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5

第5章 传(2)

(a)自然物。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如所谓‘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自家知得这个道理,处之而各得其当便是。”(《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主张对自然界之物都要格。“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许多儒家学者频繁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儒家认为八卦就是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自然界所得。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观察过植物开花结果。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比较过松柏与周围其他种类树木的不同。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1153页。)这反映了孔子数次登山观望。大自然可以陶冶性情,成为修身的极佳途径。朱熹甚至通过格物,推测出山海地质之变:“鸿荒之世,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

通过接触天地江海四时,人们可以领悟人类的道理。昊天之宽广无所不覆,大地之厚重无所不载,春夏秋冬,气化流行,海纳百川,人们由此懂得了无私、宽厚、顺势、灵活、柔顺。从动物身上,朱熹观察到了“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四书或问》卷三,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以君臣父子形容虎狼蜂蚁不算过分。我们看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猛兽虽然凶残,但其血缘群体内的亲情非常令人感动。如非洲胡狼,它能够残忍地咬碎斑马的头,可一家内的成员对小狼崽关怀备至。狼爸狼妈捕食回来,吐出食物,哺育狼崽。狼崽吃后有剩的,父母吃;没剩的,父母就饿着。哥哥姐姐们从来不与崽弟妹争食,而是主动去洞外四周警戒,等崽弟妹吃完后再出去找食。小昆虫蚂蚁、蜜蜂中的工蚁蚁后、工蜂蜂后,都各尽职责。它们为了群体的生存,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体。动物的无私表现,经常令我们汗颜。所以,接触大自然是人类陶冶性情,提高道德水平的绝佳途径。

(b)事物。儒家所讲的“物”也包括事。王阳明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既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则听讼为一物。”(《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中·答顾东桥书》,47页。)王阳明的说法朱熹也有。“盖衣食作息,视听举履,皆物也”;“衣食动作只是物”,“饥而食,渴而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也是物。(参见《朱子语类》卷六十二,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再往前追溯,孟子也称事为物。“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孟子·离娄下》,1140页。)所以,儒家所说格物也包括关心各种事物。人的道德就体现在各种具体行为中,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中庸》,504页。)这是说,儒家之道就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不能得到儒家之道。所以,“格物”之“物”包括事物。

(c)书本。读书更是儒家所强调的。王阳明说:“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朱熹说:“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方是。”(《朱子语类》卷十,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读书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人漫长时间积累的大量智慧,迅速领悟深刻的道理,这是不言自明的。

总之,儒家“格物”之“物”是多方面的,实际生活和书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不囊括其中。

“格物”之“格”的意思是即、至,也就是到达。如何才算是到达?朱熹说:“格,谓至也,所谓实行到那地头。如南剑人往建宁,须到得郡厅上,方是至,若只到建阳境上,即不谓之至也。”(《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好比到北京,不进入北京市政府市长办公室,就不算是到了北京。格物,不进入到物内之要害,就不能算是格。物之要害就是伦理道德。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理”是伦理道德之“理”,“格物”之“格”就是领悟到伦理道德。如果只停留在认识每一物的自然属性,就永远达不到“格”的境界。朱熹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答陈齐仲》,见朱熹:《晦庵集》卷三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不能深入到伦理道德的层次就不是“格”。学习而不格,欲有所收获,就如同想煮沙粒成饭,永无成功之日。就像我观察非洲胡狼,如只看到狼很凶残,或者狼肉可制成美味菜肴,狼皮可制成高级皮衣,看不到狼家族内的亲情,就不能算是格。

“格”不仅要深入到伦理层次,还要悟出人与万物的相得益彰。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的境界。比如我刚刚买了一条小狗,狗与我相生疏,且未经训练,乱窜乱叫,随地拉屎撒尿。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训练,我了解了小狗的习性,小狗也养成好的习惯,变得听话可爱。这时的小狗已“备于我矣”。我对小狗随心所欲,无须再忧虑什么;小狗也活活泼泼、快快乐乐。这就是孟子说的“反身而诚”的“诚”。“反身”就是回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1152页。)。

第二,“致知”。

“致知”是发挥主动性的意思。其中包括两点:

(a)“致知”是挖掘认识潜力的意思。“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是说人的内心潜存着认识能力。这个能力中渗透了由以往长时期积累的知识构成的“已知之理”。人在格物,即接触外物时,主体认识能力发挥得如何,对格物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好比打乒乓球,从能力上讲我能够打败某人,但前提是我的能力必须发挥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我平常能力也就发挥出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总是赢不了某人。好比参加高考,从能力上我有进入重点大学的实力,但由于考试时没有充分发挥出水平,结果没考上重点大学。从认知能力上讲,你的格物应该有很大收获。但你认知能力的发挥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怎么发挥,格物自然收获不大。所以在“格物”的同时还必须“致知”。

(b)“致知”是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善根。前已提到,道德培养要与人的善根相对接。激活善根,一方面需要外界他人的棒喝,一方面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主动性。其中个人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自己要主动意识到自己善根的存在,把学习到的道德与自己的善根对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尽心”就是挖掘自己的善根。在挖掘中,才能够一步步具体深入地领会自己的善性。这个善性是天赋,所以知道这个善性就是“知天”。朱熹说:“人心莫不有知,所以不知者,但气禀有偏,故知之有不能尽。所谓致知者,只是教他展开使尽。”(《朱子语类》卷十四,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所说的“知”不是认知的知,而是人的善根。人都有善根,只是许多人的善根被欲望之气所遮蔽。“致知”就是突破欲望之气,自我意识到善根的存在。朱熹说:“致知所以求为真知。真知,是要彻骨都见得透。”(《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致知”能够求到“彻骨都见得透”的真知。为什么?因为所学到的道德知识与自我意识到的善根相对接,使自己感觉到道德本来就出自我的内心深处。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朱熹提示:)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意释

“诚”者实也。“意”者意念也。“诚意”即实实在在的意念。“毋自欺”就是不违心作出判断。比如:难闻的气味厌恶就是厌恶;漂亮的颜色喜欢就是喜欢。“自谦”即满足了自己的良心。“慎独”指君子在人所不知的情况下,自己主动严格要求自己。

相反,小人在四周无人独处时,什么坏事都干,乃至肆无忌惮。一见到君子就装正经,隐其恶而显其善。可是别忘了周围人观察你,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内心,你内心如果不正,掩饰又有何用?这就是说我内心的禀性必表现于外在的言行举止中。无数眼睛盯着你,无数只手指着你,够严密的吧。钱多可以美饰房屋,德厚可以使举止风度翩翩。心胸宽阔,身体安适,唯不自欺为能如此。故君子必不自欺。

致用

“诚意”之意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它是建立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故积累极为厚重。就好比奥运冠军只超出对手零点零几秒,就是这零点零几秒积累了许多人无数的心血。教练的辛勤培养、营养师对食品的精心调配、科研人员对动作的精心研究、器材师傅对器材的精心制作、心理师对运动员心理的精心调整、运动员本人的刻苦训练。有人提出过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温州上海的老板诚实?还是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诚实?表面上看,这两者的诚实度根本就不可比。温州上海的老板狡诈无比,诚实怎么能够和他们沾边呢?然而笔者以为,其实温州上海的老板才是真正的诚实。表面看,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很诚实,但是,这个诚实没有文化的底蕴,缺乏纷繁复杂交往的阅历,很少经历过正反经验教训摔打,不是锻造出来的。所以,这种诚实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发生断裂。相反,温州上海的老板,他们的诚实是打造出来的,就整体来说,他们的守约意识非常强。他只要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也要履约。有的老板只要签个名字,就能够贷出几千万的款。据载,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于2006年11月11日在广州宣布:“中国捐献器官移植成功个例大约100例。而全部24名捐献者来自广东的有11人,占近一半。”(《全国器官捐献,近半来自广东》,载《南方日报》,2006-11-12)新华网广州3月4日电(记者陈先锋),记者从广东省地税局获悉,截至2月底,广东(不含深圳)逾10万人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申报人数居全国首位。(参见《广东省超过10万人自行申报个税,占全国近1/4》,载新

华网,2007-03-04)另外,在中国参与慈善捐助的公司中,1/5总部在上海,1/5在浙江。如果再加上江苏省的企业,差不多一半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都来自长三角。(参见[美]杰瑞·爱德曼:《感受中国的慈善“落差”》,载《瞭望东方周刊》,2007(6)。)这些消息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有钱。更应该看到,他们的诚实层次更高。

儒家所讲的“诚意”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高品位的修身环节。其内涵大概有如下内容:

(a)树立自我。《中庸》说:“诚者自成也。”(《中庸》,505页。)“自成”就是树立自我。诚意首先要树立自我,即我做好事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真的愿意做,没有谁让我做。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1101页。)是前进还是停止前进,全都在我自己,不责外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1109页。)古人学习是为实现自己好学的本性,不像今人学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我为什么要救落井的孩子?不为什么,我愿意,这样做我内心才安适。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091页。)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因为我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才做好事。就像我不是为了别人,才见到好的颜色多看几眼,闻到不好的气味马上捂鼻子一样。《大学》说,诚意者“心广体胖”——心胸宽阔、身体安适。我做好事都是出自我的意愿,一点也不难受,所以“心广体胖”。

(b)责己。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孟子·离娄下》,1140页。)别人对我态度蛮横无理,我先不要急于指责别人,而要先追责自己。明代王艮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泰州学案一·心斋语录》,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王艮更认为,天下国家只要有不合理之事,都要向我自己追责。北宋思想家张载为责己意识提供了哲学根据,张载《西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西铭》,见张载:《张子全书》卷一,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张载认为,我和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是由气所构成,天是父,地是母,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民是我的同胞,物是我的同行者。所以,对天下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我不能不闻不问。这是我天生的职责。

(c)慎独。“慎”是严格要求,“独”是自己针对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周围有人否。小人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东汉儒臣杨震为历史留下了四知美谈。杨震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杨震收了黄金也不会有危险,因为王密事后绝对不敢承认自己行过贿,受贿之事等于只有杨震一个人知道。杨震并非不明了这一点,可杨震坚守慎独,书写了美好的道德篇章。以上三点就是“诚意”中所蕴涵的内容,所以“诚意”二字绝不单调,积累非常深厚。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熹提示:)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意释

“正心”即端正思虑。如何端正思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身有所忿懥”即心“有所忿懥”,此处“身”即心。“正”指客观地思考问题。心如果过度愤怒、恐惧、喜乐、忧虑,总之过度地情绪化,则不能客观地思考问题。比如眼睛不能客观地看颜色,耳朵不能客观地听声音,嘴巴不能客观地品尝滋味。

致用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张悦的前生,衣食无忧,吃穿不愁,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拥有一个爱她并被她所爱的男人,可希望永远变成了奢望!重生了,张悦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家庭,金钱,事业,个人能力,这些远比爱情更重要。于是,此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带领全家好好过日子。可是,老天不要开玩笑好不好?曾经那么希望爱情的时候,一切都是奢望,现在,爱情靠边站了,为什么偏偏招惹上这么多美男啊?温馨甜宠文,没有太多金手指,细水长流,女主自强自立,男主干净专情,对女主极尽宠爱。喜欢甜文,宠文,种田文,校园文的妹子看过来,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那盘儿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嫁妖孽王爷

