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05

第5章 尹轨和《楼观先师传》考辨(2)

那么,尹轨这个人物的改造,究竟完成于何时呢?确切的年代虽不可考,大致的年代还是可以钩稽出来的。首先,最晚不会迟于北周韦节时。因为在韦节所续的《楼观内传》之《梁谌传》中,已记太和真人尹轨降楼观授梁谌经书和《本起内传》(即《楼观先师本起内传》之简称)之事。虽然此事本属虚构,但表明楼观道士在此时已把尹轨看成是自己的祖师了。它证明尹轨作为楼观第二代祖师的地位,至迟在韦节时代业已确立。韦节续《楼观内传》的确切时间不详,但他卒年是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或元年(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九《韦节传》(该传据《楼观内传》等所撰)。该传载,韦节于北周“武帝太和四年(外纪作天康)解化,年七十三”。考北周武帝无“太和”,有“天和”,是为“天和”之误。天和四年,即为公元569年。如按“注”记“天康”,则为南朝陈文帝年号,仅一年,即公元566年,相当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故知尹轨之被造成楼观第二代祖师不会迟于韦节时。其次,尹轨由炼丹术士改造成楼观祖师,是依据葛洪的《神仙传》,葛洪卒于东晋康帝或哀帝时,即公元343年或363年,故知这个改造不会早于葛洪卒年。再次,楼观道士意奉尹喜做祖师,必待尹喜化胡之名大噪以后,也只有到那时,才需要给他找一个从弟和传经人;而尹喜化胡名声之煊赫是在南北朝时。试简述如下。尹喜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曰:“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及“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云云。《吕氏春秋·不二》也提到关尹,曰:“老聃贵柔,关尹贵清。”可见先秦时之关尹,是一个与老聃同时的道家人物。其后司马迁为老子作传,始断言关尹即关令尹喜,曰:“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列传》。)再后之《列仙传》始为尹喜作传(《高士传》和《神仙传》皆无其传),称其为周大夫。除同《史记》所云老子为之著书并加细节描写外,又在司马迁所言著书离去“莫知其所终”的基础上,加了化胡内容,谓“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按为“胡”字之误)。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列仙传》,《正统道藏》本。《史记·老子列传》裴!《集注》所引之《列仙传》文,与此大同,只少“化胡”二字。其余诸书如《云笈七》、《汉魏丛书》等所收之《列仙传》,或无《尹喜传》,或其文甚略。)。但南宋志磐所撰《佛祖统纪》谓《列仙传》原本无“化胡”二字,此二字为后之道士所加(志磐《佛祖统纪》卷四谓“《史记·老子传》……注引《列仙传》云:‘尹喜、老子俱之流沙,莫知所终。’今刊行《列仙传》乃于‘流沙’下增‘化胡’二字,一谬也。”后文又于《列仙传》下注云“古本无‘化胡’二字”,意此二字为道士所增改。)。若此说不虚,则东汉以前史无尹喜参与化胡之明文。虽然“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早见于汉桓帝延熹九年之襄楷上疏,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也言老子“之天竺教胡”(鱼豢《魏略·西戎传》文,见《三国志·魏志》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袁宏《后汉纪》续有老子化胡的记载,但所言皆简,且皆无尹喜参与化胡之说。至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始将老子化胡演为详细的故事,且将尹喜作为老子弟子安排进化胡故事中(王浮著《老子化胡经》事,见僧《出三藏记集》卷一五《法祖法师传》和慧皎《高僧传·帛远传》。但王浮《化胡经》早佚,原本又累经改篡,今敦煌本《化胡经》残卷已非其旧。不过法琳《辨正论》卷六曾引晋末竺道祖所撰之《晋世杂录》,谓该《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证明王浮《化胡经》确已将尹喜与老子均纳入其化胡故事中。)。至南北朝,佛、道斗争开始激化,才有大批老子、尹喜传记之书如《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的造著(以上诸书,不见南北朝以前之人引录。《玄妙内篇》最早被南齐顾欢《夷夏论》所引;《出塞记》为唐《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所引,宋谢守灏《老君年谱要略》载《出塞记》作者虞宣,但未详何代;《关令尹喜传》,北周僧"《十八条难道章》自叙引,载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此书,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和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亦曾引其文;《文始内传》,首见引于北周甄鸾《笑道论》。要之,以上诸书,似皆出于南北朝。)。这些书与《化胡经》相表里,大肆敷衍化胡说。尹喜于周至结草为楼建楼观也始见于《文始内传》和《楼观先师传》、《楼观本记》等书。这时因反佛斗争的需要而大肆宣扬老子、尹喜化胡,才使尹喜的名声空前显赫起来。故只有到此时,楼观道士才可能选此显赫人物做自己的祖师,才需要为之找一个从弟和传经人尹轨。因此,尹轨之被改造成楼观派第二代祖师,必待南北朝之《文始内传》等出现以后才可能。再次,梁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并不称尹轨为“太和真人”,而称“救苦真人君(按即“尹”字之误)轨”,被排在第四中位之右位;相反,把“太和真人”这个称号给了山世远(即《真诰》卷九所载的“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那个山世远)。这似乎说明,陶弘景时尹轨的“太和真人”号尚不十分确定,他被作为楼观祖师的时间尚不长。如这推论不错,那么,尹轨之被改造成楼观祖师的时间当更晚。综合上述各点,尹轨由一个炼丹术士被改造成楼观的一代祖师,肯定在葛洪《神仙传》至北周韦节《梁谌传》之间,即东晋康帝或哀帝(343或363)至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之间,而许多迹象表明,它又有很大可能在南北朝初年(420)至天和四年(569)之间。

