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500000014

第14章 董仲舒对策(2)

平常不培养士人而想求得贤才,就好像不雕琢玉石而想得到美玉一样。培养士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兴建太学;太学,是贤士的来源,是推行教化的根本。现在,让一郡、一国的所有民众都来应对,而没有一个符合诏书要求的人才,这说明上古圣王之道已经灭绝了。臣希望陛下兴建太学,招徕学识渊博的老师,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试以便学生能全面表现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得到杰出的人才了。现在的郡守和县令,是百姓的表率,其职责就在于上承仁德而向下传播教化;所以,如果这些表率人物无德无才,君主仁德就不能传播,恩泽就不能流布。现在的官吏都不能教化民众,有的人还不遵守朝廷的法度,残酷地虐待百姓,与坏人勾结,百姓贫困孤弱,冤屈痛苦,无法维持生计,十分不合陛下的心意,所以阴阳失调,凶邪之气盛行,万物缺乏养育,黎民百姓没有得到救济,这都是官吏不称职造成的后果!

原文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①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②(zī),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yáo)③,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注释

①二千石:汉官秩,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②訾:资财,汉初规定家产在十算(一万钱)以上才可以授予官职。③浑殽:混淆。

译文

官吏大部分出自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员的子弟,选任郎官又以家有资财为条件,所选的人未必是贤能的人。而且,古代所说的"功",是按照任官政绩的好坏来区分大小,并不是指任职的累积时间;所以,本事小的人,即使是任职时间很长,也仍做小官,贤能的栋梁之才,即使是任职时间很短,也不妨做辅政大臣,所以,官吏们都尽心竭力,一心做好本职工作而建功立业。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累积时日就可以猎取富贵,任期长久就可以升官晋职,因此,廉洁与耻辱相互转化掺杂,贤能和不肖混淆,不能判明真伪。我认为应让列侯、郡守、二千石官职的官员,各自从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选择贤能的人,每年向朝廷选送二人,到宫中服务,而且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大臣的才能高低;选送的人有贤德,就给以赏赐,选送的人不好,就给以惩罚。如果这样,所有二千石官员都会全力以赴地寻求贤人,天下的人杰都可以成为国家官员而为皇上效力了。把天下的贤人都吸收到朝廷中来,那么,三代圣王的功业不难于造就,而且尧舜的美名也可以企及。不要用任职时间长短计算功劳,而以实际考察出来的贤能为上,根据各人才能大小给以不同的官职,核查品行的高低而确定不同的地位,就会使廉洁和耻辱、贤与不肖区别得很清楚了!

原文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①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②之可为悼惧者也。

注释

①唐、虞:指前文的尧、舜。②桀、纣:夏桀、商纣,分别是夏商的亡国之君,都因为统治残暴而亡国。

译文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达到显赫的;比如,尧起自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都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而是逐渐达到的。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本身积累恶行,就像灯火消耗灯油一样,自己也没有察觉;这正是唐尧虞舜成就美名和夏桀商纣令人悲悼恐惧的原因。

原文

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敝;敝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mào)①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敝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②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注释

①眊:原意是眼镜失神,看不清楚,此处指昏乱不明。②文:此处指礼义、礼节。

译文

快乐而不淫乱,行善而不厌倦,这就是"道"。遵循道行事,万世无弊害;只要有弊害产生,一定是因为没有按照道行事。先王之道被偏废了,就会出现政治昏乱政令不行,用偏废的王道补救积弊就对了。三代圣王的治国之道,侧重点各有不同,并不是它们相互矛盾,它们都是为了医治社会积弊,只是由于各自面对的情况不同而已。所以孔子说:"要说无为而治的人,应该是舜吧!"舜改换历法,改变衣服颜色,只是顺应天意罢了。其余一切都遵循尧的治国之道,哪里改变过什么呢!所以,圣明的君主,有改变制度的名义,而没有改变治道的实际内容。然而,夏代推崇忠直,商代推崇恭敬,周代推崇礼仪,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要各自补救前朝的缺失,必须使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孔子说:"商代继承夏代的制度,所做的增减改变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商代的制度,所做的增减改变也是可以知道的;若有人继承周代,就是过了一百代之后所实行的制度,也可以推测得出来。"这是说百代君主所用的治国之道,也就是夏商周这三种了。夏代是继承了有虞氏的制度,而孔子唯独没有说到两者之间的增减,是因为两者的治国之道一致,而且所推崇的原则相同。道之所以精深博大,是因为它来源于天,只要天不变,道也就不会变;所以,夏禹继承虞舜,虞舜继承唐尧,三位圣王相互授受禅让天下,而遵循相同的治道,是因为其间不需要补救积弊,所以孔子不说他们之间的增减。由此看来,继承一个大治的朝代,继起者实行与原来相同的治国之道;继承一个政治昏乱的朝代,继起者一定要改变治国之道。

