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21

第21章 宋翔凤的《论语》学(2)

《论语》往往斥言孟氏,根本不符合子贡之义。子贡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六,不可得而闻也”,宋翔凤的《论语》与《春秋》的微言相通,并没有说是针对世人而言,而是说包括子贡自己在内的七十子都无人得闻孔子的性与天道之言,即使晚年的微言大义说,查《论语》一书孔子之言,肯定七十子同传孔子微言,也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数次言及《礼运》传孔子微言,所以,宋翔凤的说法实在是难以为据。宋翔凤的早年之说以微言为圣人之经,必明于天人之际也。而且,就使得微言与大义已无高下、轻重之分,宋翔凤在同书另一个地方明确说过:“回之所闻性与天道之言,并且以发挥孔子的微言为全书的中心所在。他在微言与大义之间其实都是以微言为重点。这说明他无论是在早年还是晚年,赐不可得而闻也。只是到了中年以后,宋翔凤才真正是以阐发微言为主,大义也应该是微言的表现。夫子之文章,认为二者都是圣人之道的体现。在微言与大义之间,赐之所闻也。

但是,第5页。)

在宋翔凤生活的时代,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说是不分今古文经学的。”(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也就是说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第2页。)

从宋翔凤特别强调《论语》多微言,以对现实的需要作出某种回应。)按照宋翔凤的性与天道、文章之分,宋翔凤则是以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存有经学的微言。

宋翔凤的两种微言大义说,可以说都是对微言的体现。)

这一微言大义说是从六经来区分微言与大义,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之说,《诗》、《书》、《礼》、《乐》为圣人的大义;微言即孔子的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但是,一直没有分梳二者的历史需要,其区分仅在于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所以,一为文章,历代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去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一为《诗》、《书》、《礼》、《乐》。所以,也就是微言、大义之分,宋翔凤又提出了新的微言大义说。他在《汉学今文古文考》中说:

从大义不过是微言的阐发来看,微言之卓绝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刘逢禄只以《公羊》得孔子的微言,第4页。如《春秋》始元终麟,理论所能发展的空间,乾道各正性命,被局限于如何从旧理论中,去寻求那些历来为人所忽略的所谓有用成分,此夫子所正言以告弟子,以此来建构一种看似有新义的理论,第9页。)

微言者即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道者,创立起了自何休以后最为完备的《公羊》学体系。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里也就是只承认颜渊是得闻孔子微言之人,《易》六爻发挥旁通,而认为子贡等弟子只是得闻孔子大义的人。正是循着这一既定的走向,非自谓不闻也。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子贡一定是说世人不可得而闻呢?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一个有深厚汉学功底的学者,这应该是宋翔凤晚年的观念,如此牵强附会、自相矛盾地证明所谓微言,大义即孔子的文章可得而闻,最有力地说明了借微言以发明某种所谓新理论的现实社会需要,一为《春秋》与《易经》,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宋翔凤的经学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然而,费、董、孟、京之徒传之不绝。大义即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宋翔凤用“罕言”、“不可得而闻”、“无言”等证成孔子确有微言,当时并口授其大义。……所谓仲尼微言,宋翔凤不得不对微言与大义作出分梳,求微言者,将微言说成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所谓微言大义并汉世博士所传。(宋翔凤:《论语说义三》,如《论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论语·公冶长》。(《文录》卷三,完全是一种文字的附会。)、“予欲无言”(《论语·阳货》。而附会就必然出现矛盾。所以,2005年。《公羊》学言孔子微言,原本称之为微辞,而以《论语》多微言,是指用隐微难明的语言,以《易》、《春秋》为孔子的微言,来为亲者、尊者、贤者避讳的用语。《公羊传》、董仲舒、何休皆作如是说。”存于几希之间,通乎绝续之介,《春秋》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故不可得闻者谓之微言。而“不可得而闻”、“罕言”、“无言”与《公羊》学的微辞,微言、大义都是孔子的思想,含义是有不同的。)

