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700000002

第2章 《道德经》意释致用(1)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 释

本章言“道”之高层次性。“道”层次之高,不可用言语道出,不可定名。“有”和“无”与“道”相比是低一层次的。“道”是“有”和“无”背后的无形的手,“有”和“无”是“道”的外在体现。

“有”和“无”是用来具体描绘“道”的。“无名天地始”——用“无”来形容 “道”,表明天地间任何具体事物在即将产生时都是不确定的;“有名,万物母”——用“有”来形容 “道”,表明天地间任何具体事物都有自己所从脱胎的母体。“常无,欲观其妙”“常无”——永恒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无形的,难以把捉,故称其 “无”;“常有,欲观其徼”,“常有”——永恒的母体,母体是有形的,可从其中观察到界线 (“徼”)。“有”和 “无”是 “道”的不同侧面,异名而同体。“有”和“无”两者在一起有无数种组合故曰“众妙之门”。“妙”指包含无数种可能性的不确定性。“众妙”指“有”和“无”的无数种不确定的组合如有之无、无之有、内有外无、内无外有、上有下无上无下有、一有两无、一无两有、阴有阳无、阴无阳有、刚有柔无、刚无柔有,等等。无数组合,成就了“道”的广大而丰富。“道”之高层次性在于:

第一,“道”意味着永无止境的超越,体现“道”的“有”和 “无”永远有新的组合。所以 “有”和“无”作为两根柱子,共同组成了“道”生万物的“众妙之门”。

第二,“道”是 “有”和 “无”的根。这意味着“有”和“无”维护对方,就是维护自己的根基;致对方于死命,就是摧毁自己的根基。所以矛盾双方合作双赢是主流,无论怎样斗争,最终以和解为归宿。

致 用

“道”不可作为一个独立对象来追求。“道”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其中包括:

第一,永无止境地追求各种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

第二,以顺应同化之心态对待对立要素,力争与对方一起升华。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意 释

此言 “圣人”如何面世。“美”、“恶”、“善”、“不善”等对立面的转化从纵向(即时间)角度展示“道”的运动。“道”不是走直线,而是在 “美”、 “恶”“善”、“不善”一张一弛中向前推进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对立面的相互规定从横向(即空间)角度展示“道”的存在。“道”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由“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对立要素相和合而成。有的版本在此之后有“恒也”两字,有的没有。笔者认为,即便书本上没有,从语气和意思看还是有的。“恒也”表明,上述时间和空间的纵横关系是“道”的稳定不变的内容。

一般人只知一味求“美”、求 “善”,殊不知 “恶”“不善”是追求 “道”的层次的“美”、“善”所不可缺的。同样,“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也都是追求“道”所不可缺,不可去一取一。“圣人”之圣在于从“道”的角度顺势而动,当“美”则 “美”,当“恶”则 “恶”,当 “善”则 “善”当 “不善”则 “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当怎样构成就怎样构成,不为逞己欲己能而于大道之外另有所作为。大道运行,圣人顺之而已,不当创造者、拥有者、主宰者、居功者。

致 用

圣人于对立面各方无所固执,只因顺其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面对符合大趋势的“不善”,宁可舍弃低层次的“善”。对于事物的构成,圣人不追求单一,而是善于利用对立要素相互和合,组合出更大的合力。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意 释

此章所言圣人之当为与不当为。当时民众的实际需求是吃饱、体健、无是是非非、无忧虑,即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因顺民众的实际需求就是“无为”。“无为”社会才安定才能“无不治”。可是,统治者为了利用民众满足自己的私欲,制定了自己的贤不肖的标准,悬金银财宝之赏,引诱人贪欲炽盛,急功近利,逾越自然的生活准则,互相争夺,造成社会动荡。