所以我对尹轨这个人物的基本看法是:他可能是西晋的一位炼丹术士,是因为楼观道士欲尊尹喜为祖师,才把他找出来做尹喜的从弟和代传尹喜之道的楼观第二代祖师的;西晋尹轨之变为楼观祖师尹轨的时间,大致在刘宋至北周之间。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下面再谈对《楼观先师传》的看法。有关楼观史料称,尹轨曾作《楼观先师传》一卷。《楼观先师传》是《楼观先师本行内传》或《楼观先生本行内传》的简称,又可简称为《楼观本行传》或《楼观内传》。元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末云:“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自文始上真之后,登真之士,不一而足。始以太和尹君别作《楼观先师传》于晋,次则精思(韦节称“精思法师”)述之于后周。末则尹尊师文操续之于唐。合三十人,各一列传,为书三卷,垂世久矣。至元己卯,象先自浙右往礼祖庭,因坐于经台,得熟其书……录其要一,各系以赞,总为是碑,复撰《文始本传》弁之首。”据此,此书之第一撰写人是尹轨,写了第一卷,韦节续撰第二卷,尹文操再续第三卷。《通志略》道家著录《楼观内传》三卷,即署尹轨、韦节等撰,《初学记》卷二三曾引太和真人尹轨《楼观先师传》文,《云笈七》卷一四《太清真人传》末亦引《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但我认为这些记载是不可靠的,现作初步考辨如下:据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尹轨所撰《楼观先师传》包括梁谌以前十二人的传记。这十二人是: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现《楼观先师传》已佚,《仙苑编珠》存有除尹轨、李翼、封衡之外其他九人的传记佚文(加上其余十六人,《仙苑编珠》共存二十五人的传记佚文)。研究这些佚文,可以断定此书绝非西晋时之尹轨所作,更非西晋前数百年之尹喜从弟尹轨所能作。姑无论该书所记那些被称为周、秦道士的姓字、行事等,经不起推敲,单拿各传所谓经书传授一事来分析,即可证明这一点。如《尹轨传》曾引《上清琼文帝章》以证太和真人尹轨之为古仙(见《云笈七》卷一四《太和真人传》。),《杜冲传》谓杜冲“感真人李君授以《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同上。),《宋伦传》谓宋伦“感老君降授《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仙苑编珠》卷中所引《楼观传·宋伦》。),《冯长传》谓冯长“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书》”(《仙苑编珠》卷中所引《楼观传·冯长》。),又“感邓先生授以《灵书紫文》”(《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八《冯长传》。),《姚坦传》谓姚坦遇“神人授……《三关三图飞行之经》”(《仙苑编珠》卷下引《楼观传·姚坦》。)等等。考察以上这些经书,并非什么先秦古经,实为东晋中叶以后上清派所出的经书,其名皆见于隋《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之《上清大洞真经目》。据陶弘景《真诰叙录》,上清经始为东晋中叶的杨羲、许谧、许!等所造,但在他们在世和死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被少数道士所封锁,上清经(最初仅三十一卷)并未在社会上流传。至东晋末年,王灵期见“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晋安帝隆安中,即397—401)之后,才向许!之子许黄民请授上清经,然后再根据这些经书,“窃加损益,盛其藻丽”,“张开造制”,把原有的三十一卷增制为五十余篇(卷)。在这之后,上清经才广泛传播开来,到陶弘景作《真诰》时,“京师及江东数郡,略无人不有;但江外尚未多耳”。由此可见,上述那些上清经书的传授和引用,只可能出现于晋末王灵期之后,绝不可能在他之前。《楼观先师传》称在周、秦时就在传授那些经书了,显然是在编造。编造这本传记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用这十二个(包括尹轨)所谓周、秦道士来填补从尹喜到西晋这段历史空白。因为只有一个远祖尹喜,而其所谓从弟尹轨又是迟至西晋才下降授经,这中间不是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吗?这又何以使人相信西晋前那段历史是真的?现杜撰出尹喜之后的十二道士,似乎就代有传人,历史不虚了。这就是说,在尹喜和西晋之间,只搭上尹轨这个桥还不够,还必须继续搭更多的桥才能通到西晋,才能使祖师尹喜和楼观派完全挂起钩来,这就是杜撰这本传记的真实用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本传记之伪和确定其伪造的时间,有必要对各传提到的那些经书的成书年代作一些考察:

首先,关于《尹轨传》中所引的《上清琼文帝章》。《太和真人传》末云:“故《上清琼文帝章》曰:‘太和真人与太华真人、三天长生君、南极总司禁君、西台中侯、北帝中真、九灵王子、太灵仙妃、赤精玉童、玄谷先生、南岳赤松子、中山王乔、紫阳真人、西城王君、中黄先生、赵玄伯、山仲宗等,同修行三真宝经上法。皆面发金容,项负圆光,乘虚登霄,游宴紫庭,变化万方,适意翱翔,啸命生到,征召万灵,摄制群魔,决断生死,驾霄乘烟,出入帝庭焉。’”(见《云笈七》卷一四《太和真人传》,又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尹轨传》。)检《正统道藏》,此段引文出《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和《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只个别字句稍异,证明它引的就是这两本经书。考《上清大洞真经目》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当即上述《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也是一卷),似为较早的上清经之一。《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有十卷,其卷一与《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全同,其后九卷(卷二漏刻,现缺),从内容看,写作时代晚些,似为后之道士所增衍。

(1)后九卷中多骈偶文。如卷四“思道诀”、“念经诀”、“存师诀”等皆是。其“存师诀”曰:“天地布?,父母生身。师君教化,率入至真。炼凡成圣,罚伪赏真。真仙登圣,非师不成……道宝经宝师宝,号为三尊。有一不备,无路升真。”(见《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四。)从其尚骈偶的文体来看,定是南朝人所作;从内容看,把“道、经、师”称为“三尊”(又称“三宝”),是仿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而来,时间也不会太早。(2

