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03

第3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1)

引言

根据道经题目的体例,“太玄”标识此经属于道书七部中的“太玄部”,“太玄者,孟法师云,是太玄都也。……必非摄迹还本,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此经名太玄者,当是崇(重)玄之致,以玄为太,故曰太玄也。”《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七部》。“太玄者,重玄为宗。”《云笈七签·四辅》〈第三〉。意思是说,《本际经》隶属的太玄部经典的宗旨皆在于阐发重玄之道。“今明此经名太玄者,当是崇于重玄之致,玄义远大,故曰太玄。”《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

“真一”的含义,卢国龙先生说是明确其经德,亦即本经在各种道经中的品格地位。《本际经》自署经德曰“真一”,谓其经为终极之教。见《中国重玄学》,人民中国出版社,北京,1993年。

那么,“真一”本身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考察“真”,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八之《破题用庄子》中说:“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 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全校本)第10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经典但言诚实,无言真实者。”在先秦诸子中,“真”字始见于《老子·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赋予“真”字宗教意蕴的是道教,“真”在道教中本义为神仙,引申为本源、自然、本性的意思,并可以理解为“道”之代称。“一”亦见于《老子》,《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此“一”也可以理解为“道”,《淮南子·诠言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相同意思见《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而《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其致之一也。”此“一”,谓常道。《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句,《淮南子·精神训》:“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注:“一谓道也,二曰神明也,三曰和气也。或说:一者,元气也。”《诸子集成》第八册,第105页,岳麓书社,1996年。《老子想尔注》云:“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云笈七签》卷八十八《养生辨疑诀》中说:“《经》曰‘先天地而生。’即元气矣。”又卷二十一《中四天》:“故《道德经》云‘道生一’,一是元气。”可见,“一”既可以解释为道与常道,也可以理解是元气。

“真”与“一”合称“真一”,出现于魏晋神仙道教经典中。《抱朴子内篇·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既不喜喧哗而合污秽。”《抱朴子内篇·地真》:“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夫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却恶,则独有真一。”“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此真一之大略也。”“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若但服草木及小小饵八石,适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以禳外来之祸也。或为鬼所冒犯,或为大山神之所轻凌,或为精魅所侵犯,唯有守真一,可以一切不畏此辈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87、324、325、326、327页,中华书局,1985年。这几处“真一”既有“道”之内涵又有“元气”的意思,说明元气与道相通。《鬼谷子·本经阴符》:“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第211页,中华书局,2008年。此“真一”指养生方术。

敦煌道经S3380号《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元始天尊时于太玄都玉京山金阙七宝紫微宫,与十方圣众,诸天真仙、诸天帝王,及一切种类人天龙龟、应受度者、无量之众,登真一位,得无为心,同会其所。”《中华道藏》第6册,第86页。又P3237号《道德真经》李荣注,“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句,“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染爱累真,学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真一之源不显,至道之性难明”。《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四辅(第三)〉云:“《西升》次说以无欲为体,故云当持上慧,源妙真一。后说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为体。”此“真一”即“道”。《升玄内教经》说:“汝昔所行,名为真一道者,是则阴阳之妙道,服御之至术耳,非吾所问真一,此昔教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秘要诀法》〈玄门大论·三一诀〉所引《升玄内教经》。对于“道”的诠释,《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具有与以往“昔教”不同的内涵。此“道”有“无上道”、“无上正真道”、“无上真道”、“至真之道”、“真一自然之道”等称谓。卷四(品名不详)论“真一”义,“真一之一,不能不一”,“夫物在一,不能不一,心既存一,已为兼二;兼二之心存,则谓不一。虽心不一用,用不兼二;用不兼二,故守一而已,终不变二,故名真一”。“一念者,心得定也。心定在一,万伪不能迁,群邪不能动,故谓真一。”卷六《开缘品》云:“夫真道者,无不无,有不有,生不生,灭不灭,去不去,来不来,贤不贤,圣不圣,一不一,异不异,能觉两半者,岂不体之乎。”此“真一”既可称之为所得之“一”,即“道”,亦可谓“得一”的得道境界,即“真一”之境或“真境”。卷十:“不审真一不二法是真性不?若是真性,性则应常……既是无常,则非真性。”

