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5

第5章 传(2)

(a)自然物。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如所谓‘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自家知得这个道理,处之而各得其当便是。”(《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主张对自然界之物都要格。“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许多儒家学者频繁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儒家认为八卦就是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自然界所得。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观察过植物开花结果。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比较过松柏与周围其他种类树木的不同。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1153页。)这反映了孔子数次登山观望。大自然可以陶冶性情,成为修身的极佳途径。朱熹甚至通过格物,推测出山海地质之变:“鸿荒之世,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

通过接触天地江海四时,人们可以领悟人类的道理。昊天之宽广无所不覆,大地之厚重无所不载,春夏秋冬,气化流行,海纳百川,人们由此懂得了无私、宽厚、顺势、灵活、柔顺。从动物身上,朱熹观察到了“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四书或问》卷三,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以君臣父子形容虎狼蜂蚁不算过分。我们看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猛兽虽然凶残,但其血缘群体内的亲情非常令人感动。如非洲胡狼,它能够残忍地咬碎斑马的头,可一家内的成员对小狼崽关怀备至。狼爸狼妈捕食回来,吐出食物,哺育狼崽。狼崽吃后有剩的,父母吃;没剩的,父母就饿着。哥哥姐姐们从来不与崽弟妹争食,而是主动去洞外四周警戒,等崽弟妹吃完后再出去找食。小昆虫蚂蚁、蜜蜂中的工蚁蚁后、工蜂蜂后,都各尽职责。它们为了群体的生存,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体。动物的无私表现,经常令我们汗颜。所以,接触大自然是人类陶冶性情,提高道德水平的绝佳途径。

(b)事物。儒家所讲的“物”也包括事。王阳明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既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则听讼为一物。”(《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中·答顾东桥书》,47页。)王阳明的说法朱熹也有。“盖衣食作息,视听举履,皆物也”;“衣食动作只是物”,“饥而食,渴而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也是物。(参见《朱子语类》卷六十二,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再往前追溯,孟子也称事为物。“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孟子·离娄下》,1140页。)所以,儒家所说格物也包括关心各种事物。人的道德就体现在各种具体行为中,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中庸》,504页。)这是说,儒家之道就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不能得到儒家之道。所以,“格物”之“物”包括事物。

(c)书本。读书更是儒家所强调的。王阳明说:“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朱熹说:“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方是。”(《朱子语类》卷十,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读书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人漫长时间积累的大量智慧,迅速领悟深刻的道理,这是不言自明的。

总之,儒家“格物”之“物”是多方面的,实际生活和书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不囊括其中。

“格物”之“格”的意思是即、至,也就是到达。如何才算是到达?朱熹说:“格,谓至也,所谓实行到那地头。如南剑人往建宁,须到得郡厅上,方是至,若只到建阳境上,即不谓之至也。”(《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好比到北京,不进入北京市政府市长办公室,就不算是到了北京。格物,不进入到物内之要害,就不能算是格。物之要害就是伦理道德。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理”是伦理道德之“理”,“格物”之“格”就是领悟到伦理道德。如果只停留在认识每一物的自然属性,就永远达不到“格”的境界。朱熹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答陈齐仲》,见朱熹:《晦庵集》卷三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不能深入到伦理道德的层次就不是“格”。学习而不格,欲有所收获,就如同想煮沙粒成饭,永无成功之日。就像我观察非洲胡狼,如只看到狼很凶残,或者狼肉可制成美味菜肴,狼皮可制成高级皮衣,看不到狼家族内的亲情,就不能算是格。

“格”不仅要深入到伦理层次,还要悟出人与万物的相得益彰。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的境界。比如我刚刚买了一条小狗,狗与我相生疏,且未经训练,乱窜乱叫,随地拉屎撒尿。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训练,我了解了小狗的习性,小狗也养成好的习惯,变得听话可爱。这时的小狗已“备于我矣”。我对小狗随心所欲,无须再忧虑什么;小狗也活活泼泼、快快乐乐。这就是孟子说的“反身而诚”的“诚”。“反身”就是回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1152页。)。

第二,“致知”。

“致知”是发挥主动性的意思。其中包括两点:

(a)“致知”是挖掘认识潜力的意思。“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是说人的内心潜存着认识能力。这个能力中渗透了由以往长时期积累的知识构成的“已知之理”。人在格物,即接触外物时,主体认识能力发挥得如何,对格物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好比打乒乓球,从能力上讲我能够打败某人,但前提是我的能力必须发挥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我平常能力也就发挥出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总是赢不了某人。好比参加高考,从能力上我有进入重点大学的实力,但由于考试时没有充分发挥出水平,结果没考上重点大学。从认知能力上讲,你的格物应该有很大收获。但你认知能力的发挥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怎么发挥,格物自然收获不大。所以在“格物”的同时还必须“致知”。