原文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lì)①而陵夷②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③,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④!此民之所以嚣嚣(áo)⑤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juān),浸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⑥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⑦,无可为者矣。

注释

①缪盭:盭,古时"戾"字;错乱、违背。②陵夷:衰落、衰败。③末:古时将四民中"士农工商"中的工商称为末业。④虖:通"乎"。语气词。这里表感叹。⑤嚣嚣:埋怨愁苦的声音。⑥《易》:又称《易经》《周易》,相传是伏羲氏和周文王根据洛书河图演绎归纳而来。⑦公仪休之相鲁:公仪休是春秋时鲁国的丞相,很喜欢吃鱼,有人就送了一条鱼给他,他没有接受,他的弟弟对他说:"你既然很爱吃鱼,为什么又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公仪休回答说:"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不能要他的鱼。"--接受了鱼,要是罢免了宰相,就不能自己想吃鱼就吃鱼了;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当宰相不被免职,就可以长期自给有鱼啊!

译文

汉朝是在大乱之后建国的,似乎应该略为改变周代制度的过分强调礼仪,提倡夏代的忠直之道。古代的天下,也就是现在的天下,同是这一个天下,为什么古代与现在相比,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败坏到如此程度?也许是因为没有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吧,又或是因为违背了天理吧?

天对万物也有一定的分配赐予:赐给利齿的动物不再长犄角,赐给双翅的鸟类只有两只脚,这是让已受大利的,不能再取得小利。古代那些接受俸禄的官员,不许靠气力谋食,不得经营工商末业,这也是既得大利就不能再取小利,与天的旨意是相同的。那些已得大利又要夺取小利的人,连天都不能满足其贪欲,更何况人呢!这正是百姓纷纷怨叹困苦不足的原因。那些达官显贵,身受朝廷荣宠,家庭富裕又享受丰厚俸禄,凭借着既富又贵的资本和权势,与平民百姓争利,百姓哪比得上他们呢!百姓年年月月地被削弱,最后陷入穷困。富裕的人奢侈成风,穷困的人苦不聊生;百姓生活都很困难,怎么能避免犯罪呢!这正是刑罚繁多却不能制止犯罪的原因。天子的官员,是平民百姓观察仿效的对象,是远方各民族从四面八方向中央观察仿效的对象;远近的人都观察和仿效他们,怎么可以身居贤人的高位却去做平民百姓所做的事呢!急于追求财利,经常害怕穷困,这是平民百姓的心理状态;急于追求仁义,经常害怕不能用仁义去感化百姓,这是官员应有的意境。《易经》说:"背着东西乘车,会招来强盗抢劫。"乘坐车辆,这是君子的位置;身背肩担,这是小人的事;《易经》的这句话,是说居于君子尊位而去做平民百姓的事,这样的人,一定会招来祸患。处于君子的地位,就要做君子的事,除了像公孙休那样明白什么是该接受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就没有别的方法了。

原文

《春秋》①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②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③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④。

注释

①《春秋》: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②百家: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校派别的总称。③六艺: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④江都相:江都是汉景帝之子易王刘非的封地,汉初分封诸侯国,诸侯国也有一套行政系统,包括各级的官员,地位低于中央官员。

译文

《春秋》所推崇的天下一统,是天地间的永久规则,是古往今来公认的道理。现在,每个老师传授的道不同,每个人的论点各异,百家学说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没有办法实现统一,法令制度多次变化,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我认为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应当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就能使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天子对董仲舒的策论给了很高的评价,授予他江都相的职位。

