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800000011

第11章 走向审美世界的国学(1)

在这一讲中,我们接着“国学与诗兴精神”的内容,继续就国学与审美世界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我们将国学当做中华文化的精髓,便不得不承认,它具有形而上的人生境界与形而下的器用的结合,而审美与文艺境界,则是这种形而上人生境界的凝聚。中国文化关心人生问题,充满世俗情味,但是又不滞泥于尘俗,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由此而决定了中国文化不依赖于宗教的救赎,也能达到人生的超越与精神的皈依,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国学的境界往往存在于审美世界与文艺境界之中。要了解中华文化之神韵,必然要讨论它的最高层次,也就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所以在这一讲中,我们就此话题展开论述。

一、审美与人生问题

中国文化善于将人生审美化。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在很早的商周时代,就形成了“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三代之时,礼乐用于朝廷,而下达于闾巷。”(《答陈体仁》)从礼乐的功能来说,礼以别异、乐以合乐,共同组成中华文明的体系和秩序。中华民族因为有了礼乐文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到世界各国的赞叹,是国学的标志所在。

中国古代社会用礼乐来美化人生,建立和谐之治,没有礼乐作为基础,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起码礼乐教养的社会,会成为和谐理想的世界。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艺术与中国社会》中指出:“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礼好像画上的线文勾出事物的形象轮廓,使万象昭然有序。孔子曰:‘绘事后素’。‘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宗先生强调中国古代文化以审美与艺术化为旨趣,这是卓有识见的。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和谐境界。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中国古老的礼乐文化,直接秉承农业社会人们的自然观与社会观,具备了审美的价值。既然天地以和为美,那么人类社会的礼乐也是秉承天地之和而产生的,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便是这种观念的反映。中国最早体现在礼器与玉器,以及礼乐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具有将人伦与天地相贯通的精神蕴涵,小小的玉器与礼器,不仅是装饰与把玩之物,更主要的是由小见大,映射出先民们追求礼乐与天地同和的审美观,具有本体论的价值。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传统礼乐进一步分化与重组,人们开始将诗歌从音乐、舞蹈分离出来,同时又注重其中的内在联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扬孔子整理《诗经》的贡献时指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诗经》与礼乐既相结合,又相独立,以发挥各自不同的效用。孔子强调诗歌与音乐具有陶冶性情之功能,以美化人生,培养人格。孔子认为,所谓人格,首先意味着人性的自我超越,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明确地在这里将道德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知晓、开始喜欢、乐以为之三个层面。孔子曾赞扬其大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赞美颜回的贤达高亮,在于颜回的道德境界已经超越了一般外在约束,而趋于内心的自我满足,而此种自我满足,接近于宗教体验与献身境界,它与审美中达到的心理愉悦是相通的。现代新儒学欣赏的孔颜人格,实质上即是这种审美人格境界。孔子在谈到自己的人生境界时也曾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所谓“乐亦在其中矣”,指人在弘道扬义过程中形成的自我尊严感,这是一种审美人生境界。

在《论语·先进》中著名的“子路、曾晳、公西华侍坐”一章中,孔子曾与他的学生讨论过人生理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在与其弟子探讨人生志向时,虽对子路、冉求等人出将为相的志向有所嘉许,但是他最欣赏的还是曾点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种超越世态的审美化的人生方式。

中国文化,既受儒家的影响,同时更受道家的影响,这是因为儒家重在社会人事的建树,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类自身的心灵世界的自由的关注不如道家,而美学恰恰是对于人类终极意义的寻绎,是对于人生自由的陶醉,这一点与道家思想的境界不期而遇,殊途同归。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说过:“中国人的特性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李约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到了道家思想深入心灵的魅力所在。中国伟大的文艺家大都与老庄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并不是偶然的。庄子所说的道,含有人格化的缩影,带有明显的审美自由的意蕴。《庄子·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心目中的道乃是天地之大美。庄子认为,自然界的纯美与可贵,就在于一切都是天造地设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野鸭的腿虽短,但接上一截则长;鹤腿虽长,但裁去一段则悲。庄子以此来说明人类切勿做一些毁坏自然的蠢事。如果说,庄子认为最好的人生教育就是启示人们自己去发现美,这美并不遥远,并不玄秘,就在于那“天苍苍,野茫茫,云行雨施”的大自然之中,而人一旦来到自然的怀抱中,就会处于身心自由与解放的境地。庄子曾将他的理想人格分成圣人、神人、真人、至人、德人、天人、全人等,其大要是对于世俗的超越与审美精神相通,这一点与老子理想人格重智慧思辨的特点不同。

