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4

第4章 传(1)

§§§第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朱熹提示:)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意释

文中引文皆出自《尚书》的《康诰》(《尚书·康诰》,106页。)、《太甲》(即《太甲》上)(《尚书·太甲上》,92页。)、《帝典》(即《尧典》)(《尚书·尧典》,81页。)。《太甲》出自《伪古文尚书》。《尚书》的三个引文意思分别是:能够领悟德;永远关注上天的光明的命令;能够领悟巨大的德。三句引文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人要领悟德;第二,人要领悟的德就来自上天的光明的命令,不是人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所以人要时刻注目上天的光明的命令;第三,因为是来自上天的命令,所以这个德是大德。人要领悟的是大德。另外,这个领悟是出自自我内心的真正的领悟,故曰“自明”。

致用

儒家所说的上天的光明的命令,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客观必然性。这里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真正的道德必须建立在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个人的权力和意志的基础上。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法则,即便与个人的权力和意志相左,我们也必须接受。儒家在这里确立了一个超越统治者权力和意志的绝对真理。

§§§第二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朱熹提示:)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意释

汤之《盘铭》是商汤王时镂刻在用于沐浴的青铜器皿中的申戒之言。所引三组话的意思也是递进的。第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每天更新,就日复一日地更新,每日都有新的涌现。第二,“作新民”(《尚书·康诰》,107页。):继前面每日更新之后,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能够打造出新型民众。第三,《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大雅·文王》,203页。)即周虽是秩序陈旧的古老邦国,但它秉承天的命令,在“作新民”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更新,开创新的时代。第四,“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即所以统治者治理天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

致用

第一,不怕慢,就怕停。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人们只要日复一日坚持不懈,一点一滴地自我更新,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新型民众。急风暴雨的激进方式,未必能够真正达到“作新民”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某些方面,商纣王是个革命家,只是在策略上过于激进,超越了当时社会相当多的人的承受能力,于是旧贵族利用了内部人们的不满情绪,和外部的周族发动了推翻商纣王的战争。周公在灭商之后采取的“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策略(即仍用殷人原有的制度打开局面,但土地制度用周朝的),就是适当考虑到了殷族人对改革的承受力和殷旧贵族的利益。《诗经·大雅·荡之什》载:“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之什》,214页。)周文王为了教化周人,总结了殷灭教训:要牢记殷人改革过激的教训,不要忽略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第二,汤之《盘铭》是商汤王时镂刻在用于沐浴的青铜器皿中的鉴戒之言。商汤王把鉴戒之言镂刻在青铜器皿中,说明他注意把思想、精神渗透到各个方面,乃至渗透到日用的器皿器物中。曾子注意到了这一点。孔子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孔子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1097页。)“觚”,酒杯也。孔子感叹的是,这不像个酒杯了。这还是酒杯吗!这还是酒杯吗!为什么?原来的酒杯累积着很厚的文化含金量。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浮躁,缺乏文化品位,所制作的酒杯没有文化含金量了。衣服是物质,“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454页。)。衣服穿在身上而不知道它的名称及背后的含义,这是迷惘。《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1307页。)欹器本源于古人汲水的器皿,后经形变,成为比喻人生哲理的精神器物。此器物空则歪倒,水满则倾覆,唯盛一半水方可正立。儒家认为,此物放在座右可以警示君王:腹中空无知识会走邪路;自以为腹中知识盈满,骄傲自大,会导致失败;腹中有许多知识但总觉得不够,才能不偏离正道。可见,荀子记载的那个欹器,是一种文化含金量很高的物品。

§§§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意释

第一,《诗经·商颂·玄鸟》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经·商颂·玄鸟》,233页。)即天子辖地广袤千里,任凭老百姓居住。第二,《诗经·小雅·绵蛮》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诗经·小雅·绵蛮》,200页。)即鸣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平静的山窝。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孔子读了这两句诗之后发出“于(音乌)”的感叹之辞。小鸟停留的真是地方。小鸟尚且知晓该停留在什么地方,人难道还不如小鸟吗?第三,《诗经·大雅·文王》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诗经·大雅·文王》,203页。)即端庄恭敬的周文王,光彩四射,美德永存。这是由小鸟想到了周文王。周文王之所以光被后人就是因为知道每个人应该停留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呢?《大学》的作者认为,应该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止”:也可衍释为符合)。君臣父子朋友做事都各有所符合。

致用

所谓“知其所止”就是知道适合自己停留的位置。在我们这个宇宙中,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轨道、角色、角度、方式。有的适合天上飞,有的适合水里游,有的适合路上走;有的适合高空,有的适合低空,有的适合深水,有的适合浅水,有的适合高山,有的适合山谷,有的适合沼泽,有的适合沙漠,有的适合森林;有的适合走椭圆轨道,有的适合走正圆轨道,有的适合走抛物线轨道,有的适合走S形轨道,有的适合走直线轨道;同样在树上生活,有的在树顶生活,有的在树叶阳面生活,有的在树叶阴面生活,有的在树干生活,有的在树根生活,有的在树皮里面生活,有的在树皮外面生活,有的适合在树的中间打洞生活。这一原理体现在人伦身上,每一个人做事都要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符合一定的准则,即君仁、臣敬、子孝、父慈、友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朱熹提示:)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意释

