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52

第52章 清(19)

翁方纲非常重视杜诗的版本校勘。《杜诗附记自序》说《杜诗附记》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而第一方面则是“古体之编次,如宋椠某本下略有次第可见者,如句字以诸本参合者,更宜精其剖择也”(另一方面是探求杜诗所以为杜诗,已论述如上),足见翁方纲非常重视校勘。《杜诗附记》校勘记有多条,条条都非常精彩。这些校勘记不仅用版本比勘,列出异文,同时用自己渊博的学识进行取舍判断,是非分明。翁方纲有正确的校勘理念,他主张不迷信石刻和古本,而是对校勘的材料具体分析,主要根据诗的文意定是非。《哀江头》(卷二),翁方纲校:“杜诗‘一笑正坠双飞翼’,‘正’昊作‘笑’,别本作‘箭’,蔡君谟作‘发’。”《附记》云:“‘一笑’既与‘翻身’相对,又与‘明眸皓齿’相生。其作‘一箭’者,乃适与‘带弓箭’相复耳。作‘一发’则更无谓。”《酬孟云卿》(卷四),翁方纲校云:“‘移官运至尊’,‘远’一作‘岂’非。”附记云:“‘远’自伤违君侧也,作‘岂’字者谬矣。人臣唯君所使,若迁谪果由于君意,遂可怨望耶?此等版本悖理伤教,学者所当辞而辟之,不特文义欠通而已。”《小寒食舟中作》(卷二○),翁方纲校云:“‘娟娟戏蝶过开幔’,‘开’一作‘闲’。”附记云:“‘开幔’正承隐几来,亦正承看花来,此犹言开幔而蝶过也。若作‘闲暇’之‘闲’,则此处无着。”从内容、文义来判断是非,非常有力。在异文多可通的情况下,则不下判断,或虽下判断,而其他字亦可参考。《杜诗附记·喜雨》(卷一二),翁方纲校:“杜句‘佳期赴荆楚’,‘赴’一作‘付’。”附记云:“‘付’字亦正可相参。”《西郊》,翁方纲校:“杜诗‘无人觉来往’,旧作‘竞’,一作‘与’,荆公定作‘觉’。”这样处理校勘,态度严谨,方法科学。

学术离不开学者之间的商榷与评论。翁方纲对一些重要的杜甫研究学者也进行了评论。对王士禛的评论最可注意。他认为王士禛是清代杜甫研究的极有见解的学者,往往能发杜诗的奥秘,但由于王士禛论诗主神韵,并不能完全理解杜诗的博大精深,所以很多评论是错误的。《杜诗附记自序》云:“始于诸家评语慎择之,惟新城王渔洋之语最发深秘,乃遍摭其三十六种书,手抄一篇,题曰杜诗话,自以为有得矣。然而渔洋之言诗,得诗味矣,深绎而熟思之,此特渔洋之诗耳,非尽可以概杜诗也。”《八哀诗》(卷一四),翁方纲云:“《八哀诗》,渔洋诗话竟评其冗杂不成章,又以啽呓语目之。盖渔洋于诗专取轻圆俊利之句,于杜法无当也。如是,则《三百篇》变雅中亦颇似多后人不可尽晓之句,又当如何?”《舟中雪夜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卷二○),翁方纲云:“阮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岂必尽于三昧诸家得之乎?杜公之大,已自无义不包矣。”论述王士禛的杜甫研究成就和得失缘由,都客观公正,合情合理。他还批评王嗣奭《杜臆》关于杜诗版本文字的说法有很多错误,对于仇兆鳌盲从《杜臆》也进行了批评。《催宗文树鸡栅》(卷一三),翁方纲云:“《杜臆》谓旧本颠错,移‘踏籍盘按翻’句在‘终日’句上。移‘课奴杀青竹’句在‘塞蹊’句上,移‘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二句在‘我宽’上。仇本从之。不知‘踏籍盘按’正接上句‘憎’字也,‘织笼曹其内’正接上句‘问儿所为迹’也。此所谓‘一一当剖析’也。‘不得’二字,直贯下‘稀间’二句,则‘我宽彼免变’接更从容不迫耳。岂有此间插入‘来归’‘问迹’二句之理耶?《杜臆》之不可信,往往如此,仇本妄从之,而外间学人或有执以为说者,故不可以不辨。”翁方纲的批评甚为有理,版本校勘非王嗣奭所长,故多曲说。他还批评朱鹤龄注释错误。《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卷一),翁方纲云:“谢灵运拟阮瑀诗:‘步凌丹梯。’注:丹梯,陛阶也。又《游敬亭山》诗:‘即此凌丹梯。’注:谓山也。朱鹤龄曰:‘二注不同,当从前说。’方纲按,朱说非也。此句上承鸿宝,下接淮王孙登,则此丹梯正谓登山耳。”其说甚是。

