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04

第4章 东晋宋齐梁陈社会文化的(1)

情境与语境

§§§第一节 灾难频发与佛教发展

特定时期的比丘尼现象,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整体环境,即社会文化情境与语境“情境”和“语境”,源于语用学。德国语言学家Ungerer和Schmid区分了情景(situation)和语境(context)这两个概念,认为语境属于心理现象的领域,是一种“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情景则指“真实世界”中的事态指“真实世界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章讨论的“情境”与“语境”主要指东晋宋齐梁陈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关联。魏晋南北朝有灾难深重的一面,也有短暂的安定与繁荣。佛教自汉末传来中国后,正是在这一时期融入中国文化,完成佛教中国化的主要进程,成为五胡政权及南北朝最重要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情境与语境影响宗教发展。东晋宋齐梁陈时期,宗教仪式盛行,存在官方祭祀与社会巫觋并行现象。此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志怪小说流行的年代,有大量神异事例流传。究其文化根源,一方面是延续上古文化,保持同一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时代特点,出现变革。变革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儒、释、道文化的碰撞与调适。

本章从灾难应对、文化调适、女性地位和宗教政策四个角度描述社会文化情境和语境对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发展的影响。

一天灾与战乱促进佛教发展西晋都城长安,几乎毁于天灾与战祸。建兴四年(316),王弥与刘曜率军进攻长安,“时京邑大饥,人相食,百姓流亡,公卿奔河阴。曜、弥等遂陷宫城,至太极前殿,纵兵大掠。幽帝于端门,逼辱羊皇后,杀皇太子诠,发掘陵墓,焚烧宫庙,城府荡尽,百官及男女遇害者三万余人,遂迁帝于平阳”[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王弥》,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744页。(以下所引版本同)。“及贼平,宗庙宫室并为灰烬,温峤议迁都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纭,未有所适。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古之帝王不必以丰俭移都,苟弘卫文大帛之冠,则无往不可。若不绩其麻,则乐土为虚矣。且北寇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求之望实,惧非良计。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王导》,第1161页。其后,东晋迁都建康。

永昌元年(322),东晋发生全国性大瘟疫,死者十之二三,建康为重疫区《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第99页。咸和六年(331)后,“频年水灾旱蝗,田收不至”。成康元年(335),“晋大旱,会稽米价斗五百,人相食”《晋书》卷七《帝纪第七》,第115页。东晋迁都后二十年间,江东地区连续发生水灾、旱灾、蝗灾及瘟疫,致使粮食产量大减,人口损失严重。永和九年(353)五月,建康大范围流行疾疫。到“永和末(355-356),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王)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王彪》,第1335页。这次瘟疫波及面大,达到“家无不染”,以至于影响了政府的正常工作。

从升平五年(361)到太和中(约368),由于瘟疫、荒年接连出现,三吴、余杭一带人口递减,民众因灾难而艰难维生,出现“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孔严》,第1371页。的情况。太元五年(380)至隆安元年(397),建康又瘟疫流行,时人形容“南土频岁饥疫,死者十万计”《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李雄》,第2040页。

刘宋元嘉年间(424-453),有蝗灾、疾疫、大水、大火、地震记录数十次。从大水记录来看:元嘉五年(428)“都下大水”;元嘉七年(430)“吴兴、晋陵、义兴大水”[唐]李延寿《南史》卷一《本纪第二·宋文帝》,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8页。(以下所引版本同);元嘉十七(440)年 “徐、兖、青、冀四州大水”同上,第30页。;元嘉二十四年(447) “徐、兖、青、冀四州大水”。《南史》卷一《本纪第二·宋文帝》,第33页。到元嘉末年(452-453),“青州饥荒,人相食”《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刘善明》,第817页。

