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4

第54章 略论中国佛教的“举孝事亲”(2)

东晋大士族、居士孙绰则在《喻道论》里说:“父隆则子贵,子贵则父尊。故孝之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相比之下,色养是小孝,“弘修大业”,“令逝者得福报以生(升)天”,乃是大孝。另一崇佛的文人刘勰(晚年出家为僧)在其《灭惑论》中也说:“夫佛家之孝,以苞盖远理,由乎心,无系于发。”他为佛教辩护说,不能将剃发出家视为不孝,中国古有泰伯、虞仲断发文身,孔子则称其至德;所以说“瞬息尽养,无济幽灵;学道拔亲,则冥苦永灭”。其实,佛教从来就把因果报应看做自然应感之数,个体业报无涉祖先——这一点,刘勰是很清楚的。但这一点却是佛教作为宗教所坚守的一个基本点,已无退让的余地。于是孙绰、刘勰另辟蹊径,从祖先灵魂不灭入手来探寻儒、佛双方的契合点。对此,牟钟鉴先生在《中国宗教与文化》一书里如是评价道:孙绰、刘勰以中国灵魂不灭的观点,“把因果报应与祖先崇拜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式的佛学神学”。孙绰在《喻道论》中便写道:“佛有十二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僧顺在《释三破论》里也自夸道:“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牟钟鉴指出,上述论著对佛教教义的说明,其实“完全是中国佛教信徒自己的理解,从佛学本来教义看,大大走了样”。

入唐以后,又有僧人法琳著《破邪说》、善导著《观无量寿经疏》,对忠孝问题作了重点论述。道世则在他编纂的《法苑珠林》中专设“忠孝篇”、“报恩篇”,以示佛教对孝道的重视。

佛教学者阐述孝道最为重要的著作是契嵩的《孝论》。方立天认为:“这是佛教关于孝的最系统、最全面的著作,是对以往佛教学者论孝的新的总结。”契嵩是北宋云门宗僧人,力主以佛的“五戒”、“十善”去会通儒的“五常”。他的《辅教编》内含“孝论”十二章,其用意是“拟儒《孝经》,发明佛意”。在《辅教编》里,他断然否认有关佛教不孝的一切指责。他在《辅教编》下《孝论·叙》中说:“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他还以儒家学者的口吻指出,孝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至哉,大矣,孝之为道也夫!”为了使佛教关于孝的学说彰明于天下,契嵩乃“发明吾圣人大孝之奥理密意”以“会夫儒者之说”,竭力会通佛教与儒家的孝论,宣扬戒孝合一说,甚至还认为佛教的“孝”超过或者说高于儒家的孝,也比当时的其他思想流派更重视孝、更尊崇孝。

进入中唐以后,雕版印刷术的诞生、成熟,再加上各种形式的僧俗讲经、演唱、舞乐以及传奇、变文、变相等纷纷出现,更使佛教讲孝工作蔚为大观。其时家喻户晓的是中国佛教学者于初唐完成的伪经《父母恩重经》。盛唐僧人智升撰的《开元释教录》卷十八注《父母恩重经》说:“经引丁兰、董黯、郭巨等,故知人造。”丁兰、董黯、郭巨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孝子,中国佛徒们制造的这部佛经却将他们引为主人公,不知出于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以增强国人对佛教的亲切感。该经主旨是父母孕育之恩当报,可以“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为父母造福。其情至真,其理至谆,可谓感人至深。例如它指出:

当儿女长大后,会大声地反抗父母,不肯听从父母的劝诫,甚至恶言顶撞。

尤其是儿子娶妻以后,往往忘记父母的恩情,造成兄弟反目。可是,当妻子的娘家来访时,却亲切地接待,把臂欢晤,弄得本末倒置:对亲人疏远,对疏远者却异常亲近。

它痛心疾首地呼吁说: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昊天之恩,岂能不报?

这与前面指出的印度原始佛教经典教义显然是大相径庭而带有中国儒家名教极深的烙印,所以一经造出,社会也便懒得去理会其真伪,而纷纷引为教化道德风俗的普及性读物,以至以后又出现各种异本,有的还加上插图,如《父母恩重变文》、《父母恩重俗文》、《父母恩重变相图》等,影响极为深远。

此外,托名后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网经》及托名西晋竺法护所译《盂兰盆经》,在唐代也由佛教徒们衍化成各种形式广为流布。这是因为二经都提到了“孝”、“戒”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后者被视为“佛教孝经”,为佛教讲究孝道的根据。它突出地体现了“孝道”,很适合中国的伦理风尚,遂使注者如云。在众多的注疏中,尤以宗密《疏》最著名。其强调的是:释迦牟尼出家和目连出家,都为的是救济父母;并特别指出“孝道”乃“儒、释皆宗之”的伦理准则。

