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400000007

第7章 乾隆时期诗学(6)

翁方纲学问宏富,精考据、金石之学,善书法。他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有许多韵味醇厚、性情才思之作,这显然与其学养有关;但也经常以经史考据入诗,陆廷枢《复初斋诗集序》说:“覃溪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于其诗。”翁方纲以经史考据入诗曾遭到袁枚的非议。袁枚有诗说:“天涯有客太痴,错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仿元遗山论诗》之三十八)说的就是翁方纲。诗下注云:“夫己氏。”“夫己氏”出《左传·文公十四年》,说当时齐懿公即位,公子元颇不顺从。“终不曰‘公’,曰‘夫己氏’。”“夫己氏”是“那个人”的意思。袁枚不直接说出翁方纲的名字,而称“夫己氏”,亦有兜售学问之意,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袁枚又说:“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为剃俗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随园诗话》卷五)“近日有巨公教人作诗必须穷经,读注疏,然后落笔,诗乃可传。”(《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近今诗教之坏,莫甚于以注疏夸高,以填砌矜博。捃摭琐碎,死气满纸。一句七字必小注十余行,令人舌口怯而不敢下手。性情二字,几乎丧尽天良。此则二千年所未有之诗教也”(《答李少鹤书》)。这都是指翁方纲。经史考据入诗,当然不便于人们阅读接受,这在翁方纲,则显然是有意为之。

三肌理须细密

杜甫《丽人行》诗有句:“肌理细腻骨肉匀。”翁方纲论肌理,曾引到这句诗。(《仿同学一首为乐生别》)所谓肌理,本身就有细密的特点。宋代张邦基说:“唐子西诗多新意,不沿袭前人语,当时有小东坡之目。然格力虽新,而肌理粗疏,逊于苏黄远矣。”(《墨庄漫录》)翁方纲谈肌理引到这句话(《石洲诗话》卷四)。翁方纲论诗,亦常批评肌理粗疏,由此可见对肌理细密之极力强调说:“(王)逢原诗学韩孟,肌理亦粗。”(《石洲诗话》卷三)“周草窗诗,肌理颇粗。”(《石洲诗话》卷四)“遗山虽较之东坡,亦自不免肌理稍粗。”(《石洲诗话》卷五)“李庄靖诗,肌理亦粗。说者乃合韩、苏、黄、王以许之,殊为过当。”(《石洲诗话》卷五)“(郭羲仲)其拟杜秋兴八首,肌理颇粗。”(《石洲诗话》卷五)“《渊颖集》,渔洋少时所服膺者,取材极博,而肌理稍粗。”(《七言诗三昧举隅》)

翁方纲有时单以粗细论诗。他说:“清江三孔,盖皆学内充而才外肆者,然不能化其粗。正恐学为此种,其弊必流于真率一路也。”(《石洲诗话》卷三)“大抵吴《钞》不避粗旷,不分雅俗,不择浅深耳。”(《石洲诗话》卷三)“阮亭《三昧》之旨,则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淡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学人固当善会先生之意,而亦要细观古人之分寸,乃为两得耳。”(《石洲诗话》卷一)“(贡)玩斋《题苏子瞻像》甚奇,其《题渊明小像》云‘呼童检点门前柳,莫放飞花过石头’,则细意之作也。”(《石洲诗话》卷五)“说理至宋人日精,说部至宋人日富,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而其总萃处,则黄文节为之提挈,非仅江西派以之为祖,实乃南渡以后,笔虚笔实,俱从此导引而出。”(《石洲诗话》卷四)字面上虽未与肌理相联系,还是主张肌理细密的意思。

