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000000011

第11章 第三套攻占计(2)

两件奇事接连发生,人们不自觉地对陈胜产生了敬意,都看陈胜眼色行事。随队押送的两个军官,天天喝酒、打人,此时就更加孤立了。

陈胜、吴广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带了几个心腹去见军官。一些好奇的人也都跟了过去,人越聚越多,便将大帐围了起来。吴广对两个军官说:“这雨下个不停,我们怎么到渔阳去呢?就算去也肯定误期了,这样我们定会被杀。我们特来同你们商量,还是准我们回去种地吧!”

众人听了不住地点头。但这两个军官哪里有权做主,人跑了他们也活不了。一个军官大怒道:“什么话!竟敢违抗朝廷。谁要走,我就先杀了他!”

此时,周围的气氛非常紧张,吴广眼见人们的情绪已被煽动起来了,于是手指着军官们喝道:“你敢!”

另一个军官也不说话,拔剑向吴广刺去。吴广飞起一脚将剑踢飞,将他按倒在地,顺手接住落下的宝剑,一剑杀了这个长官。另一个军官立即拔剑来救,却被陈胜抽出藏在身上的菜刀,一刀将他劈死。陈胜回身割下两个军官的首级,提在手里。人心大快,一片欢呼。

陈胜站到高处,向众人大声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同样出于父母,我们就不能做个王侯将相吗?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去渔阳束手送死,弟兄们!我们大干一场吧!”

大家此时已豁出去了,便齐声说:“干吧!打到咸阳坐天下!”

这九百壮士终于被陈胜、吴广二人发动起来了。这一行动,很快得到各地响应,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在全国爆发,可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陈胜、吴广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不久,陈胜在陈县建立大楚政权,做了国王,仍然打着兴楚灭秦的旗号。

跟随而起的有项梁、项羽、陈婴、刘邦等人,都各自拉起了一支队伍,起义反抗秦王的暴政,最终消灭了秦王朝。

陈胜正是借用了大楚的旗号,才顺利地发动起义,并得到人们的广泛响应,成功地为消灭秦王朝,改朝换代开了个好头。

调虎离山十五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用有利于我的机会,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困扰敌人,困住敌人,返身歼灭它。

“调虎离山”计,常用于战争。当自然条件造成对敌人有利之时,采用人为的假象,诱敌上钩。此一计的关键是调动敌人,如同老虎离了山,它的神威就减了一半,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让敌人离开有利的自然环境,使它的势力由强变弱,而我方则可以施发威力,才是这一计的真谛。

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孙膑曾经说过攻城是下策。如果不问条件地去硬攻,那只会自找失败。每当此时,调虎离山不失为一条有效的策略。

东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分布在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以西的羌人反叛朝廷,出兵进犯武都郡。

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国内政局动荡,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安帝年幼,朝中政事由安帝的母亲邓太后掌管。

邓太后面临着解决农民起义军的难题,本已是焦头烂额了,如今接到羌人反叛的告急奏章,不由忧心忡忡,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殿之上,年仅六岁的安帝一动不动,形同摆设,他坐在皇帝宝座上,似乎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一套。

邓太后隔着垂帘审视着毕恭毕敬站立两厢的大臣,缓缓说道:“各位爱卿,如今西北羌人反叛朝廷,出兵进犯武都郡,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邓太后经过这两年的磨炼,已经成熟老练得多了,隔着垂帘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外面的一切。

司隶校尉黄瑞说道:“目前各地贼寇四起,朝中精干大将基本上已被皇上派往各处平乱。都城守将士卒已为数不多,不能调拨更多的人马去平定羌人叛乱,因此必须任命一个胸怀韬略的大将军,带领数千精兵前往平叛。”

邓太后说道:“黄爱卿言之有理,那么到底派谁去最合适呢?”

司徒孙磨乐回道:“臣以为虞诩胸怀韬略,有将帅之才,皇上可以任命虞诩担任武都郡的太守,领兵三千,即可制服强敌。”

邓太后说道:“我也认为虞诩一直大材小用,此次就任命虞诩担任武都郡太守,领兵三千前去平定叛乱。”

第二天,虞诩奉圣旨前往校场,点起三千飞虎军直扑武都郡。

兵至陈仓崤谷,羌人得知消息后,派出一万余人占据有利地形,突然包围了虞诩的三千部队。

虞诩根据敌方兵力强大,占据有利地形,并对这一地域、地形非常熟悉的情况,认定硬拼必然受挫,所以没有马上组织突围,而是命令自己的部队就地驻扎下来。然后,故意扬言要上书安帝增派兵力,等援军到后再行进击。

