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10

第10章 《朱子語類》俗語詞研究(3)

至於束帛之制,清徐乾學《讀禮通考》卷五六《喪儀節十九·神帛》引明丘濬之說:“考古束帛之制,用絹一匹,卷兩端,相向而束之。結之制無可考,近世行禮之家,有摺帛為長條而交互穿結,如世俗所謂同心結者,上出其首,旁出兩耳,下垂其餘為兩足,有肖人形,以此依神,似亦可取。”

【夾壁】

猶“複壁”。房屋的夾墻,兩重而中空,其間可藏物匿人。2見:

曰:“然。士不幸遇亂世,不必仕。如趙台卿乃於杜子賓夾壁中坐過數年,又如蔡邕,更無整身處。”(卷118,頁2843)

少頃,盡宦官者,逃在人家夾壁中底,也一齊捉出來殺。義剛。(卷127,頁3052)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在宋文獻中不乏用例,如宋鄭樵《通志》卷一九《後妃傳一》:“勒兵入宮收後,後聞之,閉户藏夾壁中,歆就牽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又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八《宜興梅塜》:“嘗見小説中所載寺僧盜婦人尸,置夾壁中私之。後其家知狀,訟於官。每疑無此理,今此乃得之親舊目擊,始知其説不妄。”又宋陳師道《後山談叢》:“隴右有富人,預爲夾壁,視食之餘可藏者乾之貯壁間,亦免。”

按:文例中言“趙台卿乃於杜子賓夾壁中坐過數年”,“趙台卿”即趙岐,此事見於《後漢書》卷六四《趙岐傳》:“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饗之極歡。藏岐複壁中數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其中,“複壁”即“夾壁”,指房屋的夾墻,“藏岐複壁”就是指將趙岐藏在房屋的夾墻中。

另,“夾壁”還有兩義。其一為夾室,即古代宗廟內堂後部藏遠祖神主的地方,如宋王溥《唐會要》卷一五《廟議上》:“遷廟之主,藏於夾室西壁。今夾壁南北三間,第一間世祖室,第二間高祖室,第三間太宗室。”其二為狹窄而陡峭的山壁,如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後》:“如是二裏,樹底睨峭崿攀踞其內,右有夾壁,離立僅尺,上下如一,似所謂‘一線天’者,不知其即通頂所由也。”《漢語大詞典》僅收列一個義項,即“謂對壘”,未及以上義項。

【胯子】

革帶上的裝飾物。2見:

韠中間有頸,兩頭有肩,肩以革帶穿之,革帶今有胯子。古人却是環子釘於革帶,其勢垂下,如今人釘鉸串子樣。鐫鐩之類,結放上面。今之胯子,便是仿他形像。夔孫。(卷91,頁2329)

按:“胯”既可作計量詞,也可作名詞。作名詞講時,可指古時革帶上的裝飾物。如《新唐書》卷九三《李靖傳》:“靖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刓,胯各附環,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其中,“于闐玉帶十三胯”,“胯”為量詞;“胯各附環”,“胯”為名詞,是說革帶上的裝飾物各自附着在環子上。“環”,指的是一種圓圈形的東西,即文例下句所言“古人却是環子釘於革帶,其勢垂下,如今人釘鉸串子樣。鐫鐩之類,結放上面”。《朱子語類》文例中“胯子”為附加式構詞,“子”為後綴。“胯子”義即“胯”,謂革帶上的裝飾物。關於“革帶”之制,《禮記·玉藻》:“肩革帶,博二寸。”鄭玄注:“凡佩繫於革帶。”《晉書》卷二五《輿服志》:“革帶,古之鞶帶也,謂之鞶革,文武衆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共有囊綬,則以綴於革帶,其戎服則以皮絡帶代之。”《漢語大詞典》釋“胯子”為“猶侉子。指口音與本地語音不同的人。本為不禮貌的稱呼,有時亦含親昵意,謂歌唱者音色與眾不同,自成一派”。未及此義。

【掠頭】

束髮巾。1見:

