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49

第49章 “一门三孝”故事源流考(1)

江玉祥

引言近日阅报,见中宣部等六单位表彰的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名单第五项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十人,颇有感触。“孝老爱亲”还原成古文,则为“孝悌”二字。孝悌,也作“孝弟”,意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的第一篇《学而》,开卷头一句是“学而时习之”,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句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孝悌”为“仁”德之本。《吕氏春秋·孝行》把这句话演绎为:“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中国历代君主治国抓两个根本,一是以农为本,二是以孝为本。“以孝治天下”,最典型的朝代是汉朝。汉代统治者以孝作为治国安民的主要理论基础,表现在:第一,将孝悌伦理纲常化、神秘化。自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议,将孝悌纳入“三纲”范畴,而又以五行观念对应解释,至《白虎通议》提出“三纲六纪”(三纲:君臣、父子、夫妇;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东汉经师马融归纳为“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对中国文化影响十分深远。第二,将孝悌伦理政治化、制度化。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一直到东汉的孝灵帝、孝献帝。作为政策,从汉高祖当皇帝以后,朝廷就提倡孝道,褒奖孝悌。有学者作过统计,据《汉书》与《后汉书》诸帝纪记载,自西汉惠帝至东汉顺帝,全国性对孝悌褒奖、赐爵达32次,至于地方性的褒奖则更多。皇帝巡幸各地,常有褒奖孝悌的事。有时一地出现祥瑞,则认为是弘扬孝道所致,也要褒奖孝悌。汉代的选举制中有孝廉、孝悌、力田等名称。举孝廉,即察廉举孝的意思。察廉,即考察发现廉洁的官吏,予以表彰提拔。举孝,即通过里、乡等基层政权组织推选孝敬父母、敬爱兄弟、勤于种植耕耘的人,予以表彰、奖励,甚至选拔为官吏。第三,孝悌教育社会化、典型化。孝道是汉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孝经》是统治者必读的书,也是教授培养太子的重要教材,连一般平民也要在冬十一月“砚冰冻,命幼童入小学,读《孝经》、《论语》篇章”。孝道是汉代官学和民间私学讲授的重要内容,学校设置《孝经》师,许多学生被推举为孝悌力田的乡官,通过他们又把孝道推广到民间,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汉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在成都修起学官,“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此外,汉朝的统治者还通过树立孝子典型,采取绘画、石刻等形式大肆普及孝道教育,使孝道深入人心。

宋代郑少微撰《孝感庙记》曰:“范晔《后汉书》载列女才十有七,而出于蜀者至四人:一出南郑,一出广汉,二出犍为。”广汉郡的姜诗妻庞氏的孝行尤为著名。宋代开始,民间流行的“二十四孝”的传说,姜诗为其一。以姜诗“一门三孝”为原型编成的川剧《三孝记》,特别是《安安送米》一折,为四川老百姓家喻户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孝子贤孙。

而今,传说为姜诗故里的德阳孝泉镇德孝祠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安送米传说”亦上了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合理利用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德阳地震灾后文化建设服务,笔者准备从民俗学的角度,将“一门三孝”的故事源流作个比较详细的考辨。若有错误,请海内外方家教正。

一、“一门三孝”故事原型

“一门三孝”故事的原型为东汉《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姜诗和其妻子的故事。其本事曰: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鲙,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赤眉散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比落蒙其安全。永平三年,察孝廉,显宗诏曰:‘大孝入朝,凡诸举者一听平之。’由是皆拜郎中。诗寻除江阳令,卒于官。所居治,乡人为立祀。

东汉的广汉郡下辖雒、新都、绵竹、什邡、涪、梓潼、白水、葭萌、郪、广汉、德阳十一县,郡治在雒城。姜诗的名字、籍贯,《后汉书·列女传》语焉不详。东汉刘珍等撰写的《东观汉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唐释道世撰集的《法苑珠林》都明白地记载着:“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为了比较诸书异同,现将以上四书记载姜诗的事迹引录如下。

1.《太平御览》卷四一一《人事部》五十二《孝感》引《东观汉记》:“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遭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云行学,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于舍侧,味如江水,井旦出鲤鱼一双。”

2.《御览》卷八六三《饮食部》二十一《肉》引《东观汉记》:“贼经姜诗墓,不敢惊孝子,致米肉,诗埋之。后吏谴诗,掘出示之。”此条有明显错误。既云“贼经姜诗墓”,后来又怎么会“致米肉,诗埋之”?《北堂书钞》卷145引《东观汉记》则曰:“贼经姜诗里,不敢惊孝子,致米肉而去。诗埋之。后吏谴诗,掘出示之。”