致 用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为了达到个人迅速升迁的目的,不顾群众的实际需求,乱设指标、定计划、行奖惩,大作其秀,老百姓叫做“蹚事”。结果闹得是非不明,鸡飞狗跳。好逸恶劳者得到遂愿之捷径;与人不和者得到挟私整人之机会;虔诚服从者变得不通人情“蹚事”是有为,立足于民众的实际需求是无为。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意 释

本章确定了“道”的几个主要特征。“冲”本人不理解为空,就理解为“冲”。表明“道”生机勃发,不可压抑。“用之久不盈”表明“道”随取随弃,更新不断,从不盈满阻塞。“深乎!万物宗”表明“道”深不可测,蕴涵丰富,能为万物提供无限生机。“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意为去掉棱角,心态平和,柔和其外形与人顺应同化。“湛常存”,“湛”者,淡也。是说“道”无象无味,存而不显。“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帝”指具体的根。人们平常所说的“帝”的概念具有封闭性,意为顶尖级的根本性。“道”、“象帝之先”表明“道”的根本性无限度地开放,根本之上永远有更加高的根本。

致 用

如想进入“道”的境界,主体须达到这样的精神状态:第一,永远有奋发向上精神;第二,随时除旧纳新,与时俱进;第三,在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又把这个具体工作看作是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台阶。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 释

天地的运行机制就是“道”,永恒的“道”需要借助具体的万物来实现。但每一物存在时间短暂,“道”须在不断地弃取具体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如同祭祀神灵必须不断更新祭品,才能保证用新鲜祭品取悦于神灵。这像是过河拆桥,不符合世俗所说的“仁”,故称其“不仁”。圣人对百姓亦然。不能把自己的爱陷溺在某些百姓的身上,为了实现更大更根本的爱,需要牺牲一时一处之爱。这就对某些百姓表现出不仁。天地之间如同大风箱,气体不断进出,什么都没留下,但又什么都被吸纳过。说话太琐碎会溺于具体事物而忽略更新。话语越简,越有概括性;越有概括性,涵盖面越大;涵盖面越大,对每一事物越能中正不偏。

致 用

如若想当圣人,第一,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首先表明“天地”毕竟不能不用万物。“过河拆桥”但拆桥之前必须认真建好每一座桥。第二,做事成功之后决不能把成功当成负担而沾沾自喜。必须永远有更高的追求。所做成的每一件事不过是圣人远足中随时抛弃的敝屣。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意 释

柔顺之神不死亡,她是妙不可言的母性。妙不可言的母性是赋予万物生命力的门径,故称其为“天地根”每物是有形的存在,她是背后无形的存在,故曰“绵绵若存”。每一物都有死亡,她却无止境地激活新的物故曰 “用之不勤 (尽)”。

致 用

“谷神”之柔性在于顺应同化万物,而不制裁万物欲做“谷神”者须能因时因地因人激发每一人、每一物的活力。成就每一人的功业,穷尽每一物的潜能。在“谷神”这里,天地无弃人、无弃物。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意 释

天地能长久“以其不自生”。“不自生”者,不独存也。天地乃万物之总和,通过万物的更新不竭而不死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圣人之业须资借万物。“后其身而身先”谓处世不能先求自身之存,而须先求万物之存。“外其身而身存”谓将自身之独存置之度外。圣人以资借万物成就圣业,这就是以无私成就其私。

致 用

领导者领导作用的大小长短不在于个人才能有多高,而在于能否擅长借众人之力。没有众人的努力,领导者必将一事无成。领导者的事业在众人的事业中,领导者的成功就在众人的成功中。所谓“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 释

“上善”指高层次的善。水之善在激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高位。众人所恶者,低位也。但万物之根就在下。水甘居下而滋润万物,故称其为“上善”。人的居位、心态、与交、言语、为政、处事、行动都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态度、方式和对象。总的原则是,模仿水,只激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存,故而不受指摘。

致 用

“不争”并非真的不争,而是不与“万物”、“众人”相争。对有利于“万物”、“众人”的事一定要争。如何争?与自己争,怕自己达不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利 “万物”、“众人”。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意 释

双手总想抓得多肯定抓不住,不如打住;口袋塞得太满被撑破,东西外露,被别人看到,不可能长久保住;满屋子金玉根本守不住;富贵后骄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事业完成,自己的潜力已挖掘至尽,该顺势退出,让位后来者,这是符合天道的。

致 用

本章并非是反对人生活上追求高水平,事业上奋发向上,而是提醒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要私欲过于膨胀。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

爱人治国,能无为?

