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32

第32章 专案研究(5)

就南林寺戒坛重受戒所依戒本来说,如依求那跋摩,则以《四分律》系统为主,同时他也译有《十诵羯磨》;如依僧伽跋摩,则以说一切有部《十诵律》系统为主;如依狮子国比丘尼,按法显至狮子国的见闻,该国比丘尼应弘《五分律》系统。考虑到南林寺戒坛的主事人为僧伽跋摩,笔者倾向于按《十诵律》系统。

据笔者考证,净秀未曾从求那跋摩或僧伽跋摩受戒见下节《略论禅林寺净秀尼》。不仅如此,当时许多著名比丘尼没有参与此次受戒律。比如景福寺当时有一位比丘尼法辩,“少出家为景福寺慧果弟子”,未参与元嘉十一年的二部受戒。她的出名,在于与扬州刺史琅琊王刘子产的交往及从畺良耶舍习禅的修为。按她大明七年(463)卒,元嘉十一年已30岁,符合二部受戒的要求,但未有二部受戒记录。就法辩在比丘尼史上的地位来看,如未有记录,则可能她没有参与重受戒。再有,普贤寺著名的尼僧正宝贤尼元嘉十一年已44岁,时住建安寺。她有参与的可能性,但未有参与二部受戒记录。

再考南林寺戒坛涉及的尼寺,包括景福寺、建安寺、瞿昙寺、永安寺及王园寺等5所尼寺。笔者在本书第三章中统计,刘宋朝仅建康一地有新建尼寺19所,加东晋朝已建尼寺8所,共27所,且仅是见于记录的尼寺。此次重受戒、建福寺、延兴寺、简静寺、青园寺等重要尼寺均未有尼参与。综合推论,此次二部授戒并不如后世记录的那么重要。虽有慧基等僧的参与,南朝佛教界对此事并不重视,较有可能体现了刘宋政府对建康佛教势力再分配的干预。

其后,至“元徽二年,法颖律师于晋兴寺开《十诵律》题,其日有十余尼,因下讲欲重受戒。(普)贤乃遣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若年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监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后,矫竞暂息。”《比丘尼传校注》,第109页。普贤寺宝贤作为京邑尼僧正,将南林寺二部重受戒定性为“增长戒善”,并禁自后重受戒的行为。

§§§第四节 略论禅林寺净秀尼

《禅林寺净秀尼传》记录于《比丘尼传》卷四,《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赵城藏》、《高丽藏》、《弘法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藏》、《频伽藏》、《弘教藏》、《大正藏》及《古今图书集成》中有收录参见童玮编《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31-132页。除《比丘尼传》外,净秀尼的事迹在《广弘明集》、《释氏六贴》、《佛祖统纪》、《大宋僧史略》、《释氏要览》、《出三藏记集》及《兜率龟镜集》中有相关记载,收录于《古今图书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印行的影印本《高僧传合集》,以碛砂藏本为底本。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比丘尼传校注》,由王孺童依据《大正藏》为底本,采用《资福藏》、《普宁藏》、《永乐北藏》、《赵城金藏》、《高丽藏》、《碛砂藏》、《径山藏(嘉兴藏)》、《永乐南藏》、《清藏》进行对校。本节以《高僧传合集》影印的《比丘尼传》为底本,参考《比丘尼传校注》、大正藏本《比丘尼传》、沈约撰《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古今图书集成》尼部列传部分和其他相关资料考校。

