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20

第20章 戊戌流亡后康有为的孔教思想(4)

在《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和《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中,我们又一次看到康有为就此事为自己辩护。他从国人“得新则弃旧,故绝无古物之留存”的遗憾说起,引出“近者毁佛寺以兴学”的问题,然后提到自己戊戌年间毁淫祠的建议,申说此建议并未针对“有教之庵寺”,并暗示“毁佛寺以兴学”的责任也不在光绪皇帝:“吾戊戌之主毁淫祠,乃为无名之庙宇耳,非有教之庵寺也。即欲毁弃,而一教之大,安有不明下诏书,辨析而后去取之?坐使吏胥之奉行不善,以致僧尼震惊,是岂焕发明诏之初心哉?”(《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7页,或130页。就此事而为光绪皇帝明确进行辩护见诸《戊戌奏稿》麦仲华在国教折下的注:“按:淫祀与教育有异,然奉上谕后,有司奉行不善,寺观多毁。此胥吏讹索所致,非上谕意也。此折可证。仲华注。”转引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96页。茅海建认为此注是康有为以麦仲华的名义所写。)

此处康有为所谓“近者毁佛寺以兴学”,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1901年,义和团运动之后,慈禧太后主导朝政,推行新政,史称“清末新政”。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兴学育才。而在如何解决兴办学堂的经费问题上,新政的有关政策文件中的确有“可借公所寺观等处为之”等庙产兴学的内容。尽管这些政策文件对于庙产兴学只是提了一个大略的方向,其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各地在督抚的支持和官员的主导下,毁佛寺以兴学的现象屡屡发生,直到1905年朝廷颁发保护寺庙产业的上谕。(参见徐跃:《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4)。)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毁庙兴学问题的这些文字之前,恰是前面已经引用过的“宜立儒教为国教,而其余听民之自由信仰”等文字。如果将前后的文字关联起来,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康有为在此处就毁庙兴学问题而为自己所做的辩护就不像《我史》中那样仅限于就事论事,他实际上是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的高度,就是说,从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而言,最能够表明他没有毁他教之思想的,就是在主张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也主张信仰自由。上引国教折的最后一段专门提到其他宗教也是要申说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也要提倡信仰自由:“除各教流行久远,听民信教自由,及祀典昭垂者外,所有淫祠,乞命所在有司,立行罢废,皆以改充孔庙,或作学校,以省妄费而正教俗。”这就是说,如果说康有为后来作国教折,有意就他改淫祠为学堂的建议所引发的毁庙兴学问题而为自己辩护的话,那么,在此折中他的辩护与他在《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和《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中的辩护是一样的,二者都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的高度上而提倡立孔教为国教和信仰自由并行不悖。(茅海建就上引“除各教流行久远”这一段话评论说:“根据这一段话,即变成康建议可以保留流行久远的佛、道及祀典所录的各种寺庙观院。康事后补作此论,以为自己洗刷。”(《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96页)这个评论非常容易让人误解为,康有为原本是主张毁各种寺庙观院以兴学,后来又反其初论而为自己开脱。)

另外,国教折中“官立教部以统国教,其余皆听民之自由信仰”的主张,亦见于《官制议》的第十一卷“增司集权”。该书初版由上海广智书局于1904年7月发行,其中多卷刊载于1902—1904年的《新民丛报》,但第十一卷“增司集权”并未在《新民丛报》刊载。在这一卷中,康有为倡导立教部以掌国教,其言曰:“教部掌布宣国教之事。俄、土、波、英皆有教部,与政府对举,最为重要。法、意、普则以教部兼法部,奥、匈、瑞、希则以文部兼教部。盖各国之宪法,信仰各教,虽听人自主,而本国之政治、人心、风俗,则各有其国教之宜,不可失坠也,故皆设教部以统之。中国政治、义理、学校、选举皆出于儒,故礼部者实教部也。但礼部于供奉为多,亦兼领学校、风俗之事,职不专纯,今宜正其名曰教部。各省学政,皆改为提督教事。各府各县皆立教长,各乡皆立掌教。教生即以今举人、秀才之耆宿有德望诚心者充之,以教其乡人。其一县之教长,由各乡掌教公举,而提督教事定之;一道、府之教长,由各县之教长公举,而教部长主之;一省之提督教事,由各道、府之教长公举,而教部长请旨任之;教部长由各省提督教事公举,奏闻而简任焉。自军旅、狱室,皆置教生以教化之。其各县、乡淫祀,皆改为圣庙,立教生以司之。其有教案,皆由教部交涉。其行教于外国者,重赏而后礼之。”(《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11页。)

