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700000042

第42章 周书(6)

王如此说:“你们殷国的众臣,如今只有我们周王擅长奉行上帝的使命,命令说:‘夺取殷国,并报告上帝。’我们征伐殷商,不把别人当作敌人,只把你们的王家当作敌人。我怎会料想到你们众官员太不守法,不过我并没有动你们,动乱来自你们的封邑。我也想象到天意仅仅在于夺取殷国,于是在殷乱大定以后,就不治你们的罪。”

王说:“啊!告诉你们众官员,我故而将把你们迁居西方,不是我为了周国的利益而让你们不安宁,这是上帝的命令,不能违反。我不敢延缓上帝的命令,不要怨恨我啊!

“你们晓得,殷人的祖先有书册有典籍,记录了殷国革了夏国的命。如今你们又说:‘殷曾选用夏的遗臣留在王庭,出任各种官职为殷王服务。’我只接受、任命有德的人,如今我从大邑商招来你们,我是宽大和爱惜你们。这不是我的过失,这是上帝的命令。”

王说:“殷的众臣们,先前我从奄国来,我曾对你们四个国的臣民特地下达过命令。我是履行上帝的命令讨伐你们的,把你们从远方迁到这儿,要你们顺从地为我们周国效劳。”

王说:“告诉你们殷商的众臣,如今我不忍心杀害你们,我只向你们申述这个命令。如今我在洛邑建造成一座大城市,是由于四方诸侯无处朝贡,也是为了你们服务王事、奔走效劳的便利,你们要听从臣服我们。

“你们仍有你们的土地,你们也有安定地从事劳作和休息的生活。只要你们可以敬事我周国,上帝便会给你们以怜悯。要是你们不敬事我周国,你们不但会丧失土地,我也将会把老天的惩处加在你们身上。

“如今你们要安居于你们的城邑,持续你们的劳作,如此你们便可以在洛邑长久地生产并获丰收。从你们迁到洛邑开始,你们的后代子孙便会兴旺起来。”

王说:“归顺我!归顺我!才可以谈你们长久安居下去。”

无逸

[原文]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墙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墙,厥子乃不知稼墙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①。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大小,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爱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年有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墙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人之犹胥②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联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注释]

①爰:于是。暨:与,和。②胥:相。

[译文]

周公还政于周成王以后,担心成王贪图玩乐,荒废政事,便发表了一通诰词,训诫成王力戒逸乐,勤于政事,史官记载下这通训词,写出《无逸》。

周公训诫说:“唉呀!君子从政居官,不可贪图安逸玩乐!事先对政事的艰难有所明了,即使是后来有机会安逸玩乐,也会晓得种田人的辛苦,看看那些民众们吧,作父母的辛勤艰难地耕种与收割,他们的儿子却不晓得耕种与收割的艰难,于是便贪图安逸玩乐。久而久之,他们便不再遵从法度,甚至于会轻慢无礼地对父母讲:‘你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真的是无知无识,什么也不知道。’”

周公说:“唉呀!据我所了解,过去,殷王中宗,仪态庄重,举止恭慎,性情谦敬,心气警惕,总是以天命为准则检查自己,怀着谦敬恭慎的心情治理民众,从不敢荒废政事、贪图玩乐。故而他在位时间长达七十五年之久。

“到了高宗,他早年做太子的时节,长期在外行役,于是便能够和普通民众一块劳作。等到他即位做了国君,又适逢父亲逝世,须守丧三年,于是他便恭行守丧之礼,沉默不语,三年之中从不轻易谈论政事。不过就在他轻易不谈论政事的三年里,偶尔论及政事,也和大臣们谈得很契洽。他不敢荒废政事、贪图安逸,故而把殷国治理得很好,从民众到大臣,没有人埋怨他。故而,高宗在位达五十九年之久。

“到了祖甲,他觉得替代兄长为王不合法度和情理,就逃往民间,当了很长时间的普通民众。等到即位做了国君,便很了解民众的疾苦,故而可以爱护民众,甚至于连那些孤苦无依的人,他也不敢轻慢。故而,祖甲在位也有三十三年之久。

“不过从此之后,立王之制一确立,君王贪图安逸玩乐的风气便形成了。立王之制所导致的君王贪图安逸玩乐的风气形成之后,君王们便再也不了解农事的艰难,不知道种田人的疾苦了,只是一味地追求、沉湎于安逸玩乐的生活。从此之后,国君再也没有长寿的,他们在位的时间,有的十年,有的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仅仅三四年。”

周公说:“唉呀!我们大周的太王、王季,一样可以谦恭谨慎,敬畏天命。文王也曾从事插秧劳作,既垦过荒又种过田;他心地善良,待人仁慈,德性完美,举止端谨,关心民众,尤其爱护孤独无依的人。每日辛勤处理政事,从早晨忙到踵,又从中午忙到晚上,忙得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为的是国家安定,万民和谐。文王从来不敢使用各个邦国进贡的贡赋供自己游猎玩乐。文王中年接受天命即位为君,在位长达五十年之久。”

周公说:“唉呀!从今之后,作为继位的君王,您切不可把天下民众进献的贡赋用于穷奢极欲的玩乐,比如观赏歌舞,安闲怠情,嬉戏游乐和外出找猎。偶有闲暇,切不可自我宽慰说:‘今日能够痛痛快快地享受享受了。’如此做法,既无法教化民众,又违反上天旨意;而如此做的人,也即是犯下罪过的人。故而,切不要象殷王那般迷惑昏乱,把酗酒当作美德啊!”