翁方纲又经常讲精密、精深、精微、精切、精诣。他说:“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矣。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于东川乎?”(《石洲诗话》卷一)“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出其上。”(《石洲诗话》卷一)“宋之元祐诸贤,正如唐之开元、天宝诸贤,自有精腴,非徒雄阔也。即东坡妙处,亦不在于豪横,吴《钞》大意总取浩浩落落之气,不践唐迹,与宋人大局未尝不合,而其细密精深处,则正末之别择。”(《石洲诗话》卷三)“汪浮溪诗,深厚丽密,非南渡诸人可及。”(《石洲诗话》卷四)“宋人七律,精微无过王半山,至于东坡,则更作得出耳,阮亭尝言东坡七律不可学,此事专以盛唐格律言之,其实非通论也。”(《石洲诗话》卷四)“东坡《试院煎茶》诗,作于熙宁壬子八月,时先生在钱唐试院,其曰‘未识古人煎水意’,又曰‘且学公家作茗饮’,盖皆有为而发。又有《呈诸试官》之作,末云‘聊欲废书眠,秋涛舂午枕’,与此诗末二句正相同。但此篇化用卢仝诗句,乃更为精切耳。”(《石洲诗话》卷三)“刘屏山《汴京纪事》诸作,精妙非常,此与邓栟榈《花石岗》诗,皆有关一代事迹,非仅嘲评花月之作也。宋人七绝,自以此种为精诣。”(《石洲诗话》卷四)(《石洲诗话》卷四)也都是主张肌理细密的意思。

翁方纲又讲实际,脚踏实地。他说:“《梁溪集》诗亦平雅,其《游张公洞》五古长篇,虽不及香山,尚较皮陆有实际。”(《石洲诗话》卷四)“《王维吴道子画》一篇,亦是描写实际,且又是两人笔墨,而浩瀚淋漓,生气迥出。”(《石洲诗话》卷三)“韩文公约六经之旨而成文,其诗亦每于极琐碎、极质实处,直接六经之脉。盖爻象、繇占、典谟、誓命、笔削记载之法,悉酝入风雅正旨,而具有其遗味。”(《石洲诗话》卷二)“五言诗,自苏黄而后,放翁已不能脚踏实地。”(《石洲诗话》卷五)还是主张肌理细密的意思。

前面说到,翁方纲所谓肌理,关键在理,“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则也,事境之归也,声音律度之矩也”,涉及诗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指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持,万物本身之秩序,事件情境背后之意蕴,音韵声律之规范。翁方纲主张肌理细密,并将这种主张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

“民之秉也”

翁方纲解释杜诗说:“杜之言理也,盖根极于六经矣。曰‘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易》之理也。曰‘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书》之理也。曰‘春官验讨论’,《礼》之理也。曰‘天王狩太白’,《春秋》之理也。”(《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杜甫有《晚出左掖》诗说:“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草,骑马欲鸡栖。”翁方纲分析此诗说:“其曰‘晚出左掖’乃纯是一片恋主之忱,融结而出,所以觉得‘簇仗齐班’之际,‘昼’漏殊‘浅’也。‘散’而‘迷’者,非因身在柳边,正因心在君侧耳。末句‘骑马’二字,笔略宕开,‘欲鸡栖’,乃正拍合,实自比于日夕鸡埘之暂安,而非如所谓出银台门上马谓之大三昧者也。解此,则虽出而犹未出,虽栖而犹未栖,即虽晚而犹未晚也。解此,则五六句,浓染之笔,更有精神矣。”(《石洲诗话》卷一)

“物之则也”

翁方纲说:“散而无纪者,非物也。”(《月山诗集序》)肌理又是指物之条理。翁方纲认为杜甫能写出事物的本来条理,以见肌理。杜甫有《题桃树》诗,前四句云:“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翁方纲分析说:“盖少陵所居之室,门内有桃树五株焉。其从前承平无事时,原不禁人之摘实而食也。是以一入其门,直见五桃当径。桃树之外则宅门也,桃树之内则堂室也,并未尝于门之内、桃之外别营一斜曲掩护之垣扉篱棘也。至是当天宝乱后,人自为计,家自为谋,于是乎家人遂生防人摘食之计,为之篱垣以掩蔽之。因此入门之径遂不得不迁就斜曲,以升于堂矣。”(《答刘广文问杜题桃树诗》)翁方纲又说:“广东有羊桃,一曰洋桃。其树高五六丈,花红色,一蔕数子。七八月间熟,色如蜡。一日三敛,亦曰山敛,俗语讹‘菱’为‘敛’也。有五稜者名‘五稜’,以糯米水浇之则甜,名糯羊桃。粤人以为蔬,能辟岚瘴之毒,以白蜜渍之,持至北方,可已疟。苏诗‘恣倾白蜜收五棱’,谓此也。”(《石洲诗话》卷三)

