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12

第12章 《中庸》意释致用(5)

以上各宗教中华发展历程表明,在中华大地占据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身上没有搞“原教旨主义”、“圣战”、“迫害异端”的基因。相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直是儒家对待不同文化的主要态度。各个宗教在中华立足固然首先是统治者的允许,统治者为什么允许?从动机上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透视动机背后还是要看到,第一,其思维方式总的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影响;第二,更应看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也扎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头脑中,人民对之“日用而不知”。所以,整个中华民族接纳不同文化的胸怀是无比宽广的。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儒家“中庸”是中华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哲学之一。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释

客观给予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就是人的合适的轨道。认识这个轨道,随时警示自己不偏离这个轨道就是一生所受之教(认识和警示就是“教”)。道是时刻不可偏离的,可偏离者绝对不是道。但是,人在一生中会碰到许多复杂多变的事物,应对方式无穷多样,甚至可能会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出圈”。能否坚守道全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所以君子都会小心谨慎地对待自身为旁人看不到听不到之处。没有比本人对自身隐秘和细微之处看得更明白的了。所以君子非常讲求“慎独”,即个人独处时更严格要求自己。

致用

人的本质是天赋的,即所谓“天命”。认识自己的本质就是认识“天命”。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人之所异于自然者。孟子说:“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1153页。)孟子看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之处是人有善根,一经外界善言激活,便会向善。孟子的人性善论对否暂且勿论,但人有主动追求进步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美国的人格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成为描绘人的善根的基本框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较低到较高排列:第一,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第二,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第三,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第四,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其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本身不一定就是善,但笔者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马斯洛说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仍透露出人有善根。第一,人追求上进是人的本性,即每当一个层次的需求达到一定满足,人都会向更高的层次跃进。第二,人有对高层次需求的偏好,即人为了最高层次的追求,人甚至可以牺牲一定的生理需求,乃至牺牲生命。我们对今人道德的培养,应该立足于激活这些善根。激活善根,在善根的基础上成长壮大就是“率性”、“修道”。

善性由天赋叫“天命”,在人身上叫“性”。善性被人意识到叫做良心。良心隐藏于胸中,旁人看不到,唯己所独知。人所遇到的事物复杂多样,为了追求更大的善,眼前常需要采用务实性手段,甚至表现为“出圈”;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加强对自己的监控,防止旁人看不到的内心出离良心。“慎独”就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释

喜、怒、哀、乐尚未发生,内心无预先的偏好叫做“中”;一旦发生,其时机、程度契合所针对之事(即“中节”),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法则。将“中和”的原则推行到整个宇宙,则天地万物都能够各居其合适的位置,各得其成长发育。

致用

第一,虽然喜、怒、哀、乐未发生,内心无预先的偏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心静止。就像猫捕鼠之前的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恰当回应外物。内心也不是虚廓的,而是有着厚厚的积淀,这个积淀就是“中”——恰当地应对每一个事物的能力。有这个能力才能做到“发而皆中节”。

第二,整个世界都是自然存在的,循其当然之理;对万物中任何一个都无所偏好。这是我们应对世界的根本前提。万物虽然千奇百态,但各自应对恰到好处,物物之间彼此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三,人有什么样的心灵状态,其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达到“中和”的心态,眼中的世界就是,万物没有贵贱,各居于其合适的位置,过好自己的日子。即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一种万事皆好的心态。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意释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总是违反中庸;君子遵循中庸是时时刻刻的,小人违反中庸是因为他们总是无所顾忌。

致用

君子为什么能够始终一贯地遵循中庸,因为中庸在君子头脑中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遇形变的灵活性。把中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人,表面上坚持中庸,其实是背离中庸。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小人有两种,都是“无忌惮也”。一种是无视中庸原则的“无忌惮”,一种是“无忌惮”地无视客观情况的变化,死守教条。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意释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很久以来,民众很少能够做到。