教部之名,已见于保教折,在那里是说所要立的孔教会“略如外国教部之例”,而“其于礼部,则如军机处之与内阁,总署之于理藩院”,即是以孔教会统属于礼部。前面已经提到,在《教学通义》中,康有为倡议设立道学科,在管理上亦是统属于礼部;在1898年6月21日进呈给皇帝的《日本变政考》中,康有为则建议“改礼部为教部”。在国教折中,康有为的表述则是“官立教部,而地方立教会”,还提到以全国教会之长为教部之最高官职,即教部尚书,没有提到礼部。在《官制议》第二卷“中国古官制”论教官时,康有为一如他在《教学通义》中一样,将敷教之官追溯至“契作司徒”,更提出中国设立教部是在四千年前:“契之司教,盖在教部、文部之间,盖文与教原相近。而中国之为教,并非如各国之托于神道,令人迷信,但在人伦日用之间。各国以佛、回、耶苏之法皆托于神,遂几若言教必托于神,舍神言人若无教者,甚且以中国为无教,真不可解也。岂知中国之立教设部,乃在四千年前乎?”(《康有为全集》第七集,236页。)在《官制议》第十卷“存旧官”中谈到礼部时,康有为说:“今新定百司,不存此部。”(同上书,296页。)于是我们看到在第十一卷“增司集权”中立教部的主张,而其言则曰“礼部者实教部也”,“今宜正其名曰教部”。由此可以看到,教部、教会之名,以及各级教会的教长之名,在各个文本中虽多有不同,但前后意思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在保教折中明言以衍圣公为孔教会之长,而在后来的文本中则没有此议。《官制议》第十一卷“增司集权”中还有一些内容与保教折雷同,比如谈到西方教部与政府对举、通过教部解决教案问题、奖赏在国外传孔教者等。但就其核心思想而言则与国教折更为接近,即仍是明确阐发立孔教为国教与信仰自由二者并行之义,且明确提到宪法问题。

在1917年7月19日的《致冯国璋电》中,康有为曾说:“仆戊戌以来主持君主立宪,自辛亥以来主持虚君共和,光明言之,未有改也。”(《康有为全集》第十集,418页。)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虽然可以追溯到很早,比如约写于1888年前的《实理公法全书》,而其首言立宪,则是在1897年的《上清帝第五书》中,但是,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并没有专门就立宪问题向朝廷提出建议。(《戊戌奏稿》中有《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和《谢赏编书银两乞预定开国会期并先选才议政许民上书折》,根据黄彰健等人的研究,皆为康有为后来所撰,对此,茅海建评论说:“《戊戌奏稿》一连三篇精心炮制的另作,大谈开国会立宪法,以至于后人多有误解,将戊戌变法定性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改良主义运动。”(《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698页))康有为明确以君主立宪为其核心的政治主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流亡生涯中。(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保皇会,继续宣扬其君主立宪主张,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性事件。)而国教折中立孔教为国教与信仰自由的主张是与其君主立宪思想完全一致的。而且,从上面的陈述和分析可以看到,国教折中有多处内容和康有为后来一些文本中的内容相同。这些内容计有:论神道教与人道教之别而以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断当下的时代——包括西方——为据乱之世,尚未达至升平之世;驳孔子乃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而非教主;说教主、君主纪元并行;倡立孔教为国教与信仰自由并行;辩戊戌废淫祠之策不含佛道寺观;说各国学校皆隶于教等。与国教折的这些内容相同的文本计有:《意大利游记》、《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苏格兰噫巴颠大学参观记》、《官制议》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本大都写作于1904年。所以,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断言,国教折的写就大概在1904年或稍后。(孔祥吉说国教折是康有为“到日本后重新撰写”(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85页),茅海建则猜测“其写作时间很可能在宣统年间”(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96页),皆无根据。另外,前面已提及,在写作于1910年9月30日的《论中国宜用孔子纪年》中,康有为说:“昔在戊戌之岁,吾立孔教会于京师,士大夫多从焉。于是奏请令各省、府、县、乡皆立会,公举耆旧志士学人为会长,改教官为奉祀官,诸生为讲生,而京师立教部,令各省公举教部长以总持焉,而于大事以孔子生纪年。事未行而新政败,吾亦逋亡在外,十二年于兹矣。”(《康有为全集》第九集,163页)细察此语当对应于国教折:其中未提以衍圣公为孔教会总理而是说“公举耆旧志士学人为会长”,此与国教折同而与保教折异;其中明确说到“于大事以孔子纪年”,此与国教折同而与保教折异;且《论中国宜用孔子纪年》一文中还有“康熙时学使吴培禁民妇祀孔子”的陈述,此内容亦见于国教折。故可断言,国教折的写就最迟在写作此文之前。不过,既然国教折的内容与系于1904年的其他文本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我们大概可以断言国教折的写作即使不在1904年,也不会太晚。)

