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19

第19章 戊戌流亡后康有为的孔教思想(3)

康有为在《实理公法全书》中提出的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以圣纪元、以君纪元和以事纪元的批评可以与《大同书》中的大同纪元思想相对照。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基于他的三世说刻画了人类社会在纪元问题上的进化轨迹。首先,他指出历史上的纪元“或以君主,或以教主,或以立国,大率始于小君主,中于大帝主,而终于大教主也”(《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42页。)。接着,他论及在历史进化过程中以教主纪元何以会取代以君主纪元,并顺带指出中国宜以孔子纪元:“凡人服从君主之权势,不如服从教主之道德。以教主纪年,于义最大,于力最省,允为宜也。若中国既非耶教,自宜以孔子纪年。……从后百年,君主当不现于大地上,君主纪元之义,不俟大同世而先绝矣。非文明大国,亦必不能久存至于大同之世,然则建国纪初祖之义亦必不能存矣。然则所存者,惟教主纪元一义耳。”(《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43页。)然后,康有为提出,以教主纪元与大同之世不相洽,大同之世当以大同纪元:“然诸教竞争,各尊其教,谁肯俯就?此事人人各有自主之权,自由之理,不能以多数胜少数论也。若今日耶元之理,至大至盛矣,然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等字,终非孔、佛、婆、回之教之人所甘愿。且新理日出,旧教日灭,诸教主既难统一全地,终当有见废之一日。此大劫难挽,亦与国主略同,但少有久暂大小之殊耳。然则君师、国祖之纪元并废,大同之世宜以何者纪年乎?欲为大同之世纪年,即以大同纪年为最可也。地既同矣,种既同矣,政治、风俗、礼教、法律、度量、权衡、语言、文字无一不同,然则不以大同纪年而以何哉!吾敢断言之曰:来者万年,必以大同纪年,虽万国之文字有殊,而义必不能外之也。”(《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43页。)之后又有当今之世宜以教主、大同纪元并行之说:“今欧洲虽久以教主纪年,而又未尝不间纪君主之年者,如日本称立国几年而又称其君主纪年。盖纪事各有宜,不妨大小两元并记之,计久远者从其大元,纪近事者聊从小元,如今中国人亦多有以孔子与君纪元并称者矣。既因现时通俗之宜便,又顺将来大势所必趋,莫若于今两元并纪焉。”(同上书,144页。“于今两元并纪”《不忍》本、中华本作“以教主与大同并纪元”,故知此处的两元并纪是指教主纪元与大同纪元并用。)最后,康有为联系万国同盟之近事,发挥庚子更始之义,提出应以1901年为大同元年:“近年以大同纪元,当以何年托始乎?凡事必有所因,端必有所指,大同因之所托,必于其大地大合之事起之。近年大地万国大合之大事,其莫如俄皇所倡在荷兰之万国同盟矣。是事也,起于己亥,终于庚子。庚者,更也;子者,始也。庚子之冬至为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耶纪以为二十世开幕之一年者。当即以庚子春分为大同元年托始之正月朔日。”(《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44页。)

在《实理公法全书》中,康有为提出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是因为他相信通过考明古籍可以确定地球开辟于何时;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则认为地球开辟于何时无法确定:“大地之生,不知其始,或谓数万年,或谓数百万年,皆推测之说,非必实也。”(同上书,142页。)这实际上意味着他否定了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的可能性。在《实理公法全书》中,以圣纪元和以君纪元皆在康有为的批评之列;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则基于他的三世说肯定了以圣纪元和以君纪元的历史合理性,同时也提出这两种纪元将随着历史的不断进化而消亡。两相对照之下,尽管康有为在前后两个文本中对以圣纪元的评价在倾向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他主张在尚未进至大同纪元之前,中国宜以孔子纪元。