(b)“致知”是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善根。前已提到,道德培养要与人的善根相对接。激活善根,一方面需要外界他人的棒喝,一方面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主动性。其中个人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自己要主动意识到自己善根的存在,把学习到的道德与自己的善根对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尽心”就是挖掘自己的善根。在挖掘中,才能够一步步具体深入地领会自己的善性。这个善性是天赋,所以知道这个善性就是“知天”。朱熹说:“人心莫不有知,所以不知者,但气禀有偏,故知之有不能尽。所谓致知者,只是教他展开使尽。”(《朱子语类》卷十四,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所说的“知”不是认知的知,而是人的善根。人都有善根,只是许多人的善根被欲望之气所遮蔽。“致知”就是突破欲望之气,自我意识到善根的存在。朱熹说:“致知所以求为真知。真知,是要彻骨都见得透。”(《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致知”能够求到“彻骨都见得透”的真知。为什么?因为所学到的道德知识与自我意识到的善根相对接,使自己感觉到道德本来就出自我的内心深处。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朱熹提示:)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意释

“诚”者实也。“意”者意念也。“诚意”即实实在在的意念。“毋自欺”就是不违心作出判断。比如:难闻的气味厌恶就是厌恶;漂亮的颜色喜欢就是喜欢。“自谦”即满足了自己的良心。“慎独”指君子在人所不知的情况下,自己主动严格要求自己。

相反,小人在四周无人独处时,什么坏事都干,乃至肆无忌惮。一见到君子就装正经,隐其恶而显其善。可是别忘了周围人观察你,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内心,你内心如果不正,掩饰又有何用?这就是说我内心的禀性必表现于外在的言行举止中。无数眼睛盯着你,无数只手指着你,够严密的吧。钱多可以美饰房屋,德厚可以使举止风度翩翩。心胸宽阔,身体安适,唯不自欺为能如此。故君子必不自欺。

致用

“诚意”之意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它是建立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故积累极为厚重。就好比奥运冠军只超出对手零点零几秒,就是这零点零几秒积累了许多人无数的心血。教练的辛勤培养、营养师对食品的精心调配、科研人员对动作的精心研究、器材师傅对器材的精心制作、心理师对运动员心理的精心调整、运动员本人的刻苦训练。有人提出过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温州上海的老板诚实?还是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诚实?表面上看,这两者的诚实度根本就不可比。温州上海的老板狡诈无比,诚实怎么能够和他们沾边呢?然而笔者以为,其实温州上海的老板才是真正的诚实。表面看,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很诚实,但是,这个诚实没有文化的底蕴,缺乏纷繁复杂交往的阅历,很少经历过正反经验教训摔打,不是锻造出来的。所以,这种诚实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发生断裂。相反,温州上海的老板,他们的诚实是打造出来的,就整体来说,他们的守约意识非常强。他只要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也要履约。有的老板只要签个名字,就能够贷出几千万的款。据载,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于2006年11月11日在广州宣布:“中国捐献器官移植成功个例大约100例。而全部24名捐献者来自广东的有11人,占近一半。”(《全国器官捐献,近半来自广东》,载《南方日报》,2006-11-12)新华网广州3月4日电(记者陈先锋),记者从广东省地税局获悉,截至2月底,广东(不含深圳)逾10万人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申报人数居全国首位。(参见《广东省超过10万人自行申报个税,占全国近1/4》,载新

华网,2007-03-04)另外,在中国参与慈善捐助的公司中,1/5总部在上海,1/5在浙江。如果再加上江苏省的企业,差不多一半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都来自长三角。(参见[美]杰瑞·爱德曼:《感受中国的慈善“落差”》,载《瞭望东方周刊》,2007(6)。)这些消息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有钱。更应该看到,他们的诚实层次更高。

儒家所讲的“诚意”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高品位的修身环节。其内涵大概有如下内容:

(a)树立自我。《中庸》说:“诚者自成也。”(《中庸》,505页。)“自成”就是树立自我。诚意首先要树立自我,即我做好事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真的愿意做,没有谁让我做。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1101页。)是前进还是停止前进,全都在我自己,不责外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1109页。)古人学习是为实现自己好学的本性,不像今人学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我为什么要救落井的孩子?不为什么,我愿意,这样做我内心才安适。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091页。)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因为我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才做好事。就像我不是为了别人,才见到好的颜色多看几眼,闻到不好的气味马上捂鼻子一样。《大学》说,诚意者“心广体胖”——心胸宽阔、身体安适。我做好事都是出自我的意愿,一点也不难受,所以“心广体胖”。

