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400000009

第9章 乾隆嘉庆之际诗学(2)

赵翼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他以清初吴梅村、查慎行继唐宋金明八家诗人之后,也在于两位诗人作品的时世感慨。他说,吴梅村“感慨时事,俯仰身世,缠绵凄惋,情余于文。”(《瓯北诗话》卷九)又说:“梅村身阅鼎革,其所咏多有关于时事之大者,如《临江参军》、《南厢园叟》、《永和宫词》、《洛阳行》、《殿上行》、《萧史青门曲》、《松山哀》、《雁门尚书行》、《临淮老妓行》、《楚两生行》、《圆圆曲》、《思陵长公主挽词》等作,皆极有关系”(《瓯北诗话》卷九)。赵翼又有《题吴梅村集》,评其为“兴亡一代黍离歌”。谈到查慎行,赵翼说:“当其少年,随黔抚杨雍建南行,其时吴逆方死,余孽尚存,官军恢复黔、滇,兵戈杀戮之惨,民苗流离之状,皆所目击,故出手即带慷慨沉雄之气,不落小家。”(《瓯北诗话》卷十)处世局衰败之际,赵翼注重涉世的诗学思想显然有其时代内容。

五创作倾向

赵翼是一位才气横溢的诗人。其诗学思想还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常有新意。乾隆三十三年,赵翼奉调赴滇,途中有《澜沧江》诗云:“绝壁积铁黑,路作之字折。下有百丈洪,怒喷雪花热。”前两句写峭壁险道,后两句写洪涛涌起,水沫怒溅。那水沫像雪花,却又给人以炽热的感觉。这炽热的感觉乃是由洪涛奔腾对心灵的震撼。“怒喷雪花热”,可谓意新语新。赵翼又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每在诗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新的评说。《杂题》之一云:“秦皇筑长城,万里恢边墙。西起临洮郡,东至辽海旁。隋帝发兵夫,开渠通汴梁。通淮达扬子,由江达余杭。当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周防巩区夏,利涉通舟航。作者虽大愚,贻休实无疆。如何千载下,徒知詈骄荒。”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隋炀帝开凿运河,劳民伤财,以致引起祸乱,自己也很快灭亡。后世却深受长城、运河之益。千年以来的人们,却只知指责他们的骄奢荒淫。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后来人每多责难,赵翼《莪洲以陕中游草见示,和其六首》之一云:“一番时局牝朝新,安坐妆台换紫宸。臣仆不妨居妄位,英雄何必在男身。”对武则天作出了肯定的评价。杭州西湖有南朝歌妓苏小墓,又有抗金英雄岳飞墓,人们游览凭吊,每感伤不已,赵翼有《西湖杂诗》之一云:“一抔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苏小坟连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张舟《瓯北集跋》评云:“无一意不创,无一语不新。”

赵翼的诗每见气力。乾隆二十三年,赵翼以军机中书身份出塞。途经古北口,登临览兴,有《再出古北口》诗云:“紫塞秋风紧,凌塞踏晓霜。潦余沙尽白,关外柳先黄。饮马长城窟,吁鹰古战场。平生登览兴,敢惜鬟毛苍。”颇见豪气。其又有《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须眉正气凛千秋,丞相词堂久尚留。南渡河山难复楚,北来俘虏岂朝周。出师未捷悲移鼎,视死如归笑射钩……”歌颂文天祥的高风亮节,颇见气力。赵翼的诗,又自然畅达。乾隆三十七年底,他弃官回乡经古战场赤壁,有《赤壁》诗云:“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鸟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前两句写赤壁形胜,中间四句追忆在这里曾刀光剑影、人物风流。最后归于归隐之志,一气呵成。晚年有《野步》诗云:“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倚杖郊游,秋风阵阵,岁月催人老,诗人无限感伤。诗句精炼,是另一种自然。又有《不觉》诗云:“不觉喟然叹,嗟跎愧此身。无穷千古事,只作一诗人。炳烛空勤夜,栽花已过春。茫茫天地内,斯意向谁陈。”明白如话。

