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0

第50章 “一门三孝”故事源流考(2)

清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卷三十八《人物》:“姜诗,字士游,事(缺),其子安安,后因远汲(缺),汉明帝永平三年察孝廉,诏大孝入朝,凡诸举者一听平之,由是皆拜郎中。诗寻为江阳令,卒于官,乡人为之立祠。每岁春秋,邑令致祭,并入祀乡贤。”“安安,名石泉,诗子。七岁,母为父出寓邻姑家。安安问于飞云洞麻姑,知母所在,时负米供母。代母汲水供姑,为水漂母[没]。明县令柯铧并立像祀之。”卷39《列女志》记汉孝妇,曰:“庞氏,广汉庞盛女,姜诗妻,安安母也。姑好饮江水,庞每远汲。一旦遇大风,归稍迟,姑时渴,怒而谴之。止邻姑家,昼夜纺绩,市鱼作脍,托邻母遗姑。久之,姑怪问邻母,语其故,感而呼还。赤眉贼入境,相戒曰:‘勿惊大孝,以触神怒!’邑人立庙,每年春秋,官为致祭,并崇祀节孝祠。”

戏剧教化了民众,丰富了民间故事的内容。文人又将变异的民间故事,正儿八经地当成耆老掌故写进地方史志。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不仅说安安是姜诗夫妇之子,而且道出“安安,名石泉”,更进一步揭出安安“负米供母”的孝行,这些情节或者说故事变异的酵母均来源于明代传奇《跃鲤记》。

根据传奇《跃鲤记》移植的川剧《三孝记》(又名《辩非记》),高腔,为传统大幕戏。其主要内容是:姜诗奉母至孝,因其姑邱氏挑唆是非,致使姜母一怒而逼子休妻。姜诗妻庞氏三春,与姜诗恩爱甚笃,诗虽不忍无故休妻,但迫于母命,竟忍痛割爱。庞氏三春被休,只得借住于邻家林姑婆处,姑为人仁厚,善待庞氏。一日,闻姜母病笃,思进鱼羹。庞氏以苦绩蔴线,为其换鱼往敬,但终不能挽其母之心。庞氏子安安,年方七岁,恸母之无辜被逐,且念母无食,每日减食一合,积存一袋米,送去林家。母子相逢,悲痛不已。后姜诗以孝名,推举为孝廉,并高中状元。上天以庞氏婆媳为前生逆债,三春应有此折磨,待姜诗高中后,派张果老赐以凉扇,扇醒姜母,阖家才得大庆团圆,并惩治了邱姑。全剧共28场:第一场,春游;第二场,祝寿;第三场,耍水;第四场,搬非;第五场,打劫;第六场,装病;第七场,报病;第八场,请医;第九场,赐银;第十场,汲水;第十一场,赶会;第十二场,飘海;第十三场,逼休;第十四场,投姑;第十五场,访节;第十六场,思亲;第十七场,捕网;第十八场,化桃;第十九场,卖鱼;第二十场,问卜;第二十一场,辩非;第二十二场,晒谷;第二十三场,送米;第二十四场,犯界;第二十五场,考试;第二十六场,招安;第二十七场,赐扇;第二十八场,荣归。其中第十三场、第二十一场、第二十三场,常以《姜诗休妻》、《芦林辩非》、《安安送米》为剧名,作折戏演出。《安安送米》(又名《休妻记》),川剧高腔传统折戏。该折剧情是:安安之母庞三春奉母至孝,而祖母受人挑唆,强令其子姜诗将三春休弃。七岁的安安深知孝亲之道,将每日上学之米积攒起来,送到林姑婆家奉孝母亲。母子见面,抱头痛哭,不忍离去。三春恐婆母怪罪,累及安安父子,忍痛送走儿子,母子洒泪而别。