安卿問:“鄭氏《儀禮注》及《疏》,以男子括髪與免,及婦人髽,皆云‘如著幓頭然’。所謂幓頭,何也?”曰:“幓頭只如今之掠頭編子,自項而前交於額上,却繞髻也。‘免’,或讀如字,謂去冠。”義剛。(卷85,頁2199)

按:《儀禮·喪禮》:“布總箭笄髽,衰三年。”漢鄭玄注:“髽,露紒也,猶男子之括髮。斬衰括髮以麻,則髽亦用麻。以麻者自項而前交於額,上却繞紒如著幓頭焉。”其中,“幓頭”義即“束髮巾”。朱熹進而說,“幓頭只如今之掠頭編子”,可見“掠頭”也就是指“束髮巾”。另如宋車垓《內外服制通釋》卷二:“免謂裂布廣寸,自項向前交於額上,却遶髻,如著掠頭也。”其中“裂布廣寸,自項向前交於額上,却遶髻”,便是“著掠頭”的具體方法。又,“掠頭”亦稱“掠子”。宋米芾《畫史》:“士子國初皆頂鹿皮冠,弁遺制也。更無頭巾,掠子。必帶篦,所以裹帽,則必用篦子約髮。……其後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髮,頂帽出入,不敢使尊者見。既歸,於門背取下掠子,篦約髮訖,乃敢入。恐尊者令免帽,見之為大不謹也。”其中,“掠子”指的是束髮巾。《宋元語言詞典》釋“掠子”為“綰髮的頭巾之屬”,甚確。《漢語大詞典》釋“掠頭”為“梳子”,《宋元語言詞典》釋為“梳篦之屬”,《近代漢語詞典》釋為“梳子,篦子”,《近代漢語大詞典》釋為“梳子,篦”,皆未確當;皆以元關漢卿《金線池》為首例,稍晚。

【羅碾】

本指碾磨茶葉的器具,引申指對事物進行加工打磨,研磨。1見:

譬如合一藥,須先有真藥材,然後和合羅碾得來成藥。若是藥材不真,雖百般羅碾,畢竟不是。。(卷61,頁1469)

按:元陶宗儀《説郛》卷九三上輯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羅碾》:“碾以銀為上,熟鐵次之,生鐵者非掏揀搥磨所成,間有黑屑藏於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為製,槽欲深而峻,輪欲鋭而薄。槽深而峻,則底有凖而茶常聚;輪鋭而薄,則運邊中而槽不戛。羅欲細而面緊,則絹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鐵之害色。羅必輕而平,不厭數,庶已細者不耗。惟再羅則入湯輕泛,粥面光凝,盡茶之色。”可見,“碾”與“羅”皆製茶之具,合而言之,“羅碾”一詞自然指的是碾磨茶葉的器具。又,宋蔡襄《茶録》就“茶羅”、“茶碾”等茶器名亦進行了介紹,“茶羅,以絶細為佳。羅底用蜀東川鵝溪畫絹之密者投湯中,揉洗以羃之”,“茶碾,以銀或鐵為之。黄金性柔,銅及石皆能生鉎,不入用。”同時,該書對製茶過程中“碾茶”、“羅茶”等程式亦進行了詳盡介紹。又宋鄭剛中《石磨記》:“余假而歸,洗塵拂土,翌日用磨建茶,則其細過於羅碾所出者。又取上品草茶試之,亦細。”《朱子語類》文例中“羅碾”為動詞,指打磨、研磨藥材。

【弄椀珠】

古代雜戲的一種。謂緣竿戲中,竿上人在其上舞弄花碗之類的器皿。1見:

因言:“天之氣運轉不息,故閣得地在中間。”銖未達。先生曰:“如弄椀珠底,只恁運轉不住,故在空中不墜。少有息,則墜矣。”銖。(卷68,頁1702)