刘宋孝建元年(454)吴郡、乌程县有疫情;大明元年(457)“吴兴、义兴大水,人饥”;大明四年“诏以都下疾疫,遣使存问,并给医药,其亡者随宜赈恤”《南史》卷一《本纪第二·宋孝武帝》,第40页。;大明八年(464)“去岁及是岁,东诸郡大旱,甚者米一斗数百,都下亦至百余,饿死者十六七”《南史》卷一《本纪第二·宋前废帝》,第44页。南齐继刘宋频发水灾后,出现严重疫情:永元元年(499)“都下大水,死者甚众”《南史》卷四《本纪第五·齐东昏侯》,第98页。与刘宋自然灾难状况一致,地震、水灾及瘟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萧梁天监元年(502),“是岁大旱,米斗五千,人多饿死”《南史》卷六《本纪第六·梁武帝》,第124页。天监十五年(516)“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626页。(以下所引版本同)。中大通元年(529)六月“都下疫甚,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南史》卷七《本纪第七·梁武帝》,第138页。大同二年(536)“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宝炬》,第115页。太清三年(549),“九江大饥,人相食者十四五”《南史》卷八《本纪第八·萧纲》,第151页。萧梁朝发生的地震、火灾、水灾、旱灾、蜂灾、瘟疫等自然灾害引发饥荒与疾病,危及人类生存。

综观此时北地状况:前赵因“平阳大饥,流叛死亡十有五六”《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刘聪》,第1785页。后梁吕光时期凉州“谷价踊贵,斗直五百,人相食,死者太半”《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二·吕光》,第2054页。北凉时期“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人相食,饥死者十余万口”《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吕纂》,第2063页。前秦苻坚与慕容冲战争期间,“长安大饥,人相食,诸将归而吐肉以饴妻子”《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苻坚》,第1959页。因饥饿而死的民众不可胜举,由于饥荒也加剧了社会动荡。

与自然灾难一样,战争给人们带来极大创伤。永嘉元年(307),并州刺史刘琨上表:“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刘琨》,第1112页。人们为躲避战乱抛家弃国,远走他乡,但仍不能幸免于死亡,流亡人口“十不存二”。东晋迁都后,太和四年(369),桓温征徐州。十二月,桓温移镇广陵城。“时行役既久,又兼疾疠,死者十四五,百姓嗟怨。”隆安五年(401)孙恩兵败,因饥饿疾疫,军队死伤过半,“自恩初入海,所虏男女之口,其后战死及自溺并流离被传卖者,至恩死时裁数千人存,而恩攻没谢琰、袁山松,陷广陵,前后数十战,亦杀百姓数万人”《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孙恩》,第1759页。

刘宋内乱,骨肉相残。元嘉二十二年(445),“太子詹事范晔谋反,及党与皆伏诛。丁酉,免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庶人,绝属籍”《南史》卷二《本纪第二·宋文帝》,第32页。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孝武帝“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南史》卷二《本纪第二·宋孝武帝》,第40页。至刘宋废帝即位时,“(刘宋)孝武帝二十八子,(宋)明帝杀其十六,余皆(废)帝杀之”《南史》卷三《本纪第三·宋后废帝》,第58页。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时期(499-501),“东昏侯以程茂为郢州刺史,薛元嗣为雍州刺史。是日,茂、元嗣以郢城降。郢城之初围也,士民男女近十万口;闭门二百余日,疾疫流肿,死者什七八,积尸床下而寝其上,比屋皆满”《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四,第4493页。太清二年(548),暴发侯景之乱,侯景从寿阳起兵。太清三年(549),建康破,“侯景陷建邺,朝士并被拘絷”,“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七·孔奂》,第483页。,“道路隔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第5018页。大宝元年(550),叛军杀人如草,“梁境惟荆、益尚完实”。北军入侵,“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到长安),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南史》卷八《本纪第八·萧绎》,第161-162页。南陈太建五年(573),“吴明彻攻寿阳,堰肥水以灌城,城中多病肿泄,死者什六七”《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生命相对于战祸显得十分脆弱。

虽然南朝的战争大多数并未在建康及其周边展开,但仍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影响时人的思想及行动。据统计,刘宋有“州二十二,郡二百七十四,县一千二百九十九”《读史方舆纪要》卷四,第152页。天监十年(511),“梁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有二”同上。至陈为隋所灭时,南陈只有“州四十,郡一百,县四百户五十万,口二百万”《北史》卷十一《隋本纪第十一·文帝》,第272页。以县的数量来看,南陈所辖地区仅为刘宋、萧梁的三分之一。从南陈所余人口“二百万”来看,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一次大型战争损失人口的十倍,萧梁侯景之乱确给南朝带来灾难性打击。

