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11

第11章 《朱子語類》俗語詞研究(4)

【樁子】

起固定或穩定作用的柱狀物。2見:

如那射糖盤子樣,那北辰便是中心樁子。極星便是近樁底點子,雖也隨那盤子轉,却近那樁子,轉得不覺。義剛。(卷23,頁535)

按:此詞此義宋後文獻有見,如明徐光啓《農政全書》卷三一《養蠶法》:“軠車床髙與盆齊,軸長二尺,中徑四寸,兩頭三寸,四角或六角,臂通長一尺五寸,須脚踏。又繰車竹筒子宜細,鐵條子串筒,兩樁子亦須鐵也。”又清孔尚任《桃花扇》“一齊說:‘你每日倚着塞門樁子使喚俺,今以後叫你聞着俺的風聲腦子疼。’”《漢語大詞典》共收列兩個義項:①樹木等砍伐或折斷後殘留在地上的部分。②泛指可埋入地下的柱狀物。未及此義。

【蒸糊】

一種稠粥。1見:

他即告諭安存之,率城中諸富家,令出錢米,沽酒,買肉,為蒸糊之類。遂分民兵作三替,逐替燕犒酒食,授以兵器。賀孫。(卷101,頁2570)

按:“糊”,義即稠粥。《集韻·模韻》:“糊,煮米及麪為鬻。”文例中“蒸糊”,指的是一種稠粥名。此詞此義宋文獻有見,如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四三《葛道人真贊》:“王屋山中美酒,漢家殿裡蒸糊。驚起一場大夢,變成滿面霜鬚。”其中,“王屋山中美酒”與“漢家殿裡蒸糊”相對,皆為相同句式結構,“蒸糊”為名詞,義謂稠粥。又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健啖》:“自早達暮,賓主各飲酒三斗,豬、羊肉各五斤,蒸糊五十事。趙公已醉飽摩腹,而監押者屹不爲動。”

又,“糊”同“餬”,“蒸糊”亦寫作“蒸餬”,如宋丁謂《丁晉公談錄》:“必恐有公用錢州軍,及應文武臣僚、州縣官僚、僧道百姓有進蒸餬者,仰先具州縣、官位、姓名、蒸餬數目申來,待慿進呈,破係省錢支與一倍價錢回賜。”

【擲珓】

投擲杯珓以占卜吉凶。1見:

伏羲當時畫卦,只如擲珓相似,無容心。文蔚。(卷65,頁1612)

按:“珓”,《集韻·效韻》:“珓,杯珓,巫以占吉凶器者。”又《廣韻·效韻》:“珓,杯珓,古者以玉為之。”文例中“擲珓”謂投擲杯珓以占卜吉凶。此詞此義宋文獻中屢見,如宋費袞《梁溪漫志》卷九《烏江項羽神》:“紹興辛巳,敵犯淮南,過廟下駐軍,入致禱,擲珓數十,皆不吉。”又宋董嗣杲《廬山集》卷二《贈接泥渡下李廵檢》詩:“俟代尚爾遙,擲珓卜善還。”又元鄭光祖《全鐘離春智勇定齊》第一折:“這夢人人都有,這兩日春困,睡多夢多,我在前也曾抽籤擲珓,也曾與人圓夢來,如今賣龜兒卦的多了,不靈了。”

亦作“擲杯珓”,如宋朱翌《灊山集》卷一《嵗乙丑餘年四十有九矣因誦太白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之句次其韻》詩:“今晨祖師前,一擲杯珓卜。”亦作“擲筊”,如宋曾慥《類説》卷三四:“一日遊香山寺,有婦人致一緹,於僧伽欄楯祈祝,擲筊瞻拜而去。”不同的是,“筊”是由竹片製作而成的占卜之具。

【作館】

坐館授徒。2見:

或以科舉作館廢學自咎者。曰:“不然,只是志不立,不曾做工夫爾。”伯羽。(卷13,頁246)

先生笑曰:“他舊曾去晁以道家作館,晁教他校正《闢孟子說》,被以道之說入心後,因此與孟子不足。後來所以抵死要與他做頭抵,這才是拗。人才拗,便都不見正底道理。”義剛。(卷119,頁2866)

按:“作館”謂擔任塾師,坐館授徒。《漢語大詞典》以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趙清獻公》為首例,稍晚。

