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08

第8章 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4)

二、隋唐佛教的哲学思想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了隋唐是为大成时期。此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走向综合,由南北朝的学派进而形成为若干新的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在这些宗派中,哲学色彩比较浓厚的是天台、三论、法相唯识、华严和禅诸宗。三论宗和法相唯识宗的基本理论分别搬自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理论创造不多,而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则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所以,下面着重叙述后三宗的哲学思想演变,同时也兼及前两宗的哲学思想演变。

天台宗。天台宗是在隋代形成的,也是最早创立的佛教宗派。因系智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所开创,故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教义的根据,也称法华宗。此宗的重要先驱是慧文和慧思,实际创始人是智,智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灌顶和湛然。天台宗的重要著作有《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系由智口述弟子灌顶笔录成书,后世称为“天台三大部”。再是湛然的《金刚》和《始终心要》等。

北齐禅师慧文(约6世纪)根据印度中观学派的著作,发挥了“一心三观”的禅法,认为一心可以同时观事物的空、假和中,即同时既看到空无的一面,又看到假有的一面,还能将此两面统一起来而观察到非空非有的中道。慧文将这种方法传给南岳慧思,慧思(515—577)又结合《法华经》的义旨,提出了“十如”实相的学说。认为佛能穷尽的境界,即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包括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个方面。慧文和慧思的思想对于智后来创立以《法华经》为中心的天台宗学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智(538—597)继承和发展了慧文的一心三观的思想,进一步以空、假、中为一切事物的真实相状,称空、假、中为三谛。三谛并不存在于认识的先后过程之中,而是于一心中同时存在的,即空、即假、即中,彼此圆融,互不妨碍,完全统一,是为“三谛圆融”的学说。智又继承和发展了慧思的“十如”思想,提出“一念三千”的理论。“一念”,即一心,“三千”,指宇宙的整体。宇宙的整体就存在于心念活动之中,谓之“一念三千”。这两个学说,是天台宗的两大理论支柱,也是天台宗区别于其他宗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湛然(711—782)对于天台宗的中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天台宗的基本著作“天台三大部”都作了注解,并加以阐发,使之更加条理化,特别是使“三谛圆融”的学说更加深刻化。

他还直接批判其他各宗的学说,为了反对华严宗人的无情之物无佛性的说法,作《金刚》。金刚是印度医治眼翳的工具,他以此喻作需要刮治为无知所蒙蔽的华严宗人。湛然应用《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本体、本性、佛性)随缘不变说,强调常住的真如和变化的事物是一体,有情众生和无情之物都不在事物之外,那就说明彼此真如同一,即有情和无情的本体、本性是相同的。《金刚》说:“万法(一切事物)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佛性遍于一切事物,不隔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砾一尘,都有佛性。这是湛然的独特学说,是对佛性说的重大发展。

三论宗。此宗因以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三论”(《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为主要典据,故名。“三论”由鸠摩罗什译出后,研究者群起。其中,僧肇在罗什门下被称为“解空第一”。僧肇学说原来流行于北方,后来传入江南,出现僧朗、僧诠、法朗依次相传的摄岭相承的学说。法朗的门徒吉藏发扬这一学说而建成一大宗派——三论宗。吉藏(549—623)写了《三论疏》,阐扬“三论”,著作《三论玄义》、《大乘玄论》,树立了自己的宗要。

三论宗和天台宗产生的时代相近,也都创宗于南方,思想渊源也相通,都上承中观学派龙树的阐发事物真实本相的实相学说,以龙树为祖师。但是天台宗依《法华经》,着眼于《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文“三是偈”文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和《大智度论》的“三智“三智”,指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心中得”一语,阐明现象即实体的圆融学说。三论宗吉藏则注重《般若经》,尤重《中论》的八不颂文“八不颂文”,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中论·观因缘品第一》),采用否定的方式,以论证“无所得”。由此形成了同源于中观学派而思想相异的两大思潮。

三论宗的哲学理论中心是,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因而是无自性的,即性空的,无所得的;但为引导众生而用假名以说有。这样,不离性空而缘生的一切现象历然可见,但有假名仍是无所得。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破尽迷妄,这“八不”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吉藏在阐明空无所得道理的过程中,发展了中观学派理论的某些细节。吉藏以后,三论宗的学说没有多大发展。吉藏的再传弟子元康也对“三论”作了注疏。此外,现存的元康《肇论疏》,是理解僧肇学说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宗在中国流传时间不长,由于其他宗派兴起,对它或吸收,或批判,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逐渐衰微了。

