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09

第9章 论中华孝道的内涵和它的普适价值(2)

第五,承志立身,成家立业。

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陆游的《示儿诗》说明,陆游希望他的后人一定要看到国家的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充满高度爱国热情的父志,是完全应该继承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当然,社会生活是多样的,不一定每个人的父母都留有遗志要求儿女们去完成,但是,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儿女们去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这样的“父志”往往都是大事情。有大志留给儿女们去继承的人,一定是大有利于国家的人。

所谓“立身”者,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理想而不断地、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要磨炼自己的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保持健康,这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历史上无数的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建立了功勋的人物,都是很好地实行孝道的人,如汉文帝、岳飞、文天祥、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等;时下的抗震救灾英雄、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为国家立了功,为父母获得了荣耀,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古人说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对父母应该奉行的孝道。

“立身行道”,建功立业的前提是自食其力,首先要养活自己。当今的“啃老族”,三四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这样能说是“立身”了吗?这样能建功立业吗?古代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了,要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了。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就是“立于礼”,三十岁就是很成熟的人了,就到了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说的是孝的全过程。“中于事君”,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终于立身”,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建立功业。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功业的人,就能“光宗耀祖”,这是值得肯定的价值追求。

相反,走入邪途,身陷囹圄,不顾父母之养,给父母精神上带来沉重的负担、耻辱或负罪感,使父母白白养了一个不肖之子,这能说是尽到了孝吗?

第六,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

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能盲目顺从,这是儒家孝道思想的本意。“愚忠愚孝”是汉代提出“三纲五常”以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孔子是不讲“愚孝”,也不讲“愚忠”的。子贡问孔子:“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忠)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回答说:“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孔子认为,对父亲的不义行为必须要进行诤谏劝止,这样才能使他不做违礼的不义的事情;如果儿子盲目服从父亲,就是不孝之子。荀子进一步作了论述:“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善也);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美饰,即文明),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音que,诚实、忠厚)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如果“从命”危及父母的生命安全,如果“从命”使父母受到了耻辱,如果“从命”使父母变成了没有道德的禽兽,有这三种结果的事情,绝对不能顺从。儒家强调“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认为这才是“人之大行也”,以“道、义”作为“忠孝”的标准,毫无“愚忠愚孝”的意味。

但是,儒家强调对父母进行“诤谏”要以尊敬为前提,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的主张。“几谏”,是婉言和顺地劝止的意思。就是说,在父母不听劝止,不接受诤谏的情况下,不要强迫或强制,更不能与父母对立起来,而要婉言、婉转、耐心地说服。诤谏是原则,如何诤谏是方法;原则必须要坚持,方法也必须要讲究。儿女们一定要做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只有做到了“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才“可谓孝矣”。要婉柔地劝告父母,使他们心悦诚服地不做不义的事情,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了。

孔子提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是君臣、父子之间的正常关系。后来,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思想后,产生了“愚忠愚孝”的社会现象,这是儒学的变异。在“父慈子孝”这个命题中,它已经包含着在父子之间有血缘亲情关系、孝敬父母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如果父不慈子可以不孝也是合理的。在父母不慈、父母不义的情况下,也应该对父母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诤谏,使其改过从善。

古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说法是片面的,是“父为子纲”的表现。当今,有不孝的子女,也有“不是的父母”。有遗弃、虐待、卖儿卖女的父母存在,更有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事件不时发生。这些都是孝道缺失、孝道被遗忘、孝道被否定的结果,使父母与子女之间、老人和晚辈之间出现伤天害理的悲惨局面。作为家庭来说,应该回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的和谐氛围中之去。

总而言之,父母有过错或不义行为子女必须要谏诤,“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焉得为孝乎?”在今天,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有不对之处或错误之处,子女要提出来。子女服从的只能是道德、法律与真理,如果父母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犯法的事情或者与常理相背谬的事情,子女一定要进行劝谏,劝其改正;否则,无原则的顺从使父母陷于不义或违法的境地,就是不孝。今天的社会生活准则是道德与法律,不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儿女的,都应该遵守道德与法律。

第七,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

儒家提倡“没(死)则葬”。人死了都要安葬,只是葬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火葬,有天葬,有水葬等。人从自然中来,最后回归到自然中去,这是很符合逻辑的。汉民族实行土葬,叫做“入土为安”。通过一定方式把亲人安葬起来,是人类良知、理性的表现,怎能把亲人的遗体抛之荒野,让豺狼虎豹、鸟兽虫蚁去噬食呢?送葬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送葬要有更文明的方式和过程。将亲人的遗体火化后存入塔陵或埋入公墓,是现代文明的安葬方式。用现代文明的方式安葬父母或亲人是必要的。