其中,《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不仅因为作者沈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七·沈约》,第941页。,被道宣评价为“沈休文之慈济,颜之推之归心,词采卓然,迥张物表”《广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册,第97页。,也因为该篇成书在释宝唱撰文之前。沈约生卒年为441—513年,他“天监中又撰《梁武纪》十四卷,又撰《迩言》十卷,《谥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七·沈约》,第942页。也就是说,《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在公元513年前就已完成并有流传。而释宝唱撰《比丘尼传》成书于天监十五年(515)之后,因为卷四记录闲居寺僧述尼天监十四年(514)卒,顶山寺道贵尼及山阴招明寺法宣尼于天监十五年卒。《开元释教录》也记载:“(宝唱)天监年中,频敕撰集,皆惬帝旨。十五年景申,又敕撰《经律异相》一部。唱又别撰《尼传》四卷。”《开元释教录》,《大正藏》第55册,第538页。按成书的时间先后,考《比丘尼传》编撰缘由,笔者认为,释宝唱参考了沈约撰《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也许是同一原因,《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从晋到齐的比丘尼中,除了净秀尼事迹按沈约《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其余均按《比丘尼传》引录。一净秀尼生平

按沈约《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净秀尼先祖世代为官:上溯周孝王时,净秀先祖名非子者被封于秦,非子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秦仲少子被平王封于梁为伯。少子故之后,此一支旁宗以梁为姓。汉景帝时,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汉元嘉元年梁景为尚书令。魏时,梁爽为司徒左长史,晋太始中,梁阐为凉雍二州刺史。净秀祖遭永嘉之难,后还于宋,秀祖父子畴为征虏司马,父梁粲之为征虏府参军事,封龙川据郑梁生,吴文星等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台北:三通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第2285页注:龙川“(今县名)在广东惠阳县东北三百三十里,汉置,属南海郡”,“东汉属交州南海郡,晋属广州南海郡,南宋,南齐因之”。都亭侯《比丘尼传》为“都乡侯”,笔者认为应是“都亭侯”。“乡亭”一指乡村的亭,与“野亭”、“下亭”指同一范围,据《光武纪》云:“亭侯,伺候望敌之所”(参见安作璋《秦汉制度史稿》,第212页)。之后成为一种官职,与军事有关,并不太高,较符合净秀父亲的身份。

净秀生于东晋末年,历经宋、齐、梁,僧腊70年左右,天监五年(506)89岁往生兜率。她的一生,见证了佛教在南朝主要时期的发展、困顿与兴盛。她家世显赫笔者认为,净秀先祖受永嘉难后归宋,是东晋士族南迁,文化转移并形成南朝江东文化的体现,一方面表明了南朝所认定自己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地位的家族成员,净秀出家为尼一事也反映了统治者对佛教的认同。、童贞出家、戒行精严、少习涅槃、往生兜率,和当世多位重要高僧有接触,与历代统治者交好且关系密切宋南昌公主及黄修仪、宋明帝、齐文惠帝、齐竟陵文宣王及梁武帝相敬并供给物资。其受戒尼师业首及弟子僧念、僧述在《比丘尼传》中均有正传记录,可以说,净秀在比丘尼史上相当重要。本节主要考证她的出家受戒及往生情况。二出家及受戒

1.出家年龄

净秀尼的出家年龄,一说19《大正藏》及《比丘尼传校注》所录。,另说29《高僧传合集》,第974页,据《比丘尼传校注》:金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金陵本作29。,各传记录不一,但卒于天监五年(506),所有记录均同,现将各传中相关年表统计如下:表7-4净秀尼出家年龄推断表事件/年龄《比丘尼传校注》《比丘尼传校注》,第164-166页。《高僧传合集》

本《比丘尼传》《高僧传合集》,第 974页。《广弘明集》《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大正藏》第52册,第270-272页。《释氏六贴》[五代]义楚《释氏六贴》卷八《高行部诸尼》,《大藏经补编》第13册, 第144页。出生(反推出)义熙十四年(418)义熙十四年(418)数据不详义熙十四年(418)持斋7岁自然持斋

元嘉元年(424)7岁自然持斋

元嘉元年(424)7岁自然持斋,十岁诵经行道,长斋蔬食7岁

元嘉元年(424)受五戒7岁后,12岁前7岁后,12岁前10至12岁7岁后,12岁前初求出家12岁

元嘉六年(428)12岁

元嘉六年(428)1212岁元嘉六年(428)出家19岁

元嘉十三年(436)29岁(446)

