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05

第5章 尹轨和《楼观先师传》考辨(2)

那么,尹轨这个人物的改造,究竟完成于何时呢?确切的年代虽不可考,大致的年代还是可以钩稽出来的。首先,最晚不会迟于北周韦节时。因为在韦节所续的《楼观内传》之《梁谌传》中,已记太和真人尹轨降楼观授梁谌经书和《本起内传》(即《楼观先师本起内传》之简称)之事。虽然此事本属虚构,但表明楼观道士在此时已把尹轨看成是自己的祖师了。它证明尹轨作为楼观第二代祖师的地位,至迟在韦节时代业已确立。韦节续《楼观内传》的确切时间不详,但他卒年是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或元年(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九《韦节传》(该传据《楼观内传》等所撰)。该传载,韦节于北周“武帝太和四年(外纪作天康)解化,年七十三”。考北周武帝无“太和”,有“天和”,是为“天和”之误。天和四年,即为公元569年。如按“注”记“天康”,则为南朝陈文帝年号,仅一年,即公元566年,相当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故知尹轨之被造成楼观第二代祖师不会迟于韦节时。其次,尹轨由炼丹术士改造成楼观祖师,是依据葛洪的《神仙传》,葛洪卒于东晋康帝或哀帝时,即公元343年或363年,故知这个改造不会早于葛洪卒年。再次,楼观道士意奉尹喜做祖师,必待尹喜化胡之名大噪以后,也只有到那时,才需要给他找一个从弟和传经人;而尹喜化胡名声之煊赫是在南北朝时。试简述如下。尹喜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曰:“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及“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云云。《吕氏春秋·不二》也提到关尹,曰:“老聃贵柔,关尹贵清。”可见先秦时之关尹,是一个与老聃同时的道家人物。其后司马迁为老子作传,始断言关尹即关令尹喜,曰:“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列传》。)再后之《列仙传》始为尹喜作传(《高士传》和《神仙传》皆无其传),称其为周大夫。除同《史记》所云老子为之著书并加细节描写外,又在司马迁所言著书离去“莫知其所终”的基础上,加了化胡内容,谓“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按为“胡”字之误)。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列仙传》,《正统道藏》本。《史记·老子列传》裴!《集注》所引之《列仙传》文,与此大同,只少“化胡”二字。其余诸书如《云笈七》、《汉魏丛书》等所收之《列仙传》,或无《尹喜传》,或其文甚略。)。但南宋志磐所撰《佛祖统纪》谓《列仙传》原本无“化胡”二字,此二字为后之道士所加(志磐《佛祖统纪》卷四谓“《史记·老子传》……注引《列仙传》云:‘尹喜、老子俱之流沙,莫知所终。’今刊行《列仙传》乃于‘流沙’下增‘化胡’二字,一谬也。”后文又于《列仙传》下注云“古本无‘化胡’二字”,意此二字为道士所增改。)。若此说不虚,则东汉以前史无尹喜参与化胡之明文。虽然“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早见于汉桓帝延熹九年之襄楷上疏,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也言老子“之天竺教胡”(鱼豢《魏略·西戎传》文,见《三国志·魏志》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袁宏《后汉纪》续有老子化胡的记载,但所言皆简,且皆无尹喜参与化胡之说。至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始将老子化胡演为详细的故事,且将尹喜作为老子弟子安排进化胡故事中(王浮著《老子化胡经》事,见僧《出三藏记集》卷一五《法祖法师传》和慧皎《高僧传·帛远传》。但王浮《化胡经》早佚,原本又累经改篡,今敦煌本《化胡经》残卷已非其旧。不过法琳《辨正论》卷六曾引晋末竺道祖所撰之《晋世杂录》,谓该《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证明王浮《化胡经》确已将尹喜与老子均纳入其化胡故事中。)。至南北朝,佛、道斗争开始激化,才有大批老子、尹喜传记之书如《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的造著(以上诸书,不见南北朝以前之人引录。《玄妙内篇》最早被南齐顾欢《夷夏论》所引;《出塞记》为唐《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所引,宋谢守灏《老君年谱要略》载《出塞记》作者虞宣,但未详何代;《关令尹喜传》,北周僧"《十八条难道章》自叙引,载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此书,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和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亦曾引其文;《文始内传》,首见引于北周甄鸾《笑道论》。要之,以上诸书,似皆出于南北朝。)。这些书与《化胡经》相表里,大肆敷衍化胡说。尹喜于周至结草为楼建楼观也始见于《文始内传》和《楼观先师传》、《楼观本记》等书。这时因反佛斗争的需要而大肆宣扬老子、尹喜化胡,才使尹喜的名声空前显赫起来。故只有到此时,楼观道士才可能选此显赫人物做自己的祖师,才需要为之找一个从弟和传经人尹轨。因此,尹轨之被改造成楼观派第二代祖师,必待南北朝之《文始内传》等出现以后才可能。再次,梁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并不称尹轨为“太和真人”,而称“救苦真人君(按即“尹”字之误)轨”,被排在第四中位之右位;相反,把“太和真人”这个称号给了山世远(即《真诰》卷九所载的“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那个山世远)。这似乎说明,陶弘景时尹轨的“太和真人”号尚不十分确定,他被作为楼观祖师的时间尚不长。如这推论不错,那么,尹轨之被改造成楼观祖师的时间当更晚。综合上述各点,尹轨由一个炼丹术士被改造成楼观的一代祖师,肯定在葛洪《神仙传》至北周韦节《梁谌传》之间,即东晋康帝或哀帝(343或363)至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之间,而许多迹象表明,它又有很大可能在南北朝初年(420)至天和四年(569)之间。