(b)责己。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孟子·离娄下》,1140页。)别人对我态度蛮横无理,我先不要急于指责别人,而要先追责自己。明代王艮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泰州学案一·心斋语录》,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王艮更认为,天下国家只要有不合理之事,都要向我自己追责。北宋思想家张载为责己意识提供了哲学根据,张载《西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西铭》,见张载:《张子全书》卷一,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张载认为,我和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是由气所构成,天是父,地是母,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民是我的同胞,物是我的同行者。所以,对天下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我不能不闻不问。这是我天生的职责。

(c)慎独。“慎”是严格要求,“独”是自己针对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周围有人否。小人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东汉儒臣杨震为历史留下了四知美谈。杨震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杨震收了黄金也不会有危险,因为王密事后绝对不敢承认自己行过贿,受贿之事等于只有杨震一个人知道。杨震并非不明了这一点,可杨震坚守慎独,书写了美好的道德篇章。以上三点就是“诚意”中所蕴涵的内容,所以“诚意”二字绝不单调,积累非常深厚。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熹提示:)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意释

“正心”即端正思虑。如何端正思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身有所忿懥”即心“有所忿懥”,此处“身”即心。“正”指客观地思考问题。心如果过度愤怒、恐惧、喜乐、忧虑,总之过度地情绪化,则不能客观地思考问题。比如眼睛不能客观地看颜色,耳朵不能客观地听声音,嘴巴不能客观地品尝滋味。

致用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热门推荐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白少,宠妻如命

    白少,宠妻如命

    “小柔,我爱你。”男友的生日宴,公然挽着她异卵双胞胎的妹妹出现,只当她不存在般,诉说着彼此的爱语。她心碎了一地,脸上却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艳丽笑容。“既然这样,那我祝你们有情人终成怨偶。”只留给他们一个骄傲的背影,没有人看见,转身之后,她眼角滑落的泪,和心底的绝望。两年的感情,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笑话。直到遇见了他,白胜,英国皇室公主的子孙,国家安全局局长白迟的儿子,国安局反恐特勤队队长,华丽丽的军三代,香港最具价值的黄金单身汉。他用他的深情,许给了她一整个宇宙。*【腹黑毒舌卷】“姐姐,爸爸已经答应我和少泉的婚事了,就在皇朝国际酒店举行,少泉说越隆重越好,但是我最想得到的,还是你的祝福,你能去参加吗?”季柔一脸诚恳的说,话语间,透露出的是无尽的炫耀。她暗嘲,这演技倒是越来越长进,都能角逐奥斯卡了。正要说话,一旁的男人却云淡风轻的道:“不巧,我已经答应英女王那天要带妍妍去参加白金汉宫的王室盛宴,季小姐不嫌弃的话,婚礼那天我可以让闵总打个折,就算作是我和妍妍送的礼金了。”看到季柔有如便秘般的表情,她不厚道的想拍桌大笑。事后,她开玩笑问他:“你一个大男人,用这种招,不觉得幼稚啊?”那人勾唇,脸上是风华绝代的浅笑。“招不存在幼稚不幼稚,只要管用就行,你不觉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她们来说才是最受打击的么?”*【温情溺宠卷】拍卖会上,他一掷亿金,只为博佳人一笑。她弱弱的问:“我是不是太败家了?”那人答曰:“不会,赚了钱就是用来给老婆败的,不然赚那么多的钱,连个帮我花的人都没有,多没成就感。我现在就缺个人给我败家。”某人无限感动ING“你不要对我太好,会把我宠坏的。”“宠坏就宠坏吧,就算有一天你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只会笑着闭上眼睛。”*【如狼似虎卷】“阿胜,今天又有女人找上门了,她说跟你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某人语气不善。正在她颈项边啃咬的男人漫不经心的“哦”了声:“那你怎么说?”“我说我是你老婆,明媒正娶,情投意合。”男人点点头。“不错,下次再有人上门,你就说你是我孩子她妈,同床共枕,情比金坚。”女人疑惑。“孩子都没有,哪来的妈?”“乖,我们现在不是在造么。我努力点,你很快就能当上妈了。”说完,果断的扑倒,吃之。*
  • 神秘相公妖娆妻