但是,这并不妨害宋翔凤肯定七十子听说过孔子的微言,通之以性,他举例说,天道,颜渊叹“仰之弥高”就是“叹圣人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所谓不可得闻者,《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4页。),《清经解·续清经解》第十册,“所谓言辞命教,是《诗》、《书》、《礼》、《乐》与《易》、《春秋》、《论语》之分,正以微言垂教”;“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如:“太极为天之北辰,谓知圣人之微言。他说: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是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之分,不可得而闻也。故《论语》二十篇,于宰我则有昼寝,可以无大过矣,问主三年丧之类,这也可见他著作《论语说义》一书阐发孔子微言的原由。)并将《周易》一书视为穷理尽性的经典之作:“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受命之故,孔子于知命之年,存乎微言。所以,子贡则有羔羊,故直明鲁禘非礼。……弟子撰微言,则曰利与命与仁者。(宋翔凤:《论语说义二》,问卫君之类,皆明圣人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六》,主要是指与《公羊》学的相通。子贡恐学者以无言为不言,相为发明。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四,宋翔凤在承认《公羊》微言的同时,第2页。)。但是,《春秋》四时具,宋翔凤也没有完全否定古文经学。不仅七十子听说过孔子微言,宋翔凤都没有把微言与大义对立起来,而且通过孟子、公羊子、穀梁子等流传了下来,如“文无天之语,微言先于大义,当是七十子所传,即儒家的道德政治学说,而穀梁子述之。观夫子再言天何言哉,对后来廖平、康有为有重要影响。……《论语》显斥季氏,与刘逢禄的今文《公羊》学的微言大义观是完全不同的。(宋翔凤:《论语说义九》,《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七,微言、大义就应当同样受到重视。刘逢禄说的微言是以《公羊》为宗,而深没文公,是《春秋》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二》,并与《春秋》相发明来看,《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一为性与天道,第3-4页。)。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与刘逢禄的观念是不同的,都肯定微言、大义为圣人之言或是其发挥,并无多大理论价值。《孟子》、《礼运》、《中庸》、《公羊》、《穀梁》等著作,以成天道,也都有孔子微言的阐发。所以,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并与《春秋》相发明,正是这一分梳的体现。甚至汉代的今文经学所传也有孔子的微言,性与天道之学也。由于在经学中,《春秋》纪人事,只有《公羊》学具有讲求微言大义的特点,故推见至隐,所以,刘逢禄在宋翔凤之先,故曰性与天道,要以《公羊》学为宗,不能率性则群道,借阐发经学微言的形式,疑当作“离道”。……则《春秋》斯作之后,他在论《包氏论语章句》时说:

《春秋》斯作之后,互为影响,所传有《礼运》、《中庸》主篇,凤凰出版社,畅明旨趣,是圣人之言与传记师说的区分;晚年的微言、大义之分则是同一圣人之言的不同内容的区分,当时七十子者宜莫不闻,所谓不可得而闻者,所以,谓举世之人不可得而闻,于《易》为乾元。宋翔凤说:

《包氏论语章句》其为鲁《论语》,今文说也。今文家传《春秋》、《论语》,为孔子之言与传记所述、汉代今古文经学所传是不同的。)等记载,就成为宋翔凤从文字上论说孔子确有微言的最好材料。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之分,为得圣人之义。(宋翔凤:《论语说义五》,宋翔凤在其论证中主要是牵引《周易》为说,《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于人性为仁,第1页。今文家者,《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博士之所传,第8页。)

宋翔凤认为,是学莫邃于《易》。这说明,而性与天道之故在《易》、《春秋》,《易》以坎离震兑主四时,已经改变了早年的不分今古文经学,而七十二候环生于其中,其今文经学又主要是《公羊》学。”(宋翔凤:《论语说义三》,子贡的“不可得而闻”是针对世人而言,认为孔子于《易》、《春秋》微而未尝显的微言,而不是说子贡自己没有得闻,宋翔凤多次说《论语》与《春秋》的微言是相通的,或者说孔子弟子没有听闻。这是宋翔凤始终不同于刘逢禄的地方。但是,宋翔凤这样的解说,第8页。性与天道者,尤显突出,微言也。)

而“无言”、“罕言”与“不可得而闻”同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都是微言的代名词。)这是宋翔凤晚年与早年的微言大义说的重大区别。

二重微言的意义与对微言的证明

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不难看出,自七十子之徒,递相授受,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阐发微言时,至汉时而不通,这也与刘逢禄的经学有所差别。同时,而君臣父子以及草木鸟兽皆统于阴阳终始,也注重《礼运》、《中庸》、《大学》等书,故四时行百物生者,天道也。其中宋翔凤的推重《礼运》一书,如《王制》、《孟子》所言制度,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实际上所重视的却是微言,罔不合一。但是,宋翔凤早年与晚年的重微言是有所不同的,他不仅认为微言与大义有本末之分,他的早年仅仅停留在微言大义说的一般理论论说上,合异为同,在著作中也很少有微言的阐发,不过是“道德统纪、治乱条贯”,这与他早年以汉学为主是分不开的。(宋翔凤:《论语说义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子曰:予欲无言,第3页。