按:“弄椀珠”是古時傳統市井雜戲,此詞此義宋前有見,如唐杜佑《通典》卷一四六《樂六·散樂》:“又有弄椀珠伎,歌舞戲。”“椀”亦可寫作“碗”、“盌”,故有“弄碗珠”、“弄盌注”之形。唐牛僧孺《玄怪錄》卷二《周靜帝居延部落主》:“骨低曰:‘君等悉似伶官,有何所解?’多受曰:‘曉弄碗珠。性不愛俗,言皆經義。’”其中“曉弄碗珠”,是說通曉“弄碗珠”這一技藝。亦作“弄盌注”,如宋魏泰《東軒筆録》卷二:“一日,宴官僚於齋廳,有雜手伎俗謂弄盌注者,獻藝於廷。丁顧語夏曰:‘古無詠盌注詩,舍人可作一篇。’夏即席賦詩曰:‘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旁人冷眼看。’丁覽讀變色。”其中“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兩句便是對“弄盌注”這一雜戲的具體描述。又,元吳萊《淵穎集》卷二《椀珠伎》:“椀珠聞自宫掖來,長竿寶椀手中迴。日光正髙竿影直,風力旋空珠勢側。當時想像鼻生葱,宛轉向額栽芙蓉。筯頭交筯忽神駭,矛葉舞矛憂技窮。昔人因戲存戒懼,後人忘戒但戲豫。漢朝索橦險還愁,晉世桮柈危不寤。徘徘徊徊奪目睛,欹欹傾傾獻玉瓔。滑涎器從龍堂出,煇命與鬼骨争。君不見王家大娘材藝絶,勤政樓前戴竿折。市人讙笑便喧城,驚動金吾白梃聲。”王賽時《古代的緣竿——中國古代百戲史料匯考之一》一文中分析指出:“詩中反映了元代緣竿的情況,並追溯漢、晉、唐各朝,含意頗深。尤甚是竿上人還舞花碗之類的器皿,在前代是未曾出現的。”见《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86年第1期,第59頁。此說未確。其實,自唐以來,“弄椀珠”就成了一種重要的都市娛樂活動。

【虔布】

虔州所產白紵,质地为熟麻布。3見:

小功須用虔布之屬,古者布帛精粗,皆有升數,所以說“布帛精粗不中度,不鬻於市”。僩。(卷85,頁2198)

深衣用虔布,但而今虔布亦未依法。當先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方未經布時,先砑其縷,非織了後砑也。泳。(卷87,頁2265)

按:古之喪服有五: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亦謂之“五服”。其中,不同喪服製作時所用布料精粗不同,“小功”所用布料精粗界於大功與緦麻之間。《釋名·釋喪制》:“九月曰大功,其布如粗大之功,不善治練之也。”

《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賈公彥疏:“但言小功者,對大功是用功粗大,則小功是用功細小精密者也。”可見,《朱子語類》文例中“虔布”作為“小功”用布之列,自然指的是熟麻布。同時,“深衣用虔布”,義即熟麻布也是古時諸侯、士大夫等製作家居服時的常用布料,庶人常禮服亦用此布料。關於“深衣”之制,《禮記·深衣》:“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鄭玄注:“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采也。”唐孔穎達疏:“凡深衣皆用諸侯、大夫、士夕時所著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虔布”此義宋文獻中多見,如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又有小兒子着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挾白磁缸子,賣辣菜。”其中,“白虔布衫”,伊永文箋注曰:“京都譯著本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二,《元豐九域志》,考‘虔布’即虔州(今江西贛縣)所產白紵,為其州土貢之品。”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35頁。又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二八《答陳伯澡》:“今汀、贛客人有服者,來往多是虔布上項衫,非學南俗,無理之甚也。”

【上竿弄瓶】

古雜技名。“上竿”猶今之“爬竿”,“弄瓶”猶“蹴瓶”,即表演者一手持竿,同時用腳等將瓶踢到竿的頂端而使其不跌落。1見:

又問:“‘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非是聖上别有一般神人,但聖人有不可知處,便是神也。’”又以上竿弄瓶,習化其高為喻,則其說亦既明矣。謨。(卷61,頁1470)

