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53

第53章 清(20)

其次,认为杜诗的艺术技巧无所不有。潘德舆说:“范氏温曰:‘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风,如李贺之流是也。’又曰:‘齐梁诸诗人,以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绚丽风花伤其正气,由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杜公虽涉于风花点染,然穷理尽性,巧移造化矣。’按王敬美云:‘杜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拙累不能为掩瑕也。抑知拙累正所以为古气哉!’陈后山云:‘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杜子美之诗,工易、新陈、奇常莫不好也。’观此,则知诗不嫌拙。昔赵秋谷议渔洋、竹垞之诗曰:‘朱贪多,王爱好。’爱好则与拙字相反,故为渔洋诗病。范氏之言信当矣!然予考王氏琪曰:‘子美诗有近质者,如“麻鞋见天子”“垢腻脚不袜”之类,所谓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学者效之过甚,岂远大者难窥乎?’屠氏隆亦曰:‘人谓少陵最可喜处,不避粗硬,不讳朴野。予谓老杜大家,言其兼雅俗文质,无所不有,是矣。乃其所以擅场当时,称雄百代者,则多得之悲壮瑰丽、沉郁顿挫。至其不避粗硬,不讳朴野,固云无所不有,亦其资性使然,擅场正不在此。’此二则最平正无流弊。盖‘拙’字不可故避,致来‘爱好’之讥。亦不可目为擅场,但装拗语硬语,自许浣花衣钵,实堕小径旁门,如王元美所谓‘不画人物而画鬼魅’,柴虎臣所谓‘献古摹仿杜诗,多任心率笔,拙而无味,俗而伤雅’者也。范氏能知杜诗工拙相半,固为有见。但李贺、温岐刻划害理,其病正坐一巧。梦得优游,差胜两家。范氏并贬之,似太过。至谓‘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亦不尽然。杜有全首拙者,七言绝最多。全首工者,七言绝亦有之。他诗愈多。其工拙杂糅之作,诚更难仆数,终不得谓其篇篇皆如此耳。”(《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说,杜甫艺术的秘诀是根据内容运用技巧。只要内容需要,一切技巧都可以使用,包括那些不是技巧的技巧。没有内容所需要的技巧,就根据需要创新。潘德舆的论述含义非常丰富与深刻。(一)杜甫心中没有技巧的好坏与高低之分。一切技巧都根据内容的需要来设计,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关于技巧的理念。(二)只要内容需要,一切已有的技巧可以运用,没有的技巧可以创造出来,这就打破了人们关于技巧框框,最广泛地运用技巧,充分创造技巧。(三)杜甫集历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又敢于创新,技巧无所不有,无奇不有。

第三,认为杜甫最善于运用语言。语言含义丰富,表现力强,最有意境。潘德舆说:“朱子曰:‘杜诗佳处,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唯虚心讽咏乃能见之。’按,薛文清公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气象。‘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可以形容各付物之气象。‘江山如有待,花鸟更无私’,唐诗皆不及此气象。此即朱子所谓‘佳处在用字造意外,虚心讽咏,乃能见之’者乎?……唯叶氏石林曰:‘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唯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之言外。此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雍容闲肆,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出言中节,凡字皆可用。’此段议论,虽讲用字造意,而所见造乎象外,入其环中,可以参朱子之说,而痛砭今之专研《律髓》《诗眼》,至于病入膏肓者。”(《养一斋诗话》卷二)文学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精炼、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创造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杜甫最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杜诗最善于创造意境,也就是最善于创造形象,因而表现力也最丰富,最强。

“变化无方,境与天会”(《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可以看做是潘德舆对杜诗艺术总的论述。乍看起来,这个论述有点虚,有点玄,而事实上,杜甫的艺术太丰富,太高妙,经细细琢磨,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准确概括。潘德舆的论述有两层含义:(一)杜诗艺术方法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二)杜诗最善于创造意境,这种意境达到天然的境界,这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潘德舆的评论是独到的,非常能概括杜诗的艺术特质。

