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10

第10章 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1)

§§§第一节佛典概论

佛教典籍通常称为佛书,主要包括古印度佛教的经、律、论三部分典籍,再是印度以外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佛教学者的撰述。“经”是以佛祖释迦牟尼口气叙述的典籍。“律”即戒律,是对于佛教徒生活和行为细节的规定与解说。“论”是从理论上解释“经”的著作。

佛典也称为“藏经”。“藏”是取其能收藏包容各种佛教典籍的意义。

“经”是线的意思,取其能贯串摄持各种佛教义理的意义,也含有依照儒家“五经”的名称,用“经”称佛典,以示尊崇的意思。佛典也称“契经”,表示佛典契合道理和众生的要求,故名。佛典因包含经、律、论三个部分,又名“三藏经”。还因其卷帙浩繁,为形容其量多、量全,而称“众经”、“群经”、“大藏经”、“一切经”。“藏经”,广义地说,包括经、律、论三部分,狭义地说,是专指“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其中包括相传为释迦牟尼所说而为后世门徒结集的经典,以及历代以“如是我闻”(即“我闻如是”)形式创制的经典。在中国,隋唐时代已由“三藏经”改称为“大藏经”了。佛教通常还讲“十二部经”、“十二分经”或“十二分教”,这是把佛教经典按经文的形式和内容分为十二类而得名的。所谓“十二部经”等名称也就是一切佛经的别名。佛教还从内外有别的角度,称自己的典籍为“内典”,称佛教以外的,即所谓世俗的和外道的典籍为“外典”。

现有几种文字的佛教典籍,重要而完整的是三大系:一是巴利文系佛典。这是小乘佛教的经典,代表印度佛教早期的思想,流传于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二是汉文系佛典。梵文佛典是汉译佛典所依据的主要原本。汉文佛典包括了经由西域传入的早期佛教经典,但主要是大乘佛教的作品,代表印度佛教中后期的思想。此外也有中国僧人的大量创作,因而是各种文字佛典中最为完备的佛典,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三是藏文系佛典。约于12世纪依据梵文佛典开始译出,偏重于大乘佛教经典,尤其是密教的经典,代表印度佛教后期的思想,后来其中有的又译成蒙古文。此外,还在中亚细亚地区发现一些其他文字的译本,但多是残卷。

佛教典籍中,中国撰述占有显要的地位。随着印度佛典翻译和介绍的增多,中国僧人对佛教义理的领会能力逐渐提高,自两晋以来不断有所创作,丰富了“三藏”的内容。据吕澂先生所作的编目详见《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124~154页,济南,齐鲁书社,1980。,中国僧人撰述的汉文佛典共为582部,4172卷,其中包括现存的唐代以前的大部分撰述和唐代以后的重要撰述,也包括少量在中国流行的古代高丽和新罗学人的著作。从撰述的体裁来看,有章疏、论著、语录、史传、音义、目录、杂撰、纂集等。从撰述的数量来看,章疏部分居于首位,数量最多,反映了佛教徒崇信经典,热中于注经解经的性格。其次是论藏部分,数量也不少,反映了隋唐佛教宗派的创作热情和独特见解,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风格和历程。史传部分的数量也很可观,表现了中国古代佛教学者深厚的历史观念,重视历史的研究和编纂。在所有的撰述中,唯一称“经”流传的是唐代禅宗实际创始人慧能的《坛经》,这是禅宗学人突出中国祖师学说的典型表现。

佛教“三藏”中,蕴涵哲学思想比较丰富的是“论藏”。佛典的“论”通常分为“释经”和“宗经”两类,释经论是阐释佛经的论典,宗经论是阐发各宗各派学说的论著。“论”多数是对外宣传的教义,也有部分是属于内部辩论的专著。“论藏”比较集中地阐明了佛教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看法,比较集中地批判了各种反佛教的思潮和观点,比较集中地汇合了佛教内部各派相互论战的内容,因此,“论藏”中保存了较多的佛教哲学的专著。另外,某些“经藏”也包含了比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是具有哲学性质的著作。至于“律藏”,其少量的哲学思想则主要包含在阐发戒体的论述之中。

所谓佛教哲学著作是相对而言的,佛教的纯粹哲学著作比较少,更多的著作是其中包含了部分哲学内容。我们把较多地涉及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观点的著作,也归属于佛教哲学著作之列。

