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20

第20章 宋翔凤的《论语》学(1)

在《清史稿》中,刘逢禄与宋翔凤是前后列在一起的。而对宋翔凤述说文字最多的,是他的《论语》学。《清史稿》的作者很可能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宋翔凤的《论语》学,是刘逢禄《公羊》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宋翔凤的思想看,他与刘逢禄一脉相承,的确主要体现在《论语》学上。但是,宋翔凤的经学思想与刘逢禄有较大的区别,他的《论语》学也与刘逢禄有所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刘逢禄主要是以三科九旨说《论语》,而宋翔凤则突出以孔子素王说说《论语》,强调孔子受命于天的素王身份与所担当的制作《春秋》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公羊》学进一步成为能够为变革时代提供理论需要的理论形态。

从清代经学发展而言,宋翔凤经学最具有时代意义就是对《论语》微言大义的阐发。尽管龚自珍、魏源都早于宋翔凤去世,但从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看,宋翔凤的《论语》学还落后于龚自珍、魏源的今文学经学。有论著认为,“宋翔凤的经学是乾嘉汉学至道咸今文学转变中的环节”(钟彩钧:《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1994年,第357页。),这是有道理的,这也是本书将宋翔凤列在龚自珍、魏源之前的原因。

§§§第一节宋翔凤学术概说

宋翔凤与刘逢禄都是庄述祖的外甥,刘逢禄的母亲是庄存与的女儿,宋翔凤的母亲是庄述祖的妹妹。尽管宋翔凤的经学成就与影响不能与刘逢禄相比肩,但是,宋翔凤在刘逢禄去世后还活了三十年,而在这三十年中发生了许多历史性的大事变,如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等,这些都给宋翔凤的经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论语》学有着刘逢禄所缺乏的新内容。

宋翔凤字虞延,一字于庭,曾号瘦客,江苏长洲人。宋翔凤卒于咸丰十年(1860),《清史稿·宋翔凤传》与《清儒学案》都持此说,学术界也无异说。但是,宋翔凤的生年却有数说,《清史稿》说他享年“八十二”,从咸丰十年上推82年,则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大陆学者多持此说,如郭廷礼的《龚自珍年谱》以龚自珍出生之年(1792),宋翔凤为14岁,上推14年正是1779年;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与孔祥骅的《论宋翔凤的〈论语〉学》亦均以宋翔凤生于1779年(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孔祥骅的《论宋翔凤的〈论语〉学》均亦持此说,详见《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4期,第100页。)。钟彩钧的《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此文为钟氏在1993年11月2021日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第一届清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供的论文。)以宋翔凤享年84岁,则生年当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比刘逢禄晚一年,台湾学者的论著多持此说,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樊克政研究员所著《龚自珍年谱考略》亦持此说。《清儒学案》以其享年八十五,则生年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与刘逢禄同年,张广庆的《刘逢禄年谱》也以宋翔凤与刘逢禄同年。宋翔凤的生年虽有三种异说,但时间比较接近。

嘉庆五年(1800),宋翔凤举于乡,官湖南新宁县知县,嘉庆二十一年(1816),大挑授泰州州学,后任安徽旌德县训导等小官,终以州牧致仕。咸丰己未(1859)重宴鹿鸣,加知府衔。陈静华根据钟彩钧研究宋氏生平师友的文章总结宋翔凤的一生说,“宋氏终生汲汲于科举功名,一生在追求仕宦,困于游幕与小官之生活,且时而客居他乡”。(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0页。)可见,宋翔凤一生的仕途是不得意的。

根据《清史稿》与《清儒学案》的记载,宋翔凤的著述较为丰富,主要有《论语纂言》、《论语发微》、《论语说义》十卷、《论语郑注》十卷、《孟子赵岐补正》六卷、《孟子刘熙注》一卷、《周易考异》二卷、《卦气说》一卷、《尚书略说》一卷、《尚书谱》一卷、《五经要义》一卷、《五经通义》一卷、《经问》、《大学古义说》二卷、《四书释地辨证》二卷、《尔雅释服》一卷、《小尔雅训纂》六卷、《过庭录》十六卷、《朴学斋札记》、《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朴学斋文录》四卷、《香草词》二卷、《碧云庵词》二卷、《洞箫词》一卷、《乐府余论》一卷等多种,统名为《浮溪精舍丛书》。从他的著述可知,宋翔凤的经学不像刘逢禄是以《公羊》学为中心,甚至没有《公羊》的专著,而是以训诂考辨的汉学之作居多。