既然国教折反映了康有为流亡期间的思想,那么,可以说,国教折是伪而不废。实际上,国教折最能代表康有为流亡期间的孔教思想,他在流亡期间的其他地方谈到孔教问题的,主旨基本上不出国教折,虽然还有一些新的内容值得重视。

关于孔教是不是宗教的疑惑,涉及对宗教概念的理解,而康有为多次为之申说。上引《意大利游记》中区分神道教与人道教的文字,就属于康有为申说孔教为宗教的内容。在那一段文字之前,还有一段更具概括性的文字:“或有谓宗教必言神道,佛、耶、回皆言神,故得为宗教;孔子不言神道,不为宗教。此等论说尤奇愚。试问今人之识有‘教’之一字者,从何来?秦、汉以前,经、传言教者,不可胜数。是岂亦佛、回、耶乎?信如斯说,佛、回、耶未入中国前,然则中国数千年为无教之国耶?岂徒自贬,亦自诬甚矣!”(《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4页。)

而在《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和《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中,康有为的申说更为具体,主要包括如下三个要点。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成长如同蜕变,每隔段时期都会经历一次痛苦争扎美丽变身,是化蝶而出?是僵死蛹中?生命之奇迹在于不经意的邂逅和出乎意料的结局。苏琬三年前结束一段身心疲惫的感情,在一次意外中成为S城首富林曜的契约替身新娘。三年后合约到期恢复自由身,可是所有的一切随着商云墨的出现偏离预期轨迹。直到多年后历经种种,沉沉浮浮,在伤害与被伤害之间徘徊。迷途的苏琬经历数次蜕变,最终苍桑过后,凤凰涅磐。在重生的彼岸遥望商云墨、林曜,两个曾经纠结大半生的男人,是离去?是守望?——人生如若初见,曾经的伤还会痛吗?
  • 你不可不知的排毒解毒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排毒解毒100招

    排毒解毒的方法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法有很多,本书从饮食、运动、心理、按摩等方面列举了许多排毒解毒的妙招,对一些时尚的排毒解毒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对酒精中毒这一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毒方法,可供读者在浏览时学习使用。祝每一位读者开卷有益,越活越健康,越活越美丽!
  •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日益彰显,投资技巧已经成为致富的基本功。但西方投资大师的著作繁多,且晦涩难懂,让广大中国投资者望而生畏,《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深入浅出,让大家只读一本书就掌握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詹姆斯·P·奥肖内西、范·K·撒普、罗伯特·希勒、阿瑟·莱维特八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轻轻松松掌握投资精髓。中国投资者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运用西方投资大师的理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作者在这方面也给出了操作建议。衷心希望《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能成为您运用大师投资智慧的起点。
  • 翻天

    翻天

    初出尘世,入剑宗,刷地下赏金榜,捕深海美人鱼。开遗址古墓夺陨落神器。层出不穷的法宝,神奇瑰丽的道术,各色各样的美人。翻天覆地,唯我独尊!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怎样的婚姻才算是幸福的呢?《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从男女相处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详细地阐述了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化解的办法,旨在为围城中人指点迷津。也许你已经在恋爱的甜蜜中满心欢喜,准备迈入婚姻的殿堂:也许你已经在婚姻的苦海里挣扎多年,眼见着爱情慢慢走远,却无能为力:也许你正在思索是否要加入离异大军,结束自己认为不美满的婚姻:也许你正看着别人的幸福,感叹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如初恋般美好,如新婚般浪漫……
  • 传说

    传说

    凤凰氏后裔离人,十五皇子,却不能像其他皇子一样受到众人的尊敬语崇仰,处处受到排挤,凌辱,和宫女玉容生活在一起,也许是上天的捉弄,玉容通灵族最后一个流人,有着无边的法术和功力,里在他的熏陶下开始慢慢的练习,他终将是王,为帝王之位而生。
  • 我若为仙

    我若为仙

    我有大定力,当抵狐媚惑!我有大智慧,当断世间乱!我有大勇气,当斩万千魔!我有大悟性,当成永生仙!我若为仙,定诛邪魔保平安;我若为仙,定叫公平临人间;我若为仙,定让乾坤换新颜;我若为仙,定把仙道重筑建!若生为鲲鹏,则海不能容;若生为凤凰,则烈焰新生。混乱大世界出生的易剑南,真心求道,勇猛精进,但凭手中玉如意,荡尽险难终得道!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那一季飞扬跋扈的青春

    那一季飞扬跋扈的青春

    那些爱过我和伤害过我的人,我并不憎恨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青春存在的意义。不管结局是悲是喜,伤疤是大是小,都是我青春里最珍贵的礼物。我的青春就是要跌汤起伏、飞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