)除模仿佛教的“三宝”外,又多处借用佛教名词术语,如“智慧”、“三生”、“三业”、“十方”等等。(3)有了明确的“三洞”概念。如卷四,“故有三洞:洞神、洞玄、洞真是也”;卷五又有“勿妄增损三洞众经”之语;卷六还有“三洞法师”之词等。三洞之洞真、洞玄、洞神等词,开始分别见于东晋所出的经书中(东晋道士华侨《紫阳真人周君传》曰:“守三一之法……一曰《洞真》,二曰《妙经》,三曰《素灵》。”东晋末葛巢甫所造的《仙公请问经》曰:“《洞真》、《洞玄》、《三皇天文》、《上清》等篇咏。”可能为王灵期所造的《素灵大有妙经》云“经有三品,道有三真”,谓《三皇天文》等为下品,《灵宝洞玄》为中品,《上清道经》为上品。这些东晋所出经书中已见有不完整的“三洞”概念。),但有如上那样明确的三洞整体概念,大约不会早于刘宋时期的陆修静。如陆修静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所作的《灵宝经目序》中,称自己为“三洞弟子”(《云笈七》卷四。);在元嘉三十年所作的《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论斋法时,谓有“洞真上清之斋”、“洞玄灵宝之斋”、“洞神三皇之斋”。在稍后的道经中才明确以“三洞”配“三乘”(也来源于佛教)。故据《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具有那样明确的“三洞”概念来推断,其成书年代不会早于刘宋陆修静之时。综合以上各点,《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即《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可能出于东晋杨、许或王灵期之手,《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其余九卷则出于南朝刘宋之后。约成书于北周武帝建德末(577)的《无上秘要》曾十处类辑其文,皆在书内,故知其成书的最晚年代为北周武帝建德末。其次,关于杜冲、宋伦、冯长、姚坦等传所提到的几种经书。《杜冲传》提到的《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并不是灵宝经,而是上清经,它与《大洞真经》、《雌一五老宝经》一起被称为“道者三奇”,为上清派道士所重视,该书曾被《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现载于《道藏》。《无上秘要》九处类辑其文,皆在此书内,故它至迟当于北周武帝建德时出世。《宋伦传》提到的《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亦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梁陶弘景《真诰》卷五云,“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卷一四、一八又提到《灵飞六甲经》,是梁陶弘景(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即536)前此经即已出世(现《道藏》已无此书)。《冯长传》提到的《太上隐书》也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太上隐书金真玉光》),现《道藏》所收《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之第一部分即《金真玉光太上隐书》,《真诰》卷五云:“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是梁陶弘景时此书即已出世。《冯长传》又提到《灵书紫文》,亦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金阙上记灵书紫文》),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列第三中位之左位中,有“五老上真仙都老公”,下注云“撰《灵书紫文》”;《真诰》卷五、九、十八又引此书。现《道藏》有《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一卷,和《太微灵书紫文琅华丹神真上经》一卷,陈国符先生认为合此二书即为原来的《洞真太微灵书紫文上经》,其成书年代在南齐(见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材料的整理》。)。《姚坦传》提到的《天关三图飞行之经》,也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现《道藏》有《上清天关三图经》一卷和《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二卷,二书内容主要部分相同,前者比后者少几页文字,但外加《存思图》部分,似二书原本一书,编纂《道藏》时未加考校将其误为二书了。《真诰》卷五云“仙道有《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登真隐诀》(陶弘景撰)卷中亦引《太上天关三图经》文(引文不见现书内,似此书现已不全),故此书亦至迟出于梁陶弘景时。总括以上所述,《楼观先师传》各传所提到和引用的经书,都是上清经,其中除少数为东晋的杨、许或王灵期所造外,大部分为南北朝时所出之书;诸经被征引最早者,见于梁陶弘景的《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书,最迟见于北周武帝建德末的《无上秘要》。由此可以证明,这些经书是西晋尹轨(更非所谓尹喜从弟之尹轨)所不能看到的,因此有上述经书传授记载的传记,绝非尹轨所作。既然《楼观先师传》所记的那些上清经出于刘宋至北周之间,那么写作《楼观先师传》的时代上限,自然不会在刘宋之前;而其下限,当然又不必在上述经书的下限北周之后。因为北周韦节撰

《楼观先师传》卷二时,已经引用不少上清经了(如《梁谌传》的《日月黄华上经》,《仙苑编珠》卷下所引《楼观传·李顺兴传》的《金真玉光经》、《七变舞天经》等,皆被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只书名稍有变异,《日月黄华上经》著录名《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黄华》,《金真玉光经》著录名《上清上隐书金真玉光》,《七变舞天经》著录名《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可见它们都是上清经。)。因此我推断此书亦出于刘宋至北周韦节之间。至于具体的托名者是谁,就更难断定了。如果根据尹轨向梁谌授《日月黄华上经》和《本起内传》的说法,似乎可以推定作伪者是梁谌,但是我认为这个推定不能成立,因为《日月黄华上经》同样是东晋后所出的上清经(如上注所述,《日月黄华上经》被《上清大洞真经目》所著录,名《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现《道藏》将其析为二书,即《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诀》和《上清太上八素真经》。《无上秘要》多处所引《太上八素真经》,皆分见二书内,可见此书为上清经无疑。),梁谌是西晋人,同样不可能看到,因而也就撰写不出传授此经的传记来。由此看来,尹轨向梁谌的传经故事,也就不可靠了,为什么东晋以后所出的经书会交由西晋的两个人去授受呢?《梁谌传》为韦节所撰,他写的传记也并非全是实录。那么托名尹轨的《楼观先师传》是否为韦节所著呢?即是否他撰写了前两卷《楼观先师传》(即《楼观内传》),而把第一卷托名尹轨以示其古?这种推测虽有一定道理,但缺少可靠的根据。故托名者为谁,只好存疑。