    神秘相公妖娆妻

    景开新文了,求收藏,求支持!这是一个仙人妖魔,强者为尊的世界她出生于鼎鼎有名的修真世家,却不过是一颗为父解毒的弃子身中剧毒,毫无灵根的她被无情抛弃,羸弱的娘亲为救她而命丧黄泉奄奄一息的女童,再次睁开眼时却是一片凌厉的冷光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全部都卑微地匍匐在我的脚下!天生孱弱,毫无灵根那又如何?且看本小姐如何左手御风,右手为画,掌控天下妖兽,缔造传世神话!新文神婳链接地址:什么!?被逼入宫,还要嫁给一个“太监”?且看一个小女子如何隐忍坚强,扭转她的悲催人生*******************************她一朝醒来,几经坎坷,在这乱世中沉浮,最后竟进入了那阴暗倾轧的宫廷可惜的是,没有英俊霸气的皇帝,也没有深情俊美的王爷,更没有忠心耿耿的将军只有一个强迫与她进行“对食”,阴阳怪气,妖娆暴戾的太监他挟持幼帝,独霸朝纲大权,以一介宦官之身,成为齐国真正的主宰他貌美妖娆犹胜女子,他杀戮决阀手段狠辣,他是止小儿哭的“活阎王”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低头,却只是为了她本文一对一,女主平凡,普通小女人一个,渐强型,想看无敌万能女主慎入。*好消息:景的旧文《跋扈骄颜》已经解禁,现在可以免费阅读了,亲们多多支持哦O(∩_∩)O~推荐小幂虐文力作,倾心打造《大王妃》推荐自己的完结禁忌文《双生乱》
  •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21世纪的她,一朝穿越。人闻色变的魔婴,倾城无邪的俏女,狂傲绝尘的少年,媚惑全城的花魁,叱咤大燕的狂影帮主,神秘传奇的千古女帝。到底……哪个才是她真正的身份?青梅竹马的萌男,江湖浪迹的冷少,张扬跋扈的太子,邪魅神秘的国商……她,又将情归何处?
  • 婚姻之阵地失守

    婚姻之阵地失守

    对话一:苏律己笑着看严以沫,说道:“我已经听介绍人说了一些关于严小姐的事情,我想问下,严小姐怎么看当兵的人啊,”严以沫都没有想直接说:“最可爱的人啊,歌词里不都是这么说的:为了人民群众,为了春回大雁归,”严以沫看到苏律己对自己这么笑,觉得真是春回大雁归啊,万物复苏啊,苏律己听完以后嘴角抽搐了一下。对话二:接了苏律己又问:“如果严小姐嫁给当兵的人,你也知道当兵的人经常不在家,你能忍受寂寞么,”严以沫也没有想,话直接从嘴里蹦出来:“你们都为人民牺牲了这么多,人民也应该为你们做点什么,不是应该的么,这样才能相辅相成么,国家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和谐,”说完话,严以沫心里暗暗为自己说了一声耶,反正自己也不能嫁给你,话当然都得挑好的说了。苏律己听到这个答案,拿着水的手僵了一下,就恢复到自然。对话三:苏律己又笑了笑说:“那严小姐嫁给当兵的人,怎么看待房事,”我们缺根神经的严以沫说:“现代这个社会,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房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苏律己正在喝水,听到这样的回答,差点没有呛到,低下头时嘴角又抽搐了一下,心想:大姐你可真能想啊,此房事比房市啊,当然严以沫都没有看到。
  • 时间开出了花

    时间开出了花

    那些费尽心机想要忘掉的事情,真的就可以不再想起了吗?很多年前,当她还是一个伪文艺小青年的时候,时常揪着那个人“拜读”她最新出炉的大作。堂堂C大金融系才子的他,苦不堪言之余,实则是心甘如怡的。有一回偶尔翻阅到一篇她登在校刊上的小说,还夸过那个题记——回忆是倒在掌心的水,摊开或是握紧,最终都会从指缝间,一点一滴,流淌干净。这些年,她时常会想起那句话。若真如此,该是多好。可是,属于他和她之间的回忆,固执冥顽,竟生生烙成了手心的掌纹。每每触及,便教她钝痛不已。四年了。她没有想过会再回到这座城市。流浪是一种大境界,不论是关于脚的还是关于心的。她没有这样的境界。她只是,必须,将自己放逐得足够远。
  • 做人别缺好心态

    做人别缺好心态

    低调的人,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处于低谷而不消沉,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永远保持着理性、豁达、睿智的处世态度。大智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对不起,嫁错了

    对不起,嫁错了

    【上联】旧爱前夫不计较,因为神马都是浮云;【下联】新欢老公自己追,毕竟我爸不是李刚;【横批】一嫁再嫁身不由己,才会情不由衷势均力敌,才叫爱情嫁错一次没关系,第二次总会对的项悦文我离过婚,可我爱你所以,今天天气不错,我们结婚吧————————————————————好友顾盼全新力作《冷枭,你好毒》http://m.pgsk.com/a/307155/如果你连咱这本冷坑满坑都守得住,那么去顾盼那儿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 穿越火线之混迹天涯

    穿越火线之混迹天涯

    穿越火线网络流行游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看一个菜鸟如何混迹在穿越火线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