元嘉二十三年2929岁(446)

元嘉二十三年受精舍、施寺大明七年(463)

47岁大明七年(463)

47岁大明七年(463)大明七年(463)

47岁禅林寺命名泰始三年(467)

50岁泰始三年(467)

50岁泰始三年(467)未提敕见至内殿天监三年(504)

87岁天监三年(504)未提天监三年(504)往生天监五年(506)

89岁天监五年(506)

89岁天监五年(506)89岁再查僧述尼传僧述尼传中生卒时间需要重新校核,案《比丘尼传》,僧述卒于天监十四年(515)84岁,那么元嘉二十四年应为16岁,而传中记录她元嘉二十四年已19岁。这是另一问题,不再此论述,本文仍以19出家为准。,僧述于元嘉二十四年(447)19岁从禅林寺净秀尼出家,如果按净秀天监五年89岁来算,元嘉二十四年净秀只有29岁,所以净秀或是19岁出家,或是公元447年已超过29岁。综合比较之下,笔者认为净秀19岁出家较合理。

2.是否受戒于求那跋摩

《比丘尼传》记载:“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至都,律范清高,秀更从受戒。”《比丘尼传校注》,第165页。但《广弘明集》录为:“又于南园就颖律师陈垣《释氏疑年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4页录: “京师多宝寺法颖(敦煌索氏),齐建元四年卒,年六十七(416-482)”。受戒”,“后又就三藏法师受戒”《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大正藏》第52册, 第271页。《释氏六贴》录为:“请晖法师、颖律师讲十诵律,从跋摩受戒。”《释氏六贴》卷八《高行部诸尼》,《大藏经补编》第13册,第144页。以上三条不同记录,引出净秀是否从求那跋摩受戒,《比丘尼传》此处“求那跋摩”是否需要校改的问题。

案《高僧传》:求那跋摩,罽宾人,20岁出家受戒,“深达律品妙入禅要”,于元嘉八年前,已随商人竺难提元嘉十年此人载比丘尼铁萨罗等入住景福寺,见《僧果传》。 “值便风遂至广州”,“以元嘉八年正月达于建邺”《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0页。另一说录于《比丘尼传校注》第43页:“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求那跋摩至建邺后,(元嘉八年)住祇洹寺讲法华和十地,并译出《杂心论》后品,于“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毕”逝,时65岁《续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1页。如果求那跋摩元嘉八年逝,时净秀只得13岁,尚未出家,不可能更从其受戒。

另一位外国三藏法师僧伽跋摩也有为南朝比丘尼传戒的经历:元嘉十一年笔者认为应指元嘉八年,元嘉十一年一说适用于僧伽跋摩。,“时师子国比丘尼八人来,未几复有尼铁索罗三人至,足为十众,乃请僧伽跋摩为师,为景福寺尼慧果等,于南林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度三百余人”《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大正藏》49册, 第344页。但是,僧伽跋摩“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2页。根据《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净秀)后又就三藏法师受戒,清净水香复如前,不异青园”一句,笔者推论,这一受戒时间应在立禅林寺后,即大明七年(463)后,“跋摩”不应指求那跋摩。至于僧伽跋摩,元嘉十九年后,是否又还南朝为尼受戒,有待考证。另一种可能,因为《净秀尼传》中提到有神异的外国道人来自罽宾,所以净秀一系法脉应和罽宾有联系,她受戒于一位来自罽宾并且当时在都下的三藏法师,但已失该三藏法师之名号,而以求那跋摩代之。

与净秀及戒律有关的外国沙门还有一位僧伽跋陀罗,永明十年(492),“禅林比丘尼净秀,闻僧伽跋陀罗法师于广州共僧祎法师译出梵本《善见毗婆沙律》一部十八卷,京师未有,渴仰欲见”,并以十一年“四月十日得律还都,顶礼执读,敬写流布”《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 第82页。由此可见,净秀也从僧伽跋陀罗处受得戒律一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净秀并未直接受戒于求那跋摩。三持律与往生

