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41

第41章 东亚各国的学术交流(5)

1924年,京城帝国大学预科开办,1926年设法文学部,师生多为日本人,如首届法文学部学生共70人,其中日本人51名,朝鲜人19名。(参见《京城帝国大学の开校式》,载《朝鲜》,第133号(1926年6月)。)1929年该部首届毕业生中,法、哲、史、文各科的日、韩人分别为30、1、3、9人和10、6、2、7人。(参见《京城帝国大学学报》,第25号(1927年4月5日)。)相继任教的东亚研究者如服部宇之吉(兼任总长)、儿岛献吉郎、藤冢邻、今西龙、高桥亨、加藤常贤、辛岛晓、玉井是博、市村瓒次郎、田中丰藏、宇野哲人等,多曾来华留学、讲学或游历,与中国学者联系广泛。今西龙还被聘为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通讯员,据说曾拜师柯劭忞。该校法文学部分设法律、政治、哲学、史学、文学等科,讲座种类旨在发挥特长,强调重点研究中国、日本、朝鲜三者的文化关系,认为朝鲜文化由中国发源甚多,古代不仅介绍中国文化,也向日本输入自己的一技之长。近来与日本关系加深,而日本与中国的联系持续,研究三方关系,在阐明日本文化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认识世界研究焦点的东洋文化至关重要之事。(参见[日]平井三男:《京城帝国大学の规模组织と其の特色》,载《朝鲜》,第131号(1926年4月)。)

另外,长期驻华的今关天彭曾由德富苏峰推荐,参与编写《日韩合并史》,到过汉城。当时在朝鲜的日本人对中国文学艺术兴趣极高,为此今关天彭曾在京城俱乐部演讲多次。他对殖民政策虽无异议,但对总督府只凭武力镇压也表示不满,主张尊重朝鲜的传统学者。他认为朝鲜以儒学治国,儒生的势力强,各地书院多,著名学者的社会影响大,而总督府对此缺乏认识,一味使用军队和警察。他与朝鲜经学院大提学金允植相识,并由其介绍,结识了朝鲜青年学者第一人的崔甫善。以后崔因政见不同而被流放到济州岛。(参见《学问の思い出——今关天彭先生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3辑(1967年1月)。)

自1909年起,日本即开始关注对中国的考古发掘。辛亥以后罗振玉、王国维等人避难京都,所带去的甲骨及殷墟出土古器物引起内藤虎次郎、富冈谦藏等人的关心。1916年,从欧洲归国的滨田耕作提出殷代金石过渡期说,并计划发掘遗迹。东京的林泰辅、鸟居龙藏、大山柏等认为中国局势复杂,应朝着中日合作的方向发展,较易着手。(参见《学问の思い出——梅原末治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38辑(1969年8月)。)而中国方面与此不谋而合,也在筹划建立新型考古学。1922年初,北京大学国学门主任沈兼士为筹设考古学研究室,嘱托正在日本京都留学的张凤举、沈尹默拜访滨田耕作,请求指教。滨田耕作对于中国设置专门的考古学研究室十分高兴,详细介绍了日本东西两京考古学的状况,并根据其学养和经验,对中国同行提出了全面意见和建议。他主张考古学与美学相联系,不要仅仅作为史学的辅助研究;应预定计划,以便将来成立独立的考古学研究所;应视考古研究为自然科学,与理科的生物学相同;同时收集中国和西洋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以免偏蔽,为此,要积极培养年轻而通外文的人才;设立教授、学生研究室和陈列、实验、图书室;多收集中国文物,与外国博物馆和大学进行交换;推荐于东方考古素有研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劳佛来华任教,并开列了总价值千余元的考古学应备书目,还赠送京都大学出版的两册考古学报告。(参见《张凤举先生与沈兼士先生书》,载《北京大学日刊》,第974号(1922年3

