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000000007

第7章 Ⅲ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3)

这里需要作出解释的是,人既然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自然只能服从宇宙间的法则与秩序,为什么还非得认识到它们不可?比如说其他动物,它们也在服从自然法则,但它们显然并没有认识到它们所服从的法则,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而且恰好是斯宾诺莎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他说过,他“决心要探讨一下”的事情就是“究竟有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的善”。换句话说,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在承认了人的能力有限之后,人怎样才能过一种高尚的(也即幸福的和善的)生活呢?如果我们只能像动物一样盲目地服从自然法则,我们便活得跟动物没有两样了,这种活法当然是谈不上什么高尚不高尚的。然而我们是人,人是有理性、有智慧的,完全有可能过一种有理性、有智慧的生活。在斯宾诺莎眼里,有理性、有智慧的生活才有可能是高尚的生活。

举一个例子说,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都害怕死亡。可是有理性、有智慧的人却会想:凡是人办得到的事情没有一件会使人长生不老,所以我们为自己必有一死而恐惧、而悲叹就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徒劳无益。想通了这一点,就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必然要来的死亡,不为它烦心,不为它恐惧,而让自己的生活多一分安宁,少一分烦恼,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狼狈。这样,人的生活当然也就多了幸福、高尚和善了。你不要说这其实办不到,古往今来有许多智者的确曾经用很平静的态度面对过死亡。前面讲到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例,斯宾诺莎自己也是一例。他在死前的最后几分钟还在与别人安详地谈话,仿佛死亡与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没有什么两样。你还应该记住的是,他死的时候才44岁。

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其实与对待死亡一样,态度上也能有很大的不同。只知道追名逐利、求福避祸的人永远生活在希望与恐惧之中,他们得不到安宁。有理性、有智慧的人则能知道什么是可避免的,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是可求到的,什么是不可求到的。因此,他们懂得引导和节制自己的感情,免受希望与恐惧的折磨。斯宾诺莎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斯宾诺莎倡导一种高尚的生活,也就是不单纯顺从我们的欲望、感情和激情,而是用我们的理性去统治、驾驭和节制它们的生活。他认为我们应该成为欲望、感情和激情的主人,而不是反过来成为它们的奴仆。他之所以这样主张,是因为他坚信人类理性不仅能发现和认识宇宙的秩序与法则,而且能依照这些秩序和法则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感情和激情。他的这一信念,在近代西方世界被表达为:“理性能使人自由”,并且曾经一度成为西方世界许多人共有的信念。然而,在他身上这一信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时时处处身体力行,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做,用自己的一生作出了有力的证明。因此,有哲学家说:“斯宾诺莎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

说他“温厚可亲”,当然不是指他对万事万物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哲学的平静(那也许会冷得可怕),而是指他也能理解和尊重平常人的生活。他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并且也是一辈子身体力行的。这个准则是:“1用一种人民能够懂得的方式对他们说话,替他们做一切与我们的目的并行不悖的事情。2只享受那些有益于健康的乐趣。3不贪财,只要能维持健康的生命即可;不落俗,只遵守那些不妨碍我们事业的风俗习惯。”

从这个准则看,他自己也在过着一种平常人的生活,只不过少了一些平常人的那种自寻烦恼罢了。

康德的忧虑

康德是德国人,或者说,他是一位德国教授,因为他几乎终生都生活在学院内,而且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学院式生活。1724年他出生于当时属于东普鲁士帝国的柯尼斯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归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此后整整80年,也就是一直到1804年逝世时为止,他都一直住在这个城市里。他在柯尼斯堡大学上学,又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平平稳稳、无风无浪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然而他却用自己的思想与著作在人类思想史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至今都未曾平息。有人说他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有人不同意,但无论如何,他是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之一却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康德这个人,哲学界以外的人知道得最多的有两件事。一是他说过的一句名言,“有两件事物,我们越是对它们沉思默想,就会越加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另一件事是,康德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下午只要他身着灰色大衣,拿着手杖外出散步,当地的居民就知道时间准是三点半了。其实他年轻时并不这么刻板,大约是在50岁以后才养成了生活严格有序的习惯。他说,他的巨著《纯粹理性批判》中有许多主要思想都得自他每天散步的那条路。因此,他散步的那条路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哲学之路”。

