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400000006

第6章 乾隆时期诗学(5)

诗歌创作以这样的一个“撑架”、“支架”为崇尚,是不可取的。如果将这样的一个诗的“支架”抽象为一个时代的东西,作为诗歌创作的规范,更只能是流于模仿。翁方纲说:“唐人之诗,未有执汉、魏、六朝之诗目为格调者;宋之诗,未有执唐诗为格调者。”(《格调论》上)“唐音最盛之际,若杜、若李、若右丞、高、岑之属,有一效建安之作,有一效谢、颜之作者乎?宋诗盛于熙丰之际,苏、黄集中,有一效盛唐之作者乎?”(《格调论》中)“诗之坏于格调也,自明李、何辈误之也。……乃泥执《文选》体以为汉、魏、六朝之格调焉;泥执盛唐诸家以为唐格调焉。于是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格调之是泥;于是上下古今,只有一格调,而无递变递承之格调矣。”(《格调论》上)“盛唐诸公之妙,自在气体醇厚,兴象超远,然但讲格调,则必以临摹字句为主,无惑乎一为李、何,再为王、李矣。愚意拈出龙标、东川,正不在乎格调耳。”(《石洲诗话》卷一)“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石洲诗话》卷一)“太白咏古诸作,各有奇思。沧溟只取《怀张子房》一篇,乃仅以‘岂曰非智勇,怀古钦英风’等句得赞叹之旨乎?此可谓仅拾糟粕者也。入手‘虎啸’二字,空中发越,不知其势到何等矣。乃却以‘未’字缩住。下三句,又皆实事,无一字装他门面。及至说破‘报韩’,又用‘虽’字一勒,真乃逼到无可奈何,然后发泄出‘天地皆震动’五个字来。所以,其声大而远也。不然,而但讲虚赞空喝,如‘怀古钦英风’之类,使后人为之,尚不值钱,而况在太白乎?”(《石洲诗话》卷一)“《奉先咏怀》一篇,《羌村》三篇,皆与《北征》相为表里,此自周《雅》降风以后,所未有也。……沧溟首先选次唐诗,而此等皆所不取,乃独取《玉华宫》一篇,盖以‘万籁笙竽’、‘秋色潇洒’为便于掇拾装门面耳。”(《石洲诗话》卷一)

结论是必须变化。翁方纲说:“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古之拟乐府者,若《行路难》,其初本以行旅阅历言也,其后渐扩写情事矣;若《巫山高》,其初以云雨十二峰言也,其后渐以旷望之怀言矣。为原题所指某事,而后来拟作变而推广者,不可胜原也。惟其如此,所以赖有《乐府解题》也。若使其后来拟作,悉依原本为之,则何为而有《解题》之作乎?”(《格调论》下)因此,“化格调之见而后词必己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教人自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可以言诗,化格调之见而后可以言格调也。”(《格调论》下)“渔洋先生云:李诗有古调,有唐调,当分别观之。所录止古风二十八首,盖以为此皆古调也。然此内如‘秦皇扫六合’、‘天津三月时’、‘郑客西入关’诸篇,皆出没纵横,非斤斤于践迹者,即此可悟古调不在规摹字句,如后人之貌为选体,拘拘如临帖者。所谓古者,乃不古耳。”(《石洲诗话》卷一)“元时如傅与砺之似杜,李概之之似李,皆有格调而无变化。”(《石洲诗话》卷五)当然是不可取的。