月6日)。)后来该研究室的规划设施显然依照了这些提议。

1925年,滨田耕作和东京帝国大学的原田淑人以及朝鲜总督府的小泉显夫、原来“满铁”的岛村孝三郎等人鉴于日本当时考古学研究机构基础不好,如东京帝国大学的考古标本室很乱,也没有什么书,欲图振兴,希望与中国学者合作,以便参与殷墟等实地发掘,遂筹划组织东亚考古学会。当年9月下旬,滨田耕作、原田淑人乘再度发掘朝鲜乐浪郡汉墓之机相继来华。这时中国的考古学正在起步,各地的国学研究机构均十分重视,也希望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合作支持。滨田耕作、原田淑人等人与北京学术界广泛交流意见,“以为东方考古学之研究,非中日两国学术机关互相联络不易为功”,并举行学术报告会,得到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会的马衡、沈兼士以及陈垣、朱希祖等人的积极响应,双方决定合组东方考古学协会。为此,首先邀请马衡访问朝鲜,参观当时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的乐浪郡汉墓发掘。朝鲜总督府于1921年设学务局古迹调查课,从事调查和保存,在此之前即发掘乐浪郡汉墓,所得丰富宝藏令世界震惊。10月中旬,马衡如约前往朝鲜,先后参观了乐浪郡汉墓、江西郡高句丽时代的古墓壁画和朝鲜总督府的博物馆,与京都大学教授天沼俊一,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村川坚固、田泽金吾,朝鲜总督府博物馆馆长藤田亮策、小泉显夫,京城大学预科校长小田省吾、教授名越那珂次郎、高田真治、黑田干一,东京美术学校讲师小场恒吉,新潟高等学校教授鸟山喜一等畅谈,并于汉城书肆为北大国学门研究所的歌谣研究会购买朝鲜本小说歌谣数种。归国后在北大国学门举行演讲会,报告此行收获。(参见马衡:《参观朝鲜古物报告》,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卷第4期(1925年11月)。)

在中日两国考古学组织彼此沟通意向之下,1926年秋,滨田耕作和东亚考古学会干事岛村孝三郎来北京,双方正式结成东方考古学协会(参见《学问の思い出——原田淑人博士を围んで》,载《东方学》,第25辑(1963年3月)。据《顾颉刚年谱》,东方考古学协会成立于1926年6月30日(第127页,该书误为东亚考古学会)。),并联合举行公开讲演会。次年3月下旬,在东京召开东方考古学协会成立大会,同时举行中日学者的公开讲演会,中方讲演者为北京历史博物馆编辑部主任罗庸、北京大学教授马衡、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主任沈兼士,讲题依次为“模制《考工记》车制述略”、“中国之铜器时代”、“从古器款识上推寻六书以前之文字画”;日方为滨田耕作、原田淑人、池内宏,讲题为“支那之古玉器与日本之勾玉”、“汉人之缯绢”,池内宏原定讲乐浪郡出土之封泥与朝鲜古史的重大事实,后因病未写成文。(参见《东方考古学协会公开讲演会》,载《史学杂志》,第38编第6号(1927年6月)。)

1928年4月下旬,东亚考古学会在京都召开第二次总会,再度举行公开讲演会,中方出席者为北京大学国学馆导师马衡和刘复以及该馆馆长叶恭绰的代表阚铎;日方演讲者为高桥健和小川琢治(代读)。(参见《东亚考古学会第二回总会》,载《史学杂志》,第39编第6号(1928年6月)。)1929年10月19日,东方考古学协会在北京再度举行讲演会,由滨田耕作、梅原末治、徐炳昶、张星烺分别演讲“世界各国研究东亚考古学的现势”、“Seythai文化在欧亚考古学的意义”、“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工作之概略”、“中国人种中之印度日耳曼种分子”。(参见《东方考古学协会讲演会》,载《北京大学日刊》,第2259号(1929年10月19日)。)1930年3月,原田淑人还由东方文化事业部出资,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讲学两个月,与北大、清华、燕京等大学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学者广泛交流。(参见《史学系通告》、《史学系教授会通告》,载《北京大学日刊》,第2341、2367号(1930年2月18日、3月21日)。)

