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20

第20章 宋翔凤的《论语》学(1)

在《清史稿》中,刘逢禄与宋翔凤是前后列在一起的。而对宋翔凤述说文字最多的,是他的《论语》学。《清史稿》的作者很可能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宋翔凤的《论语》学,是刘逢禄《公羊》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宋翔凤的思想看,他与刘逢禄一脉相承,的确主要体现在《论语》学上。但是,宋翔凤的经学思想与刘逢禄有较大的区别,他的《论语》学也与刘逢禄有所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刘逢禄主要是以三科九旨说《论语》,而宋翔凤则突出以孔子素王说说《论语》,强调孔子受命于天的素王身份与所担当的制作《春秋》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公羊》学进一步成为能够为变革时代提供理论需要的理论形态。

从清代经学发展而言,宋翔凤经学最具有时代意义就是对《论语》微言大义的阐发。尽管龚自珍、魏源都早于宋翔凤去世,但从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看,宋翔凤的《论语》学还落后于龚自珍、魏源的今文学经学。有论著认为,“宋翔凤的经学是乾嘉汉学至道咸今文学转变中的环节”(钟彩钧:《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1994年,第357页。),这是有道理的,这也是本书将宋翔凤列在龚自珍、魏源之前的原因。

§§§第一节宋翔凤学术概说

宋翔凤与刘逢禄都是庄述祖的外甥,刘逢禄的母亲是庄存与的女儿,宋翔凤的母亲是庄述祖的妹妹。尽管宋翔凤的经学成就与影响不能与刘逢禄相比肩,但是,宋翔凤在刘逢禄去世后还活了三十年,而在这三十年中发生了许多历史性的大事变,如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等,这些都给宋翔凤的经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论语》学有着刘逢禄所缺乏的新内容。

宋翔凤字虞延,一字于庭,曾号瘦客,江苏长洲人。宋翔凤卒于咸丰十年(1860),《清史稿·宋翔凤传》与《清儒学案》都持此说,学术界也无异说。但是,宋翔凤的生年却有数说,《清史稿》说他享年“八十二”,从咸丰十年上推82年,则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大陆学者多持此说,如郭廷礼的《龚自珍年谱》以龚自珍出生之年(1792),宋翔凤为14岁,上推14年正是1779年;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与孔祥骅的《论宋翔凤的〈论语〉学》亦均以宋翔凤生于1779年(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孔祥骅的《论宋翔凤的〈论语〉学》均亦持此说,详见《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4期,第100页。)。钟彩钧的《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此文为钟氏在1993年11月2021日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第一届清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供的论文。)以宋翔凤享年84岁,则生年当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比刘逢禄晚一年,台湾学者的论著多持此说,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樊克政研究员所著《龚自珍年谱考略》亦持此说。《清儒学案》以其享年八十五,则生年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与刘逢禄同年,张广庆的《刘逢禄年谱》也以宋翔凤与刘逢禄同年。宋翔凤的生年虽有三种异说,但时间比较接近。

嘉庆五年(1800),宋翔凤举于乡,官湖南新宁县知县,嘉庆二十一年(1816),大挑授泰州州学,后任安徽旌德县训导等小官,终以州牧致仕。咸丰己未(1859)重宴鹿鸣,加知府衔。陈静华根据钟彩钧研究宋氏生平师友的文章总结宋翔凤的一生说,“宋氏终生汲汲于科举功名,一生在追求仕宦,困于游幕与小官之生活,且时而客居他乡”。(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0页。)可见,宋翔凤一生的仕途是不得意的。