康德早年并不曾想到,他会在57岁时写出一部震惊整个世界的哲学书。他早年的著述大多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他写过《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了有关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又写过《人类学》,提出了人类可能起源于动物的观点。此外,从1755年到1797年,在长达42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讲过“自然地理学”、“理论物理学”、“自然法”以及“教育学”等等,总而言之,他所讲授的课程远不止于哲学范围。当然,他也讲授哲学,但他对学生们反复强调:你们跟我学不到什么哲学,而只能学哲学思考。他的意思是:哲学不是一种现成的知识,而是永不停息的思维活动。“自己思维,自己探索,用你自己的脚站着”——这就是他对学生们提出的忠告。

这一忠告显然也是他自己奉行的原则。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曾经从“独断论的美梦”中被唤醒。他所说的“独断论”是指他的前辈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学说。这种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无关紧要。我要说的只是,康德认为自己曾躺在这种学说上睡过大觉,停止了“自己思维,自己探索”的活动。一旦醒过来,他就开始努力“用自己的脚站着”。

是什么使他醒过来的?是英国哲学家休谟写的一本书。那本书名叫“人类理智研究”,是休谟对自己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最初出版于1739年)进行简缩后写成,时间是1744年。康德读到它的时间却是1769年,也就是在20多年之后。这本书的观点使康德感到震动和忧虑。他不敢也不愿相信休谟的观点会是对的,却又觉得必须面对它,不能轻轻松松地斥之为荒唐后便继续睡自己的大觉。也就是说,他觉得休谟说得很有道理,却又使人难以相信。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康德为此寝食难安,从此便一门心思地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这一头扎进去,花去了康德整整12年的时间,他终于写出了那本震动世界的书——《纯粹理性批判》,算是对休谟作了回答,也算是对自己的思考与研究作了初步总结。

那么,休谟究竟提出了什么观点,竟然使康德如此震惊呢?说实话,要对你说清楚还真不容易。这样吧,我试着给你讲讲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不能完全依照休谟自己的论述方法。这一个部分是休谟讨论知识的部分。他的观点大体如下: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自我们的经验,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知识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当然,有些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不一定要我们自己亲身经验到。比如说,你没有到过北极,却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北极,而且知道北极那地方长年冰雪覆盖,有北极熊和海豹等。这些知识是从书本和电视中学到的,和你自己的亲身经验无关。不过,休谟要说的是,你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最终也是人从经验中获得的,只不过是他人的经验而已。你不难同意这一点。那么,经验是什么意思呢?经验无非指人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等,一句话,经验无非是由人的各种感觉印象组成。本来这些感觉印象都是单个的,但我们常用思维把它们连成一体,形成知识。用休谟自己举的例子说,我们看见太阳光照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一个感觉印象),又用手摸摸石头,觉得石头是热的(这是另一个感觉印象),然后我们想了一下把两个印象联系在一起,说:“这石头是被太阳晒热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太阳晒是石头热的原因。”这时候如果有人问你:“这石头怎么会热?”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向他传授这条知识。可是,休谟却对这条知识提出了质疑,他说:你只感觉到太阳晒和石头热(你只有这两个感觉印象),却并没有感觉到太阳晒热了石头(你不可能有这种感觉印象),而只是把前面两个印象连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太阳晒热了石头是你推想出来的,你的推想真的可靠吗?你也许会回答说:我每次看见太阳晒时,摸到石头都是热的,因此我知道石头热是因为太阳晒的缘故。休谟的反驳却是:你一共看过和摸过多少次呢?你怎么敢肯定你以前和以后没有看到太阳和摸到石头的时候不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太阳晒的时候石头并不热?更重要的是,就算每次我们看到太阳晒时都能摸到石头热,你也没法断言太阳晒就是石头热的原因,因为很有可能每次太阳晒的时候,石头自己也恰好发热了。时间一长,我们就误以为太阳晒是石头热的原因。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人跟你开了个玩笑,他把一只闹钟拨到早晨8点钟时响铃,然后把钟藏在你听得到而看不到的地方。你自己也有一只闹钟,却没有上响铃的发条。可是,后来每天早晨你的钟一走到8点,那铃声就响了。时间长了,你会不会误认为是你的闹钟在响铃,或者说,你的闹钟走到8点是铃声响的原因?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让你想象一下,太阳和石头有可能像两只同步的钟,早已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好,凡太阳晒的时候,石头自己就开始发热。你不要以为这个论辩荒唐,休谟要求我们拿出证据来证明,“太阳晒是石头热的原因”这条知识是确实可靠的。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他的质问也是有道理的。因此,他一下子就困住了康德。问题当然不在于太阳晒和石头热这样一件事的判断,问题是在于:如果我们关于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知识都不是确实可靠的,那么,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变成可疑的了。近代建起的科学大厦岂不是要因此土崩瓦解吗?要知道,我们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在陈述某种因果关系呀!举例说,我们看见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缘故,我们看见水结成冰,是因为气温到了0℃的缘故……如此等等。