孔子认为孝的全过程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关键是要“崇敬”和“守时”,其核心是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和祖先,其形式就是祭祀。儒家强调追念父母、祖先,就是不要忘记他们,但是,儒家那种烦琐的祭祀仪式以及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今天已经不宜提倡。采取适当的文明方式追念先辈,对那些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以及民族英雄,在他们的诞辰和忌日时,都要召开纪念大会,以表示对他们的追念,这是应该的,必要的。对于父母和亲人们的追念,也是应该的、必要的。

儒家把“民、食、丧、祭”作为行政的四件大事,所以也十分重视“丧、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认为“丧、祭”是人生的大事。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丧礼者,无它焉,明生死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周密地埋葬)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埋葬和祭祀都是表示对父母、对死者的尊敬。生与死是人生的过程,是古往今来的人文之道,不能忽视。

孔子重视“丧、祭”,甚至主张“厚葬久丧”,但是孔子还是十分理性的,认为“丧、祭”不在于形式上的铺张浪费,重在崇敬和哀戚的心情。所以孔子说:“丧,与其易(完备,周到)也,宁戚(悲哀)。”在祭祀的时候,就要像是仙逝的父母、祖先就在面前,要十分崇敬和恭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要亲自去祭祀,不能找人代替,“吾不与,如不祭”。但是孔子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认为应把关怀的重点放在活的人身上,丧葬只是文饰人道的要求。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孔子作了十分理性的回答:“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伤害)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对子贡的提问,孔子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给子贡留下去思考的空间。儒家还说:“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认为父母在生时爱敬,死去时哀戚,就是十分完备周到的尽到孝道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生时有尊严,死了也有尊严,丧礼、祭礼就是体现人的尊严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慎终追远”,使民众之德归于淳朴敦厚,形成社会的和谐气氛。

儒家虽然十分重视“丧、祭”,但仍强调要在父母在世时好好尽孝。如果父母在世时不好好地孝敬,等父母过世后想要孝敬而不可得,将遗憾终生。所以曾子深有感悟地说:“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放置,等待)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用槌击打)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及,达到)存(存在,生存)亲也。故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钟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音cui,即椽)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亲也。”曾子曾经做过小官,俸禄不多,但是他很高兴,因为能孝敬父母;父母死后他去楚国做了令尹,俸禄很高,地位也很高,但他非常不愉快,常面朝北方哭泣,因为不能孝敬父母了。曾子用他的亲身感受说明,一定要在父母在世时尽好孝,不要等到“孝子欲养,而亲不待”,即使杀猪宰牛去祭祀父母的坟墓,也已经无济于事了。孝在父母在生时,才是真正的尽孝。

第八,尽职尽忠,清正廉洁,为国立功。

儒家孝道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之外,还要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勇敢捍卫国家,直至爱护自然生态等等。曾子说:“居处不敬,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莅,音li。莅官,意为做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指孔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可见儒家的孝道不只限于“事亲”,生活不庄重,为国家服务不忠诚,做官不清正廉洁,对朋友不讲诚信,作战不勇敢,乱伐乱杀、破坏生态等等,都是不孝。

古代“事君”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事君”虽然过时了,但“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尽忠”却是普适性的价值。今天,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国家服务,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无私奉献给国家,对国家要尽心竭力,要无比忠诚,无比热爱;做官的人要“据德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所事事,不负责任,贪污受贿,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忠,也是对父母的不孝;当国家和民族遇上危难之时,要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国家、拯救人民、拯救民族,如果在这个时候怕死不勇敢面对,不敢赴汤蹈火,或者作战不勇敢,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不忠,对父母的不孝;任意砍伐森林树木,任意捕杀禽兽,破坏我们生存的空间,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中国哲学的泰斗张岱年教授说得好:“子女对父母尽孝,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道德的最高原则是爱祖国、爱人民,而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是丧失了良知、丧失了人性的人,是不可能有敬忠信勇这样的美德的,是不可能爱人民、爱祖国的,因而也是不可能为国立功的。

