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万物由道生长之,德养育之,它因物而赋形,因势而形成。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看重德的。
道的受尊崇,德的被看重,没有谁来命令,永远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道使万物生长养育,成长繁殖,得到覆荫保护。道之于万物,生长之却不据为己有,作成之而不恃以为德,引导之而不为主宰,这就叫作玄德。
诵读星级★★
五十二章
原文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④。
塞其兑⑤,闭其门⑥,终身不勤⑦。开其兑,济其事⑧,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⑨,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⑩。
注释①始:指道。②母:本源,根源。也指道。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③子:指万物。④没身:犹终身。殆:危险。⑤兑:指耳目口鼻。《淮南子·道应训》:“塞民于兑。”高诱注:“兑,耳目口鼻也。”⑥门:与“兑”同。⑦勤:忧心。⑧济其事:犹成其事,为其事。⑨用:各家多作“运用”讲。唯黄瑞云《老子本原》云:“用,《说文》:‘庸,用也。’则用亦庸也,两字亦可通用。《书·皋陶谟》:‘五刑五用’,《后汉书·梁统传》引作‘五刑五庸’。《尚书大传》‘墙谓之庸’,墙庸为壅蔽之物,故有壅蔽之义。‘用其光’与五十六章‘和其光’意同。”其说似有理,然终觉牵强。用,通“因”,借助。⑩袭常:因袭常道。习,因袭,顺应。常,常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天下有其最初的原始存在,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已经得知万物的本原,从而去认识万物;已经认识了万物,又守住其本原根性,就终身都没有危险。
堵塞嗜欲的窍穴,关闭嗜欲的门径,终身都没有忧心的事。打开嗜欲的窍穴,增添纷繁的事情,终身都不可救治。
能看见细微的东西叫作明,能坚守柔弱叫作强。借助自然的光,回到察见细微的明。不要给自己带来灾殃,这就叫作顺应自然规律。
诵读星级★★
五十三章
原文使我介然①有知,行于大道,唯施(yí)②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③。
朝甚除④,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⑤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⑥。非道也哉!
注释①介然:确实的样子,毫无怀疑的样子。《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杨倞注:“介然,坚固貌。”②施:王念孙曰:“施读为迤。迤,邪也。”(《读书杂志》)此指邪路。③人:王弼本作“民”,据景龙碑等本改。人,指人君。径:小路。④朝:朝廷。除:通“涂”。《广雅》:“涂,污也。”引申有腐败义。⑤厌:饱足。⑥盗夸:犹盗魁,强盗头子。《韩非子·解老》作“盗竽”,云:“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馀者,是之谓盗竽矣。”高亨《老子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韩说,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
译文客观现实使我确实认识到,要行走在大道上,最怕的是走上邪路。大道甚为平坦,而统治者却喜欢走小路。
朝廷腐败,田地荒芜,仓库极为空虚;而统治者却穿着锦绣的衣服,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吃饱喝足,钱财多得用不完:这就叫作强盗头子。他们违反了大道啊!
