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500000013

第13章 董仲舒对策(1)

原文

(汉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①亲策问以古今治道②,对者百余人。广川③董仲舒④对曰:"道者,所繇(yóu)⑤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⑥,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⑦,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càn)然⑧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注释

①上:皇帝,指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87年在位),他在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也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高峰。②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③广川:地名,今河北省枣强县东。④董仲舒:西汉著名学者、思想家,建议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以及倡导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遵循的重要统治理论。⑤繇:通"由"。⑥幽、厉:西周时期的君主,周幽王、周厉王;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君主,周厉王,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并严禁国都的平民议论,国人不得不"道路以目",最后国人发动"国人暴动"将周厉王放逐。⑦宣王:周厉王的儿子,周厉王死于流放之地后继位,他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西周出现了一定的复兴,被称为"宣王中兴"。⑧粲然:鲜明美好的样子。

译文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汉武帝下诏,令大臣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武帝亲自出题,围绕着古往今来治理天下的"道",进行考试。参加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广川人董仲舒回答说:"所谓的"道",是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所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去世之后,他的后代仍然可以长期稳坐天下,国家几百年太平无事,这都是推行礼乐教化的功绩。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安宁长存,但是政治昏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用人不当,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正道,所以国家统治一天不如一天。周王朝衰亡于幽王、厉王时期,并不是由于治国之道不存在了,而是由于幽王、厉王不遵循治国之道。到周宣王在位时,他仰慕过去先王的德政,恢复被淡忘的先王善政,弥补残缺,发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代的王道再次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这是日夜不懈地推行善政而取得的成效啊!

原文

孔子①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注释

①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②亡:通"无",没有。

译文

孔子说:"人要发扬大道,而不是道光大人。"所以,国家的治乱兴亡在于君主自己,只要不是天意要改朝换代,统治权就不会丧失;君主的作为荒谬错误,就会丧失统治地位。做君主的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以整肃朝廷,整肃了朝廷才能整肃百官,整肃了百官才能整肃天下百姓,整肃了天下百姓才能整肃四方的夷狄各族。四方的夷狄各族都整肃了,远近没有胆敢不统一于正道的,就没有邪气奸邪在其中,因此阴阳谐和,风调雨顺,万物安和相处,百姓繁衍生息,幸福、吉祥的事,就会一一出现,这就是王道的最佳境界了!

原文

孔子曰:"凤鸟①不至,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自悲③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④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xiánɡ)序⑤以化于邑,渐⑥民以仁,摩⑦民以谊⑧,节⑨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秦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hàn)⑩,熟烂如此之甚者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释

①凤鸟: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为雄,凰为雌;传说在帝舜时和周文王时都曾出现,预示着时代的兴盛。②河不出图:传说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人们把这样的事看做是圣明君王出现的一种征兆。③悲:眷念,怅望。④南面:皇帝在朝堂上坐北朝南,以此代指做皇帝。⑤庠序:古代的学校,通常指地方的乡学。⑥渐:浸润。⑦摩:通"磨",磨砺。⑧谊:通"义",道义。⑨节:控制。⑩抵冒殊扞:抵触冒犯,殊死抗拒;扞,通"捍"。

译文

孔子说:"凤凰不来,河图也不出现,我不过如此啊!"他认为自己的德行本可招致这些祥瑞,但因为身份卑贱不能招致,而感到悲哀。现在,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居能招致祥瑞的尊位,手持可以招致祥瑞的权势,又有能够招致祥瑞的资质;品行高尚而恩德深厚,头脑聪明而心地善良,爱护百姓而尊重贤士,可称得上是仁义君主了。但是,天地没有相应的表示,祥瑞没有出现,原因何在?主要在于没有推行道德教化,百姓没有走上正路。百姓追逐财利,就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不筑成教化的堤坝加以预防,就不能阻止。古代英明的君主深知此理,所以面南为王治理天下时,没有不把教化作为根本大事的。建立太学,就是在都城兴起教化,兴办学府,目的是在地方城邑中开导民众,用仁义潜移默化教导百姓,用道义磨砺百姓,用礼仪控制百姓,当时的刑罚很轻而没有人触犯法禁,其原因在于推行了教化因而社会风俗很好。圣明的君主在乱世之后,首先要把它的一切残余全部扫除,接着推行教化。教化已见明效,好的社会风俗已经形成,子孙后代沿袭不变,实行五六百年也不会衰败。秦朝毁弃先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实行不顾长远、只顾眼前的统治方法,所以立国仅有十四年就灭亡了。秦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至今还没有清除,导致社会风俗浅薄恶劣,百姓不讲忠信德义,抵触冒犯,殊死反抗,风俗竟然败坏到如此程度。我私下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琴瑟声音不和谐,严重时必须解下旧弦,更换新弦,才可以弹奏;实施统治遇到了阻碍,严重时一定要加以改变,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自从汉朝得到天下以来,一直想治理好国家,但至今没有治理得好,其原因就在于应当实行改革的时候而没有实行改革。

原文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①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②之隆,囹圄③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④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趋利无耻,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⑤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⑥何异哉!

