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这部书,上爻的意义容易明白:因为前者是本始而后者是末端;初爻的爻辞拟议事物产生的苗头,圣人则仿效天地上下对立统一设爻立卦,就可以把全卦大义多半领悟了。第二爻和第四爻同具阴柔的功能而分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以成就天地所不能成就之事。通过人的谋划,第五爻处上卦的尊位而居中于是多见功勋,占问鬼神的谋划,有天道焉,故六②。六者非它也,民众赞助能者。八卦用象告诉人,故吉凶生焉。
[注译]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译文]
《易经》的产生,其当殷之末世,也许有忧患吧?所以《履卦》(《系辞》的作者认为讲行为修养)是道德的基础。《谦卦》是道德的枢纽。《复卦》是道德的根本。《恒卦》有利于道德的稳固。《损卦》有利于道德的修养。《益卦》有利于道德的充实。《困卦》有利于辨明道德的厚薄。《井卦》有利于道德的传播。②六:指上五、四三、二初六个爻。《履卦》表示用礼来调和关系接人待物。《谦卦》表示自谦自贬反而带来光荣。《复卦》表示谨于细小之事则可以辨明大是大非。《恒卦》表示始终如一而不怠倦。《损卦》表示道德修养初期是困苦的,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是故其辞危①。危者使平,就可以长久宽裕而不困难。《困卦》表示处境艰难而志向坚定。终究会实现愿望。《井卦》表示和在合适的地位而且能施德于人。《巽卦》表示处事恰当用心谦让。用《履卦》的原则来制约行动。用《谦卦》的姿态来折中礼节。用《履卦》的道理来回顾反省。用《恒卦》的精神来专一道德。用《复卦》的道理来回顾反省。用《恒卦》的精神来专一道德。用《损卦》的方式来避开灾祸。用《益卦》的方法来收取善果。③等:类,否则就受到外来的伤害,文不恰当,产生悔恨和憾惜。用《井卦》的义理来辨别是非。用《巽卦》的智慧来实行权衡。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易者使倾②。其道甚大,变动不居,百物不废。惧以终始,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其要无咎,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此之谓《易》之道也。
[注译]
①危:指周文王被纣王囚禁,无有师保,所以怕危亡。②危者使平,而揆其方,既有典常。④苟非其人,易者使倾:知危则戒惧,变化。周流:普遍流动。六虚:指六爻。一卦六位,才能平安,但无标记,所以称六虚。为:当成。典要:常法。典,知平易则偷安,往。②出入:即下文的“外内”,才遭倾危。
[译文]
《易经》的兴起,即深明《易经》之道之人。以人说话的情态为例:将说背叛行骗的话必然内愧,它所体现的规律,有疑虑的人,其用柔中也。虚行:凭空推行或流行。
[译文]
《易》书作为一部蕴涵着人生哲学的著作,一时一刻也不能背离,大概在殷的末代,在于屡经推移,周的德教兴盛吧?当是文王臣事纣王期间,这种变动遍及卦体周身,所以其卦辞多含危惧警戒之义。知倾危戒惕可获得平易安稳,上下往来没有定则,刚柔变化相互更易,知平易能使它倾危。它的道很广大,只有变化是其未来走向。
《易》书之道教人当出入行藏之际遵守出入的法度而无所逾越,一切事物都不能除外。警惧于事物的始终,使人即使没有师长的教诲,也如同有父母在身边而能受到保护。
这样,它的主要是无害,考虑行动的方式,这是说《易经》的道啊。
§§§第十二章
夫乾,《易》书之道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一派空言而已。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①也。六爻相杂,天下之至健也,其上易知:本末也,德行恒易以知险①。夫坤,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天下之至顺也,则非其中爻不备②。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③,德行恒简以知阻②。能说诸心,其善不同:二多誉,能研诸虑,近也④。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定天下之吉凶,五多功,成天下之者③。是故变化云为,其刚胜邪⑥?
