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十三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对于有疑的对象必须侦察确实,只有查清情况,才能行动;可采取佯动等行动,借以达到暴露对象的目的。
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原文是:“王鲁为当涂令,颇有资产为务,县民连状诉主簿贪贿,鲁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这是说南唐王鲁做当涂县(安徽境内)县令时,贪赃枉法,总寻思如何增加资财。他手下的人更是贿赂公行。老百姓向王鲁告他的主簿(秘书)贪污受贿,王鲁见了状子所列条条罪款,件件都与自己有牵连,慌得没了主意,竟在状子上批示说:“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们虽然打的是“草”(指主簿),但我却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惊恐万状。
“打草惊蛇”作为一种优势之计,运用在军事上是指军事统帅在未弄清楚敌方虚实的情况下,要善于旁敲侧击,对敌军情况了如指掌再部署兵力,予以击破。《孙子·行军篇》特别强调这点:进军路上遇有雄关险隘,池沼苇荡,密林深草的地方,必须慎重行事,派出兵力反复侦察,因为这都是敌人可能设下埋伏的地方。
公元523年,北魏汉野镇(内蒙五原北)的士兵,忍受不了镇将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在韩拔陵的领导下举行起义。
第二年五月,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连续攻克了北魏几座重镇之后,浩浩荡荡奔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南)而来。
五原并不是险要之地,只是几座不高的山交错排列在一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起义士兵们都认为五原肯定不会出现敌情。韩拔陵毕竟是将官出身,熟悉兵法,深知在不明情况下莽撞行事,是败之根由。他让部队停止前进,暂时原地扎下营寨。他找来十二个精干得力的士兵一起研究地势,然后要求他们装扮成当地牧民,设法打探五原山区有无北魏伏兵。
十二个壮汉相聚在一起,他们又经过一番周密、细致的策划,一场“打草惊蛇”的表演终于在古老的草原上拉开帷幕。
深邃的天穹下,是无尽的沙漠,马蹄声起,尘土飞扬。十二个蒙古族“牧民”骑着马直奔五原山脚。他们下了马,选了一块干净的草地围着一个圈子坐下来,中间烧起一堆大火,把他们刚刚打来的野禽从马头上取下来,放在火上烧烤,顿时,浓浓的香味弥漫空间。他们大块大块撕扯着吃,大口大口地灌着酒,又是唱,又是跳,足足闹了两个时辰,他们醉了,开始是骂娘,继而是动拳,你打我,我打你,互相厮缠在一起,瓶子砸了,火滚灭了,“牧民”们也像一摊软泥,一个个醉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这一切,被埋伏在山峰两侧的北魏将士都看得清清楚楚。开始,北魏将帅以为是起义军的探子,马上传令下去:“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暴露目标。”但事情的发展不但使士兵们迷惑,连将帅本人也如掉进五里雾中,辨不清真假。
“如果他们真的是牧民,横卧在这里,岂不误了我的大事吗?”