在东方考古学协会名义下,中日象征性地共同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与调查。1927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的貔子窝发掘,日方参加者为东京帝国大学原田淑人、田泽金吾、驹井和爱、宫坂光次,京都大学滨田耕作、小牧实繁、岛田贞彦,关东厅博物馆的内藤宽、森修,朝鲜总督府博物馆小泉显夫以及该学会干事岛村孝三郎、小林胖生等,中方的马衡、陈垣、罗庸、董光忠中途来参观,并在其中一处亲自发掘。1928年10月发掘牧羊城,北大考古学会派助教庄尚严前来参加发掘一周。作为还礼,1930年北京大学发掘河北易县燕下都、老姥台时,也请日方学者参加。双方还协议互派留学生。从1928年起,日方每年一人,先后派到中国留学的有驹井和爱、水野清一、江上波夫、田村实造、三上次男。中方因经费困难等原因,派往日本的仅有1928年度的庄尚严。

日方动议合组考古学机构,表面看来是“为促进东亚诸地的考古学研究,与各国特别是邻邦中华民国考古学界增进友谊,交换知识”,实际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合作名义,便于在中国境内进行调查发掘活动,尤其想参与举世瞩目的殷墟发掘;二是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和考察。此举与日本的大陆政策相吻合,因而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其发掘考察及派留学生,均得到外务省、关东厅和朝鲜总督府的资助。而在历次活动所使用的名义上,中日双方并不统一。1927年在东京举行的大会,中方认为是东方考古学协会第二次年会(参见《新书介绍:〈考古学论丛〉》,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1卷第5号(1928年9—10月)。),日方则同时使用东亚考古学会第一届总会的名义,而将次年在京都举行的会议称为东亚考古学会第二次总会。从中方立场看,北京、东京、京都及北京的第二次会议,应分别为东方考古学协会第一、二、三、四届大会,但在京都会议时却未使用东方考古学协会的名义。(参见刘复:《新嘉量之校量及推算》,载《辅仁学志》,第1卷第1期(1928年12月)。此为刘复当年4月29日在京都东亚考古学会的讲演。)

另外关于第一次貔子窝发掘的主办者,1927年8月《史学杂志》第38编第8号刊登消息《貔子窝の发掘》,声称系以东方考古学协会名义,后来日方撰写报告书时,则以东亚考古学会和关东厅博物馆的名义,得到外务省东方文化事业部和关东厅的援助。报告书出版时也标名为东亚考古学会的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一册。亲历其事的庄尚严后来回忆,组织东方考古学协会除互相观摩、交换学生外,还“互相参加两国自己举办的考古发掘工作”(庄尚严:《妙峰山·跋》,转自郑良树编著:《顾颉刚学术年谱简编》,65页,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

这种不协调反映了双方态度的差异,表明日方主要是利用合作名义所提供的便利。所以,虽然1929年北京的讲演会又恢复使用东方考古学协会之名,但预定发表演讲的东方考古学协会委员朱希祖不仅未做报告,还于前一天分别致函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和东方考古学协会,提出辞职,理由是:“本会自成立以来,进行重大事务,如发掘貔子窝、牧羊城古物事件,均未经本会公开讨论,正式通过,致有种种遗憾。委员仅属空名,协会等于虚设。希祖忝为委员之一,对于上列重要事件,其原委皆不预闻,谨辞去委员,以明责任。”(《东方考古学协会委员朱希祖先生辞职书》,载《北京大学日刊》,第2260号(1929年10月21日)。)可见裂痕已经公开化。

不过,在学术范围内,日方参加者还是抱着真诚态度,没有凭借武力进行掠夺性发掘,其活动以合同方式进行,必须有中国学者到场,且事后返还发掘品,日方仅保留照片。但合作仅仅是名义,实际活动则由日方独立进行。在合作名义下,日本考古学界不仅独立举办的考古发掘顺利进行,还趁机广交中国学者,密切彼此关系,获见《宋会要》稿本、《皇明实录》等珍稀秘籍,参观中国学术机构在各地的发掘现场,并深入蒙古等地考察。只有殷墟发掘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负责,而该所负责人傅斯年素有“义和团学者”之称,李济等人又先此与美国的毕士博合作,日方虽多次派人参观,未能实际参与。

东方考古学协会的组成,对于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事业产生了影响。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闻讯,要求学校推举代表参加该协会,并组织发掘团,声称:“非实行探险发掘,不足以言考古学的研究。”(《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发掘之计划书》,载《厦大周刊》,第158期(1926年10月9日)。)滨田耕作、原田淑人等日本学者,均曾在欧洲接受正规的考古学训练,使用的方法十分精密,在乐浪郡汉墓发掘中实际运用,令中国学术界颇受启发,“此种考古途径,在我国尚未有人著手提倡也”(《新书介绍:〈考古学论丛〉》,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1卷第5号(1928年9—10月)。)。