《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中的“赤眉贼”,在《三孝记》中变成了赤眉军的首领樊崇,被高中状元的姜诗招安,归顺朝廷。最后,樊崇又捧圣旨,代表封建皇帝褒奖满门孝义的姜诗一家:姜诗加升吏部尚书,庞氏钦封诰命一品孝义夫人,安安姜世全恩赐县令,老母陈氏恩赐慈顺一品夫人。安安姜世泉,即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中的安安姜石泉。《三孝记》的编者为了“满门孝义”、“全家富贵”的大团圆结局,没有让他被洪水冲走!历史上的赤眉军首领樊崇没有到过四川,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后,以谋反诛死。

三、“一门三孝”的古迹和祭祀民俗

《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传》载:“(姜)诗寻除江阳令,卒于官。所居治,乡人为立祀。”晋常璩《华阳国志》载:“(姜诗)除江阳、符长,所居乡皆为之立祠。”“所居治,乡人为立祀”,说明最初是姜诗故里立庙祭祀。“除江阳、符长,所居乡皆为之立祠”,说明后来由于东汉统治者的提倡孝悌,宣传孝子,在姜诗任过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令和符县(今四川合江县)长的地方,均立庙祭祀。汉以后,泸州、合江一带不见有祭祀姜诗的遗迹和文献记载,唯有德阳孝泉镇姜诗庙香火不断。姜诗庙,在宋英宗治平年间更名为“孝感庙”,宋徽宗政和年间来知德阳县事的华阳县人郑少微有《孝感庙记》一文记其原委,其前段文曰:

按今汉州德阳县西北四十里有镇,东汉姜诗故宅在焉,故号‘姜诗’。治平中(宋英宗赵曙年号,1064—1067),知绵竹县事郭震者,谓诗行甚高,宜讳其名,白部刺史易之,镇遂号‘孝泉’,然庙犹因俗为呼。于是开州司理参军白寿朋与乡之士民列于县曰:‘姜诗夫妇事迹,最详于汉史,所谓舍侧涌泉,至今不绝,民赖灌溉,或遇旱厉,祷焉辄应。其厚俗利人之功居多,庙额独未蒙赐,敢请。’县乃上之,有旨赐名‘孝感’。命至之日,稚耋夹途载舞,踊跃争观,为人子若夫者咸欲诗之行在其身也,为人女若妇者咸欲庞氏之行在其身也,为人父母若舅姑者咸愿有子如诗、有女有妇如庞氏也。则又相与诧于他州之民曰:‘吾乡虽僻幽,而姜诗夫妇乃吾东家子也,尔州曾有是耶?’方且侈上之赐,以求称厥名,而故祠痺狭,面势不正,像设不严,灵不妥安,瞻祈无所。于是通直郎致事张绩以义倡焉,相其方位而辨奠之。凡为屋五十楹,益浚其泉流,择旁寺僧之洁勤者莅之。宏敞肃密,千载陈迹,一朝如新,甚盛观也。

宋英宗时,原来的姜诗镇更名为孝泉镇,原来的姜诗庙改名为“孝感庙”。“命至之日,稚耋夹途载舞,踊跃争观”,为什么姜诗故里的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原来是姜诗夫妇孝感天地,“舍侧涌泉,至今不绝,民赖灌溉,或遇旱厉,祷焉辄应”。老百姓争相学习姜诗一家的孝行,“为人子若夫者咸欲诗之行在其身也,为人女若妇者咸欲庞氏之行在其身也,为人父母若舅姑者咸愿有子如诗、有女有妇如庞氏也”。为此,他们盼望有一个像样的祭祷之所!而从前的姜诗庙状况却是“故祠痺狭,面势不正,像设不严,灵不妥安,瞻祈无所”。于是,当时退休在德阳故里的通直郎张绩倡议重修姜诗庙,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崭新的祭祷之所。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一座新“孝感庙”落成了。这座新“孝感庙”到底修了多少年?无明文记载,但可约略推算。“庙成七年,而纪述尚缺。”张绩的公子承议郎张上行委托郑少微写一篇记述文章,少微于政和年间(1111—1118)来知德阳县事。如果少微上任之初便接到写新“孝感庙”的委托,上溯七年,为崇宁三年(1104),大概新“孝感庙”就是在此前后落成的,距张绩倡议修新庙,前后约有37年,可谓旷日持久。耗时费工修成的新“孝感庙”,确为“盛观”,“为屋五十楹,益浚其泉流,择旁寺僧之洁勤者莅之。宏敞肃密,千载陈迹,一朝如新”。楹,量词。屋一间为一楹。或说一列为一楹。如依前说,则有五十间屋子;如按后说,则有五十幢房屋。无论怎么计算,其规模均属宏伟壮观。

