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09

第9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7)

僧肇是鸠摩罗什门徒中声望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弟子,汤用彤先生称之为“中华玄宗大师”,“世人伪撰,托名肇公,固无足异。今肇公之著作,虽有疑伪而又不全,然《物不迁》、《不真空》,及《般若无知》三论,实无上精品”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然而,后人为什么一定要托名此作是僧肇所为呢?史载僧肇“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高僧传》卷七《僧肇传》。说明,他是把《庄》、《老》同《维摩》沟通起来理解了。日本学者蜂屋邦夫先生认为:“在最初期的僧肇那里,般若空观似乎得到了正确理解,但是在其思想深处,仍然有老庄道家本体论‘自然’说的影响。在‘因果’问题上,其理解方式也存在若干问题。《注维摩诘经》将经文‘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解释为‘夫有无为之果,必有无为之因。因果同相,自然之道也。’从中可以看出,在僧肇那里,以‘因果’为首的佛教思想与‘自然’思想是如何紧密结合的。”隽雪艳、陈捷等译《道家思想与佛教》第73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后来的道教学者大概也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此文虽然托名僧肇伪作,但是绝不能排除他及其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永明延寿之《宗镜录》中的“本际”义

五代宋初时期的义学沙门,禅师永明延寿著的《宗镜录》“《宗镜录》是延寿的主要著作,它总结了宋以前中国佛学的得失,指出了此后中国佛教的发展道路,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佛教在五代宋初演变的基本轨迹。《宗镜录》的主旨,是要在肯定唐代宗密‘禅教一致’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发扬光大,并把这种融合思想的原则推及所有佛教宗派。”(潘桂明、董群、麻天祥:《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第2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中,引用、吸收了《宝藏论》之“本际说”。

“一切世间,从其本际,展转传来。想自分别,共所成立。”《宗镜录·卷六十八》,《大正藏》第48册,第799页。“是知有情、无情,究其初原,皆不出一心本际。……众生之原,名曰本际。……生死之本,为众生原。……虚空之本,为生死原。……问:虚空有本乎?答:无。问:若无有本,何故云虚空之本,为生死原?答:此犹本际之本。”《宗镜录·卷七十八》,《大正藏》第48册,第845页。“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一切诸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具足三智,圆满四德,无所阙失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由颠倒心不知不觉故,从能净立其名故。九者所摄如来藏,一切染法无明地藏,既乃出离,圆满觉者,为所摄故。不增不减契经中作如是说,如来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此本际离脱不相应烦恼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故。”《宗镜录·卷八十二》,《大正藏》第48册,第871页。“若了一心本际何法不通。以诸法从心所生,皆同一际。住此际中,一一圆满,举目咸是,何待意思。智不能知,言不能及,故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宗镜录·卷九十六》,《大正藏》第48册,第933页。“夫言修道者,此是劝喻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异。动静与虚空齐等,唤作世间相常住。亦名第一义空、亦名本际、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菩萨涅槃。百千异号,皆是假名。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会多名而同一体,会万义而归一心。若识自家本心,唤作归根得旨。”《宗镜录·卷九十八》,《大正藏》第48册,第945页。

综上所述,《宗镜录》之“本际义”可以归纳为,第一:本源说。“一切世间,从其本际,展转传来。”(世界本源说)“众生之原,名曰本际。”(众生本源说)第二:本体说。“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此法如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体)“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异。动静与虚空齐等,唤作世间相常住。亦名第一义空、亦名本际、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菩萨涅槃。”(心体即道体)第三:恒常说。

由此可见,《宗镜录》之“本际义”基本是持“本源即本体”;心体即道体;“心”与“道”是“常”、是“本”,为“源”、为“根”说。如同永明延寿在《自序》中说,此书的宗旨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围绕对“一心”的阐释为核心,延寿将世界及众生的本源(本体)性统统纳入“一心”,而此“一心”既是“心体”又是“性体”。最终,延寿把此“一心”与“道”合一,这样一来,众生解脱就变成了开发真性、回归“道体”。印度佛教所破斥的“本际说”,在延寿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本 章 结 语

南北朝末年、隋代,正是佛教三论宗流行之时,吉藏在《中观论疏》中的《本际品》里把老子学说判为“本际外道”,从思想史的因果逻辑推论,刘进喜造作《本际经》时应在吉藏此说之后。“本际”在唐初又曾经成为佛道论衡中的焦点议题之一,李仲卿作为当时道教思想界的代表,参加了以“本际”为议题的这场“庭辩”。这也许就是促使他们“创作”本经的最初动因。

佛教思想界之所以借“本际”问题发难,真正意图在于通过辨析“本际”的本源论思想内涵,把道家与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自然”和“道”的本源性特征网罗入佛教“因果”论的辩证逻辑当中,攻讦“道法自然”命题之伪。既然“道法自然”则自然是生道之因,道(果)因自然而有,故“既因他有,即是无常”。说明“自然”和“道”都是无常法,无常即是“无我”。那么据此可以推论出道与自然永恒长存,乃荒诞不经之说。其次,道教既然将老子之道神格化(智慧灵知之号),故“道”是有义。有“有”则滞,不及自然无待,结果又陷入了早在王弼时就已有的“圣人体无,老子是有”之论的窠臼。由此为突破口攻讦《老子》哲学体系的合理性乃至合法性,动摇道教的理论基础与政治地位,改变因新时代下政治因素造成的“三教位序”中的不利地位。