根据《清史稿》与《清儒学案》的记载,宋翔凤的著述较为丰富,主要有《论语纂言》、《论语发微》、《论语说义》十卷、《论语郑注》十卷、《孟子赵岐补正》六卷、《孟子刘熙注》一卷、《周易考异》二卷、《卦气说》一卷、《尚书略说》一卷、《尚书谱》一卷、《五经要义》一卷、《五经通义》一卷、《经问》、《大学古义说》二卷、《四书释地辨证》二卷、《尔雅释服》一卷、《小尔雅训纂》六卷、《过庭录》十六卷、《朴学斋札记》、《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朴学斋文录》四卷、《香草词》二卷、《碧云庵词》二卷、《洞箫词》一卷、《乐府余论》一卷等多种,统名为《浮溪精舍丛书》。从他的著述可知,宋翔凤的经学不像刘逢禄是以《公羊》学为中心,甚至没有《公羊》的专著,而是以训诂考辨的汉学之作居多。

钟彩钧的《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在论列宋翔凤的著作后,做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翔凤学问从乾嘉汉学入门,其少作以考证训诂名物制度为主,但也注意家法源流。《小尔雅训纂序》云:“余少识训诂”,是不错的。(二)翔凤约在四十岁以后渐次发表义理之作,泰州学正时出版《大学古义说》,可视为其学问发展的分水岭。《三》翔凤著作多有积稿数十年始刊布者,故其学由考证向义理发展,只是大体倾向。事实上其义理之作未必不蕴酿于中年以前,而晚年的《过庭录》、《论语说义》亦多收考证文字。可以说,翔凤从未排斥义理,亦未曾“悔其少作”,他的考证与义理是相和谐的。(四)《过庭录》除了经学,其研究范围遍及史书(包括四史及晋隋唐宋史籍)、诸子(《鬻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大戴礼》)、文(文选、唐诗、韩柳文等)。然而涉猎虽广,其所发有皆名物故实,可以说只是其经学的支流。唯一例外是论《老子》,可窥知其哲学思想。(钟彩钧:《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第一届国际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66-167页。)

在钟氏看来,宋翔凤之学是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早年以训诂之说为主,四十岁以后以义理为主。后来在《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中又说,宋翔凤之学兼具乾嘉汉学与道咸今文学“两派的特征”。《清史稿》、《清儒学案小传》也说宋翔凤“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得庄氏之真传”(《清史稿》卷四八二《宋翔凤传》、《清儒学案小传·方耕学案中》所述完全相同。),无不肯定宋翔凤的经学具有乾嘉汉学与今文经学的双重特点。

宋翔凤所生活的大环境是乾嘉汉学为主流的时代,他的父亲宋简就是一位汉学家,学宗郑玄、许慎,治三礼与《说文》,著有《说文谐声》一书。宋翔凤自小从他父亲那里受到的是乾嘉汉学的影响,稍长,他又从学段玉裁,治东汉许、郑之学。后来他所结交的师友如钱大昕、阮元诸人,多为著名的汉学家。宋翔凤的母亲是庄述祖的妹妹,他早年随母亲到常州从舅父庄述祖受业,得闻庄氏今文学之家法绪论,宋翔凤的著作中就时引庄述祖之说,庄述祖亦有“刘甥(逢禄)可师,宋甥(即翔凤)可友”之语(《清史稿》卷四八二《宋翔凤传》。),对宋翔凤的经学给予充分肯定。这种家庭学术背景,使他从小就受到乾嘉汉学与庄氏今文学的双重影响。

而早年的宋翔凤的更多是信奉乾嘉汉学,以至对刘逢禄的否定《左传》,并不以为然,刘逢禄曾谈到这一点:

尝以语宋翔凤(注:语之刘歆等改《左氏》为传《春秋》之书,及续经乃刘歆妄作之事)宋云:“子信《公羊》而以《左氏》、《穀梁》氏为失经意,岂二氏之书开口便错。”余为言《穀梁》隐元年传之失。(刘氏自注:见《申废疾篇》)而检鲁世家果与今左氏不合,宋乃大服曰:“子不惟善治《公羊》,可以为《左氏》功臣,自何邵公、许叔重且未发其疑也。”(刘逢禄:《广膏肓》,《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春秋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翔凤最终还是接受了刘逢禄的说法,他的否定《左传》、发挥《论语》的微言大义就直接源于刘逢禄的《论语述何》。而宋翔凤发明微言大义的《论语说义》等书都成于中晚期,所以,宋翔凤一生的学术虽然都兼具乾嘉汉学与今文经学,但有一个从早年重乾嘉汉学到中年后重今文经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说明,宋翔凤学术的归宿是重视今文经学,是微言大义的追求。以阐发义理为主,是宋翔凤晚年的主要学术倾向。