《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澳》,143页。)眺望那清澈淇水(在今河南北部,古属卫国。)的转弯处,河岸的翠竹郁郁葱葱,沁人心脾。一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年轻后生令人难忘(“终不可谖兮”)。如此风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像加工骨角一样地反复切磋(“如切如磋”),像加工玉石一样地反复琢磨(“如琢如磨”)。

这个年轻后生的风度是什么样呢?表情庄重(“瑟兮”),心境展阔(“兮”);光彩照人(“赫兮”),气宇轩昂(“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忘记)兮!“如切如磋”比喻严谨治学。“如琢如磨”比喻刻苦修身。“瑟兮兮”形容矜持谨慎。“赫兮喧兮”形容仪表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言风度翩翩的君子道德境界达到顶端,民众永不忘怀。

《诗经·周颂·烈文》:“于戏前王不忘!”(《诗经·周颂·烈文》,222页。)啊!先王之圣德永不忘怀。“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后世君王崇尚先王的美德,亲爱自己的先祖。民众感受到先王带来的快乐,获得先王遗留下来的利益,所以对先王永不忘怀。

致用

“有斐君子”之所以能够引起作诗者的无限的遐想和赞美,就是因为这个“君子”的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用词,动作的节奏,文化含金量非常非常高。儒家特别强调行为中的文化含金量。《三国志补注》记载一事:“匈奴遣使人来朝,太祖令崔琰在座,而己捉刀侍立。既而,使人问匈奴使者曰:‘曹公何如?’对曰:‘曹公美则美矣,而侍立者非人臣之相。’太祖乃追杀使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卷三,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曹操担心自己貌丑个矮被匈奴使者蔑视,便让属下崔琰冒充自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接见匈奴使者,自己在崔琰身后带刀侍立。没想到匈奴使者从举止形态中看出崔琰徒有形表之美,无人主之气质。在后的侍立者倒是“非人臣之相”。关于行为层次,人的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节奏、行为举止的做派都能够透露出文化品位。“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502页。)孔子说:关于相见之礼,先行相见之礼再奉上礼物,这是希望百姓先做事情再得到俸禄。反之,先奉上礼物再行礼,百姓就会贪图财货。没有相交往的辞令而只用礼物表达情谊,百姓就会争夺财货。“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诗经·小雅·大田》,195页。):彼有遗秉,此有不敛,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礼记·坊记》,502页。)君子取利不求穷竭。例如粮食收割,孔子说:君子不可收净,而要留一部分给百姓。就像《诗经》所说,那里遗留点禾把,这里落下点没收割的稻穗,给寡妇留点利。在社会谋生,做官的就不要种田,种田的就不要打鱼。君子乘车行路,“故君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礼记·曲礼上》,373页。)。君子乘车,遇老人要凭轼致敬;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在城市里不驰骋;进入里门必须凭轼致敬。平居时,“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同上书,370页。)。听人说话不要侧耳听,不要粗声大气地答应,不要斜眼看人,不要显出一副懒散的样子,走路不要露出傲慢的样子,站着时要两腿直立,不要一条腿偏斜,坐着时不要像畚箕一样两腿分开。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朱熹提示:)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意释

主持诉讼,就表面程序上看我与他人并无不同,但是在本质上我与他人有根本区别。我主持诉讼不光讲求对法律的维护,更要让世人明于是非,懂得廉耻,弘扬正气。使人们打一次官司就明白了是非善恶的标准,不会再为同类事情打官司。不讲道理的人没处胡搅蛮缠,因为他们害怕社会舆论所表达的民意。这才叫做懂得解决诉讼问题的根本。

致用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092页。)孔子认为,一味以朝廷的禁令为导向,一味用刑罚来约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犯罪问题。因为老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只是一时畏于君令刑威才不敢放肆。一旦君令刑威有所不至,必然犯罪成风。反之,注重道德引导,礼乐教化,老百姓明辨是非,有廉耻之心,自觉约束自己,杜绝犯罪。但这些话并不表明孔子反对法律和刑罚。孔子说:“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1117页。)其中的“谨权量”、“审法度”就是法律。史载孔子“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就是在执行法律。儒家强调以德治国并非不重视法律,而是注重以法来彰显道德正义,通过法让人懂得是非廉耻。

今天的法治社会也应该继承孔子的“听讼”精神。比如,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办案就体现了这种精神。她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法律的适用当中,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更好地贯彻法律。”(《宋鱼水: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载人民网,2005)为了更好地贯彻法律,体现法律的精神,宋鱼水不是简单依条例办事,而是在维护法律的基础上尽可能追求双赢。“宋鱼水认为,调节是使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实现,社会财产损失最小。法官要研究当事人心理,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告诉当事人法律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基础是感情,法官需要用一颗公正的心,避免问题激化和火上浇油。”(《法官宋鱼水: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好党员》,载新华网,2005-01-12。)

§§§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认为)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于是朱熹)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意释