羌人得到这个消息,并且发现汉军安居营地一直毫无动静,就信以为真,决定趁着汉朝的援兵未到之前捞上一把。便马上将大队人马分散到周围各县去,肆意抢掠,搜刮财物。一时之间,弄得陈仓地区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正当羌人得意洋洋地到处抢劫财物的时候,虞诩乘羌人分散兵力的大好时机,指挥部队突然甩掉敌人,不分昼夜,兼程赶路,每天急行军都走一百多里。同时,每当埋锅造饭之时,虞诩命令部下全体官兵,每人都砌两个灶,而且每过一天就增灶一倍。羌人大军会合后虽然尽力追赶,但因汉军早已出发,而且日夜兼程,一时难以追上。特别是一路之上但见汉军用饭之灶,逐日增多,就确认朝廷所派的援军已经来了,因而不再紧追虞诩部队,只是尾随其后。

行军途中,参军程林东问虞诩:“兵法上说一日行军不要超过三十里,以防备发生不测事故,而你现在日行近二百里。再说,孙庞斗智时,孙膑用的是减灶行兵,使庞涓陷入埋伏,在马陵道自刎而亡。却从来未见谁像你这样,反而逐日增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虞诩微笑着说:“应用兵法不能呆板地死搬兵书,岂不闻赵括纸上谈兵之害?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古人的兵法智慧,灵活掌握。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兵多,我方兵少,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常规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行军,岂不很容易被敌人赶上?急行军却是他们估计不到的,容易使敌人的指挥官产生疑虑。当敌人发现我们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多,必然认为是我方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这样,敌人对两军强弱众寡之势一时之间难以测定。敌人见我兵力增大,行动又快,必然不敢贸然追赶。这样一来,我军就从被动变成主动了。至于孙膑减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弱,使庞涓信以为真,穷追不舍,结果遭到包围圈的伏击,致使全军覆没。我们现在增灶是为了伪装自己的力量强大,然后利用敌人的错觉,因势利导地牵着他们的‘牛鼻子’转,诱使他们离开地利人和的陈仓崤谷地区,一旦我军获得有利地形,即可大获全胜。所以我与孙膑做法不同,是由于所处的形势不同的缘故,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诱惑敌人,以便出奇制胜。”

虞诩这一番合情合理的精辟分析,使参军程林东对其用兵谋略佩服不已。

程林东接着问道:“那么我军将在什么地方伏击敌人好呢?”

虞诩看着疲惫不堪正在急行军的士兵们说道:“我军将士这般疲劳,中途作战怎么能够取胜呢?待我军到达武都以后,略作休整,那时羌人疲惫而来,我军以精锐之师主动出击,必能大获全胜。”

程林东骑在马上恭拜:“虞将军真乃旷世奇才,孙膑再世。”

虞诩哈哈大笑:“哪里,哪里,我比孙膑差得远哩!”

武都的羌军,由于大多数都迁至外围,意图堵击汉军,所以为数不多。虞诩大军很快攻进武都,恢复秩序,继而休养三军,只等羌军前来。

士兵们酣睡两天,其间美酒食物充足,将士们精神大振,斗志高昂,对消灭羌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再说羌人经过远行果然十分疲惫,加上不明白汉军的真实情况,总以为汉军有大队人马,因而心怀畏惧,士气低落。

这一天,探马来报,羌人离县城只有百里路程,虞诩下令,即刻饱餐饭食,前往县城西南的猛虎岗埋伏。猛虎岗是一片连绵的山丘,上面长满了低矮的树丛。

那是一个西北地区少有的阴雨天,探哨驰马飞报虞诩:“羌人主力开来了!”虞诩对将士们下命令说:“我们以逸待劳,此次必须以少胜多,勇猛作战。小分队低姿势联络前进。既要摆成大海一样的阵势从四面八方进行包围;又要像凿子凿木材一样,长驱直入,如虎入狼群。”

当时正当中午,羌人奔波了半日,人困马乏,全军便在路边休息吃饭。几位年长的将领实在不堪长途驱驰,吃饭时打开酒缸喝了起来。结果,至少有半数将领饮酒过量,昏昏欲睡。全军将士也乘机安歇,一时竟鼾声四起,说起了梦话。队形散乱,又无人站岗放哨。

汉军将士个个身强力壮,精神焕发,突然如潮水般涌来,转眼就有千百人被杀死。酣睡的将领被喊杀声惊醒,赶紧组织抵抗。但由于羌人连日劳累,战斗力极低。有的稍一接触就被汉军斩倒在地,有的则吓得四散奔逃,有不少人在忙乱中互相踩死。那些刚刚痛饮美酒的将领也相继战死。

