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31

第31章 专案研究(4)

比丘尼重受戒指比丘尼受具足戒后,又依另一律从僧尼重受具足戒。中国历史上,初次提到比丘尼重受戒为元嘉九年,比丘尼于南林寺戒坛从僧伽跋摩重受一则,录于“慧果尼传”:(元嘉)九年(慧果)率弟子慧意、慧铠等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春秋七十余,元嘉十年而卒。《比丘尼传校注》,第44页。此事并见于《高僧传》:(僧伽跋摩)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第342页中。另案《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至宋元嘉七年,有罽宾沙门求那跋摩,至扬州译《善戒》等经。又后有师子国尼八人,来至云:“宋地未经有尼,何得二众受戒?”摩云:“尼不作本法者,得戒得罪,寻佛制意,法出大僧,但使僧法成就自然得戒。”所以先令作本法者,正欲生其信心,为受戒方便耳,至于得戒,在大僧羯磨时生也,诸尼苦求更受。答曰:“善哉。夫戒定慧品,从微至著。若欲增明,甚相随喜。”且令西尼学语,更往中国请尼令足十数。至元嘉十年,有僧伽跋摩者,此云众铠,解律、《杂心》,自涉流沙至扬州,初求那许尼重受未备而终,俄而师子国尼铁索罗等三人至京,定前十数,便请众铁为师,于坛上为尼重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二,《大正藏》第40册,第51页中-下。案《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梁僧传云指梁慧皎著《高僧传》。:昔宋文帝元嘉七年,有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者,梁曰功德铠也,越自南海来达杨都,文帝礼异恒伦,号称三藏,译出经戒。尝游南林寺,见竹树扶疏,便有终焉之志。乃于寺前园中立戒坛,令受戒者登坛上而受也。人有疑其得道者,密以华布诸僧座下,唯跋摩所坐者,华更鲜荣。预知亡日,端拱而卒,手出遗文,云获二果。仍于戒坛上焚之,咸见一物,状若龙蛇,冲烟上天。至元嘉十一年,有僧伽跋摩者,时号三藏法师,与前三藏同至杨都,为诸僧尼等,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戒。于时祇洹寺僧慧照等五十人,影福寺尼慧果等三百二十三人,同从重受。[唐]释道宣《关中建立戒坛图记》,《大正藏》第45册,第813页上-中。案《开元释教录》: 时影福寺尼慧果、净音等共请跋摩云:“去六年有师子国八尼至都云。宋地先未经有尼,那得二众受戒,恐戒品不全。”跋摩云:“戒法本在大僧,众发设不本事,无妨得戒,如爱道之缘。”诸尼又恐年月不满苦欲更受,跋摩称云:“善哉,苟欲增明甚助随喜。”但西国尼年腊未登,又十人不满。且令学宋语,别因西域居士更请外国尼来足满十数,其年夏在定林下寺安居。”《开元释教录》,《大正藏》第55册,第527页中。元嘉十一年,铁萨罗到建业后,外国比丘尼已足十人之数,但此时求那跋摩已卒,继由僧伽跋摩,作为这次重受戒及二部授戒的主持者。元嘉十年癸酉,(僧伽跋摩)步自流沙届于建业,风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而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起塔三层,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深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杨都,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慧义遂回其刚,褊靡然推服,乃率其弟子服膺禀戒。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同上,下。案《四分律批钞》:有三藏法师僧伽跋摩,此名众铠。及三藏神足弟子菩提,并时所推崇。诸尼祈请,即皆许之。至十一年,奉于南林寺前三藏本戒场处,与诸尼受戒。最初为影福寺尼慧果、净音、僧要、智果等二十三人受戒;次为小建安寺尼孔明及僧敬、法茂、法盛姉妹等受;次为瞿昙寺法明、法遵等受;次为永安寺普敬、普要等受;次为王国寺法静、智等姊妹受。总得十一日法事,相仍有三百余人。祇洹寺僧慧照等重受。亦此时也。《四分律批钞》卷七,《续正藏》第42册,第797页下-798页上。案《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初求那虽许尼再受,至(元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南林寺,故云未备而终也。俄而下不久之间,难提却回,请得铁索罗等三人到此。人数既足,于十一年甲戌之春,请众铠为羯磨阇梨,于南林寺求那坛上,与二众受戒。[五代]释景霄《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卷九,《续正藏》第48册,第238页上。案《佛祖统纪》:(元嘉)十一年,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戒坛,为僧尼受戒,为震旦戒坛之始。时师子国比丘尼八人来,未几复有尼铁索罗三人至,足为十众。乃请僧伽跋摩为师,为景福寺尼慧果等,于南林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度三百余人。[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六,《大正藏》第49册,第344页下。案《大宋僧史略》:爱道初缘岂为容易,阿潘出俗又实希奇。始徒受于三归,且未全于二众。按《五运图》云:“自汉永平丁卯,洎宋元嘉甲戌中间,相去三百六十七年,尼方具戒。”又《萨婆多师资传》云:“宋元嘉十一年春,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于建康南林寺坛上,为景福寺尼慧果、净音等二众中受戒法事,十二日度三百余人,此方尼于二众受戒,慧果为始也。知阿潘等但受三归。又晋咸康中,尼净捡于一众边得戒,此亦未全也。”《大宋僧史略》,《大正藏》第54册,第238页中-下。综上各录,以求那跋摩与僧伽跋摩为主,南林寺戒坛开启刘宋朝僧尼重受戒风潮。但各录所载有细微出入:第一,求那跋摩卒年不一。有云元嘉八年,有云元嘉九年;第二,僧伽跋摩至建康年不一。有云元嘉十年,有云元嘉十一年。时间相差一年。

