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09

第9章 论中华孝道的内涵和它的普适价值(2)

第五,承志立身,成家立业。

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陆游的《示儿诗》说明,陆游希望他的后人一定要看到国家的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充满高度爱国热情的父志,是完全应该继承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当然,社会生活是多样的,不一定每个人的父母都留有遗志要求儿女们去完成,但是,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儿女们去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这样的“父志”往往都是大事情。有大志留给儿女们去继承的人,一定是大有利于国家的人。

所谓“立身”者,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理想而不断地、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要磨炼自己的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保持健康,这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历史上无数的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建立了功勋的人物,都是很好地实行孝道的人,如汉文帝、岳飞、文天祥、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等;时下的抗震救灾英雄、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为国家立了功,为父母获得了荣耀,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古人说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对父母应该奉行的孝道。

“立身行道”,建功立业的前提是自食其力,首先要养活自己。当今的“啃老族”,三四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这样能说是“立身”了吗?这样能建功立业吗?古代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了,要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了。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就是“立于礼”,三十岁就是很成熟的人了,就到了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说的是孝的全过程。“中于事君”,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终于立身”,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建立功业。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功业的人,就能“光宗耀祖”,这是值得肯定的价值追求。

相反,走入邪途,身陷囹圄,不顾父母之养,给父母精神上带来沉重的负担、耻辱或负罪感,使父母白白养了一个不肖之子,这能说是尽到了孝吗?

第六,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

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能盲目顺从,这是儒家孝道思想的本意。“愚忠愚孝”是汉代提出“三纲五常”以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孔子是不讲“愚孝”,也不讲“愚忠”的。子贡问孔子:“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忠)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回答说:“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孔子认为,对父亲的不义行为必须要进行诤谏劝止,这样才能使他不做违礼的不义的事情;如果儿子盲目服从父亲,就是不孝之子。荀子进一步作了论述:“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善也);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美饰,即文明),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音que,诚实、忠厚)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如果“从命”危及父母的生命安全,如果“从命”使父母受到了耻辱,如果“从命”使父母变成了没有道德的禽兽,有这三种结果的事情,绝对不能顺从。儒家强调“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认为这才是“人之大行也”,以“道、义”作为“忠孝”的标准,毫无“愚忠愚孝”的意味。

但是,儒家强调对父母进行“诤谏”要以尊敬为前提,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的主张。“几谏”,是婉言和顺地劝止的意思。就是说,在父母不听劝止,不接受诤谏的情况下,不要强迫或强制,更不能与父母对立起来,而要婉言、婉转、耐心地说服。诤谏是原则,如何诤谏是方法;原则必须要坚持,方法也必须要讲究。儿女们一定要做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只有做到了“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才“可谓孝矣”。要婉柔地劝告父母,使他们心悦诚服地不做不义的事情,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了。

孔子提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是君臣、父子之间的正常关系。后来,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思想后,产生了“愚忠愚孝”的社会现象,这是儒学的变异。在“父慈子孝”这个命题中,它已经包含着在父子之间有血缘亲情关系、孝敬父母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如果父不慈子可以不孝也是合理的。在父母不慈、父母不义的情况下,也应该对父母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诤谏,使其改过从善。

古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说法是片面的,是“父为子纲”的表现。当今,有不孝的子女,也有“不是的父母”。有遗弃、虐待、卖儿卖女的父母存在,更有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事件不时发生。这些都是孝道缺失、孝道被遗忘、孝道被否定的结果,使父母与子女之间、老人和晚辈之间出现伤天害理的悲惨局面。作为家庭来说,应该回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的和谐氛围中之去。

总而言之,父母有过错或不义行为子女必须要谏诤,“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焉得为孝乎?”在今天,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有不对之处或错误之处,子女要提出来。子女服从的只能是道德、法律与真理,如果父母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犯法的事情或者与常理相背谬的事情,子女一定要进行劝谏,劝其改正;否则,无原则的顺从使父母陷于不义或违法的境地,就是不孝。今天的社会生活准则是道德与法律,不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儿女的,都应该遵守道德与法律。

第七,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

儒家提倡“没(死)则葬”。人死了都要安葬,只是葬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火葬,有天葬,有水葬等。人从自然中来,最后回归到自然中去,这是很符合逻辑的。汉民族实行土葬,叫做“入土为安”。通过一定方式把亲人安葬起来,是人类良知、理性的表现,怎能把亲人的遗体抛之荒野,让豺狼虎豹、鸟兽虫蚁去噬食呢?送葬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送葬要有更文明的方式和过程。将亲人的遗体火化后存入塔陵或埋入公墓,是现代文明的安葬方式。用现代文明的方式安葬父母或亲人是必要的。