3.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中·广汉士女》载有“士游孝淳,感物悟神”:“姜诗,字士游,雒人也。事母至孝。母欲江水及鲤鱼脍,又不能独食,须邻母共之,诗常供备。子汲江溺死,秘言遣学,不使母知。于是有涌泉出于舍侧,有江水之香,朝朝出鲤鱼二头,供二母之膳。其泉灌田六顷,施及比邻。公孙述平后,东精为贼,掠害,不敢入诗里。时大荒饥,精致米肉与诗,诗埋之。永平三年,察孝廉,明帝诏曰:‘大孝入朝,孝廉一切皆平之。’除江阳、符长,所居乡皆为之立祠。”《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广汉郡》:“雒县郡治。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地宅。”

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洛水》:“洛水又南径洛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县有沈乡,去江七里,江士游之所居。诗至孝,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常以鸡鸣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妇恐姑知,称诗游学,冬夏衣服,实投江流,于是至孝上通洞泉,泉出其舍侧,而有江之甘焉。诗有田,滨江泽卤,泉流所溉,尽为沃野,又涌泉之中,旦旦常出鲤鱼一双以膳焉,可谓孝悌发于方寸,徽美著于无穷者也。”

5.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四十九《忠孝篇·姜诗有取水之感》:“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妇痛惜。恐母知,诳云:‘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泉涌出于舍侧,味如江水甘美,旦出鲤鱼一双。出《东观汉记》。”

从以上诸书记载,可看出“一门三孝”故事原型包括如下情节:

1.姜诗母好饮江水

①姜诗妻庞氏常溯流而汲水;②后遇狂风,庞氏未能按时汲水回家,供解母渴,遭丈夫责备而被赶出家门;③庞氏寄居邻家,昼夜纺绩,市珍羞,托邻母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婆婆;④婆婆了解真情,感动惭愧,召回媳妇庞氏;⑤姜诗之子因远汲溺死,庞氏担心婆婆哀痛伤神,以孩子出外求学为由,故意对婆婆隐瞒这个不幸的消息。

2.姜诗母嗜鱼鲙

①姜诗母嗜鱼鲙,并且必呼邻母共食;②姜诗夫妇尽力劳作,供二母能吃上鱼鲙;③姜诗夫妇孝行感动上苍,舍侧涌泉,味如江水,每天早晨跃出双鲤,得以常供二母之膳;④赤眉散兵经过姜诗村落,不敢惊动大孝,全村得保安全;⑤时逢荒年,赤眉军赠送姜诗米肉,姜诗接受下来,将其埋入地下,保持了节操和清白。

3.孝行善报

①察孝廉;②拜郎中;③荣任江阳令;④乡人为之立祀。

根据宋以前文献资料,可以考证出如下信息:

第一,姜诗,字士游。《水经注》姜讹作“江”,当以《后汉书》、《东观汉记》所载为正。姜诗妻,为广汉郡庞盛之女,不知其名。姜诗和庞氏有一上学念书之子,也不知其名。

第二,姜诗故里在汉广汉郡雒县沈乡。《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洛水》:“洛(雒)水又南径洛(雒)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县有沈乡,去江七里,江士游之所居。”沈乡,《后汉书·列女传》作治乡,《华阳国志》作汎乡,清代杨守敬《水经注疏》认为以沈乡为正。杨守敬又考证,汉雒县故城在清代汉州(今广汉)北。宋郑少微《孝感庙记》云:“按今(指宋英宗时)汉州德阳县西北四十里有镇,东汉姜诗故宅在焉,故号‘姜诗(镇)’。治平中(1064—1067),知绵竹县事郭震者,谓诗行甚高,宜讳其名,白部刺史易之,镇遂号‘孝泉’。”宋代的孝泉镇,亦即今天德阳西北约四十里与绵竹交界的孝泉镇。汉代孝泉镇一带属雒县地,唐、宋至明、清属绵竹县。