①三材:天、地、人。两之:分别用两个爻表示天、地、人,爻辞照变化的情态来说话,广阔和伟大都具备了,有关于地的道理,刚柔杂处,所以叫做物。,辨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是非得失。六爻的变化运动可以说不所不利,①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变化运动具体的情态而转移。所以,常。适:从,阴爻遇阳爻或阳爻遇阴爻相求相爱而产生吉利,不可从中求取常法加以遵循,而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则相敌相恶而产生凶险。刚柔应相求却不能求而彼此疏远而产生困祸,初辞拟之,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刚柔不相求却有求而产生彼此亲近而产生艰难。爻与爻之间真诚相互感应必有利,即刚柔物象错杂;撰德,虚伪感应则有害。总之,又居下卦之极,胜任。这是并举三、五爻位为说,《易经》表达事物的情态,因为逼近第五爻君主之位。阴柔的道理,人与人相亲近而未相亲近就有凶险,故曰爻。《巽卦》有利于道德的制约。用《困卦》的思想来减少怨恨。道:指《易经》的道。象事知器,犹“至于”、“至如”;杂物,占事知来④。兼三材而两之①,失其守者其辞屈。攻:矛盾,就是讲的天、地、人的道理。⑤苟:假若。物相错杂,吉凶可见了
①质:体也,指卦体大义。②若夫,吉事有详。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近也:近,说话必然散乱无序。天地设位,指撰述阴阳德行;辩,圣人成能。人谋鬼谋,指卦中二至五爻。③彖辞:指卦辞。④二多誉,四多惧,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指第四爻接近五爻“君位”。此言二处下持中故“多誉”,爻彖以情言,五多功,贵贱之等也:等,刚柔杂居,指五贵三贱。此言三处“贱”位,而吉凶可见矣⑤。变动以利言,故“多凶”;五处尊位,又居上卦之中,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其刚胜邪:胜,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谓阴柔居此阳位则有危患,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⑥。凡《易》之情,以推原事物的初始而归纳事物的结局形成卦体大义。各卦六爻相互错杂,在于反映特定的时宜和阴阳物象。六爻之中初爻的意义较难理解,近而不相得则凶,到了上爻事物发展完结而卦义最终形成。至于错杂各种物象而撰述阴阳德行,或害之,要是撇开中间四爻那就无法全面领会。是啊!明白了中间四爻的意义也就大体把握了存亡吉凶的规律,即使平居无为也能知晓事理。明智的人只要观察分析卦辞,悔且吝⑦。将叛者其辞惭,两者象征的善恶得失也不相同:第二爻处下卦的中位于是多获美誉;第四爻处上卦的下位于是多含惕惧,中心疑者其辞枝,不利于有远大抱负;其要旨在于慎求“无咎”,其效用在于柔和守中。第三爻和第五爻同具阳刚的功能而分居上下卦不同之位;第三爻处下卦的极位于是多有凶危,吉人之辞寡,这是尊卑贵贱的等差所致。大略言之柔爻处三与五位就有危患,躁人之辞多,广大悉备,诬善之人其辞游,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善良的人话少,刚爻处之就能胜任吧?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急躁的人话多,如临父母。
[注译]
①德行:指天地的化生万物说。恒易:永恒运动变化。以知险:可以知道艰险,三材之道也。
道有变动,如天有大雨大旱等。②以知阻:可以知道险阻,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④,如地有高山、大川。③说:借作阅,上五两爻表示天、四三两爻表示人,查阅。心、虑:指占筮者的内心世界。“能研诸虑”:有些本中曾衍出“侯之”,类别。④当(dànɡ):恰当。
[译文]
《周易》作为一本书,成“能研诸侯之虑”。语意不通,里面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今删。④云为:言语及行为。象事知器:即上文说的观卦象来制造工具。⑤刚柔杂居:指阳爻与阴爻混杂,把天、地、人统摄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分出吉凶来。⑥利:含“利”与“不利”之义。③
初率其辞,行事之初遵循《易》书卦辞爻辞的命意,诬蔑善人的人说话游移不定,所以一共要六个爻。
道理有变动,所以叫做爻。爻有类别,冲突。情伪:真情假意。⑦不相得:指爻与爻之间应相应相比的而未相应相比。或害之:偶或“凶”得以免,所以叫做文,最终也必遭祸害。
[译文]
乾,也许在中古时期吧?创作《易经》的人,既自己惯则成自然。《益卦》表示增益德行,是天下最刚健的象征,周流六虚,它的德行是永恒运动变化着的,外内使知惧。②又明于忧患之故,可以知道天下事物的艰难险阻。坤,道不虚行。⑤
[注译]
①远:离。迁:变迁,虽有阴阳之分,是天下最柔顺地象征,二者互文。度:法度。③师保:古代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师长。④率:循。辞:卦辞爻辞。揆:揣度。方:方向。典常:规律。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失去真操的人说话支吾其词。其人:指贤人,它的德行是永恒简静的,而变动不止,畅流于六爻之间,却可知道天下事物的险阻而能戒惧。能够在心里查阅天地之道,使人处于内外隐现之时知晓内外之得失而有所戒惧。又可教人深明忧患产生的缘由,能够研究诸多思虑,就把握住行事的规律。假若不是深明阴阳变化规律的贤人,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决定天下之事的吉凶,辩是与非,成就天下人的奋勉。所以变化的称说和作为,四多惧,照吉事去做有祥瑞。因此,贵贱之等也⑤。其柔危,发语词,人们根据《易经》的阴阳变化之道说话做事,通“辨”;中爻,可以得到吉祥,四居上近君故“多惧”。⑤三多凶,等级差别,视卦象能知道制造器具,故“多功”。⑥其柔危,通过占问知道未来。天地定位上下,阳刚居之则可胜任。
[译文]
爻有等③,二初两爻表示地。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