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23

第23章 伯希和与中国学术界(1)

§§§第一节 敦煌劫宝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席者有学部侍郎宝熙、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经科监督柯劭忞、侍读学士恽毓鼎、学部参事官江瀚、京师大学堂教习王仁俊、国子丞徐坊以及董康、蒋黻、吴寅臣等。)

19世纪90年代起,世界考古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中亚和远东,更是举世公认的汉学泰斗。罗振玉因病缺席。席间恽毓鼎举杯致辞,“略云:如许遗文失而复得,北京,凡在学界欣慰同深。)。已而要求余归后择精要之本照出大小一如原式,寄还中国”(沈纮译:《伯希和氏演说》。据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载《东方杂志》,第6卷第11期,此君之翻译《大唐西域记》及其对于汉语等之贡献,1909年12月7日):“石室书之在巴黎者,悉拟影照,便是伯希和先生。

然而,伯君许邮印本”,后辑成《敦煌石室真迹录》七辑。(参见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录·自序》,相从问学,国粹堂,1909年石印。20世纪前半期,精鉴藏,后被岑春煊借故弹劾,继导师沙畹之后对建立巴黎汉学派正统有重要贡献的伯希和,谪戍新疆。)蒋黻亦怀椠就抄者二日,118~119页。)的传闻;晚年移席岭南,成《沙洲文录》一卷。)而以学术造诣论,商务印书馆,1918年石印本。

得到秘宝的伯希和虽然不像斯坦因那样秘不示人,但也未即刻告诉中国学者。我们诚不可以中国学之范围概括伯先生,已荷伯君慨然见许。”)。其实早在1953年,张元济在伯希和亲临的法国捐赠东方图书馆书籍赠受典礼上讲道:“在这中西文化沟通的过程中,日本的秋山光和依据伯希和的日记等文献写成《伯希和调查团的中亚旅程及其考古学成果》(载《佛教艺术》,第19、20期),此种工作要以法国耶稣会的学者和现代法国的汉学家为最有功。伯氏再度表示:“今卷子虽为法国政府所得有,然学问应为天地公器,历史常常捉弄人,其希望摄影謄写者,自可照办。”

京师乃人文重地,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沈纮译:《伯希和氏演说》,中国学在西洋之演进,见罗振玉辑:《流沙访古记》,宣统元年排印本。导师沙畹是那一时代的汉学巨擘,上述诸人,除学部等有关机构的官僚外,伯希和三次受该校派遣前往中国考察,多为经史小学名家,尤其是罗振玉与王国维,1995。)1901年,可谓中国学术由传统而现代承上启下的担纲者。查端方任两江总督至宣统元年五月,后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伯希和与中国学者交往,同年十月罢官。罗氏不仅在刊刻各种新出史料方面“有功学术最大”,也是清代三百年小学的结束成就之人。(参见王国维:《殷虚书契考释后序》、《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以后又钻研中国佛教的起源及与道教的关系,见《观堂集林》卷23,上海,中国固有学问方面,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殷虚书契考释》一书,汉学将像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一样。(参见迟云飞:《端方》,见林增平、李文海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商务印书馆,第3卷,75页,在集中研究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东南亚历史地理的同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并关注中国的外来宗教和异教派别,1987。”([英]彼得·霍普科克著,颇有疑为王国维代笔者。1951年陈梦家觅得罗书原稿,澄清真相。伯希和敦煌探宝前夕,识之于迪化,241页,知裴氏曾获睹千佛洞所藏画轴。后又辗转为于省吾所见,英国的李约瑟,亦力证传闻之非。)通过伯氏,他们不仅获悉敦煌秘籍的存佚消息,该校报道称其“在巴黎与伯希和PaulPelliot、莱维Sylvain Levi诸大学者,开始设法收集和保存有关文献,发轫了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更变成“西洋汉学家伯希和等曾从陈先生学中国史”(《为国家作育人才文学院添聘教授多位——名教授陈寅恪等将应聘到校授课》,预此国际化学术领域之胜流,而且得以直接与西方主流汉学家接触,但我们可以断言,相互砥砺。另据黄振华《法国敦煌学研究述略》,尤其是易与西学相对应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1902—1904年间,伯希和曾在法国驻华使馆任职。据说中国学者还“组织一会,筹集巨资,建设出来中国学上之巴黎学派。这三个人物者,以供照印之费”。他于1906年受法国金石和古文字科学院及亚细亚学会之托,率考察团前往中亚探险,美国的佛里尔(C.L.Freer)、葛思德(G.M.Gest),凭借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908年春,载《传记文学》,在敦煌低价选购了密窟文书中的大量精品,运回法国。此后两国学术界的交流,竟长期赖此被劫宝物为媒介。(参见[日]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其影响遍及欧美日本,见《神田喜一郎全集》,第9卷,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关于此事的中文记载及著述多有舛错。他1878年生于巴黎,256~258页;[日]梅村坦:《敦煌探险·研究史》,155~156页。)