就清代经学的进程来说,宋翔凤经学思想中具有发展意义的是今文经学,而《论语说义》无疑是其代表作。《清儒学案》说:“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得庄氏之真传。尝以《论语》二十篇素王之业备焉,自汉以后,诸家之说不能画一,因综核古今,为《论语说义》十卷。”(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七五,第340页。)马宗霍在《中国经学史》中说:“翔凤之学,略次于刘,而饰说过之。作《拟汉博士答刘歆书》,又作《汉学今文古文考》,以《公羊》义说群经,以古籀证群籍。以为微言之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会通众家,自辟蹊径,而精力所贯,尤在《论语》(撰《论语说义》、《论语发微》),至是今文经学遂以大明。”(马宗霍《中国经学史·清之经学》,上海书店,1984年,第149页。萧一山《清代通史》亦有类似论说:“翔凤尝作《拟汉博士答刘歆书》,又作《汉学今文古文考》,以《公羊》义说群经,以《古籀文》证群籍.以为微言之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会通众家,自辟蹊径,而精力所贯,尤在《论语》,撰《论语说义》,《论语发微》,至是今文之学遂以大明。”《清代通史》第四册,第174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3年。)寥寥数语既道出了宋翔凤经学的特点,也指出其经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其中通训诂名物,是乾嘉汉学的表现;以古籀证群籍,是受庄述祖的影响;而以《公羊》义说群经,述《论语》既有庄述祖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刘逢禄影响的结果;其以素王说《论语》,则是宋翔凤的独特贡献。在常州《公羊》学的发展史上,宋翔凤的今文经学虽然不如刘逢禄,但也是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陈鹏鸣以为“宋翔凤是常州学派里地位仅次于刘逢禄的关键人物之一”(陈鹏鸣:《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4期,第100页,)。

宋翔凤对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探求主要体现在《论语》的阐发中。对《论语》的探求,宋翔凤用力尤多,时间也极长。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宋翔凤就开始辑录郑玄的注,十年后,有《论语纂言》之作,刊于嘉庆八年(1803);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底,辑成《论语郑注》十卷;到道光二十年(1840),又刊行《论语说义》,后来宋翔凤还将《说义》改为《发微》,(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一文,对宋翔凤的《论语》研究有较为详细的论说,可参见。)足见宋翔凤一生对《论语》的重视。其中《论语纂言》、《论语郑注》主要是汉学的著述,而《论语说义》、《发微》则重在微言大义的发明。

《发微》一书今不见,故关于宋翔凤的《发微》之作,学术界有不同意见。陈静华在其硕士论文中说:

然《发微》一书今未见之,而学者称引之间颇见歧异,或以《说义》、《发微》为宋氏不同之二作,或以《说义》为《发微》之前身。(此为钱穆先生之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一章说:“(宋翔凤)著《论语发微》,大意谓《论语》微言通于《春秋》,盖亦申受述何之旨,今《续皇清经解》有宋氏《论语说义》十卷,乃《论语发微》之前稿。”)然从宋氏《纂言》二度刊刻及其与《说义》的关系来看,将《说义》改为《发微》的可能性极高,且可断言的即若宋氏将《说义》改为《发微》,此二作重复之程度必极高。今见凡称引《发微》者,亦见于《说义》。(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1页。)

从有论著称引《发微》来看,宋翔凤有《发微》之作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其书很可能是以直接阐发微言大义的形式来解说《论语》。