南林寺戒坛,被宋代僧人视为中国立坛之始:“此土之有戒坛,起南朝求那跋摩三藏,为宋国比丘,于蔡州岸受戒而为始也。”同上,第250页中。道宣的看法稍有不同:“初昔宋求那跋摩,于蔡州立坛;晋竺法护于瓦官寺立坛;晋支道林于石城、汾各立一坛;晋支法存于若耶溪谢敷隐处立坛;竺道一于洞庭山立坛;竺道生于吴中虎丘山立坛;宋智严于上定林立坛;宋慧观于石梁寺立坛。”[唐]释道宣《道宣律师感通录》,《大正藏》第52册,第441页中。据此,刘宋前就有立坛记录。但是,南林寺戒坛对于比丘尼史的影响,无疑非常重要。首先,南林寺戒坛有比丘尼受戒记录。其次,求那跋摩通过与慧观的交往及宋文帝的推崇,对南朝佛教有一定影响。继求那跋摩之后,僧伽跋摩得到彭城王刘义康的支持,他与慧观共译经典,受戒弟子慧基被称为江东第一个“僧主”。

对于重受戒的合法性,求那跋摩与僧伽跋摩对重受戒的看法基本相同:求那跋摩认为“苟欲增明”而可“随喜”重受,但无妨先得;僧伽跋摩认为“五部之异,自此常理,相与弃俗,本为弘法。法必可传,何忤众情” ,“戒有九品,下为上因”,有需“更求增胜,而重受戒”者,即可重受。但二僧又有不同,求那跋摩侧重推广菩萨戒,并译《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僧伽跋摩推广说一切有部系统,译《萨婆多部摩得勒伽》,重在《十诵律》系统。由于部派佛教主要戒律与戒本在刘宋朝已经传译,并非所有中国僧尼对戒本全盘接受,所以产生疑惑,以至于研习各本,以求一最合适之本受戒《大宋僧史略》(《大正藏》第54册,第239页中-下):“元魏世,法聪律师者原是《昙无德羯磨》得戒,而常习《僧祇》,一日自悟乃叹曰:‘体既四分而受,何得异部明随。’于是罢讲《祇律》,手披目阅敷扬《四分》。”其文当然有抬高《四分律》的意图,但也侧面说明僧人几部律共习的现象。南林寺戒坛重受戒一事,正是此种思想的反映。也正如前文所论,东晋南朝僧尼同时擅几部律现象,较为普遍。二狮子国比丘尼为中国比丘尼重授戒因缘考

南林寺戒坛外国比丘尼为中国比丘尼授戒,乃有史以来第一次,较正式严谨,为历代史料重复引用。外国尼为中国尼授戒的起因,为元嘉六年时,八位狮子国比丘尼至建业后引起的以景福寺慧果尼为首的比丘尼们,对中国比丘尼传承合法性的质疑。

