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52

第52章 清(19)

翁方纲非常重视杜诗的版本校勘。《杜诗附记自序》说《杜诗附记》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而第一方面则是“古体之编次,如宋椠某本下略有次第可见者,如句字以诸本参合者,更宜精其剖择也”(另一方面是探求杜诗所以为杜诗,已论述如上),足见翁方纲非常重视校勘。《杜诗附记》校勘记有多条,条条都非常精彩。这些校勘记不仅用版本比勘,列出异文,同时用自己渊博的学识进行取舍判断,是非分明。翁方纲有正确的校勘理念,他主张不迷信石刻和古本,而是对校勘的材料具体分析,主要根据诗的文意定是非。《哀江头》(卷二),翁方纲校:“杜诗‘一笑正坠双飞翼’,‘正’昊作‘笑’,别本作‘箭’,蔡君谟作‘发’。”《附记》云:“‘一笑’既与‘翻身’相对,又与‘明眸皓齿’相生。其作‘一箭’者,乃适与‘带弓箭’相复耳。作‘一发’则更无谓。”《酬孟云卿》(卷四),翁方纲校云:“‘移官运至尊’,‘远’一作‘岂’非。”附记云:“‘远’自伤违君侧也,作‘岂’字者谬矣。人臣唯君所使,若迁谪果由于君意,遂可怨望耶?此等版本悖理伤教,学者所当辞而辟之,不特文义欠通而已。”《小寒食舟中作》(卷二○),翁方纲校云:“‘娟娟戏蝶过开幔’,‘开’一作‘闲’。”附记云:“‘开幔’正承隐几来,亦正承看花来,此犹言开幔而蝶过也。若作‘闲暇’之‘闲’,则此处无着。”从内容、文义来判断是非,非常有力。在异文多可通的情况下,则不下判断,或虽下判断,而其他字亦可参考。《杜诗附记·喜雨》(卷一二),翁方纲校:“杜句‘佳期赴荆楚’,‘赴’一作‘付’。”附记云:“‘付’字亦正可相参。”《西郊》,翁方纲校:“杜诗‘无人觉来往’,旧作‘竞’,一作‘与’,荆公定作‘觉’。”这样处理校勘,态度严谨,方法科学。

学术离不开学者之间的商榷与评论。翁方纲对一些重要的杜甫研究学者也进行了评论。对王士禛的评论最可注意。他认为王士禛是清代杜甫研究的极有见解的学者,往往能发杜诗的奥秘,但由于王士禛论诗主神韵,并不能完全理解杜诗的博大精深,所以很多评论是错误的。《杜诗附记自序》云:“始于诸家评语慎择之,惟新城王渔洋之语最发深秘,乃遍摭其三十六种书,手抄一篇,题曰杜诗话,自以为有得矣。然而渔洋之言诗,得诗味矣,深绎而熟思之,此特渔洋之诗耳,非尽可以概杜诗也。”《八哀诗》(卷一四),翁方纲云:“《八哀诗》,渔洋诗话竟评其冗杂不成章,又以啽呓语目之。盖渔洋于诗专取轻圆俊利之句,于杜法无当也。如是,则《三百篇》变雅中亦颇似多后人不可尽晓之句,又当如何?”《舟中雪夜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卷二○),翁方纲云:“阮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岂必尽于三昧诸家得之乎?杜公之大,已自无义不包矣。”论述王士禛的杜甫研究成就和得失缘由,都客观公正,合情合理。他还批评王嗣奭《杜臆》关于杜诗版本文字的说法有很多错误,对于仇兆鳌盲从《杜臆》也进行了批评。《催宗文树鸡栅》(卷一三),翁方纲云:“《杜臆》谓旧本颠错,移‘踏籍盘按翻’句在‘终日’句上。移‘课奴杀青竹’句在‘塞蹊’句上,移‘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二句在‘我宽’上。仇本从之。不知‘踏籍盘按’正接上句‘憎’字也,‘织笼曹其内’正接上句‘问儿所为迹’也。此所谓‘一一当剖析’也。‘不得’二字,直贯下‘稀间’二句,则‘我宽彼免变’接更从容不迫耳。岂有此间插入‘来归’‘问迹’二句之理耶?《杜臆》之不可信,往往如此,仇本妄从之,而外间学人或有执以为说者,故不可以不辨。”翁方纲的批评甚为有理,版本校勘非王嗣奭所长,故多曲说。他还批评朱鹤龄注释错误。《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卷一),翁方纲云:“谢灵运拟阮瑀诗:‘步凌丹梯。’注:丹梯,陛阶也。又《游敬亭山》诗:‘即此凌丹梯。’注:谓山也。朱鹤龄曰:‘二注不同,当从前说。’方纲按,朱说非也。此句上承鸿宝,下接淮王孙登,则此丹梯正谓登山耳。”其说甚是。