钟彩钧的《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在论列宋翔凤的著作后,做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翔凤学问从乾嘉汉学入门,其少作以考证训诂名物制度为主,但也注意家法源流。《小尔雅训纂序》云:“余少识训诂”,是不错的。(二)翔凤约在四十岁以后渐次发表义理之作,泰州学正时出版《大学古义说》,可视为其学问发展的分水岭。《三》翔凤著作多有积稿数十年始刊布者,故其学由考证向义理发展,只是大体倾向。事实上其义理之作未必不蕴酿于中年以前,而晚年的《过庭录》、《论语说义》亦多收考证文字。可以说,翔凤从未排斥义理,亦未曾“悔其少作”,他的考证与义理是相和谐的。(四)《过庭录》除了经学,其研究范围遍及史书(包括四史及晋隋唐宋史籍)、诸子(《鬻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大戴礼》)、文(文选、唐诗、韩柳文等)。然而涉猎虽广,其所发有皆名物故实,可以说只是其经学的支流。唯一例外是论《老子》,可窥知其哲学思想。(钟彩钧:《宋翔凤的生平与师友》,《第一届国际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66-167页。)

在钟氏看来,宋翔凤之学是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早年以训诂之说为主,四十岁以后以义理为主。后来在《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中又说,宋翔凤之学兼具乾嘉汉学与道咸今文学“两派的特征”。《清史稿》、《清儒学案小传》也说宋翔凤“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得庄氏之真传”(《清史稿》卷四八二《宋翔凤传》、《清儒学案小传·方耕学案中》所述完全相同。),无不肯定宋翔凤的经学具有乾嘉汉学与今文经学的双重特点。

宋翔凤所生活的大环境是乾嘉汉学为主流的时代,他的父亲宋简就是一位汉学家,学宗郑玄、许慎,治三礼与《说文》,著有《说文谐声》一书。宋翔凤自小从他父亲那里受到的是乾嘉汉学的影响,稍长,他又从学段玉裁,治东汉许、郑之学。后来他所结交的师友如钱大昕、阮元诸人,多为著名的汉学家。宋翔凤的母亲是庄述祖的妹妹,他早年随母亲到常州从舅父庄述祖受业,得闻庄氏今文学之家法绪论,宋翔凤的著作中就时引庄述祖之说,庄述祖亦有“刘甥(逢禄)可师,宋甥(即翔凤)可友”之语(《清史稿》卷四八二《宋翔凤传》。),对宋翔凤的经学给予充分肯定。这种家庭学术背景,使他从小就受到乾嘉汉学与庄氏今文学的双重影响。

而早年的宋翔凤的更多是信奉乾嘉汉学,以至对刘逢禄的否定《左传》,并不以为然,刘逢禄曾谈到这一点:

尝以语宋翔凤(注:语之刘歆等改《左氏》为传《春秋》之书,及续经乃刘歆妄作之事)宋云:“子信《公羊》而以《左氏》、《穀梁》氏为失经意,岂二氏之书开口便错。”余为言《穀梁》隐元年传之失。(刘氏自注:见《申废疾篇》)而检鲁世家果与今左氏不合,宋乃大服曰:“子不惟善治《公羊》,可以为《左氏》功臣,自何邵公、许叔重且未发其疑也。”(刘逢禄:《广膏肓》,《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春秋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翔凤最终还是接受了刘逢禄的说法,他的否定《左传》、发挥《论语》的微言大义就直接源于刘逢禄的《论语述何》。而宋翔凤发明微言大义的《论语说义》等书都成于中晚期,所以,宋翔凤一生的学术虽然都兼具乾嘉汉学与今文经学,但有一个从早年重乾嘉汉学到中年后重今文经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说明,宋翔凤学术的归宿是重视今文经学,是微言大义的追求。以阐发义理为主,是宋翔凤晚年的主要学术倾向。