康有为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以孔子纪元的合理性,还勇敢地将之付诸实践。之所以说他勇敢,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里以孔子纪元是一件很犯忌的事情,既有可能被认为是对正统历法的挑战,更有可能被认为是对当时的清朝皇帝乃至整个大清王朝的不恭。1896年1月12日由上海强学会刊行的《强学报》就是以孔子纪元的,而根据《我史》的记述,以孔子纪元在当时引起了强烈震动,而强学会的被封,亦与以孔子纪元有关:“吾以十二月母寿,须归,先调君勉、易一来办事,急须开报。以用孔子纪年,及刊上谕事,江宁震动。适有京师劾案,遂藉此停止。”(《康有为全集》第五集,87页。)康有为在1896年1月26日写给何树龄、徐勤的信中也提到过张之洞“排孔子纪年”的事情。(参见《康有为全集》第二集,100页。)1897年康有为等人在桂林发起、组织的圣学会,也是以孔子纪元的。

既然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已经有了以孔子纪元的思想和实践,那么,给皇帝上一道建议以孔子纪元的奏折并非不可能之事,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历史学界往往以康有为重撰戊戌奏稿为有意作伪,这种评价忽略了康有为重撰这些奏稿时可能的心境。极有可能的是,康有为重撰这些奏稿时不仅带着很多遗憾,而且处于重演的假想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康有为重撰这些奏稿是对这些奏稿的重演性改写。于是,不难理解,在这些重撰的奏稿中,改写的内容有的是他戊戌以后才有的思想,有的则是他在戊戌时已经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写入奏折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约写于1902年的《致张克诚书》中,康有为提到戊戌时他曾将以孔子纪元的建议入奏:“仆不幸以身任国事,践于患难,遂不克任此。而夙昔所著之书,发明孔子改制,以孔子纪年,并开孔教会,曾经入奏,微旨所存,未尝一日忘之。”(《康有为全集》第六集,373页。)我们并不能由此推断说国教折的撰写不晚于《致张克诚书》。前面已经论及,《我史》中“光绪二十四年”条下“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之语的添加要早于国教折的撰写。《致张克诚书》也可能早于国教折的撰写,因为康有为很早就“相信”自己曾经将以孔子纪元的建议入奏。其实,既然以孔子纪元是康有为很早就有的思想,我们倒是可以由此推测,大概后来康有为一直遗憾自己没有在戊戌期间将以孔子纪元这一条写入建议设立孔教的奏折。

关于以孔子纪元的问题,一个更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国教折中,康有为并不是主张要将原有的纪元彻底废弃不用,更换为以孔子纪元,而是建议将以孔子纪元与原有的纪元并行,其所举的先例即是以开国纪元与时王年号并行的日本。在上引《大同书》论纪元问题时,康有为援引日本的情况以提出宜以教主纪元和大同纪元并行。而同样援引日本的情况来说明中国宜以孔子纪元和清朝原有的纪元并行则不仅见于国教折,也见于《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和《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宜以孔子纪年,以统中国数千年之记事,用省烦渎,而与国朝今之纪元并行,如日本之以明治君号纪元,而又以神武天皇纪元二千五百年同为并行焉。”(《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6页,或129页。)

回到国教折的内容。在说明以孔子纪元的理由之后,康有为将自己的一揽子建议作了总括性的说明:“伏惟皇上圣明,传心先圣,敬教审时,洞达中外,乞明诏设立教部,令行省设立教会、讲生,令民间有庙,皆专祀孔子以配天,并行孔子纪年以崇国教。其祀典旧多诬滥,或人称杂糅,妖怪邪奇,或无功德,应令礼官,考据经典,严议裁汰。除各教流行久远,听民信教自由,及祀典昭垂者外,所有淫祠,乞命所在有司,立行罢废,皆以改充孔庙,或作学校,以省妄费而正教俗。”(《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8页。)

这里既主张立国教、又主张信仰自由的思想亦见诸《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和《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盖他教虽各有神圣,而中国数千年民俗之宜、功德之盛,无有如孔子者,此为吾国国教也。民间乡曲,宜尽废淫祠而遍祀之,立诸生以同讲劝焉,一如欧美人之祠耶稣,立祭司、牧师也。……宜立儒教为国教,而其余听民之自由信仰,如欧人之以耶稣或天主为国教,而以其余听民之信奉自由也。”(《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6页,或128~129页。)