    不嫁妖孽王爷

    别人穿越好歹看的是正常激情戏,轮到她穿越怎么就欣赏了一出男男大战?正义心泛滥,她飞毛腿一抬将上面的男子生生踢飞谁知,低下被压的那个妖孽竟然说不会娶她开什么玩笑,竟然让她嫁给一个断袖?还是一个受?传闻,他后院男宠三千,各个长相俊美传闻,他有一名美到人神共愤的男宠,而他对那男宠更是情有独钟不行,她长空一吼坚决不嫁妖孽王爷!她白衣素颜,人称无盐女可谁又知,在那张平凡的面具下究竟隐藏着怎样一副颠倒众生的容颜初入异世,便遭遗弃,她扬首,笑得风华绝代“男人这东西,不是米饭,不要又不会死,要了也不能拒绝死。”此生不嫁,嫁了再嫁,光看她愿不愿意,他人又能奈她何?群雄争霸,烽烟缭乱,且看穿越女警如何在异界大陆绽放一世华彩片段一:暗刺若暴雨般朝某男下身袭击而去“吴芷静,你想让本王断子绝孙么?”“反正你都是一个受,举不举无所谓了。”“……”只见某男额上青筋尽显片段二:大红喜袍,龙凤红烛,他拉住她的手“吴芷静,你竟敢嫁给别人,别忘了你还是本王的王妃。”“这是休书,我已经在上面签好字了,你签了吧。”“……”片段三:一样的大红,一样的场景,她竟然又要嫁人,嫁的人还与上次不同“吴芷静,你到底要嫁给几个人?”“就算我嫁给全天下的男人,也断然不会嫁给你的。”“……”本文女主,有点儿狂,有点儿傲,有点儿酷,还有一点儿诡计多端【男主介绍】水无痕——本是天之骄子的他因一场巫蛊之变发配边疆,从此造就了他我行我素的性格,边疆动乱,他一战成名,荣归皇城。谁知,物换星移后,吸引他的竟是那个让他抗旨拒婚的无盐女子。寒子夜——武林之中神出鬼没的一宫之主,横扫江湖,然而,却没人知道,他竟是她的护卫。只因心中有恨,他拒绝与她远走高飞,从此坠入痛悔深渊。南宫澈——一个温润如水的男子,因她的一句话而使自己变得强大,如若她想要这个天下,他便夺来给她,只为换她倾心一笑。水无澜——与她萍水相逢,她的冷漠吸引了他的视线,百转千回后,方知,她竟是自己的皇嫂。此文乃是正剧一枚,文名简介稍白,内容不白,女主强大腹黑,男主更强更腹黑,美男持续增加中,结局不悲!爱情主打+悬疑推理+轻松诙谐+小虐怡情+斗智斗勇+曲折动人=不嫁妖孽王爷------------新文推荐《九师妹》什么!?她是因为偷看师兄洗澡,被暗器伤到死翘翘的?
  •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他是他的四皇子殿下,自幼深受皇家礼仪熏陶,自然是一副皇子王孙的气度,而她是她的明澈郡主,在靖国侯府这一亩三分地里备受宠爱,倒也乐得自在无拘束.谁说,皇子与郡主,一定要扯上什么关系?宿命的洪流把不谙世事的她卷入了波澜诡谲的朝政之中,满门被灭的灾难覆顶而至,压得她避无可避几乎窒息.原本给予无上宠眷的皇室,居然成了反手之间灭了她满门的仇人,而那个面容俊美素来淡漠的四皇子,成了惊才绝艳的皇太子殿下,成了她的夫.他握住她的肩,"但凡有我活着一日,就绝不会,再让你一个人孤寂."她咬着牙看回去,目光孤冷,字字清晰,"此生此世,我这颗心,绝不会与你互通灵犀!"爱与恨,情与仇,背叛与守护,眷恋与归依.最终的最终,是一场灰飞烟灭的尘埃落定,还是一场逃脱不了宿命的爱恨交织?须知晓,有些恨,挫骨扬灰不后悔.有些爱,逃不过天网恢恢.最新穿越古文:《BH公主:断袖驸马太多情》http://m.pgsk.com/a/345547/《BH皇妃:妖孽暴君求负责!》http://m.pgsk.com/a/410662/【【同步更新然澈两本最新签约出版文:】】《就算世界无童话》:http://m.pgsk.com/a/300698/《最美好的都在等着你》:http://m.pgsk.com/a/300701/俏皮风古文《刁蛮娘子养成记》:http://m.pgsk.com/a/287158/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澈的新文:】】青春温暖风,《陪你到世界的终结》http://m.pgsk.com/a/203599尝试古代轻松风,《此女刁,斩之!》http://m.pgsk.com/a/206221/
  • 相公栽了