十二个“牧民”仍在呼呼大睡,酒气熏天连魏兵都能隐隐闻到,不时,他们中间杂着一两句胡话。
将帅沉不住气了,马上派出几名士兵前去叫醒他们,叫他们赶快离开。
“蛇”终于被惊动了,十二个“牧民”假装醉态,又和劝他们离开的士兵胡闹了一番,才翻身上马离去。
韩拔陵得到这些详细情况,立刻部署作战计划:全军分兵三路,左右两路,迅速向两侧分开,隐蔽起来。中路由他亲自率领,做出后退的样子,并且故意大张旗鼓地让敌军知道。北魏兵果然上当,探马探知这一情况后,伏兵尽起,追赶临阵逃跑的起义军。等到魏兵冲进埋伏圈,左右两路同时杀出,韩拔陵率中路人马掉过头来,三面夹攻,魏兵大败而逃。
义兵此番动作,就是“打草惊蛇”计策的巧妙运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两军对垒,在没有明了对方的情况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打草惊蛇”,可以促使对方惊慌失措,显露原形。
可见,“打草惊蛇”之计的诀窍是:对可疑的地方要侦察实情,在完全掌握情况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因地制宜,制造假象,是发现对手隐秘实情的重要手段。
一八五二年九月,太平军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阵亡。广西提督向荣打了胜仗,骄傲起来。太平军大将石达开为了给萧朝贵报仇,精心设计了一场“水陆洲战役”。
长沙以西的湘江水面很宽,江心有个长条形的小岛,叫水陆洲,它起着控制两岸的重要作用。石达开率先在这里驻扎了一支精兵。十月底,向荣率军来到水陆洲的北端。石达开立刻派探马摸清了清军是精锐部队,有三千多人马,石达开只有一千多人,处于劣势。于是,石达开把一千人马隐蔽在水陆洲南边的大片丛林中,然后派出小股部队暴露在清兵眼皮底下。
向荣望见太平军队伍零散,不堪一击,于是命令部队一边放枪,一边大步南进,一直追到丛林跟前。此时,石达开利用丛林掩护,共分两路包抄了向荣的后路。清军追进丛林,太平军突然从两侧猛杀过来。向荣发现中计,立刻后退,全军溃乱,四散逃命。他的三千人马全部覆灭。
石达开派出的小股部队是“打草”之用,其目的在于引向荣这条“蛇”出来。所以,在战争中打草惊蛇之计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种是甲方情况已明,而乙方的部署还不完备,为了稳住甲方的主力,暂不打“草”以防止惊动甲方的主力,暴露乙方企图,发生变化。二是先以一方佯攻或助攻的战术行动“打草”,引蛇出洞,然后聚而歼之。石达开采用的就是第二种用计方法。
“打草惊蛇”不只是运用在军事上,在破案过程中,它也是经常使用的计谋。《十五贯》这出传奇戏曲,千百年来被人们历传不衰,与运用了此计是分不开的。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名叫娄阿鼠的赌徒,因贪图钱财杀了屠户尤葫芦,抢了他的十五贯钱,青年熊友兰正好也怀有十五贯钱,又碰巧和尤葫芦的养女苏戍娟同路,所以,顺理成章他们就成了娄阿鼠的替罪羊。苏州知府况钟监斩,发现案情奇怪,立即要求冻结此案。于是,他乔装打扮来到尤葫芦的家乡私访。
一天,他正在街上游逛,一个相貌猥琐的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人就是娄阿鼠。原来他自杀了尤葫芦以后,整天心神不定,总担心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因此,来到街上求签以卜吉凶。这一场景正好被况钟摄入眼帘。
况钟站在离卦摊不远的地方察言观色。他从这个人与占卦先生的对话中判断出这人肯定与尤葫芦血案有牵连。他为了进一步弄清情况,主动上前招呼:“这位大哥,求签何不求教于我!在下观枚拆字,声名播四方没有不灵验的。”
娄阿鼠一惊,以为有人识破了他的隐秘,返身一看,见是一位算命先生,悬着的心才慢慢平稳下来。他乜斜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说:“‘观枚拆字’是什么意思?你说给我听听。”
“噢,是这样,假若你有什么心事要问,你只要随手写一个字来,我就可以判断出是吉还是凶。”
况钟的话恰恰撞在他的心坎上。他急忙问:“拆我的贱名吧,老鼠的‘鼠’字怎么样!”
况钟问:“自占,还是代占。”
“当然是代占。”娄阿鼠若无其事地说。
况钟沉思良久,才开口说:“老鼠居十二生肖之首,也是造祸之端,你代占的这个朋友,可能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娄阿鼠的心又是一惊,脸色极不自然起来,连说话都吞吞吐吐:“没有……没有。”
况钟瞥了他一眼,坦然一笑,说:“没有更好,你继续听我说,老鼠的本性是惯偷东西,而且,他偷东西的人家一定姓尤。”
“你凭什么这么判断?”