佛教哲学著作,基本上可以分为印度的佛教哲学著作和中国的佛教哲学著作两大部分来介绍。

§§§第二节印度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印度的佛教哲学著作宏富可观。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是《阿含经》。现北传佛教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四部。南传佛教巴利文经藏有《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五部,前四部和北传佛教四部《阿含经》在内容上大体相应。《阿含经》的基本内容是论述四谤、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和善恶报应、三世轮回等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包含了人生哲学的丰富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著作。此外,南传佛教巴利文佛经《弥兰陀王问经》,大体上相当于汉译《那先比丘经》(译者不详,2卷)。这两本经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弥兰陀王(公元前3世纪统治古印度西北部的希腊国王)和那先比丘的问答,着重阐明缘起、无常、无我和业报轮回等佛教教义,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古印度觉音(佛音)著巴利文《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上座部的重要论著。此书共23品,依次叙述戒、定、慧三学的内容,在叙述慧的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内容,还概述了无常、苦和无我三法印的学说。早于觉音的优波底沙曾著巴利文《解脱道论》,被认为是觉音《清净道论》的重要理论根据。

从整个印度佛教的演变发展历史来看,佛教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小乘有部(婆沙)、说经部(经量部)和大乘的中观学派、瑜伽行派的论著中。其中说经部的重要著作《大乘阿毗达磨经》,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哲学思想,和大乘佛教声气相通,关系极为密切,可惜原本不存在了,只在其他著作中保留了片段资料。所以,下面只介绍其他三派的著作。附带地说,有些佛教学者认为,《成实论》也是说经部的著作,这是不准确的。此论实是依据说经部的前驱譬喻师说而结构成的著作。《成实论》很重要,它系从多闻部出家的诃梨跋摩(师子铠)著,后秦鸠摩罗什译,20卷(或14卷)。“实”指“四谛”的“谛”,“成实”即成立“四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所说,但各部派解说各异,所以要成立“四谛”的确实所指,以评论各部派的主张。全书主要讲人没有真性实体,兼讲一切事物和现象也没有真性实体。这是由小乘向大乘空宗过渡的重要著作。

一、说一切有部(1)《发智论》,全称《阿毗达磨发智论》。约释迦牟尼去世后300年时,迦旃延尼子著。

唐玄奘译,20卷。因被认为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著作,所以又称《发智身论》。“身”喻为根本。全书阐发该部的基本学说,兼及当时部派佛教斗争的各种问题。东晋时僧伽提婆译的30卷《阿毗昙八犍度论》是异译本。

(2)《大毗婆沙论》,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简称《毗婆沙论》。系迦旃延尼子的弟子们解释和宣传《发智论》的大型著作。唐玄奘译,共200卷。此书一方面按《发智论》的分类,进行详细论释,系统总结说一切有部的理论主张,一方面对佛教内部和外部的其他派别的异说进行破斥,宣传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实有的根本观点。此论重逻辑论证,带有经院哲学的色彩,使说一切有部的思想定型化。此论还带有早期佛教百科全书的性质,是研究部派佛教思想的宝贵资料,因而在印度佛教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异译本有北凉浮陀跋摩译的《阿毗昙毗婆沙论》60卷(一作80卷)。因《大毗婆沙论》过于庞大,印度佛教学者法胜乃选其要义编成《阿毗昙心论》一书。东晋时僧伽提婆译,经慧远校订,共4卷。异译本有北朝北齐那连提耶舍译《阿毗昙心论经》6卷。另有南朝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毗昙心论》11卷,系作者法救用自己的观点夹杂在《阿毗昙心论》中间而成,它扩展了《阿毗昙心论》的内容。

(3)《异部宗轮论》。世友著,唐玄奘译,1卷。著者站在说一切有部的立场,概括地叙述了小乘部派佛教分裂的原因、经过以及各派的主张,是现存最早的部派佛教思想资料之一。

窥基撰有《异部宗轮论述记》。异译本有《十八部论》(失译,一说后秦鸠摩罗什译)、南朝陈真谛译《部执异论》。

(4)《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世亲著,唐玄奘译,30卷。此书系对《大毗婆沙论》不满而作,是批判性、总结性的论著。全书对于当时流行的说一切有部、毗婆沙、说经部等小乘学说做了统一的工作,因而盛行一时,几乎取代了《大毗婆沙论》的地位而被认为是说一切有部的代表作,是一部历来被重视的教科书式的著作,书中将构成宇宙万有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对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作者世亲原信小乘,反改宗大乘,此论实为小乘向大乘有宗(瑜伽行派)的过渡著作。异译本有南朝陈真谛所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22卷。