案《比丘尼传·慧果传》: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未测厥后,得无异耶?”答:“无异。”又问:“就如律文,戒师得罪,何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戒,边地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隔者是也。”《比丘尼传校注》,第43-44页。案《比丘尼传·僧果传》:元嘉六年,有外国舶主难提,从师子国载比丘尼来,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时问果曰:“此国先来已曾有外国尼未?”答曰:“未有。”又问:“先诸尼受戒那得二僧?”答:“但从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发起受戒人心,令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爱道八敬得戒,五百释女以爱道为和上,此其高例。”果虽答,然心有疑,具谘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谘曰:“重受得不?”答曰:“戒定慧品从微至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难提,复将师子国铁萨罗等十一尼至。先达诸尼已通宋语,请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界,次第重受三百余人。同上,第88页。案《四分律批钞》:宋元嘉六年,有师子国尼八人,随舶至都,停影福寺。上经三年,言辞转狎。八人问诸尼曰:“颇曾有外国尼,来此国不?”答曰:“属有大僧,未曾有尼来也。”八人愕然曰:“尼受要因二部僧得戒,汝等前师受时那得尼众。”诸尼不知所对。既知尼众,受无因起,乃请求那跋摩三藏及请外国八尼,更从受戒。三藏答曰:“佛制戒法,法出大僧,但使大僧,作法成就,自然得戒。所以先令作本法者,欲生起其心,为受戒方便耳。至于正得戒时,是大僧中也。假使都不作本法,直往大僧中受,亦得戒,而师僧犯罪耳。唯大爱道一人,八敬得戒,初羯磨时,未有尼僧也。”诸尼欣然心解。迥又思曰:“我等凡夫,盲无慧目,既已出家,为世福田。脱为田不良,可慨可惧。夫善不厌增,功不倦广,决定更受,使千载无恨。若无受未得,今更获之;若先受已得,今益增胜。心事了然,无负信施。”三藏曰:“善哉。夫戒定慧品,从微至著,今欲增明,深心随喜。但众缘难具耳,汝等苟欲从外国诸尼受戒者,此尼唯有八人,数不满十人。胡汉音异,不相解语,无传译人,不得作法。”诸尼闻此,唯深叹泣:“女人多部,凭诚阇梨,而不蒙慈救,当何所归!”三藏愍其诚至,即便设计,为嘱舶主难提,更要外国诸尼。又教先来者,学习汉语。诸尼蒙许。于是,慧果、净音等十余人,便受学戒。翘心企满,事未及就。又值三藏无常,诸尼望断,谓永遂理。到元嘉十年,难提舶返,更得师子国尼铁萨罗等三人,足前成十一人。其先来者,学语已通,尼众既满,诸尼佥然,求果前志。《四分律行事批钞》卷七,《续正藏》第42册,第798页上。案《四分律行事钞批》:初求那许尼重受未满而终者,谓既许为尼重受,未遂其事。求那于九年,卒于祇洹寺也。立问:“上言宋地未经有尼,今受但应名初,何名重受。今详此言,是不委汉灵帝时尼已受也。”答言:“重受者,宋元嘉年中,外国尼来时,名为重受。”《四分律行事抄批》卷七,《续正藏》第42册,第798页中-799页上。 案《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其年(元嘉六年)又难提高人,从从师子国载得八尼至都,于影福寺置安(或云景福也)……(僧伽)跋摩三藏,至十九年,随舶船升西,不知终日。铁索罗等五人卒于此土,塔在广南,余者却妇西国。《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卷九,《续正藏》第48册,第237-238页上。案《大宋僧史略》:宋元嘉十一年春,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于建康南林寺坛上,为景福寺尼慧果、净音等,二众中受戒法事,十二日度三百余人。此方尼于二众受戒,慧果为始也。知阿潘等但受三归。又晋咸康中,尼净捡于一众边得戒,此亦未全也。及建武中,江北诸尼乃往僧寺受戒,累朝不辍。近以太祖敕,不许尼往僧中受戒,自是尼还于一众得本法,而已戒品终不圆也。《大宋僧史略》,《大正藏》第54册,第238页下。《法苑珠林》也录有魏初外国比丘尼来中国一事:后到汉末魏初,东竺国有二比丘尼,来到长安,见比丘尼众,问曰:“汝谁边受戒?”尼众答曰:“我到大僧所受五戒、十戒而已。”二尼叹曰:“边地尼等,悉未有具。”为还本国,化得一十五人来,三人在雪山冻死、二人堕黑涧死,余到此土,唯有十人在此。诸尼悉赴京师,与授具戒。后到吴地,亦与彼尼受具讫已。西尼思忆本乡,即附舶南海而还,及至上船唯有七人,三人命终。来去经途十七余年。《法苑珠林》卷八十九,《大正藏》第53册,第944页下-945页上。此则记录动之以情,比丘尼来华经历与法显等僧西行求法经历类似,但真实性无法考定。