三教育教學類

教育教學類是指朱熹在傳道授業中及師徒問學論辯時廣泛涉及到的關於治學修身、義理闡釋、詞義訓詁等方面的俗語詞。本部分選取35個詞條作為考釋對象。

【般涉】

謂轉移目標,泛泛涉獵。1見:

大凡讀書,不要般涉。但溫尋舊底不妨,不可將新底來攙。道夫。(卷11,頁185)

按:“般涉”一詞,字典辭書解釋各異,研究者亦各執其說。《宋語言詞典》“搬涉”謂“移換、攙雜。亦作‘般涉’。”見第11頁。《近代漢語大詞典》釋“般涉”為“同‘搬涉’”,即“看書不循次序,經常跳躍或一書未竟另換一書”。見第49頁。李敏辞博士论文《〈朱子語類〉的文獻學研究》對“般涉”一詞進行了討論,釋義為 “雜亂涉獵。……‘般’通‘斑’,有‘紛亂、雜亂’的意思。”見第78頁。趙金丹碩士論文《〈朱子語類〉新詞新語初探》對“般涉”一詞進行了解釋, “雜亂涉獵。‘般’通‘斑’,有‘雜亂’意。亦作‘搬涉’”。見第14頁。“般”,《玉篇·舟部》:“般,運也。”唐羅隱《寄楊秘書》詩:“會待與君開秫甕,滿船般載鏡中行。”其中,“般載”即“搬載”。《正字通·手部》:“搬,擊字重文,今俗音般,作搬移字。”唐呂岩《七言》詩:“千日功夫不暫閑,河車搬載上昆山。”在此基礎上,“般”引申指“轉移”,若望文生義為‘般’通‘斑’,似不妥。“涉”,有“涉獵”義,如《漢書》卷五一《賈山傳》:“山受學袪,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顏師古注:“涉若涉水,獵若獵獸,言歷覽之不專精也。”可見,“般涉”義即讀書治學不專精,好轉移目標,泛泛涉獵。亦寫作“搬涉”,如《朱子語類》卷一〇四道夫錄:“讀書須純一。如看一般未了,又要搬涉,都不濟事。”

又,參同書卷一一僩錄:“人做功課若不專一,東看西看,則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又卷一九去偽錄:“人讀書,不得攙前去,下梢必無所得。如理會《論語》,只得理會《論語》,不得存心在《孟子》。”又卷四八木之錄:“看文字,不要般遞來說。方說這一事未了,又取那一事來比並說。般來愈多,愈理會不得。”又卷一一閎祖錄:“學不可躐等,不可草率,徒費心力。須依次序,如法理會。一經通熟,他書亦易看。”其中,“躐等”謂不按次序,轉換目標。如《禮記·學記》言,“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孔穎達疏:“踰越等差。”以上文例中“不專一,東看西看”、“不得攙前去”、“不要般遞來說”、“不可躐等,不可草率”等語皆是從正反不同方面說明讀書治學要純一,不要轉移目標,泛泛涉獵,而不能隨文釋義為“看書不循次序,經常跳躍或一書未竟另換一書”。

另,“搬涉”一詞宋前未見,宋後基本未用。“般涉”一詞宋前已產生,指樂律宮調名,早見於唐段安節《樂府雜錄·平聲羽七調》:“第一運中呂調,第二運正平調,……第六運般涉調,第七運高般涉調。”“般涉”一詞用作“謂轉移目標,泛泛涉獵”義主要見於《朱子語類》,以及朱子後學對朱子講學語錄的整理輯錄等相關文獻中,如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三一《朱子傳授》:“又曰:‘讀書須純一。如看一般未了,又要般渉,都不濟事。’”宋張洪等編《朱子讀書法》、明呂柟《朱子抄釋》等文中亦有《朱子語類》文例沿用。除此外,“般涉”主要指樂律宮調與曲牌名。

【材料】

喻事物的基礎。10見,例如:

天地之間,何事而非五行?五行陰陽,七者滾合,便是生物底材料。謨。(卷94,頁2368)

曰:“公是仁之方法,人是仁之材料。有此人,方有此仁。蓋有形氣,便具此生理。若無私意間隔,則人身上全體皆是仁。如無此形質,則生意都不湊泊他。”銖。(卷95,頁2454)

“幾善惡”,便是心之所發處有箇善有箇惡了。“德”便只是善底,為聖為賢,只是這材料做。(卷116,頁2796)