就清代经学的进程来说,宋翔凤经学思想中具有发展意义的是今文经学,而《论语说义》无疑是其代表作。《清儒学案》说:“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得庄氏之真传。尝以《论语》二十篇素王之业备焉,自汉以后,诸家之说不能画一,因综核古今,为《论语说义》十卷。”(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七五,第340页。)马宗霍在《中国经学史》中说:“翔凤之学,略次于刘,而饰说过之。作《拟汉博士答刘歆书》,又作《汉学今文古文考》,以《公羊》义说群经,以古籀证群籍。以为微言之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会通众家,自辟蹊径,而精力所贯,尤在《论语》(撰《论语说义》、《论语发微》),至是今文经学遂以大明。”(马宗霍《中国经学史·清之经学》,上海书店,1984年,第149页。萧一山《清代通史》亦有类似论说:“翔凤尝作《拟汉博士答刘歆书》,又作《汉学今文古文考》,以《公羊》义说群经,以《古籀文》证群籍.以为微言之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会通众家,自辟蹊径,而精力所贯,尤在《论语》,撰《论语说义》,《论语发微》,至是今文之学遂以大明。”《清代通史》第四册,第174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3年。)寥寥数语既道出了宋翔凤经学的特点,也指出其经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其中通训诂名物,是乾嘉汉学的表现;以古籀证群籍,是受庄述祖的影响;而以《公羊》义说群经,述《论语》既有庄述祖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刘逢禄影响的结果;其以素王说《论语》,则是宋翔凤的独特贡献。在常州《公羊》学的发展史上,宋翔凤的今文经学虽然不如刘逢禄,但也是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陈鹏鸣以为“宋翔凤是常州学派里地位仅次于刘逢禄的关键人物之一”(陈鹏鸣:《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4期,第100页,)。

宋翔凤对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探求主要体现在《论语》的阐发中。对《论语》的探求,宋翔凤用力尤多,时间也极长。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宋翔凤就开始辑录郑玄的注,十年后,有《论语纂言》之作,刊于嘉庆八年(1803);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底,辑成《论语郑注》十卷;到道光二十年(1840),又刊行《论语说义》,后来宋翔凤还将《说义》改为《发微》,(陈鹏鸣的《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一文,对宋翔凤的《论语》研究有较为详细的论说,可参见。)足见宋翔凤一生对《论语》的重视。其中《论语纂言》、《论语郑注》主要是汉学的著述,而《论语说义》、《发微》则重在微言大义的发明。

《发微》一书今不见,故关于宋翔凤的《发微》之作,学术界有不同意见。陈静华在其硕士论文中说:

然《发微》一书今未见之,而学者称引之间颇见歧异,或以《说义》、《发微》为宋氏不同之二作,或以《说义》为《发微》之前身。(此为钱穆先生之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一章说:“(宋翔凤)著《论语发微》,大意谓《论语》微言通于《春秋》,盖亦申受述何之旨,今《续皇清经解》有宋氏《论语说义》十卷,乃《论语发微》之前稿。”)然从宋氏《纂言》二度刊刻及其与《说义》的关系来看,将《说义》改为《发微》的可能性极高,且可断言的即若宋氏将《说义》改为《发微》,此二作重复之程度必极高。今见凡称引《发微》者,亦见于《说义》。(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1页。)

从有论著称引《发微》来看,宋翔凤有《发微》之作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其书很可能是以直接阐发微言大义的形式来解说《论语》。

尽管陈静华对宋翔凤是否有《发微》之作存有疑问,却仍在其硕士论文中据以将宋翔凤的《论语》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且学者多云宋氏后来乃将《说义》改为《发微》,则宋氏之《论语》学实有三个阶段,由《纂言》而至《说义》,由《说义》而到《发微》,今根据《纂言》与《说义》之间的变化上看,明显可看出宋氏的企图乃在于建立一完备的公羊家之《论语》说。(陈静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学研究(以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为例)》(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81页。)

钱穆先生称《发微》为申何之旨,是用微言以《论语》通《春秋》。陈静华说此二作重复程度极高,从宋书凡对《发微》的称引亦见于《说义》来看,宋翔凤的《发微》与《说义》都是对微言大义的发挥,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这一点应该是无疑问的。所以,尽管《发微》成书于《说义》之后,但是,《发微》并不是在《说义》之外去另创新义,而是与《说义》基本相同,所以,说宋翔凤的《论语》学有三个发展阶段是难以成立的。

宋翔凤一生学术变化有从以文字训诂为主向重微言大义的转变,他的《论语》学的变化也应与这一总转变相应,所以,他的《论语》学只有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是早年的以文字训诂为主解《论语》,其代表作是《论语纂言》;二是中年以后以微言大义解《论语》,以《论语说义》为代表。虽然《说义》之后,仍有《发微》,但其书不见,又今见称引《发微》之语,皆见于《说义》,故完全可以《说义》为宋翔凤以微言大义解《论语》的代表作。

§§§第二节区分微言与大义

刘逢禄是清代经学史上言《公羊》学的学者中由重大义转向重微言的关键性人物。但是,刘逢禄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他虽然实际上是以微言为宗,却常常以微言大义混而不分。宋翔凤则较为清楚地意识到微言大义之分,他是清代经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区分微言与大义的人,并且提出了他的微言大义说。