周公说:唉呀!我听到过如此的说法:‘古代的人,彼此尚且可以相互劝告,相互扶持,相互教诲,民众之间没有相互欺瞒,相互诈骗的。’古人的这种风范,要是不去效法和遵循,人们便会由着自己的欲念各行其是,甚至会打乱先王的教政,更改先王法令,使得下自小民上至大臣,人人都敢胡作非为。如此,民众便无所持守,他们心中便会产生怨恨情绪;故而就会更加无所适从,他们口里便要说出诅咒的话语。”

周公说:“唉呀!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一直到我们大周的文王,这四个人都是通达明智的圣王。在他们并没有什么过失时,要是有人告诉他们说:‘民众在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听了便会更加敬慎自守;要是他们真的犯了什么过错,他们便会说:‘这是我的过失。’他们确实是如此做的。他们听见那些话,不但不敢心怀怨怒,还想常常听到那样的话,以便察知自己的政事治理得怎样。要是不这样,人们便会相互欺瞒、相互诈骗,只要有人告诉您说:‘民众在怨恨你,咒骂你!’那您便会相信他的话。如此下去,便会不从长远方面顾念国家的法度,不开阔自己的胸怀,乱罚无过之人,滥杀无罪之人,从而导致民有同怨,人们便会把埋怨集中在您的身上。”

周公说:“唉呀!作为继位之王,您一定要以此为借鉴啊!”

[原文]

召公为保,周为公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

周公若曰:“君,弗吊①,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无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

“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②,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

“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公曰:“君,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率惟兹有陈,保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

“惟兹惟德称,用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③,若卜筮,罔不是孚。”

公曰:“君,天寿天格,保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④。”

公曰:“君!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收⑤,罔勖不及。造德不降我则,鸣鸟⑥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⑦,在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滋至,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

“呜呼!笃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注释]

①弗吊:不善,谓商纣王。吊,善、淑。②谌(chén):诚信。③一人:指天子、君王。一人有事于四方:指天子役使四方诸侯。④厥:发语词。乱:治。新造邦:即刚刚建立的西周王朝。⑤诞:语首助词。收:通纠,纠正。⑥鸣鸟:指凤凰。⑦明勖:都是努力的意思。偶:通耦,辅助。

[译文]

召公担任成王太保,周公担任太师,一起辅助成王,成为成王左右的辅弼之臣。召公对政情不满而不舒服,周公向他讲了自己的想法,史官依次作了这篇《君奭》。

周公如此说:“尊敬的奭啊!因为商纣王做了很多坏事,故而上天给殷国降下了灭亡的大祸。殷国已经失去了上天赐予的大命,我们周国已经接受了这个大命。我不敢明确地说:‘我们的事业可以永远地保持休美。’即使上天会辅助诚信的人,不过我也不敢明确地说:‘我们事业的结果会出现不吉祥。’

“啊!您过去说过:‘要依赖我们自己。’不过我们却不敢安于上帝的大命,而不去永久地顾念上天的威严和我们的百姓。没有无缘无故的过失和失误,一切只在于人为。

“或许我们后继的子孙,不能很好地敬重上天治理人民,丢弃了周室前人的光辉,不晓得天命得之不易。不明白要是不对天命诚信,便会失去天命,不能长久。继承前人的光辉,恭慎地奉行明德,便应从如今做起。

“我并不能做他人的表率,我只是想将前人的光辉,交给我们幼小的国君。”

周公又说:“上天是不能够信赖的,我们只有将文王的美德进行推广,上天才不会丢弃文王所接受的大命。”

周公说:“君啊!我听说以前在成汤的时候,已经接受上帝赐予的大命,那时便有个伊尹辅助成汤,祭奠时享配于天。在太甲的时候,便有个保衡。在太戊的时候,便有伊陟、臣扈分别辅助,祭奠时享配于上帝。巫咸辅助治理殷王朝。在祖乙的时候,便有个巫贤。在武丁的时候,有个甘盘。或许都是由于这些有道的贤臣,安定治理殷国,才让殷王朝诸王死后享受配天的祭奠,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代。

“上帝保佑大命,商国的百官和同姓贵族没有不坚守正道,努力恭慎服务的。更何况那些朝廷官员和方国诸侯,都往来奔走效命。

“正由于这些贵族群臣根据德行获得推举,以辅助他们的君王治理国家,故而一旦君王差役四方诸侯时,四方诸侯没有不信任的,就如同信任占卜算卦一般。”