不过,中日双方在东方考古学协会内部的分歧,最终还是削弱了日本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力,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北京大学考古学会,成就反不及成立较晚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本来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所受外部影响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主要受力的机构分别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清华学校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前者重在史前考古,清华与美国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中研院史语所时期,以殷墟发掘闻名于世。北大考古学研究室号称东亚最早成立的专门机构,地位和影响均不免旁落,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的日本难脱干系。

此外,在文物保护方面,中国学者有时也借重日本学术界之力。如顾颉刚等人呼吁保护江苏吴县保圣寺的杨惠之塑像,即得到大村西崖的响应。后者于1926年春专程前来考察,回国后写成《塑壁残影》一书,引起叶恭绰等人的关注,经过努力,终于修成保圣寺古物馆,移像其中。

1927年4月上旬,沈兼士、马衡叔侄及罗庸等人趁参加东方考古学协会归国之便,顺道到汉城参观,同校教授张凤举也前来游历。(参见《汇报:参观》,载《京城帝国大学学报》,第2号。)他们在儿岛献吉郎、高桥亨以及小林胖生、高田真治、森修等日本学者的介绍陪同下,参观了京城帝国大学、朝鲜总督府的博物馆、李王职雅乐部,并到清云洞观看韩巫舞。其中李王职雅乐令中国学者们感慨万千。他们首先参观了陈列室,了解了高丽雅乐形成的历史及其与中国乐器的关系,并听取了乐师对乐器功能的介绍,接着乐师们为中国学者演奏了7首具有代表性的雅乐作品,所表现的民族性特色,“大概属于悲壮的沉重的方面。虽然曲是宴乐用的,而使人感情却丝毫不得快乐,也实在使人不得不如此的不快乐”。听完乐曲,中国学者一面谈论“礼失而求诸野”,一面却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为“闻雅”的报告。(参见天行:《侨韩琐谈》之三《清云巫舞》、之四《雅乐》,载《语丝》,第134、137期(1927年6月4日、26日)。)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热门推荐
  • 忆轩吟

    忆轩吟

    她一个性格古怪,喜欢安静的新时代女性。难得的渡假期却让她来到了异时空。作为富商之女却有一身武艺。美字对她而言以没有意义。树下巧遇心动的姻缘。她为他去书院念书。她为他放弃女儿装只为能……
  • 贵族:野蛮丫头VS恶魔美男团

    贵族:野蛮丫头VS恶魔美男团

    【雪熠宫出品】什么?要我去‘特等班’?那个‘恶魔美男团’?全班都是美男子没有一个女生的班级?只要有女生去就会被捉弄到再也不想回去的班级?算了,豁出去了。什么?房子被银行抵押贷款收走了?马上就要流浪街头了?什么?要跟三个恶魔美男同居?还要当他们的专属女佣?然而微凉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全部记忆,面对她失忆前来之不易的真爱,微凉将要如何抉择?!
  • 占尽王宠:本妃很极品