道教学者刘进喜、李仲卿造作《本际经》,是为了在新的思想及时代背景下,论证老子乃至道教哲学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神圣性。当然,不能否认这里面也暗含了为政治服务的需要。这也证明了“《本际经》是总结了隋唐之际佛道论争并从新的理论思维水平上回应佛学挑战的道教作品”。

虽然“本际”在道教和佛教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都背离了印度吠檀多哲学安荼论师以物质性的实体作为现象世界“第一因”的本际元初本义。由于“本际”最初的印度词源已经无法考释,作为中古时期汉语翻译成果的“本际”一词的多义性,就为佛、道二教因“本际”在不同语境中而引发的不同理论诠释,预留了充分的思想发挥空间。

《本际经》问世后,佛教学者多指责其“抄袭佛经”、“剽窃佛典”。然而,刘进喜、李仲卿绝不是“戴着假面具的佛教徒”,站在道教立场,对于“本际”的“反向格义”,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与“实用主义”。“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成为嫁接“本体”说与“本源”说的工具,借本际之义在道教思想内部,可以探讨“道体”与“道性”的本体之究竟和本源之起始。可是,《本际经》又对本经的“本际义”语焉不详,透过这层神秘面纱的背后,似乎是在暗示“道体”无本、真道无形、大道无形无相。这种“意会”的表达方式,也许继承了玄学“言意之辩”的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得意忘言”的方法论。

借佛教语汇解道教之义,实际上代表了在佛道论衡的思想背景下,道教思想界完善自身理论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种顽强的不妥协性,而这种“性格”也正是楼观道的传统家风。据道教方面史料记载,周武建德年间欲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楼观道士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去者不追,居者自保,不亦可乎。”见《仙苑珠编》卷下引《楼观传·严达》,《三洞群仙录》卷八、卷十一引“高道传·严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严达传”。转引自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435页。具有明显的排佛倾向。而《本际经》的思想价值取向,正是继承并糅合了通道观“融会贯通”和楼观道“卓尔不群”的学术风格。

同类推荐
  •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出国,一个新鲜而梦幻的字眼。出国之旅,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赫尔辛基、巴黎、卢森堡、慕尼黑、佛罗伦萨、罗马、梵帝冈、威尼斯……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天涯路漫漫,融入了她的脑海,融入了她的浮光掠影的记述里。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国宝大熊猫

    重生国宝大熊猫

    阎王殿上,阎王问郑平:下辈子你想投胎成什么?郑平说:那就让我一辈子吃也不愁,穿也不愁,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永远逍遥快活吧。阎王同意了,然后郑平就投胎成了一只熊猫。
  • 彪悍医妃

    彪悍医妃

    却没有料到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家伙。犹记得新婚之夜,那个男人挑起她的下巴,在她的耳边说道:“就你那干瘪的豆芽菜,一点都引不起我任何的兴趣。”一盆凉水哗啦的淋在她的脑门上,替姊待嫁,她这是骨感美,一个只知道打仗的王爷懂什么?一年之后,王妃悄悄地溜进军营之中,做起了伙夫,给带兵打仗的王爷下了点猛药,王爷一震暴怒,扛着大刀一脚踹开了厨房间的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重生之盛世清雅

    重生之盛世清雅

    【本文一对一】因为一次意外,年近三十的刘清雅回到了她八岁那年。在那个刚刚将全民所有制,改为自主营业的年代。面对着年轻的父母,年幼的弟弟,她无声的笑了…想起前世,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备受冷眼的父母,狗眼看人低的亲戚…因为没权没势,被人随意践踏的尊严…既然老天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她怎么能够辜负呢?一颗王者的心,加上随着重生而出现的异能,她注定颠覆黑白两道,震撼商界政途,成为打破这世界制定的规则,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神话般存在!片段:迎宾小姐接到电话,说是有位大人物刘总要到,让她注意形象,马上打起精神,面带微笑的等待着,突然看到门口来了一个穿着随意,肩上搭着个洗的泛白的单肩包却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孩,摸了摸自己的脸,皱了皱眉,“哪里来的野丫头?真是没规矩,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保全!赶紧过来把她轰走!”刘清雅耸了耸肩,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黄老板,可不是我不来哦,谁让你们这儿门槛太高,咱小老百姓攀不起啊。”说着就要挂电话走人。“刘总!刘总,请留步…”接着就看到门口飞快的滚出来一颗“球”。迎宾小姐诧异,老板这是怎么了?不是说有贵客吗?怎么这么没形象的跑出来了…等等,刘总?老板叫这小姑娘刘总!看着老板点头哈腰的把那小姑娘迎了进去,迎宾小姐的脸色霎时一阵惨白…本文爽文,异能、赌石,掏宝捡漏、扮猪吃老虎,各种帅哥美男,爽点YY…喜欢的抱走,不喜绕道,谢绝人身攻击。
  • 你是我爱情的模样

    你是我爱情的模样

    大凡爱情皆是如此,千帆过尽,最终还是独自一个人,以爱之名,为爱祭奠。而心中,那个最初的模样,才是爱情的模样——五年前,苏堇陌飞蛾扑火,只为得到薄凉漠然的顾景西的爱。“我不介意在爱情里卑微,我只怕即使低到尘埃也得不到你的爱。”经历了一场患难与共,他们终究牵手。然而命运的不厚爱,因着一些莫名的误会两人芥蒂丛生。他出国,他们分开,她黯然神伤。五年后,不期而遇的重逢,蒙上了时光尘埃的爱情又该如何继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生活卷(文摘小说精品)

    生活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在《智慧卷》里面,文字充满智慧,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智者的声音,启迪我们去探寻生命以及生活的意义,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