虞诩巧妙地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果然取得了以少击多,大败强敌的辉煌战绩。

公元199年,庐江太守刘勋据守江淮一带,孙策一直想吞并他,便派使者携带厚礼求见刘勋,说:“上缭是孙将军的仇敌,但孙将军不是人家的对手。孙将军知道刘太守兵精粮足,是上缭的克星。如果刘太守能攻占上缭,不仅扩大了疆域,也为孙将军出了一口怨气,必将进献奇珍异宝报答。”刘勋信以为真,发兵进攻上缭,谋士劝阻道:“上缭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我们出兵上缭,国内空虚,万一孙策乘机突然袭击,占据江淮,我们就连退路也没有了。”刘勋不听,执意讨伐上缭,中了孙策“调虎离山”之计,结果被孙策端了老窝。

欲擒故纵十六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敬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直接逼迫敌方,敌方就会硬拼;顺应着敌方,敌方会自然减势,既不能放开敌方,又要避免直接逼迫。这样既削弱了敌方的实力,又瓦解了敌方的斗志,等待敌方实力耗尽,我方一举擒获,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等待着,事物就要变化,乘此时机必胜,光明大吉!

“欲擒故纵”首先是一种思想指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失才会有所得。先要施以小的代价以换取最大的胜利。

善于钓鱼的人都知道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大鱼上钩,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没有“长线”,没有“等待”,大鱼是不会上钩的。

在战争中,对敌策略也是如此。对敌逼迫太紧,敌人必反扑而来;可故意放开一路,让其逃走。

在战争中使用此计,一是当敌人气势很盛的时候,我方故意示弱,使敌人骄傲、麻痹,放松戒备,而后我方可乘机进攻。二是在我方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时,我方采取穷寇勿追的方法,给敌人一条生路,创造更有利于我方的战机。

“欲擒故纵”之“纵”是有条件的。我方所纵之敌是可以“手到擒来”的敌人,又顺手放走。“擒”敌是我们的目的,“纵”敌是我们的手段。所“纵”之敌,须对全局有利。所“纵”之敌,并非放虎归山,欲擒不得。使用此计的人,必须有眼光,不可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患得患失是不成的。

三国时,诸葛亮号称战争之神,他曾经七擒七纵孟获。这一史实成为“欲擒故纵”之计的典型。

孟获是云南一带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经常侵扰蜀国。为了解决边关之患,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

孟获派三洞元帅迎战,全部战败。他亲自出征,因陷入蜀军伏击圈,伤亡惨重,蜀军一举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放了数千俘虏,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南军将士十分感动,拜泣而去。而孟获却说:“我只是中了埋伏,放我回去,整顿兵马再与你们交战,如果能活捉我,我才心服呢!”诸葛亮立即放了他。众将不解,孔明解释说:“要彻底平定南方,只有使他们心悦诚服才好。”

孟获回寨后用刑惩责败将,逼迫部属出击蜀军。众将领感谢孔明不杀之恩,恨孟获无道,于是绑了孟获来见孔明。孟获乃以“手下人相害”为由不服。孔明再度放他回营。

孟获派他弟弟孟优托辞上门谢恩。带几百名蛮兵先行潜入蜀地营房,准备里应外合。不料被孔明都灌醉了。孟获率兵长驱直入时,又被抓获。他借口弟弟贪酒,所以失败。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四处求兵,凑了十万人马准备再战。却见蜀军突然撤兵。营中留下许多粮草,料想蜀国一定有急事,所以率兵急追,不料蜀军正埋伏在身后,前后夹攻。孟获再度被捉。孟获认为“误中诡计”不服。孔明第四次放了他。

孟获退避山中,凭借壁垒森严,闭关不出,打算坐等蜀军粮草困乏时再战。不料孔明智凭天险,引兵直入山中。此时孟获已是众叛亲离,于是被洞主杨锋拿下,押到蜀营。孟获埋怨是洞中人相害才落到这种地步,仍然不服。孔明第五次放了他。

孟获设计诈降孔明,身后带着两千精兵一下被孔明发现,当堂将他抓获。孟获又说:“我是自来送死的,不是你的本事。”孔明喝道:“你老巢已经被端了,还有什么能耐!再放你一次,如果不服,决不轻饶!”