杜甫有《望岳》诗,翁方纲说:“向来解此诗者皆以‘岱宗夫如何’作一问,‘齐鲁青未了’作一答,若此则首句直是‘岱宗如何’四字可毕,何为中间著一‘夫’字?少陵岂有如此率尔安放之虚字等于可有可无耶?此一‘夫’字乃是实接之词,非虚字也。犹言‘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此一‘夫’字乃即下文之‘青未了’也,乃即下文通篇之‘荡胸层云’诸实际也。盖少陵因夙闻岱宗之高大矣,今一望乃不料其如此之绵亘无际尽齐鲁两大邦之境,而其‘青’尚‘未了’,此其故直欲上叩真宰矣。‘如何’者,仰而讶之之间,将通篇神理摄入一‘夫’字中,于是乎通篇神境皆少陵之眼光矣。”(《与友人论少陵望岳诗》)翁方纲又说:“诗不但因时,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浮,便不是矣。即如‘夜足霑沙雨,春多逆水风’,不可以入江浙之舟景;‘阊阖情开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不可以咏吴地之曲江也。”(《石洲诗话》卷二)

“事境之归也”

翁方纲主张切事,一一具有实地。他说:“渔洋意中,盖纯以脱化超逸为主,而不知古作者各有实际,岂容一概相量乎?”(《石洲诗话》卷六)“渔洋第知以澄迥淡泊为超诣……此事岂可不问何地、何时而皆以禅寮入定、山磬清圆为悟入者也?……一时有一时之阅历焉。”(《小石帆亭五言诗续钞》目录后)“渔洋之诗,虽非李何之滞习,而尚有未尽化滞习者。如咏焦山鼎,只知铺陈钟鼎款识之料;如咏汉碑,只知叙说汉末事,此皆习作套语,所以事境偶有未能深切者。”(《神韵论》下)而要做到具体、真切、实在,则只能诉诸肌理。翁方纲说:“诗必能切己、切时、切事,一一具有实地,而后渐能几于化也。……吾故曰先于肌理求之也。”(《神韵论》中)把事境真切地描写出来,亦可见出肌理。

杜甫《羌村三首》之一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翁方纲分析说:“‘归客千里至’五字,乃‘鸟雀噪’之语,下转入妻子,方为警动。鸟雀知远人之来,而妻子转若出自不意者,妙绝!妙绝!若直作少陵自说千里归家,不特本句太实太直,而下文亦都逼紧无复伸缩之理矣。此等处最是诗家关捩。”(《石洲诗话》卷一)苏轼有《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诗,云:“花开酒美盍言归,来看南山冷翠微。忆弟旧如云不散,昨天追欢意正违。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翁方纲分析说:“不与会者,不预府中太守宴也。次句‘冷’字、第七句‘强’字皆所谓文之心也。是时先生为凤翔签判,若以孟嘉为桓温参军之例,必与参佐同集,是强之耳。此第七句一‘不’字乃是正点题中‘不与会’之‘不’字也。南山之‘冷翠’正与楚人之‘冷笑’相激射,其不曰‘蜀人讥’,而曰‘楚人讥’,言楚以当蜀也。先生初自荆楚一路北来,筮仕于秦,故以楚对秦也。若云‘蜀人讥’则浅直无谓矣。”(《答俪笙小牍》,《文集》卷十一)说苏轼有《送文与可出宁陵州》诗,翁方纲详细分析其肌理说:

……起句云:“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坡公有《墨君堂记》,谓竹也。次云“而况我友似君者”,此“君”字与上句三字,皆指竹。本是送其人,而诗则直以所画竹为主。次云:“素节凛凛欺霜秋。”此七字切竹亦切人,妙在于以竹写其人。次云“清诗健笔何足数”,“清诗健笔”四字二层两顿而出,此句写其人,则不必复以似竹说矣。故合其人之诗笔言之,此是著题之正面,然却是宕开。所以要宕开者,本以似竹为主也。通首用意全在竹,然而人之似竹上句已说明,请问下句如何接法。次云“逍遥齐物追庄周”,此七字则真化工之笔也。《逍遥》《齐物》,庄子二篇名耳。坡公之意却取“齐物”二字为此诗之主。齐物者,己与物齐,即南郭子嗒然丧我之意也,即坡公题文与可画竹忘其身之义也。直欲将文与可化作一竹矣。然若不先用“逍遥”二字,则其“追庄周”之妙不圆也。“逍遥”乍看不及“齐物”之切,岂知坡公以其在集贤院与在陵州等而视之,所以“齐物”之上必用“逍遥”二字而后“追庄周”三字乃圆也,而后上“清诗健笔”乃圆也。次云“夺官遣去不自觉”,“夺官遣去”四字又双顿而出。“夺官”谓辞去集贤,“遣去”谓出宁陵州,以本题实事作接笔,而后“逍遥”“齐物”之旨乃圆也。处处有实境,而顶上圆光始出,此岂空言神韵者所知?次云“晓梳脱发谁能收”,又是妙极化工之笔,并非写其老态也。直是将文与可作一茎枯竹写其萧萧之落叶耳。然后知“逍遥齐物追庄周”之妙,真化工之笔也。“夺官遣去不自觉”到此乃神圆也。又并非借竹为喻,即其上面“素节凛凛欺霜秋”,亦何尝明言借竹为喻,只缘此老笔有化工,不知不觉将一个文与可作为一幅墨竹矣。此等明承暗接,圆合收裹之所以然,即渔洋先生亦恐看不出也。次云:“江边乱山亦为赭,陵阳正在千山头。”此又是妙接。坡公是西蜀人,必亲到此州,知其山如此,亦必此日席间真见文与可秃脱发之老态,所以竟将陵州童山写出一个无发之秃顶来。又是真境,并非借喻。结句云:“君知远别怀抱恶,时遣墨君消我愁。”通首以竹为正意,而文与可之形神全于竹得之。至此乃以“墨君”结住,而通首俱圆矣。(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苏斋师说苏诗”)

“声音律度之矩也”

这是诗之肌理的重要方面。首先是近体音声问题。王维《渭城曲》有句云“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常有《阳关曲》之作。翁方纲对其音律颇有考察。他说:“《东坡集》中《阳关曲》三首:一《赠张继愿》、一《答李公择》、一《中秋月》……第就此三首绎之,与右丞渭城之作,若合符节。……其法以首句平起,次句仄起,三句又平起,四句又仄起,而第三句与第四句之第五字,各以平仄互换。又第二句之第五字,第三句之第七字,皆用上声。譬如填词一般。”(《石洲诗话》卷三)翁方纲认为,“七律到后来,实无可以变化处,不得不参以拗体,五律地窄,则不能也。此等处,微茫之至”(《石洲诗话》卷一)。又说:“拗律如杜公‘城尖径仄’一种,历落沧茫,然亦自有天然斗笋处,非如七古专以三平为正调也。曾文清几《游张公洞》一首,第二句及四六八句,皆以三平煞尾,此昔所未见也,得毋执而不知变耶?”(《石洲诗话》卷四)

古诗音声不同于近体有严格的规范,人们写作起来,往往比较随意。王士禛论诗讲音声,特别注意古诗声调问题,有《古诗声调谱》,总结了种种规则,影响很大。当时赵执信亦有《声调谱》。翁方纲论诗讲肌理,受王士禛影响,也注意古诗音声问题。他说:“诗家为古诗无不谐平仄者。”(《王文简古诗平仄论》序)古诗有其声调、节奏、韵律,但主要讲求自然的抑扬变化;如果说古诗有什么音声规则,那就是要尽量避免和近体相同。翁方纲著有《五言诗平仄举隅》、《七言诗平仄举隅》,并对王士禛《古诗声调谱》多有辨正。他认为:“诗有家数焉,有体格焉,有音节焉。是三者常相因也,而不可泥也;相通也,而不可紊也。……紊亦失也,泥亦失也;紊斯理之,泥斯通之。”(《王文简古诗平仄论》序)