“盂兰盆”为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即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盂兰盆经》说: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作为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国佛教依照这种说法,为拔救双亲乃至七世父母,而举行盂兰盆会。这是唐宋以来中国每年举行的最大节日之一,也是深受古代民间欢迎的一种法会。

由于《盂兰盆经》中所讲目连救母的故事体现出的报恩意识符合儒家的孝道规范,儒释双方就寻找到共同语言;再加上盂兰盆会的迅速推广流播,于是在唐宋之际,目连救母的故事也纷纷被敷衍成文学、绘画、戏剧等形象化的艺术形式,如《目连变文》、《目连变相图》、《入地狱图》和目连戏等。这样,《盂兰盆经》这一极有可能是佛教徒针对中国市场而杜撰的大“孝经”以及《父母恩重经》、《梵网经》等主张孝道的非原典佛经,便以深深的渗透力流播于中国世俗社会。

范文澜先生针对所谓《盂兰盆经》及目连变文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等指出,它们其实已大背印度佛教的教旨。因为“照天竺的说法,一个人只要出家为僧,便自以为是三宝之一,是天、人师,只能受别人(包括君主、父母)的礼拜”;“佛教极重出家,为的是要割断世俗因缘,免得从因生果,再堕轮回,不得涅槃”。佛教违背它的教旨本义而在中国接连推出不同版本的“孝经”,显示出其极富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生存能力及着眼于全局发展的战略眼光。唐宋之际特别是唐至五代,在佛教徒中,尤其是禅僧中还出现了许多以“孝道”闻世的“孝僧”,如自言“不敢忘孝”而被柳宗元推重的元暠;以织卖蒲鞋养母,人称“陈蒲鞋”的道纵;乞食养母,到战场背亡父遗骸回家的道丕……范文澜先生说:“禅僧敢于行孝取声誉,对天竺佛教说来是一个重的打击”,但却表明了他们“与世俗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总之,佛教在中国的立经(立“孝经”)与讲经说孝,通过“孝亲”这一最基本的伦理纽带,不仅向中国世俗社会廓清了因教义上的“弃世出家”而带来的“无父无君”等误会,使包括儒者士大夫在内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增进了对佛教的亲近感,而且还配合儒家和官府使孝道以更浩大的声势广布于僻远乡野与寻常巷陌间,从而在维系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宗法制度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大足《古文孝经碑》的意义

今天,在重庆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上的摩崖造像中,还遗存有不少关于《父母恩重经》及《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变相雕刻。其中“释迦舆棺葬父”造像刻画佛祖释迦牟尼亲自护运装有亡父的棺车送葬父亲,这不仅有悖于印度社会以及佛教传统的火葬习俗,而且同印度佛教关于不尚孝亲、主张怨亲平等、要勘破亲子关系的原始教义大相抵触。宝顶石刻的创始人为南宋高僧、大足人赵智凤。他“传柳本尊法旨,立柳本尊教派”,“发宏誓愿”,精心设计布局,主持凿崖造像,历时70年(1179-1249)方完成。今天,我们却从石刻的创意中,看出当年的这位佛法大师的伦理观念其实乃完全属于中国儒家系统,其宣扬的已然是中国式的佛法。

此外,人们还在大足县城西北0.5公里处的北山佛湾摩崖造像(自唐昭宗景福元年,即公元892年开始修建“永昌寨”并凿造佛像)间,看见儒家二十二章《古文孝经》。它以楷书竖写,分布于六铺岩面上,称《古文孝经碑》。《古文孝经》是汉初鲁共王在孔子故宅壁石函中发现,与唐玄宗“御注”《今文孝经》不尽相同。桓谭《新论》说:“古孝经千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余字。”而大足《古文孝经碑》上经文为1813字(今存1750字),碑文末题“范祖禹敬书”。旧时多认为此“范公”即北宋名臣、被苏轼称为“讲官第一”的范祖禹(1041—1098)。但讲官范祖禹虽属川籍(成都华阳人),却非佛教信徒;就行迹来看,也从未涉足过川东大足佛窟,因此,其书《古文孝经》供北山上石云云,大有可疑。笔者揣测此书碑“范公”非彼讲官范公;或因讲官范公曾继司马光著《古文孝经指南》后亦著《古文孝经说》一文,遂附会于他,以托名助孝弘佛。这是书经人或勒石主持人(当系佛教徒)的机巧之处。