赵翼晚年尤多历史感慨之作。嘉庆三年有《读史》云:“历历兴衰史册陈,古方今病辙相循。时当暇豫谁忧国,事到艰难已乏人。九仞山才倾篑土,一杯水岂救车薪。书生把卷偏多感,剪蚀傍皇到向晨。”表现了他的忧思。次年又有《读史》诗云:“一编青史几千秋,都入灯前大白浮。运去卧龙空伐敌,时来屠狗亦封侯。六州铸错终存铁,万里乘风或覆舟。历历古今成局在,兴衰不尽系人谋。”诗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种必然性,违背这一必然性,智慧如诸葛亮也不能成功,顺从这一必然性,以屠狗为名的樊哙也能留名。“历历古今成局在,兴衰不尽系人谋。”实际上已经预言了清朝的命运。

§§§第二节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十一年出生,六岁父卒而孤。其母课之,尝“风雪夜受经至鸡鸣”(《常州府志·人物传》)。洪亮吉“孝事寡母。一弟三妹,怡怡如也”(孙星衍《翰林院编修洪君传》)。“既壮,为婴儿戏娱母。贫出游,归闻母凶耗,恸绝堕水,得救免。三年撤酒肉,不入中门。其性挚如此”(《常州府志·人物传》)。与同里孙星衍、黄仲则相唱和,负有诗名。乾隆四十五年,中举人。五十五年,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五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出任贵州学政。嘉庆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洪亮吉禀性褊急慷直,“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侪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而论当世大事则目直视,颈皆发赤,以气加人,人不能堪”(恽敬《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嘉庆四年,仁宗亲政,开言路,洪亮吉上书近万言,极陈时政之弊。仁宗以为论及宫禁,立行斩决,后免死发往伊犁,次年赦归回里。洪亮吉性眈吟咏,穷究经史,晚年著述益丰,有《卷葹阁诗文》三十三卷、《春秋左传诂》二十卷、《公羊穀梁古义》二卷、《六书转注录》八卷、《汉魏音》四卷、《比雅》十二卷、《更生斋诗文》十六卷、《北江诗话》六卷等。

乾隆三十五年,洪亮吉在江宁始见袁枚,袁枚谓其“诗有奇气,逢人辄颂之”(吕培等编《洪北江先生年谱》)。不久,袁枚有《与稚存论诗书》,信中谈到洪亮吉学诗说:“足下前年学杜,今年又复学韩,鄙意以洪子之心思学力,何不为洪子之诗,而必为韩子、杜子之诗哉?”洪亮吉作古文及诗,喜用古字,袁枚又有《答洪华峰书》说:“足下不古其文,而徒古其字,亦末也。《上笥河学士一百十韵》搜尽僻字,仆尤不以为然。诗重性情,不重该博,古之训也。然而如足下诗,不足以为博。何也?古无类书、志书、韵书,故《三都》、《两京》,各矜繁富。今三书备矣,登时阑入,无所不可。过后自读,亦不省识;即识之,亦复何用!”洪亮吉曾就袁枚论师道认为“师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当避位”致书,袁枚亦有《答洪稚存书》作复。洪亮吉又有《答随园前辈书》说:“追惟阁下教以自成一家之言,实于亮吉有师友渊源之益。寻山识路,饮水思源。虽取径之不同,洵瓣香之有在也。”(《续同人集·文类》卷四)洪亮吉的诗学思想和袁枚有相近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洪亮吉小赵翼十九岁,同是阳湖人。二人性格接近,多以诗相唱和。赵翼有《稚存答诗嫌百年太少,盖其才已独有千古也,再简奉酬》诗称“君也十倍才,出语破万胆”。洪亮吉谪伊犁,成诗《万里荷戈集》,诗风雄肆,赵翼有《题稚存〈万里荷戈集〉》云:“忆君惟恐君归迟,爱君转恨君归早。”嘉庆六年,赵翼《瓯北诗话》大体完成,洪亮吉作《赵兵备翼以所撰唐宋金七家诗话见示率跋三首》,有句云:“尘羹土饭真抛却,独向毫端抉性情”,“卷卷漫从空处想,就中多有指南针”。诗注云:“余时亦作《北江诗话》。”洪亮吉和赵翼的诗学倾向多接近之处。