孔子认为孝的全过程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关键是要“崇敬”和“守时”,其核心是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和祖先,其形式就是祭祀。儒家强调追念父母、祖先,就是不要忘记他们,但是,儒家那种烦琐的祭祀仪式以及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今天已经不宜提倡。采取适当的文明方式追念先辈,对那些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以及民族英雄,在他们的诞辰和忌日时,都要召开纪念大会,以表示对他们的追念,这是应该的,必要的。对于父母和亲人们的追念,也是应该的、必要的。

儒家把“民、食、丧、祭”作为行政的四件大事,所以也十分重视“丧、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认为“丧、祭”是人生的大事。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丧礼者,无它焉,明生死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周密地埋葬)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埋葬和祭祀都是表示对父母、对死者的尊敬。生与死是人生的过程,是古往今来的人文之道,不能忽视。

孔子重视“丧、祭”,甚至主张“厚葬久丧”,但是孔子还是十分理性的,认为“丧、祭”不在于形式上的铺张浪费,重在崇敬和哀戚的心情。所以孔子说:“丧,与其易(完备,周到)也,宁戚(悲哀)。”在祭祀的时候,就要像是仙逝的父母、祖先就在面前,要十分崇敬和恭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要亲自去祭祀,不能找人代替,“吾不与,如不祭”。但是孔子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认为应把关怀的重点放在活的人身上,丧葬只是文饰人道的要求。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孔子作了十分理性的回答:“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伤害)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对子贡的提问,孔子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给子贡留下去思考的空间。儒家还说:“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认为父母在生时爱敬,死去时哀戚,就是十分完备周到的尽到孝道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生时有尊严,死了也有尊严,丧礼、祭礼就是体现人的尊严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慎终追远”,使民众之德归于淳朴敦厚,形成社会的和谐气氛。

儒家虽然十分重视“丧、祭”,但仍强调要在父母在世时好好尽孝。如果父母在世时不好好地孝敬,等父母过世后想要孝敬而不可得,将遗憾终生。所以曾子深有感悟地说:“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放置,等待)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用槌击打)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及,达到)存(存在,生存)亲也。故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钟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音cui,即椽)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亲也。”曾子曾经做过小官,俸禄不多,但是他很高兴,因为能孝敬父母;父母死后他去楚国做了令尹,俸禄很高,地位也很高,但他非常不愉快,常面朝北方哭泣,因为不能孝敬父母了。曾子用他的亲身感受说明,一定要在父母在世时尽好孝,不要等到“孝子欲养,而亲不待”,即使杀猪宰牛去祭祀父母的坟墓,也已经无济于事了。孝在父母在生时,才是真正的尽孝。

第八,尽职尽忠,清正廉洁,为国立功。

儒家孝道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之外,还要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勇敢捍卫国家,直至爱护自然生态等等。曾子说:“居处不敬,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莅,音li。莅官,意为做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指孔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可见儒家的孝道不只限于“事亲”,生活不庄重,为国家服务不忠诚,做官不清正廉洁,对朋友不讲诚信,作战不勇敢,乱伐乱杀、破坏生态等等,都是不孝。

古代“事君”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事君”虽然过时了,但“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却是普适性的价值。今天,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国家服务,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无私奉献给国家,对国家要尽心竭力,要无比忠诚,无比热爱;做官的人要“据德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所事事,不负责任,贪污受贿,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忠,也是对父母的不孝;当国家和民族遇上危难之时,要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国家、拯救人民、拯救民族,如果在这个时候怕死不勇敢面对,不敢赴汤蹈火,或者作战不勇敢,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不忠,对父母的不孝;任意砍伐森林树木,任意捕杀禽兽,破坏我们生存的空间,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中国哲学的泰斗张岱年教授说得好:“子女对父母尽孝,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道德的最高原则是爱祖国、爱人民,而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是丧失了良知、丧失了人性的人,是不可能有敬忠信勇这样的美德的,是不可能爱人民、爱祖国的,因而也是不可能为国立功的。