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二引日本学者太宰纯的说法,《古文孝经》曾亡佚达七百余年。清人朱彝尊《经义考》也持《古文孝经》久佚说。清乾隆年间,汪翼沧受友人鲍廷博之托,在日本长崎寻得《古文孝经孔氏(安国)传》一部,由鲍廷博于1776年影刻于《知不足斋丛书》中。以后中国学者又在日本陆续发现《古文孝经》的多个抄本。而据今人考证,大足北山《古文孝经碑》的勒石时间当在南宋孝宗之际(1162—1189)。这说明《古文孝经》在中国其实也未亡佚过,它至少还保留在大足北山的摩崖上。这是佛教在不经意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继承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今天来看,它的意义乃在于从传统石经的角度,为进一步厘清《古文孝经》的原貌与传承脉络,提供了坚强的实证。诚如马衡先生1945年在大足惊见《古文孝经碑》后所言:

此刻不亡,即秘阁本至今存在,其可宝贵,岂在敦煌新出北魏和平二年写本之下耶?……孝经石刻,如唐玄宗之《石台孝经》及同存唐、清两代之石经,绍兴府学之宋谢景初书《孝经》,皆文十八章“今文”本。而二十二章之“古文”本,寰宇间仅此一刻。

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乃是以孝治国。孝道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略和教化国民的根本大纲。《孝经》便是这一方略和大纲的具体文本。它的核心要义是尊老敬老,以稳定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为出发点,以期达到稳定社会、稳定国家的目的。它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懈传播,将事亲、孝亲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传统社会的土壤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也最可宝贵的价值观。这一点,唐宋之际的佛教徒、佛教学者自是明白的。所以,在宋代相对惜爱《古文孝经》的背景下,佛教徒在大足北山石壁镌刻《古文孝经》以沟通世俗社会,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从宗教演化史的角度看,它同《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等伪经、疑经异曲同工,其实都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产物。“佛教中国化”就是使佛教教义同华夏文化、同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相统相合,以便于佛教能为中国民众所接受。刻《孝经》正是佛教徒使“佛教中国化”的一种努力与实践。由于佛教徒长期的有些甚至可称为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努力与实践,到了唐宋之际,佛教实际已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深刻渗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佛教,即中国佛教。而有了佛教的推动,再加上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积极参与,儒家与历代官方苦心倡导的孝道至此更加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直至进入近代的一个精神助推力。

(屈小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文史杂志》主编)

同类推荐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热门推荐
  • 总裁的豪夺妻

    总裁的豪夺妻

    通告。文案:一个野蛮的威胁,她成了他的女仆,从开始的步步步为营,到最后的迷失自我,她,终究逃不过那个男人的手掌。妹妹疯狂喜欢的男人,是她一夜情的对像,背着妹妹,她活得像个地下情妇一般卑微。“如果你敢抢走他,我会杀了你。”妹妹疯狂的咆哮着,逼着她远离她的猎物。她系在绳子了中央,一头是亲妹妹的怨恨,一头是他的索取,她痛苦不堪,却无计可施。”在你想要离开我的时候,考虑一下你妹妹的人生,她会因你而悲剧。”冷嘲的话像一道禁锢,禁锢她自由的身心。她不敢离开,挣扎不得,逃脱不掉这可悲的命运,迷失自我。她害怕,万一有一天打破了这种平衡,她该怎么办?◇■◇■◇■◇■相信世间的任何人都渴望着一份温暖的感情,在海面沉浮的她,努力的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那个炫耀灿烂的男人,一个舞台上的身秘王子。“夏星,我不会让你痛苦,别怕。。。”他靠近,伸出的掌心温暖的烫人。◇■◇■◇■◇■“不许接近除我之外的任何男人。”一张阴沉的面容,有力的手臂占有性的圈住她的身体。“小星星,知道我最盼望什么吗?你来我的身边。”忧郁染满了那双灿亮的眼。“睿泽是我的,你们谁也别想染指。“混血女孩像个女王般宣示。”你要是敢再靠近他,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年轻漂亮的脸,尖锐的叫声,夏菲像个疯子。”离开炫吧!“一声叹息,洛夜几乎带着恳求,却很无力。”你不要我了吗?“蓝炫低喃着,可怜得像个无人要的小孩。”过来,我不会再伤害你了。”伸出的大掌,是那个叫具睿泽的男人。”不,离开我,不要再介入我的人生,好吗?”她卑微的恳求。“如果你不能给炫幸福,把他让给我。”洛夜帅气的脸写满了渴望。“星星,把他让给小菲好吗?我不想失去她。“夏母流露出母亲的痛苦与苍老。“好。”夏星听见心碎的声音。◇■◇■◇■◇■◇■◇■◇■◇■痕儿在此,各种求。。。求收藏,求票票,求评评。。。在此,推荐好姐妹一部火文,《佣兵皇后》有兴趣的亲们去踩踩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楼惊梦之黛灵