翁方纲对宋元以来古诗的音声情况有具体的评论。他说:“(苏轼)《芙蓉城》篇,前半每六句略以顿歇,见其音节也。至‘仙宫’句以下,则一气不停者,又‘从梦中’一句,用律句转变而下,以转换其音节也。”(《石洲诗话》卷三)“经元明以来,为古体者,间有出入失谐之弊。”(《王文简古诗平仄论》按语)“王履道安中,宣和七年《睿谟殿应制百韵诗》,铺叙而已,未见作家之致,且有音节不谐处。”(《石洲诗话》卷四)“贡玩斋《黄河行》七古,中间及结处,忽然迭下骚句,又插以四言,似于音节太硬。昔阮亭尝以杂言长句,为英雄欺人,然亦看上下音节何如耳。”(《石洲诗话》卷五)“陆河南仁骚体诗,句调不尽叶于音节。”(《石洲诗话》卷五)

翁方纲特别讲到转韵问题。他说:“(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第一首小小部位中,备极转调之妙。”(《石洲诗话》卷三)“换韵之中,略以平调句子,使之伸缩舒和,亦犹夫末句之有可放平者也。尤以平韵与仄韵相参错,乃见其势,却须以三平正调搀和之。”(《石洲诗话》卷三)“七古仄韵,一韵到底,苦难撑架得住,每于出句煞尾一字,以上、去、入三声配转,与平声相间用之,到撑不住时,必以仄字硬撑也。”(《石洲诗话》卷五)“顾侠君谓元人用韵,顾有淆伪,而入声尤盛,……然其来已久矣。若刘静修《桃源行》‘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此则竟是北方土音之偶相似者,未及审检耳。然窃疑遗山《虞坂行》‘孙阳骐骥不并世’句亦是如此,虽上已有韵,而以文势论之,此句似迭一韵者耳。”(《石洲诗话》卷五)“刘诜《桂隐集》,用韵亦多随手牵就,盖元人不甚精研韵学也。”(《石洲诗话》卷五)

同类推荐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

    年轻的朋友,你是不是有过因胆怯而语无伦次的尴尬经历?是不是常常在当众讲话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是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妙语惊人、出类拔萃的“口才少年”?……《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具有敏锐的思维,让你获得卓越的口才,令人刮目相看。《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汇集了卡耐基多年来当众讲话、演说的经典案例,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分别从技巧修炼、交流互动、即席演讲、仪态谈吐、自我挑战、口才储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系统,传授如何运用能言善辩的口才在校园、社会、家庭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把握有利于自身成长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 做事不能“太本分”

    做事不能“太本分”

    世界在变化,因为变化而精彩。“在路上总比停在旅店里要好”,认真体会这句话,你会发现,它告诉了我们成功的道理,即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进而搜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去做事,结果会让你感到惊奇和满足。做事老实死板,执旧不变,缺乏技巧,结果往往难如人愿,即便是目的达到了,沉重的脚步总是落后于人。这怎能称得上是一种成功?两者之间,过程一样,步骤相同,确有云泥之别。
  • 记忆中的妹妹

    记忆中的妹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坏男花园

    坏男花园

    你说,世界上有几种人?三种吧,左边的男人,右边的女人,还有,中间的,不男不女的人。冰朵,她本是右边的漂亮女人,可现在,或是早在几年前,她变成了不完全的他,成了身在中间的人……不男不女。这样的转变是言不由衷的,她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回到原来的位置……右边。只知道从那个决定开始,她就准备好了所有,包括性别,包括生命。这一切不是为了别人,刨根究底的问,绝对是为了自己……
  • 神魔之饰

    神魔之饰

    或是赐予动物以智慧,古老相传,或是让别人臣服于你的脚下,是那一件件拥有神魔之力饰物,或是得到别人的记忆……力量,那么你就会立刻拥有神奇无比的能力,让你能与吸血鬼对抗、与强大势力较量,如果你偶然能得到其中之一,让你无所不能!,于岁月的源头走来
  • 不交作业之七十二般变化(好看系列)

    不交作业之七十二般变化(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铿锵玫瑰

    铿锵玫瑰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女孩的翩翩英姿,以及,无限的侠骨柔情。这是一段成长的记忆,更是一段永不凋谢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它不只是篮球,它就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期。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