为了给自己的人格精神罩上美丽的光彩,庄子以浪漫绚丽的笔触,描写了这些形象,《庄子·逍遥游》中描绘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在《庄子》中,这些描写还很多。庄子的文学精神与人生超越在这些文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这就是理想人格具有超凡入圣的功能,由于精神高尚,便没有了尘世之累。

庄子的人格理想在魏晋风度中得到彰显。比如魏晋名士嵇康所向往的也是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其针对性是非常明确的。嵇康认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实中是无从实现的。当时是一个人人奔竞的时代,汉末以来,社会动乱,传统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人生观念尚未成为社会共有的价值体系,因而人心的浮荡、道德的崩溃造成了社会风气的虚靡,而司马氏的所谓“以孝治天下”更使社会处于人人作假的环境之中。嵇康无力去改造这样的社会,只好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求得心灵的和谐与愉快,为此他倡导《养生论》。养生论并不是从生理的长寿上去说的,而是指抗拒外界的物质诱惑,保持纯洁之心灵,这种心境是人格独立的前提,“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嵇康发挥了老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哲学,倡导知识分子的洁身自好、抗拒浊流。在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在严词拒绝山涛荐他代替自己任吏部员外郎一职时,自叙人生志向:“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在当时世人奔竞成风,官场浊秽时,以养生之术坚守自己的人格操行,同时又在艺术美的境界中获得人性的满足,因为在艺术美的境界中,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追求可以获得超升,可以摆脱外界的困扰。嵇康在他的四言诗中,写下了不少“琴诗自乐,远游可珍”的诗,其中著名的《赠秀才入军》,可以视为嵇康人格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天合: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中借写哥哥嵇喜赴军途中游历山水的情景,描写嵇康想象在山水自然之中陶冶身心,琴诗自乐的情景,特别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四句诗,将诗人在弹琴观景时与物合一,在审美的自由境界中获得人格解放的情形写得至真至美。正像《晋书·嵇康传》所说,“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他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到晋宋时期的陶渊明的人生与文学。

当然,中国传统美学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沂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沂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是相通的。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的活力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王夫之等人就是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在儒道与多家文化的冲突与互补中显示出来的。冲突与对立造就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气,而互补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二、中国文化凝聚于审美境界之中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人格境界构成文艺审美境界的底蕴,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境界时也主要是从这方面去立论的。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还说:“然沧浪(严羽)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祯)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王国维在这里强调境界的特点是“自成高格”,认为严羽与王士祯等人的“兴趣说”与“神韵说”不如他的“境界论”更能说明诗词的精髓所在。王国维论诗词推举的是一种高尚的风韵与格调,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升华。中国文化即国学的主体,最高的境界在于人生的超越与人格的完善,中国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化。宗白华先生曾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提出:“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他提出从意境可以直窥中国人的心灵奥秘,值得我们深思。

同类推荐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古代的舒心日子

    古代的舒心日子

    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请勿模仿,对于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在这个女人毫无地位的世界里她是否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命运无法改变的时候,父母早亡爷爷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目标。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因为一颗神秘的水滴结合在一起,芷晴是一个普通的从农村出去的现代女孩。--情节虚构,新的家人环境新的性格,她将会走向新的人生。瑾娘是个没有什么追求,内心有些怯弱的古代农家女孩,她是否能让生活更加的多彩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影响无数人一生的名人轶事,指引无数人成功的职场智慧。一篇篇美文如同职场里吹过的一阵清风,为你带来清新、振奋的空气,为你消解工作中的困惑,让你明了工作的真正内涵,彰显真正的价值。一个梦想、一种热爱、一种坚持、一种淡然……优秀之花、优秀之叶在夜以继日的滋润中开出绚烂的果实,金灿辉煌。
  • 为自己出色工作

    为自己出色工作

    多付出未必真吃亏、聪明员工不敌傻员工。为什么世界上只有蜗牛能爬上金字塔?勤奋是走向成功的习惯。职场上的你是怎样的人?本书告诉你为自己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蜗牛”,也有爬上金字塔的一天。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鲁迅小说全集

    鲁迅小说全集

    本书选收了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创作,其中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1篇,计33篇。它们分别选自《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如果你是希区柯克迷,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系列希区柯克悬念小说,如果你从未欣赏过希区柯克的作品,那打开来吧!当你进入“悬念大师”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4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4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