潘德舆学问渊博,思绪严密,善于考证。他对杜甫生平的很多重要事迹进行了考证。如杜甫一生的主要经历、杜甫救房琯、杜甫与严武的关系、杜甫非饫牛肉白酒而终。他的考证不仅在于弄清事实,不仅在于考证材料充分,论证有力,令人信服,更在于通过考证说明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批驳一些错误观点。潘德舆认为刘辰翁、江盈科对杜甫事迹不熟悉,又用鄙陋的心胸来看待杜甫,使杜甫形象严重扭曲变形。在用考证杜甫生平来驳斥二人关于杜甫生平的谬说之前,潘德舆先对二人研究理念与思想品格进行分析,说明造成二人研究错误的根本原因。潘德舆说:“此君(按:指江盈科)论杜,与辰翁却相反。然予每笑辰翁之论杜,与此君之论李,同是一副鄙陋心胸,而考之又不悉也。夫诗之为心声,枯菀穷通,皆可自见。今谓少陵之出群,由于东道之豪盛,已觉不成议论,又以得见丽人为少陵喜幸,此其鄙恶居何等乎?青莲奇气凌云,视爵赏如尘芥。今谓流窜夜郎以后,兴趣索然,此稍有气概者所不为,况傥荡如青莲者乎?就使少陵境遇称怀,亦不得谓诗人冠世,即由乎此。就使青莲夜郎以后诗篇少见,安知不由编辑零落,亦不得断其兴趣颓唐,而况皆不然哉!今详据杜公年谱,并核其诗以为证。”(《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提出学术研究不仅和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有密切关系,而且也和研究者的思想品格有密切关系。尽管是针对刘辰翁和江盈科来说的,其实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理论意义。同时,这样说对探求二人在杜甫生平研究上的致误原由更全面。对杜甫与严武的关系,潘德舆也进行了新的考证。潘德舆说:“《新史》本《云溪友议》不足信,故鲁訔以严武镇蜀,章彝入觐证其伪。刘克庄云:‘世传严武欲杀子美,殆未必然。观子美哭严仆射诗云:“老亲如夙昔,部曲异平生。”极其凄怆。至列之《八哀诗》中,忠厚蔼然。’王嗣奭亦云:‘观公《九日寄严大夫》、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两诗,两人交情,形骸不隔,可知欲杀之讹。’‘观《八哀》中,“小心事友生”句,亦知武无欲杀公事。’以上诸说,皆足明严之未尝忮公矣。若公之凭醉登床,斥严家讳一事,《旧史》则贬之曰:‘性褊躁,无气度,恃思放恣。’《新史》则贬之曰:‘性褊躁傲诞。’此亦未免已甚也。”“然玩其语意,实是追念故交,且爱武之极,乃有此惊喜过望之词。以沉醉不检,故脱口触讳,本非不足于武,何‘褊躁傲诞’之有!是以武虽卞急,亦能略其形迹谅其心曲,而不以为衅,且待之加厚也。”“若常明黄氏,直以公之醉语,为疾恶刚肠,为孩弄严武,为不畏强御,此又于君子之过,从而为之辞者,鄙意殊不谓然。武本非恶人,公亦未尝疾武,疾武亦不应醉中名武之父,以此为豪视八极,士之褆身接物,将何所不至也!故新、旧史书论公已甚之处,断不敢从,而黄氏之说,予不敢不辨之,以明学者身世间之常法焉。”(《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考证认为杜甫与严武友情深厚,很有说服力。同时对两唐书关于杜甫的错误记载与评论进行批驳,对黄彻的错误辩解也进行了辨析。(笔者认为史书记载杜甫说严挺之云云,亦是小说家言,不足信。潘德舆信之,使考证略显不足。)与严武的关系涉及杜甫的性格与人品,潘德舆的评论澄清了谬说,维护了杜甫的形象,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房琯的考证,是潘德舆所有考证中最精彩的。潘德舆诗话云:“予检杜公《奉谢口敕三司推问状》云:‘琯以宰相子,少自树立,晚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必位公辅。陛下委以枢密,众望甚允。观琯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画一保泰,素所蓄积。而性失于简,酷嗜鼓琴,董庭兰今之琴,游琯门下有曰,贫病之老,依倚为非。琯之爱惜人情,至于玷污。臣不至度量,叹其功名未垂,志气挫衄,觊望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据此,则琯之罢相,自为琴工董庭兰事,与陈涛之败,了无交涉。盖陈涛之事,在前一年也。”“呜呼!观公《陈涛》之诗,则知公于琯无徇私讳匿之心。观公救琯之疏,则知公于国有爱惜人才之意。直笔忠悃,可质百世。故公之《谢推问状》云:‘陛下贷以仁慈,怜其恳到,不书狂狷之过,深容直臣,劝勉来者。’夫以肃宗震怒之余,而公之引罪曰‘恳到’,曰‘狂狷’,曰‘直臣’,亦可谓自信而不疑,果毅而有守矣。世人见琯素负时名,而谈释老,仿战车,名实不称,比之殷浩。不知琯于建议分藩外,如救王思礼,荐严武,颇能禆益帷幄。殷浩钓名之鄙夫,非其伦也。公救房琯之明年,琯为贺兰进明所谮,兼谮及公,同时贬谪。琯既功名不终,公亦羁旅以老,皆属时命,无可言者。然进明之杀张许,又谗房杜,凶人之谗贼善类如此,持论岂可更扬其余焰而助之哉!李肇曰:‘宰相自张曲江之后,称房太尉、李梁公为重德。’司空图《房太尉》诗云:‘物望倾心久,匈渠破胆频。’刘克庄云:‘房琯虽败,不失为名相。’综是数说,琯之德望,岂易企及!若董庭兰依倚一事,考之朱长文云:‘薛易简称董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貌古心远,意闲体和,抚弦韵声,可感鬼神。给事中房琯,好古君子也,庭兰闻义而来,不远千里。予因此说,亦可以观房公之过而知其仁矣。当房公之为给事中也,庭兰已出其门,为相岂能遽绝哉?赇谢之事,予疑谮琯者为之,庭兰朽耄,岂能辩释,遂被恶名耳。故房公贬广汉,庭兰诣之,公了无愠色也。’观长文所辩,房公诚不失为长者,而易简即为天宝时人,其言又信而可征也。然则董庭兰尚不足以累房次律,而房次律何足以累杜子美哉!”(《养一斋诗李杜话》卷三)学术界一直认为房琯被黜是因为陈陶兵败,而潘德舆则考证出直接原因是客乐师董庭兰。考证清楚细致,令人信服。古人有的认为杜甫救房琯是出于私交,几遭大祸不值。潘德舆则提出房琯为名相,杜甫救房琯是爱惜人才,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观点新颖,也符合事实,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杜甫。像这样既注重史实的考证,又重视进一步的思想与理论的探求与提升,比一般层面的单纯考证,具有更高的学术品位。