后来,唐道士吴筠在《玄纲论》中提出“真一运神而元气自化”的观点,试图用“真一”会通“道”与“元气”。署名仙人张果老(唐道士张果)述的《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其中“真一秘要”云:“夫真一者,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一者本也,本乃道之体,道本无体,强名曰体。有体之体,乃非真体,无体之体,日用不亏矣。真体者,真一是也。”《道藏》第四册,第311页。此“真一”乃“道”之别称,标明道本、道体之意。唐玄宗《道德真经御注》和《道德真经御疏》中,“妙本”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唐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虽然也提及“妙本”,但似乎不太赞成以“妙本”来指代“道”,而是引用了“真一”的概念。如:“道朴一耳。非一而一,是谓真一。真一者,杳冥之精、真中之真也。一非多法,故云小,以此真一生化万殊,其大无大,其上无上,孰敢以道为臣乎?”(三十二章)“大道之体也,凝而为真一。”(三十四章)“道性无杂,真一寂寥,故清静也。”(三十七章)此“真一”表示“道”的内在规定性参见董恩林:《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第65、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综上所述,“真一”在道教中具有独特的含义,魏晋神仙道教体系中的“真一”代表了天地本源与养生方术,魏晋以降,道教义学中的“真一”范畴与“道”乃异名同谓。

《本际经·道性品》云:“云何名真一,断故以证新?”“于明净观,睹见法身,心心相得,不期自会,天尊息应,无复忧劳。双观道慧,及道种慧。”按:此处,姜伯勤先生根据P2463号卷子,录为“反道种惠(慧)”。见《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镰田茂雄本亦为“反道种惠(慧)”。“满一切种,断烟煴鄣,圆一切智,故名真一。烦恼尽处,名曰无为,升玄入无,故称太一。”“云何太一果,升玄独可欣?”“细无不入,大无不包,高胜莫先,强名为大。太即大也。通达无碍,故名为太,独步无侣,无等等故,故称为一;是究竟处,故言太一。如是等义,难可了知,不可言说湛寂之相,但假名字引导后来,寄世言辞开真空道,略为汝等演因缘趣,当谛思惟,勿一向解。”

“双观”即二观,《道教义枢》卷五《二观义第十七》:“二观者,定慧之深境,空有之妙门。用以调心,直趣重玄之致;因之荡虑,终归双遣之津。既从此以得真,因由斯而解法。此其致也。”见王宗昱著《〈道教义枢〉研究》,附录《道教义枢》校勘,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道慧”、“道种慧”皆出自佛典,《大智度论》云:“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若菩萨能如是知,则能为众生分别世间、出世间道;有漏、无漏一切诸道,亦如是入一相,是名‘道种慧’。”《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正藏》第25册,第258页。“菩萨度众生智慧名为道慧。一切种智慧是诸佛事;‘道种慧’是菩萨事”。“复次,八圣道分为实道;令众生种种因缘入道,是名‘道慧’。”同上,第321页。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即道,太即大,故“太”亦是道。太一乃“道”的别称。《庄子·天下》云:“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注:“太一,道也。”(汉)高诱注, (清)毕沅补注:《吕氏春秋》,《诸子集成》第8册,第53、54页,岳麓书社,1996年。可见,《本际经》中的“真一”,乃道本、道体的意思。此如《太上九要心印妙经》所云:“一者本也,本乃道之体。道本无体,强名曰体,有体之体,乃非真体,无体之体,日用不亏矣。真体者,真一是也。”

《太玄真一本际经》既然简称为《本际经》,说明“本际”无疑是经题的核心语汇与本经的关键词,通过“太玄”与“真一”的阐释,对于揭示《本际经》及道教语境中的“本际”思想内涵,必然会有一定帮助。

§§§第一节《本际经》之“本际”义

“本际”并非道教传统语汇,“本际”词源为佛教以外的外道哲学范畴,“本际”在唐初还曾经成为佛道论衡的议题之一。《太玄真一本际经》既然简称为《本际经》,表明核心关键词是“本际”,然而经中并未对“本际”概念予以明确定义,只是在《道性品》中说:“开演真一本际,示生死源,说究竟果,开真道性,显太玄宗”,“说此真一本际法门,使一切人平等解脱”。另据姜伯勤先生研究,《本际经·道本通微品》中记载前往明净国土的一百二十位童子,其中有“本初童子、本始童子、本玄童子、本无童子、本净童子、本极童子、本明童子、本首童子、本际童子、本相童子”,这里罗列了与“本”有关的各种名相,“本初”、“本始”、“本极”、“本首”具有本源意味,“本玄”、“本无”具有本体意味,“本净”、“本明”具有法性意味,“本相”具有法相意味,而“本际”兼有以上各种意义,尤其兼有本体和本源的意义《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姜伯勤先生同时认为,“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成为嫁接“本体”说与“本源”说的工具见《〈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杨曾文、杜斗成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宗教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唐显庆三年(658)冬十一月,在高宗皇帝主持下,佛、道两教思想界围绕“本际”问题曾经展开一场理论交锋。“时道士李荣先升高座,立本际义。敕褒(即沙门义褒)云:‘承师能论义,请升高座,共谈名理。’便即登座,问云:‘既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名为本际,为际本道名为本际?’答云:‘互得进。’难云:‘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元?’答云:‘何往不通。’并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通,返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并曰:‘若使道法于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于是道士著难,恐坠厥宗,但存缄默,不能加报。褒即复结难云:‘汝道本于本际,遂得道、际互相本,亦可道法于自然,何为道、自不得互相法?’”《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大正藏》第52册,第389页。