2.析神韵

唐代司空图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严羽讲镜花水月,兴趣妙悟,清初王士禛极为推重,于是拈古已有之的“神韵”一词,加以倡导。明七子讲格调影响很大,不久有公安派起而矫之,接着又有竟陵派矫公安之失。明末清初,钱谦益尚宋诗,是对明七子以来诗学的一种反拨;而王士禛主“神韵”,又可以说是针对明七子以来、特别是钱谦益的诗学的。翁方纲幼时仰慕王士禛,曾从王士禛的门生黄叔琳学诗。他后来回忆说:“昔吾邑黄昆圃先生受学于渔洋,方纲幼及昆圃之门,辄心慕之。”(《小石帆亭著录序目》)翁方纲一生敬重王士禛,他说:“先生言诗窥见古人精诣,诚所谓词场祖述、江河万古者矣。”(《小石帆亭著录序目》)但这并不等于翁方纲赞成王士禛的诗学。康熙时期以来,王士禛的神韵说影响很大。对所谓神韵,翁方纲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正如对格调说,他也专门写了《神韵论》上、中、下三篇,对所谓神韵具体地进行论述。

翁方纲认为,所谓神韵,是形而上的东西。他说:“杜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神字即神韵也。”(《神韵论》上)“神韵者,是乃所以君形者也。”(《神韵论》上)“神韵者,本极超诣之理。”(《坳堂诗集序》)神韵普遍存在,能从不同方面见出,不是单一纯粹的东西。他说:“神韵无所不该,有于格调见神韵者,有于音节见神韵者,亦有于字句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有于实处见神韵者,亦有于虚处见神韵者,有于高古浑朴见神韵者,亦有于情致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神韵论》下)

翁方纲认为,所谓神韵,历来就有,“神韵乃诗中自具之本然,自古作家皆有之。岂自渔洋始乎?”(《坳堂诗集序》)“自新城王氏一长倡神韵之说,学者辄目此为新城言诗之秘,而不知诗之所固有者,非自新城始言之也。”(《神韵论》上)神韵丰富多彩,王士禛专以空音镜象为神韵不免偏颇。王士禛《唐贤三昧集》专选王孟闲远之作以为三昧。王士禛有《古诗选》,翁方纲取其中七言十四家二十六首,言其三昧,认为“平实叙事者,三昧也;空际振奇者,亦三昧也;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亦三昧也。此乃万法归源也。若必专举寂寥冲淡者以为三昧,则何万法之有哉?”(《七言诗三昧举隅》)“新城之专举空音镜象一边,特以针灸李、何一辈之痴肥貌袭者言之,非神韵之全也。”(《神韵论》上)时人边连宝“目王士祯是神韵家”,专以神韵属王士禛,翁方纲认为,“彼盖未熟读古人集,不知神韵之所以然,惟口熟渔洋诗,辄专目为神韵家而肆议之”(《坳堂诗集序》),很不以为然。翁方纲认为:“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是乃自古诗家之要眇处。”(《神韵论》下)专以空音镜象为神韵,会导致人们对此竞相模拟。模拟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倡神韵和主格调,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本质的不同。翁方纲说:“神韵者,格调之别名耳。虽然,究竟言之,则格调实而神韵虚,格调呆而神韵活,格调有形而神韵无迹也。”(《七言诗三昧举隅》)“夫空同、沧溟所谓格调,其去渔洋所谓神韵者,奚以异乎?貌为激昂壮浪者,谓之袭取,貌为简淡高妙者,独不谓之袭取乎?”(《题渔洋先生戴笠像》)当然,翁方纲也看到神韵说在涤荡明七子诗风中的作用,他说:“赖有渔洋首倡神韵以涤荡有明诸家之尘滓也。其援严仪卿所云‘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者,正为涤荡明人尘滓之滞习言之。”(《神韵论》下)