按:“上竿弄瓶”一喻源於明道先生,《二程外書》卷一《朱公掞錄拾遺》:“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若上竿弄瓶,至於斲輪,誠至則不可得而知。上竿初習數尺,而後至於百尺,習化其髙,矧聖人誠至之事,豈可得而知?”其中,“上竿”乃傳統百戲之一,猶今之“爬竿”,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九:“百戲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盞注、踢瓶、筋斗、擎戴之類,即不用獅豹大旗神鬼也。藝人或男或女,皆紅巾彩服。”關於“弄瓶”之技,宋陳晹《樂書》卷一八七《雜樂》:“蹵瓶之伎,蓋蹵其瓶使上於鐵鋒杖端,或水精丸與瓶相值,回旋而不失也。”《朱子語類》文例中以“上竿弄瓶”為喻,說明聖人在成就自身時的艱辛歷程。

【索子】

繩索。5見,例如:

貫,如散錢;一,是索子。曾子盡曉得許多散錢,只是無這索子,夫子便把這索子與他。節。(卷27,頁673-674)

却如人有一屋錢散放在地上,當下將一條索子都穿貫了。廣。(卷27,頁683)

按:“索子”為宋人對繩索的俗稱,如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三《記事·克寬畏僕郭福》:“宗室克寬,素不蓄財,唯喜繩索,人呼為索子太尉。”又宋吳潛《履齋遺稿》卷二《望江南》:“且恁地,捲索子收繩,六宇五湖生口面,三言兩語費顏情,贏得髩星星。”又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三七《問一事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原》:“譬之一貫散錢,須已數成十箇百訖,與之一條索子,便都貫得;若散亂堆簇,未曾數著,縱與之索子,亦無從而貫之矣。”宋後一直沿用,今還保留在四川方言中,如成都、南充、達州等地,蔣宗福師《四川方言詞語考釋》收錄該詞,釋“索子”為“繩子”,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627頁。甚確。《漢語大詞典》以明施耐庵《水滸傳》為首例,《近代漢語大詞典》以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為首例,皆偏晚。

【土窟子】

低洼的土坑。1見:

天下更有大江大河,不可守箇土窟子,謂水專在是。力行。(卷8,頁144)

按:文例中“土窟子”, 語義上與上句中“大江大河”一語相對而言,指的是能夠蓄水的小土坑。同時,“土窟子”一詞是由實語素“土窟”與詞綴語素“子”構成的。宋郭茂倩輯《樂府詩集》卷三八《飲馬長城窟行》:“《廣題》曰:‘長城南有溪,上有土窟,窟中泉流。漢時將士征塞北,皆飲馬此水也。’”又《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卷三:“嚴云:‘一條拄杖也不識。’嚴復以拄杖,地上劄一下云:‘還識麽?’僧云:‘不識。’嚴云:‘土窟子也不識。’”

【文字籠】

盛裝公文、案卷或奏疏劄子等的箱篋。1見:

直方臨死,以文字籠分人,籠中有其文字在,其說謂宣仁欲立其所生神宗弟。徐度侍郎云:“便是立神宗弟,亦無不是。”揚。(卷130,頁3108)

按:“文字籠”,“文字”泛指公文、案卷或奏疏劄子等,如《舊五代史》卷一一〇《太祖本紀》:“十四日,帝方與宣徽使王峻坐議邊事。忽得洪義文字,遽歸牙署,峻亦未知其事。”其中,“文字”指奏疏劄子。“籠”,《廣韻·董韻》:“籠,竹器。”“籠”可以用來盛裝衣物、書籍、簿冊等,如《南史》卷七〇《循吏傳》:“後有吴興丘師施,亦廉潔稱,罷臨安縣還,唯有二十籠簿書,並是倉庫劵帖。”其中,“二十籠簿書”指的是二十箱簿冊。《朱子語類》文例中所言“文字籠”,指盛裝公文、案卷或奏疏劄子等的箱篋。