迄今可见记录这次辩论的只有出自佛教方面的文献,对于李荣的“本际义”语焉不详,故无法窥其原貌。但是从李荣说“道”与“际”之间可以“互得进”、“互得相通”,是很有道理的。“道”、“本际”都是可以代表终极存在的范畴,不存在从属关系是完全平等的。“道”与“本际”是两对体用关系,体用一如。“道本于际;际本于道”,“道本于际,际为道本;际本于道,道为际元”,反之亦然。这也许就是李荣的“本际义”,这是典型的中国哲学逻辑思维方式卢国龙先生认为:“李荣所立‘本际义’,盖据刘进喜、李仲卿二人所造作的《本际经》。《本际经》主要阐述道本体问题,其说以为道非有非无、亦动亦寂、能本能迹,道为宇宙众生之本,但本于无本,众生修行虽曰返本,但实则无本可返,所以道与众生、自然的关系,是即一而二的,这就是道与众生自然的‘本际义’。根据这个意义,李荣认为道与本际可互为本元,这也是唐初道教重玄学的基本义之一。”(《道教哲学》第223页,华夏出版社,2007年)。在《老子》中,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兼具“本体”和“本源”的意义,如果只是从本源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道法自然”理应存在逻辑推演的层次性。若把“自然”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则指涉终极性根源,道以自然为法则从属于自然,自然高于道,当然可以说“道法于自然,自然不法道”,前面是逆推,后面是顺着讲。

由此可见,在《本际经》中“真一本际”通常是连用的,本际之“本”兼有“本初”、“本始”、“本极”、“本首”、“本玄”、“本无”、“本净”、“本明”、“本相”诸种含义。“际”具有会通的意思,如《升玄内教经》卷九中说:“已知一能际一,不于一而起想,知因一入无际。知因灭度入虚无,知因虚无为灭尽,知因灭尽为成道,知因成道为最大。”“本”与“际”合称本际,通过会通本源、本体、法性、法相诸义,诠释“道”与“自然”在道教语境中的内涵和外延。另外,“际”还具有境界的意思,《本际经·道性品》中有云:“令汝等辈得净慧力,裂愚痴网,脱生死罗,入真实际,具足大乘,诣道真境,普为将来开法眼目,同会无为湛寂之处。”《申鉴》称自然本性为“真实”,“君子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汉]荀悦著,吴道传校《申鉴》,《诸子集成》第9册,岳麓书社,1996年。道教以道性自然为“真实”。敦煌道经S107号《升玄内教经》:“道法无为,以慈心为上,真实为本。”“真实际”又可称“真际”,为佛教专有名词,指宇宙本体,亦指成佛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见阿佛品第十二》:“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大正藏》第14册,第555页。可见,本际又代表了道性的境界。

通过分析、考察《本际经》阐述的“道性”概念,发现“道性”本身确实具有和“本际”同一的、诠释道的本源——本体意义的功能。如《道性品》云:“云何识真本,道性自然因?”“言道性者,即真实空。非空、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非本、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无造无作,名曰无为。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见,成无上道。”

确定“道性”为“真实空”,意即道性是不落于二边(对待),中道正观的“真实”之“空”,而且等同于“无为”、“自然”。这等于扬弃了传统“道”法于自然的说法,否定了以自然为道性之因;而理解为“道”的法则体现为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与“道性”的统一。把“道性”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可知道性也可理解为自然真性,即“真道自然正性”。这样在本体的意义上,“道性”与“道体”是相通的;在本源的意义上,“道性”乃“道体”之别称。这标志着道性论是以道体论为标识的道教“本体”学说向纵深的发展。这也许暗含了“本际”仅有的两次出现在《道性品》中的某种深意,论述“道”与道性的本体性与本源性或二者兼而有之,是本经的哲学价值之所在。同时,“本际”一词的多义性又成为会通“本体”、“本源”、道、自然、道体、道性诸说的工具。

综上所述,“太玄真一本际”可以理解为以重玄思辨的方法揭示道教之“道”才是最高、最根本的终极之教。此经题揭示了《本际经》是一部有明确思想针对性的、理论色彩较强的道教义学作品。