翁方纲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杜甫学家。他的杜甫学成就斐然,颇具特色。然而也有明显的不足。翁方纲大约是为了研究有新意,刻意避开杜甫学一贯的一些重点与热点,如杜甫其人、杜诗的思想内容,这本无可厚非,但却使他的研究成果显得不那么完整,也觉得分量不沉。研究中,往往过分重视诗的所谓关键部位,“笋缝簇节”,有点目无成竹,所见难免褊狭,论述不够大雅。解说杜诗时,有些地方说得太玄。如《望岳》,翁方纲说:“‘夫如何’三字,乃是从下句倒卷而出,‘夫’字即坐实岱宗如何者。”(《杜诗附记》卷一)“夫”字不过是语助词,将疑问句化为陈述句,说它“坐实岱宗如何”,有点莫名其妙,不着边际。我们的批评近乎有意挑剔,而所得也不过是微瑕,更表明翁方纲杜甫学成就的特出。

一四潘德舆

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又字四农,山阴(今江苏淮安)人。为人至孝,父咯血,割臂肉和药进。对祖母孝敬弥至。抚寡妹嗣子,教养尽二十年。一生信奉儒家思想,“尝以挽回世运,莫切于文章,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传·潘德舆传》)。道光八年,举江南乡试第一,座主侍郎钟昌对人说:“四农乃吾师也。”潘德舆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一三卷,《诗话》十三卷。潘德舆是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对杜甫非常崇敬,一生研究用力甚勤。他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一位集成式有创新性的杜甫研究学者。

古代品评人,首先是看思想品德,儒家尤其如此。潘德舆研究杜甫,也是通过对其著述与行迹的研究,对他一生进行评定。根据儒家品评人物的标准,潘德舆对杜甫作了极为崇高的评价。他认为杜甫有救世之心,有经邦济世的伟大才能,可惜不为世所用,故将其思想表现在诗中,而成为最伟大的诗人。其出处与孔孟合,是一位圣人。他说:“赵氏次公曰:‘杜陵野老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而肮脏不偶。胸中所蕴,一寓于诗。’其曰:‘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又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其素愿也。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有迟迟去鲁之怀。‘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则有皇皇得君之意。按杜公之诗,人之推服至极者,如秦少游以为孔子大成,郑尚明以为周公制作,黄鲁直以为诗中之史……王元美以为诗中之神,亦蔑以加矣。其为人,则《新唐书》本传云:‘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数语亦简而核。然本传又谓‘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则于杜公之经济出处,犹未之识也。考杜公诗,于国家之利病,军国之成败,往往先事而谋,援古而讽,无不洞中窾要。而其难进易退,去就皎然,亦何尝非‘接淅而行’‘三宿出昼’之宗派哉!详见集中各诗,不及备述。赵氏只引二联,尚属挂漏。然断之曰‘王佐之才’‘出处与孔孟合’,则信非溢美矣。故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而鄜州学孔庙戟门,则祀子美。夫以子美之诗,抉经心,执圣权,以从祀孔子庙,不较胜于唐人之从祀何休、王弼哉?……黄氏彻曰:‘东坡问:老杜何如人?或云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耳。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据此,则谥以文贞,其美尚有不尽者欤?”(《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虽然结论言辞闪烁,而所引的都是对杜甫的顶级品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推崇杜甫为孟子似的圣人。这是古代对君王之外的人所能做的最高品评。尽管前人也有隐隐推杜甫为圣人者,但只是提出观点,很少论述。潘德舆荟萃众家极度推崇杜甫之说,加以详细论证,可以说达到历来推崇杜甫的极致。杜甫确实是历史上完全践行儒家思想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产生了变化,而像杜甫那样践行儒家思想的人,更显得可贵与令人尊敬。潘德舆推崇杜甫为圣人,是对历来尊杜说的总结与拓展,也符合学术发展的潮流。