    相公栽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唇枪舌剑中得窥另类夫妻相处之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男主一点一点蚕食女主包裹着心的坚硬外壳!腹黑文、宠妻篇!【相公谋略】谁说夫纲不振?夫人超强悍,他将孟老先生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奉为圭臬!夫人再强悍,他亦不怕死、不怕难、勇往直前!他的宗旨:能耍能赖真英雄,能屈能伸大丈夫!虽说欲速则不达,但总有见好就收的时候!时候到了,他的经典告白:“……”(嘿嘿,此处省略N个字!)她是神武将军府的千金,天生神力,京城送其名号“立地太岁”,也就是说,谁都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虽说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但……除了他外,仍有一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让他时刻提高警惕、各个击溃!慢慢地,他发现了她‘欺行霸市、京城首霸’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一个经世济民、风华绝代!——夫妻过招1——看着衣衫未解却惬意的躺在床上玩着二颗硕大的珍珠的新娘,新郎有丝心动的歪身床榻上,“夫人终于想通了?”“嗯!”“那为夫就睡上来了?”“嗯!”“夫人不脱衣衫么?”“嗯!”“那为夫也不脱罢?”“嗯!”“那我们可以行周公之礼么?”抛向天空的珍珠落入手中,瞬时粉碎,“看心情!”呃,好吧,她一点也不懂风情!新郎摸了摸鼻子,这样混也混不来‘嗯’一声霭!——夫妻过招2——“夫人!”见锦被中的人一动不动的,“在为夫的眼中,夫人最美。”见锦被中的人仍是一动不动的,“我宁愿梦到夫人,也不愿梦到宓妃。”还是没有动静?“夫人!”用手推了推,“为夫可以躺下来么?”“嗯!”“夫人,天气这么冷,为夫可以靠近些么?”“嗯!”再度欣喜,贴近佳人身边,“夫人,为什么要说到庄周梦蝴蝶?”“嗯?”“很让为夫暇想。”“嗯?”“周公之礼!”一道身影被踹出锦被,某人有些委屈,“夫人,拳头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锦被中的拳头‘咯咯’作响,“拳头,是用来揍人的。”呃,很经典!好吧,她一点也不温柔。他耸了耸肩:揍人也是为了解决问题!【栽了系列之东傲皇朝开国故事:相公】为了引起亲亲老婆的注意,嘿嘿,拿手的样样上!为了赖上床,嘿嘿,无不用其极,无不用其极!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咬牙切齿、咬牙切齿中:历史证明,这个女人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有时候,得用非常手段,不得不用非常手段!
  •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魑魅魍魉丛生的平安京,一袭幻梦,惊乱安倍晴明的悠然自得……与贵公子源博雅的机缘偶遇;与通灵少女樱冥雪的神秘邂逅。是诅咒?是宿命?是天机?一个个未解谜团,一个个致命陷阱……当安倍晴明追寻着线索,踏入了一切罪恶的根源——樱之森林时。这才发现,原来幕后真正的黑手,竟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异族——吸血鬼。
  • 神秘富豪来袭:你是我的妻

    神秘富豪来袭:你是我的妻

    她不过是错把他当成劫匪,“轻轻”打了一下,这个小气巴拉的男人竟然使出卑鄙伎俩把她拐回家。她暗喜,有吃有住还有帅哥看,她赚大发了。帅哥诡笑,便宜占够了没?是不是该我占回来了?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
  • 给你一粒草莓糖

    给你一粒草莓糖

    一年前,她还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年后,她却已是万人艳羡的他的女人。身份的转换让她措手不及,但更意料之外的是那个男人带给她的宠,正一步步地击溃她心底的防线。某夜,她倦窝在他的怀中“都说懂香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他轻吻她的手“当然,你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因为你有我,我可以满足你任何愿望。”“像阿拉丁一样吗?”“不,神灯只能擦三次,在我这你可以无限次!”
  • 殇国遗乱(完)

    殇国遗乱(完)

    “我曾以为,你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抹绚丽,不想到头来,竟让自己的心彻底失去了色彩。”女子自嘲的声音,充斥着悲戚和苍凉,她凄然一笑,嘴角缓缓溢出的鲜血,滴落至雪白的衣衫上,妖娆而艳丽,却深深刺痛了男子的双眼。那一天,大雪纷然而落,覆盖了苍茫的大地,也掩埋了过往的一切,让爱与恨,都从此消弭。————————————————————————曾经,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女子,她的美惊为天人,她的美出尘脱俗……曾经,她亦是武艺高强、聪慧睿智的奇女子,顷刻间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可惜,优秀如她,最终也没能逃过情爱的束缚,在有心人阴谋算计下,输掉了一切……心已死,爱已殇,自此,她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春去秋来,四季轮回,在本以为时过境迁后,奈何命运仍是不愿放过她,刻意的逃避,也是无济于事。————————————————————————上辈之间的久远恩怨,造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场错乱……国仇家恨,阴谋野心,成全了人性丑陋的贪嗔痴癫,也葬送了爱与被爱的资格……在经历过相遇和相爱,误会与分离之后,爱情,是否还能够得到善终?而当真相最终被揭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正文已完结,关于前传,可能会在以后重新连载一本新书,所以大家看正文就好,前传部分的章节先不要订阅,多谢支持,(*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