明代德阳孝泉有姜公祠、庞氏祠、姜公三墓,还有古雒县塔。清嘉庆十八年刻本《绵竹县志》卷四十八《艺文志·诗中》分别有诗歌咏这些古迹。

谒姜公祠

[明]朱运昌

清泉汩汩绕平芜,欲觅双鱼久已无。大孝不难驯寇暴,私心岂肯恋妻孥。一门挚性真堪羡,万古纲常赖若扶。祠下只今多茂树,枝枝惟许宿慈乌。庞氏祠明杨鉴

贤妇事姑孝,精诚感动天。母思江上水,地涌舍傍泉。丝脍因供膳,金鳞忽跃渊。里人钦节义,庙貌尚巍然。

姜公三墓碑刻

[明]朱运昌

先生大孝丗稀有,先生虽没名不朽。

三坟鼎峙子依娘,妇姑地下一相守。

初度日游孝泉登古雒县塔

[明]曾守身

漫谓浮生说大年,且从灵境觅清泉。双鳞迸地仙风远,一塔擎天佛日悬。芳草壶觞淹小海,夕阳车马促先鞭。因问姜庞寿何似,至今神采动山川。

从“祠下只今多茂树,枝枝惟许宿慈乌”、“芳草壶觞淹小海,夕阳车马促先鞭”这些诗句,可想象明代姜诗故里——孝泉有多美。当时“古雒城八景”,姜诗故里占有三景,即“姜村明月”、“诗里清风”、“孝感灵泉”:

姜村明月

[明]无定住夫

古明姜镇即姜村,此地曾旌表孝门。处处紫泥香馥郁,家家明月照黄昏。女工因就清光绩,儒业龙乘朗夜论。得是益成人遍里,不知谁念报诗恩。诗里清风明无定住夫

至真孝道独美诗,德宇曾惊讶赤眉。仙去清风遗大块,汉流芳誉播明时。留题内翰连过境,褒赠龙章累记碑。多少声光腾彩焰,令人千古起遐思。孝感灵泉明无定住夫

姜庞夫妇昔登仙,得道无他感动天。七里汲江供奉母,一朝平地迸流泉。灵源有眼通苍海,清泒无心出紫渊。荡荡随芳分灌溉,利均到处得丰年。

清代姜诗故里不但有姜公祠、姜诗墓、庞氏墓,还有庞氏采薪处——芦林,邻姑庙,孝泉等古迹,供诗人凭吊:

谒姜公祠

[清]李调元

翠柏阴森覆短墙,巍巍孝子墓庐乡。

自从跃出双鳞后,百派流泉尽姓姜。

题孝子姜公祠

[清]衷以勋

飘风烈烈撼古树,飞鸟哑哑日将暮。停车试问孝子祠,路人指点流泉处。泉流涓涓清且涟,寻源却到祠堂前。灌溉余恩及异代,感通灵迹怀当年。传闻孝妇情尤挚,手摘芦薪供馈事。只今血点芦根凝,绝胜湘江竹上泪。吁嗟乎,子兮孝母妇孝姑,鬼神为泣天地扶。奇节由来出至性,卓行何必皆士夫。愿告吾民百世祀,仰瞻遗像即楷模。