杜甫所以伟大,是因为《杜工部诗集》。潘德舆认为,杜甫诗的价值就在于它表现了杜甫的“发乎性,止乎忠孝”,就在于杜甫把儒家思想运用得非常得体。潘德舆说:“苏轼曰:‘太史公论《诗》:《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耳,乌睹诗之正乎?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作。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而已矣。若夫发乎性,止乎忠孝,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与?’按少陵之诗,千古无不推奉,然至比之变风雅止矣,东坡更谓其为风雅之正,尤在‘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之上,非徒以大言伏世人也。‘发乎性止乎忠孝’七字,评杜实至精矣。荆公诗‘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又足为‘发乎性止乎忠孝’注脚也。”(《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尽管文章主要引苏轼的话,但却不是苏轼之言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所发展。潘德舆认为,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杜甫已将忠孝化为自己的性情,将忠孝化为自己的灵魂,因而杜甫这样的人所写的诗表现的也就是天然的忠孝、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样的作品也具有造化般的力量。潘德舆的论说极为深刻,完全抓住了杜诗的本质,揭示了杜诗的魅力所在。

在学术上,潘德舆非常耿直。他虽然极度推崇杜甫,但认为杜甫还是有违背儒家思想的地方。他认为杜甫早年有些躁率,与一些位高的小人交往;后来对一些失节的朋友,不能毅然断交,并为其辩解与惋惜。这些都是杜甫违背义理的地方。他说:“总之,爱古人者当为其诤臣,不当为其佞友。少陵只以中允、司户文学绝人,遂成偏好。然文章本非性命,朋友究次君亲,此义偶疏,难为典训。故‘食肉不知马肝,未为不知味’。学者不读昌黎上于襄阳、京兆李实等书,少陵赠张学士、鲜于京兆、哥舒仆射等诗,未为不知韩杜,而况《赠王中允》《送郑十八》等作,大有累于义理哉!别其繁枝,乃识孤松劲柏之成就非常处。此予之爱杜,而非予之谤杜,深于诗者必知之耳。”(《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批评非常严肃,但又有分寸。从儒家角度看,事关大是大非,批评是完全应该的,很有意义。在整个杜甫研究过程中,像这样剀切的批评非常少见。潘德舆这样批评杜甫,是防止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部分产生消极影响,从而让杜甫的诗更好地宣扬儒家思想,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维护儒家思想。

潘德舆非常重视对杜甫艺术性的研究,有很多创造性的见解。

首先,潘德舆发展儒家的诗有六义之说,认为杜诗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运用比兴,表现自己的忠君爱国思想。他说:“李氏纲曰:‘王者迹息而诗亡,《诗》亡而《离骚》作。《九歌》《九章》之属,引类比义,虽近乎俳,然爱君之诚笃,而疾恶之志严,君子许其忠焉。汉唐间以诗鸣者多矣,独杜子美得诗人比兴之旨,虽困踬流离而心不忘君,故其词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节,非止摹写物象风容色泽而已也。’按作诗当先辨六义。《风》《雅》《颂》,朱子谓之三经,赋比兴朱子谓之三纬。三代以后,《风》《雅》《颂》之体不可摹袭,而赋比兴,则作者之性情触物流露,虽无风雅颂之貌,而实风雅颂之心也。作诗若有赋而无比兴,则诗心凋丧,而去风雅颂益远。唯子美以志士仁人之节,阐诗人比兴之旨,遂足为古今冠。学诗者熟玩《三百篇》之比兴,而子美之真心不难求,大节不难见矣。”(《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潘德舆论述的核心是比兴。他所说的比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方面的,即所谓“比兴之旨”,其含义即相当于陈子昂所谓的“兴寄”(《与东方虬论诗书》)、白居易所谓的“风雅比兴”(《与元九书》);二是艺术方法方面的,即“作者之性情触物流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形象化的方法。他认为杜甫超过一般作者的地方在于,站在儒家立场上,运用各种比兴的形象化的艺术手法,敦厚深沉地表现思想感情。他认为杜甫真正实践了儒家六义之说,得六义之实。

同类推荐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热门推荐
  •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宝贝妖精:无敌校草别想跑

