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18

第18章 戊戌流亡后康有为的孔教思想(2)

从相关实践来看,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陈焕章在1899年就在自己家祠中祀天以孔子配了:“吾昔在高要创昌教会,即设圣位于砚洲乡之陈氏祠,继又设圣位于纽约之中华公所,后又设圣位于砚洲书院,去岁冬至且在砚洲南郊高筑天坛,以祀天而推圣师为主,以实行公羊无主不止,及中厅配天之义。今春在乡建励刚家塾,以祀先君丽江公并及三代,则又特奉昊天上帝与至圣先师之牌位而崇祀之,以创尊天尊圣尊祖之仪,而为三本一堂之制。皆此志也。今国人莫不有家,家莫不祀其先人,盖报本之教然也。曷不推大报本之义,而宗祀孔子于家,以配上帝,且以时读经,以为安身立命之计乎。诚如是,则家家皆有一孔教堂,处处皆有无数孔宅矣。”(陈焕章:《孔宅诗序》,载《宗圣学报》,总第十六号。)三本堂也见于康有为晚年在上海设立的天游学院。刘海粟回忆说:“学院右边有一间平房,门上康先生题着‘三本堂’横匾。我请他解释,他说:‘人受生于天,受教于圣,传类于祖若父母,三者人生之本,绝不可忘,每逢朔望,必率儿孙后辈至三本堂焚香叩头。孔子圣诞,所有学子皆来拈香。’”(刘海粟:《忆康有为先生》,见夏晓虹编:《追忆康有为》,309页。)

如果陈焕章在家祠中祀天以孔子配的做法来自康有为的话,那么,我们说,康有为至少在1899年之前就有了这个想法,但从康有为的现存文献来看,他对祀天以孔子配这一制度设计的具体阐述则初见于国教折。我们知道,梁启超曾称康有为为“孔教之马丁·路德”,据说是出于康有为的自况,这个说法当然主要并不是说康有为以基督新教为蓝本——或模仿基督新教——而建立孔教,而是说,康有为对于孔教的改革,类似于马丁·路德对于天主教的改革。(诚然,不可否认的是,康有为人人祀孔、人人祀天的孔教改革主张,的确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写作于1914年12月的《人民祭天及圣袝配以祖先说》一文中,康有为认为人人祀天、祀孔、祀祖对孔教来说堪称完备之礼,也明言其中人人祀天之义得自基督教的启发:“故吾国民于所在地祀天及圣,以其神及祖先配之可也,义之至也,礼之隆也。基督教人祀天圣而不祀先,吾国民祀先而不祀天,其士祀圣亦不祀天,各有缺典,皆不完不备之礼也。孔子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盖人道莫大于仁,而孝弟为仁之本。故祀天以明万物皆本于天也,则万物一体矣,所以教仁莫大焉;祀先以明身体与宗族皆本于祖、父也,则以亲九族矣,所以教孝莫深焉。令国民皆仁且孝,人道备矣,天下治矣,孔子之道行矣。故及今宜令国民祀天及圣,以祖先袝配之礼。”(《康有为全集》第十集,202页))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康有为的孔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相似的即在人人可以祀孔、人人可以祀天这一点上。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通过“因信称义”的教义而使信徒能够直接与上帝沟通,在客观上削弱了教会的权力;康有为的孔教改革则通过援引经典而提出人人可以祀孔、人人可以祀天的主张,关联于当时的实际状况,这一主张当然意味着打破原本由官方垄断的祀天、祀孔权力。我们知道,根据文献记载,上古时期的中国曾发生过一次宗教改革,史家刻画为从“家为巫史”到“绝地天通”,如果不考虑其中“巫史”概念与后来儒教义理之间的实质差异的话,那么,我们说康有为的孔教改革所遵循的路线其实是类似于从“绝地天通”返回到“家为巫史”。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教折中,康有为依据他的三世说,刻画了中国政教关系应该遵循的发展道路,即从适应于据乱世的治教合一发展到适应于升平世的治教分途,他也明确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点是从原来的“立天下义、立宗族义”发展到今后的“立国民义”:“夫孔子之道,博大普遍,兼该人神,包罗治教,固为至矣。然因立君臣夫妇之义,则婚宦无殊;通饮食衣服之常,则齐民无异。因此之故,治教合一。奉其教者,不为僧道,只为人民。在昔一统闭关之世也,立义甚高,厉行甚严,固至美也。若在今世,列国纵横,古今异宜,亦少有不必尽行者。其条颇多,举其大者,盖孔子立天下义,立宗族义,而今则纯为国民义;此则礼规不能无少异,所谓时也。孔子自有平世之义,臣所辑《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略发明之。但今未明,若尽以据乱旧道绳人,则时义事势不能行;若不以孔子大教为尊,则人心世道不可问。故今莫若治教分途,则实政无碍而人心有补焉。”(《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8页。)我们知道,康有为原来认为中国两千年总总皆小康之道,而西方已先中国一步渐至大同。但他后来转变了看法,认为西方与中国差不多皆处于据乱之世,而尚未达至升平之世。他的这一看法的转变,正是在1904年游历欧洲之时。(钱穆1944年作《读康南海〈欧洲十一国游记〉》,其中说:“南海早年,实为欧洲文明之讴歌崇拜者,其转而为批评鄙薄,则实由其亲游欧土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八,325页))此义见于《意大利游记》:“窃观今者欧美风俗人心,与中国正相若,其去性善自由,皆甚远也。国争若是,险诈横生,此正大行《春秋》之时,且一切据乱之义,尚合于今时,而万不能求之高远。吾昔者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由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孔子于今日,犹为大医王,无有能易之者。”(《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4页。)可见,国教折“立国民义”背后对时代性质的判断与《意大利游记》中对时代性质的判断是一致的,即二者皆断当下的时代为据乱世,而所提治教主张皆留意于如何从据乱世达至升平世。