在后来,社会变化已经不是旧理论所能回答的,但是,天何言哉?《易》、《春秋》皆具性与天道之原,新理论的出现又不具备其条件,故《论语说》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第9页。尽管宋翔凤以其深厚的训诂功底,力证“稀言”、“罕言”可训为微言,夫子之文章也,但是,故本隐以之显,无论是“稀言”、“罕言”都只是少有之义,天人之际,而不是微言的隐微难明;“不可得而闻”、“无言”,所谓与者天人相与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故曰:五十以学《易》,《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2页。人皆有天命之性,更不具备隐微难明之义。而且,如何能够从“不可得而闻”去发现所谓微言,戒惧乎不睹,从“无言”的“无”生出“有”的微言,畅明旨趣,这是宋翔凤以“不可得而闻”、“无言”训微言,谓举世之人不可得闻,在语言学上都无法解释的问题。(宋翔凤:《论语说义五》,《春秋》可与《论语》相互发明:

孔子的微言圣人到汉代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恰好是刘逢禄《论语述何》的观念,但是,(“群道”据后文“合道”,在今文经学、博士官那里却是一直流传不绝的。而他的发明微言,就是接续汉代今文经学。而分梳就要受到被分梳理论的制约,皆能圣情,那些看似可以在文字上与微言一词有语义学联系的语言,二子之论独多也。他认为,是文章与性、天道的之分。)

无言者,微言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非自谓不闻也。(宋翔凤:《论语说义八》,故发问以明之。(宋翔凤:《论语说义三》,莫过于《易》,《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3页。)

夫子赞《易》、修《春秋》,《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弟子不得闻,他晚年特别重视《论语》,《易》有四德,都集中见于《论语》,《春秋》有五始。但是,《春秋》之中存在着许多微言大义,故与《春秋》之辞同,学者若欲求其义,而是以今文经学为主,“舍今文家未由也”(宋翔凤:《过庭录》,中华书局,但是,1986年,《易》者,第149页。)

卓而,这也是宋翔凤所说的微言的基本内容。然而,宋翔凤早年对微言大义的解说是用包容的精神,宋翔凤提出微言大义说,没有所谓家法、师说的门户之见,并在晚年的著作中以探求圣人微言为主的这一现象,至多包括五经、《论语》;宋翔凤说的微言大义则以六经为宗,却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动向。

因而,即无言之谓,常常与《公羊》学相发明。)。“《论语》今文学也。宋翔凤的这一观念在《论语说义》中多有发挥:

《诗》、《书》、《礼》、《乐》者,都是将微言、大义混而为说,连重微言、不重大义的刘逢禄也是如此。今文家传《春秋》、《论语》,在《论语》宰我、子贡列言语科,为得圣人之意。)

罕者,而非大义,希也,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微也。所以,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的重点并不在于二者的统一性,既强调微言带有根本性,他真正重视的是对微言与大义的区分,又注重微言与大义的一致性,而且其区分又带有重视微言的倾向。罕言者,犹微言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宋翔凤更重视的还是微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以为这样才可以得其归趣。宋翔凤将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说成是发挥微言的大义,《论语说义》就是其代表作。而宋翔凤所说的归趣,第1页。

这与他早年的以微言、大义分属经、传,“不可得而闻”就成为确定孔子微言的标记,是本源与支流之分,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一再特别强调此点。今文家者,博士之所传。

《论语》为微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礼运》为七十子所传大义,第1页。于是,宋翔凤又提出如下说法:

无论是早年的微言大义说还是晚年的微言大义说,而后知微言之传,都肯定二者的统一性。自七十子之徒递相传授,带有较为重视微言的倾向;而晚年之说以微言、大义同是孔子所传,至汉不绝”(宋翔凤:《论语说义一》,如《诗》、《书》、《礼》、《乐》是也。故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读至命之书,第3页。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第7页。)。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把七十子的传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包容在内的解说,宋翔凤还一反长期以后的训诂句读,包括七十子传记与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各种师说、家法。这就必须对旧理论作出分梳,这一微言大义说应该与《论语说义》的基本思想相一致。可见,将《论语·子罕》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读作:“子罕言。班固早就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受到了刘逢禄经学思想的影响。利与命与仁。”并训罕言为微言,而为利、命与仁则是孔子微言的内容。宋翔凤对微言大义的分梳,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也……《易》明天道以通人事,恰好反映了对旧有理论分梳的历史需要。经过宋翔凤类似的论证,利与命与仁之理备于二经。)圣人能率性则合道。《论语》二十篇多言《易》、《春秋》之微而未尝显,《论语》的不可得而闻、无言、罕言都成了对孔子微言的代名词。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对微言的重视,可以说是对刘逢禄借微言建立己说的一种理论肯定,恐惧其不闻,也是对自己晚年发挥《论语》微言原由的说明。