我们说,在主张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又主张信仰自由,这是国教折的一个重要思想,而其中信仰自由的主张不见于保教折。国教折与保教折的这一差别,自然意味着康有为在不同时期思想的差别和立论角度的差别,而导致这一差别的还有一个更实际的因素,这就是康有为《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的实际后果。这道奏折大约在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九日(1898年7月7日)由军机大臣廖寿恒进呈于光绪皇帝,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响应。茅海建经过查阅,得知军机处《洋务档》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录有光绪皇帝朱笔修改过的明发上谕,其中的内容“完全来自”《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茅海建还指出:“这是康有为奏议第三次被直接采用。”(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95页。)关于光绪皇帝对这道上谕的重视,茅海建指出:“此后,光绪皇帝对此道谕旨的执行情况十分关注,并对各地的落实与进展十分不满,七月初三日、初十日另有两道谕旨令各省迅速将办理情况上报。”(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95页。)在光绪皇帝的这道上谕中,关于改民间淫祠为学堂,是这么说的:“至如民间祠庙,其有不在祀典者,即著由地方官晓谕居民,一律改为学堂,以节糜费而隆教育。”(同上书,494页。此处茅海建还指出,上谕中“即著”原为“不妨”,“晓谕居民,一律”原为“酌量”,两处皆由光绪皇帝朱笔改成,使其语气加重不少。不过,总的来说,光绪皇帝的这道上谕是非常平实的,甚至与康有为的奏折相比也是如此。整个上谕中没有出现“淫祠”的说法,只是说“其有不在祀典者”,而且,在康有为的奏折里,还有令礼官“考据经典,严议裁汰”以整顿“旧多诬滥”之祀典的建议,在光绪皇帝的上谕里则没有这一条。)关于这段改淫祠为学堂的谕旨所导致的实际后果,茅海建说:“此段谕旨引发此后全国性改庙为学的风潮,各类庙产被夺事件层出不穷,许多著名的庙宇被勒索。这也成了康有为后来的罪名之一。”(同上书,496页。)

事实的确如此。“庙产兴学”的政策在各地的确导致了很多庙产被夺事件,从而也成了康有为后来的罪名之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改淫祠为学堂的举措所引发的问题作为后来政变发生的原因之一:“中国之淫祠,向来最盛;虚靡钱币,供养莠民,最为国家之蠹。皇上于五月间下诏书,将天下淫祠悉改为学堂。于是奸僧恶巫,咸怀恣怨。北京及各省之大寺,其僧人最有大力,厚于贷贿,能通权贵,于是交通内监,行浸润之谮于西后,谓皇上已从西教,此亦激变之一小原因也。”(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一,见《饮冰室合集》第六册,72页。)

论者已经指出,将庙产被夺事件归咎于康有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公平的。(参见徐跃:《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4)。)在康有为的奏折中,只是说改淫祠为学堂,并没有将佛、道等教的庙宇包括在内,而且,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也明确指出所谓淫祠的范围只限于“其有不在祀典者”。论者认为,庙产被夺事件实际上与张之洞的主张更有关联。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七(1898年7月25日),光绪皇帝谕令将张之洞所著的《劝学篇》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并在谕旨中称其“持平通达”。而在《劝学篇》外篇第三中,张之洞谈到兴学堂的经费问题时说:“府县书院经费甚薄,屋宇甚狭,小县尤陋,甚者无之,岂足以养师生、购书器?曰:一县可以善堂之地、赛会演戏之款改为之,一族可以祠堂之费改为之。然数亦有限,奈何?曰:可以佛道寺观改为之。今天下寺观何止数万,都会百余区,大县数十,小县十余,皆有田产,其物业皆由布施而来,若改作学堂,则屋宇、田产悉具,此亦权宜而简易之策也。……大率每一县之寺观取十之七以改学堂。留十之三以处僧道;其改为学堂之田产,学堂用其七,僧道仍食其三。计其田产所值,奏明朝廷旌奖;僧道不愿奖者,移奖其亲族以官职,如此则万学可一朝而起也。”(转引自徐跃:《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4)。)由此可见,张之洞关于兴学堂的建议比康有为要激进得多,康有为只是主张将不在国家祀典的淫祠改为学堂,而张之洞则明确主张将佛、道等教的寺、观的十分之七改为学堂。(张之洞就此提出的一个理由也很值得玩味:“方今西教日炽,二氏日微,其势不能久存。佛教已际末法中半之运,道家亦有其鬼不神之忧,若得儒风振起。中华乂安,则二氏固亦蒙其保护矣。”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值得注意:一是保中华方能保佛教、保道教,二是保儒教方能保佛教、保道教,而其所针对的皆是基督教在中国的兴起,即所谓“西教日炽”的境况。)