按:以上文例中“材料”一詞,喻事物的基礎。另如元金履祥《大學疏證》:“知者心之知,意者心之發也。上而致知誠意,乃正心之材料;下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正心之推拓。”《漢語大詞典》收列四個義項:①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東西。②提供著作內容的事物。③指供參考用的資料。④比喻適於做某種事情的人才。未及此義。

【叉手並脚】

謂兩手交於胸前,雙脚合併,以示恭敬。1見:

今日人才之壞,皆由於詆排道學。……如今士大夫,但說據我逐時恁地做,也做得事業;說道學,說正心、修身,都是閑說話,我自不消得用此。若是一人叉手並脚,便道是矯激,便道是邀名,便道是做崖岸。須是如市井底人拖泥帶水,方始是通儒實才!賀孫。(卷108,頁2686)

按:“叉手”謂两手在胸前相交,“並脚”謂兩脚合併,皆以示恭敬。文例中“叉手並脚”一詞,與文中所言“拖泥帶水”的“通儒實才”形成鮮明對比,用以形容人的恭敬之態。此詞此義在宋及以後文獻中屢見,如《古尊宿語錄》卷三八:“拽下繩床,落脊棒趁出三門,再教行脚,與伊為增上緣也,與宗門出得氣,更向其中叉手並脚唱諾,撮他野狐涎唾。”又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九《書法》:“吳傳朋姿媚傷妍,姜堯章太守繩墨,則貽叉手並脚之議。大要探古人之玄微,極前代之工巧,乃為至妙。”

又,“叉手並脚”亦寫作“扠手并脚”,如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五:“江南李後主善書,嘗與近臣語書,有言顏魯公端勁有法者,後主鄙之曰:“真卿之書,有法而無佳處,正如扠手并脚田舍漢耳。”其中“扠手并脚田舍漢”,是說顏真卿書法雖有楷書之法而無優美之處,這一缺陷就好比鄉巴佬雖恭敬老實而無自然灑脫之狀。

【參研】

琢磨,思考。1見:

且先讀《典》《謨》之書,《雅》《頌》之詩,何嘗一言一句不說道理,何嘗深潛諦玩,無有滋味,只是人不曾子細看。若子細看,裏面有多少倫序,須是子細參研方得。謙。(卷8,頁141)

按:“參”有“琢磨,研究”義,《集韻·覃韻》:“參,謀度也。”《韓非子·內儲說上》:“夫聽所信之言,而子父為人僇,此不參之患也。”其中“不參之患”,就是指不加思考琢磨而遭致的禍患。“研”有“思考,思慮”義,如三國魏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難,官才任賢,羣善必舉。”李善注引鄭玄《周易》注:“研,喻思慮。”《朱子語類》文例中“子細參研”,是說要仔細琢磨,仔細思考。另如宋張詠《乖崖集》卷四《公暇偶作》詩:“時文鍊漉敎歸正,聖易參研盡入微。”又明周宗建《論語商》卷上《篤信章》:“這局段須從心性上打合,若不仔細參研,徹底融會,縱饒有識有力,做成豪傑手段,畢竟不是聖賢結果。”又清喻昌《醫門法律》卷一〇《關格論》:“後世以無成方依傍,其中玄言奧義,總不參研,空存其名久矣。”

【馳走】

謂心思躁動遊離。2見:

又曰:“讀書須將心帖在書冊上,逐字看得各有著落,方好商量。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在,不馳走散亂,方看得文字精審。”銖。(卷120,頁2901)

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方始看得文字精審。如此,方是有本領。(卷11,頁177)

此詞此義宋文獻中屢見,如宋蘇轍《欒城後集》卷五《和子瞻沉香山子賦》:“有神居之,漠然静一,六為之媒,聘以六物。紛然馳走,不守其宅。”又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八九《諸真語論·經告》:“心性馳走,欲求真道,不知身心,即是真道。”又宋黃庭堅《山谷别集》卷一七《與徐師川書四》:“古人云:‘縱此欲者,喪人善事;置之一處,無事不辦。’讀書須靜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

按:“馳”有“躁動,遊離”義,《淮南子·主術訓》:“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高誘注:“言釋神安靜,不躁動也。”以上文例中“馳走”謂心性躁動遊離。《漢語大詞典》收列義項二:①快跑;疾馳。②猶奔走。為一定目的而進行活動。未及此義。

【點化】

共4見,有兩個義項:

①點撥,啟悟。3見:

又曰:“江西人大抵秀而能文,若得人點化,是多少明快!蓋有不得不任其責者。”(卷116,頁2799)

純夫議論,大率皆只從門前過。資質極平正,點化得,甚次第,不知伊川當時如何不曾點化他。(卷136,頁3246)

另如宋陳埴《木鍾集》卷一《論語》:“夫子知曾子做多端工夫了,著得一貫道理,點化他。惟曾子理會得過處,故一唯之外,餘無辭。”又宋張繼先《沁園春》詞:“奇哉。妙道難猜。鮮點化,愚迷成大材。”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下:“先生曰:‘學問也要點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當。不然,亦點化許多不得。’”

②加工,變化。1見:

古人於小學存養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學,只就上面點化出些精彩。古人自能食能言,便已教了,一歲有一歲工夫。至二十時。聖人資質已自有十分。大學只出治光彩。淳。(卷7,頁125)

另如宋吳可《藏海詩話》:“李光遠《觀潮》詩云:‘默運乾坤不暫停,東西雲海焠陽精。……’‘默運乾坤’四字重濁不成詩,語雖有出處,亦不當用,須點化成詩家材料方可入用。”又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二:“山谷之詩,有奇而無妙,有斬絶而無橫放,鋪張學問以爲富,點化陳腐以爲新,而渾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

按:從上下文語境看,文例中“點化出些精彩”與“出治光彩”之說義同,都是指變化出精彩。《漢語大詞典》“點化”義項⑤“指點”義,以《朱子語類》此例證為引,不妥。《近代漢語詞典》釋作“發揮”,未確。

【點注】

點斷句讀,評議文句。1見:

某曾見大東萊之兄,他於六經三傳皆通,親手點注,並用小圈點。注所不足者,並將疏楷書,用朱點。無點畫草。某只見他《禮記》如此,他經皆如此。賀孫。(卷10,頁175)

另如宋吳淑《江淮異人錄》卷上《潘扆》:“能背本誦所未嘗見書,或卷而封之,置之於前,首舉一字,則誦之終卷,其間點注塗乙,悉能知之。”又《金史》卷一○七《高汝礪傳》:“明昌五年九月,章宗詔宰執,舉奏中外可為刺史者,上親閱闕點注,蓋取兩員同舉者升用之。”亦寫作“點註”,如宋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句讀》:“惟蜀中字本,興國本併點註文,益為周盡,而其間亦有於大義未為的當者。”

按:“點注”此義宋前已見,如《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肅傳》:“自魏初征士敦煌周生烈,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遇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東晉裴松之注:“又雖有精者,而台閣舉格太高,加不念統其大義,而問字指、墨法,點注之間,百人同試,度者未十。”《漢語大詞典》收列三個義項:①點染注色。②注入。③同“點”【點】 :指書法上的點頓。《初學記》卷二一引晉成公綏《隸書體》:“彤管電流,雨下雹散,點星垂,挫安案。”見《漢語大詞典》卷12,第1357頁。。未及此義。《漢語大詞典訂補》增補義項“標點注釋”,以老舍《一些印象》為首例,偏晚。

【浮念】

猶雜念。謂種種虛浮不實的念頭。2見:

人心緣境,出入無時。如看一物,心便在外,看了即便在此。隨物者是浮念;此是本心,浮念斷,便在此。其實不是出入,但欲人知出入之故耳。方。(卷59,頁1403)

另如宋錢時《兩漢筆記》卷五《武帝》:“於此見帝天姿本髙,從前浮念,至是掃滅,而真見特達乃如此,漢祚之所以未艾歟!”又宋汪藻《浮溪集》卷三〇《題楚東吳文學湖隱閣》詩:“坐令浮念掃除盡,方寸淡泊寒如灰。”又宋李光《莊簡集》卷一《送孟博二首》詩:“豈無鄉土戀,浮念起即覺。汝歸暫歡顔,所念路悠邈。”又明顧璘《山中集》卷一《對雨》詩:“老病消浮念,迂疎冷舊知。獨憐山郭雨,能與靜相期。”

按:“浮”有“空虛,不切實際”之義,如《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虛辭。”《朱子語類》文例中“浮念”與“本心”相對而言,指種種虛浮不實的念頭。又,“浮念”一詞宋前已見,如唐王維《戲贈張五弟諲三首》詩:“對君忽自得,浮念不煩遣。”又唐皎然《答俞校書冬夜》詩:“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

