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13

第13章 《中庸》意释致用(6)

人为什么很难守住“中庸”?《大学》中讲了人的一个致命弱点——容易受情绪情感左右。1.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受情绪干扰,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8页。)情绪经常使人心偏离客观事物自身,结果“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8页。)。所以,《大学》提出要“正心”;2.人看事物的角度容易受情感的支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8页。)所以《大学》提出要“修身”。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意释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是这样为人处世的:他在具体事物中处处贯彻“中庸”,凡领悟出一个发自自我的善的道理,则谨记心中,绝对不失。

致用

颜回为人处世处处贯彻“中庸”,“中庸”乃是至善。颜回所得之“一善”,是至善的特殊表现。至善不是空的,而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一善”构成的,无数“一善”的总和就是“中庸”之至善。所以,颜回对每一个“一善”都谨记不失。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意释

天下国家可以被安定,高官厚禄可以被推让,锋利寒光的刀刃可以奋而踩踏,“中庸”却不能够做到。

致用

安定天下国家是事功,推让高官厚禄是义举,敢蹈白刃是壮举。这些令世人赞叹和感动的事功和举动,被很多人奉为行为之圭臬。但是也应看到,正由于它们受到世人的称赞,反而容易使当事人的情绪、情感、思维方式偏离“中庸”。所以,孔子讲“中庸不可能也”,并非是说“中庸”根本就不能做到,而是提醒人们越是受到世人的称赞,越要防止偏离“中庸”。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意释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叫做强有力?孔子的回答是:“你说的是南方类型的强有力呢?还是北方类型的强有力呢?抑或是你自己所认为的强有力呢?以宽和柔顺的方式教化别人,受到蛮横无理的对待也不加报复,这是南方(中原华夏)人的强有力,君子所选择的是这种强有力。穿着盔甲枕着刀枪睡觉,战场拼杀死而不惧,这是北方人的强有力。性格刚烈强悍者就属于这一类。说到君子之强:随和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强中之强;行事得当而不偏颇,这才是强中之强;国家政治清明自己显达,仍不改变以往贫贱时的操守,这才是强中之强;国家政治昏暗自己遭难,也至死不改变君子的行为准则,这才是强中之强。”

致用

孔子这里讨论真正的强有力是什么。真正的强有力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即是坚定信念,至死不改变君子准则。如同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1134页。)相反,那种情绪化、表面化的刚烈、强悍,动不动就耀武扬威,其实是懦弱的表现。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意释

孔子说:能够穷究出玄妙隐秘之事,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反常怪异之事,后人都带着敬畏之心予以称述,我却对此毫无兴趣,不会为吸引大家的关注而做这些事。君子循道而行走,应终身不停止。半途停下来的事我是不做的。君子能够遵循中庸之道。但是,要做到虽终身隐形,不为世人所知晓,仍毫无悔意,只有上升到圣人的境界才能如此。

致用

第一,君子说话做事不追求轰动效应。孟子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1156页。)王阳明说:“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大抵奇特斩绝之行,多后世希高慕大者之所喜,圣贤不以是为贵也。故索隐行怪,则后世有述焉,依乎中庸,固有遁世不见知者矣。”(《王阳明全集》卷五,《文录二·答刘内重·乙酉》,197页。)孟子、王阳明的意思是:圣人的深邃思想就体现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日常生活之中。圣人不靠炒作,不追求轰动效应,所以圣人不靠作秀自我实现。

第二,君子行道完全立足于自我。君子行道是出于自己的本性,非受制于外界的荣辱标准。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真经》第四十九章,2344页。)我与人为善,我取信于人并非因为对方与我为善,取信于我,而是因为我的自我就是要与人为善,取信于人。至于别人对待我善不善、信不信,我不计较。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1101页。)堆山而功亏一篑,太可惜了,但停止是我愿意停止;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刚刚倒上一筐土,与成山相距遥远,但这一小步的迈出既然是出于自我,仍是不能忽略的。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意释

君子之道广大无边而又深隐无形。往浅了说,虽淳朴无知的匹夫匹妇也能够了解一些;往深了说,就是圣人也不能尽知其详。匹夫匹妇虽然道德境界没有那么高,但仍然能够做到一些;至于最高层次的那部分,就是圣人也不能保证做得十分周备。天地虽广大,人类仍有所不满足。而君子所说的大,是天下任何大都不可比拟的;君子所说的小,也是天下任何小所不可比拟的。《诗》云:“鹰击长空,鱼纵深渊。”这是比喻君子之道至高至深。君子之道就肇端于匹夫匹妇的日常生活;及升华到最高境界,则耀眼于整个宇宙。