3.议性灵

乾隆时期,袁枚诗学影响很大。袁枚讲性灵、风趣,认为“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不必名家老手也”(《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又说:“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随园诗话》卷三)《随园诗话》里实收录了许多并非“名家老手”,特别是“妇人女子,村氓浅学”的作品。翁方纲对此是不满的,他说:“专恃性灵,流为击壤打油以为老妪皆知者亦未尽是也。”(《苏斋笔记》卷十一)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一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翁方纲就此论道:“所赖夫陶冶性灵者,夫岂谓仅恃我之能事以为陶冶乎?仅恃我之能事以为陶冶性灵,其必至于专骋才力,而不衷诸节制之方。……具二谢之能事,亦不能不学阴何之艰苦用心成之。……所谓陶冶性灵者,非虚张架局也,实在其中叩叩有真际焉。”(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苏斋师说杜诗”)翁方纲拈出杜诗中“性灵”一词,据诗而言“节制”,显然是针对袁枚而发。翁方纲极推崇苏轼。他说:“吾于苏学独取‘真放本精微’语。”(《王延秋馆诗画卷序》)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有句“始知真放本精微”。翁方纲认为,上引杜诗“一篇可作杜诗全部之总序。……苏诗亦有一句可作通集总序,曰‘始知真放本精微’。‘真放’即豪荡纵横之才力也,……‘精微’即细肌密理之节制也。”(同前引“苏斋师说杜诗”)要求寓“真放”于“精微”之中,这可以说有暗指袁枚的意思。袁枚对杨万里极为推崇,翁方纲批评杨万里云:“诚斋以轻儇佻巧之音,作剑拔弩张之态,阅至十首以外,辄令人厌不欲观,此真诗家之魔障。”(《石洲诗话》卷四)“诚斋之诗,巧处即其俚处。”(《石洲诗话》卷四)“诚斋……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石洲诗话》卷四)可以说这正指出了袁枚诗歌的流弊。

二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乾隆时期,为学重考据。翁方纲认为:“士生今日,经籍之光盈溢于世宙,为学必以考据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这既是针对格调、神韵诸说之肤阔、虚空,他说“格调、神韵,皆无可措手也,予不得不近而指之,曰肌理”(《仿同学一首为乐生别》),也是针对性灵说之率意,他说,杜诗“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言欲以大小谢之性灵,而兼学阴何之苦诣也。‘二谢’只作性灵一边人看,‘阴何’只作苦心锻炼一边人看,似乎公之自命,乃欲兼而有之,亦初非真欲学阴、何,亦初非真自许为二谢也。正须善会”(《石洲诗话》卷一)。翁方纲认为诗“始知真放本精微”此“一句可作通集总序”,“‘真放’即豪荡纵横之才力也”,“‘精微’即细肌密理之节制也”,亦颇以肌理对才力。

翁方纲所说的“肌理”,关键在一个“理”字。他说:“言者,心之声也。文辞之于言,又其精者。诗之于文辞,又其谐声律者。然则‘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衷诸理而已。”(《志言集序》)什么是“理”,他说:“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则也,事境之归也,声音律度之矩也。”《言志集序》解释颇为全面。

所谓“民之秉也,物之则也,事境之归也”,是指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万物内在的法则,事件情境背后的意蕴,大约属于内容的方面。杜甫《宗武生日》有句:“熟精文选理。”翁方纲专门有《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解释说:“萧氏之为《选》也,首原夫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所谓事出于沉思者,惟杜诗之真实,足以当之。”萧统《文选序》确有相关说法,只是翁方纲的阐释更多地强调了这一方面。他接着具体指出:“杜之言理也,盖根柢于六经矣。……其他推衍事变,究极物则者,盖不可以指屈。”他说:“曩人有以杜诗此句质之渔洋先生,渔洋谓‘理’字不必深求其义,先生殆失言哉!”(《志言集序》)

所谓“声音律度之矩也”,专门指形式方面。翁方纲强调诗的声音律度说:“文辞之于言,又其精者。诗之于文辞,又其谐声律者。……《记》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又曰:‘声成文,谓之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数言者,千万世之诗视此矣。”(《志言集序》)翁方纲重视诗法,他说:“欧阳子援扬子制器有法以喻书法,则诗文之赖法以定也审矣。忘筌忘蹄,非无筌蹄也。律之还宫,必起于审度,度即法也。……其悉准诸绳墨规矩,悉校诸六律五声,而我不得丝毫以己意与焉。”(《诗法论》)诗法与形式有关。翁方纲又说:“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笋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石洲诗话》卷二)“诗至元白,针线钩贯,无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尽耳。”(《石洲诗话》卷二)