学术是一个最需要创造与个性的领域。只有具备充分的创造力与个性化,才能做出巨大的贡献。潘德舆作为清代中后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杜甫研究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突出的特点。

第一,强烈的儒家思想色彩。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也是学术研究的统治思想,学者普遍用儒家思想研究杜甫。但唐以后,儒释道三家思想逐渐混合,学术研究也存在儒释道三家思想逐渐混融的现象。潘德舆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是在杜甫研究中,力倡用纯粹的儒家思想来研究,反对混杂佛老思想。如评论李白,“朱子以其从容法度为圣,何等了当!杨升庵曰:‘太白为古今诗圣。’语据朱子,颠扑不破。而他日又谓‘太白诗仙翁剑客语’,何其仙圣之杂糅也。”(《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一)潘德舆的杜甫研究,具有比一般学者更浓的儒家色彩,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将儒家思想作为研究的唯一指导思想,不杂其他思想,将其他的思想作为异端加以排斥。(二)将儒家思想贯穿于研究的一切方面,贯穿于研究的始终。(三)研究目的是为宣扬儒家思想。客观地说,杜甫作为一位信奉儒家思想和践行儒家思想的儒者,也最适宜于用儒家思想来研究。用本家的思想来评价本家的人,一切都洞若观火。潘德舆的杜甫研究也有三大特点:第一,对杜甫的研究见解比较准确,也比较深刻。潘德舆的研究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单刀直入,颇中肯綮,特别是对杜甫思想与感情的分析,精辟深透。第二,胸襟高远。研究着眼于总体、大部,不注重细枝末节。就是具体问题的研究,也注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明一些重要的问题。特别注意研究杜甫的思想与人品,研究杜甫对社会的态度,研究杜甫诗的倾向与艺术风格,研究各类诗体的特点,研究杜甫在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给杜甫以极高的评价。认为杜甫有“王佐之才”,是孟子一样的圣人,是对古代高度尊杜的总结,是古代对人所能做的最高的推崇与评价。那么,潘德舆为什么如此推崇杜甫呢?其终极目的是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秩序,维护清朝的统治。然而,在潘德舆的时代,封建社会已是弊窦丛生,已处于山崩地裂的前夜。因而,潘德舆的杜甫研究多少带有卫道士的苦心,卫道士的色彩。“生于末世运偏消”,我们总感到他的卫道力不从心,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第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