禅林寺净秀尼作为东晋宋齐梁陈时期比丘尼习禅及往生的代表人物,极具特点。首先,净秀对佛教戒律的学习,并非只限于一种:净秀先从外国沙门普练谘受五戒,她的受业师青园寺业首尼的戒法传承不详,极有可能是《摩诃僧祇律》系统,因为东晋时期由佛陀跋陀罗与法显译共的《摩诃僧祇律》与佛陀跋陀罗在建康弘传的禅法相配合,建康地区大多数寺院对此部律有一定接触。其次,净秀受戒于法颖,创立禅林寺后又请比丘于寺中讲《十诵律》。再次,不只限于建康所译的戒律,净秀又远赴广州从僧伽跋陀罗处得到《善见律毗婆沙》一部。也就是说,净秀对各大戒律都有研究,博采众家之长,以符合中国比丘尼的需要。

在净秀带领下的“禅林寺为禅学所宗,去来投集更成嚣动”《比丘尼传校注》第204页。而且,禅林寺也经常显现神迹:“秀手写众经,别立经台置在于堂内。娑伽罗龙王二兄弟,现迹弥日示其拥护,知识往来无不见者。每奉请圣僧果食之,上必有异迹。”净秀“又尝七日供养礼忏讫摄心澍想,即见二胡僧举手共语:一称弥呿罗,一称毗佉罗,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秀即以泥染衣,色令如所见。他日又请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复请罽宾国五百罗汉”同上,第166页。等,均为神通显现应验事例。

净秀往生弥勒净土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净秀早年,“时有马先生,世呼神人也。见秀记言:‘此尼当生兜率。’”天监五年,“彭城寺慧令法师六月十九日,梦见一柱殿严丽非常,谓是兜率天宫,见净秀在其中,令即嘱之:‘得生好处勿忘将接。’秀曰:‘法师兄是大丈夫。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这一年七月十三日,净秀梦见“幡盖乐器在佛殿西”,二十七日,净秀“告诸弟子:我升兜率天”《比丘尼传校注》,第166页。这段话表明,持戒与往生弥勒净土有一定关系。

上段所录彭城寺比丘慧令,笔者认为,是梁武帝时期的僧正:梁天监九年 “敕僧正慧超,令唤京师能讲大法师,宿德如僧祐、昙准等二十人,共至建康。前辩妙光事,超即奉旨。与昙准、僧祐、法宠、慧令、慧集、智藏、僧旻、法云等二十人,于县辩问。”《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第40页中-下。案《广弘明集》,中大通五年,“自皇太子王侯以下,侍中司空袁昂等,六百九十八人,其僧正慧令等义学僧镇座一千人,昼则同心听受,夜则更述制义”《萧子显御讲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广弘明集》卷十九,《大正藏》第52册,第237页上。从时间上推论,上述慧令为同一人。笔者认为,比丘慧令在萧梁的建康佛教界具有相当影响力,作为建康二十大德之一,及京邑僧正,他的弥勒净土信仰对僧尼的修行起到指导作用。

§§§第五节 “八敬法”再检视

“八敬法”,也译作“八不可过法”、“八重法”,规定了比丘尼应尊敬比丘的八条基本原则,在“布萨时应白比丘尼僧中说是八敬法。布萨竟,至明日,是先受八敬法比丘尼,应还来礼是教诫比丘足。比丘尼僧和合,头面礼和合比丘僧足,比丘尼僧和合布萨竟”《十诵律》卷四十七,《大正藏》第23册,第345页下。若“未说八敬法,便语后比丘者突吉罗”《十诵律》卷十一,《大正藏》第23册,第82页上。在部派传承过程中所记录的“八敬法”充分展示了比丘对于比丘尼的优越地位。一“八敬法”的主要内容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家有恶妻:娘子,我错了