综上所述,不难想象,在天灾与人祸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短暂、易逝与不确定。无论是身份显赫的世家皇族还是平民,一场大火、一次水灾、一波瘟疫,可能或不可能预见的天灾人祸降临,甚至在呼吸间,生命就被结束。正是在生命脆弱的背景下,儒家伦理让位于宗教拯救,东晋宋齐梁陈的佛教得到迅速、充分的发展。佛教所宣扬的“若履危苦,能归(皈)依三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梁]释宝唱撰《比丘尼传》,王孺童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62页。(以下所引中华书局校注本《比丘尼传》简称为《比丘尼传校注》) 之功能,正契合了彼时大众的需要。二借助宗教力量应对灾难

面对灾难,东晋南朝政府所采用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减税、出台抚恤政策、借助宗教力量等三方面。

减税主要适用于自然灾害造成作物减产及改善低收入农民的生活:大明七年(463)“吴兴、义兴遭水县,蠲、降租调”《南史》卷四《本纪第四·齐武帝》,第79页。天监十六年(517)“诏尤贫家勿收今年三调”《南史》卷六《本纪第六·梁武帝》,第130页。普通元年(520)“诏尤贫之家,勿收常调,鳏寡孤独,并加赡恤”《梁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下》,第43页。减税方式直接,使农民受益,但减少了国家收入。

税不能常减,所以要配合抚恤政策。元嘉四年(427)“都下疾疫,遣使存问,给医药,死无家属者,赐以棺器”;元嘉五年(428)“戊子,都下大火,遣使巡慰振恤”;“夏六月庚戌,都下大水。乙卯,遣使检行振赡”《南史》卷二《本纪第二·宋文帝》,第27页。元嘉十七年(440),“八月,徐、兖、青、冀四州大水,遣使振恤”同上,第30页。大明四年(460)“以都下疾疫,遣使存问,并给医药,其亡者随宜赈恤”;“八月,雍州大水,甲寅,遣加赈恤”《南史》卷二《本纪第二·宋孝武帝》,第40页。普通二年(521)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赈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尤穷之家,勿收租赋”《梁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下》,第44页。普通四年(523)“大赦天下,应诸穷疾,咸加赈恤。”《梁书》卷三《本纪第二·武帝中》,第45页。天嘉年间(560-566),陈文帝“诏自讨周迪、华皎以来,兵所有死亡者,并令收敛,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太建元年(569)陈宣帝赐“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鳏寡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斛”《南史》卷十《本纪第十·陈宣帝》,第191页。此上皆为出台抚恤政策,安抚社会民众情绪之例。从史书记录数量比例来看,为应对社会灾难时政府常用的方式。

但是,在极端天灾人祸面前,或在政府无力应付减税与抚恤支出时,借助宗教力量或是最直接与主要的方式。如“(齐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 “(萧)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八年,给三望车。九年,都下大水,吴兴偏剧,子良开仓赈救贫病不能立者,于第北立廨收养,给衣及药”《南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萧子良》,第733页。特别是帝王的宗教行为对社会产生影响较大,通过对刘宋孝武帝及梁武帝的事例,略见一二。

刘宋“大明六年(462),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孝武帝)请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感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初如团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施相续”[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大正藏》第53册,第765页中-下。(以下所引版本同),此事正史无记载。

梁武帝也曾求雨:“先是旱甚,诏祈蒋帝神求雨,十旬不降。帝怒,余载荻欲焚蒋庙并神影。尔日开朗,欲起火,当神上忽有云如伞,倏忽骤雨如泻,台中宫殿皆自振动。帝惧,驰诏追停,少时还静。自此帝畏信遂深。”《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曹景宗》,第904页。求雨之事,复有一例:陈后主沈皇后笃信佛教,“尝遇岁旱,自暴而诵佛经,应时雨降”《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陈后主、沈皇后》,第227页。可见对于统治者来说,宗教的功能之一,在于应对自然灾难时的有求必应。