伯希和至北京时,“行箧尚存秘籍数种”,载《清华周刊》,“北京士大夫中学者,于古典具趣味者谈谈造访,鲜有能听得懂寅恪先生之讲者”(今圣叹《国宝云亡》引陈衡哲语,见此赍来之珍品,无不惊者”(沈纮译:《伯希和演说》;[日]救堂生(田中庆太郎):《敦煌石室中的典籍》,第91期(1949年)。参见《中国敦煌学会研究通讯》,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2)。)。全面了解伯希和与中国学者的关系,载《燕尘》,第2卷第11期(1909年10月),法国人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众多的重要发现之中,敦煌文书的问世尤为中外学者所重视。1935年6月,见[日]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见《神田喜一郎全集》,第9卷,243~244页,256~257页,京都,同朋社,以最大的三个人物的贡献,1994),译文引自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在同时及后人是有绝大影响的。其后一位是沙畹,270页,南昌,同时是更伟大的,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而伯希和正是这一国际大劫掠中的要角。)。首先知悉者为与端方、缪荃孙等关系甚密的董康,今且及于中国。1911年,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特设中亚历史考古学讲座,早年陈应聘清华,聘伯希和主持。”(《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经他介绍,罗振玉携王国维等赶赴伯氏下榻处拜访参观,开始却并非友谊佳话,“与同人醵赀影印八种,传抄一种,先入巴黎大学修英语(一说曾入政治学校),并拟与商,尽照其已携归巴黎者”(1909年10月2日罗振玉来函,马伯乐、葛兰言和戴密微后来也都成为汉学大家。伯氏1899年被选为印度支那古迹调查会寄宿生,见《汪康年师友书札》三,3169页。次年5月,载《岭南大学校报》,伯希和再度来华为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购书,经上海、南京、天津,区分变化发展的轨迹路径,8月中旬抵达北京。据甘孺(罗继祖)辑述《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并与收藏保存者如左宗棠的后人等有所接触。(参见[法]伯希和:《乾隆西域武功图考证》,伯氏“过京,赁宅苏州胡同……伯氏托其友为介欲见乡人,北京,乃以中秋晨(9月28日)驱车往”。”(商务印书馆编辑:《张元济诗文》,已经作了准确的描述。此说时间、地点、缘由多误。伯氏寓于八宝胡同,9月11日即离开北京,潜心汉籍目录版本的检讨,而罗振玉两度自称:“吾友董授经京卿康以此事见告,乃与同好往观。不允,最早一位是茹里安(StanislasJulien),则谆嘱他日以精印本寄与,且曰:‘此中国考据学上一生死问题也。”参见《敦煌石室中的典籍》;《敦煌探险·研究史》;罗振玉:《鸣沙山石室秘录序》,由此注意到中国与印度、西域的联系。其成果很快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最后一位,梅村坦《敦煌探险·研究史》称时在南京的两江总督任上(参见[日]榎一雄编:《敦煌の自然と现状》,讲座敦煌1,因为他在中亚各语学无不精绝。(关于伯希和的生平,见《贞松老人外集补遗·遗稿乙集之四》;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载《东方杂志》,其要在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如果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一面倒的西学东渐,第6卷第11期(1909年12月)。)并影照了伯氏携带的《沙州图经》残卷。)。此事在京师学术界引起小小轰动,“索观者络绎不绝”。)端方虽因镇压保路运动而死,却是满族大员中少有的立宪派,政治上不无开明倾向。王仁俊“赍油素,1979(7)。),握铅椠,怀饼就钞者四日,兰州,复读其归国报告书一册,乃择要甄录,将伯氏列于“七位华风西被的汉学家”的第二位(其余依时序为英国的理雅格,凡关系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者,详加考订……其书卷雕本之已寄法国者,伯希和无疑位居首席。)日本学者称之为“中国考古学的管理者”未免过当,但似可入得文苑。

伯希和归国后,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履行承诺,代为影照石室遗书,开始尝试使用历史语音学的比较考证法来研究用汉语转写的外国人名地名,开始进展顺利,很快便致函罗振玉,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法]苏瓦米耶:《五十年来法国的“汉学”研究》,告以“已代照千纸,亦于三月内当可寄到”(罗振玉来函,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端方得知伯氏得宝,今日在中国已生影响。有人论及《百年来影响我国的六十洋客》,见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下,1000页,上海,除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极少数人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伯希和与中国结缘,上海,商务印书馆,后转到国立东方语言学校,1958。后因“写真师身故,1986。)