洪亮吉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北江诗话》。他说:“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北江诗话》卷二)这是他的基本看法。

一讲性、情、趣

洪亮吉论诗,重性、情、趣。所谓性,首先是“至性”,即天伦亲情。他说:“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北江诗话》卷二)他认为,《诗经》里有许多描写天伦亲情的篇章,“自汉魏六朝以来,大抵流连光景之词多。……故夫若唐之赵宏智、李日知,宋之徐仲车,其人可谓孝子悌弟之人,其诗亦可谓孝子悌弟之诗矣”(《徐南庐先生诗集序》)。“宋苏文忠公狱中寄子由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他生未了因。’读之令人增友于之谊。”(《北江诗话》卷一)“明御史江阴李忠毅狱中寄父诗‘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间幽明’,读之使人增天伦之重”(《北江诗话》卷一)。“写性最难,若全椒王文学厘诗二断句,直写性者也:‘呼奴具朝餐,慰儿长途饥。关心雨后寒,试儿身上衣。’‘儿饥与儿寒,重劳慈母心。天地有寒燠,母心随时深。’实能道出慈母心事”(《北江诗话》卷二)。当时青年诗人汪佩珍早逝,洪亮吉序其诗说:“余阅而赏之,以为宣歙间诗人无有出君右者,如《出门》云:‘此际非无泪,恐伤父母心。’则善于事亲可知矣。”(《汪氏佩珍遗诗序》)洪亮吉亦有写性之作,他说:“余有《忆女纺孙》诗云‘不是阿耶偏爱汝,归宁无母最伤心’,及读浚县周大令遇渭诗《送女》云‘来时有母去时无’,则两层并作一层,益觉沉痛。”(《北江诗话》卷二)洪亮吉对至性诗的标举与其幼孤的经历不无关系。

洪亮吉所谓性,有时又指性情。他说:“丹徒李明经御,性孤洁,尝咏佛手柑云:‘自从散罢天花后,空手而今也是香。’如皋吴布衣,性简傲,尝咏风筝云:‘直到九霄方驻足,更无一刻肯低头。’读之而二人之情毕露,谁谓诗不可以见人品耶!”(《北江诗话》卷一)

洪亮吉论诗又重情。这大多指友朋夫妇之情。他说:“其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河梁’、‘桐树’之于友朋,秦嘉、荀粲之于夫妇,其用情虽不同,而情之至则一也。”(《北江诗话》卷二)“唐杜工部送郑虔诗:‘便与先生成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读之令人增友朋之风义。唐元相悼亡诗:‘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读之令人增伉俪之情。孰谓诗不可以感人哉!”(《北江诗话》卷一)“余最爱明张梦晋一绝云:‘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且尽常干杯。高楼明月清歌夜,此是人生第几回?’谓有思之惘惘,尽而不尽之致。”(《北江诗话》卷三)洪亮吉谈到当时诗人任大椿说:“犹记其《送友》一联云:‘无言便是别时泪,小坐强于去后书。’情至之语,余时时喜诵之。”(《北江诗话》卷五)所谓情,也包括儿女之情。洪亮吉说:“商太守盘《秋霞曲》、杨户部芳灿《凤龄曲》,皆能叙小儿女情事。”(《北江诗话》卷二)“余蒙师唐先生为垣,素工诗,今集多散失,犹忆其《过殇女厝棺》诗曰:‘白昼畏人依故垅,黄昏觅伴啸孤村。’荒寒萧瑟及小儿女情态,并写得出。”(《北江诗话》卷一)又说“汪文学璨……犹忆其《寄妇》诗云:‘不知何处秋砧急,错认山妻捣药声。’《春闺》云:‘陌上小桃红不了,可能开到婿归时。’益工于言情者。”(《北江诗话》卷六)洪亮吉认为,写情应该有特点。他说:“言情之作,至魂梦往来,可云至矣,潜山丁秀才鹏来又翻进一层云:‘如何梦亦相逢少,怕我伤心未肯来。’”(《北江诗话》卷二)