又,“文字籠”亦可寫作“文字籠仗”,如宋趙鼎《忠正徳文集》卷二《條具宣撫處置使司畫一利便狀》:“收盛文字籠仗,打角官物,合用物色等,並具數於臨安府取索。”文中“收盛文字籠仗”,義即打點盛裝公文、案卷等的箱篋。其中,“籠仗”義即“籠”,宋蘇軾《與大覺禪師》三首之第一:“某比乏人可令齎去,兵卒之類,又不足分付,告吾師差一謹幹小師齎籠仗來迎取,並古佛一軸,亦同舍也。”文例中“齎籠仗來迎取”,就是指“帶箱篋來取回”。

【夜叉木】

築牆時,築于土中作為支撐的木柱。1見:

幹,如板築之有楨幹。今人築牆,必立一木於土中為骨,俗謂之“夜叉木”,無此則不可築。橫曰楨,直曰幹。銖。(卷68,頁1709)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文獻中有見,如宋李誡《營造法式》卷三《壕寨制度·城》:“城基開地深五尺,其廣隨城之厚。每城身長七尺五寸,栽永定柱、夜叉木各二條。”又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九《江西奏便民五事狀·貼黃》:“近委江州鈐轄楊禧相視,條具頗為詳悉,如砌城面以防滲漏,作葉溝以通水道,用夜叉木以壯城骨,皆舊所未有。”

【窄衫】

宋士大夫便服,輕便閑適。1見:

先生早晨拈香。春夏則深衣;冬則戴漆紗帽。衣則以布為之,闊袖皂褖,裳則用白紗,如濂溪畫像之服。或有見任官及它官相見,易窄衫而出。過。(卷107,頁2674)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文獻中屢見,如宋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卷二九《徽宗皇帝》:“貫以領樞密,日與宰相同班進呈畢,即自屏後入内,復易窄衫,與羣閹為伍。”又宋王齊愈《虞美人·寄情》詞:“水沈香熨窄衫輕,瑩玉碧溪春溜、眼波橫。”又宋趙師俠《鷓鴣天·豫章大閱》詞:“鬧裝鞍轡青驄馬,帖體衣裳紫窄衫。”又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七《樂府下·王荊公詞》:“王荆公築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徳水,作小港其上,疊石作橋。為集句填菩薩蠻云:‘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

按:“窄衫”之制,與“寬衫”相對。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渡江以來,士大夫始衣紫窄衫,上下如一。紹興九年,詔公卿長吏毋得以戎服臨民,復用冠帶。論者以為擾,於是士大夫皆服凉衫。……至於紫窄袖衫,乃戎服也,出於兵興一時權宜。”可見,“窄衫”是一種窄袖束腰的緊身服裝,上下相連,無冠帶之飾,尤其適合習武之人。以上文例中所言“窄衫輕”、“帖體衣裳紫窄衫”、“窄衫短帽垂楊裏”等語,皆可見出“窄衫”輕便閑適的特點,從而成為了當時士大夫等的生活便服。

同类推荐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有一个词叫“机会”。他的青睐,有一个词叫“缘份”,他才是偶像,很自圆地说。前一个词很中国,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明星明星,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缘分。任何事情,成了叫发,是大众情人。而机会,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热门推荐
  • 寻爱少女大翻身

    寻爱少女大翻身

    根据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布丁去了一个大宅里寻找她的外婆,起初她以为外婆是这个家里的佣人,谁知道她的外婆,不但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而且还是国际有名的相田企业的董事长。当布丁以为丑小鸭能变天鹅,灰姑娘也能成为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会在她身上真实呈现的时候,美梦马上被唤醒。如果她想得到地球人都梦寐以求的这一切——财富、名誉、地位的话,她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三个月之内,她必须完成比炼狱般还要艰苦的十项全能测试。
  • 长风当歌

    长风当歌

    武林第一美女是大多数武林女子梦寐以求的头衔吧。可是在这个武林中,这个头衔像个诅咒一样,所有当上武林第一美女的女子都会悄无声息地从武林中消失这一年,宁歌出乎人们意料地成为了武林第一美女,那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而那些失踪的武林第一美女又是怎么回事呢?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锅庄

