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在最终阶段也像初始阶段一样谨慎对待,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所以圣人总是求别人所不欲求的,不看重难得的宝物;学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有所作为。
诵读星级★
六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①,非以明民②,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③;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此两者亦楷式④。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⑤,然后乃至大顺⑥。
注释①为道:指以道治国。②明民:使民聪明,使民有知识。③贼:祸害。④楷式:王弼本作“稽式”,此从河上公本等古本。楷式,即法式,指原则。⑤反:通“返”,指返朴归真。⑥大顺:即自然。
译文古代善于以道治国的人,不是教人民有知有识,而是教人民无知无识。
百姓所以难于治理,就在于他们掌握的智巧计谋多。所以用智巧计谋去治国,是国家的灾祸;不用智巧计谋去治国,才是国家的福祉。
这两句话是治国的法则。常常记住这个法则,这就是玄德。
玄德幽深啊,邈远啊,与万物冥合,然后达到自然的境界。
诵读星级★★★
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①,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②,必以言下之;欲先民③,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④,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⑤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①百谷王:百川所汇入的地方。谷,小溪,小河。②上民:居民之上,即统治人民。③先民:居民之先,即领导人民。④重:受压迫。⑤推:推举,拥戴。
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众多河流汇入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为众多河流汇入的地方。
所以人君要统治人民,必须对他们言语谦下;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置于他们之后。这样的圣人居于民上而人民不觉得受到压迫,居于民前而人民不觉得受到伤害。因此天下之人都乐于推举拥戴而不厌弃。
正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诵读星级★★★
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②,二曰俭③,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④。
今舍慈且⑤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①不肖:不像,指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②慈:慈柔。③俭:与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之“啬”字同义,即俭束、卑谦的意思。④器长:万民之长。器,物,万物。这里主要指人民。⑤且:取。
译文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很大,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什么具体的东西,它早就渺小得很了。
我有三件法宝,我掌握并保持着它们:第一是慈柔软弱,第二是俭束谦卑,第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因为慈柔软弱所以能勇敢胜敌,因为俭束谦卑所以能发展壮大,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民的首长。
现在世人舍弃慈柔而取勇敢,舍弃俭束而取壮大,舍弃后面而取前面,死定啦。
慈柔,用来征战则能取胜,用来守卫则能坚固。天道将要求助谁,就用慈柔来保护他。
诵读星级★★★
六十八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①,善战者不怒②,善胜敌者不与③,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④,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⑤也。
注释①士:王弼注:“士,卒之帅也。”武:武力,勇武。②怒:用如《庄子·逍遥游》“怒而飞”之怒,奋也。此处作逞强、斗狠讲。③与:敌对。王弼注:“与,争也。”④德:此指策略。⑤极:法则。
译文善于做将帅者不逞武力,善于作战者不斗狠逞强,善于战胜敌人者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者待人谦卑。这叫作不争的策略,这叫作用人的力量,这叫作配合自然,是自古以来的法则。
诵读星级★★
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①,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háng)无行(háng)②,攘③无臂,执无兵④,扔⑤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⑥。
故抗兵相加⑦,哀者胜矣⑧。