于是,不难理解,康有为后来会就此事为自己辩护。在《我史》“光绪二十四年”条下,康有为提到此事时说:“时大学堂已定,吾乃上折请于各省开高等学堂、各府开中学、各县开小学,拨各省善后款及各规费以充学费。并请废天下淫祠,以其室宇充学舍,以其租入供学费。二十一日奉旨允行。于时各直省蒸蒸争言开学矣。吾以乡落各有淫祠,皆有租入,故欲改以充各乡落学舍,意以佛寺不在淫祠之列。不意地方无赖,藉端扰挟,此则非当时意料所及矣。”(《康有为全集》第五集,95页。)根据茅海建的查对,此处所有文字皆见于手稿本,没有后来的添加。这就是说,在日本流亡期间写作《我史》时,康有为已经针对毁庙兴学问题而为自己辩护了。不过,其时他的辩护只是就事论事,说明自己的主张只是改不在祀典的淫祠为学堂,并没有将佛寺归入淫祠之列。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肥女也多娇

    肥女也多娇

    没有人比她更背了,吃个烧烤也能被雷劈中.被雷劈中了吧也就算了,竟然还穿越了.可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穿成绝世大美女,她穿越却穿成了绝世大肥妞啊?而且她的名字竟然这么地讽刺,竟然叫楚--纤--纤!哇!天啊,还有没人性啊.这个冰山脸王爷真的是她的老公吗?来看落湖被救起的她,竟然还带着个妖艳的侍妾,是存心来冷嘲热讽外加看好戏的吗?长得胖又不是她的错.她也想穿越成大美女的啊,可是老天不帮忙啊.既然这样,那就井水不范河水,各过各的生活吧,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天,她倒要看看,她的王爷老公是不是真的不后悔.什么什么?五色石?什么什么?要她去找?什么什么?皇上老大的命靠她去救?天啊,她只想安静地过点小日子啊,能不能这救世主的任务让别人去做啊...-----------------------------------------------------------------------------------------------群号是&quot;32806509...还有一个39691728..连接一下朋友的新书--<天蝉传说>超好看哦超级连接自己的新书(伯爵的烧饼小妹)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吧...
  • 红楼恨梦之黛玉问情

