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08

第8章 论中华孝道的内涵和它的普适价值(1)

陈德述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它对民族的道德培养,民族的认同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建设、发展与强大,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五四”以来,特别在“文革”中,孝道遭到过无端的批判,被片面地、错误地评价,致使许多错误的认识还流传至今。

为了肃清流毒,必须澄清对下面三个问题的认识:第一,说“孝”是封建主义的、是“愚孝”,所以不能接受“孝”。“忠孝”是历史上的两大道德规范,“忠”也有“愚忠”,为什么能接受“忠”,不能接受“孝”呢?“忠”是诚实无欺的意思,“孝”是善于事奉父母的意思,它们本来不姓“愚”,“愚忠愚孝”是“忠、孝”的异化,不是它们本来意思,把它们定性为“愚忠愚孝”是错误的。第二,错误地批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孟子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是针对虞舜的父母不许他娶妻而说的。况且这个“后”不是只指儿子,也包含女儿。人人如果都没有后人,不只是家族绝灭,民族也会因此而绝灭,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有何不对?第三,批判“父母在,不远游”也是片面的,错误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这里没有说不许出远门,是说如果出远门了,一定要告诉父母你去哪里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离开父母远了,一方面父母担心,另一方面父母如果生病了,谁来照顾?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告诉父母你去哪里了。告诉父母你去了什么地方,完全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不对。只有澄清了强加给孝的错误的认识和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孝的含义,认识到孝的本质。

一、中华孝道的内涵

那么,到底什么是“孝”呢?《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尔雅·释训》:“善父母曰孝”,即善于事奉父母的行为就是孝,善于事奉父母的人就是孝子。《释名·言语篇》还说:“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说(悦)好也。”汉代贾谊在《贾子·道术》中说:“子爱、利亲谓之孝”,“慈惠爱亲为孝”。就是说“爱亲利亲”就是孝。墨子也从“交相利”的立场出发,也说“孝,利亲也”。“利亲”就是“养亲”,要尽心竭力地赡养父母,事奉父母要竭尽全力。一句话,尊敬和赡养父母就是孝,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由这一基本内涵出发引申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下面,拟就这个问题作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具体说来,中华的孝道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保全身体,珍惜生命。

孝敬父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使之不要受到损坏或伤害。《孝经》载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也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什么叫“全”呢?“不亏其体”,不使身体受到伤害,就叫做“全”。曾子还说:“父母生之,子弗敢杀(伤害);父母置之,子弗敢废(残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缺损)……可谓孝矣。”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其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保全身体,珍惜生命,是行孝尽孝的起始,是最基本的孝。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都需要有生生不息的后代子孙,这是家族、民族得以发展的基础;身体受损伤了,生命没有了,何以尽孝?孔子还把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比做“本”与“枝”的关系,他说:“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强调作为儿女的必须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生命,不然对不起父母,且伤害了父母。《孝经》还说:“天地之性(生),惟人为贵。”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人是最宝贵的,珍惜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保全好父母给予的身体,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就是孝。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全过程,从自己懂事有自主能力时开始直到生命的最后终结。有哪些情况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呢?一是意外事故;二是打架斗殴;三是犯重罪被处决。意外事故难以避免,但出门要小心谨慎;许多年轻人斗勇好胜,打架斗殴,伤了自己伤了对方,使双方父母悲伤,是不孝的表现;至于那些为非作歹,触犯法律,被处以重刑的人,不仅使父母悲伤,还让父母蒙羞,为其带来耻辱,更是不孝。为了尽好孝道,不但要小心谨慎,防止意外事故,更不要打架斗殴,触犯刑法。这不只是对父母尽孝,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第二,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

