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09

第9章 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5)

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又分出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也称五宗。慧能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慧能禅宗的基本著作是《坛经》,此经系慧能在韶州大梵寺为大众说法,后由门人法海整理而成。《坛经》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教。他说:“我于忍(弘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伍(悟),顿见真如本性。……今学道者顿伍(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敦煌本《坛经》)又说:“如是一切法,尽在自姓(性)。自姓(性)常清净。日月常名(明),只为云盖覆,上名(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忘念浮云盖覆,自姓(性)不能明,遇善知识(善于开导使人悟入佛道者)开真法,吹却名(迷)妄,内外名(明)彻。于自姓(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姓(性),名为清净法身。”(同上)这是说,人的本性本来清净,具有先天的智慧,只是因为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覆,所以未能自悟。

只要得到善知识的开导,灭除妄念,就能内外明彻,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所以,慧能又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敦煌本《坛经》)迷悟是一念之差,本性只要一念相应,众生自我认识本心,就能成佛。成佛并非另有佛身,自性就是佛。这就把心外的佛变成心内的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或者说把平常人提高到与佛相等的地位。这也就是所谓“见性成佛”或“顿悟成佛”的学说。

慧能禅宗主张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不仅和包括神秀北宗在内的以往禅学不同,也和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更和印度佛教有别。如此特殊的佛教宗派,却在中国佛教史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显然是和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禅宗自身的宗教哲学思想及其简易明快的方法直接相关的。

三、宋元明清佛教的哲学思想唐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高潮已过,大势已去,开始转向衰落了。在宋元明清时代,佛教的各个宗派以及佛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变化并不平衡。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此外,天台宗、华严宗曾一度中兴,律宗等也余绪未绝。宋代以来,佛教各宗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了,佛教学者虽以某某宗相标榜,实际上往往是诸宗思想的融合者。这也是区别于唐代佛教的最大的思想特点。

禅宗。慧能禅宗的根据地在南方山区,受当时政治冲击较少,在五代时继续有较大的发展。

法眼宗创始人延寿(904—975)主张禅教兼重、性相融合,他曾约集天台、华严、法相唯识诸宗的佛教学者,就佛教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并以禅宗的观点进行折中。他还广泛征引300多种文献资料,编成长达百卷的巨著《宗镜录》,以肯定禅教一致的主张。宋初,禅宗不同流派发生重大变化,五家中的沩仰宗已不传,曹洞宗和法眼宗也都委靡不振,而临济宗和云门宗却盛行于各地。北宋时临济宗人楚圆门下慧南和方会在江西分别开创了黄龙和杨岐两派,和原来的临济等五家合称为“七宗”。至南宋,黄龙派趋于衰落,杨岐派成了临济宗的正统。杨岐派大慧宗杲提倡“看话禅”,即把前辈祖师用以判断是非迷悟的言论(“公案”)中的某些语句当作“话头”(即题目)来进行内省式的参究,影响久远。云门宗人雪窦重显著《颂古百则》,一度大振宗风。又灵隐契嵩(1007—1072)一反当时禅教一致的常见,重新强调教外别传。同时,又作《辅教篇》,竭力调和佛教和儒家的矛盾。云门宗至南宋时代又趋于衰微。此外,曹洞宗人正觉与宗杲交谊颇深,但因反对“看话禅”,提倡静坐看心的“默照禅”,而引起与宗杲的彼此非难,互不相下。此后,禅宗在学说思想方面也就趋于停滞了。

天台宗。唐会昌灭佛以来,天台宗典籍散失。五代时,吴越王钱弘遣使高丽访求天台宗教典,后得智的大部分著述和若干论疏,由此典据大备,推动天台宗在江浙一带呈中兴的气象。宋代天台宗人知礼和庆昭、智圆争论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而分为山家(本宗)、山外两派。后来知礼一系的山家派影响超过山外派,代表了天台宗,流行于南宋、元代。在明代,智旭为天台最后的一大家。

华严宗。唐会昌灭佛后,华严宗一直比较沉寂。至宋初,长水子璿继承唐代宗密一系的教禅一致的思想,重兴华严学,弟子有净源等。后来高丽王子义天来华师事净源,带来了散失在异域的唐代华严宗人的大量章疏,极大地帮助了华严宗的复兴。到了南宋,华严宗也比较活跃。宋以后,华严宗的典籍仍为一些佛教学者所重视,但此宗流传的势头是愈来愈衰弱了。