综上所录,因师子国比丘尼随商人至建业,住景福寺,于其寺中向比丘尼传播尼众需从外国尼众传承法脉的信息,引起了景福寺比丘尼对已受戒合法性的质疑,因而发起一次向师子国比丘尼求受戒的行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国比丘尼谋取传教合法的需要。

《善见律毗婆沙》记录,师子国比丘尼法脉传自阿育王女僧伽蜜多。“僧伽蜜多阿阇梨,名阿由波罗,和尚名昙摩波罗。是时僧伽蜜多年十八岁,度令出家,于戒坛中即与六法。”《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正藏》第24册,第682页上。其兄摩哂陀至锡兰,锡兰有女众欲成为比丘尼,是以摩哂陀对王言:“我等沙门,不得度女人,我今有妹,名僧伽蜜多,在波咤利弗国,可往迎来。往昔三佛菩提树,皆来种此国。”《善见律毗婆沙》卷三,《大正藏》第24册,第691页中。待僧伽蜜多至,妇女们“往僧伽蜜多所。僧伽蜜多即度为比丘尼。从度之后。次第得阿罗汉”同上,第693页中。

僧伽蜜多传承比丘尼法脉的合法性在于她从比丘尼处受具足戒。但根据以上记录,不能确定“阿由波罗”与“昙摩波罗”的性别。再考《翻梵语》卷二录“阿由波罗(译曰阿由者命波罗者力);昙摩波罗(应云昙无波离,译曰法护)”卷六录“昙摩钵(应云昙摩波罗,译曰法护)”《翻梵语》卷七,《大正藏》第54册,第1026页。亦无性别痕迹可寻。如果此二位确系比丘僧,那么僧伽蜜多仍是从比丘处得戒,因此锡兰(狮子国)比丘尼所传承的法脉仍是从大僧受。果真如此,宣扬应从外国尼受戒确是为了传教需要。三南林寺二部重受戒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第一花魁

    第一花魁

    “喂!听说了吗?江湖第一高手,高小高居然在青楼做护院!”“这算什么。明镜寺的休一大师,知道吧!”“你当我傻啊!休一大师在神风国那可是家喻户晓!他怎么了?”“据小道消息,休一大师在也青楼扫地呢!而且是跟高小高,在同一家!““你骗人的吧!”“不相信?等天黑了哥们带你去月满楼瞧瞧!”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皇上来逼婚:女人我只想宠你

    腹黑皇上来逼婚:女人我只想宠你

    【全文完】“忠心于朕,朕许你六宫无妃!”高位上的他眼眸里隐匿的是霸道的邪魅。“天堂地狱,本王也要与你同在!”堂堂一国的王爷,竟然霸道的将已为皇妃的她揉进怀里。“主人,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也得活着!”有着琥珀色眼眸的温柔男子深情款款的望着她。当绝情冷血的杀手掉入一群美男的陷阱里,究竟是她成为了别人的棋子,还是别人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
  • 魅杀

    魅杀

    好消息,本文《魅杀》于9月28日已加入5折特价V书,全文看完只2.8元!!!推荐湘另外两篇文:《第一奴妃》(宫斗文)《杀神女帝》(连载中)《很魅很狐狸》:(已完结)魅杀,以音化魅,以魅为杀!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我心上。我是一个拥有三世记忆的女子,在这三世里,我有着同一个身份——杀手!这一世,我有着倾国倾城绝世魅惑的颜容,名唤晚夕。仿若命运注定,我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杀手,相比杀手的一剑封喉快准狠的杀招,我更擅长魅杀,给我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器,我就能以音化魅,以魅为杀……盟山誓海,海枯石烂;七情六欲,欲壑难填;恩怨仇恨,恨天荒老;万里江山,山河碎破!看三世杀手辗转四位帝皇身侧,身兼仙妃、魅妃、夜妃,三重身份,魅乱锦绣河山…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与三个朝代:齐朝与梁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魏朝为背景!与历史稍有差入!http://m.pgsk.com/g/jx123湘的圈子,亲们进来坐坐,聊聊哈!!
  • 逃妃:皇上,我要休了你(大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