    红楼恨梦之黛玉问情

    什么?穿越之后我竟然变成了林黛玉,她是严咏春?咏春拳的创始人竟然称了我的老师?更可怕的是他——陈家洛,红花会的总舵主?那个出现在他旁边的人是不是化为蝴蝶的香妃啊?可为什么我心里那么不舒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林妹妹可真美,想我风度翩翩的贾府二少年难道还迷不倒她么?只是这个林妹妹好像有点带刺,怎么也不如宝姐姐那朵华丽的牡丹花。从第一眼看见她就被她的文采所打动,小小的年纪见识却是如此的不凡。为了她,我守着快要盛开的冰山雪莲,为了她,我尽快的学好武功就是为了亲自把这多雪莲送给她。她的美比她娘还要美,当年的清朝第一大美女为了拉拢住林如海身为皇帝的朕没办法才放手,今天老天爷竟然把这朵娇嫩的小花送到了朕的身边朕怎么能不爱惜她呢,不是说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么?只是她竟然是我弟弟的意中人......引子一一曲清词一杯茶,深宫何处忆儿家?点点红楼尽滴泪,梦断深宫去天涯。引子二十年恩爱终成梦,苦心教导亦成空。且看风云变幻时,金陵烟雨展神通。引子三家住虚无缥缈中,读书习武两无成。怀揣金银不会用,流落江湖一狂生。************************************************强力推荐好友冰冷女人的玄幻小说异世逆天,(既天道不公,那我就做那逆天的存在.....).强力推荐好友月飞扬的邪恶小娘子(“你干嘛砸我的头!”某男愤恨道!)强力推荐好友流光倾城的扑到美人师父(一道天雷,她换魂,变身绝色。天下苍生皆被她所媚,只他一人,端坐如莲。)
  • 皇后惊滟

    皇后惊滟

    步惊艳成了京都人的笑柄。本来准备娶她的晋王爷娶了她姐姐,而她为了遮羞,只得嫁给晋王的弟弟秦王——一个患了绝症活不了两年的傻子。谁也不愿意嫁给一个短命的傻子,但事实就是事实,没有人可以更改。步惊艳放平心态,淡然处世,只想过上自己的逍遥生活。可是,这些自以为是的男男女女总是对她逼迫逼迫又逼迫,她是否会坐以待毙?当她以为一切都已在掌握中时,计划好的事情却出了意外,这个别人眼中的傻子很古怪。他紧紧抓住她的手,睁大无邪的眼睛大叫:“不放,说不放就不放,你让我一个人逃走,然后再和他死在一起,我不准——”他一次次坏了她好事,又一次次从生死边缘将她拉回,他究竟是什么人?复杂的晋王爷,多情的离越太子,邪魅而又霸道的雪域王,忧郁的夏皇,为了子民的生存而奋斗的天临国人,一群为了男人斗得你死我活的女人。当有人痛苦倒下去的同时,也有人傲然站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破命

    异界破命

    异能者死后被命运之神复活到异界并给了一个任务:杀死其它的穿越者!修炼上古秘典的秦逸龙,开启阴阳双瞳后会在都市和校园带来怎样的冲击?当他面对震惊世界阴谋的同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两大异能惊异界,魔法武道共生辉!带着命运之神赐予的任务,给异界大陆带来一个命运的主宰。诛杀其余穿越者,寻回最爱女人之灵魂。林天翔融入折影大陆之中成就破命之旅。
  • 琉璃殇,缱绻帝王侧

    琉璃殇,缱绻帝王侧

    “不要唤我先生,我给你十里红妆。”他紧紧搂着她,“我想与你共度一世,戳↑↑↑↑↑皎皎孤月,天帝之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一年,【已完结】新文,他抛却政事,三重天上;你我初遇。”“我在。“沫琉,覆手为雨。当魔界至尊亲手扼住她的脖子,看他还会不会要你!”“我······愿意。然后他看了过来,这偌大的天下没有你在陪在我身旁,偏偏有着淬过火一般的热烈和璀璨,韶韶光华:即便负尽天下,是多么寂寞的繁华。到我的身边来,目光冷冷,残忍而妖艳:“你不怕死吗?”“怕。”“你这个魔鬼!”这是一场仙魔之间的浩大战争,断然不会再辜负你。”“是吗?那我夺了你的身子,为我披上嫁衣,那又何妨?”“得到你,这是一份帝尊之间完美争夺的爱情。她三魂七魄重新归体,眼前温润如玉的男子正含笑望着她:“醒了就好。”“先生······”“阿璃。执手携老。”弹指之间,星移斗转;情愫便生。当日便是,此生如是。,眸光中似有清泉流淌,”他俯身靠近她。她说:阿璃,我不曾悔。”翻手为云,说着缱绻的情话。”她轻轻的说着,“可是我更怕你伤害他他是仙界唯一的太子殿下,换得她的回心转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
  •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