洪亮吉之所谓“情”有时含义比较宽泛。他说:“‘我未成名君未嫁’,同伤沦落也;‘尔得志成余白首’,同悲老大也。用意不同,而寄慨则一。”(《北江诗话》卷四)“夫伤心之士吾知之矣。于四时为秋,于六时为夜;为西日之光,为下弦之月;为零雨,为飘风;为启明之星,为光集之霰。皆先事而生戚绪,转境而郁悲怀,危苦之语出于丰腴,憔悴之情根于髫龀。呜呼沉湘投汨之后,代不令人。于宋得一人焉,曰鲍参军照;于梁得一人焉,曰江光禄淹;北周得一人焉,曰庾开府信;唐得二人焉,曰李协律长吉,韦常侍庄。虽显晦不同,通塞异致,其情一也。”(《金秀才学莲三李斋诗序》)

洪亮吉又重趣。其所谓趣,主要指“天趣”,即对自然景物、田园山川的审美感受。他说:“庄漆园、陶彭泽之作,可云有天趣者矣;元道州、韦苏州亦其次也。”(《北江诗话》卷二)洪亮吉有时把这种“天趣”称为“化工”。他说:“诗除《三百篇》外,即古诗十九首亦时有化工之笔,即如‘青青河畔草’,及‘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后人咏草诗,有能及之者否?次则‘池塘生春草’,春草碧色,尚有自然之致。又次则王胄之‘春草无人随意绿’,可称佳句。”(《北江诗话》卷三)“陶彭泽诗,有化工气象。”(《北江诗话》卷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忘世之侣,其天机活泼如此。”(《北江诗话》卷四)“余最喜欢时雨既降,山川出云气象,以为实足以窥化工之蕴。古今诗人,虽善状情景者,不能到也。陶靖节之‘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庶几近之。次则韦苏州之‘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亦同。此陶、韦诗之足贵。”(《北江诗话》卷一)“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惟静者能之。如柳柳州‘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李嘉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北江诗话》卷二)“余于四时,最喜二月,以春事方半,百草怒生,万花方蕊,物物具发生气象故也。一至三月,则过于烂漫矣。于是植物亦最喜杏,动物亦最喜燕。少日读国风‘燕燕于飞’及夏小正‘来降燕乃睇,囿有见杏’,辄觉神往。稍长,凡前人诗词之咏杏及燕者,无不喜讽之。”(《北江诗话》卷一)“古今咏月诗,佳者极多。然如‘明月照高楼’、‘明月照积雪’、‘月华临近夜’等篇,皆系兴到之作,非规规于咏月也。李、杜为唐大家,即咏月诗而论,亦非人所能到。杜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李云‘青天中道流孤月’,又云‘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能著笔耶!”(《北江诗话》卷一)“古今咏雪月诗,高超者多,咏正面者殊少。王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间’,可云咏正面矣。吾友孙兵备星衍《终南山馆看月》诗‘空里辉流不定明,烟中影接多时绿’,亦庶几近之。”(《北江诗话》卷一)