孟获已成丧家之犬,便去联合乌戈国王,借来两万身着藤子甲的蛮兵。这藤子甲是有刀枪不入的美称的。蜀军首战藤甲兵果然吃了大亏。孔明因此设计,将敌军引入峡谷,前后夹击,放火烧杀。藤甲兵全军覆没,孟获被马岱活捉。孔明说要放他。他垂泪拜谢道:“七擒七纵自古未有过,我感念不尽。”表示五体投地,口服心服,永不再反。

孔明仍任命孟获为部落之主,与南人永结友好。由此可知,用信义服人,才是长久之计。蜀军回师后,蜀汉一代,南方边境没有战火,正是诸葛亮用计之功。

“欲擒故纵”术还常用于侦破、断案等活动中,无不应效。我国唐代著名的捕官苏无名,就曾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追捕过盗贼。

一次,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许多珍玩宝物,满满地装在两个食盒内,价值数千两黄金。太平公主把它藏在府库里,到年终时发现被盗贼偷走了。太平公主把这一情况上奏武则天,女皇大怒,召见洛州长史说:“三天之内捉不到盗贼,就问你死罪!”

洛州长史手下人推荐了一位机智的捕官苏无名破此案。

苏无名是湖州人,以机智而闻名乡里。他对洛州长史说:“我请求和您一起,去宫中面见陛下,那时再把我的计策说出来。”

他们来到了宫里,武则天问道:“你有什么计策捉贼呢?”苏无名道:“如果责成我捉贼,请陛下不要急于求成,应耐心等待。请把两个县的吏卒全归我调遣。只要这样,保证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捉住这些盗贼。”武则天答应了他的全部要求。苏无名先告诉吏卒们,抓贼的事缓到下月办也不迟。

到了三月寒食节那天,苏无名把吏卒们集合起来,布置他们:“你们分成十五人一批,到东门、北门守候。凡是看到有十几个胡人,都穿着孝服,跟着出城往北邙山走的,可以跟上看他们干什么,并且赶快向我报告。”到时,吏卒们果然发现有这样一伙人出城,就跟在后面观察,并向苏无名报告。说胡人到一座新坟前祭奠,虽然在哭却并不悲伤,撤下供品后,他们绕着坟走,而且相对而笑。苏无名听到报告说:“找到那些贼了。”于是指挥吏卒赶快抓住那群胡人,并且挖开那座新坟,劈开棺材,内中装的正是那些珍宝。

武则天见到这些珍宝后,十分高兴,问苏无名是怎样抓到盗贼的。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穿越之九峰抗战

    穿越之九峰抗战

    2012安然渡过,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2013年10月在临城,赞皇和山西省昔阳县的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出现了连绵九座山峰,并出现巨大山谷,谷内可以容纳100万人的居住生活。王世杰神秘的穿越到1938年,在这国破山河的年代王世杰选择当了一名土匪,抢人枪粮,以山谷为基地,以九座山峰为前沿,与敌后鬼子展开斗争……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嫡女妖妃

    嫡女妖妃

    她重生前对爱情充满渴望,一直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童话故事,却最终被逼婚:她重生后成为大周皇后周蔷的妹妹,在上天的指引下与自己的真命天子南唐后主李煜奇迹般的相遇了……只因姐姐的缘故,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爱意。直到姐姐的离世,她代替姐姐终成所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有中国特色,中国人要讲中国式商道,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所有创业人手头必备的“中国式创业圣经”。本书以经典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详尽分析,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手把手教给你中国式创业的成功之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懒神附体

    懒神附体

    自从被懒神附体,体内有了一股妙用无穷的能量后,南冥整个人都变懒了……干啥都消耗能量,不懒好心痛啊!走两步,浪费的能量可以把手电变成激光剑了。扫个地,浪费的能量可以把语音助手变成人工智能了。拎桶水,浪费的能量可以把四轴飞行器变成无敌飞行机器人了。除了食物,能量还需要各种正能量来补充。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为了搜罗更多的能量,南冥开始了自己好吃懒做爱享受,乐于助人好少年的梦幻人生。这世界上最奢侈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走过漫漫长街。……还是哈叔的风格,满满正能量的小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玉尘缘

    仙玉尘缘

    ,种仙草炼灵丹修为突飞猛进,赚灵石购法器日进斗金,生死斗大败恶敌,喜得玉中三亩灵田。过关斩将大显神威,废材林暮偶然破获家传宝玉之谜,声名鹊起横扫修真界成绝世仙尊
  • 青蛙

    青蛙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瘫痪

    瘫痪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穆晓曼从小收家庭的影响变得自闭、忧郁,谁知自己的“小丈夫”也跟随自己搬了家,可是被穆晓曼的好朋友抢了爱情的果实,穆晓曼一气之下想结束这段虐缘,谁知世事难料,五年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