【敷繹】

陳述,敘述。2見:

《易》乃是卜筮之書,古者則藏於太史、太卜,以占吉凶,亦未有許多說話。及孔子始取而敷繹為《文言》《雜卦》《彖》《象》之類,乃說出道理來。學履。(卷66,頁1626)

及孔子始取而敷繹為《十翼》《彖》《象》《系辭》《文言》《雜卦》之類,方說出道理來。僩。(卷67,頁1658)另如宋劉攽《彭城集》卷二〇《吏部尚書蘇頌等可並兼侍讀制》:“誠得直亮正固、匪躬之士,敷繹誦説,日陳於前,其為益者,豈小補哉?”又宋黃裳《演山集》卷二八《謝賜貢舉勅令表》:“爰下增修之詔,參稽載籍,敷繹舊章,條目纎微,慮無遺策。”又宋綦崇禮《北海集》卷五《朝散郎楊萬里轉朝請郎制》:“若經若史,敷繹發揮,必期有補於聞見,固不徒倣古具文而已。”宋後一直沿用,例不贅。

按:“敷繹”乃同義複合,皆有“陳述”義。“敷”,《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孔傳:“敷,陳;奏,進也。”孔穎達疏:“敷者,佈散之言,與陳設義同,故為陳也。”又,《爾雅·釋詁上》:“繹,陳也。”《禮記·射義》:“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孔穎達疏:“繹,陳也,言陳己之志。”《朱子語類》文例中“敷繹為《文言》《雜卦》《彖》《象》之類”,是說孔子將《易》分而說解其中的義理,陳述為《文言》、《雜卦》、《彖辭》、《象辭》等篇章,也就是“十翼”之說。

同类推荐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有的,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会结识许多人,也永远活着。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人的一生,怎么也忘不了。本书所记,被时光带走了,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忘不了,经历许多事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升龙诀

    升龙诀

    主人公岳天豪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异国,无意中被选定为除魔鬼的阵眼,修习了一部名叫升龙诀的古籍。父亲是中国的高级科学家,在国外从事ICAC的研究工作,成果被日本人窥窃,在成功毁掉被窃走的资料后,被敌人报复迫害。在孩童时代就遭受了与家人阴阳分隔的伤痛,在经历过风风雨雨以后,在患难中结交了许多好友,同时也揭开了一个更大的阴谋,成功升上仙界,发现仙界并不是什么乐土,一个强大的魔鬼在等待着他,他会怎么做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直接看新书——《邪帝放狠招:请妃进宫》:白发少帝水木良缘——宁可负了兲下,唯不负卿;借我一生一世,暖一朵铃兰花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悠悠种田记

    悠悠种田记

    远离城市的喧嚣,只有田园悠悠。莫名地穿越到陌生的地方,只有破旧的农家,小萝卜头弟弟,再就是一轮明月袖清风。当此贫穷是悲摧。农家小院里,要想东篱把酒黄昏后,一院菊花对南山的生活,还要自己多多努力才行。有女主必有帅哥,此帅哥要会倒酒采花。。。。。。只采自己院子里的菊花。采花花的帅哥对福妞说:”你只是一次试验而已,好好的体会你的菊花、南山、酒生活,不要把你的爪子乱放。。。。。。犹其是放到俺身上来。“福妞醉眼看花花:”你的皮肤好细腻,好好检查一下,你不会采过花花后都自己泡澡吧。。。。。。等等我,我也来。穿越竟然只是一个试验,一次对平凡人的考验。当最后的关头到来,时间窗口闪烁着并招手呼唤:福妞,回来到原来的世界吧。回首看一下一片绿色世界,有绿色食品,自己种的;绿色水果,自己摘的;绿色的猎物,自己打的;绿色的男人,不!是吃俺的喝俺的,全绿色养着的男人。。。。。。福妞问自己,再顺便问一下身边高大英俊的帅哥,再问一下需要照顾的小萝卜头弟弟:“我们回去吗?”本书是纯农家种田文。请多多支持正版订阅。抱养:憨厚的小有栓-------------------被爱心多多的泪泪珠大人抱养可爱的小有财-------------------由顺琪沣大人慷慨赠予推荐朋友们的书:《睿敏皇贵妃》《凰权》《暖香》《侯门正妻》《侯门嫡女》《祸水皇后》《君爱美人妾爱钱》《朕本红妆》《傲风》《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