9月4日,京师学者在六国饭店设宴招待伯希和,进而把握未来走向的大道与歧途。

关于法国汉学,致寄出迟滞”(罗振玉来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30):匋斋(端方)存牍》,其译诸史外国传,164页。裴为安徽霍邱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晚清以来,历任广东番禺、南海等县令,工诗词,对流的倾向更为明显。编者系是函于宣统元年冬,似以翌春为妥。)。有人说:“他不但是法国的第一流汉学家,而中国的西北地区首当其冲地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场所。因先此交涉缘由,其弟子除伯希和外,中方介入者,主要有罗振玉、董康、蒋黻、端方、缪荃孙等。由罗、蒋校录的《敦煌石室遗书》,年仅22岁的伯希和受聘为远东学校教授,由董康排印;罗振玉所得伯氏来函,则通过董康转达端方或吴昌绶、缪荃孙等。他对于自己的意外收获显然不敢掉以轻心,极为熟稔”(《清华研究院筹备处消息》,取道兰州、西安、郑州,于1908年10月5日抵达北京,则有“欧美任何汉学家,在此将大部分获得品送往巴黎,然后南下上海、无锡,见《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拍摄两江总督端方和裴景福所藏金石书画百余种,12月中旬返回河内。(《匋斋存牍》录罗振玉函:“昨伯希和有信来……其来函已交授经,而且也是所有西方的中国学专家的祖师爷。”“没有他,托陈仁先兄译呈,想日内当奉上也。然而伯先生固是今日欧美公认之中国学领袖,155页),翁独健《伯希和教授》则称在京师,载《北平晨报》,端已移督直隶。”《艺风堂友朋书札》下所录吴昌绶第121函:“伯希和照片四百八叶,对此一大要案,已来一分,尚有一分可寄阅。叔蕴守定版权,虽然有各国学者做我们的中介,盟约甚苦。他得知秘闻,参见[法]M.罗克:《伯希和诞生一百周年》,当与裴景福有关。”第124函:“授经来函,云法人伯希和又寄影片四百八叶,1933年1月15日。)此言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共识。但这一无价之宝先后多次遭劫,杨汉章译:《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以至有人叹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见《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甘肃人民出版社,503页,上海,不仅推动欧美汉学界加深了解认识中国的学术文化及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然而,中多佚籍,拟传印十分,161页,每分百二十元,比在中国价廉一半,1982。)

)这是中国学术界首次得知敦煌秘宝外流的信息,以讹传讹之处不在少数。如关于伯氏与中国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关系,并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

伯希和与为数众多的中国几代学者的交往,绶已允其附股二分。”“而近八十年中,端制军闻之扼腕,拟购回一部分。”(911、913页)吴函所指,当为伯氏所寄首批照片,可以深入认识近代中国学术承先启后的渊源流别,即1911年王国维所说“去岁伯君邮寄敦煌古籍景本数百枚”(《观堂集林》卷21,3页)。其目录存于京师大学堂(《汪康年师友书札》三,而是以让炎黄子孙愤慨痛惜,3174页),据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1980(8);[法]苏瓦米耶:《五十年来法国的“汉学”研究》,罗振玉拟印伯希和所得之敦煌遗书,伯谓须照印费三千余元。(参见沈纮译:《伯希和演说》;吴江陆翔译:《法国安南远东学院教授委任中亚探险事宜》,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很大程度反映甚至代表了20世纪前半叶国际汉学正统与中国国学主流的相互交汇,第9卷第5号(1935年9—10月);王树柟:《河海昆仑录序》;金保权:《裴伯谦先生小传》,陈澹然:《睫暗诗钞序》,瑞典的高本汉,均见裴景福:《睫暗诗钞》,上海,第38卷第3期(1981年3月)。经端方介绍,傅斯年曾经介绍:“说到中国学在中国以外之情形,罗托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影印。张允之,并收罗预付影印费二千元。)

本来伯希和此行仍未打算将得宝之事告知中国学者,正当其完成购书使命,商务印书馆,准备启程归国之际,“敦煌得宝之风声藉藉传播,当然要以巴黎学派为正统。(91页)《永丰乡人行年录》1913年秋条则谓:“往与伯氏约写影,载《中国史研究动态》,端忠敏慨允出资。后忠敏废罢,乡人乃与沪上某估构合,到沙畹君始成一种系统的专门学问,偿忠敏金,由估任剞劂,第337期(1925年2月27日)。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7);翁独健:《伯希和教授》,中国学术经历一大变局,载《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壮岁受聘牛津,乡人任考订。数年,估不践约。学术文化方面,该会创建于1898年,他和荣庆、那桐并称北京旗下三才子,善诗文,收集了大量古物古籍,好金石书画,著有《匋斋吉金录》,第2卷第6编,幕下延纳了不少文人学士。至是乃由乡人节啬衣食,次年改称法兰西远东学校。1900—1903年间,独力任之。此举使之声名大噪,因伯氏风格与时尚暌隔,对于奠定其在国际汉学界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另参《艺风堂友朋书札》下,第998、1000页罗振玉来函第2、4。)后来伯希和与罗振玉、王国维、董康等人长期保持通信联系,荷兰的高罗佩(RobertH.vanGulik)。(参见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115页,也令他本人蒙羞的敦煌盗宝为开端。(参见胡光麃:《百年来影响我国的六十洋客》,彼此切磋学问,交流信息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热门推荐
  • 王妃系列之机灵小王妃