诵读星级★★★
五十四章
原文善建者不拔①,善抱②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③,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注释①建:立。拔:动摇。②抱:抱持,持守。③邦:与下文“以邦观邦”三个“邦”字,王弼本俱作“国”,今从帛书甲本、傅奕本。
译文善于建立(道的根基)的人不会动摇,善于坚持(道的根基)的人不会脱落,(这样的人)会子孙长保香火不绝。
(以道)修养至于自身,其德乃纯真;修养至于治家,其德乃饶多;修养至于治乡,其德乃广大;修养至于治国,其德乃丰硕;修养至于治天下,其德乃博大。
所以要以个人立身应有的标准来观察个人,以治家应有的标准来观察家,以治乡应有的标准来观察乡,以治国应有的标准来观察国,以治天下应有的标准来观察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诵读星级★★
五十五章
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①,猛兽不据②,攫鸟不搏③,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zuī)作④,精之至也。终日号(háo)而嗌(yì)不嗄(shà)⑤,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⑥,心使气曰强⑦。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①毒虫不螫:王弼本作“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此从河上公等众多古本。螫,毒虫以针刺人。②据:抓取。③攫鸟:鸷鸟,鹰鹫之类。④牝牡之合:男女性交。朘:男孩的生殖器。王弼本作“全”,此从傅奕本。作:挺举,勃起。⑤嗌:咽喉。嗄:嘶哑。⑥益生:过分追求生活享受,纵情声色,即五十章所谓“生生之厚”。《庄子·德充符》:“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可知益生即违反自然。祥:妖祥,灾殃。《说文》段玉裁注:“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⑦心使气:存心使气。强:逞强。
译文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他,猛兽不抓他,鸷鸟不捕他,他筋骨柔弱而拳头却攥得很紧。他不知道男女交媾而阴茎也会勃起,这是因为他精气充盈。他整天号哭而喉咙却不嘶哑,这是因为他和顺至极。
懂得和顺的道理就是常道,懂得常道顺应自然就是明智,(反之)追求享受纵欲无度就是灾殃,存心使气争强好胜就是强梁。
事物达到极盛就会衰老,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必然很快死亡。
诵读星级★★
五十六章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②,同其尘,是谓玄同③。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注释①“塞其兑”二句:又见五十二章。②和:合也,同也。和其光、同其尘二句意谓光则同其光,尘则同其尘,不露圭角,随俗沉浮。按:“挫其锐”四句又错入四章。③玄同:冥然混同。这是老子哲学术语,指无知无欲的浑然状态。
译文懂得大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懂大道。
堵塞嗜欲的窍穴,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折他们的锋芒,消解他们的纷争,混合其光耀,混同其尘浊,这就叫作浑然一体的玄同。
(在这种玄同的状态下统治者)不可能对某人亲近,也不可能对某人疏远;不可能让某人得利,也不可能让某人受害;不可能使某人尊贵,也不可能使某人低贱。所以能为天下人所尊重。
诵读星级★★
五十七章
原文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④,而民弥贫;人多利器⑤,国家⑥滋昏;人多伎巧⑦,奇物⑧滋起;法令滋彰⑨,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①正:正道。②奇:诡道,指奇谋机变。③无事:无为。取:治理。④忌讳:指禁忌,法规。⑤人:指人君。王弼本作“民”,此从景龙碑本、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等本。利器:指各种手段。⑥滋:更加。⑦伎巧:指各种权谋智巧。⑧奇物:傅奕本、范应元本作“邪事”,可知“奇物”即指各种邪伪行为。⑨彰:彰显,分明。⑩而:犹“则”。化:正常发展。
译文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无为治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呢?根据这些事实:
国家禁令繁多,百姓越陷于贫困;统治者的镇压手段越多,国家越黑暗混乱;统治者的权谋智巧越多,各种邪伪行为越滋长兴起;法令禁约越烦苛,盗贼越来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则百姓能自然发展,我好清静则百姓自然安定,我无为则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则百姓自然淳朴。”
诵读星级★★
五十八章
原文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其政察察②,其民缺缺③。
祸兮福之所倚④,福兮祸之所伏⑤。孰知其极?其无正⑥。
正复为奇⑦,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⑧,直而不肆⑨,光而不耀⑩。
注释①闷闷:浑厚的样子。②察察:分明的样子。③缺缺:狡诈的样子。④倚:依靠。⑤伏:藏伏。⑥正:定也,指定准。⑦正:指正常情况。奇:指变异情况。下句“善”、“妖”义同。⑧廉:侧边。刿:划伤,刺伤。⑨肆:放肆。⑩耀:刺目。
译文政治宽松浑厚,人民就淳朴;政治精细严苛,人民就狡黠。
灾祸啊,幸福就依靠着它;幸福啊,灾祸就藏伏在其中。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没有一个定准。
正常转变为诡异,良善转变为妖邪。人们的迷惑,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
所以圣人方正而不锋利如割,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刺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光亮而不至于耀人眼目。
诵读星级★★★
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①。
夫唯啬,是谓早服②。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③。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④,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⑤,长生久视之道⑥。