致用

第一,君子之道既顶天又立地,既高于世俗又立足于世俗生活中。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梅鼎祚编:《西晋文纪》卷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伟大的治国方略不能出离老百姓的生活,伟大的思想不能与老百姓的想法毫无关系,伟大的人物的话语、举止形貌不能与老百姓殊相异类。当然,伟人毕竟是伟人。普通百姓只能拘泥于自己的眼前生活,而伟人要考虑的是天下人的长远根本利益,所以伟人比普通百姓思虑更深邃、心胸更宽阔、境界更高远、为人更厚道。

第二,为什么道广大无边而又深隐无形?以致就是圣人也不能尽知其详,就是圣人也不能保证做得十分周备?为什么天地虽广大,人类仍有所不满足?为什么君子所说的大,是天下任何大都不可比拟的,君子所说的小,也是天下任何小所不可比拟的?因为这里所说的“君子之道”的“费而隐”,君子说的“大”和“小”都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哲学的境界好比是百分之百的黄金,人们只能从概念上把握,只能无穷地接近,却不可能完全做到。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意释

孔子说:对于行道的君子来说,道离自己并不远,就在自己身上。如果把道渲染成远离自己的虚玄之物,就不可能达到道。《诗》云:砍伐树杈做斧柄。做什么样式的斧柄?其实样式离我很近,《诗》的意思是说,斧柄的样式就在我砍树用的斧子的柄上,近得很。可是,就是这一斜眼就能看得到的东西,有些人仍认为远,原因就是看不到斧柄就在自己手中。同理,治理民众之道就在君子自己身上,君子就以自己之道治理民众,直至达到改造民众的目的而后止。君子治理民众只要做到“忠恕”,就一定离道不远。所谓“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还说,君子本人笃行四条法则(孔子说自己连一条都没有真正做到):子女应如何正确对待父母,我没能做到;臣子如何正确侍奉君主,我没能做到;兄弟如何正确对待兄长,我没能做到;与朋友相交先想着给别人好处,我没能做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努力践行道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说话要谨慎。凡是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都不敢不努力;凡是做得好的地方,也不敢把话说绝对了。言论对照着行动,行动对照着言论,君子怎能不笃厚呢!

致用

第一,君子治理民众不要一味看其他人怎么做。在价值尺度上要立足于自身,即立足于自己的良心。王阳明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王阳明全集》卷一,《语录一》,6页。)王阳明还吟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外集二·中秋》,793页。)依王阳明的逻辑,治理民众没有其他的根本法则,我的良心就是唯一的根本法则。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君子不遵守外在的条例和准则,不学习他人的治国之术。但是,那些只是治理技术,治理技术的生命力仍在于使用技术的人的良心。荀子说:“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荀子新注·君道》,189页,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北京,中华书局,1979。)总之,只有按良心去做,周围的制度和他人的治理技术在我身上才能够有生命力。

第二,孔子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按照你的良心对待别人,你的良心所不认同的事情,千万别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每个君子治理民众的最基本的方法。只要使用这个方法,就不会远离道。

第三,既然君子按照自己的良心治理民众,良心之善是无限的,那么表现在人伦方面,君子对自己的要求的严格程度是无限的。所以,孔子永远苛刻地反省自己在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等人伦方面是否做得不到位。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意释

君子应根据目前现实处境行事,不要超出现实对不切实际的东西想入非非。现时处于富贵状态,就以富贵人的基础做君子之事;现时处于贫贱状态,就以贫贱人的基础做君子之事;现时处于落后不发达地区,就以落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做君子之事;现时遭遇了忧患苦难,就以忧患苦难的基础做君子之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境况,都会从容地保持君子风度。

君子居于高位,不欺凌位低者;居于低位,不攀缘高贵者。遇事首先端正自己,而不是先要求别人端正。用自己的做法感化别人,不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君子即便处境不佳,也绝对不抱怨老天不公、周围人不善。君子就在平淡的生活工作中等待命运的实现。小人则不同,小人总是不安分,不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幻想投机冒险,以博取侥幸之功。射箭的道理相似于君子行道。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省自己,不要强调客观。