养亲是孝敬父母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社会里,年老的父母丧失了劳动力之后,要靠子女奉养。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就是这样。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就是传统所说的“养体”。从人生存的条件来说,“养体”是最基本的。从孝的层次来说,“养体”只能说是起码的。《吕氏春秋·孝行》篇说:“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盐铁论·孝养》也说:“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上等的孝是满足父母的心愿,其次是以和悦的面色对待父母,再其次才是物质上赡养。《吕氏春秋·孝行》说,“赡养”有“养体、养目、养耳、养口、养志”五个层次,“养体”只是第一个层次。“修宫室,安床笫(音zi,竹子编的席子),节饮食,养体之道也”,“熟五谷,烹刍豢,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修宫室”,就是要使房屋不要漏风漏雨,要使父母住得舒适;“安床笫”,就是要使父母睡眠安稳;“节饮食”,就是要调节好饮食,荤素搭配合理。这就是“养体”的方法。“熟五谷”,就是饭要煮熟,肉类要烹饪好,菜肴的味道要调和好,这就是养口的方法。养体、养口都是物质方面的赡养,除此之外是精神方面的赡养。对于物质赡养方法应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不一定要求有很高的标准。《盐铁论·孝养》说:“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故匹夫勤劳,犹足以顺礼;歠(音chuo,喝,引申为吃)菽(豆类做的食品)饮水,足以致其敬。”就是说,善于奉养父母的人,不必每顿饭都有肉吃,不必穿绣有花纹的丝绸衣服,“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就算是最孝敬的了。一般平民百姓,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就合乎礼的要求;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充分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是孝敬父母的重要内容。但是必须要摆正“礼”和“养”的关系。《盐铁论·孝养》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论述:“丞相史曰:‘八十曰耋(音die),七十曰耄(音mao)。耄,食非肉不饱,衣非帛不暖。’故孝子曰甘毳(音cui,同脆)以养口,轻暖以养体。”于是孝子用美味的食物来供养父母,用质轻而保暖的衣服来保养父母的身体。“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无端(丝绸做的衣帽),虽公西赤不能以为容;无肴膳,虽闵、曾不能以卒养。”曾参奉养他父亲曾皙,每顿饭都有酒肉;没有丝绸的衣服帽子,就是公西赤也不能用空洞的容貌、礼义来达到养亲的目的;没有好饭食,就是闵子骞、曾参也不能完成养亲的任务。赡养父母必须要有甘美可口的饮食和温暖舒适的衣服,只用形式上的礼不能实实在在地奉养父母。“礼无虚加,故必有其实然后为之文。与其礼有余而养不足,宁养有余而礼不足。夫洗爵(酒杯)以盛水,升降而进粝(粗糙的食物),礼虽备,然非其贵者也。”就是说,礼不是空虚的,必须有它实在的内容,然后才能成为礼仪。与其礼有余而供养的东西不足,宁可供养有余而礼不足。一个人恭敬地洗了酒杯,但盛的是水;请父母高坐,送上的却是粗茶淡饭,礼虽然俱备了,然而这样做并不是可贵的。由此可见,赡养父母是十分重要的,“与其礼有余而养不足,宁养有余而礼不足”,这就是“礼”与“养”的正确关系。

当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了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绝大部分农村的老人还要靠儿女来供养,有的儿女不愿意供养,有的儿女没有能力供养,致使许多老人的养老成了问题。至于城市,大部分老人有养老金,养老不成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儿女可以不闻不问,不管父母。作为儿女必须关心父母的生活问题,油、盐、米、酱、醋等是否备有,是否有人做饭等,都要关心到。常回家看看,不是只去吃“国务院”。赡养父母,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条件,使衣食无忧,安度晚年,尽好孝道,是儿女的责任。

第三,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

赡养和尊敬父母是孝的基本内涵。只“赡养”不“尊敬”不行;只表面“尊敬”而实际不“赡养”也不行。在赡养父母的同时还要尊敬父母。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敬父母要发自内心的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敬重父母。只有内心真正敬爱父母,才会有孝的行为。如果为了“孝”而行孝,那是做给别人看的,不可能有真正的孝行。《释名·言语篇》说:“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说(悦)好也。”明代吕维祺在所著的《孝经翼》中说:“爱敬者,孝之实际也。爱而不敬,则爱不至;敬而不爱,则敬不真,二者缺一焉,不可也。……夫孝道无方,爱敬而已矣。”孝的本质就是“爱”和“敬”。《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真正深爱父母的孝子,脸上总是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悦色,和气而诚恳。要时时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所以孔子说“色难”,“养可能也,敬为难”。只有从内心敬爱父母,才能有“和气”、“愉色”和“婉容”。

孟子十分强调,“大孝”要像虞舜那样“终身慕(敬慕)父母”。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人年少的时候爱慕父母,长大爱美女,结了婚爱妻子,当官了爱君王,对父母的爱就减少了,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应该的。“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仁爱是孝德的基础,敬爱是孝道的本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也要求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要忘记了父母:“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道路上行走)而不径(疾速,太快),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不敬爱父母,忘记了父母就是不孝。孟子认为,为人子女忘记父母表现在五个方面:“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音lu,羞愧、耻辱)”;“好勇斗很(通“狠”),以危父母”。这“五不孝”统统是忘记了父母的结果。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问孔子:“有人于斯,夙兴夜寐,手足胼胝(音pian zhi,皮肤上长的老茧),而面目黧(音li,黑而黄)黑,树艺五谷,以事其亲,而无孝子之名者,何也?”子路问:有个人早起晚睡,辛勤地劳作,手和足都长起老茧,面目发黑,种植粮食,奉养父母,却没有孝子之名,是什么道理?孔子回答说:“吾意者,身未敬邪!色不顺邪!辞不逊邪!”即是说,行为不尊敬,脸色不和顺,言辞不谦逊,这个人得不到孝子的名声。所以曾子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孝经·纪孝行》篇也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平时)则致(竭力、竭尽)其敬,养(含养体和养心)则致其乐。”总而言之,对父母要尽力时时事事做到敬爱和尊重。

儿女要在敬爱父母的基础上,满足父母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古人提倡“养目”、“养耳”、“养志”之道。“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和颜色,说(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用美丽的色彩满足父母眼目的需求,用悦耳的音乐满足父母耳朵的需求,用敬爱尊重的语言和行为对待父母,使父母感觉受到了尊敬。儿女要通过这些使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心情愉快。