    家有恶妻:娘子,我错了

    她和他原本是契约关系:洞房花烛之夜被踹下床,娘子大人发话:以后家里我说了算!倾国倾城的祸水男人要我当他情人的替身:我说我真的爱上你了你相信吗?小丫头你知道我只是把你当成了奈奈的影子。深受打击的她扑到夫君的怀里:相公,你家娘子我被人甩了!娘子乖,相公带你去闯荡江湖。
  • 重生幸福空间

    重生幸福空间

    前一世,林馨儿出生不久便被遗弃,好不容易有了个家,养父母却相继被害死,青春期来了个轰轰烈烈的师生恋,最终当然是被踢出局名声尽毁,二十二岁被邱家所骗成了商业联姻的牺牲品,各种迫害连丈夫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夫家的小姑子推入了火中,她以为熊熊烈火会把她化为灰尽,谁知不仅得了空间还重生了,重活一世,她要保护好养父母,报复渣渣,谁知总有一个扮老成的小男孩冲锋在前各种保护,“我重活一次,不是为了再和你牵扯不清的。”长大的闷骚腹黑某男神斜睨她一眼,“你注定是我的,逃得掉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庶女惊华一等毒妃

    庶女惊华一等毒妃

    她是一国之后,不想却被自己的孪生妹妹生剥脸皮,害她腹中孩儿。夫君背叛,亲妹加害,她含恨而终。再睁眼时她却是侯府庶女,处境艰难。身负血海深仇,她步步为营,只为讨回自己的一切!复仇路上,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想,却有这么一个人,以他真心换她倾情,庶女惊华,毒妃谋天下!
  • 总裁之代婚新娘

    总裁之代婚新娘

    推荐一穿越文【纨绔皇后】一场阴谋,她从代婚新娘变成了豪门寡妇,却要背负着如千斤重担,邢家少奶奶的名分,遭受一切责备,唾弃。一场报复,他的出现将她带入地狱,他视她为仇人,对她百般刁难、几番折磨,将她在众人当作蝼蚁般践踏。“我的目的就是要看你如何身败名裂,我亲爱的妻子!”什么?那如恶魔般的他,居然是带着仇恨回来……她那在新婚夜死去的“丈夫”?当知道真相的时候,她早已经遍体鳞伤,狼狈不堪,失了心,失了爱,失了家,失了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转身后,虽然心会很痛,却只能说,分开以后,就会远走……“最佳女歌手,请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好吗?”“谢谢那些曾经让我失去一切的人,让我学会了在失去中找到自我,找到幸福!”某天,偌大屏幕闪烁着一道美丽的身影,她就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比以前更加耀眼夺目、美丽动人,成为万众瞩目的音乐天后。她是叶可心,一个真实的,美丽的叶可心!这是一个女主历经了欲孽情仇的折磨,饱受豪门恩怨的洗礼后,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以前更加耀眼夺目、摄人心魄,最终追求梦想和得到幸福的故事。【所谓纠缠,只是伤害】一段豪门世家的恩怨情仇,缠绵着无穷无尽的爱恨纠葛。他们的相遇,激迸出不可思议的狂火。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却莫名地拉扯他的心弦,教他嗜血地想在她身上留下属于他的、永不磨灭的印记,岂料她竟比他还狠绝,早一步在他心版上刻划了深痕……原来,这一番猎取一番挣逃,一场沦陷一场厌弃从未结束……纵使她逃躲闪避,终却避无可避,既然如此,那就只有面对!【请与朵朵一起享受这与众不同,缠绵感人的故事中的震撼与感动】
  • 壁炉山庄的安妮

    壁炉山庄的安妮

    安妮已经是有着六个孩子的母亲了。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些有趣的小故事,尤其是性格迥异的孩子们的童年趣事,如同珍珠一样串起来,让这本书显得温馨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