致用

此一章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君子拼搏进取、顺逆成败从不归因于客观。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孟子·离娄下》,1140页。)别人对我态度蛮横无理,我不怨恨别人,只是自我反省。肯定是我有问题,否则怎会招来此事。这种思维方式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身上结出硕果。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为坚持正义得罪了昏君明武宗和恶宦刘瑾,一下被发配到几千里外的蛮荒之地——贵州龙场。龙场在万山丛中,杂草荆棘铺地,虫蛇怪兽横行,瘴气弥漫,土人生活原始,语言不通。可以通话者只有个别亡命于此的中原人。王阳明初至,食宿无着,只能自耕自养,栖居山洞。同期到达的一个北方小官吏主仆三人大概因忍受不了这种险恶环境,相继绝望而死。也就是说,周围的一切客观条件对王阳明来说全都化而为零。原来在中原地区主持正义、当君子所借助的浸透着文明的物质、制度、机构、人脉、氛围转眼间全都不存在了。说得再透彻点,在这里想找一个敌手,把自己对人间丑恶的愤恨发泄一下都没有机会,因为这里不存在中原那层次的文明水平,找不到这个层次的对手。这个世界好像就剩下他一个人了,没有了参照系,他的存在失去了任何意义。怎么办?王阳明没有怨天尤人,诅咒苍天不公、世道不善,而是一切立足于自我,自己拯救自己。在赴龙场途中,前有险峻路途,后有刘瑾爪牙追杀,阳明毫不畏惧。在一野庙墙壁题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谱一》,1228页。)眼前险境之根在吾胸。吾胸滞留则有,不滞留则无。这种强烈的主体性意识,使阳明能将龙场险境不滞于胸中,而紧紧把持住自身。《年谱》载:“(先生)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谱一》,1228页。)条件异常艰难濒临死境,可王阳明仍始终保持镇静、乐观,忘掉不幸。不仅如此,王阳明还主动出击,创造和书写环境。他用自己头脑中的儒学框架,对自己的行为和周围事物进行组合、改造、修饰、建构,主观精神客观化,使中原地区的文明氛围被复制出来。他乐融融地称自己住的阴暗、潮湿、寒冷的山洞为“阳明小洞天”,“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幕。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外集一·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绝世倾情:王妃太狂傲

    绝世倾情:王妃太狂傲

    【穿越幻情】一朝穿越的她,沾着为国捐躯的将军爹爹的光,荣登正妃位。<br/>新婚夜,她的夫君不屑的对她说:“记住,本王只给你这位子,其他的,想都别想!”<br/>她冷眼相待,这位子她也不想要。<br/>可是,终是逃脱不了他的纠缠,被他禁锢在床榻,夜夜被迫承欢。<br/>他说,你就是没心,本王也要你的身子陪在本王的身边!死都别想离开!<br/>然,又有谁知,她的心到底在哪儿……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她傲慢,她清高,赛车时,同为对手,她一脚将他连车踹飞,说他丢人现眼。他狂妄,他自大,一掷千金,他将她的名字锁在结婚证上的另一边,只婚不爱。一场强对强的较量,谁先深陷,谁先输……
  •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本书主要引用名人成功的故事,来为在成功路上努力奋斗却遭受挫折而失意的人们鼓舞士气、指引方向。它告诉我们大家:要成为成大事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主动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良好习惯、健康的心态、全方位的优点和优质的品行,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刻道理,并且善用人才为自己冲锋陷阵,同时深谙处世之道,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成为成大事者必备的成功要素。而众多的成功者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为大家阐述了成功的哲理,祛除人们心中的杂念和疑虑;使失意者重整旗鼓,帮助他们找对成功的方向,从而用不懈的努力来换取成功。
  • 卑微的枯竭

    卑微的枯竭

    【新书《肥女翻身:我的王妃是大佬》已开坑,欢迎大家踊跃入坑!双强,轻松文!】 母亲对我的态度,让我发现了我的亲生父亲。那时候,李顾瑜就是我的港湾。我自以为是的给母亲顶罪,她却逍遥的渡过我难熬的三年。我出来后,那个女人对我完全不在乎,只在乎那个名义上的哥哥!我不喜欢他,我想要逃离他,甚至忘记那些人。他却死死的不放过我。那天,他说,我甘愿做一颗小草,在你心中慢慢成长,直至枯竭。我需要对你们摇尾乞怜博得同情,还是在别人的心里真真正正的成为了那个最后卑微的人……还是……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影响无数人一生的名人轶事,指引无数人成功的职场智慧。一篇篇美文如同职场里吹过的一阵清风,为你带来清新、振奋的空气,为你消解工作中的困惑,让你明了工作的真正内涵,彰显真正的价值。一个梦想、一种热爱、一种坚持、一种淡然……优秀之花、优秀之叶在夜以继日的滋润中开出绚烂的果实,金灿辉煌。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爆王的失宠弃妃