注释

①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因为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岐山北),所以称为周公,也叫周公旦;参加辅佐武王伐纣,辅助幼主周成王;相传他制作礼乐,建立典章制度,是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②成、康:周成王、康王;他们是父子关系,统治期间国家太平,史称"成康之治"。③囹圄:牢狱。④商:商鞅,辅佐秦孝公改革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奠定基础,是法家思想的早期倡导者之一。⑤《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孝道著称;《曾子》这部书是不存在的,但是曾子曾经创作了《大学》《孝经》,下文是曾子所著《大学》中的文字。⑥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译文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臣子年幼时就学习知识,成年后就给他官位以磨砺他的才能,颁给爵位俸禄以培养他的品德,实施刑罚以威慑他的罪恶念头,所以,百姓才能通晓礼义,以冲犯君主为耻。周武王奉行天下大义,推翻了独夫民贼,周公制作了礼和乐来修饰周政;到了成王、康王的大治时期,没有人犯罪,监狱空虚长达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的浸润和仁义的流布,而不仅仅是伤残皮肉的刑罚的成效。到秦代就不是这样了。秦尊奉申不害、商鞅的法令,实行韩非的法家学说,憎恶圣明帝王的治世之道,提倡贪求财利的风俗,只看虚名而不注重实际,做好事的人不一定能幸免惩罚,而做坏事的人也不一定能受到惩罚。因此,百官都虚名假誉不注重实务,表面上侍奉君主恭敬有礼,内心却有背叛君主的念头,弄虚作假,追逐财利,毫无廉耻;所以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死者相连,但是犯罪却没被制止,是风俗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状况。现在陛下统治全国,天下没有不服从的,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功德,大概是由于您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一书说:"尊重听到的道理,就是高明;实践知道的知识,就是光大。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认真注意罢了。"希望陛下能依据听到的道理,真诚地信奉它并把它推行开来,那么,您与圣明的三王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原文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hū)①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②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③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④,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⑤于下,或不承用王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⑥,贫穷孤弱,冤苦失职⑦,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fēn)气⑧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注释

①虖:介词,相当于"于"。②应书:应,符合;书,指汉武帝颁布的举贤良方正的诏书。③英俊:指才智杰出的人。④师帅:表率。⑤教训:教导、教化。⑥市:勾结。⑦失职:丧失职业。⑧氛气:凶邪之气.

译文

同类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她是金牌猎人,以猎杀罪犯为生,身手矫健,性格狂妄。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病死王爷的陪葬侍妾,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小命,却被王妃欺辱,继子坑害,人人当她还是柔弱无能的下等侍妾,想要害她性命。她斗毒妇,整渣男,呛皇帝,与病弱王爷联手掀起翻天巨浪。要誓众人俯首称臣,再不敢造次。只是那冷淡无情没有人味的王爷怎么突然变得这般热情?病娇王爷稍稍靠近,温文一笑:“本王给你送一道餐后甜点如何?”“不要。”孟青珺断然拒绝。病娇王爷马上变脸,威胁道:“不要也得要。本王将自己做为甜点送给你,岂容你拒绝?”孟青珺抵死不从,...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传奇道士修仙传

    传奇道士修仙传

    他是一名普通人。 他是一名传奇世界的疯狂游戏迷。 涛天机遇…… 他是一名拥有传奇世界道士技能的修仙者。 这是一段传奇的经历,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不一样的修仙世界,直指宇宙本源的修仙大道。 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大乘、渡劫、飞升。 仙界,真的是凌驾于现实宇宙之上的世界吗? 一切,都在这里……
  • 人生博弈的智慧

    人生博弈的智慧

    本书让平凡者奔向成功,让成功者迈向卓越!博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之道,一种生存理论,《人生博弈的智慧》旨在为你讲述高明的处世之道,解读精妙的博弈策略,助你缔造非凡的人生!
  •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活了。花鸟鱼虫,瓷器陶器,书法字画,翡翠赌石,明清家具,梳妆饰品,古代钱币,烟标海报……从此,我的古玩人生华丽地开始了。…………
  • 婚厚溺爱

    婚厚溺爱

    蔚恬墨望着坐在旁边,双脚放在方向盘,一脸轻松的男人,她不知道自己是该露出笑脸,还是该露出苦逼的脸。这个男人是蔚恬墨的姑妈介绍的,只是蔚恬墨已经不知道这是自己和徐承允分手后,家里面介绍的第几个人了。但今天算是遇上了极品,连咖啡钱都省了,在蔚恬墨家楼下,接了蔚恬墨后就说在车上聊天。X市的8月恰好是三伏天,外面是烈烈的红日,车子里面压抑的开着空调也觉得异常的不舒服。 ……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新编大众家常菜

    新编大众家常菜

    本书共分为家常菜和特色菜两大部分。家常菜对于厨艺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中学习简单的菜色,让自己逐步变成烹饪高手。对于已经可以熟练做菜的人来说,则可以从中学习新的菜色,为自己的厨艺秀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