法相唯识宗。因用一系列佛教名相对各种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进行概念的分析、解释,宣扬一切事物“唯识”所变的观点,故名。又因创始人玄奘、窥基常住长安(今西安)慈恩寺,窥基后来还被称为慈恩大师,故又名慈恩宗。此宗被看作是最接近于印度大乘佛学的,这是由于玄奘(600—664)曾求学于印度,从当时瑜伽行派大师戒贤学习,回国后译出了大量瑜伽行派的典籍,并将印度十家注释《三十唯识论》的著作,加以统一编纂,糅译为《成唯识论》。后来窥基(632—682)据玄奘的解说为《成唯识论》作《述记》,又作《枢要》以发挥要义,从而奠定了此宗的基础。可见,此宗学说基本上是继承印度瑜伽行学派的。法相唯识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而缘起的“缘”,主要是指人们意识中的种种习气,也就是人们积累的经验。所谓缘起就是一切事物依靠人们的自身经验而生起,一切客观现象都是依存于经验的。这也就是唯心主义的“唯识”缘起说。法相唯识宗还强调心和理的不同。心指心思,理指道理。认为人们只有使心思寄托在道理上,才能得到解脱。这与天台宗以及后来的华严宗、禅宗等都持心与理为一回事的观点不同,由此而形成彼此在理论上的重要分歧。参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由于法相唯识宗认为心与理不同,又坚持众生中有一族类的心是没有佛性的,永远不能成佛,也招致了其他宗派的反对和攻击,加之其论述异常烦琐,以致影响到自身难以在中国畅行,仅三数传也就消沉歇绝了。这里顺便指出,玄奘法师是一位严肃、认真的译经大师,他的翻译忠实于原文,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但和这种优点相联系的是,思想创造较少。

相反,几乎是不识经文的慧能,却大立新说,创立禅宗,使中国佛教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历史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华严宗。

因依《华严经》立宗,故名。又因女皇武则天赐号此宗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华严经》中菩萨名),后人称法藏为“贤首大师”,故也称“贤首宗”。又因此宗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还称为“法界宗”。华严宗的学统传承,一般作杜顺(法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法藏的师父智俨撰《华严经搜玄记》、《华严一乘十玄门》和《华严孔目章》等,纲要性地阐发《华严经》文,创立教观新说。后来法藏予以详尽的发挥,才成为完整的组织。华严宗的实际立宗者不能不首推法藏。法藏(643—712)立宗的哲学理论是法界缘起说。“法界”,指现象和本质。所谓法界缘起,是说世界一切现象都是互为依持、互为因果、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他还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详后)来阐明法界缘起的意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法藏的学说后来一度被上首弟子慧苑所修改,以致未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不久澄观(737—839,一说738—839)以恢复华严的正统为己任,批评了慧苑的说法,重新发扬法藏的教义。他将法藏散见于有关著作中的四法界说,系统地加以组织,使之更加条理化。他还吸取禅宗荷泽一系的说法,即主张人人都具有一种“灵知之心”(先天的智慧),只要在主观上掌握了这一点,经过修持,就能很快成佛。他认为“灵知之心”就是心性,就是《大乘起信论》的“心性本觉”。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先天的智慧。此外,澄观还向天台宗人湛然问学,并采用了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从而又偏离了法藏的法界缘起论。

法界缘起论认为,只有净心才能达到一切现象圆融无碍的境界,即所谓佛的境界,而一念三千说则不同,在佛心中,净染善恶等无所不具。澄观采用天台宗的说法,也就将性恶说引入华严一派理论中来,宣扬佛不断性恶,“一阐提”(通常指断了善根的人)不断性善,并以此论证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的观点。但是,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三千”是指宇宙的整体,一切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内,由此又引发出天台宗人湛然对澄观的无情无佛性说的批判。

澄观的高足宗密(780—841),进一步发展了澄观的思想,他除运用《大乘起信论》外,还援引了《圆觉经》。《圆觉经》的要点是以圆觉附会灵知本觉。宗密认为一切众生都有空寂真心,无始以来性自清净,灵知不昧,这种灵知之心就是人的本原。宗密是华严宗的大家,也是禅宗的大师。他以灵知本觉为理论基点,统一了当时的禅与教之说,宣扬禅教一致论,并且进一步会通了儒道两家的学说。