    爆王的失宠弃妃

    她是现代穿越来的一缕幽魂,他是权倾朝野的王爷,却因为一场政治婚姻将他们拉在一起。新婚之夜,他就宣布她是他的下堂妃。新婚第二天,他携手新欢来羞辱于她!哼,他当真自己还是那个懦弱无能,随他欺么辱的女子?要知道,忍无可忍的时候无需再忍!当两人势成水火的时候,他却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心也在这种柔情中渐渐迷失,就在她自以为自己的要得到幸福时,却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场可笑的闹剧!终究是身上的痛楚,怎么都抵不了心死的痛楚!★★★★★★★★★★★★★【精彩片段一】“秦香寒,你给本王站住!”慕容晔阴沉着脸,看着离自己不远处的女子,他分明在她脸上看到了鄙夷之色。香寒指着自己的鼻子,乌黑的眼珠骨碌地一转:“王爷叫我?!”“你到底懂不懂三从四德?见到自己的夫君都不用过来陪你夫君说说话么?”看着眼前衣衫不整的两个人,女子像无骨的蛇一般缠绕在男子身上,秦香寒不禁心底唾弃了慕容晔一番。“你确定,你是我夫君么?”“该死的,你说什么?!”秦香寒无辜的笑了笑,似有些无奈,“我的夫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不一个只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本能的动物!”“动物?!”慕容晔嘴角抽搐,“你竟敢说本王是动物?!”“是啊,据臣妾所知,只有动物才会随时表现出本能啊!”【精彩片段二】“香寒,告诉本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白色的芙蓉帐内,慕容晔抱着秦香寒,在她耳边轻声低喃。“香寒所要的东西恐怕王爷给不起!”秦香寒朱唇轻启,绝美的小脸上平静无波。“你想要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得出,本王就一定做得到!”“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王爷能给么?”她淡笑,他却茫然了。【精彩片段三】粗大带倒钩的鞭子,一下一下狠狠落在她身上,鲜红的血液像是盛开在地狱的彼岸花,凄艳无比。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可是当孩子从自己身体中流失的那一刻。秦香寒咬紧牙关,满脸鲜血地仰望着那个鞭打她的男子,眸中是如水般的绝望。“这辈子,我从未如此恨过一个人,你是第一个!”一瞬间,似乎有疼惜的光芒在他深蓝重瞳中闪过,却让人来不及捕捉。“随便,恨我的人很多,不差你一个!”哈哈……她笑得绝望,笑得癫狂。悬崖边上,寒风凛冽,身穿一袭白纱的她宛如仙人,却瘦弱得要随风而逝般。她看着离她不远处的他,笑容明艳,却仿若昙花般,一绽而逝。
  •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多么讽刺!聂希晨和聂希维,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一字之差的名字,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及待遇。一个受万千宠爱的美男子,尊贵而荣耀;一个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肮脏而低等。她是聂家豪门私生女,拥有倔强叛逆的性格,十六年来把聂家闹得天翻地覆;十六年后遇上黑道老大的他,她将会为他及他的组织带来祸害还是福音?在这场斗争中谁改写谁的命运??
  •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有生之年,在漫长的时光里能遇到他,却冷漠桀骜,是她觉得遇到过最幸运的事情,不管他是否忘了自己,也不管经历多少的困难,非顾辰不可。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之后深刻地明白,也要走到他的身边去。后来,有人问,锦年时光是什么?也许会有人告诉你,他俊美出尘,那是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有甜美精致的甜点,有唯美的婚纱,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要非谁不可。因为她后来遇到了一个叫纪慕云的人,喜欢听客人讲故事。唯独对她,秦梦怜在年少的时候也曾说过,倾付了所有的温柔,给了她最好的“锦年时光”。如若你心中有爱或梦想,那里便是你心中最美好的锦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