第三,各书共同记载,姜诗母“好饮江水,嗜鱼脍”,一门三孝(孝子、孝妇、孝孙)的孝行皆由此而生。为什么姜诗母“好饮江水,嗜鱼脍”?是奢望,还是另有隐情?先说江水。此处的江,即石亭江;江水,即石亭江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五“流水”条曰:“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流水也。”流水,又曰千里水、东流水、甘澜水,主治五痨七伤、肾虚脾弱、阳盛阴虚、目不能瞑等症。目不能瞑,就是晚上失眠,不能闭眼,是老年人经常患的毛病。《灵枢经·邪客篇》对治疗此疾,有辨证有药方,曰:“目不得瞑,乃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阳?]气盛,故目不得瞑。治法饮以半夏汤,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置秫米一升,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滓饮一小杯,日三饮,以知为度。”“母好饮江水”在孝行故事中并非孤例,晋萧广济《孝子传》曰:“隗通,字君相。母好饮江水,常乘舟楫置之,深浚艰辛。忽有横石特起,直趋江脊,后取水无复劳剧。”看来,都是为了治病所需。那么,“嗜鱼脍”又为啥呢?鱼脍,又名“鱼生”。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四十四“鱼脍”条曰:“刽切而成,故谓之。凡诸鱼之鲜活者,薄切洗净血腥,沃以蒜齑、姜醋、五味食之。”孙思邈说,鱼“宜脚气风气人,治上气喘咳”。又同卷“鲤鱼”条曰:鲤鱼“作,温补,去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治上气,咳嗽喘促。”咳嗽喘促,也是老年人常见病。“嗜鱼脍”在孝行故事中亦非孤例,晋萧广济《孝子传》曰:“杜孝,巴郡人也。少失父,与母居,至孝。充役在成都,母喜食生鱼(江按:应为“鱼生”)。孝于蜀截大竹筒,盛鱼二头,塞之以草,祝曰:‘我母必得此。’因投中流。妇出渚,乃见筒横来触岸,异而取视,有二鱼,含笑曰:‘必我婿所寄!’熟而进之,闻者叹骇。”看来,姜诗母“好饮江水,嗜鱼脍”确是另有隐情,即年老多病,其嗜好皆为治病。如此阐释故事,方不至于将姜诗母理解为刁钻古怪的恶婆婆,亦才不至于将“一门三孝”理解成愚孝。否则,便不能解释这个故事何以能流传近两千年,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传颂!

第四,用赤眉军反衬姜诗孝行问题。《后汉书·列女传》云:“赤眉散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比落蒙其安全。”《东观汉记》则云:“贼经姜诗里,不敢惊孝子,致米肉而去。诗埋之。后吏谴诗,掘出示之。”增加了“后吏谴诗,掘出示之”的情节。《华阳国志》云:“公孙述平后,东精为贼,掠害,不敢入诗里。时大荒饥,精致米肉与诗,诗埋之。”刘琳先生说:“东精为赤眉起义军余部。”赤眉军过姜诗里,不敢惊孝子,而且送米肉,主要说明孝道能感化犯上作乱者。孔子学生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这也是历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原因。“时大荒饥,精致米肉与诗,诗埋之。”“后吏谴诗,掘出示之。”这个情节的增添,意在说明孝子不为非法之事,也不接受不义之财,突出姜诗既孝且廉的德行,为“永平三年,察孝廉”进一步铺垫。

二、明清戏剧演绎的“一门三孝”故事

姜诗一门三孝的故事,在明代被演绎为传奇(南戏),搬上舞台。明代祁彪佳所著《远山堂明曲品》“能品”类有《跃鲤》一目,评语:“任质之词,字句恰好;即一节生情,能展转写出。”据黄裳《校录》可知,清高奕著《新传奇品》、姚燮著《今乐考证》和王国维著《曲录》俱著录。高、王均题“《跃鲤》,陈罴斋作,姜诗事”。另有诸家俱未著录的陈鹤著《孝泉》一目,评语:“海樵,越之高士。其传姜诗也,不无道学气;以之登场歌舞,似逊《跃鲤》一筹。”《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明富春堂刊《新刻出像音注姜诗跃鲤记》四卷。

明陈罴斋撰《跃鲤记》,取材于《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剧本敷演孝子姜诗因母亲之命而赶走妻子庞氏,后来,姜诗发现庞氏果是贤惠孝顺之人,因而回头说服母亲重新接纳庞氏。上天亦为庞氏孝心所感动,特命夜叉于姜宅开一涌泉,每天跃出鲤鱼,以成全庞氏孝养婆婆的心志。

清乾隆四十二年新镌《缀白裘》第十二集收《跃鲤记》单出《看谷》,敷演姜诗妻庞氏被姜诗母逐在外,其子安安遵婆婆嘱咐,晒谷看场圃,恰逢母亲煮得一碗鱼羹来奉敬婆婆。母子相见,各诉悲痛。婆婆走来,看见母子在一起,顿生怒气,遂诬庞氏欲偷谷。安安和婆婆论理,婆婆又指鱼羹有毒,安安尝鱼羹,为母亲辩诬。从《跃鲤记》始,增添了姜诗夫妇之子安安孝敬母亲的故事。