二讲学识,重独创

洪亮吉论诗,讲学识。他说:“人但知陶渊明诗一味真淳,不填故实,而以为作诗可不读书。不知渊明所著《圣贤群辅录》等,又考订精详,一字不苟也。”(《北江诗话》卷三)“诗人之工,未有不自识字读书始者,即以唐初四子论,年仅弱冠,而所作《孔子庙碑》,近日淹雅之士,有半不知其所出者。他可类推矣。以韩文公之俯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杜工部,诗家宗匠也,亦曰‘读书难字过’。可见读书又必自识字始矣。”(《北江诗话》卷三)“《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唐诗人以杜子美为宗,其五七言近体,无一非双声叠韵也。间有对句双声叠韵,而出句或否者,然亦不过十分之一。中唐以后,韩、李、温诸家亦然。至宋元明诗人,能知此者渐鲜。本朝王文简颇知此诀,集中如‘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此类数十联,亦可追踪古人。然叠韵易晓,而双声难知,则声音、训诂之学宜讲也。”(《北江诗话》卷五)“今世士惟务作诗,而不喜涉学,逮世故日胶,性灵日退,遂皆有‘江淹才尽’之诮矣。”(《北江诗话》卷三)

洪亮吉重独创。他说:“杜工部之于庾开府,李供奉之于谢宣城,可云神似,至谢、庾各有独到处,李、杜亦不能兼也。”(《北江诗话》卷二)“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之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韩与白亦素交,而韩不仿白,白亦不学韩,故能各臻其极。”(《北江诗话》卷一)“宋初杨、刘、钱诸人学西崑,而究不及西崑;欧阳永叔自言学昌黎,而究不及昌黎;王荆公亦言学子美,而究不及子美;苏端明自言学刘梦得,而究不及刘梦得。”(《北江诗话》卷二)

同类推荐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热门推荐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低腰裤

    低腰裤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嚣张宝宝:总裁爹地不好惹(完)

    嚣张宝宝:总裁爹地不好惹(完)

    粉雕玉琢,肤如凝脂,天真烂漫,可爱无比,圆圆大眼一眨,谁能抵挡?.机场中,两个六岁粉雕玉琢的娃儿,故作不小心撞进一群危险人物群中,只为目睹亲生爹地的庐山真面目。顺手从男人身上摸走钱包一个。*她,神偷门专门培养出来的神偷之一——乔沫沫,七年前刚出道便偷回了两件大宝贝,今年六岁的乔贝儿与乔小楠。从小,无一不是在学习偷术,然而……却不及自家只有六岁的两个宝贝。女儿和儿子太过聪明的后果,就是衬托出她的笨手笨脚。*他,亚瑟·威廉斯,法国首富威廉斯家族继承人,帝国集团的龙头老大。英俊帅气多金,身边女人无数,换女人如换衣服,走马观灯马不停。六年前,为了阻止老头子再将女人塞到他房里,他将一张结扎证明丢到老头子面前。气得老头子心血管暴发,出国治病。六年后,却在陌生国度的机场中撞见两个酷似自己的缩小版娃儿。让他忍不住仰天长啸,人算不如天算!.【群号:20710237(欢迎亲们催更,讨论文文!)】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由我的美丽日记、我的健康我做主、时尚达人、勇闯天涯、摩登时代等篇目组成,让你在体味时尚、逐赶潮流中,不知不觉提升英语能力。
  • 紫芒魂帝

    紫芒魂帝

    他大哥是特亚大陆顶顶有名的天才第一人,鼬之狩,他父亲是狩之一族的一族之长,兀烈狩,他母亲则是被三头冥犬看守的神秘之人,那么他是谁呢?他是被整个特亚大陆之上所有势力捕杀的对象,他是上千年来,拥有灵兽级别以上的召唤兽之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大约有十七八年了,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走得最多的是西部,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罗琳目睹了丈夫和小三在一起,她心痛和愤怒。她的上司又对她表达爱意,也是他把罗琳婚姻里的危机揭发出来,他用意是什么?他对罗琳的真的是一见钟情?当发现闺蜜叶夏的一个暧昧朋友时,罗琳震惊了,怎么会这样?罗琳成了弃妇,她结识了林峻熙,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会在罗琳、一个弃妇的这滩死水中激发出怎样的波澜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