杜甫研究发展到潘德舆的时代,已是硕果累累。潘德舆非常重视前人的成果,也非常注意创新。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他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对待前人的成果,他用三种方式批判继承:(一)在批判前人的错误中,树立自己的新观点。(二)对前人正确的观点,或补充材料,或进行新的论证,使其理论更高,更完善,更缜密。(三)博采众家之长,形成新的完善的观点。关于前面两点,从上面有关潘德舆的引文已经看得很清楚,无需再引文证明。这里只想引一个例证来说明第三点。如何理解黄庭坚说的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如何理解杜诗的继承与创新?潘德舆说:“黄氏庭坚曰:‘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后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此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直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按《东皋杂录》云:或问荆公,杜诗何故妙绝古今?荆公云:‘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予考‘破’字之义,张氏迩可谓‘识破万卷之理’,仇氏沧柱谓‘熟读则卷易磨’。愚以张氏为近之,唯其识破万卷之理,故能无一字无来处,而又能陶冶点化也。元氏遗山云:‘子美之妙,元气淋漓,随物赋形,谓无一字无来处可,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遗山之说,尤兼赅无流弊。今人诗非空疏则饾饤,未尝不读杜也,亦考遗山此说耶?又程氏棨云:‘韩文杜诗号不蹈袭者,然无一字无来处。’‘大抵文字中,自立语最难,用古人语又难,须是用古而不露筋骨。’王氏世懋云:‘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牛溲马勃咸成郁致。子美之后,欲令人毁靓妆,张空弮,必不能也。然病不在故事,顾所以用之如何耳。’愚以荆公、遗山、程氏、王氏四说互证山谷,前辈金针,殆已度尽。”(《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单独看,王安石、元好问、程棨、王世懋四家的观点都正确,又都不全面。潘德舆巧妙地综合了四家观点,则深刻而全面。看起来都是别人的观点,综合看则是潘德舆的创新。可以说,潘德舆的一些杜诗研究成果,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与发挥,带有集成的性质。虽然他还称不上杜甫研究集大成的学者。

同类推荐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1987年,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独家千金亿万宠溺

    独家千金亿万宠溺

    人前,她是美丽的天使,人后,她却是人人敬畏的恶魔。她落跑之际,他紧紧地抱着她,霸道的宣示主权。
  •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要擦亮双眼,才不会迷失自己;祸会从口出,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把握分寸,才不会在交际的海洋中触礁翻船;丈夫不是永远的靠山,要懂选择和放弃,人心叵测,才不会误入感情的死胡同;婚姻的堡垒不是坚不可摧,要学会维护和加固,才不会受伤害;爱情有“诈”,才不会葬送一生的幸福……而这些哪一点不需要“心计”呢?总之,有“心计”的女人才有幸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
  • 庶女皇后要革命

    庶女皇后要革命

    刚一穿越就被皇帝临幸,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他的爱让她沉沦,却发现一切只是一个骗局;“我在你眼里,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吗?”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一时大意,受人蛊惑,差点万劫不复;多年后,凤凰涅槃,卷土重来,娇媚的女人笑靥如花,眼眸带狠。“和妃,当初你利用我的孩子登上皇后之位,怎么上去的,你就怎么给我下来!”“太后,当年你把我的孩子送给别人,赶尽杀绝,今天我也要让你尝尝骨肉分离的滋味……”“岳楚凌,当初你把我当成替身宠爱,然后弃之如敝屣,今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你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么?”看着满目苍凉,他痛心地询问;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你觉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