天门开阖,能为雌?

明白四达,能无知?

意 释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自身聚载住灵魂(把握住自我),能不使之离开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捏拿抻卷自身的形气能使之柔韧有生气如同初生的婴儿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清扫微妙之心,能使之无一念之留滞吗?

“爱人治国,能无为?”——政治上的 “爱人治国”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吗?

“天门开阖,能为雌?”——整个身心的张弛循环能柔顺不滞塞吗?

“明白四达,能无知?”——智慧通达,能达到不拘执于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知识而随时可以超越吗?

致 用

这里讲到了修身的几个方面。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是讲守“道”者必须保持把握自我的精神状态;

“专气致柔,能婴儿?”是讲应对外物的方式方法;

“涤除玄览,能无疵?”是讲应对万物时的心灵态势;

“爱人治国,能无为?”是讲治理国家的指导方针;

“天门开阖,能为雌”是讲以何种姿态调整整个身心;

“明白四达,能无知?”是讲智慧的最高境界。

与“道”合一不能单纯理解为认知,而是一个复合的修炼过程。须顾及身心知行的各个层次,修炼不止。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 释

此章强调有形之物背后的无形之道的重要性。车轴、陶制容器、有窗户的房屋等实实在在的有形之物它们中间的空,成就了各自的用途。总之,有形之物是利器,但利器需要无形的中空来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致 用

许多领导常抱怨得不到解决问题的利器。其实利器到处都有。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激活之。激活利器主要靠无形的要素,如价值、观念、情绪、氛围等软条件。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意 释

耳目口腹的过分享受,贵族们“驰骋田猎”生活方式,难得之财宝的过分追求,使人感觉能力受损、思想狂乱、行为失当。圣人追求的是内在心灵的闲适与恬淡,故此去掉前者,求取后者。

致 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所见、所闻、所触摸所感受,经常因为不良的诱惑,忘记了幸福的真谛。所以需要注意内心的自我把握。特别是领导者,由于权力和金钱的优势,感官诱惑更密集,更强烈,因而更容易患幸福真谛健忘症,更需要把持住自我,明白什么是最长远最根本的幸福。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可却一再为无数聪明人所忘却。所以老子说的“为腹不为目”就是让人们冷静下来追求的是内在心灵的闲适与恬淡,不要总是吃着碗里的,还不安心地觊觎自己不该得到的锅里的。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意 释

此言行“道”与不行“道”的不同心灵状态。只想着个人利益的人,患得患失,一点点小“宠辱”就能引起内心的惊动。“有身”即有个人的私利。自己担忧的最大的祸患是自身的私利受到威胁。如果不追求自身的私利,就什么忧患都没有了。那些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的人,不会真正的贵天下爱天下,不可将天下托付给他们。只有将个人的利益融于天下,贵天下若贵其身,爱天下若爱其身,这样的人才可将天下寄托之。

致 用

有志成大业者无我,自己没有事业之外个人的幸福。对关乎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无所谓。在我为天下人谋取幸福的大业中,一事之未成,我心即不安;一人之未舒畅,我心即疼痛。如是方可受天下之托担当重任。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在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已。

意 释

此章在描绘“道”的形态。“道”无形迹。故“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夷”、 “希”“微”是不同的惊叹词,惊叹“道”可“视”、 “听”“搏”,却不可得。面对神奇的“道”惊叹而已,不可再穷究。“道”之表不明朗,“道”之里不昏暗,绵延长存却无法命名。琢磨了半天什么也没把握住,还是归结为“无物”。这就叫没有固定状态的状态,没有具体物的物象,也叫做“忽恍”。想在其前迎之,但找不到其头想在其后随之,但找不到其尾。用亘古之道探讨今日之事,就能够知道古代之事,因为古今之事都在“道”的纲纪之内,跑不出同一“道”之理。