梁武帝对佛教的信仰,其原因之一是借助宗教力量,用于改良社会环境。关于梁武帝萧衍舍身之事,多有学者从信仰方面进行论述,而笔者以为,“舍身”之举,固与萧衍本人的信仰有关,但更应结合当时社会实际综合考察。梁武帝四次舍身,时间为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中大同元年(546)及太清元年(547)。每一次“舍身”之后,均有“大赦”、“改元”之举。他的“舍身”行为并非单纯宗教信仰所致,而是有其社会及政治意义。

萧梁自天监、普通年来,梁军北伐,建康一带物资紧缺、财政军耗支出较大。天监四年(505),“使中军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侵魏。以兴师费用,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资”《南史》卷六《本纪第六·梁武帝》,第124页。普通中,太子萧统亲自着手慈善,供给灾民粮食及衣物,并为死者准备棺材。萧统的善举结合前文提到的萧梁出台的抚恤政策之例,显示的信息之一是国家财政消耗大。此时,由于民众并不富裕,或考虑民生而不便增税,支出与收入的差距导致国穷;同时,财富集中于世家、大臣及地方富豪手中。所以梁武帝采用“舍身”方式从世家、富豪处募集资金,或用于慈善、文教等支出。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本文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踊跃跳坑!传说,这是一个双面腹黑王爷扮猪强吃小白兔的故事。传说,此类文文十分罕见,能帮助偶们实现侠女梦!女主缺筋小白,男主邪恶腹黑。她是承相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却自小有一个行侠仗义,做一代女侠的梦想!身为相府千金,不想做皇后王妃,却有一个嫁人只嫁大师兄的光辉理想!他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亦是皇帝最宠溺的三皇子,但他却是一个泪做的王爷,朝野上下受尽嘲笑,皇子之中受尽欺辱。当某女侠打上某王爷,又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某受虐成性的王爷又将在她面前展现怎样一番惊世风华?他的绝世姿容,三千强宠,又能否改变她非大师兄不嫁的初衷?女主虽然灰常滴不着调,但是作者除了偶尔会一点点低调恶搞之外,还是很着调滴!收藏、钻石、鲜花神马滴统统向偶砸来吧,只要不是板砖,全部欢迎!
  • 剑杀

    剑杀

    【原名《艳夫难追》】——不小心穿越的方叙叙被魔头压榨恐吓威逼利诱,进而吃尽豆腐。虽然她怕死怕鬼还很狗腿,但是魔头你听着,想吃豆腐没门!魔头美少年似乎不懂“爱你就要欺负你”的大道理,在一次次凶猛的背后输了心,极其不情愿的陷入方叙叙温暖的微笑里。……为了躲避魔头美少年的追杀,方叙叙女扮男装混入武当,阴错阳差做了微步歌的师弟。师弟出尘脱俗,素骨凝冰,眉目如画,这是男人还是没有性别的仙?方叙叙真真尝到了煎熬的滋味,每天同住一个屋檐下上演古代版《花样少男少女》,还不敢表白,但怕吓坏了冰清玉洁的师弟。女追男,没面子,叙叙只能继续女扮男装厮混着,偶尔沾点小便宜,师弟,你的心是不是真的不会动?微步歌——你只是道貌岸然的凡夫俗子,否则,为何没有涟漪的心,会在她的笑窝里有了男人的知觉?……好一个生猛的小师伯,原本以为是个糟老头,孰料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样美男。可是水深火热的方叙叙逐渐了解了美男的猥琐本质,争风吃醋,找茬斗殴,样样拿手。方叙叙可不是好惹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不信摆不平这个臭小子。宗卿朔——他真的出问题了,为何每次看到这个勾引他女人的臭小子就发热,为何抗拒她无意识的碰触,该死的,一切都因为只要靠近她,他就会有反应!!。。。。。。这是一个看似狗腿的女主,但彪悍的美男们没有虐到她反被其虐的故事。。。。何谓绝世?是姿容艳绝,亦或是执掌荡平天下的宝剑。拔剑为仁,横剑为杀。身无内力,武无章法且看这天下蓝颜魔鬼为她竞折服★这是一个貌满缺点多的女主,但看文的你一定会耐上她所有的缺点★★☆潇湘精彩vip文☆★《谁动了朕的娘亲》《云狂》好友风行烈当红作品,女扮男装的文,世间风华尽在手,风云天下第一人《失身为妾》《霹雳妃》《家有妖男三两只》★☆潇湘精彩公众文☆★《狂邪》《绝殇恨》《七彩情狐》《我要勾引你》《娘子偷欢》《宫舞醉》《月下欢》
  •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忘情水是世间最好的药,却不知我为什么没有喝,徒留了前世的纠葛,在寂寞中坚守……今生的我——云想依,已经29岁了,是典型的都市“白骨精”,至今单身。因为我不相信世间还有誓言,所以我不相信任何男人,所以我视爱情如粪土,所以我去了尘世中充满信仰的一方净土——西藏。蜿蜒的孔雀河、深蓝的拉昂错、蓝色的琉璃草、受诅咒的雪豹、红色的圆月亮,那里,唤醒了我前世的记忆,以及和我一起遗失在千年前的誓言,真实的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拉开了……欢迎大家加入QQ群:44983769
  • 夫人威武