注释①治人:管理人民,实即管理国家。事天:对待自然。啬:收敛。引申有深藏厚蓄、不炫耀示人之义。②早服:即早服于道。③重积德:厚积德、深积德。④母:喻指保国的根本之道。⑤柢:主根,树基。⑥久视:与“长生”义同。《吕氏春秋·重己》:“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高诱注:“视,活也。”
译文治理国家,对待自然,没有比深藏厚蓄不炫耀张扬更重要的。
只有深藏厚蓄,才称得上是早服于道。早服于道就是深厚积德。深厚积德则无往不胜,无往不胜则力量不可穷尽,力量不可穷尽则可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根本之道,乃可以长久。这叫作根深本固,是长生久活的方法。
诵读星级★
六十章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③归焉。
注释①治大国若烹小鲜:煎小鱼不能随便翻搅,否则鱼就容易煎碎。比喻治国不要经常扰民。王弼注:“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小鲜,小鱼。②莅:临也。③交:共,都。
译文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搅动)。
以道治天下,连鬼也不神灵。不是鬼不神灵,而是其神灵不伤害人。不只是鬼神不伤害人,连圣人也不伤害人。鬼神与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德乃俱归于民。
诵读星级★★★
六十一章
原文大国者下流①,天下之交②,天下之牝③。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④。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⑤;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⑥,小国不过欲入事人⑦。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①下流:为流水所聚的低洼之处,如江海等。大国为小国所附,如江海为百川所归,故借以为喻。②天下之交:仍以江海为喻,谓大国为天下汇聚之处。③天下之牝:大国为天下之雌者。此以动物雌雄为喻。动物雄性多追逐雌性,大国常为小国所趋附,故借以为喻。牝,雌性鸟兽。与“牡”(雄性鸟兽)相对。④为:而。下:谦下。⑤取:通“聚”,保聚。下句“取大国”之取,则作“被保聚”讲。⑥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畜养,意即聚养小国。⑦入事人:意即取容于大国。
译文大国要处在低下的位置(就像江海为百川所归一样为众多小国所附),它是天下汇聚的地方,自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性鸟兽常以静赢得雄性,就在于雌性能守静且能谦下。
所以大国若能以谦下待小国,则能会聚小国;小国若能以谦下待大国,则能被大国保聚。所以有时大国谦下以会聚小国,有时小国谦下而见容于大国。
大国不过想要聚养小国,小国不过想要取容于大国。两者都要各得其所欲,大国尤其应该谦下。
诵读星级★★
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②尊,美行可以加人③。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④,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⑤,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⑥,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①奥:藏,引申有庇荫的意思。②市:换取。③美行可以加人:“行”上原脱“美”字,据《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补入。加人,有益于人(用高亨说)。④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⑤有:执有,持有。拱璧:大璧。易顺鼎说:“《玉篇》曰:‘珙,大璧也。’拱璧即珙璧。”驷马:一车四马。⑥求以得:王弼本作“以求得”,此据景龙碑本、傅奕本等古本改。
译文道是万物之藏,无所不容,它是善人的宝物,不善之人也依赖它而得以保全。
好的言论可能赢得尊敬,好的行为可以有益于他人。人的不善言行(也可以为道所保全),有什么可以抛弃的理由?所以立君王,设置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虽然享有手执拱璧而先驷马的威仪,还不如进此道之可贵。
古人所以珍视这个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正是因为有求可以实现,有罪可以免除吗?所以为天下人所贵重。
诵读星级★
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①,(报怨以德②。)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③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①大小多少:把小事看成大事,把少者看成多者。大、小,均作动词用。②报怨以德:此句与上下文意思不连贯,依严灵峰、陈鼓应说移入七十九章。③作:起,始。
译文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把小事看成大事,把少者看成多者。考虑难事在它还是简易的时候,处理大事在它还是细小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简易开始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开始的。所以圣人永远不处理大事(因为大事已经化小了),因此能成就大事。
轻易承诺必然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圣人总把事情看得艰难,因此他终究没有困难。
诵读星级★★
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①易谋,其脆易泮(pàn)②,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天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jī)④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⑤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①兆:事物的端倪,前兆。②泮:冰化开,引申有分解、分开义。③累土:犹蔂土,一筐土(用高亨说)。④几:接近,将要。⑤复:补,补救。
译文国家安稳太平容易维持,灾祸尚未萌发之际容易想办法,当它还处于脆弱的时候容易消除,当它还微小的时候容易解决。所以要在灾祸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把事情办好,在动乱还没有发生时即进行治理。
合抱大的树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多层的高台,是用一筐一筐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有为者总是要失败的,持有者总是要失去的。所以圣人无为因而也就没有失败,不持有因而也就不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