你大概快要知道康德忧虑的是什么了吧?他是一个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人,当发现整个知识大厦都好像建在流沙之上时,怎么能不担心呢?他花了12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后人一直有争论。他的解决办法说起来很难懂,你也没有必要现在就弄懂它。我想告诉你他的一些主要结论,目的则在于让你了解他更深一层的忧虑。

康德强调了人的认识能力(他称为纯粹理性)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主动性。他说,人的认识能力并不像一块只能被动接受印象的蜡版(把什么东西往上一按,就留下一个痕迹),而更像一个活动着的装置,能够把感觉材料整理、铸造成形(知识)。与此同时,他为纯粹理性划定了界限,说只有在某种范围内,它才有可能取得对它有效的知识。超出这个范围,它就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之外,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休谟提醒了他,必须探讨和指出人类理性的限度。前面我已经讲过,近代西方世界曾滋长出一种强烈的信心,相信人类依靠自己的理性便有能力认识世界和自己并成为世界和自己的主人。这种看法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人不再相信有高于人、大于人的力量,而只相信自己。康德更深的忧虑正在于此,因为他认为人还应该有信仰。什么叫有信仰呢?那倒不一定是要烧香拜佛、上教堂做弥撒。一个人只要相信世上有比自己更伟大、更崇高的事物并对之怀有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做事,不会只想“我要这样”,而会想“我应该这样”。因此,在给人的认识能力划定界限之后,康德就开始寻求一条通往信仰的道路。为此他又写了一本书,名叫“实践理性批判”。他把信仰建立在“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个基础之上。什么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简单讲就是我们心中存在着的那种向善的强制性力量。康德认为那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否则我们不会一做坏事就感到内心不安。尽管他关于道德的论述在后来遭受到很多质疑,但他那句关于星空和道德律的名言却响彻了几个世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曾这样发出共鸣:“头顶有群星璀璨,心中有道德法庭。”

你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康德的忧虑绝不是出于庸人自扰。

告别的话

告别的话只有一句:我并不希望你从此立志要成为哲学家,但希望你一如既往地爱智慧。再见!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这就是团结的魔力。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是形成民族自强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美好风尚,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为内涵实质的崇高的境界情操。培养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品德,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上王妃:上官笑

    爱上王妃:上官笑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官笑:权利和金钱是最令人眼红的东西,皆得到之人少之又少。而我必将站在顶端俯视天下……【该文为女主文,她会自私、会残忍、会犹豫、会彷徨,可是到头来都是镜花水月……非纯粹的爱情,所有皆有可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原来碗筷也顽皮

    原来碗筷也顽皮

    罗家七女—罗天婉“我诅咒你的肚子里的孩子,让她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在自己的面前让她尝尽背叛和无助,最后痛苦的结束一切”……多年后她是一个吸血鬼,让罗冉这个罗家真正的继承人没有父母的陪伴还害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爸爸,可他依旧那样照顾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本书作者归纳多年业务、公关、人际心理的知识与实战经验,重点整理出四篇共56条读心术法则,让您提纲挈领快速掌握重点,不管是面对路上迎面而来的人、餐厅里邻桌的客人、停车场里并排而停的车的车主或电梯里的陌生人,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大致了解对方的个性、喜好、情绪状态与需要,谈笑用兵,优雅从容,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缔结下次的会谈机会,乃至于顺利成交。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诡怖亡灵传

    诡怖亡灵传

    原本在梦境中见到的一本书居然诡异般出现在我的家中,我不是传说,心情不知为何无法平静。在潜意识中感觉还会有大事发生。难道是凶手编写了这本书?还是凶手在模仿这本书在作案?辗转反侧,一个直觉告诉我。这本书跟之前的血图腾案件有直接的关系,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去年的幻境恶梦终于结束了,治愈后的我,那么凶手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果不其然。然而我却发现接下来发生的命案却跟这本书的情节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