随后,康有为提出了“官立教部,而地方立教会”的国教主张,并明确阐述了“政教各立,双轮并驰”的强国卫教之策:“夫举中国人皆孔教也,将欲令治教分途,莫若专职以保守之,令官立教部,而地方立教会焉。首宜定制,令举国罢弃淫祀,自京师城野省府县乡,皆独立孔子庙,以孔子配天,听人民男女皆祠谒之,释菜奉花,必默诵圣经。所在乡市,皆立孔子教会,公举士人通六经、四书者为讲生,以七日休息,宣讲圣经,男女皆听。讲生兼为奉祀生,掌圣庙之祭祀洒扫。乡千百人必一庙,每庙一生,多者听之。一司数十乡,公举讲师若干,自讲生选焉。一县公举大讲师若干,由讲师选焉,以经明行修者充之,并掌其县司之祀,以教人士。或领学校,教经学之席,一府一省,递公举而益高尊,府位曰宗师,省曰大宗师,其教学校之经学亦同。此则于明经之外,为通才博学者矣。合各省大宗师公举祭酒老师,耆硕明德,为全国教会之长,朝命即以为教部尚书,或曰大长可也。各国学校,皆隶于教,学生日必顶礼,况我孔子,向专为学校所奉哉?应密其仪节矣。至凡为传教奉职讲业之人,学业言行,悉以后汉、宋、明之儒先为法。矩矱礼法,不得少逾,执持大义,匡弼时风。虽或极迂,非政客士流所堪,难从难受,而廉耻节义,有所扶赖。政教各立,双轮并弛,既并行而不悖,亦相反而相成。国势可张,圣教日盛,其于敬教劝学,匡谬正俗,岂少补哉?”(《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8页。)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到,可能让很多人深感意外且难以想象的是,康有为在此提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正是为了在制度安排上实现政教分离。在康有为看来,就中国而言孔教与君主制在汉代以来的结合可谓至美,但那种治教合一的模式仅仅适应于往昔一统闭关之世,而现在的世界则是列国纵横,所以,政治制度要发生变化,孔教的落实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正如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以“国民义”为圭臬一样,孔教的落实方式的变化也必须以“国民义”为圭臬。既然从汉代以来孔教一直是中国国民的主导性教化,那么,以“国民义”为圭臬来考虑孔教的落实方式自然就是在新的政治制度架构内立孔教为国教,而这个重新安置孔教的步骤也就是治教分途,即分别建立孔教制度与政治制度。(从现有文献来看,康有为最早论及治教分途是在改定于19世纪90年代初的《实理公法全书》的“教事门”条下:“治教本有自然分为二事之形,盖一人不能同时兼任二事,且事体不同,则人性多各有所长。”此为教事门中实理之二。其公法则曰:“教与治,其权各不相涉。”后加按语曰:“此乃几何公理所出之法,最有益于人道者。”其比例之一曰:“行教者可侵政权。”后加按语曰:“此必有害。如某教士侵某国政权,则其害何如,皆可具征。”比例之二曰:“教事以行政者主之,教士应得之权,行政之人,得以无理想制。”后加按语曰:“如此亦有害。”(《康有为全集》第一集,156页))

为了实现政教分离而主张立孔教为国教,毫无疑问这是国教折的核心思想。其中,一个以“国民义”为圭臬的现代国家构想呼之欲出。需要指出的是,康有为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国教”这个概念,其一是一个指向制度安排的、具有规范意义的概念,其二是一个指向客观事实的描述性概念,即用来描述他所认为的汉代以来孔教就成了中国的国教这一事实。更多的时候,康有为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国教”概念的。以国教折为例,标题中“请尊孔圣为国教”的提法似乎意味着这里的“国教”概念基本上是一个指向制度安排的、具有规范意义的概念。国教折的正文中只有两处出现“国教”一词,分别是开始时的“以重国教”和结尾处的“以崇国教”,二者的提法基本相同,意味着正文里的“国教”概念基本上是一个指向客观事实的描述性概念。在写作于1904年的《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中,康有为说:“中国数千年民俗之宜、功德之盛,无有如孔子者,此为吾国国教也。”(《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2页。同样的内容亦见《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125页。)这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国教”概念;在同一段,康有为又有“宜立儒教为国教”的说法,这是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国教”概念。因此,说康有为主张立孔教为国教,更确切的意思是说他主张将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国教的孔教予以政治上的重新确认和制度上的明确安置。(干春松在《宗教、国家与公民宗教——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孔教设想与孔教会实践》一文中注意到康有为国教概念的特别之处,即康有为主要是从文化和风俗的角度来理解国教的,该文载《哲学分析》,2012(2)。)