致 用

如何行“道”?无论多么高层次的规律和法则与“道”相比都是低层次的。当“道”在你头脑中是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出现时,你对“道”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固定的规律、法则的层次。当“道”不能再当做一个单独的对象来把握,而只能通过周围的具体事物规律、法则随时随地的灵活组合来体现时,对“道”的把握才算上升到高层次。这时的“道”显现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高层次地掌握“道”必须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谈“道”不脱离具体事物,谈具体事物要随即升华到 “道”。所谓事即 “道”,“道”即事,“道”事一体不二。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若冬涉川,

犹若畏四邻,

俨若客,

涣若水将释,

敦若朴,

混若浊,

旷若谷,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

意 释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游之剑侠世界

    网游之剑侠世界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但是他却不小心成了隐藏职业——爆破师!从此,他学会了做各种炸弹,还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驾御仙剑。后来,他历经了艰辛万苦,带领玩家打败了冥界,击退了魔界,粉碎了妖界的阴谋!创立了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帮会。但是,他却身陷让人无法想象的险境,几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缠绵悱恻的爱情,危险奇异的人生,凄凉悲惨的命运,他又将怎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活下去呢?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剑侠——世界。
  • 魑魅情殇

    魑魅情殇

    是什么原因让她从来没有感受到爱?是什么原因让她总是心痛,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徐翊彬,一个第一个爱上的人,却因为穿越,处在两个不同时空。夕夜月,一个能给她温暖的人,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去爱的人,却被迫分开。夕夜羽,为了她做了那么多的事,能否得到她的青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鬼护士

    鬼护士

    孟宇凡在住院期间和夜班护士讲的一个离奇故事,魔婴、猫妖,诅咒令整个县城为之色变,究竟是人为,还是猫妖?
  •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共十一章,分别叙述了超市经营知识入门、超市业改革与发展趋势、超市开业分析、超市选址策略、超市开店流程、投资收益分析等内容。
  •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人家穿越吃香喝辣,她穿越直接从乱葬岗往出爬。身为特工教官的玉妖娆一时脚滑窝囊穿越,醒来的第一眼就瞧见那一堆堆的白骨和要食她肉的禽兽。徒手杀禽脚踹猛兽,凭借你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的决心离开了乱葬岗!身体的本尊是大辛国将军府的嫡女,出落得娇俏可人宛如天上的明月。可惜的是还未及笄就被人绑架残害扔到了乱葬岗!妖娆异世重生,性格大变,刚刚爬回玉府就落了个失贞的罪名……片段一:熊孩子:大叔!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等什么?说!熊孩子:不是等,是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不是告诉你别等了,说!熊孩子:大叔,是等等!美大叔:……,我告诉你别等了!熊孩子眉头蹙起:大叔你火星来的啊,怎么听不懂人话呢,我就叫等等!美大叔:……片段二:玉妖娆看着自己隆起的肚子暗中骂娘,这年头药流不可靠,人流更疯狂,轻者终身不孕,重者立刻身亡,从府里那几个姨娘身上已经得到了血一般的教训,这孩子流不得!十月怀胎生下个额头带红痣的美娃娃,我擦,怎么这么眼熟呢!********女主无良没节操,男主嚣张暴力狂,狼狈为奸祸害天下苍生!好吧,又是宠文,爱你们没商量!
  •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本书是一本集聚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书籍,它告诉读者:战争带来劳民伤财、废墟残骸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书中包括了十字军东征、血战顿河畔、德国农民战争、海地独立战争、美英战争、菲律宾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这些战争有的让世界重新划分版图,有的让权力者重新洗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