翁方纲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杜甫学家。他的杜甫学成就斐然,颇具特色。然而也有明显的不足。翁方纲大约是为了研究有新意,刻意避开杜甫学一贯的一些重点与热点,如杜甫其人、杜诗的思想内容,这本无可厚非,但却使他的研究成果显得不那么完整,也觉得分量不沉。研究中,往往过分重视诗的所谓关键部位,“笋缝簇节”,有点目无成竹,所见难免褊狭,论述不够大雅。解说杜诗时,有些地方说得太玄。如《望岳》,翁方纲说:“‘夫如何’三字,乃是从下句倒卷而出,‘夫’字即坐实岱宗如何者。”(《杜诗附记》卷一)“夫”字不过是语助词,将疑问句化为陈述句,说它“坐实岱宗如何”,有点莫名其妙,不着边际。我们的批评近乎有意挑剔,而所得也不过是微瑕,更表明翁方纲杜甫学成就的特出。

一四潘德舆

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又字四农,山阴(今江苏淮安)人。为人至孝,父咯血,割臂肉和药进。对祖母孝敬弥至。抚寡妹嗣子,教养尽二十年。一生信奉儒家思想,“尝以挽回世运,莫切于文章,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传·潘德舆传》)。道光八年,举江南乡试第一,座主侍郎钟昌对人说:“四农乃吾师也。”潘德舆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一三卷,《诗话》十三卷。潘德舆是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对杜甫非常崇敬,一生研究用力甚勤。他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一位集成式有创新性的杜甫研究学者。

古代品评人,首先是看思想品德,儒家尤其如此。潘德舆研究杜甫,也是通过对其著述与行迹的研究,对他一生进行评定。根据儒家品评人物的标准,潘德舆对杜甫作了极为崇高的评价。他认为杜甫有救世之心,有经邦济世的伟大才能,可惜不为世所用,故将其思想表现在诗中,而成为最伟大的诗人。其出处与孔孟合,是一位圣人。他说:“赵氏次公曰:‘杜陵野老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而肮脏不偶。胸中所蕴,一寓于诗。’其曰:‘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又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其素愿也。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有迟迟去鲁之怀。‘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则有皇皇得君之意。按杜公之诗,人之推服至极者,如秦少游以为孔子大成,郑尚明以为周公制作,黄鲁直以为诗中之史……王元美以为诗中之神,亦蔑以加矣。其为人,则《新唐书》本传云:‘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数语亦简而核。然本传又谓‘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则于杜公之经济出处,犹未之识也。考杜公诗,于国家之利病,军国之成败,往往先事而谋,援古而讽,无不洞中窾要。而其难进易退,去就皎然,亦何尝非‘接淅而行’‘三宿出昼’之宗派哉!详见集中各诗,不及备述。赵氏只引二联,尚属挂漏。然断之曰‘王佐之才’‘出处与孔孟合’,则信非溢美矣。故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而鄜州学孔庙戟门,则祀子美。夫以子美之诗,抉经心,执圣权,以从祀孔子庙,不较胜于唐人之从祀何休、王弼哉?……黄氏彻曰:‘东坡问:老杜何如人?或云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耳。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据此,则谥以文贞,其美尚有不尽者欤?”(《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虽然结论言辞闪烁,而所引的都是对杜甫的顶级品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推崇杜甫为孟子似的圣人。这是古代对君王之外的人所能做的最高品评。尽管前人也有隐隐推杜甫为圣人者,但只是提出观点,很少论述。潘德舆荟萃众家极度推崇杜甫之说,加以详细论证,可以说达到历来推崇杜甫的极致。杜甫确实是历史上完全践行儒家思想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产生了变化,而像杜甫那样践行儒家思想的人,更显得可贵与令人尊敬。潘德舆推崇杜甫为圣人,是对历来尊杜说的总结与拓展,也符合学术发展的潮流。

杜甫所以伟大,是因为《杜工部诗集》。潘德舆认为,杜甫诗的价值就在于它表现了杜甫的“发乎性,止乎忠孝”,就在于杜甫把儒家思想运用得非常得体。潘德舆说:“苏轼曰:‘太史公论《诗》:《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耳,乌睹诗之正乎?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作。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而已矣。若夫发乎性,止乎忠孝,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与?’按少陵之诗,千古无不推奉,然至比之变风雅止矣,东坡更谓其为风雅之正,尤在‘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之上,非徒以大言伏世人也。‘发乎性止乎忠孝’七字,评杜实至精矣。荆公诗‘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又足为‘发乎性止乎忠孝’注脚也。”(《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尽管文章主要引苏轼的话,但却不是苏轼之言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所发展。潘德舆认为,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杜甫已将忠孝化为自己的性情,将忠孝化为自己的灵魂,因而杜甫这样的人所写的诗表现的也就是天然的忠孝、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样的作品也具有造化般的力量。潘德舆的论说极为深刻,完全抓住了杜诗的本质,揭示了杜诗的魅力所在。