朱熹认为《大学》传解第五章内容应是解读“格物”、“致知”,但因古书传递久远,今已亡佚。朱熹根据他所崇拜的程颐的思想,试图补阙。(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6~7页。)

所谓“格物致知”是说想要挖掘和发挥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深入“物”并穷究其理。“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即人心本来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曰种子,但需要激活。靠谁激活?“格物”即深入“物”并穷究其理。所以朱熹《大学》补传说:“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同样,深入“物”并穷究其理也要靠挖掘和发挥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朱熹《大学》补传说:“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总之,愈格物穷理愈致知,愈致知愈格物穷理,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推动。所以朱熹《大学》补传说:“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致用

“格物”、“致知”是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开端。开端至关重要。

第一,“格物”。

儒家强调通过“格物”达到博学的程度。不“格物”,人就愚昧无知。“格物”的“物”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四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合而为一,唐风和韩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寻找西夏王元昊的活人坟。在蒙古死城中,他们得到耶律楚材的卷子,依此线索找到了“二十一号地堡”,惊骇地发现,“二十一号地堡”居然就建在活人坟的边缘。
  • 战帝系列(八)

    战帝系列(八)

    因为他走在最前面,背向凡伽、风浅舞二人,所以他的表情不易落入凡伽、风浅舞两人眼中,而拥挤窄小的空间又使他的身躯挡住了凡伽、风浅舞的视线,使他们很难看清南许许的举止神情……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女扮男装:重生妖姬宿世恋

    女扮男装:重生妖姬宿世恋

    越来越多的神秘人出现,本来钱途无量的她居然穿越到古代!这个穿越游戏实在也太悲催了点,助她一臂之力。且看她如何摆脱这个巨大的阴谋,差点一穿越就被人瞬间秒杀。失忆,红牌杀手一枚,没关系。一大波笨蛋来袭,不要担心!与后妈斗智斗勇,与最爱的男人仗剑江湖。周旋两个美男子之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为你讲析赏识教育,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读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让你掌握了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握紧赏识教育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天堂,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 钦差女国舅

    钦差女国舅

    穿就穿了吧,还穿成了个不男不女的假国舅,该死的纤纤,竟然丢下自己跑路,555,不小心夜闯皇宫上演了一出小舅子睡姐夫戏码,天哪,皇帝姐夫要宣自己进宫——“死小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装?皇上可是第一次召见你,你可不能给老子打马虎眼。”——误把女儿当儿子养的太师上官博,实在很无辜啊。“我就是不进宫!”上官夫人刚把上官老爷拉出门,屋子里就传出上官宝气死他爹的吼叫声。第一卷:好一个少年郎(搞笑多多,幽默多多)第二卷:白发红颜(话说,我们是糖,甜到哀伤,亲们,此卷情虐,入内请备好纸巾)第三卷:霸女追夫(我是阿宝我怕谁!任你逃到天涯海角,阿宝不把你追到手,就不叫混世魔王!)第四卷:双龙戏珠(番外):一个是聪颖善良的国之储君,一个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混蛋世子,汝南太子VS小冥王,故事多多,精彩多多。**本文为穿越+言情+幽默+玄幻。****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科学研究表明,心情愉悦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呵呵,言希望自己写的这部小说可以给亲们带来好心情。****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谢谢支持!**小言VIP会员读者群:20242393(入内请提示会员字样)~~~~~~~~~~~~~~~~~~~~~~~言的作品:新文:《无赖邪妃》(欢迎亲们收藏)简介:自小定下的娃娃亲,让她成为天庆皇朝平北王的正室王妃,可是这个王妃啊,从小打家劫舍,竟是个让朝廷通缉的女飞贼。娶个飞贼当老婆,而且还是个比自己大上三岁的老姑娘,这让堂堂平北王非常非常之没有面子。于是乎,不顾老娘耳提面命,平北王要悔婚!已经完结:《殿前欢》本书已入半价书库,看完一部仅需2元钱,欢迎亲们常去踩踩。。。另,都过完年了,该推荐的推荐,该上架收藏的还是要上架收藏,不然小言写起来很无力的说。。。。~~~~~~~~~~~~~~~~~~~~~~~~~~~~~~~~~~~~~~~~~~~~~~~~推荐好友超级疯狂的文《妃子也疯狂》:推荐好友海芋的文《绝色妖妃惑君心》:推荐好友依蓝的文《风云后宫》:推荐好友吧吧啦的文《圈养绝色相公》:推荐好友许言的文《家有美厨妻》:《挽君命》推荐好友梦伊蝶的文《黑道教父诱娇妻》:
  • 绣女皇后

    绣女皇后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英雄美人两不相侵,那么也不会有了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慕荣轩堂堂的一国皇帝,竟然也有了一夜情,而且当事人竟然失踪。这还了得,那名女子简直是偷心高手,让自己久久不能相忘。林佳珏真没有想到,生活会对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不管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还是命运的洗礼。即然上天已经有了安排那就接受这一切吧。
  •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基本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最基本的本领练起,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意味着培养把小事做好的细节精神!意味着把大事做到位的执行能力!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