谒邻姑庙

[清]李调元

三间瓦屋祀邻姑,名也无来姓也无。

只为一言回孝妇,生同饷鲤死同刍。

芦林怀古

[清]果亲王

一派荒凉数亩田,苍苍芦叶野祠边。苔封古碣邻姑庙,水漱新流跃鲤泉。血性化为芳满地,慈乌叫彻月当天。如今不少营樵女,未许炊成旧日烟。

清嘉庆十八年刻本《绵竹县志》卷十七“祠庙”载:“孝德祠在(绵竹)县南三十里。东汉姜诗课子安安读书处。安安亦以孝闻。后世建观崇祠,因名‘孝德祠’。自明末兵燹后,栋宇无存。康熙五十九年重修。”清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卷十七“祠庙”载:“孝感祠,县[西]北四十里,祠东汉孝子姜诗。顺治十八年知县余国榗建,乾隆八年鼎建后寝五楹。”

清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卷十一《关隘》载:“孝泉场:县西四十里东有姜孝子祠,与绵竹连界,两县会哨于此。”嘉庆十八年刻本《绵竹县志》卷二《地舆图》载:“绵竹县城南外有孝泉场、忠孝场。”清代孝泉场、忠孝场,亦即今天德阳孝泉镇。

清嘉庆二十年刻本《德阳县志》卷十三《古迹志》:“姜诗故宅:《一统志》在德阳县西北。《华阳国志》雒县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宅。《水经注》作沈乡,去江七里,姜士游之所居。郑少微《孝感庙记》今德阳县西北四十里有姜诗镇,诗故宅在焉;治平中知县郭震易名孝泉,又请于朝赐庙号曰孝感。”“孝泉:旧呼姜诗泉。《元和志》在西北三十九里。诗母好饮江水,一旦泉涌舍侧,味如江水。宋治平中诏名曰孝泉,至今不绝,资以灌溉。”

清嘉庆十八年刻本《绵竹县志》卷十三《古迹志》载:“孝泉洞:在绵堰口山侧有洞,方广丈余,江水入焉。德阳庞氏孝泉自此伏流而出。”“芦林:在邻姑庙侧,汉孝廉姜诗妻庞氏采薪处。”

以上这些古迹,好多都是老百性根据“世上有,就戏上有;戏上有,必然世上有”的思维逻辑附会指认的,比如芦林、邻姑庙、安安读书处、孝泉、孝泉洞等,都是从川剧《三孝记》上来的。因为附会发生在明清两代,年深月久,口耳相传,民间很多人信以为真。