    宝贝妖精:无敌校草别想跑

    我深深的沉醉于其中了。最后发展为同居。如果说同居是两个人真正进入爱情角色的最好状态,那么同居之后。--情节虚构,倩如,我是,是的,我会照顾你一辈子。我听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我这个一直以来玩弄感情,不相信男人的妖精,请勿模仿,抛开一切,追随真切的感觉而去。向着所谓的爱情,所谓的幸福,前进着,倩如倚在杜浩胸膛娇滴滴地问:你是我的唯一吗?杜浩深情的望着我,终于被杜浩的只言片语收拢了
  •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她,本是全球最优秀的美女特工,却因执行任务时一场大气层波动,穿越了!清醒时,沦为轩辕大陆,上官家族最废柴的九小姐。咒死哥哥,咒疯娘亲,老爹不管不问,自己体质还极差!她本可享绝代风华,就算穿越也不能被轮为笑谈。机缘巧合下,手臂上多了一个凤凰刺青,栩栩如生,可显神灵,足够助她笑傲天下。当废物小姐变成天才王妃,傲世天下,只手遮天。从此,每每人们再次谈及九小姐时,内心深处都会迸发一种佩服与膜拜。
  • 人生忠告

    人生忠告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名言集”,第二部分“格言集”,第三部分“警言集”,第四部分“赠言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唐极品纨绔

    盛唐极品纨绔

    一位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医疗代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空,凭着他优秀而又执着的品德,在这个时代,开创了一个美好未来的高级励志故事。所有安静的美男子和性感的美女们,请在此留下你们优雅的踪影与美丽的倩影。
  •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本书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反映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罗统治时期,罗马的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斗争,揭示基督教徒殉道的主题。尼罗为了欣赏大火,便下令焚烧罗马城。事后,嫁祸于基督徒,大肆搜捕,并把他们押到斗兽场供猛兽啮噬。暴君下令将基督徒黎吉亚公主裸体缚于牛角上,然后令勇士威尔史与牛搏斗。青年将领维尼裘斯飞身进入斗兽场,呼吁市民主持正义,保全公主的生命。在市民的一片鼓噪声中,尼罗不得不答应。事后,他仍秘密搜捕基督徒彼得。彼得在逃离罗马的途中巧遇基督。他跪在地上问道:“主啊!你往何处去?”基督答道:“因为你离开我的子民,我现在要到罗马重竖十字架去。”
  • 通缉肥婆小皇后

    通缉肥婆小皇后

    什么?芳龄十二,体重一百八?!表这么邪恶的告诉她,这五大三粗,却还没发育的萝莉就是她!O~mgd!这走路气喘,说话气短的肥妞竟然还是当朝镇国将军的嫡女?可素为什么府上的丫鬟可以嘲笑她,狐狸精生的女儿可以欺负她,就连那些欧巴桑都可以指示她?难道就因为她娘死的早,她的小命如杂草,三房小妾就这么想要铲除她?顽强活到十二岁多不容易啊,竟然将她关在柴房给活活饿死了!!听到此处,幕星儿决定好好回报那些狐狸精和小狐狸精的长期虐待~于是乎她肉手一攥,脑袋一昂,泪眼婆娑却眼露锋芒~一场万恶的整蛊计划已经在她腹黑的肚中萌芽鸟!【第一天】整蛊对象二小姐“二妹,你不是一直想要我的璎珞手链吗?反正我也带不上了,送给你吧?!”幕星儿诚恳的说着,手里拿着精致的锦盒,肥嘟嘟的脸上笑得灿烂如花。“那还不快拿过来?”二小姐心高气傲一脸不耐烦,顺手夺过锦盒打开,随之尖叫声也响彻了起来……【第二天】整蛊对象三姨太【第三天】整蛊对象四姨太【第四天】……【第七天】她伟大的爹爹终于打胜仗回来了~~老皇帝设宴为他庆功,邀他携带家眷一同入宫,只是他的三房小妾和小野种全都抱病在身无法出席,无奈,只能由她幕家大小姐一人挑大梁!太皇太后喜欢她,老皇帝说她长得有福气,于是~赐婚!华丽丽的丑小鸭变天鹅啊!可素……什么?三王爷说她非同凡响,无福消受?四王爷说已有心上人,非卿不娶?五王爷说……Shit,统统给老娘闭嘴!想她幕星儿,当年也是一枝花啊,何时轮到他们挑三拣四的?“皇上,我要嫁给他!”幕星儿勇敢的站了起来,肉手再次一抬指向了对面的他!“……”顷刻间全场无声!推荐文现代女强【奢宠黑金-军火嫡女】(看似冷艳无害的女人,却是一只长满利爪的小猫)古代虐恋【庶女劫】(成亲一年之后换来的却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要说宠老婆这件事,狐王南宫问天敢居第二,就没有人敢当第一了!天上地下唯吾独尊的狐王,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人类女人苏浅浅,变成了言听计从的“妻管严”!并且扬言说:“老婆说一,本王绝不说二;老婆说往东,本王绝对不往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