同类推荐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热门推荐
  • 乌龙出阁

    乌龙出阁

    啥?说我爹不疼娘不爱?没关系!咱规划未来自谋出路,立志当个抢手的小妾!啥?说我右脸天仙左脸刀疤?没关系!咱还是努力争当醉乡楼的花魁!啥啥?!说我未“婚”先“娘”?更没关系!孩子他爹不讨厌,孩子他舅不嫌弃,“娘”就“娘”吧!
  • 珍珠

    珍珠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前夫离婚吧

    前夫离婚吧

    “傻瓜,你以为我真的爱你吗?”三年婚姻蜜爱,俊美翩翩的老公忽然褪去了所有的温柔,变得陌生而无情。一纸离婚协议,碎了她信以为真的爱情梦,连同一颗倔强的心……你让我滚,我滚了,你让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魍魉世界

    魍魉世界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 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都是幻

    都是幻

    《都是幻》收《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作品,《梅魂幻》六回,叙孽龙投胎而生的南斌,梦幻中娶十二位梅花宫主事,颇有寓意。《写真幻》六回,叙池上锦和画中美人燕飞飞的情恋故事。两篇作品,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但又以幻梦的寄寓而异其趣旨,是清初不多见的优秀作品。
  • 奉子休夫

    奉子休夫

    安然很歹命!相识八年结婚两年的老公,为了谋财,居然同他的情人一起,将自己推下山崖!死去的那一瞬间,有怨恨,也有解脱。可是没想到,她竟然没死,而且还穿越到一具不知名的身体上!借尸还魂?好像也不错。只是……这是谁的身体?被打的体无完肤也就算了,居然还怀有身孕!好吧好吧,这不是她安然的孩子,自然没法作主拿掉,权当抱恩了。可是……这身体的主人到底是什么人?有个变态的哥哥要跟她谈情说爱,有女人要跟她算勾引男人的旧账……最最可恨的是,这男人是谁?骂自己水性杨花不算,还一幅恨不得杀了自己的样子,任何胆敢靠近她三尺内的男子,都被他的万年寒冰逼的远远的,难道是孩子他爹?不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来招惹自己?不趁早滚一边儿去,妨碍她给娃儿找爹。什么什么?自己是他的小妾?老天!给这种冰块一样的男人当暖床,她打死也不干!咦?孩子不是他的?!谢天谢地,老天果然还是善待她的,终于可以甩掉他这座冰山了!什么理由?当然是——奉子休夫喽!推荐妮子的其他文:《女驸马》(已完结)《云若相依》(已完结)《闲池花开》(已完结)《痴傻王爷追逃妃》(已完结)《穿越之有凤难栖》(已完结)强烈推荐妮子的新文《桃花葬》:她是个比烟花还寂寞的清冷女子,孤单的活在这同样寂寞的世间,如同空谷幽兰,孤独而寂寥的绽放,别样而又哀凉。每天过着忙碌却空洞的日子,让自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她怕一旦停下,就没有勇气再这样孤独的走下去,怕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心意。母亲说过,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可是为什么她独自生活了十年,还是看不到任何光明?生活于她,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除了会让她窒息之外,再也给不了她别的什么。一场意外,将这一切都打破了,以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以为终于可以再与母亲相见,却没想到,老天爷只是为她换了个地方寂寞而已。烟火流云,绽放的不过瞬间,可就是这一瞬间,让她的生命,偏离了应有的轨道,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结,她却有些庆幸,那刻骨的寂寞与孤单,终于结束了!可惜她却再次睁开了眼睛!迎接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一个不被祝福的婚礼,一个理应跟她相守一生的落寞男子。应爱人的要求,他娶了重生的她;应爱人的要求,他将他的爱情一点一滴的告知她;也是应爱人的要求,他一步步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是应爱人的要求,他一纸休书,将她逐出家门;为救爱人的性命,他又弃她不顾,以她的命,换来爱人的自由!这一切的一切,她心里都明白,却还是慢慢被他的长情和痴心打动,一点点动了心,却被弃如弊帚,心如死灰之下,她满足了他的愿望,喝下那杯毒酒,以为终于解脱,但老天爷似乎嫌她受的苦不够,又一次让她活了过来!那个屡屡调戏自己的浪子,那个众人眼中的采花贼,那个游戏人生被她冷言相待的男子救了她,也让她干涸已久的心灵,感受到一丝丝温暖。但是,重重危机之下,她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他,最后,换来生离死别的结局!咽下所有的怨与恨,她独身一人,四处流浪,机缘巧合之下,竟邂逅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没想到,这样的邂逅,竟是致命的,爱情,又一次成了她的催命符!情之一字,与她,是杯毒酒!命中的桃花,更是一个又一个劫难,让她避之不及!命犯桃花,在劫难逃,难道,她真要葬身在这桃花之中?强烈求票票、求收藏,路过的亲们,一定要留下你们的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