    夫人威武

    千里之外的燕州,荒凉之地,身为礼部侍郎千金的顾秋澜在这里耀武扬威,霸道凶悍。京城里,国公府的小少爷秦慕川得知父母为他订了一门婚事。在听说对方是礼部侍郎的千金后,秦慕川顿时没了兴致——名门闺秀是这世上最没意思的女人,呆板又无趣。于是,当顾秋澜被燕州人民欢送回京与秦公子完婚的当晚,秦公子——溜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阿荷呆若木鸡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子,这个男人说什么鬼话,要不是鬼话她怎么会听不明呢?虽然她失忆了,但是也不用拿个孩子来吓她吧。说什么她是她的妻,她儿子的娘亲。看着这对父子她真的疑惑了,难道她真的成亲而且生了孩子?没理由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难道自己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惨,没爹没娘,甚至连个亲人都没有,当然了,说什么她也不承认自己会同他们父子两有关,可是当那小孩子可怜兮兮的叫她娘时,她竟狠不下心……“云儿,不管你是否记的我,你都是我的妻。”阿荷一把推开恶心巴巴的李烨。什么吗?她一点印象都没有,还云儿呢?她只知道她叫阿荷,至少这个渔村的人都这么叫她,少数服从多数,她当然是叫阿荷了。她就说这个叫李烨的男人带衰,她好好的渔女生活叫他搅了,这会竟又莫名其妙被一群官兵给带到这个鬼地方,什么京城呀?她不喜欢,还是那个小渔村适合自己。这个臭男人竟是个王爷,他当她白痴还是瞎的呀,他要真是王妃那为什么大家看她的眼神那么奇怪,为什么都没人认识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本书写于1870年,系英国小说家理查德·伯顿根据印度民间神话整理、撰写而成。故事围绕着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克拉姆国王的历险展开。威克拉姆的父亲在位时曾经激怒了居住在森林里的一位魔法师,为了报复,他滥杀无辜,以最恶毒的咒语诅咒所有的人,企图让万物都匍匐在他的魔咒和魔杖之下。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她进错了房,他睡错了人。一个意外的小生命让本是商场死对头的两人,不得不走进婚姻。盛世婚礼,他在当天飞往巴黎寻求心爱女子原谅,丢下她只身一人在婚礼上,受尽难堪。结婚五年,他在外风流,她视若无堵。他冷嘲热讽,她恍若未闻。她骄傲无法卑微祈求,却相信时间可以让他对自己改观!直到……“妈妈,我想见爸爸。”手术室里,女儿奄奄一息的昵喃着要爸爸,她含泪拔了他的电话……“顾泽恺……”“轩轩马上要准备手术,我没时间和你废话。”她一开口便被打断,再拔已关机。顾泽恺,为了那女人的儿子,你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吗?当难以预测的命运暴风将两人牢牢席卷,爱还能为彼此找到出路吗?拨云见雾,这场以错误开始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是一个与各种灾害相抗衡、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艰难历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相对集中,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性疫情、火灾、爆炸、交通、卫生、恐怖袭击等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些“潜伏”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危险因素,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这些事件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安全风险中,而且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在何时何地会遇到何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