在学术上,潘德舆非常耿直。他虽然极度推崇杜甫,但认为杜甫还是有违背儒家思想的地方。他认为杜甫早年有些躁率,与一些位高的小人交往;后来对一些失节的朋友,不能毅然断交,并为其辩解与惋惜。这些都是杜甫违背义理的地方。他说:“总之,爱古人者当为其诤臣,不当为其佞友。少陵只以中允、司户文学绝人,遂成偏好。然文章本非性命,朋友究次君亲,此义偶疏,难为典训。故‘食肉不知马肝,未为不知味’。学者不读昌黎上于襄阳、京兆李实等书,少陵赠张学士、鲜于京兆、哥舒仆射等诗,未为不知韩杜,而况《赠王中允》《送郑十八》等作,大有累于义理哉!别其繁枝,乃识孤松劲柏之成就非常处。此予之爱杜,而非予之谤杜,深于诗者必知之耳。”(《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批评非常严肃,但又有分寸。从儒家角度看,事关大是大非,批评是完全应该的,很有意义。在整个杜甫研究过程中,像这样剀切的批评非常少见。潘德舆这样批评杜甫,是防止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部分产生消极影响,从而让杜甫的诗更好地宣扬儒家思想,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维护儒家思想。

潘德舆非常重视对杜甫艺术性的研究,有很多创造性的见解。

首先,潘德舆发展儒家的诗有六义之说,认为杜诗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运用比兴,表现自己的忠君爱国思想。他说:“李氏纲曰:‘王者迹息而诗亡,《诗》亡而《离骚》作。《九歌》《九章》之属,引类比义,虽近乎俳,然爱君之诚笃,而疾恶之志严,君子许其忠焉。汉唐间以诗鸣者多矣,独杜子美得诗人比兴之旨,虽困踬流离而心不忘君,故其词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节,非止摹写物象风容色泽而已也。’按作诗当先辨六义。《风》《雅》《颂》,朱子谓之三经,赋比兴朱子谓之三纬。三代以后,《风》《雅》《颂》之体不可摹袭,而赋比兴,则作者之性情触物流露,虽无风雅颂之貌,而实风雅颂之心也。作诗若有赋而无比兴,则诗心凋丧,而去风雅颂益远。唯子美以志士仁人之节,阐诗人比兴之旨,遂足为古今冠。学诗者熟玩《三百篇》之比兴,而子美之真心不难求,大节不难见矣。”(《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潘德舆论述的核心是比兴。他所说的比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方面的,即所谓“比兴之旨”,其含义即相当于陈子昂所谓的“兴寄”(《与东方虬论诗书》)、白居易所谓的“风雅比兴”(《与元九书》);二是艺术方法方面的,即“作者之性情触物流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形象化的方法。他认为杜甫超过一般作者的地方在于,站在儒家立场上,运用各种比兴的形象化的艺术手法,敦厚深沉地表现思想感情。他认为杜甫真正实践了儒家六义之说,得六义之实。

同类推荐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1987年,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热门推荐
  • 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腹黑王爷下堂妃:我不倾城谁倾城

    腹黑王爷下堂妃:我不倾城谁倾城

    她苏吉儿要嫁人了,结果发现老公爱的是他她安娜穿越了,结果穿到了帅哥皇帝身上,那就KISS下吧她倾城要嫁人了,结果武林盟主不肯娶她,那就……爆笑小白,切勿提内涵二字
  •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弥漫着诡异、怪诞的气氛。书中的主人公无论对生活,还是对人,都消极、冷漠、懈怠、不在乎,说话、举止十分荒诞。读者往往能从这种荒诞背后体会到一种冷漠,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理性,并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理性产生共鸣。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她,沈家嫡女,为了他,出生入死,素手染鲜血,助他争夺天下。十年结发情,敌不过庶妹一个笑。却不想,时光倒流,侯府嫡女重生,再世为人,她翻云覆雨,步步为营,护弱弟保亲爹夺家业,斗得仇人哀嚎一片,胆颤心惊。祖母别有用心,那就让她无心可用,成为失心疯人。继母假充好人,那就让她无人可做,成为烂泥猪狗。堂姐歹毒暗算,那就让她毒气攻心烂了美人脸,再无脸见人。庶妹口蜜腹剑,那就扒下她的画皮面具,扔进籍坊。叔父无良,她金针在手,让他从此胆颤心惊。负心人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毁尽他万里江山。她狠毒如蛇蝎,她说;“这一世,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她势必践踏成泥。”她本以为仇已报心已死,独自泛舟清静一生,却不想桃花不断。原来想清静也是一件不甚简单的事…
  • 傲世修神诀

    傲世修神诀

    一个地球上的孤儿,无意间给空间管理者选中,因为不相信仙神传说的神话故事。惹得空间管理者为了证明身份一巴掌拍成穿越,从此这孤儿开始了他的另一个人生,看他如何玩转修真界,踏仙界,闹神界。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那么透明那么苍白。
  • 这是我的答案

    这是我的答案

    本书展现了一对E时代男女纯粹而彻底的情感世界。习惯于慢吞吞做事而又有着细腻感情世界的处女座大学生丁一书在台北诚品书店闲晃时巧遇了他心目中的完美女孩筱柔,一头飘逸如云的秀发、温柔得令人心动的声音……而对筱柔的坎坷情史和对爱情的伤心质疑,一书用温情和行动给了她真心答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