“老鼠最喜欢偷油,所以,我才下这样的断语。”
娄阿鼠沉不住气了,心想,这位算命先生莫非是神仙下凡,对我的肺腑竟看得那么透彻。他急于想知道事情的结局,就问:“请教先生,此事是否有危险征兆,回去我好转告我这位朋友。”
“怎么会没有?现在正是败露之时。你看噢,眼下正交子月,老鼠败露正是这个时候。”
“那么怎样才能逃避这场大祸?”
况钟心里已有八九分把握:“你要告诉我,你到底是自占,还是代占?我好指点你明白。”
娄阿鼠惶恐已极,心里已失去了主心骨,只好实言相告。
况钟松了一口气,一场冤案终于查清楚了。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这条惊恐万状的“蛇”装进笼子。想到这儿,他继续说:“你不要害怕,只要肯按我指示的去做,你完全可以化凶为吉。何以见得呢?你说了是自占,本身就不落空。‘空’,字头着一个‘鼠’字,岂不是一个逃窜的‘窜’字吗?不过,逃跑是可以逃跑,因为鼠性多疑,弄不好,正好撞在别人手里呐!”
“先生神机妙算,简直说到我心底里去了。我就是因为疑惑不定,才出来求签的。先生说吧,我完全照先生的话去做,只要我娄阿鼠还活在人世,先生的大恩大德,就是衔环结草,也要报答。”
况钟见自己的“打草惊蛇”之计完全奏效,心里非常惬意,又顺水推舟哄骗娄阿鼠上了自己的船。此时,东南风刮起,况钟扯满风帆,船像箭一样向州府驶去。娄阿鼠还以为此番放心逃跑,哪知道,等待着他的是杀人偿命的可耻下场。
“打草”是为了“惊蛇”,如果“蛇”是条毒蛇,暂且还没有置毒蛇于死地的办法和策略,千万不要去惊动它,而让它悠闲地睡眠、觅食。等到时机成熟,再“打草”未迟,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不测的后果。
借尸还魂十四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
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己用。有些看上去没有什么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借尸还魂”,原是指人死后,灵魂借别人的尸体复活。相传此一说法起于道教“八仙”传说中铁拐李的故事。有一次铁拐李的灵魂随着太上老君去游历太空,临行前,嘱咐人们看好他的遗体,而人们见他总“活”不过来,就把他的尸首焚化了。回来后,他发现自己的尸首已经荡然无存,十分焦急,他正在着慌之时,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乞丐的尸首,就附在乞丐的尸首上,活了过来,所以称“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作为一个无为而用的谋略,义在“还魂”。借,包含着积极因素,是一种主动性。在千变万化的事态中,失利、受挫是常有的事。聪明的指挥者,在失利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分析判断情况,就能找到可借之“尸”,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东西,争取主动,转败为胜,变不利为有利,扭转事态动向,达到随心所欲之目的。
公元前207年,阳城的地方官奉命征调九百名壮丁,送往渔阳戍守边关,由两名军官押解出发。
两名军官在这九百戍卒当中选出了两个人做屯长,以便管理众人。两个屯长中,有一位叫陈胜,是阳城的雇农;另一个是阳夏的贫农,叫吴广。两位都是人高马大,而且精明能干。
这两个屯长本来并不认识,但此时同舟共济,意气相投,便很快成了好朋友。两人都很认真负责,对大家关心体贴,天天帮着军官督促这些人赶快赶路,以防误了日期。
偏偏天公不作美,他们才走几天,在大泽乡就赶上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般下个不停。大泽乡地势低洼,眼见着大水上涨,不久便没了道路,大家已没办法再赶路了。
军中大事,如逾期限,大家都身家难保。如今,真是走又走不成,逃也逃不了,个个长吁短叹,恨天骂地。
眼见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雨还没停,陈胜估计一定不会按时赶到渔阳了。便偷偷找到吴广,商量说:“这大泽乡离渔阳有几千里路,就算大雨马上停下来,路也一时不会好走。算起来,我们怎么也不能如期赶到了。后果真可怕呀!难道咱们就这么白白地送死吗?”