    锅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凶悍嫡女:腹黑红颜覆天下

    凶悍嫡女:腹黑红颜覆天下

    乌鸦就是乌鸦,永远成不了凤凰居然把她当病猫,没听过一句话么!别跟小人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惹我者死,趁其不备,杀其不意。片甲不留!,谁让我过愚人节,我让她过清明节!她不就是嚣张狂妄一些嘛,老天爷需要苦大仇深的让她穿越么?她前世不过是太聪明了,这辈子也不用成傻子吧?幸好有个金牌丞相爹,不愁吃来不愁穿。她爹不过是宠她了点,那些人需要那么眼红么?后娘要毒死她,妹妹要抢她地位。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幻石神游记4·戏说红楼》,本书是一本儿童幻想小说。女娲补天时遗留下两块“五彩神石”,一块化为《红楼梦》里贾宝玉随身佩戴的宝玉,一块化成了北京城一个时尚少年-幻石。不凡的身世和神奇的经历,让他穿越进了中国的古典名著当中,跟书中人物一起上演了一幕幕惊险刺激、引人入胜的故事,经历了一段段令人向往的神游之旅。女娲用五色石子补天遗漏的一块神石,历经千年沉睡后,化身为21世纪一个时尚、炫酷、睿智的初中二年级光头学生——幻石,他天质聪明,悟性极高,又通神仙法术,将世间的诸多知识汇集到了自己幻化出的一台万能笔记本电脑中。春雨纷纷时节,幻石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酒馆,巧遇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十个作者。
  • 庶女棋后

    庶女棋后

    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白玉象棋,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天下无敌…她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她,人称草包美人,天下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庶女,在棋艺精湛的棋王世家中,是个标准的草包,亦是个标准的受气包。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本应该衣食无忧,尽享荣华,不料亲姐姐心生异心,一夜之间,公主变乞丐,以在街头摆残局为生,人称残局皇后。当残局皇后穿越时空进入草包美人的身体,她们的互补达到了极致,她棋艺精湛却满脸刀疤,她倾国倾城却腹中空空。当美貌和才华合并的时候,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统领棋国,且看她如何征服各路美男心…片段一:九宫宫心,少女白衣胜雪,挥动帅旗,众人惊呼,“红棋帅主,”众人感慨,传说中的红棋帅主终于出现,那这天下,到底鹿死谁手?片段二:那一刻,洛依寒流泪了,她忍不住站了起来,随着秦畅一起唱起那首歌,那首属于她和凌涵的情歌。同样的歌,不同的人唱出来,感觉自然不一样,秦畅唱出的,是份青楼的哀怨,是份青楼的清冷,而洛依寒唱出的,却是一份少女的缠绵,却是一份少女失去爱情、失去亲人的痛彻心扉。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凤凰涅槃的故事《绝色残后》推荐自己的完结文:一对孪生姐妹的异世之旅……妹妹篇:《穿越之寻爱千年》姐姐篇:《穿越之绝色倾妃》请大家支持!谢谢!推荐恩师的美文:懒离婚:《重生一豪门邪女》沧海明珠:《少年地主腹黑妻》琉璃纹:《无敌女夫子II》这一路走来,懒大给了很多鼓励和支持,烟火很庆幸,这一路走来得到两位老师的指点,就是懒大和沧海明珠。她们在烟火最彷徨的时候,给了烟火很多的希望……推荐好友的美文《主母烟七七》《黑道教父的寡情妻》《重生一极品村姑》《限制级离婚》《不良嫡女》《嫡女逃妃》《睡睡平安之流氓公主》
  •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才华与容貌成反比、“骗子”、“疯子”、“狂人”、打开“藏宝洞”的现代版阿里巴巴、草根创造的全球神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带着梦想起航、初次“下海”的惊险传奇、改变一生轨迹的“触网”、不容易的“中国黄页”、男儿当有冲天志、开启湖畔时代……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