    占尽王宠:本妃很极品

    她,成倾,z国最精明能干的特种部队队长,竟因为唯一的一次疏忽中枪身亡……附身于北嘉国无德无貌无才的最懦弱相府嫡出女儿身上,庶姐算计,未婚先休,成为举国上下最大的笑柄……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笑柄竟然会成为北嘉国最俊美的洛王口中最心意的女子?他,楚洛,弱冠之身,征战沙场,阴狠嗜血,却惟独面对她的时候,化作化指柔,傻傻的脸红道:“倾儿,觉得对就是对的……”他,北嘉国史上最强势的亲王,风华盖世,气质冰冷,叱咤战场朝堂几载,万般的风华,千万少女闺中梦里人,却甘愿驻足在她身边,“倾儿在我心中是最美的,谁敢说个不字?”如此巨差的两个人凑成一起,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场交易使他们结发为夫妻,从此一场夫随妇唱的戏码由此展开……桥段一:“成倾,本王对你一心一意,你怎么能给本王戴绿帽子!”某王气的脸色铁青。当事人就当没有听见似的,嘴里吃着葡萄,一边让刚刚买回来的小美男捶着腿……“我知道后院的那些女人多了点,可我都没有碰过她们啊……”某王立刻没了士气,摇尾乞怜般的看着袁媛缘……“哼!难道说那些个如花美眷都是花只看不摘的不成!楚洛……不是说本王妃是母老虎脾气大吗,她们善解人意……今晚你去找她们吧!”某妃怒目圆瞪,大声喝道。某王立刻向前一脚踹开美男,赔笑道,“娘子息怒,为夫错了……这就把她们撵走……”桥段二:“洛王!你的王妃好大胆,敢袭击朕的龙体!”某皇阴沉着脸……“什么!”楚洛担心道,“倾儿动的哪只手?”成倾刚抬起手,就被某王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上,小心的吹着,“下次想揍谁,跟为夫说一句就是了,干嘛要亲自动手,伤了手怎么办……”禁军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这个……还是那个战场上冰冷嗜血阴狠的洛王爷吗?怎么会变得这么温柔!绝对的宠文,结局一对一!推荐邪恶好友苏小单的文文:《萌宠——冷王宠恶妃》搞笑雷神惑乱江山的超爆笑宠文:《悍妃,本王杀了你》莫莫花期的青梅竹马式浪漫文文:《名门的宠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④八卦女,咱俩没完(全本)

    ④八卦女,咱俩没完(全本)

    你相信命运吗?你相信你的生命里会有这样一个既定之人吗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对于爱都有自己的诠释他们懵懵懂懂,兜兜转转,又寻寻觅觅只愿回首细数来时路时,她与他依然能握紧爱的温度◆【温浮生】◆他坚信,爱一个人,不是守候,而是千方百计的去争取他不相信命运,若世上真有命中注定,他愿意与她一同参与彼此的未来他抓住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放手。生活亏欠她的,让他来弥补他虽是温家的男人,却也要做她的丈夫,也只是她的丈夫仅此而已◆【苏七七】◆她相信命运,她认为,如影随形的特殊能力是命运对她的诅咒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亦没有自己她生命里只剩下了守候:守候妈妈留下给她的记忆,守候她唯一的哥哥遇上他,是命运的安排,亦或是另一场不可避免的伤痛她认定,爱一个人,从此便要心无旁骛她想要的,便是要千方百计的留在他身边。不一定要得到,却一定得守着◆【笑话一则】◆苏七七感冒,病恹恹的躺在床上,温浮生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却忘记了拿药苏七七:“浮生,药。”温浮生:“要?”苏七七:“嗯,药。”温浮生开始解扣子:“那我就不客气了。”苏七七:“……”
  • 堇色未央

    堇色未央

    他与她,幼年初见便两心相许,多年后却在阴谋谎言中缘浅沉浮。她,舍弃倾世容颜,隐忍真爱不得,只为入宫报仇,却无法罔顾本心而渐背初衷;他,心在天下,以为佳人觅得,却不知其实他们一直在错过。待一切明了,却已难如初见。而他,风仪如光风霁月,却无奈有着命定背负,江山美人如何取舍?
  • 狐狸王爷擒烈妻

    狐狸王爷擒烈妻

    一穿到古代就挨了下人的一顿鞭打?她可是堂堂王妃!这丈夫嫌弃,下人横行,小三嚣张的情景是怎么回事?身处异世,且看她收服下人,调教小三,休掉暴龙王爷,欺她之人她定然不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韶华极盛时抽身离去,爱得短暂凄凉,如光一样消逝…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方可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冷傲雪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江湖女子。亲情与爱情的两难,她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故事纯属虚构】
  • 时空逆转:我的老公是王爷

    时空逆转:我的老公是王爷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来自明朝的变态王爷突然穿越到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兴奋的晕死过去。你有没有试过,当一个来自明朝的变态王爷嘴边把你当成奴婢,可心里却疼你似宝的时候,你会不会幸福的想直接把他踹回明朝去?在楚凝的人生观里,小说只是小说,现实就是现实。当有一天,她醒来发现小说与现实重叠时,她觉得上天对她真的是太不薄了。只是,为毛她有一种被上帝坑了的赶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