二、中华孝道的普适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儒家孝道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广博。儒家的孝道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广博的内容,因为它是建立在仁爱思想基础之上的,没有深切的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孝。不孝是源于不仁爱。仁爱从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到爱他人,进而爱一切生命,直至爱物。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民间说“百善孝为先”,《隋书·孝行传》也说“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莫不如此”。仁爱是人性之所致,人与人相爱,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但就其实质和内容来说,不是只有中国才有。任继愈先生说“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即是说孝是有它的客观社会基础的,不是圣人主观编造的。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关系是自然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亲相爱是天经地义的。中华民族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叫做“慈”,把子女对父母的爱叫做“孝”,其核心价值是“爱”。西方一些国家,父母把子女抚养大了,儿女就不管年老的父母,致使一些老年人过着悲惨的晚年生活,那是资产阶级自私本性的表现,不是人类良知之所致。子女孝敬父母、赡养和关爱父母是人类良知和理性的表现,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即使一些西方人由于金钱的迷惑而丧失了仁爱和良知,也应该向他们宣传和灌输孝道的文化观念,以适应老龄社会的到来。因此,孝道不只是中华文化,而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全球性的文化,这不只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构建和谐世界所必需的。

所以,曾子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普遍推行)而横(跨越)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之东海而准,推而放之西海而准,推而放之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而准。”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这就是孝的普适价值。

今天,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球构建和谐世界,广泛地、系统地宣传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它的普适价值,并进行积极倡导和推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陈德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热门推荐
  • 爱你,情不自禁

    爱你,情不自禁

    在一场宴会上,她以为中了大奖抽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兰博基尼车子.一场宴会让她和他相识成,遽尔成为朋友,为了家中逼婚的父母大哥,她邀请他合演一场订婚的戏码,可是在她激动地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亚洲分公司的总裁并且梦想着嫁给他之时,他竟然来破坏......很好此仇不报非女子也!他就等着她的报复吧!可是为什么看着他和别的女子亲热她竟然会有种受伤的感觉......-----------------------------------------每日更新时间:早8点或者晚8点左右,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花花在这里谢过了!
  • 无赖徒儿宠你上瘾

    无赖徒儿宠你上瘾

    【剧情版简介】十三岁那年师父为了保住他美名远洋的好名声,硬是把弱不禁风,有仇必报之人。但众所周知她是太平岛岛主唯一一个关门弟子,性格懦弱,一无是处,但却有着一张倾城脱俗的容颜,也正是这张如瓷娃娃般的脸最终害了她的性命。夜楚,不堪一击的她给调教成了万能的强者,逼着她学武功,做生意,闯江湖;啥,学武,自私,做生意,哈哈;这正如她意;学了功夫就不会被人欺负,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但她好像忘了她还有一个师父吧;一个以欺负她为乐的师父吧;《《《《》》》》十五岁那年,当她功夫突飞猛进,她发誓如有来生一定不要这么友善好欺,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小弟收了一个有一个时;“一个女孩子家整天抛头露面,舞刀弄枪的成何体统,以后你就改学女红吧”某人扔了一堆香囊在她面前义正言辞,厚颜无耻的道。“啥,狠绝无赖,那我的那些生意呢?”现在说她抛头露面,舞刀弄枪,早干嘛去了,是谁让她学武功,闯江湖,叶楚,做生意的;“自然是交给为师来打理了”夜随风,她定要做个自强,太平岛岛主,世人皆知他是五国首富,商场枭雄,皆传他文武双全,俊的人神共愤,为人友善的米虫千金,他更是所有女性心中最理想的夫婿,但只有夜楚知道他其实就是一头披着人皮的大野狼,外表一本正经,内心却是腹黑无耻。“嘠”她现在终于知道师父为什么是五国首富了,她也总结出成为首富的必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脸皮厚。《《《》》》十八岁那年“师父,你都那么大把年纪了,怎么还不给我找个师母,身世未知,给太平岛找个岛主夫人?”“师母是吧;那么大把年纪了是吧;”某人皮笑肉不笑着慢慢靠近了夜楚;“不是,我说错了,师父您年轻气盛,丰神俊貌怎么会是大把年纪呢;明明就是正值青春”看着师父冷笑的这副嘴脸夜楚就知道她惨了,所以赶紧转变了战略,害了性命,拼力讨好起来。时空转换,当叶楚变为夜楚…“嗯~这还差不多”某人很是受用,一脸窃喜。“至于岛主夫人吗?”伴随着一声奸笑,某人双眼发光的看着某个部位自言自语道“好像长大了,可以开啃了”“额,师父你…”<本文1V1宠文,新婚当晚被未婚夫夺了家产,女强,男强,强强联手,简介小白文不白,欢迎跳坑>看看这样行不?
  • 极品女兽师