(5)《顺正理论》,全称《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简称《正理论》。众贤著,唐玄奘译,80卷。所谓“正理”,指说一切有部的正统观点。全书根据说一切有部毗婆沙师的正统学说对修正说一切有部观点的《俱舍论》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发展了说一切有部的一系列哲学观点,被称为新说一切有部说。

以上著作又以《大毗婆沙论》和《阿毗达磨俱舍论》最为重要。

二、中观学派此派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四论”,即《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和《大智度论》,其中尤以前三论更为重要。这里也附带介绍作为大乘佛教理论基础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1)《中论》,全称《中观论》。龙树著,青目注释,后秦鸠摩罗什译,4卷。此论主要阐述“缘起性空”和“八不中道”的中观学说,并对小乘部派以及其他学派进行彻底的破斥。此书是佛教大乘空宗(中观学派)主要奠基人龙树的基本理论之所在,也是中观学派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2)《十二门论》。可能为龙树作,后秦鸠摩罗什译。此论系概要地解释《中论》基本道理的入门书,其内容分为十二门,以阐明宇宙万物性空的理论,故名。

(3)《百论》。提婆著,世亲释,后秦鸠摩罗什译,2卷。此论系佛教大乘空宗另一奠基人提婆所作《四百论》的入门之作。全书力主破斥一切外道,对当时印度势力强大的哲学流派数论和胜论的观点进行彻底批驳,以证明世界万物“毕竟空”的中观道理。

(4)《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也译称《摩诃般若释论》。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此论系解释和发挥《大品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论书。此“大品”相当于唐玄奘译的600卷《大般若经》第二分。全书主要宣传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假而不实,只有通过佛教智慧“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解脱境界。关于般若部经典,在玄奘以前就有多种选译本和节译本,其中如后秦鸠摩罗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一卷,可以视为《般若经》的一个略本,包含了《般若经》的主要论点。它宣扬一切现象“性空假有”的道理,强调对现实世界不应留恋和执著,要尽力做到不著事相(“无相”)、情无所寄(“无住”),对中国佛教的思想影响极大。

三、瑜伽行派此派学者的著作颇富有哲学色彩,如史称其奠基人无著的“八支”(内包括无著弟世亲的著作),即八部著作:《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辨中边论》、《缘起论》、《大庄严经论》和《成业论》,大多数都可说是佛教哲学著作。无著、世亲的后学也有一些重要的哲学著作。另外,此派所宗奉的《瑜伽师地论》以及六经中的《解深密经》和《楞伽经》也都包含有重要的哲学思想。

(1)《瑜伽师地论》,又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口说,无著笔述。唐玄奘译,100卷。是瑜伽行派所依据的根本论书。书中宣扬世界万有是心识的暂时显现,要人们离弃有无等各种名相,悟入“中道”。

(2)《摄大乘论》,亦称《摄大乘论本》,无著作。此系总括大乘义理的纲要性著作,书中论述了成立唯识的理由,影响深远。汉译本有三:南朝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3卷。此两种译本影响较大。此外,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题为阿僧佉作。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热门推荐
  • 盗神

    盗神

    当自己心中的逆鳞被别人碰触后的强者会做出如何的反应呢?师门被灭的刘可,进到了游戏的虚拟世界,自己深爱的女朋友离自己而去,但是这里有自己的兄弟,而且碰上了自己的灭门仇人。为了复仇,他慢慢的成长为强者。且看他如何成为绝世强者,如何傲啸世界!
  • 邪魅毒医御夫计