尽管陈静华对宋翔凤是否有《发微》之作存有疑问,却仍在其硕士论文中据以将宋翔凤的《论语》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且学者多云宋氏后来乃将《说义》改为《发微》,则宋氏之《论语》学实有三个阶段,由《纂言》而至《说义》,由《说义》而到《发微》,今根据《纂言》与《说义》之间的变化上看,明显可看出宋氏的企图乃在于建立一完备的公羊家之《论语》说。(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1页。)

钱穆先生称《发微》为申何之旨,是用微言以《论语》通《春秋》。陈静华说此二作重复程度极高,从宋书凡对《发微》的称引亦见于《说义》来看,宋翔凤的《发微》与《说义》都是对微言大义的发挥,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这一点应该是无疑问的。所以,尽管《发微》成书于《说义》之后,但是,《发微》并不是在《说义》之外去另创新义,而是与《说义》基本相同,所以,说宋翔凤的《论语》学有三个发展阶段是难以成立的。

宋翔凤一生学术变化有从以文字训诂为主向重微言大义的转变,他的《论语》学的变化也应与这一总转变相应,所以,他的《论语》学只有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是早年的以文字训诂为主解《论语》,其代表作是《论语纂言》;二是中年以后以微言大义解《论语》,以《论语说义》为代表。虽然《说义》之后,仍有《发微》,但其书不见,又今见称引《发微》之语,皆见于《说义》,故完全可以《说义》为宋翔凤以微言大义解《论语》的代表作。

§§§第二节区分微言与大义

刘逢禄是清代经学史上言《公羊》学的学者中由重大义转向重微言的关键性人物。但是,刘逢禄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他虽然实际上是以微言为宗,却常常以微言大义混而不分。宋翔凤则较为清楚地意识到微言大义之分,他是清代经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区分微言与大义的人,并且提出了他的微言大义说。

一两种微言大义说

宋翔凤对微言大义的区分,早年与晚年有不同的说法。他早期的微言大义说见于26岁时所作《经问》,其《自序》说:

夫六经定而异端绝,传注出而圣学明。……按经者,常也,恒久而不已,终古而不变,谓之曰常。故圣人之言曰微言,传记所述曰大义。微者至微无不入也,大者至大无不包也。原其体类,皆号为经,是则象、数之说无非《易》也,古文、今文无非《书》也,齐、鲁、韩、毛无非《诗》也,《公羊》、《穀梁》、《左氏》无非《春秋》也,《仪礼》经传虽出于一涂,而其指意所周遍,可以尽法制之变,浃人事之纪。要而论之,微言之所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古人一经立数博士,学者讲贯,每广异义,则深悟此理也。……盖道德统纪、治乱条贯,六艺之本也。门户别立,师传互异,又其枝流也。循乎陈迹,以求一是;去其谬妄,乃得归趣。是则可以合异为同,由末反本也。(朴学斋:《文录》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页。)

此一微言大义说,是从圣人之言与贤人所述、六经与传注、本源与支流来区分微言大义,以圣人之言、六经、本源为微言,以贤人所述、传注、支流为大义。就此而论,这基本上是对《汉书·艺文志》说的“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题中之义的发挥。但是,宋翔凤又以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不同的师说、家法都是大义,把汉代的今古文经学及其师说、家法都纳入了大义之中,带有统宗今、古文经学的特点。钟彩钧先生在《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中,以这一微言大义说相应于“圣人之学整体观”,并以经书为微言,这是有道理的。但是,钟氏的以家法为大义,似乎不能概括宋翔凤所说的大义,因为经学家法出于汉代,宋翔凤说的大义还包括传注、七十子之说,这些不是家法所能包括的。

同类推荐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热门推荐
  • 重林巨蜥

    重林巨蜥

    这是一个蜥蜴成长为巨龙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玄幻和科技文明的战争史。让我们以一头巨龙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宇宙星空的恢弘的战争。
  •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天文学自古以来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早已经和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断发展着的天文学,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天体世界的认识,而且给人类的各种“传统”观念以巨大的冲击。过去认为是正确无疑的,后来竟成了错误的;昨天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今天竟然成了合理的;过去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科学家竟把它成了现实。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勇气,获得斗争的力量。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本书与一般的演讲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投入更多的精力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有趣的小故事能给您打开全新的视角,而且读起来轻松,对于渴望成为演讲高手的你来说,读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夜王的冷情妃