从这本楼观传记所载的经书传授大都是上清经(韦节、尹文操所续的以下各传,也大都是上清经,少数是灵宝经和三皇文)来看,似乎说明楼观派除主《老子》五千文外,并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专门经典。从这点说,楼观派或可以称为上清派的变种。此已属另一问题,不具论。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二十五辑)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日出草荡

    日出草荡

    女人生得不好看,女人自己晓得。可是坐在戴着狗头帽的货郎面前,女人又不晓得了。兰香十四岁那年,有一天,娘给她梳了一个很齐整的头,又让她换上了新衣新裤。娘说:“囡啊,爹娘养得你这么大了,今后你就自个活命儿去吧!”兰香不解地抬起头来望望娘,不知何故,娘的眼圈充血般红红的……这是一个发生在草荡里的故事,一个叫兰香的女人,一个叫毛狗的男人……
  • 妖孽师徒:捡个萌宠腹黑货

    妖孽师徒:捡个萌宠腹黑货

    墨子苒从超神兽身上跳下来,欢快的跑到妖孽男子身边:“师父,母后让我明日在皇城中摆擂招驸马。”他云淡风轻的道:“哦,知道了。”见师父没什么兴趣她转身就走:“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太子哥哥,再去炼一炉丹药给未来夫君当见面礼。”那神色淡然的师父望着她的背影嘴角微微抽搐,可恶的小丫头,真是气死他了。第二日他站到擂台上,小徒弟两眼泪汪汪的抓着他袖子:“师父啊……你想徒儿这辈子都嫁不出去吗?”“打不过我的人自然是配不上你的……”他表情仍淡淡的,只有自己那腹黑的内心知道,其实是不想小徒弟嫁给别人。驸马没选到,一道试婚圣旨让别国的太子和王爷住进公主府。小徒弟一副可爱萌宠的样子,笑眯眯的看着师父和一群美男争风吃醋。
  • 网游之幻影剑圣

    网游之幻影剑圣

    没有YY没有后宫,没有种马,有的只是一个小人物,在网游世界的艰苦奋斗史!其实只要肯拼搏,肯努力再加上一点小运气,还有一点小聪明,小人物同样也能干大事。看腻了后宫种马的朋友们不妨换换胃口,品尝一下这道清淡的开胃小菜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药医修真路

    药医修真路

    新书《重生黑客特种兵》求点击、推荐、收藏,请大家帮帮忙,支持支持江月! 重生到魔法王国,却是天生噬魔体; 捡到空间手镯一只,里面一片荒芜; 附赠神兽一枚,却是个天生话唠; 且看一代重生女如何医尽南北治东西; 药在我手,天下我有! 什么?美男?NO、NO、NO……那只是消耗品! 每天晚十点,定时更新。
  •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李雨涵一个现代没女,没财没貌没学历,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古代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变成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后来她被一个叫许子弘的男孩子所救,改名许紫嫣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数年之后,许紫嫣成人了,两个人相爱了。正当两人情投意合准备成亲的时候,另一个国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公主嫁给了许子弘。公主出于嫉妒陷害许紫嫣掉下悬崖,李雨涵又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之后,李雨涵认识了一个跟子弘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他就是鸿志集团的总经理——赫云鸿。只是他并不认识李雨涵,而且他已经有未婚妻了。面对这一切雨涵应该如何择抉呢?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脚上相应的部位有内在的联系,一旦有病就能从脚上反映出来。我们便可以通过足部按摩、足浴、敷贴等疗法使人体气血运行,颐养五脏六腑,达到祛病健身的功能。
  •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当你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否已熟悉自己的行业,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储备,当一些大公司热情地输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你是否有把握进入那些候选人名单如何获得一个人的快速认可并接受你,如何让一个对你横眉冷目的家伙放下偏见,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信任体系,最为有效、简单、成本低的方法就是营造共同经历。
  • 末世之随身桃源

    末世之随身桃源

    一个孤女和逃犯特种兵在末世中,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逆袭而上?这是一条艰难的生存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