《本际经》的作者为何要借鉴、引用“本际”作为经题乃至本经的核心范畴?看来,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考察“本际”实意,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进喜、李仲卿造作《本际经》的真实意图。

“本际”概念最初为佛教称之“外道”的思想流派所习用(按:佛教哲学称自身以外的其他哲学观点及学派是“外道”),“本际外道”乃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诸种外道之一。

同类推荐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却能以小见大,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热门推荐
  • 对你不仅仅是喜欢

    对你不仅仅是喜欢

    一场意外,将不相识的两人命运紧密捆绑,她却仓惶逃窜。五年后,风风火火回归……顾浅浅领着一位萌正太站在他面前:先生买儿子吗?赚的起钱,卖的了萌,完美的居家旅游必备之物哦,绝对划算!萌宝软软的凑上前来:Boss,买我回家吧,买我送妈咪哦!祁冥夜看着缩小版的自己,咆哮:女人,你竟然偷了我儿子!顾浅浅连忙抱起儿子,跑!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 英雄监狱

    英雄监狱

    有些人注定要相聚,哪怕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玫瑰监狱,现实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押着全球最顶尖的罪犯,带领这样一群人进入虚拟世界,会发生什么事情?英雄监狱,虚拟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着最传奇的英雄和魔兽,末日使者、远古妖皇、巨魔酋长、赏金猎人、甚至是强大的——神!随身带着这样一座监狱,会有多么强大?其实世界就是一座监狱,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要改变世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这是个以剑为主的世界。凌逍本为蜀山内门弟子,在观摩师门前辈渡劫的时候被天劫带到异界,重生于将门子弟身上。掌握着无数这个世界奉为神级的剑技,还有这个世界中人无法理解的神奇医术,本身却是天脉者这样的武道废材体质。凌逍将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
  • 活宝一生一起走

    活宝一生一起走

    亲爱的姐妹要结婚,她们比新郎还激动!四大小姐,共度青春。她们古灵精怪,她们拌嘴不断。毒舌!共枕!她们约定,一生一起走!活宝聚义,正式登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罗刹哑妻

    罗刹哑妻

    罗刹: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恶魔:佛教语。障碍佛法的恶神的总称。上官御淏,传闻中的恶魔王爷,传说因为他身上的煞气太重,接连在新婚之夜克死了两个新娘,所以没有人敢嫁给他。白雪薇,白家小公主,传说她很美,传说她很温柔,传说她不爱说话,传说她除了女红什么都不会。传说…她,代号罗刹女,传说她是一个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女人。传说她形如恶鬼,心如蛇蝎。这个世界上传说太多,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那传说是真还是假,直到,传说与传说相遇,才知道…白家,上官家等家族为修真世家,所以此文背景后期为修真界,以玄幻为主打。片段一:“我娶你,只是因为我的府里需要一个女人。”看着面前面容绝美却显得有些怯弱的不像是世家子弟的女子警告的说道。雪薇听了上官御淏的话,身体一抖,眼底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怯怯的抬头看了上官御淏一眼。点点头,然后大红喜袍除下,转身躺入床内不言不语。他知她不能言语,故也不再多言,只和衣躺下。片段二:“站住!你是何人!竟敢夺本王的火莲花!”上官御淏冷冷的喝道,看着前面急于离开的有些熟悉的背影。“站住的是傻瓜,听你的更是白痴!”远去的背影不仅没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空中传来这么一句话。——————————————————————————ps:此文女主前期与后期性格差异巨大,简介为后期性格。▼▽▼▽▼▽▼▽▼▼▽▼▽▼▽▼▽▼▼▽▼▽▼▽▼▽▼▼▽▼▽▼▽▼▽▼▼▽▼▽▼▽▼▽▼推荐自己的穿越文:《独爱冷夫君》链接:卷一虞素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虽然她上课睡觉,下课乱跳。但是也不用这么玩她吧?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卷二“哼!以为我失忆了就可以随意欺负我?还想骗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德行!”看着面前的幽晟遥,虞素冰的脸上带着冷冷的讽刺。脚下踩着不知道是哪个姬妾的身体。
  • 极品透视

    极品透视

    【纵横龙堂出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乃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一个普通青年,从一个老骗子的手中得一奇异石头,令人惊奇的是,借助石头,他竟然拥有了透视的能力,且看他如何玩转都市,笑傲人生。书友群,有兴趣的可以加:67398649
  • 网游之剑指巅峰

    网游之剑指巅峰

    视游戏如命的少年,在这个游戏的世界中,充满着杀戮、背叛,征途险境重重,美女如云却又漂浮不定,嗜血拼杀,剑指巅峰,一路争锋,最后的王者至尊,谁能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