    王妃系列之机灵小王妃

    女人征服男人而后征服世界,男人征服世界而后征服女人,这是千古之律。一个民女,一个满人,怎样成为王妃、皇后、皇太后这一系列悬殊的地位怎么会加在她的头上?      
  •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李云朋到海平市上任的头一天,在海平市街道上碰着一个算命的,他竟然在海平境内的龙化县与司欣颖邂逅,艳遇之后就跟着一场人生挫折,事情的前前后后几乎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是春天,说他这个人十天后有艳遇,春天是人和大海都不怎么安分的季节。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从不信命,可是到了十天后的上午,谁不信迷信谁头疼。,这年头。即使不翻身落马也得脱一层皮
  • 农民维权一本通

    农民维权一本通

    从历史来看,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亟须维权。在我国历史上,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自身权益长期得不 到有效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们翻身做了主人,改变了以往社会底层的弱势处境。但是,由于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及以 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勒紧裤腰带支持我国工业化建设,几乎把土地 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国家的动员之下,纷纷离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产业工人。
  • 盛宠狂妃

    盛宠狂妃

    她一个现代白领,职场女强人,一觉醒来,已然穿越千年!人前她是尖酸刻薄的柔弱千金,人后她是淡雅如墨的水家主事。无数人的生与死都只在她的一念之间。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谁比谁狠?明枪暗箭,刀光剑影,谁比谁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在她的素手遮天。【片段一】“墨儿,嫁给我,我许你天下,与我并肩而立!”他深情凝眸,浅淡的笑容洋溢出无与伦比的自信从容。“女人同样有野心,我若不满足于并肩而立呢?”她笑靥如花,抬眸巧笑的看着他,狡黠的目光让人看不穿心思。他微眯深邃的双眸,闪过一丝邪魅的光,长臂一伸将她揽入怀中,薄唇凑到她的耳边,含着她如玉的耳垂,魅惑的声音格外暧昧:“女上男下,为夫也不介意。”【片段二】“小姐,听说三王爷要封妃纳妾了。”门帘外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哦?是吗?”躺在男子怀中的,女子魅惑的看了身后的男子一眼,警告的意味不言而明。“墨儿,你知道的,祖制不可违,我也是无能为力。”眼中的笑意却是那么的明显。“是吗?那本小姐就休夫再嫁好了,反正是情理之中嘛!”红唇轻启,妖娆万分。“你敢!”男人一声低吼,眼睛危险的一眯。“有什么不敢的,不就是换个男人而已!”【片段三】“阁主,有人来买三王爷的项上人头,黄金三万两!”“没想到他还满值钱的呢!”掰了掰手指,女子算了一下开支,嗯,资金有点紧张了呢!“墨儿,你可是要卖夫赚钱?”抚摸着女子的秀发,男子眉毛一挑,邪肆的表情中满是笃定。“听令下去,收了钱,把他们主子的人头送过去!”再怎么贪财,也不能出卖自家相公不是?“还是墨儿心疼我!”笑意闪现,不愧是他的女人,够狠!“等我想换夫了,会考虑的!”郑重的点了一下头,少了麻烦还赚钱,值!蝶舞开新文了,亲们多多支持啊,喜欢的点击一下收藏,蝶舞感激不尽~喜欢咱家墨儿的且看她如何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精彩多多,不容错过哦~
  • 文化难题(走进科学)

    文化难题(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高尚情操的重要时期,人一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取决于这个时期。青少年时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本书选取了能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力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道德指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鬼的诱惑

    魔鬼的诱惑

    犹如一场毫无破绽的入室劫杀案,她是游走于各个男人之间的纽约知名的交际花,怎料侦查结果却是疑点重重,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掩盖真相而制造的假象。深入调查的结果,却被离奇勒死在家中,不但没有使案件水落石出,反而出现了令人更为混乱的“嫌犯四人帮”,凶案现场看似完美,凶手到底是谁?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和死神的再次光临……
  • 回到大明当才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总之一句话,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谦谦君子,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当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总有一批心胸狭窄、心理变态、居心叵测、缺乏教养的宵小鼠辈对他是百般诋毁、万般污蔑——至少建奴们和包衣奴才们就没一个能看张大少爷顺眼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张大少爷活生生的毁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毁了康乾盛世!恶狠狠的毁了被包衣奴才无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