周公说:“君,天命平康,安定殷国,而殷国的纣王继位后,上帝消灭了殷国的大命。如今你要是永远记住这些,我们便能固守上帝所赐予的大命,治理并辉煌我们这个新建立的国家。”

周公说:“君!以前上帝为何一再嘉奖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他身上呢?由于文王经常可以治理、和谐我们中国,也由于有这个虢叔,有这个闳夭,有这个散宜生,有这个泰颠,有这个南宫括。

“有人说:这些贤臣不能奔走效劳,努力实施常教,文王也便没有恩德降给国人了。也由于这些贤臣保持美德,明了上天的威严,由于这些人辅佐文王治道光显,进而被上帝了解了,故而,文王才承受了殷国的大命啊。

“武王的时期,文王的贤臣只有四人还活着。后来,他们和武王履行上天的惩处,消灭了他们的敌人。也由于这四人辅佐武王很努力,于是天下普遍赞叹武王的恩德。

“如今我小子姬旦如同游于大河,我和您一块前往谋求渡过。我恫昧少知却居大位,您不督责、纠正我,便没有人勉励指出我的不足了。您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国的准则,便连凤凰的鸣声都会听不见,何况说将又能被上天嘉奖呢?”

周公说:“啊!您如今应当看见这一点!我们接受的大命,有无限的喜庆,也有无穷的艰辛。请求您,急于指导我,不要让后人迷惑呀!”

周公说:“武王表明他的心迹,详细地告诉了您,要做民众的表率。武王说:您努力辅佐成王,在于诚心接受这个大命,继承文王的功德,还会有无尽的忧患啊!”

周公说:“君!请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但愿您能警醒地和我一块看见殷国灭亡的大祸,长久让我们不忘上天的惩处。我不只如此告请,我还想道:‘除了我们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吗?’您会说:‘在于我们这两个人。’上天恩赐的休美越来越多,只是我们两人不能胜任了。但愿您可以敬重贤德,选拔杰出的人才,终究帮助我们后人去接受它。

“啊!真的不是这两个人,我们还可以达到今日的休美境地吗?我们一起来成就文王的功业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让那海边日出的地方,没有人不听从我们。”

周公说:“君啊!我不如此多多忠告了,我们要担忧天命和民心。”

周公说:“啊!君!您晓得民众的行为,没有不善始的,要善其终啊!我们要依据这些,前往恭慎地实施治理啊!

蔡仲之命

[原文]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①。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

同类推荐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天武灵尊

    天武灵尊

    天武大陆,万千宗门大派,无数武者为追求武道至高境界不懈奋斗。萧葫,一个被下品宗门长老捡回来当药童的孤儿,突然有一天听说师傅只剩三年阳寿。为了保住师傅的性命,为了师姐不再被受人欺负,萧葫开始疯狂修行,争取一年之后的宗门大比中获得前三名,拿到紫灵丹帮助师父突破瓶颈。武道漫漫,我自昂首向前!神秘的小玉葫芦,造就了一个威震天武大陆的无上灵尊。
  • 爱的守候

    爱的守候

    父母在车祸中逝去,她与1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生活逼迫她不再纯真无邪,在这个时候相遇的两个人,到底会走向怎么样的未来……
  •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这样,起初必然是从蹒跚学步开始,从有老师的指导开始。而最后能否化蛹成蝶,则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社会喧嚣只是表象,静心读书才是根本,为未来读书,为梦想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
  • 重生之绝世倾语

    重生之绝世倾语

    她是方家的长女,方家的大小姐,却也是最不受宠的大小姐,努力学习,拼尽全力也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方家的小公主,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方家的二小姐,和她不一样的是,她妹妹是方家最受宠的二小姐。在家族企业经济危机的面前,她被所谓的亲人毫不留情的推出,只为商业联姻,她的傲骨,宁愿以死相拒,亲情,只在一夕之间就化作了乌有,她不再奢望得到什么,更不会再有所留恋。上苍怜悯,她的人生从头再来,这一世,她又该如何?是拿起?还是该放下?重生,那些曾经的过往都已远去,她,不再是前世的那个她了。看,她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守护住自己的爱情!
  • 无路可逃

    无路可逃

    长平市大哥老虎,八年前因为替朋友扛事,蹲了八年大牢,出来后物是人非,自己的地盘被新崛起的赵四和沈青勇瓜分了,而因为之前与沈青勇争夺地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唐朝诡事录

    唐朝诡事录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时而私语窃窃,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时而惊呼阵阵,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所以,用他们的诗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千年前的唐朝,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万邦来朝,点上一盏烛灯,多样的文化融合,开始写鬼怪故事
  • 我为你而来

    我为你而来

    维安,唯安就好,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她贪图安逸,从小到大的生活普通到有些倒霉,人人都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可她一直是凤尾女孩,在最好的学校里考最后一名,爱上最帅的男孩成为人人耻笑的对象,她只有在日记中才敢大吐心声“除非我十年后的老公站在我面前,证明他不是乔御,否则我非乔御不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