一两种微言大义说

宋翔凤对微言大义的区分,早年与晚年有不同的说法。他早期的微言大义说见于26岁时所作《经问》,其《自序》说:

夫六经定而异端绝,传注出而圣学明。……按经者,常也,恒久而不已,终古而不变,谓之曰常。故圣人之言曰微言,传记所述曰大义。微者至微无不入也,大者至大无不包也。原其体类,皆号为经,是则象、数之说无非《易》也,古文、今文无非《书》也,齐、鲁、韩、毛无非《诗》也,《公羊》、《穀梁》、《左氏》无非《春秋》也,《仪礼》经传虽出于一涂,而其指意所周遍,可以尽法制之变,浃人事之纪。要而论之,微言之所存,非一事可该;大义所著,非一端足竟。古人一经立数博士,学者讲贯,每广异义,则深悟此理也。……盖道德统纪、治乱条贯,六艺之本也。门户别立,师传互异,又其枝流也。循乎陈迹,以求一是;去其谬妄,乃得归趣。是则可以合异为同,由末反本也。(朴学斋:《文录》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页。)

此一微言大义说,是从圣人之言与贤人所述、六经与传注、本源与支流来区分微言大义,以圣人之言、六经、本源为微言,以贤人所述、传注、支流为大义。就此而论,这基本上是对《汉书·艺文志》说的“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题中之义的发挥。但是,宋翔凤又以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不同的师说、家法都是大义,把汉代的今古文经学及其师说、家法都纳入了大义之中,带有统宗今、古文经学的特点。钟彩钧先生在《宋翔凤学术及思想概述》中,以这一微言大义说相应于“圣人之学整体观”,并以经书为微言,这是有道理的。但是,钟氏的以家法为大义,似乎不能概括宋翔凤所说的大义,因为经学家法出于汉代,宋翔凤说的大义还包括传注、七十子之说,这些不是家法所能包括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热门推荐
  • 媚迷天下

    媚迷天下

    她是21世纪的绝色校花,亦是九尾狐妖后裔。一朝穿越,你有甜言蜜语我却心系地球。逆天之行,爱过人,被妖爱,如梦。颇多荆棘。杀过人,灭过妖,玩过帅哥,弑过神。让这个世界在小女子的石榴裙下颤抖吧!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正宗过瘾川菜

    正宗过瘾川菜

    《美食天下(第2辑):正宗过瘾川菜》学做最地道的川味家常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绝妙配料麻辣鲜香,色香味形巴蜀特色。大厨亲传经典巴蜀美味秘诀,让您在家也能做出正宗川味。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照亮生命旅程的智慧心灯,描画美好明天的成长箴言。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成长就是走向成功。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哈佛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他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成长不是冷眼细数时间的流逝,生命唯有付出才有意义。与本书一起走近哈佛,共享成长。
  • 无限之刺客

    无限之刺客

    狂虻之灾、生化变异物种、丧尸、万兽包围、与波斯军队战斗……一个完全由死亡游戏组成的诡异恐怖的空间……他本是一个极品宅男,却无意中进入到这个空间,为了生存、为了回到现实世界,他必须穿梭于各个恐怖游戏或电影中,面对种种险境他和他的同伴将如何应对……最终,他们是命丧游戏还是重见光明……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自巴黎一路南下

    自巴黎一路南下

    一段纸上的环球旅行,世界多国留学生携手旅外青春作家带你体验别样的留学生活和异国游历奇遇。在法国:难忘法国童话般的小镇,邂逅小镇里那个男子;在美国:开车穿越传说中的66号公路,遭遇惊悚的hitchhiker;在日本:一品浪漫的京都小雪;在德国:柏林墙头,一段穿越时光的生死恋;在俄罗斯:体会一个人在异国的独立生活;在印度:亚穆纳河波澜不惊的缓缓流过,有穿着红袍的印度女人,颈子里带着金色的项圈,咖啡色的皮肤美丽的暴露在阳光里,映着亚穆纳河波光粼粼的流水,闪耀的眸子带着夺人的亮光……
  •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她,上官飞雪,二十一世纪的才女,拥有倾城倾国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天性开朗,聪慧过人,一身铮铮傲骨,俯视万物。他,萧天灏,一代千古帝王,霸道冷酷,孤高绝傲,威震朝野,权倾天下。就那么一次意外,她便成了他的雪妃,然而已经心有所属的她,该如何去面对身为帝王的他,友情与爱情相衡,她又该如何抉择。他要囚禁,她偏要释放,他要处死,她偏要营救。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然,他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独揽天下大权的他到底该怎样处置这个无法无天的上官飞雪?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