注释①为主:指采取攻势,主动进攻。为客:采取守势,守以待敌。②行:行列,阵势。③攘:援臂,此指援臂搏斗。④执:抓住。兵:兵器。⑤扔:义同三十八章“攘臂而扔之”之“扔”,强力牵引。⑥宝:指生命。河上公注:“宝,身也。”⑦抗兵:指力量相当的两军。相加:相对。⑧哀者胜:王弼注:“哀者必相惜,而不趋利避害,故必胜。”高亨《老子注译》:“受侵略的国家,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与敌人作拼死的战斗,则必战胜。”
译文用兵的人说:“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这就是说敌人虽欲与我对阵而无阵可对,虽欲与我援臂搏斗而无臂可援,虽欲手执兵器而无兵器可执,虽欲引敌相拼而无敌可拼。
祸患没有比轻视敌人更大的,轻视敌人将葬送自己的生命。
因此力量相当的两军对垒,怀着悲痛心情的一方终将获得胜利。
诵读星级★★★
七十章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①。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②,则③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褐怀玉④。
注释①君:义同上句“宗”,宗旨,纲领。②希:通“稀”,少也。③则:效法。④被褐:穿着粗麻布衣。指穷苦生活。被,通“披”,穿。褐,麻布。怀玉:怀藏宝物(指大道)。
译文我的言论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而天下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实行。
我的理论有它的宗旨,行事有它的纲领。人们没有掌握这个根本,所以不能理解我。
理解我的人非常的少,效法我的人尤为难得。所以圣人总是外披粗衣而内怀美玉。
诵读星级★★
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①,上;不知知②,病③。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④。
注释①知不知:知道却不以为自己知道,即谦虚之意。②不知知:本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即不谦虚。③病:祸害。④“圣人不病”四句:王弼本作“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语意不顺且重复,此据《太平御览》引文调整改正。
译文本来知道而自己认为不知道,是上等;本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糟糕。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认识到错误是错误;能认识到错误之为错误,所以就不犯错误。
诵读星级★★
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①其所居,无厌②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③,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狎:通狭,狭窄,此作动词用。②厌:通“压”,迫压。③自见:自我表现。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威压的时候,对统治者最大的威胁也就来了。
所以不要逼迫人民的生存之地,不要断绝人民的生存之路。只有不威压人民,统治者才不会受到人民的厌恶。
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我表现,自爱而不自命高贵,因此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选择前者自知、自爱。
诵读星级★★
七十三章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②。]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chǎn)然③而善谋。
天网恢恢④,疏而不失。
注释①“勇于敢”二句:蒋锡昌说:“七十六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敢,即坚强;不敢,即柔弱。”杀,死。与下句“活”字相对。②是以圣人犹难之:此句为六十三章之文重出于此,严遵本、景龙碑本等多种古本皆无此句,可删。③然:宽缓的样子。④天网:喻天道自然。恢恢:广大的样子。
译文人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活命。这两者一利一害。
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
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得到好的效果,不用召唤而自动来归附,宽缓自如而善于筹划。
天道之网恢宏无边,稀疏而不会有一点漏失。
诵读星级★★
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①,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②。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zhuó)③。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④。
注释①为奇者:为诡异非常者,如造反闹事、犯上作乱等。奇,王弼注:“诡异乱群谓之奇也。”②常:恒,永恒。司杀者:指天道。③大匠:高明的工匠。斵:砍。④希:通“稀”,少。
译文人民不怕死,统治者为什么用死去威胁他们呢?假使人民总是怕死,那么对于造反闹事的人,我可以抓起来把他杀掉,谁还敢作乱呢?