当时学者戴震作《孟子字义疏正》,开篇对“理学”的“理”字解释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不紊,谓之条理。”戴震从字义入手,偏于形式方面理解,颇有影响。翁方纲强调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理解所谓“理”。其《孟子附记》说:“凡今考古训诂之士莫不以戴说为允当,而不知理之一字彻上下而言之,就其著于物者,则条理、肌理、文理皆即此理也;而溯其所出,则天所以赋于人者本即此理也。”翁方纲更有《理说驳戴震作》说:“夫理者,彻上彻下之谓,性道统絜之理与密察条析之理,无二义也;义理之理即文理、肌理、腠理之理,无二义也。其见于事,治玉治骨角之理即理官理狱之理,无二义也;事理之理即析理之理、整理之理,无二义也。”

把理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同时讨论这两个方面,是翁方纲的基本思路。其(《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说:“《易》曰:‘君子以言有物,理之本也。’又曰‘言有序’,理之经也。天下未有舍理而言文者。”《诗法论》说:“文成而法立,法之立也,有立乎其先、立乎其中者,此法之正本探源也;有立乎其节目、立乎其肌理界缝者,此法之穷形尽变者也。杜云‘法自儒家有’,此法之立本者也;又曰‘佳句法如何’,此法之尽变者也。”

翁方纲讲到理,又是指一种行为。其《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说:“理者,治玉也,字从玉,从里声。”就是说,使之有理。韩愈《荐士》有句:“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翁方纲有《韩诗“雅丽理训诰”理字说》说:“近有疑此篇理字者,故不得不为之说。……《尚书》之文直陈其事,而《诗》以理之也。直陈其事者,非直言之所能理,故必雅丽而后理之。雅,正也;丽,葩也。韩子又谓《诗》正而葩者也。凡治国家者谓之理,治乐者谓之理,治玉者谓之理,治丝者谓之理,故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得与失皆理也。又曰:‘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形与系皆理也。又曰:‘风、雅、颂为三经,赋、比、兴为三纬。’经与纬皆理也。理之义备矣哉。然则训诰者,圣王之作也,理则孰理之与?曰:作是诗者不知也,及其成也,自然有以理之,此下句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此即理字自注也。理者,圣人理之而已矣。”这就是说,通过诗人之理,使诗有其理。

怎样才能使诗有理?怎样理诗?翁方纲强调学习经史考订。他说:“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蛾术集序》),“士生今日,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粤东三子诗序》)。就法来说,“夫法之立本者,则先河后海,或原或尾,必求诸古人也。夫惟法之尽变者,大而始终条理,细而一字之虚实单双,一音之低昂尺黍,其前后接笋、乘承转换、开合正变,必求诸古人也”(《诗法论》)。“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夫非仅为空谈格韵者言也。持此足以定人品学问矣。……凡临事视若具文者,用心必不诚,故其毅力不克勤以副之,是即为诗文徒袭格调而不得其真际者也。学者涵养深醇之候,与岁俱进,与日偕长,然后仰见延晖之义,无微弗彻,诚以贯之,勤以永之,备诸体以综百家,是有准乎绳墨之上而占乎格韵之先者。将由经训以衷道,要岂独诗文已哉!”(《延晖阁集序》)翁方纲重宋诗,他说:“宋人精诣,全在刻抉入里,而皆以各自读书学古中来,所以不蹈袭唐人也。”(《石洲诗话》卷四)“宋人之学,全在研理日精,观书日富,因而论事日密。如熙宁、元祐一切用人行政,往往有史传所不及载,而于诸公赠答议论之章,略见其概。至如茶马、盐法、河渠、市货,一一皆可推析。南渡而后,如武林之遗事、汴土之旧闻,故老名臣之言行、学术,师承之绪论、渊源,莫不借诗以资考据。”(《石洲诗话》卷四)