中国佛教哲学发展到唐代,已达到了顶峰。但是在宋代,由于当时从海外陆续返流回来已经散失了的天台、华严二家著述,也由于在衰落中图求佛教生存的需要日益迫切,又激发了一些佛教学者研究的兴趣,从而使佛教哲学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明清时代,佛教哲学思想最可注意者有三:(1)心性问题为哲学理论的核心;(2)各宗的融通趋势;(3)调和儒、道思想的鲜明倾向。

宋代以来,佛教各宗和宋明理学遥相呼应,都重视心性问题,如禅宗讲自性,华严宗讲真心,天台宗重观心等,并且愈来愈用“自心”来统一佛教各派,调和儒佛道三教。入宋以来,佛教内部在理论上的主要争论是真心观妄心观和性善性恶两个问题。前面提到的天台宗山家、山外两派之争,是以智的《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为争论的起点,而争论的中心是观境的真心、妄心问题。山家派主妄心观,认为所观的境是妄心,即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因为此派认为真如本体和“无明”(无知)是众生无始以来就具有的,心一定意义上说是妄心,妄心呈现出外境,所以,观心是把所要观的道理集中在心上来观,以求悟解。山外派主真心观,认为所观的境是真心,即真如本体。因为此派认为真如本体随缘而变为各种现象,现象的真实(实相)就是真如,也就是真心,所以要观现象的实相,应当直接观之,不必经过观心。山外派认为,所谓观实相,就是观真心,而山家派离开实相以观心,只能是观妄心而已。山外派的观点接近华严宗的缘起论,山家派批评山外派,反映了捍卫天台一家宗义、贬低华严理论价值的倾向。就哲学思想来说,天台宗两派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天台宗和华严宗在万物缘起理论上的某些差别。

关于性善性恶问题,唐代天台宗人强调性是先天具有的,有善有恶,佛的心也如此。这种观点影响颇大,不仅天台宗学者,如宋代知礼(960—1028)继续坚持这种观点,认为众生的本体真如本来具有愚痴无知的“无明”,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基因,而且一些禅宗学者也赞成这种观点,如五代宋之际禅宗法眼宗人延寿,深受天台宗的影响,把先天具有的性和后天行为的修分为善恶两种,认为佛和一阐提都有善性和恶性,只是后天行为有所不同。他说:“若以性善性恶凡圣不移,诸佛不断性恶,能现地狱之身;阐提不断性善,常具佛果之体。若以修善修恶,就事即殊;因果不同,愚智有别。修一念善,远阶觉地;起一念恶,长没苦轮。”(《万善同归集》)这种理论和唐代以来儒家的性三品说与灭情复性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符合当时思想统治的需要的。同时,这种佛和一阐提都有善性恶性的说法,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广大人民,也确实具有较大的思想吸引力。

自唐代后期起,中国佛教各宗派的融通趋势愈来愈显著,大体上先是禅教相互融通,次是各宗分别与净土宗相合一,再是以禅净合一为中心的各派大融合。率先大力消除禅教对立的是唐代宗密,他强调佛内心的意向(“禅”)和佛言说的教义(“教”)是完全一致的。宋代延寿对于禅宗学人空疏不通教理、指鹿为马的现象深感不安,强调“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宗镜录》)他为统一各宗学说而编定的巨著《宗镜录》,对尔后影响颇大。“明代四高僧”即佛教四大师袾宏、真可、德清和智旭,也都是兼修各宗学说于一身的人物。如智旭(1599—1655)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矣。”(《灵峰宗论·法语三》)把禅、教、律三学融通并归于一念,正是后期佛教趋于诸宗合一的历史演变的典型表现。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体上一直处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附庸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调和儒道思想的倾向也愈来愈明显了。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圆(976—1022)自号“中庸子”。