同类推荐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 365天读历史

    365天读历史

    本书根据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副主席的相关谈话宗旨,为党政机关、公务员、高层领导干部出版的一部有关历史常识的书籍。本书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一朝穿越,竟是在和亲路上,听说对象是个茹毛饮血的怪物,是个女人都不想嫁。什么?本来就很悲惨了,居然还有强盗来打劫?意思是说,有人连怪物都不让她嫁,半路就想毁了她,让她一生都活在耻辱之中?靠!也不看看她现在是谁,堂堂唐门传人,岂能容人这般赶尽杀绝?[小片段]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有人出高价让某女摸黑诊病。某女摸着“病人”的手:“咦,冰凉?死人?”她不敢置信,摸他胸口,舒了口气:“还好,有心跳。”等她拿脉,没脉博,又疑:“怎么会这样?到底是死还是活?”她去探他鼻息,“病人”猛然一口将她手指咬住,任她胆大都吓得惊呼出声。“女色狼,你摸够没有?”灯亮,却见某男半倚锦绣,笑吟吟。在他周围,起码有不下十人在执烛围观,某女气急,“怎会是你?”“不是我,你以为是谁?情郎?”某男温声道:“现在可不行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对我干下这等事,我只好勉为其难让你来负责,你再想着别人就叫红杏出墙,后果好像会很严重。”某女大怒:“你无赖。明明是你设的计,明明我只是给你看病…”“我就无赖,那又怎样?”某女暴走。【推荐星星的代表作完结文】——《代嫁贵妻》
  • 末世毒宠女王

    末世毒宠女王

    简爱一个宅女,重生后变成了一只僵尸,并且来到了末世。丧尸?不怕,她一身铜皮铁骨,想咬她,当心崩了你的小钢牙。末世?更不怕,她有系统在手,商品多多,还附送穿越技能,自能逍遥自在。亲,空间什么的落伍了,系统才是王道。想要来末世旅游吗?想要感受末世风采吗?找她就对了,包往返。想要美男吗?想要帅哥吗?找她就对了,各种型号,应有尽有,包满意。想要丧尸吗?想要变异人吗?想要特殊宠物吗?找她就对了,批发商品,调教好的。且看一个僵尸如何行走在末世,造就属于她的辉煌,凌驾所有法则之上,她走私一切,扶持人才,造就帝国,湮灭敌人,她是救世主,也是恶魔,仅仅一个名字,便能震颤寰宇,号令天下。【宠无下限】“我的女人就该霸道,想要什么,放心大胆的抢,出了事我给你抗着,有问题我给你撑着,只要我不倒,你就是永恒的女王。”他这一生、这一世,只愿做她背后的男人,她安好,他放任她光华万丈,她受伤,他将化为恶魔。【温馨母子】“妈咪,我其实知道,天将降大任,必先品种不详,必先把不到妹,但我有一件事很苦恼啊!”“来,宝贝,给妈咪说说,妈咪帮你想办法。”“嗯,他们说了,小妹妹就像生活,需要来强的,不然啥都没有,妈咪,你就帮我想想我这到底是QJ呢?还是QJ呢?”“……”【本文背景宏大,强强联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所有人都在撒谎

    所有人都在撒谎

    我闯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这个城市有点不对头。大家好像都认识我,都在回避我。我经常看到人在角落或者暗处对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面容模糊,表情暧昧,心怀隔阂,不对我说真话……警察,医生、商人,当权者,无赖……连楼房那黑洞洞的窗户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有眼无珠,把我窥视。更恐怖的是……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假秀女爱上真王爷

    假秀女爱上真王爷

    爱一个人,有多苦?白月儿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莫名地爱了,爱上了一个根本就不爱她的男人……恨一个人有多累?李隐不知道,他只知道他累了,所以他不再爱了。只是谁知道在他决定不再爱的时候,他遇到了与心上人几乎一模一样的她?这是老天的捉弄吗?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巧合?他们……还会像从前的他和她一样吗?满月群号:91564141,欢迎各位亲们前来做客。推荐关于李瞳郡主的新文《妖孽郡主的绝色男宠》http://m.pgsk.com/a/259190/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十多年前她遇见皇上,为了他甘受劈尾之苦,而三年前因缘巧合终于进得宫来,却毕竟只是一头小兽,就算拥有人形也阻止不了皇上对闻氏的宠爱,多年来浸淫在宫斗之中,她早已麻木,现在却不得不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向当年赐予自己双腿的劈尾师凌霄恩将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