在上面的这段引文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留意。其中康有为谈到县、府、省等各级的讲师或宗师“或领学校,教经学之席”,还引其他国家学校的情况加以比较、说明:“各国学校,皆隶于教,学生日必顶礼,况我孔子,向专为学校所奉哉?应密其仪节矣。”在国教折的最后,康有为还提出了改淫祠为孔庙或学校的建议。我们知道,在保教折中,并没有提到学校,在针对淫祠问题而提出的建议中也只是说改淫祠为孔庙。学校之开设,始于光绪帝1898年7月3日的圣谕。随后康有为上了一道折,即前面讨论过的《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淫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折》,建议开设中小学及高等学堂,其中不再建议改淫祠为孔庙,而是建议改淫祠为小学。国教折最后建议改淫祠为孔庙或学校的建议显然是康有为后来关联于光绪帝开学校之圣谕而有意补写的。

至于“各国学校,皆隶于教,学生日必顶礼”的情况,在康有为戊戌以后的著述中则见于1904年他游历英美大学所写的游记。如在《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中,康有为在述及剑桥大学的教堂时说:“其祈拜耶稣之殿,尖塔无数,耸峭宏丽。盖每校有之,而总大学别为一所焉。盖凡教学,必尊其先圣先师,此中西之通义也。遍观各国大中小校,莫不皆同。其本校教授之有名者,悬其像于中,所以敬先师也。皆有祈拜耶稣之殿,所以敬先圣也。吾国人之就学者,虽非同教,既入其学,亦施敬焉。其重先圣先师亦至矣!”(《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2页。同样的内容亦见《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125页。)在同样写作于1904年的《苏格兰噫巴颠大学参观记》中,有如下的记载:“有祭殿,甚庄严,以祈于先圣耶苏者也。每来复日,教习率学生习焉。盖欧土学校,无不有殿以尊先圣者。一室遍悬前教习像,数百年中之名师皆备此,则尊先师也。立学必尊先圣先师,以教后士,此真中西所同。我国之立学,宜尊孔子,乃义之宜。”(同上书,55页。)

在以治教分途为主旨提出了“官立教部,而地方立教会”的国教建议之后,康有为接着提出了以孔子纪元的建议:“抑臣更有请者,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一以省人记忆之力,便于考据;一以起人信仰之心,易于尊行。日本无教主,亦以开国二千五百年纪元,与其时王明治年号并行。一以归当王,一以便考古。若吾国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苟非通博专门,今人不知何世。既为前代,无关尊王,不若以教主纪年,更于敬教有补。”(《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8页。)

从现有文献看,康有为最早讨论纪元问题是在《实理公法全书》的“纪元纪年用历”条下。在公法部分,他主张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其言曰:“以地球开辟之日纪元,合地球诸博学之士者,考明古籍所载最可信征之时用之。而递纪其以后之年历学,则随时取历学家最精之法用之。”在比例部分,康有为则分别批评了以圣纪元、以君纪元和以事纪元的“无益于人道”。其批评“以圣纪元而递纪其以后之年,倒纪其以前之年”曰:“此法甚不合实理。盖圣人以前之人,不能知有后来之圣,倒纪其年,则无理矣。倘同时而数圣之功相若,则将各有纪元纪年,甚无益于人道矣。后人知识固甚于前人,其功亦可过前人。然则不令后人有改元之事,固与公理不合;或令其可以改元,则数数改元,亦无益于人道也。”随后康有为则非常简略地批评以君纪元与以圣纪元相比“更无益人道”,而以事纪元则尤为陋习。(参见《康有为全集》第一集,154页。)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热门推荐
  •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军事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军事篇)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基于物竞天择的本性,对外界的索求是永无止境的。由此引发的战争贯穿着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历史。在探究历史上那些战争真相的同时,人类也在那些断垣残壁中反思。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灯笼草

    灯笼草

    小灯是五桩的妻,二桩是五桩的兄。二桩当过兵,是个体面漂亮的人,小灯对二桩曾起过心思,二桩对小灯亦起过心思。但是小灯和她的丈夫,男人仿佛一棵青壮的庄稼,汁水饱满,有一种藏不住的乡俗的野性,而小灯,就是近旁的那棵不知名的小草,同样的土壤,同在风雨中阳光下,根已绞在一起,叶子紧紧相依。在一起并属于着,互相接受并享受着。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