    邪魅毒医御夫计

    她是史上最年轻的中医学博士雪沁儿,她绝不承认自己是为情自杀,她只是精神一晃乎,不小心走到大卡车前面,然后不幸的穿越了,更不幸的缩水了,更更不幸的是这个缩水的身体中有“十年醉”…十年期一满,某女就迫不及待跑下山,下山的结果:废了慕容世家大小姐,乱了武林大会,打了当朝公主…回头发现,自己身边怎么这么多美男?虽说自己很开放吧!可还没开放到这个地步,怎么办?一个字:跑。跑的结果?越跑越多…当邪魅的她,遇见害羞的他,冷酷的他,邪气的他,温润的他,腹黑的他,固执的他,谪仙的他…当她意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并不是孤身一人,前生是孤儿,从未接触过母爱的她,该如何面对,一心为自己疯狂报复的母亲…情景一:“世上只有药材好,有药的孩子像个宝,有了药材的怀抱,money享不了!”某女绝美的小脸上荡漾着沁人心脾的笑意,欢快的唱着属于她的草药歌儿!“沁儿,滚过来药浴!”正在思绪飘飞的雪沁儿突然听见一声暴喝。“师傅,您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某女掏了掏耳朵,一脸邪笑的看着面前的老人!“额,那个,沁儿啊,你看晌午了,你是不是该准备药浴了,啊?”某老头看到面前一脸邪笑的小魔女,怕怕的缩了缩头。情景二:“雪儿,来小心,为夫抱!”声音一出,管家给了自己两巴掌,他绝对是在做梦,这不可能是他家王爷!“王爷,你回来了?”某小妾却无知的抢先扑上冷酷的男人。“滚,管家,送到怡红院!”某管家轻轻呼了口气,对嘛,这才是他家王爷。情景三:“时间!”某男犀利的出口,换来的是某女茫然的眼神。“嫁给我的时间!”“呃,那个……呃……”看着男人的脸色越来越暗,某女刚到口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强勾起一抹微笑,“我说的是,你是我的男人,并没有说,我是你的女人,你,明白吗?”“好,你娶我的时间!“……”某女无语的抬起头。“那好,看来沁儿不喜欢成亲!”看到某女猛地点头,某男无良的补上一句,“沁儿喜欢的是奉子成婚!”“走!”“干嘛?”雪沁儿谨慎的看着面前的男人,丫丫的,这个家伙什么时候变坏了。“造子!”“啊!你丫的,有话好好说!”情景四:“儿子,给叔叔背背七字经!”“一二三四五六七,妈咪吃饭爹洗衣。”“二二三四五六七,妈咪起床爹更衣。”“三二三四五六七,妈咪说一爹做一。”“四二三四五六七,宝宝是家的唯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总裁的天价娇妻

    总裁的天价娇妻

    她是一个即将出国的小太妹,他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总裁,原本,两个不可能有交集的一男一女,却阴差阳错的一夜缠绵。野性的他贯穿了她甜美的身体,给了她满身的暧昧红痕。火辣的她给了他一记狠拳将他揍晕,一顿暴打后,只留给了他一件遮羞的小内裤。她穿走了他的衣服,掰碎了他的银行卡,拿走了他的现金,藏起了他的手机,挥挥手,潇洒出国。他昏迷间,只记得一双诱人的黑眸,他一直不忘寻找这个令他出尽了丑态的女人。八年后,他被一个国际长途打断了婚礼,那边的人告诉他,他的妻子和儿子出了事,希望他马上赶过去。婚礼取消,他带回来一个只有五岁智商的女人,还有一个七岁的天才儿子。从此,他的生活乱了套:他正在开会,物业打来电话:淳于先生,你家的衣物间起火,你太太哭个不停……他帮儿子洗澡,她撅嘴:爸爸,你偏心,我要你也给我洗澡……他去参加酒会,她偷偷跟随:爸爸,你怎么跟坏女人跳舞……有一天,她恢复了记忆,他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摆脱了……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找不到她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变了味……再次相见,她已经变得冷漠而又高贵:淳于先生,我们认识吗?追妻的路,坎坷而又艰辛……孔令翊:萤萤,相信我,我会给你想要的幸福……“孔先生,你能像我爸爸一样爱我妈妈吗?”尹成非:萤萤,我才是你最爱的人……“尹家哥哥,你确定我妈妈最爱的是你?”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红鸾锦帐中,她仰首喝下他亲手送上的毒酒。合卺同心,没想到却是一杯断命酒。痴心错付,含恨而终。当凤眸再次睁开,她是涅槃重生的凤凰。惊才艳绝,锋芒毕露,这世间再没有什么能够被她放在眼下。“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上一世,他来不及解释,她已死。重生之后,她不再相信感情,面对他的深情缱绻,温柔爱意,她漠然冷笑,“王爷,别和我谈感情,谈感情伤钱伤身!”上一世,她活的隐忍窝囊,为求偏安一隅,隐匿一身的才华。这一世,她誓要将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用十里红妆,谱写一曲盛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