致用

孔子原话是:“中庸之为德也”,即中庸是一种德。《论语》里提到中庸只有一处,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1097页。)《论语》记载孔子提到“中庸”就这一次,而且语气说得这样重。笔者认为,这话应是孔子晚年说的,很可能说出不久,便病倒不起,不久就告别人世。一个人晚年说出的话,应该比早年说出的话含金量要高得多。黑格尔曾打过一个比喻(参见[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42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同样一个道理可以从小孩嘴里说出,也可以从老人嘴里说出,但是,他们俩头脑中所出现的内容并不相同。老人说出这个道理时,丰富的阅历涌入脑海,老人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对道理的体悟非常深刻。而小孩说出这个道理,内容单调,谈不上体悟。比如“不要说谎”,小孩为何说这话?是爸爸妈妈说的,说谎爸爸妈妈就打屁股。是听幼儿园的阿姨讲的,说谎阿姨不给糖吃,还要罚站。老人为何说这话?这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当说出这话时,一生的经历使他浮想联翩,他在回忆,双目凝视远方。孔子晚年不但提出“中庸”,而且说“中庸”作为“德”是“至”,即是天下最高的、顶尖级的“德”。孔子可能还是怕人们对“中庸”重视的程度不够,又用“其……矣乎”的语气和句式来强化自己所表达的内容。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意释

孔子说:道推行不了的原因我是知道的。真理的推行要恰当合适。可是,一到具体实行时,聪明的人总是做得过头,愚笨的人做得不够。道不能昭明于众的原因我是知道的。水平高的人总是把它理解得过分复杂,水平低的人总是把它说得过于简单。人没有不吃不喝的,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饮食的味道。

致用

此章有两点启发:第一,道是真理。真理在具体实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聪明的人思维敏捷,迅速洞察到真理。但不知道真理运用在实际中,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真理的表现形态并不像赤足的黄金那样纯粹。聪明的人往往想立即得到百分之百的黄金,所以容易有过分极端之举。相反,愚笨者领会不了真理的内涵,只能够搞些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所以贯彻真理总是做不到位。

第二,“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一个人可能经常吃某一美味食品,但他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其味道美在哪儿。所以《周易·易传·系辞上》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所以人们对许多道理往往只是熟知其然,而不深知其所以然。黑格尔说:“(真正的)知识则是把矛头指向这样构成的表象、指向这种熟知的东西的。”“一般来说,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熟知的东西,正如我在别处说过,并不因此就是真知。”([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9页。)儒家的许多道理其实也是人们日常熟知的,但是真正深刻领会的人并不多。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意释

“道”恐怕不能在世上推行了吧。

致用

真理的实现,不能不看场合与时机。君子有时需要蛰伏,伺机而行。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意释

舜是有大智慧的。舜好向别人请教,好琢磨周围百姓浅显易懂的俗语背后隐藏的深意。他宽厚待人,包涵他人的过失,张扬他人的优点。他善于控制住百姓中的两个极端,把百姓的事都处理得恰当合适。这就是舜之为舜的原因吧。

致用

第一,舜已经懂得熟知并不等于深知。所以总喜欢把百姓熟知的俗语拿来反复玩味。前人留传下来的许多道理,虽然人们口耳相传熟得不能再熟,但人们未必真的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所以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1092页。)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儒家讲求激活人的善性。孟子说人性中有仁义礼智之善,是指人身上有成善的种子、基因,可以激活之,使之为善,并非是说人天生是善人。换了狮子、老虎、狗熊,无论如何培养也不会有道德,因为它们没有这个种子、基因,无以激活。“三亚龙虎园泰国籍饲虎组组长、42岁的阿朗从事老虎饲养及训练工作已有12年之久,他怎么也没想到,他这样熟悉老虎习性的人,竟会命丧虎口。而且,这头咬人的孟加拉虎,是他一手养大的,与他朝夕相处了8年之久。”(《三亚龙虎园饲养员被老虎咬断脖子身亡》,载《南国都市报》,2007-05-21)人与动物不同,人有善根。孟子以舜为例:“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1153页。)舜就自然资质讲与深山野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的天性中隐含着成善的火种,“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火种被点燃了,经过后天努力,成为善人。孟子所讲的修身方法就是点燃自身隐藏的道德火种,让它熊熊燃烧。“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1128页。)所以,在培养人的道德时,最重要的是寻找人的道德火种,即所谓善根、善的基因。“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93页。)当然,人身上还是存在向恶的可能。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孟子·尽心下》,1156页。)耳目口腹之欲有导致人堕入恶的可能,所以君子不以之为性,不激活它。王阳明也说:“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113页。)当代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经营实践也证明了儒家这一思想的正确。松下先生认为,世上不但有善人和恶人,还有既善又恶的人,并且这类人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认为,就在每一个人的本性之中,都有善和恶的两个方面。我若相待以宽,则彼善念凸现,与我气顺平和。我若相待以苛,则彼恶念凸现,与我气暴乖戾。他说:“(人类)美与丑互为表里……如果只看到美的一面,而不留情地指责丑的一面,可谓不了解人性之真实。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365金言》,秦忆初译,75页。)松下先生认为,用这种态度对待员工,最能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他说:“如果一味地只注意部下的缺点,不敢用人,部下也会感到不是滋味。如果从优点着眼,便能根据优点,考虑运用之法,在某种程度之内大胆用人。部属知道自己的优点被赏识时,定会非常高兴,在不知不觉间,加倍努力工作。”(同上书,11页。)由于松下先生宽厚地对待员工,员工们产生报恩之心,反倒不愿宽厚地对待自己。松下公司的许多员工经常主动加班加点,拼命工作。许多干部稍有过错,即自我苛责,主动向公司谢罪。