    红楼惊梦之黛灵

    她,一个空谷幽兰般的女子,绝尘的美貌,绝尘的才情,让人不忍心靠近,只怕一不小心,绝尘的她便会轻轻的离开,再也无处找寻。他,一块浊世美玉,干净的皮囊,可笑的痴情,纵有千般宠爱在身,又怎么能摆脱世俗的污浊?即使抛弃荣华万千,奈何终究一梦,梦醒后一切皆是空。她,瑶池王母的半支弃簪,不甘心被尘埃的掩埋,一心下凡,只为了实现那繁华世间惟我独尊的得意与荣耀。他,西方灵河的黑鳞神龙,摒弃了上神的诱惑,封印自己的灵力,下凡而去,只为了那一抹清丽的身影,只为了,她是他的心头之血。明枪暗箭的算计利用让纯洁的她几乎送了性命,更让他一改温文如水的儒雅,雷厉风行…天地动容的心心相通让痴然的他遁入空门,更让她顿时希望,风尘艳骨冰封于皑皑白雪…本以为,自此后,可以云淡风轻,长相思守谁成想,却也是,步步为棋,密雨惊风…——*——*——*——*——*——*——*——*——*——*——*——*——本文无关红楼原著,请红迷们凡事不要太较真。喜欢此文的读者亲亲们,欢迎光临!看文时别忘了收藏,留言,当然还有——票子…珠珠贪心,越多越好哦~还有珠珠的书友群:21056754(未满),想进来参加讨论的朋友请加进来,敲门砖:所有带着红楼字样的文字,不限此文…——*——*——*——*——*——*——*——*——*——*——*——*——沧海明珠09年力作:唯美清穿文《怡情绝恋》瑾瑜的大神推荐文:穿越正剧:《倾歌天下》精彩红楼文推荐:沧海明珠的完结文《宝黛情长》:梅灵的红楼新文《禛心俜玉》:瑾瑜的红楼热文《红影黛姿潇湘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浴火重生之庶女璎珞

    浴火重生之庶女璎珞

    之后某一天,某滴仙美女手抱男婴一脸不解的问,太后所出。庶女璎珞天生病弱,我知你从未心系与我,小伤而已不必怜我。。其父府南宫云,聪明如你会不知道!五皇子南宫闵••••••分解如下:某女心里腹诽,明明知道我心里你是不同的,白衣胜雪天人之姿,倾世无双。某一天,身负重伤却一脸倔强道,稳稳立与南玄树大根生。太子才高八斗,你为何不喜宝宝?某女在心里默默的叹气,温稳尔雅貌无双。南宫离,皇后所出。某倾城傲娇男一脸委屈的说,我幸晓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死与车轮之下,满以为在你心里我是不同的,原开国皇后母家,看来我还不够好!某倾城傲娇男伸手紧紧搂住她的腰,送至庵堂自身自灭。又某一天,某倾城傲娇男白衣胜雪双眼含雾,虽冷心冷血却手握重兵。欲世子精才决绝,犹豫半天才道,你生产那天留下的阴影!本文男主女主一对一,重生与火海之中。雪贵妃所出。瑾亲王文武全才,拈酸吃醋成这样也行!南玄定国公府苏家,喜欢宠文的朋友欢迎入坑!
  • 凰女妖娆:盛宠逆天王妃

    凰女妖娆:盛宠逆天王妃

    她是上古神兽凤凰的转世,虫窟中百毒噬心凡体变毒体,火山熔岩的侵蚀毒体变神体。驭兽?斗气?自然元素?看她信手拈来!他是杀伐果断的王爷,唯独对她绝宠一世,绝处逢生洗髓逆天,霸气狂妄神魔皆诛!为了她,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凤凰觉醒,她们又该掀起怎样的篇章?
  • 重生弃后:贵女不可欺

    重生弃后:贵女不可欺

    相俯千金,一朝封后,世人皆羡。不想确被奸人陷害,惨死在朝堂上。意外重生,她苦恼了。别人重生,即使前世如白莲花般的女子,也会变成腹黑狠毒的邪恶女。斗奸人,铲小人,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她就是窝囊废!论手段,她不如前世那位王夫狠辣!论心机,她更差了十万八千里!论无情,她没有翻脸不认人的本事!这样的她,怎么去伸张正义,为前世的自已报仇恨!罢了,罢了,惹不起,自已还是躲得起。只要这世家人平安,她过上快意江湖的日子就好。奈何你想逍遥自在,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给你机会。你想平平淡淡,他却对你纠纠缠缠!那姑奶奶就不客气的给自已杀出一条血路来。欺我辱我,百倍还之!你若找茬,我必睚眦必报!从此后,她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