姜诗故宅及祠,历代崇祀,报赛不绝。清道光十七年刻本《德阳县新志》记德阳“赛会”曰:“村市赛会,则正月初九日为‘上九会’,以县西姜孝子祠为最。先数日,祠外竖彩台,令乐部演戏于其上。场列百肆,邻境云集,有远自数百里者。货如山积,百戏杂呈,进香人骈肩累踵,于于而来。缁流素侣,持幢幡宝盖,鱼贯蜂拥,钲鼓铙吹之声,喧阗震耳。祠前则拜疏者、求签者、跌珓者,捧垆焚楮,庞杂莫辨。香烟缥缈,烛焰熏蒸,日暮乃已。同时,城中东岳庙、真武宫亦有之,惟演戏以相胜,不如祠之繁盛也。”任乃强先生回忆说:“近世姜祠香火犹盛。清代有人撰《三孝记》传奇,搬演(姜)诗夫妇及其子安安行孝故事。每岁必迎名剧团演之,为一方盛会,由历世夸张,深入人心也。”民国年间,孝泉姜诗故里年年上九会热闹非凡。前人《孝泉上九竹枝词》其一咏“花市”曰:“柳色才黄杏未开,赤松家里且徘徊。游人乘兴如蜂蝶,花市留连去复来。”其二咏“画肆”(年画市)曰:“新年博得女儿欢,倚翠偎红艳冶攒。行到上方春更好,美人图画美人看。”其三咏“田器市”曰:“春光漏泄柳条条,人聚‘姜村’拥且嚣。等闲识得升平象,农器堆山顷刻销。”其四咏“梳篦市”曰:“横陈杂物遍东西,百种生涯最不齐。儿女有钱谁赚得,‘大张公道’买梳篦。”其五咏“竹器市”曰:“竹器横陈用各宜,居家那得暂相离。试看会散人归后,提得筐之又筥之。”其六咏“蓑衣市”曰:“百般好尚莫相非,货好何愁识者稀。惟有农人闲不得,预防阴雨买蓑衣。”其七咏“梯市”曰:“登云何必苦无由,步步升高易上楼。但愿殊方多买取,梯山容易到中州。”其八咏“树秧市”曰:“万束千株小树秧,乡人买种趁三阳。十年之计应如此,到底能成几栋梁。”其九咏“甘蔗市”曰:“甘蔗如林夹路稠,或红或白任君抽。个中佳境都知道,谁是当年顾虎头。”从《德阳县新志》和《孝泉上九竹枝词》可见,孝泉“上九会”,既是祭祀姜诗一门三孝的庙会,又是乡村物资交流会,它具有中国民间庙会的共同特征。这是良俗,可以传承发扬,为促进德阳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至于如何利用“一门三孝”这个中国孝文化的典型来为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服务的问题,当另为一文阐述。本文写作目的在于保护“安安送米传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合理利用它来为德阳灾后城乡文化建设提供一份比较翔实可靠的资料。行文太长,就此打住。

(江玉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同类推荐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热门推荐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保持冷静、谨慎面对牛市,这是心态问题。充满信心、乐观战胜熊市,同样是心态问题。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传输了这样一种理念:股市投资的实质是与自我灵魂作斗争,炒股最后炒的是心态。有耐心、有耐力,一时获利不骄傲,短暂被套不心慌。唯有如此,才能在股市中实现“赢者通吃”。高手的终极较量并非是投资技巧,而是心理控制。谁能成功战胜心魔,克服人性弱点,谁就是最后的英雄。
  • 惹火娇妻很羞涩

    惹火娇妻很羞涩

    他光芒四溢却不近女色,不近女色却又独宠一人,将她护于心尖之上;人说,你得罪他可以判个缓刑,得罪她——杀无赦。但是却没人知道那个被人护在心尖上的女人是谁;她是沈家的“外人”,不吵不闹安安分分的做着自己,有一个相恋三年自认感情十分稳定的男朋友;却不想不过只是陪人过了一个生日,这个感情十分稳定的男朋友便轻轻松松的被人挖走了;话说能挖走的墙角那就一定不是好墙角;没有心痛,没有落泪,只是静静悄悄的退出,离开之际还很好心的帮着他们关好了房门。【纵宠】:失恋后的某一天夜晚,某个被人护在心尖上却不自知的女人,光着两脚晃荡着泳池里的水,仰天轻叹:“如果睁眼就能看到流星雨多好。”次日睁开,“流星”划过天花板。【求婚】:在众人的拥簇及唆使怂恿下,南晚鸽抱着一大束天堂鸟鼓足了吃奶的力气,一手将花往他面前一送,一手指着两旁的树,大言而出:“此树是我栽,此花是我采,男人是我爱,若要相互爱,把你留下来!我要嫁给你,你娶是不娶?!”一片沉寂…*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相伴。——沈立言*这是一个“妻要从小养成”的故事,这里没有要死要活的虐,这里只有甜蜜蜜的宠。好吧,我坦白,虐是真的有,但素…,乃们懂滴。
  • 送灵先生