第三,对于主持工作的领导来说,手下的两种对立倾向就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领导要当好鸟身车身,保持整体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执两端而用中。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意释

孔子指出: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自己被人驱赶入网罗、木笼、陷阱之中,却毫不知晓、不知躲避。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选择了“中庸”,却连一个月也守不住。

致用

人需要反思。何谓反思?黑格尔说:“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39页。)就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再思考。人可以产生合理的思想,但这些合理的思想产生时,不可能不受到人内心的情绪、信仰、和具有片面性的经验的干扰,从而使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容易使自己被驱赶入网罗、木笼、陷阱之中,却毫不知晓,不知躲避。所以,黑格尔又说:“具有为思维所决定所浸透的情绪和表象是一回事,而具有关于这些情绪和表象的思想又是一回事。”([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39页。)也就是说,应该不断地超越原来的思想,把它当做思考对象,从更高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这就叫做反思。孔子就是在催促人们不断地反思。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温侯网游行

    温侯网游行

    新开号写了本新书,<诸天之鬼神吕布>,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创世首发,求支持
  • 重生种田生活

    重生种田生活

    重活一次只想平平凡凡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很多时候事不从人愿,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自己顺应现实,打造不一样的种田生活吧!
  • 重生之娱乐天王

    重生之娱乐天王

    数娱乐风流人物,靠着前世屌丝记忆,还看今朝!拍拍戏,三流歌手龙套杨铭重生异界地球,写写小说,踩踩天才,装装逼。当杨铭横扫国内一切纪录,然后一路向西,唱唱歌,剑指欧美!看我天王在世,铸造传奇人生
  • 丫头,我们恋爱吧

    丫头,我们恋爱吧

    刚考入大学的阮晴暑假去祠乌镇的外婆家开的小旅馆帮忙,在海边救下了她以为要自杀的少年苏辛拉,结果反被他救。苏辛拉莫名地成为了阮晴的救命恩人,却因为嘲笑阮晴发育不良、乡巴老两人之间变得“气氛紧张”。在争吵中,两人也产生了朦胧的感情,而此时辛拉突然接到前女友蓝寇的电话,说她回国了。苏辛拉欣喜,连夜离开小镇,留下伤心的阮晴。在学校阮晴意外的遇见苏辛拉,他的身边是美丽的蓝寇,而苏辛拉对阮晴绝情冷漠,再一次伤害了阮晴,三人之间的爱情会是怎样呢?
  • 红楼情缘

    红楼情缘

    主仆之情在她的眼里只是让她富贵加身的筹码。她不愿大张旗鼓地表示出来。黛玉也只淡淡而笑不与理会。朋友之情在他的眼里只是夺取更多利益的,用着灵牙利齿成功的让贾府的当家人——贾母放弃了联姻的想法。没有了那富贵的外衣,他们才发现自己竟是跳梁的小丑。黛玉——世外仙姝。有着空灵的容貌。慌了、惊了。也有着满腹的才华。真是一场红楼一场梦,可黛玉却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贾府之中,黛玉也只当是过眼的烟云不放在心上。友情推荐:古心儿她只是消无声息的反击,回头望来却是空。却让他们无所适从。《傲雪凝寒》那盛世繁景下的种种罪恶,却都在黛玉的反击下显现了出来。黛玉将她们的嫉妒不放在心里,亲情在他们的眼里是利用的工具。黛玉只当是看了一场戏。他们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雨若菲彤《红楼之玉溶潇湘》他们将这些都看做理所应当,她不想将自己的才华尽数展现,可是那不经意地风华惹来多少人嫉妒。粉雪蝶舞《教主夫人别装纯》
  • 嫡女谋:傲世皇子妃