禅宗。因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还因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又名“佛心宗”。相传其传法世系是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张渐悟,后者主张顿悟,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两地弘法,形成了“南顿”、“北渐”两派,史称为“南北禅宗”,或“南北宗”。后来慧能(638—713)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所以说,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嗣法的弟子中,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法系到唐末特别繁衍。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王爷,放过我吧

    王爷,放过我吧

    跟王爷相敬如宾能不过一辈安稳生活,只可惜这个王爷真是。。。。。潇墨离穿越之后就变成了王妃,真是太神奇了。和古人相爱的话,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潇墨离说,我是不会出现在历史之中的,王爷却说,有我就会有你。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相爱了呢?好吧,既然这样,我就老实当个王妃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盛世婚宠之第一夫人

    盛世婚宠之第一夫人

    新简介:月柒回来后,楚西城却订婚了,原来这世上不是所有的爱情都经得起等待。她是背景复杂的小姑娘,看不清,道不明,却因楚西城订婚而孤身一人赶到龙城。他是横行无忌的贵公子,富二代、却因楚西城订婚而被强制勒令回龙城。一间pub,一次醉酒,一场救美,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同一个男人的订婚而在一起。她亟需一场刺激来走出失恋,他出现的不早。他亟需一个女人来掩人耳目,她出现的不晚。不早也不晚,于是两个人就这么愉快地狼狈为奸了。当烈火烧干柴、天雷勾地火,终是难抵假欢成真爱、炮友成夫妻。且看一代花花公子如何华丽转身为痴情男人。且看一介薄情姑娘如何华丽蜕变为第一夫人。各种有爱各种宠,各种无耻各种腹黑,男强女强强强联手纵横龙城,尽在盛世婚宠。
  •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五年前,那一夜令她铭心刻骨,身心俱伤。而做下错事的他也深深的爱上了被他伤害的女孩。五年后,当他已经由当年的莽撞少年,蜕变成了身家亿万的总裁时,他的办公室走进来的新进人员,竟然和她的相貌那么相似,他惊呆了。五年后的她得知了真相,已经由当年柔弱清纯的白色蝴蝶变成了一朵带刺的娇艳白玫瑰,她满怀着复仇的恨意,接近他,只是为了报复他......幸福、温暖、误会、激情、报复、感动……所有的情绪你都可以从本书找到,欢迎进入这本笑中有泪,泪中含笑的轻喜剧小说——《痴情贵公子的玫瑰娇妻》————————————————————————我的新文:欢迎大家去看看!《危险总裁不好惹》http://m.pgsk.com/a/85648/
  • 悠悠田园药草香

    悠悠田园药草香

    李芸穿越了。亲叔欺辱,她凶悍操刀护母。祖母恶毒,她强硬逼她退步。幼弟纨绔,她冷酷饿他肚腹。开荒地,种药材,努力变成白富美。悠悠田园药草香,引来采花俊儿郎。【片段1】“芸芸,你终于对我有感情了,我好欢喜。”“我一看到你这张脸就觉得讨厌。”“嘻嘻,还说对我没感情?要知道,讨厌也是一种情感。”“…”【片段2】“我发过誓不嫁人。”“那我嫁给你。”“不怕我克死你?”“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哎哟,捏我做什么?”“你死了,我娶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重生之贼行天下

    重生之贼行天下

    孤寂的行者,追逐阴影的脚步,这是盗贼的赞歌。带着一个一百八十级的大盗贼的记忆,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聂言开了一个玩笑。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都要重新拿回来。然后搞一身神装,摧枯拉朽,见神杀神,势不可挡。
  •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

    《幸福年代》这部30余万字的小说真实记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别于插队知青的另一重要群体——回乡知识青年的经历、磨难与感情生活,原汁原味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陕西渭北农村的生活状貌,堪称一代回乡知识青年的心灵史诗。《幸福年代》讲述风华正茂的回乡知识青年群体,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农村干部,淳朴坚韧而又难逃宿命的主人公一家人,青春美丽柔情似水的女子,亦庄亦谐秉性各异的乡邻,以及来到乡下手足无措的城市下放居民、经改造后释放的“战犯”和曾经的“鸡奸犯”等等,各色人等以黄土地为共同的舞台,演绎一段壮阔历史,诠释生活的诡异斑斓。本书由杨团华著。
  • 红粉女贼

    红粉女贼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