同类推荐
  • 麻辣水浒

    麻辣水浒

    以“麻辣”来给水浒命名,大概想赋于水浒以新的味道。人们对于味道有多种需求,一种味道尝久了,就想换一种味道。我猜晓东的意思,是要给水浒的读者们换换口味。麻和辣都是重口味,都是刺激性的口味,读者诸君小心了,别被晓东麻翻,别辣出汗来。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热门推荐
  • 绝世杀手妻:魔后当道

    绝世杀手妻:魔后当道

    他腹黑,她奸诈,他狂妄她强势,他嗜血,她残忍,他冷情她无情,他凌厉霸气,她生杀予夺。当现代锋利的剑遇上异世寒芒毕露的刀,是谁迷了谁的眼?谁乱了谁的心?“吾主天下”她,现代顶级杀手,穿越异世,狂妄之音,依旧不改。“舍我其谁”他,异世未来之王,只有他想要的,没有他得不到的。两王相斗,是他征服了她?还是她驯服了他?(本故事纯属虚构)
  • 重生之我本张狂

    重生之我本张狂

    新一代佼佼者白晓薇重生在1982年,一个小山村的一个7岁小丫头身上,由于人品暴发,附带极品灵气空间戒指一枚。于是,她搞大棚,种灵气蔬菜,养灵气家禽,发家致富,一步一步迈向世界,一步一步掌控世界——要棒子国巴结讨好仰望,如哈巴狗一样。要R天皇好总统俯首称臣、甘心为奴;让G洲各国低下高贵的头颅、奉她为上宾;要F洲贫穷国度眼巴巴地盼着她去征服!而不知不觉间,她的身边何时围绕了这么多优秀的男人?一个一个都用那么深情的目光看着她,让她毛骨悚然!
  • 涅槃血:下堂少奶奶【完本】

    涅槃血:下堂少奶奶【完本】

    安青的坚持,冷幼蓉,以残花败柳之身嫁入皇甫家。公公视她如苍蝇,丈夫看她有了心理阴影,对她好的婆婆却性格懦弱。比她小两岁的小叔子,多次出手相帮,可惜,不过是个庶出的孩子,在家总是没有发言权。一次酒醉,丈夫弄进一个大肚小妾。一次生意,意外相遇故人,却引来一系列误会~到最后,深深潭水边,又有哪个女子会被沉下?我无法决定故事的开头,那么,不如连结局都不要罢……——本文非悲剧,后期女主灰常强大,结局会出乎意料,喜欢的亲亲收藏投P撒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腹黑竹马

    腹黑竹马

    所谓青梅竹马,就是相亲相爱共度一生,可是自从她遇见了梁自白之后,就断送了一生。偏偏有这么一个小丫头片子不给面子,软硬不吃。她曾小遥怕过谁,偏偏有个人就是她的地域,躲也躲不掉。片段一:某女正在奉家里老佛爷的命,跟一位可谓青年才俊的男子相亲,两人聊的很嗨皮。不料,某男可怜兮兮的跑过来,趴着她:”老婆,就算我们吵架了,你也用不着跑出来跟人家相亲吧?“青年才俊毫不留情的,不留一片云朵的转身就走,某女把某男拖到角落里一顿暴打。片段二:某男日思夜想设计一个超浪漫的求婚现场,集结各路人马,前来助阵,一番海誓山盟之后。“曾小遥,嫁给我吧!”某女脑子瞬间死机,半天没反应过来,转身想逃,发现四周都是他梁自白的人,想起昨晚丫给她发的短信,砰的一声坐在地上,“爷,给条活路。”当腹黑遇上腹黑,当火星撞上地球,当一个男人瞎了眼,那么就证明有个女人要遭殃了,此文男主腹黑,女主搞笑,青梅竹马文,有爱有爱……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 不穷。《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也是魏晋风度的 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倾心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夜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蝉鸣混着风吹树叶沙沙声滑进耳畔,躺在松软的天鹅绒大床上,就好像留声机在放着一首古老而冗长的曲子。索上璃的眼皮沉重不堪却毫无睡意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