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一天吗?可是,心中的悸动、手心的温暖、唇齿间的余香都隐藏不住那份情愫,她拒绝不了他的靠近;既然这样,咱就看看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某场景】“大黄,给我倒杯水,我渴了……”“大黄,给我削个苹果,我缺维生素了……”“大黄,给我批作业,我困了……”“大黄,给我你的银行卡、房产证、存折、股票、基金……”“大黄,大黄,大黄啊……………………”★★★凉凉的冬日给您送上暖暖的小文,打劫各位的【收藏】,让钻石、神笔、鲜花、咖啡来的更猛烈些吧…………★★★完本V文《苏向晚的太子爷》http://m.pgsk.com/a/238950/幻情现代文《家有巫妻》http://m.pgsk.com/a/297681/新鲜出炉《锦绣太子爷》都市文番外进行中……http://m.pgsk.com/a/256987/董二的围脖:http://m.pgsk.com/1501394493ps:看完了,留个痕儿O(∩_∩)O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