他宣称自己晚年所作是“以宗儒为本”,因为“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中庸子传·上》)这里包含了把儒置于释之上的倾向。又如契嵩作《辅教篇》,宣扬“古之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其教者也”(《辅教篇·中》)。孔子和释迦牟尼都是圣人,儒和佛都是为了使人向善,因而是一致的。他作《孝论》十二章(《辅教篇·下》),系统地论证了佛教和儒家孝道的关系,竟说佛教最重孝,“孝为戒先”。他撰《中庸解》五篇,盛赞儒家的中庸之道。契嵩认为许多道理“皆造其端于儒,而广推效于佛”(《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实际上是把佛家理论归结为儒家学说。明代佛教四大师也都提倡儒佛道融合。袾宏(1535—1615)宣扬“儒主治世,佛主出世”(《云栖法汇·手著》),并认为佛教可以“阴助王化之所不及”,儒教可以“显助佛法之所不及”,儒和佛可相互辅助,相得益彰。真可(1543—1603)认为儒佛道三家是“门墙虽异本相同”。德清(1546—1623)撰有阐发儒与道的思想的多种著作,竭力调和儒道佛三教,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憨山大师梦游全集·说·学要》)他宣扬“孔、老即佛之化身”,实是以儒和道代佛。智旭也著《四书蕅益解》、《孝闻说》、《广孝序》等文,大力赞扬儒家思想。他还提出三教同源在于“自心”的观点,说:“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灵峰宗论·金陵三教祠重劝施棺疏》)“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灵峰宗论·法语三》)“自心”即“本心”,是三教的共同的根本。智旭就这样把三教安置在“自心”基础上而使三者统一起来了。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热门推荐
  • 这校草真纯:阳光下的华尔兹

    这校草真纯:阳光下的华尔兹

    欧阳晨风19岁,一个谜一般的花样痞子男,他拥有者显赫的家世背景,视爱情如粪土,视女人为玩物。慕容柔诺18岁,同样的拥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外加令万千少女季度到抓狂的美貌,完美这个词语放在她的身上根本不会觉得奢侈,她温暖、乐观、似是冬日里那一抹温暖的阳光。当冰遇到火,当谜一般的他遇到冬日暖阳的她,他们之间注定会出现冰与火的反应,他们之间注定会有一段不平凡的爱恋……
  • 共君一醉

    共君一醉

    刚刚毕业在家的废柴陶然因为一次相亲而认识了江君一,却发现优秀的他并不是自己的相亲对象,而真正的相亲对象郭阳却因为要摆脱她而故意设计耍弄她,自此两人有了过节。江君一为了表达歉意,与陶然不自觉的接近了许多,陶然也因此发现了江君一的女友舒晨与他最好朋友郭阳之间的私情。在犹豫着要不要告诉江君一的过程里,江君一自己已经知道了事实,也发现了陶然有特殊社交恐惧症的秘密。
  •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当大神归来,昔日的一切,是否还是原样?当大神归来,身畔的你,是否依然荣光?我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兄弟!我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在繁华之中谱写盛世豪歌!睁开眼,我便可与天斗!闭上眼,我便能让魔哭!这便是我。我便是——第一女盗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极品明君

    极品明君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专业的斗士,我们要与皇帝抗争到底。”专业斗鸡大队大明文官集团唾沫星子横飞地如是说道。“这帮子傻冒,老子两根手指头玩死他们,他们交给我。你们专斗外敌就成。”斗志昂扬,气冲斗牛的大明皇帝对一脸黑线地军方集团如是说道。他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有为的君王,他是一位功勋足以让华夏无数帝王逊色的皇帝,没有他,就不会有如此强盛,如此伟大的大明帝国。老师们对学生们如是说道。“虽然他极力地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美化并粉饰那血腥的一幕幕,但是,时间终将撕开他伪装的面纱,露出他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更是一个可怕的,洞悉人性弱点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蛊惑之下,让那个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标准模板而延续了数千年文明古国,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仁恕,什么是廉耻,眼中只有赤裸裸的民族利益和帝国利益,充满了侵略性与攻击性的可怕帝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为什么人家杀手穿越不是御兽就是逆天,她好歹也是杀手……背后的药剂师。为什么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她却要在这里斗斗斗,嫡母专制,嫡姐口蜜腹剑,防不胜防。再斗我,再斗我,我斗死你们。什么,救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丞相,救活了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什么,那个断袖的战神王爷,要她去治愈他的……断袖!总之,这就是一个医药世家大小姐的快意人生奋斗记!
  • 重生之步步升仙

    重生之步步升仙

    叶天灵前世被自己堂姐叶天媚一剑斩杀,重生归来,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她发誓,前世没有得到的法宝,功法,灵药,灵丹,通通的要到姐碗里来。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推荐新书《仙道难修》,欢迎大家收看。
  •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一直生活在神秘村落的现代女孩莫小姬,无意间窥破了村庄的秘密,被人追杀,误入一个奇怪的墓穴。墓穴的主人是一个绝色倾城的王爷,是村落世世代代守护的人。饥寒交迫的莫小姬在古墓里昏睡过去,一觉醒来,穿越成了王爷的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