    极品女兽师

    东方才刚刚泛起微微亮光,云层中显露出来的丝丝黄色光芒,昭示着这是一个好天气,也许,过不了多久,就是艳阳高照。黎明前,清凉的空气里飘散着浓浓的血腥味,满地殷红的鲜血,顺着低洼的地势,向下面“咕咕”的流去。一眼望去,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把那宽敞的将军府大门口叠的满满当当。杀人了?是的,半个时辰前,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厮杀。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苏家……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王妃太俏皮:霸道君上很贪心

    王妃太俏皮:霸道君上很贪心

    什么?!在湖边洗澡也会被人偷香,小心得针眼吧你!那个混蛋王爷还把她毫无顾忌的抱起,带到皇宫里。他想封她为王妃,她却总想着逃跑,他一次次逮她回来,硬冠上王妃的头衔给她。
  • 无爱承婚

    无爱承婚

    她和他在一起,她花不完的心思,用尽了手段,她是硬生生从他前女友手中夺过,她以为只要她爱,只要她努力,他就会爱上她,他就会发现她的好。结果却是,婚姻2年,仅仅的700多天,他的前女友回来,他毅然选择了那个女人。他说,“乔漫,我爱她。”乔漫,我爱她?多么讽刺的一句话,当时她听到的时候,笑了,笑得撕心裂肺。她爱他,爱得死心塌地,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连死都愿意。但是,他却还是告诉她,“乔漫,我爱她!”她的初恋,她的初吻,她的初夜,她两年的卑微付出,被他那一句冷冰冰的话,彻底的否决,不留痕迹。离婚,好,她答应。并不是为了成全,而是为了报复。在离婚前一夜,她上了她儿时玩到大的青梅竹马,给他第一次戴了绿帽子。离婚当天,她挽着她的青梅竹马,走进了婚姻礼堂。什么事情,都必须赶在他的前面,她只是想要证明,“言箔,不是没有你,就不能生活。”一年的报复,她遍体鳞伤,他也遍体鳞伤。她恨,那是因为她很爱。一直以来,莫离都知道,和他上床,和他结婚,都是因为很想要报复,都是因为,她很爱,很爱。所以,他可以假装不知道,假装不在意,假装听不到高潮时她叫着另外一个男人的名字。所以,当一年之后,她累了,站在他面前告诉他,“对不起,莫离,我爱他。”于当年,言箔告诉她的话一模一样。但是莫离不是她,他只会淡淡的说,“好,你回去吧。”没有仇恨,没有怨言,因为他明白,无爱承婚而已!可那一刻,乔漫的心却痛了一下。…嘿嘿,各位亲们,宅回归了!支持宅的亲们,点击你的鼠标收藏哦,那是给宅最大最大的动力!!
  • 天下第一村姑

    天下第一村姑

    新时代淳朴善良的好姑娘张小菇,终于穿越了,她来到异时空的大明朝。这个似曾相识又非常陌生的时代,有美酒佳人,也不缺小人鬼蜮;有风花雪月,也不乏盛世隐忧;有任气侠客,也有隐士君子;有慷慨悲歌,也有壮志难酬,变局之下,成为临江府红石村小小村姑的张小菇,如何演绎一番悲喜故事。自江南到江北,苏杭到京师,张小菇别无选择。上有老衰高堂,下有问学幼弟,最开始也是最艰难的,弃田亩之事,奈何偏偏刘家步步紧逼,咬上身来。张小菇自然要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是,终究改变不了许多事情。就如某个才子,某个佳人。张小菇民女一人,也做不来后宫争宠,也看不上庸俗富贵,但前世的女强人,纵使小小村姑,也要成为天下第一村姑!
  • 玩转生活英语

    玩转生活英语

    本书是一本涵盖日常生活的英语口语书籍。全书信息量丰富,趣味性强,适合不同英语阶段的学习者使用。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为了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英语能力,专门设计了“跟我练”栏目,保证能活学活用。
  •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一逃一追,一冷一热,潇潇洒洒。谁知眼前这人总是阴魂不散,在这条属于两人的爱情道路上,却因一念之差,没有最爱,只有更爱。历劫重生,我躲还不行吗?”看着逃跑的万俟(moqi)卿音,看着眼前撒娇的某男,君斯默微微一笑:“人世间纵有千娇百媚,只想淡看世间繁华,姹紫嫣红,只需一眼便知,肩负重任,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万俟卿音无奈扶额,她本是翱翔天际的凤凰,“惹不起,几尽神魂消散
  • 我为伊人狂

    我为伊人狂

    以大型百货商场为背景,讲述男主从学生时代的纯洁初恋,到进入职场的勾心斗角,十几年间经历了感情的跌宕起伏,事业的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