    送灵先生

    我才二十岁,已经被很多人叫爷了。更多人不敢直呼我的名字,都叫我三爷。他们敬我,怕我,恐惧我,又不得不讨好我。只因为我是传说中的送灵先生。世上总有各种不为人知的鬼怪和邪物,一旦被缠上,任你本领通天也要死无葬身之地。只有我,能用传说中的送灵秘术保住他们的性命。但这种能力带给我的,在我看来远远小于我付出的……
  • 随心皇妃

    随心皇妃

    异世的灵魂,孤独中寻求一丝安定的温暖,然而,现实总是让她受尽磨难,未婚夫婿的不加信任,丈夫的暗藏杀机,让她几度飘零。。。。。。。。。。。。。。。。。。。。。。。。。。。新文:《睡睡平安之流氓公主》《男人,你被劫持了!》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柳玉佛:玉心女,佛公子的掌上明珠,人不如其名,年仅十五少心少肺用药杀人,用毒救人是她的兴趣救不可救之人,毒死不了之人是她的使命爱救不救是她的原则她可恶的一蹋糊涂,医术称仙,毒术为尊,武夫号称三脚猫——长孙无病:长孙家的长子嫡孙,人不如其名,全身上下从头到尾都是病,天生丽质无处展,满身才华无处施人参当饭吃,药水当茶喝,瘦得一阵风便能吹到天边去他温和的没有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神总是详和一片——因为人生几近无所求他的日子总是在奢求——多活一刻都是上天保佑片段一:天微亮,日阳未及现身,一抹小小的身影,正在努力的——“偷菜?”“宝宝,你怎么回来了?玉虚观的静心师太怎么样了?咦——你在做什么?宝宝,为什么要拔掉爹种的冲天椒——”。小小人儿充耳未闻,她不仅拔了她爹种的冲天椒也拔了她娘种的“十八学士”,然后,种上她的绝情花、丧魂草片段二:“宝宝,要不要随爹娘一起下山散散心去?”“才不要,山下无聊,生病的人没有大病,中毒的人中的不是剧毒,下的毒又没人解得了——”,天妨英才,她已经天下无敌了。“……”。“胡说,爹知道有一个人你一定救不了”。“谁?”“临安长孙家的长孙无病”,一个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的男人。片段三长孙府门外“我是来——”。“快进来,快进来,就等着你了”。咦?片段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下堂医女的短命夫》尽请关注后续!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一个人被众人接纳和认可,并不一定是这个人能力超群或者才华横溢,很多时候,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背后往往有着一群人在为之付出努力。自古以来,总有不少怀才不遇者,却鲜有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找不到出路的人。本书在告诉人们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教会人们如何去编织、完善、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从而最终为读者追求成功打好基础。
  • 风中的铃声

    风中的铃声

    仰望星空,韦烨期盼着绚丽多彩的高中生涯即将展开……生活平淡而无聊,机械而乏味,只不过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待他,就如同那个会发光的人的出现,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呢?会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假如它真的出现,就在身边……他默默地注视着她的背影,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想把那情感的种子培养出一朵花来,只不过每天都会有新的事发生,转变来得太突然,他还来不及反应,美好的回忆留在了记忆之中,那个人还是藏在了心底,暗中的欣赏与爱慕,将又会如何。只是短短的一段日子,给他的生活中带来了另一个人们眼中高傲而美丽的富家小姐——苏若茹,她傲气凌人,也刁蛮任性,古怪而多变,如同一个百变的精灵。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情感火花?当他遇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又将会发生什么呢?假如能和喜欢的人静静地呆在一起,那是不是很美好?生活又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惊喜……假如平凡是为了衬托非凡,那么看了前面无聊乏味的篇幅就不再看下去,那么将会错过很多的精彩时刻,和很多的由激情走向平淡的文字不一样,在这里,你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完的故事,也许会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下乐在其中也许会在品味文字的时候有淡淡的忧伤也许,可能会有更多的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