    夜王的冷情妃

    前世,她是国家最出色的情报人员,却被唯一的朋友背叛。一声枪响,她带着满腔的恨意和讥讽闭上双眼。今生,她本为将军府尊贵的嫡长女,却出生丧母,又不得父爱,受尽屈辱与折磨!没有实力,她隐忍;没有权势,她建立。然而突如其来的圣旨仿佛一道枷锁,将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硬生生的缠在一起,他追逐,她远离,却始终躲不开情之一字。既然注定纠缠,不如放手一搏!赢了,她笑!输了,她杀!如此简单,而已――可当身旁傲世无双的男子用那双狭长的冰蓝眸子深情不悔的看着她时;当那人为她笑,为她痴,为她怒时,她冰冷的心是否还能无动于衷?她心底的伤痛又能否彻底放下?【本文系宠文无虐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新文求支持,求收藏!】【初见】“蓝小姐并不似传闻那般怯懦无知?”他淡淡道,完美的俊脸上看似不带任何情绪,只是望向眼前清冷出尘的少女时,一向凉薄的心中却是不可抑制的浮上一抹诧异和惊艳之色。“传闻是什么?不过道听途说罢了!莫非夜王殿下相信?”蓝羽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和讥讽,径自说道。“本王自是—不信!”他上前几步,低头看着她,神色很是专注。窗外的暖阳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男子的风华绝代合着女子的清冷高贵绘成了一副唯美的画卷。【复仇篇】望着冷漠的连一丝感情都没有的白衣女子,蓝清灵心中尽是绝望和恐惧。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原来都逃不过她的掌控,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般,一步步的走进她的陷阱。原以为可以将她永远踩在脚底,却不想自己才是万劫不复的那一个。“你到底要做什么?当初就该杀了你!杀了你!!”身边是亲生母亲的嘶喊,她瞪大了眼睛想出口阻止。可是,张了张嘴,却吐不出半个字,痛苦的泪水从那张已不复美貌的脸上滑落。她的舌,早已经被那个妖孽一般的男子下令拔掉了;她的脸,也已经被毒素彻底侵蚀。她怎么会忘了,那日日夜夜的折磨?一切都是她们自找的啊!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她张嘴大笑,无声的自嘲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失败,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
  •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穿越前,他是高富帅,她是白穷美。穿越后,他成了九五至尊的北魏皇帝,而她,则是他后宫中燕瘦环肥莺声燕语的众多女人之一。他少年聪慧,杀伐决断,冷情弃爱,谈笑间指点江山。她美丽依旧,顽皮依旧,桀骜依旧,媚笑中招蜂引蝶。他怒:你是我的女人,怎么可以如此的水性杨花?她不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为什么不可以三丈四夫?终有一天,她成了他墙上一抹蚊子血;而他,则成了她头上一只跳蚤虫。
  • 昆虫记:螳螂的爱情(第5卷)

    昆虫记:螳螂的爱情(第5卷)

    《昆虫记》卷五中法布尔将视线集中在鞘翅目、同翅目和螳螂目昆虫身上,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爱情诗篇。
  • 痞子小皇妃

    痞子小皇妃

    大街小巷都被她贴满了,‘皇上是我爹,我是皇上儿。’一个现代的小乞丐,几个英俊男人,怎样演绎他们的故事,痞女在古代会掀起什么轩然大波?她最终会上了谁的床,做了谁的皇妃?被定了的亲事是谁私自给她退了亲?又是谁代替她出嫁?谁关她入了牢房,看现代的小太妹怎么扰乱后宫,成就这段异时空的爱恋,故事会怎么收尾。她最后会回上了谁的床,暖了谁的小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