    嫡女谋:傲世皇子妃

    三个月的地牢折磨,她从嫡姐口中得知真相,原来,五年来的出生入死,助他登上大位,她只是一颗棋子,为他人作嫁衣裳,温柔大方的嫡姐?善良知体的继母?乖巧讨喜的庶弟庶妹?全都是假的,原来,只有她一个笨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她不甘心,不甘心..........一朝重生,一改往日懦弱性格,既然善始不得善终,那她能夺便夺,夺不了的,毁了又何妨?可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
  • 美女妈咪很抢手

    美女妈咪很抢手

    少女时她对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而他对她,冷酷无情,视而不见,厌恶至极。永远是爸、妈骄傲、期盼、宝贝的她,却被奶奶视为耻辱,扫把星,不祥物,亲姐妹的拌脚石。一朝睁眼十六岁的灵魂与二十二岁的身体相结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又将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波。睁眼后,腹中尽多了块肉,可她不再是她,而是她,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六年后她带着一五岁儿子,聪明、乖巧、可爱、帅气如他。回国后,她破茧成蝶般地慢慢绽放出她的光芒。同一城市,同一地点,同一场景,她与他相遇,她冷漠走过,他为她沉沦。此时,他对她,庄生晓梦迷蝴蝶,而她,对他冷酷无情,再不沉沦。她爱他时,他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一切,风吹不得,雨淋不得,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她不爱时,他便是地上的一潭泥……◆☆★◆☆★◆☆★◆☆★◆☆★◆☆★◆☆★◆☆★◆☆★◆☆★◆☆★片断一女孩手持一张验孕单,一脸高兴地跑了过去,温和地道:“少邱,我怀了我们的小孩,你看。”说完递上一张单结果显示---阳性的验孕单。龙少邱一脸不在乎,继续把玩着手里的手机,瞟都懒得瞟女孩一眼,低着头,声音冰冷地道:“谁知是那个野男人的野种,给我滚远点,看你那副德行,多看一眼就觉得恶心。”听了龙少邱的话女孩一脸委屈地哭了起来,眼角挂着两串晶莹的泪珠,带着哭腔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你就是我唯一的男人,除了你,我怎么可能还有别的男人呢?”卧室里,走出一位身穿红色性感睡衣的妖媚女人,一脸不屑地看了女孩一眼,拍掉她手里的纸,讽笑道:“怀孕又怎样,做掉就是,别以为少邱真喜欢你,当初要不是看你有几分姿色,再加上你死缠烂打他会跟你在一起吗?真不要脸,你去死吧你!”片断二五岁的小男孩,冲进办公室,一把手抢往办公桌一扔,漂亮眼儿一眨,嘲讽道:“龙先生,不要再追着我妈咪不放了,就算你陪上这家公司,再求婚千次,她也不会跟你在一起!”龙少邱脸庞一绷,俊唇一抿,瞪着那双与他一样的蓝紫色眼眸不言。小男孩利落跳上办公桌,小手轻轻扯住他的领带,身子朝前探,小脸蛋与他相离寸许,双眼与他对视,坏笑道:“不要再我妈身上浪费时间,看,门口扫地那阿姨,你买个1克拉的钻戒去求求看,看她愿不愿嫁给你。”手抢抵住他的太阳血,坏坏的笑……文风:现代都市重生宠文,女主非万能,但没有她却万万不能。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
  • 权宠小娇妻

    权宠小娇妻

    男主版简介:他能力卓绝。那一夜幽深的小巷遇到她,梦里也常常出现那抹纤细的身影。忽然有一天,她突然闯进他的世界。模糊的记忆一点点被撕开。她就是她!怎么办?雷厉风行——二话不说,宝宝和她,一起拿下!女主版简介:这世界上有比那个男人更小心眼的吗?宝宝版简介:俺叫艾宝,妈妈说因为我是她的宝贝,所以就叫艾宝。呜呜……其实,艾宝,好可怜!不该叫艾宝,该叫艾草。俺从小没有父亲,生活在孤儿院。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又抛弃俺,一去复返……知道那首歌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唱的就是俺。艾小小眨眨眼睛,再眨眨眼睛。他,啥意思?
  •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夏日倾情系列之一】“小三?灭!”“渣男?虐!”“重男轻女?滚!”“极品美男?抢!”且看彪悍腹黑重生女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成就传奇的人生。咱不做享父荫的富二代,只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不用嫁进千万豪门受罪,她本身就能创造亿万豪门,谁怕谁呀,一起上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