吴广紧锁眉头,想了一会儿,说:“咱们逃走吧!说什么也不能去送死。”
陈胜摇头说道:“逃能逃到哪儿?早晚会给官府抓回去,不也是个死吗?”
陈胜抬头看了吴广一眼,接着又说:“逃,是个死;不逃也是个死。反正都是死,不如为大家而死。如能推翻秦朝,为老百姓除害,打个天下!就是夺不到天下,纵然死了,也比到渔阳去送死强。”
吴广用心听着,心里也燃起了火焰,便问道:“我们怎么个干法?要有个好主意,要不然大家会听我们的话吗?”
陈胜答道:“天下人吃尽秦王的苦头。听说本来轮不到二世做皇帝,谁知偏偏他这坏小子坐上了这把金交椅。真正应该登基继位的,是大公子扶苏。扶苏为人仁慈,常劝他老子不可枉杀好人,可他老子不愿听他这套,就让他到边外监视蒙恬。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好人,可是却被二世杀了,真是冤枉!但天下不少人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从前咱们楚国的大将项燕,立有大功,又能爱护士兵,所有的楚人都知他是条好汉。有的说他死了,有的说他逃走了。不管他是活是死,反正楚人都替他打抱不平。要是咱们借着公子扶苏或者楚将项燕的名号,振臂一挥,发动天下百姓,去打秦二世,准会有许多人出来响应,帮助我们。”
吴广一听陈胜出此良策,非常高兴,马上表示赞同:“陈大哥说得很对,我情愿豁出性命同你一起干!”
二人虽说下了决心要造反,但这毕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心里也并不托底,不敢莽撞行事。两个人不敢找别人商量,便去找算卦的卜个吉凶。
二人急冲冲地找到算卦先生,这人忙问他俩有什么事情。陈胜、吴广不敢直言,只能拐弯抹角地说:“我们想做件很重要的事,不知能不能成功?”
算卦先生久历江湖,听完此话,便有了主意,于是说:“只是你们同心协力,事情是可以成功的。”算卦先生又补充说:“如果能有鬼神相助,那就更有希望了!”
陈胜、吴广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不住地盘算算命先生的话。
陈胜说:“楚人大多相信鬼神。咱们不妨假托神灵,他们一定会相信我们。”
吴广完全同意。二人又仔细商量了一番,便分头各自行动。
第二天,陈胜派两个心腹上街买鱼。厨师做鱼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布帛。只见上面有三个鲜红的大字:“陈胜王”。
鱼腹中有布帛本就是个新鲜事,而帛上又有字就更令人惊奇了。人们都相信这是神灵在作怪,争着来看。有人很快就报告给陈胜。口中直说:“真是奇怪!”
陈胜责备说:“纯粹瞎说,鱼肚子里哪能有布帛?说什么我也不会相信。要让军官听到了,那就不得了啦,我非被杀了不可。大家都是好朋友,可不要害我呀!”
大家听陈胜这样说,便都不再做声了,谁都不想为难陈胜。
但是,人们怎么能忍住心中的好奇呢?于是大家在吃鱼时,免不了还嘁嘁喳喳小声谈论着。到了晚上,人们更睡不着了。大家仨一群儿,俩一伙儿,都躺在一起咬着耳朵议论这个神奇的怪事。
说也奇怪,这时偏偏有人突然说:“外面有狐狸在叫,快听啊!”
平时,有狐狸叫并没人去理会。但今天却不同,心里都在想这预示着什么?人们不知不觉将这与白天发生的事连在了一起。不久,人们都愈发惊奇了,这狐狸的声音,好似人语:“大楚兴,陈胜王!”
起初人们还怀疑听错了,直到有人随声叫出:“大楚兴,陈胜王!”这时人们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有几个胆大的,好奇心强的人,想去看个明白,便顺着声音走去,在西北方发现了一座破祠堂。声音正是从这里传出,人们更加相信此事不虚。大家没敢再看,只好悄悄回到帐篷里,互相传播。
过了一会儿,吴广独自从外面回来,人们素知他人高胆大,也就没多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