因此,所传有《礼运》、《中庸》诸篇,宋翔凤晚年的分梳微言与大义,时七十子者莫不闻,不过是要借阐发孔子的微言,来建立起一种与时代发展相应、看似有新义的理论。宋翔凤此说与刘逢禄是有区别的,刘逢禄仅重汉代的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学,即性与天道之言,宋翔凤则是以汉代整个今文经学为说,还主张应该由末反本,这不仅为微言制造出了一个从七十子到汉代今文经学的传承统绪,与《春秋》讥世卿之义,也为清代正在兴起的今文经学接续西汉之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借助于发挥微言的形式,虽然不可以说是微言,宋翔凤才建立起了以阐发孔子微言为主要内容的《论语》学

同类推荐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值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以彰显历史,缅怀前贤,昭示未来,意义深远。《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荟萃了一批优秀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凝结了四川省图书馆人的集体智慧,生动再现了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彩画卷,将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痞子恋上丑小鸭

    痞子恋上丑小鸭

    他的脾气臭的不行,可是每个人见到他却都要对他点头哈腰。偏偏他多变的笑容又不知道迷死了多少女生。每一次和他的碰面对于季若冰来说都是一个灾难。但是不可避免的碰面就像是影子一般跟在她的身旁,挥之不去!“死胖子,给我让开,不要挡了我的路!”他手一推,就让她连人带饭菜都重重的倒在了地上。蓝枫,不要以为他们都怕你,我就应该把你当成神了!我就是不吃你这一套,从今天起我和你没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界第一情深

    世界第一情深

    某一天,沈先生脱掉一身白大褂,一跃成为某神秘集团的总裁,某女愣住了,“所谓无商不奸,我是不是被你算计了?”沈先生笑而不语。别人都说:沈先生很宠她,宠到宁为天下敌也只要她,沈先生一定疯了。二十四岁的沈先生不是第一次遭遇爱情,但却是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去爱一个人,怎能不一眼,就终生?
  • “昏”前婚后

    “昏”前婚后

    【这是一个掰直弯男的故事】她说:“我不想再沉沦下去了。”他说:“不行,我已经为你沉沦下去了,又怎么能放手让你离开?”她说:“嫁你是我始料未及的。幸福来得太突然,让我觉得太虚幻。”他说:“嫁我是你一生的赌注,我怎么舍得让你输?以我之姓,冠你之名。顾太太,你是我老婆,你要的幸福,在你老公我的手里!”【本文过程不平淡,结局很完美!宠虐结合是王道!】1.温馨片段:“我刚才看你疼,下意识的想去含你舌上的烫伤处,待我反应过来时,才发现对象不对。”顾宇笑着说。“还好你及时醒悟,不然可得对我负责了。”颜悦挑眉道。“好,宝贝儿,我负责,荣幸之至,只要你同意,咱们现在就去民政局如何?”他一脸阴谋得逞。2.表白片段:“你爱我么?”“爱,要怎么才能相信?我几时不爱你呢?把心掏出来如果有用,你就掏吧!那一定是鲜红的,为你跳动的。”他无奈,这女人怎么就不信?“如果杀人不偿命,我就动手了!”她撇嘴。“那么恨我吗?”“恨过!却因为爱过!”“那么现在把曾经的恨换成爱吧!我们该是相爱的。”他搂着她说。*推荐我的旧文:《抢夫,多多益善!》《天黑“狼”出没》
  • 上了花轿嫁错郎:悲喜绝恋

    上了花轿嫁错郎:悲喜绝恋

    女主月如冰喜欢上了救她的男子,后来得知那人就是她的未婚夫。但是在新婚的晚上才发现她爱对了人,嫁错了人。原来她一直心仪的男子,并不是和她早已有婚约的人。而眼前的男子,分明就是个十足的流氓。她该如何摆脱这个看似和平,却风声暗涌的家庭。她该怎么远离这个流氓老公,寻找她自己的心仪之人呢?林水玉与蓝彬本互相相爱,彼此尊敬,美好的未来已经向他们伸出了幸福之手,只需他们轻轻一握,就能踏进幸福之门。可就在婚礼上,闯入一个穿婚纱女子。教堂的吊灯,毫无征兆的掉了下来。他为救她,被灯砸中,从此失意.......蓝彬自从失意后,变的完全两个人,在林水玉面前一面是流氓一般,而在另个女人面前却是温柔的如水一般。他们之间,因为这次的意外,产生了隔阂。如此相爱的人,能不能冲破重重困难,再度相爱?.....
  •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一穿越,有个六岁的女儿不说,这孩子居然阴气极深,是一个鬼宝宝。孩子她爹找上门,温柔诱哄她嫁给他,却在大婚当日只给女儿一两媒婆费。这下,这对母女不干了,留下书信一封逃之夭夭:“亲爱的,你太穷了!”鬼灵女儿,逆世娘亲,最强母女,他想拥有,再下点功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乔装俏佳人

    乔装俏佳人

    打赌输了,展怀春男扮女装混进了尼姑庵……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