父母最大的精神需求是“亲情”,他们渴望得到儿女的关心、关怀和问候;其次是渴望儿女成家立业,有所成就,给他们带来荣誉。除了满足父母的这些要求,儿女还要满足父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支持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学诗、学书法、学画画以及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总而言之,儿女对父母不只是“养体”还要“养志”,要尊敬父母,关心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第四,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

任何人都是要衰老的,人老了病就多,这是自然规律。儿女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年龄,把父母的健康放在心上。所以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有高龄的父母健在应该感到高兴,同时也要有所忧惧。高龄父母随时可能生病或死亡,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父母有了病,要心怀忧愁,“病则致其忧”,不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古代对此要求得很严,如《礼记·曲礼上》说:“父母有疾,冠者不栉(音zhi,梳头的篦子),行不翔(张开两臂),言不惰(轻慢),琴瑟不御(治理,这里引申为弹奏),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音shen,齿根),怒不至詈(音li,责骂),疾止复故。”父母有了病的时候,成年的儿子要心怀忧愁,头发无心梳理;走路不要张开两臂显得轻盈的样子;说话不要漫不经心的样子;不要弹奏琴瑟;吃肉不要吃得过多而到发腻;喝酒不要喝得脸发红;笑不要露出牙床;发怒也不要骂人。直到父母的病好了,做儿子的才恢复常态。在今天看来,这些行为要求过于严格,但它的中心意思是:要把父母的病放在心上,千万不要不闻不问,而应该即时想办法医治。

在父母生病和治病的过程中,要特别进行精心的照顾。《弟子规》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要精心地熬药、喂药;熬的汤药和送药丸的水,一定要亲口尝一尝,看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父母。民间有“熬汤药,必先尝”的训导。父母重病的时候,除极为特殊的情况之外,儿女们一定要轮流守候在父母的身旁,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关怀。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父母在临终前,总想见到自己的所有亲人。儿女应多给他们一些临终关怀,让他们平和地带着微笑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热门推荐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三界独尊

    三界独尊

    从此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在江尘面前,谁也没资格自称天才,转生在一个被人欺凌的诸侯少年身上,因为,没有哪一个天才,天帝之子江尘,能比天帝之子更懂天。天才?顺我者天,逆我者渣!
  • 我最想要的智慧成功书

    我最想要的智慧成功书

    希拉里是世界上少数极为成功的女人之一。从州长夫人到第一夫人,到国会参议员,到总统候选人,到国务卿,她走过的成功之路给予女人们很多启示。本书从塑造形象、调节心态、经营婚姻、成就事业、重视社交、珍惜亲情等方面,全面传达了希拉里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的智慧成功箴言,告诉女人们如何用希拉里的方式去生活、走向成功。通过阅读此书,你会找到一条成为魅力与智慧并举、勇敢和幸运同兼的成功女性的捷径。
  • 帝国焰:惹上花心CEO

    帝国焰:惹上花心CEO

    他是业界上狠厉的传奇人物,只要是他盯上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他换女人如换衣服,有钱可以玩弄一切,可以视一切为无物,他玩的游戏从来不是虚拟而是人。她是一片无处可依的叶子,她不是伟人,她拼命的赚钱只不过是想要帮助从小生长的孤儿院而已,却不知一场相遇,一场游戏,他和她从此纠缠在一起。他用孤儿院来威胁她做这做那,还时不时的对她上下其手。当她恋上了他霸道的温柔时,他却狠狠的推开了她,原来灰姑娘的童话永远不会被打破。最后,伤了心,原来……她跟他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生意人纷纷钻进这个充分体现精明与算计的“龙袍”里,乐而忘返。环境在改变,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同的问题。时代在改变,生意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子兵法》;90年代,“温州热”“犹太热”席卷生意场。20世纪80年代,商业处于排列布局的阶段,生意场上出现兵法热,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意人那种如醉如痴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商业处于上升期,三国文化顿热,凝结胜算与谋划智慧精华的《三国演义》几乎现身每个生意人的书架之上;21世纪,商业急速发展,竞争合作变化无常,有一条神秘的隐性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富于智慧的算计。做生意更是如此
  • 小农女要种田

    小农女要种田

    她家的后山上,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失忆的杀手。她毫不客气把他捡回家。哼哼,告诉你,你的苦日子开始了……咱家正缺一头牛,咱爷正在寻一个苦力,还有咱家往后发家致富的重担,可全要靠你……
  •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前一分钟,还是异界大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祭司大神,知天命,晓未来。后一分钟,却是都市里人人可以打之,骂之,欺之,凌之的草包女生。天堂跌落谷底的待遇未免太坑爹了?朝夏发誓,我命由我不由天!前世是神,操控人类的生死,这世岂能甘愿平庸?当她化身为摸金校尉、天桥下的神算、铁口直断的阴阳师、身怀茅山奇术的靓丽道姑……再想低调点都不行!听说,古玩界出了一个赌石大王。听说,风水界出了一个逆天的风水大师。听说,古武界出了一个另类修真者。自此,羞煞万千天才,迷煞各路人物……◆本文讲述女主成长史,非NP,文章涉及风水命理、赌石鉴宝、发丘摸金、降头蛊术、不喜者慎行。
  •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成长读本。在感恩的情怀中体悟责任的真谛,在责任的担当中成就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