有一个永恒的司杀者负责杀人。如果代替司杀者杀人,那就像代替大匠砍削木头一样,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诵读星级★★★
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①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②,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③,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④,是贤于贵生⑤。
注释①上:指统治者。②有为:指政令烦苛、赋税繁重之类。③求生之厚:即生生之厚,指过分追求权力、财货和一切享受。④无以生为:即不唯生是务,不追求生活的享受、物欲的满足。⑤贵生:即生生之厚,厚养生命。
译文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税赋太多,所以陷于饥饿。
人民所以难于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烦苛强作妄为,所以难于治理。
人民所以不畏死,是由于统治者过度追求私欲的满足,所以人民不畏死。
只有不唯生是务、清静寡欲的人,才胜过极力追求生活享受的人。
诵读星级★★★
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①。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②,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③。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①坚强:指尸体僵硬。②徒:通“涂”,道路。一说作类讲,也通。③“兵强则不胜”二句:《列子·黄帝》《淮南子·原道》引此文作“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文义更好理解,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即据此改正。按,据王弼本亦可讲通,“木强则兵”之“兵”,用作动词,用刀砍。
译文人活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了便变得僵硬。草木活的时候枝叶柔脆,死了便变得枯槁。
所以坚强是死亡之道,柔弱乃活命之途。
所以刀子过于锋利就容易折断,树木长得高大就会被砍掉。强大处于劣势,柔弱具有优势。
诵读星级★★★
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①!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②,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③,其不欲见(xiàn)贤④。
注释①张弓:把弓箭拉满。高亨说:“古人张弓,弦的位置高,则向下移;弦的位置低,则向上移。弦长有馀,则剪去;弦短不足,则增补。”与:通“欤”,语气词。②损:减损。③“为而不恃”二句:已见二章。④见:表现,显露。贤:贤能,能力。
译文自然规律,岂不如同把弓拉满一样呀!高了就压下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拉得过满就适当减力,拉得不够就适当使劲。
自然的规律,减损多余的来弥补不足的。人类制定的制度却不是这样,减损财富不足的来奉养财富有余的。
谁能以多余的财物来奉养天下人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圣人推动万物而不以为自己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贤能。
诵读星级★★★
七十八章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注释①以其无以易之:王弼本“其”字前脱“以”字,此据帛书甲、乙本补。②垢:屈辱,耻辱。③不祥:灾殃。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摧毁坚强之物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可是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圣人说:“能承受全国的屈辱,才算是国家之主;能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为天下之王。”
正面说出来的话却好似反话。
诵读星级★★★
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①,〕安②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③。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
天道无亲,常与⑤善人。
注释①报怨以德:王弼本此句位于六十三章,与上下文义不合,据陈柱、严灵峰之说移于此处。②安:连词,乃,就。《战国策·赵策一》:“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③左契:指债权人所持之契约、字据。契,即券契,即今天的合同。古代刻木为契,剖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为符信。贷方执左半,借方执右半。责:索求,催讨。④彻:周代的税法名。此指税收。《论语·颜渊》:“盍彻乎。”郑玄注:“周法,什一(十分取一)而税谓之彻。”⑤与:帮助。
译文调和大的怨恨,必然会遗留下一些小的不满。用德来报答怨,才可以成为善。
所以圣人手执借据而不责求借债者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
天道无所偏爱,总是帮助善良的人。
诵读星级★★
八十章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②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①什伯人之器:王弼本作“什伯之器”,严遵本、河上公及帛书甲、乙本均作“什伯人之器”,从之。高明说:“‘十百人之器’,系指十倍百倍人工之器,非如俞樾独谓兵器也。经之下文云:‘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舟舆’代步之器,跋涉千里可为十百人之工;‘甲兵’争战之器,披坚执锐可抵十百人之力。可见‘十’乃十倍,‘百’乃百倍,‘十百人之器’系指相当于十、百倍人工之器。”②结绳:用绳子打结以记事,是文字产生以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之书契。”
译文国家要小,人民要少。使人民有十倍百倍功效的器具却不使用,使人民重视生死而不轻易迁徙远方。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去陈列使用。使人民重新回到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记事的自然状态。
人民以其饮食为甘,以其服饰为美,以其居处为安,以其习俗为乐。邻国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民从出生到老死都不相往来(彼此不相干涉也没有矛盾)。
诵读星级★★★
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①不美,美言②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③,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④,既以为人己愈有⑤,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⑥而不争。
注释①信言:真话,由衷之言。②美言:华美之言,巧言。③博:炫耀。④不积:不私自积聚财富。⑤既:尽,全都。为人:与下句“与人”义同。⑥为:帮助。
译文真实的言辞不华美,华美的言辞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有知识的人不炫耀,炫耀的人无知识。
圣人不积聚财富,全都施予别人而自己愈富有,全都施予别人而自己愈饶足。
自然的法则,利人而不害人;圣人的法则,帮助人而不争夺。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