二、中华孝道的普适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儒家孝道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广博。儒家的孝道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广博的内容,因为它是建立在仁爱思想基础之上的,没有深切的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孝。不孝是源于不仁爱。仁爱从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到爱他人,进而爱一切生命,直至爱物。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民间说“百善孝为先”,《隋书·孝行传》也说“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莫不如此”。仁爱是人性之所致,人与人相爱,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但就其实质和内容来说,不是只有中国才有。任继愈先生说“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即是说孝是有它的客观社会基础的,不是圣人主观编造的。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关系是自然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亲相爱是天经地义的。中华民族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叫做“慈”,把子女对父母的爱叫做“孝”,其核心价值是“爱”。西方一些国家,父母把子女抚养大了,儿女就不管年老的父母,致使一些老年人过着悲惨的晚年生活,那是资产阶级自私本性的表现,不是人类良知之所致。子女孝敬父母、赡养和关爱父母是人类良知和理性的表现,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即使一些西方人由于金钱的迷惑而丧失了仁爱和良知,也应该向他们宣传和灌输孝道的文化观念,以适应老龄社会的到来。因此,孝道不只是中华文化,而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全球性的文化,这不只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构建和谐世界所必需的。

所以,曾子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普遍推行)而横(跨越)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之东海而准,推而放之西海而准,推而放之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而准。”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这就是孝的普适价值。

今天,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球构建和谐世界,广泛地、系统地宣传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它的普适价值,并进行积极倡导和推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陈德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契约丑妻:帅老公别跑

    契约丑妻:帅老公别跑

    “只要你娶了这个丑女人,我保证马上资金注入你们孙氏避免破产的危险。”白富美的前女友趾高气扬并带着戏谑的在孙建安面前笑道。“娶就娶,但你要说话算话!”高富帅的孙建安牛脾气上来了,“不就是一个契约丑妻吗?晚上关上灯你和她都一样。”前女友听到这里脸都气绿了,“好,我就要看看你每天都面对着一个丑女丑妻要怎么生活的幸福又有滋味~!”<br/>??“尼玛,你们说谁丑呢?我只不过就是单眼皮厚嘴唇和趴鼻梁,又壮了点而已。嘿嘿,不过这男人可真帅,天上居然砸下了个帅老公给我,不要白不要。”刘双喜对着孙建安直流口水。<br/>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步步为营,是为了谁做嫁衣?心心算计,为何算不过自己的心?她为暗杀营的杀手,奉苏太后之命代昭阳公主嫁往别国,只为倾覆他的国;不曾想这场任务中,她一步步陷入了他用温柔织就的情网;初见,繁华的街市上,她为躲避追兵而跳上了他的马,提出让他策马以甩掉她身后追兵的条件,“什么条件,你才能让你的马跑起来甩掉追我的人?”“记住你欠我的”语气轻挑,噪音却是极好听,似山涧流水般的悦耳。他策马疾驰,甩开追兵,提出的条件却是,“你的名字?”碧落街,姻缘会上,他为她点燃一星空的烟花,她的心开始沦陷而不自知;本以为不会再相见,冥冥中却早有安排,再一次的相见时,他成了她的夫君,她成了他的皇后;月色风华绝代,月色般绝世容颜如他。当他的眼眸在深情凝望她时,她明白他是她逃不开的诱惑;津山悬崖上,他为她纵身一跳。死里逃生后,他说:“无论碧落还是黄泉,只要有你在,走一遭又何妨?”为了这句话,她甘愿抛却杀手的身份,生死追随于他;只是宫阙深深,算计层层,她始终算不了他的心,最终情伤累累的她以一杯假死药远离了宫阙,远离了他;本不欲再靠近宫廷靠近情爱,奈何却阴差阳错回到故国被人设计再入宫门,陷入苏太后的另一个阴谋中;她离去后,他方知自己对她的爱早已融入了骨血,最终为再度得到她,他为她散尽后宫,用温柔与深情再次朝她洒下情网;千帆过尽,他做到了誓不负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誓不成婚:踹飞俊俏小王爷

    誓不成婚:踹飞俊俏小王爷

    落魄富家女,带雇佣兵到闺蜜家里偷账本,拐跑闺蜜,去当山大王。和俊俏王爷谈朋友,转身,挥挥手:“对不起王爷,我只恋爱不成亲!”
  • 剑气纵横

    剑气纵横

    废物赵行天经历爱人背叛以后机缘巧合获得九宫玄月塔!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危险和机遇!定五行,转轮回!从此踏上天下大道,攀上剑客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