所以我对尹轨这个人物的基本看法是:他可能是西晋的一位炼丹术士,是因为楼观道士欲尊尹喜为祖师,才把他找出来做尹喜的从弟和代传尹喜之道的楼观第二代祖师的;西晋尹轨之变为楼观祖师尹轨的时间,大致在刘宋至北周之间。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下面再谈对《楼观先师传》的看法。有关楼观史料称,尹轨曾作《楼观先师传》一卷。《楼观先师传》是《楼观先师本行内传》或《楼观先生本行内传》的简称,又可简称为《楼观本行传》或《楼观内传》。元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末云:“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自文始上真之后,登真之士,不一而足。始以太和尹君别作《楼观先师传》于晋,次则精思(韦节称“精思法师”)述之于后周。末则尹尊师文操续之于唐。合三十人,各一列传,为书三卷,垂世久矣。至元己卯,象先自浙右往礼祖庭,因坐于经台,得熟其书……录其要一,各系以赞,总为是碑,复撰《文始本传》弁之首。”据此,此书之第一撰写人是尹轨,写了第一卷,韦节续撰第二卷,尹文操再续第三卷。《通志略》道家著录《楼观内传》三卷,即署尹轨、韦节等撰,《初学记》卷二三曾引太和真人尹轨《楼观先师传》文,《云笈七》卷一四《太清真人传》末亦引《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但我认为这些记载是不可靠的,现作初步考辨如下:据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尹轨所撰《楼观先师传》包括梁谌以前十二人的传记。这十二人是: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现《楼观先师传》已佚,《仙苑编珠》存有除尹轨、李翼、封衡之外其他九人的传记佚文(加上其余十六人,《仙苑编珠》共存二十五人的传记佚文)。研究这些佚文,可以断定此书绝非西晋时之尹轨所作,更非西晋前数百年之尹喜从弟尹轨所能作。姑无论该书所记那些被称为周、秦道士的姓字、行事等,经不起推敲,单拿各传所谓经书传授一事来分析,即可证明这一点。如《尹轨传》曾引《上清琼文帝章》以证太和真人尹轨之为古仙(见《云笈七》卷一四《太和真人传》。),《杜冲传》谓杜冲“感真人李君授以《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同上。),《宋伦传》谓宋伦“感老君降授《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仙苑编珠》卷中所引《楼观传·宋伦》。),《冯长传》谓冯长“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书》”(《仙苑编珠》卷中所引《楼观传·冯长》。),又“感邓先生授以《灵书紫文》”(《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八《冯长传》。),《姚坦传》谓姚坦遇“神人授……《三关三图飞行之经》”(《仙苑编珠》卷下引《楼观传·姚坦》。)等等。考察以上这些经书,并非什么先秦古经,实为东晋中叶以后上清派所出的经书,其名皆见于隋《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之《上清大洞真经目》。据陶弘景《真诰叙录》,上清经始为东晋中叶的杨羲、许谧、许!等所造,但在他们在世和死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被少数道士所封锁,上清经(最初仅三十一卷)并未在社会上流传。至东晋末年,王灵期见“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晋安帝隆安中,即397—401)之后,才向许!之子许黄民请授上清经,然后再根据这些经书,“窃加损益,盛其藻丽”,“张开造制”,把原有的三十一卷增制为五十余篇(卷)。在这之后,上清经才广泛传播开来,到陶弘景作《真诰》时,“京师及江东数郡,略无人不有;但江外尚未多耳”。由此可见,上述那些上清经书的传授和引用,只可能出现于晋末王灵期之后,绝不可能在他之前。《楼观先师传》称在周、秦时就在传授那些经书了,显然是在编造。编造这本传记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用这十二个(包括尹轨)所谓周、秦道士来填补从尹喜到西晋这段历史空白。因为只有一个远祖尹喜,而其所谓从弟尹轨又是迟至西晋才下降授经,这中间不是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吗?这又何以使人相信西晋前那段历史是真的?现杜撰出尹喜之后的十二道士,似乎就代有传人,历史不虚了。这就是说,在尹喜和西晋之间,只搭上尹轨这个桥还不够,还必须继续搭更多的桥才能通到西晋,才能使祖师尹喜和楼观派完全挂起钩来,这就是杜撰这本传记的真实用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本传记之伪和确定其伪造的时间,有必要对各传提到的那些经书的成书年代作一些考察:

首先,关于《尹轨传》中所引的《上清琼文帝章》。《太和真人传》末云:“故《上清琼文帝章》曰:‘太和真人与太华真人、三天长生君、南极总司禁君、西台中侯、北帝中真、九灵王子、太灵仙妃、赤精玉童、玄谷先生、南岳赤松子、中山王乔、紫阳真人、西城王君、中黄先生、赵玄伯、山仲宗等,同修行三真宝经上法。皆面发金容,项负圆光,乘虚登霄,游宴紫庭,变化万方,适意翱翔,啸命生到,征召万灵,摄制群魔,决断生死,驾霄乘烟,出入帝庭焉。’”(见《云笈七》卷一四《太和真人传》,又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尹轨传》。)检《正统道藏》,此段引文出《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和《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只个别字句稍异,证明它引的就是这两本经书。考《上清大洞真经目》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当即上述《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也是一卷),似为较早的上清经之一。《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有十卷,其卷一与《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全同,其后九卷(卷二漏刻,现缺),从内容看,写作时代晚些,似为后之道士所增衍。

(1)后九卷中多骈偶文。如卷四“思道诀”、“念经诀”、“存师诀”等皆是。其“存师诀”曰:“天地布?,父母生身。师君教化,率入至真。炼凡成圣,罚伪赏真。真仙登圣,非师不成……道宝经宝师宝,号为三尊。有一不备,无路升真。”(见《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四。)从其尚骈偶的文体来看,定是南朝人所作;从内容看,把“道、经、师”称为“三尊”(又称“三宝”),是仿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而来,时间也不会太早。(2

)除模仿佛教的“三宝”外,又多处借用佛教名词术语,如“智慧”、“三生”、“三业”、“十方”等等。(3)有了明确的“三洞”概念。如卷四,“故有三洞:洞神、洞玄、洞真是也”;卷五又有“勿妄增损三洞众经”之语;卷六还有“三洞法师”之词等。三洞之洞真、洞玄、洞神等词,开始分别见于东晋所出的经书中(东晋道士华侨《紫阳真人周君传》曰:“守三一之法……一曰《洞真》,二曰《妙经》,三曰《素灵》。”东晋末葛巢甫所造的《仙公请问经》曰:“《洞真》、《洞玄》、《三皇天文》、《上清》等篇咏。”可能为王灵期所造的《素灵大有妙经》云“经有三品,道有三真”,谓《三皇天文》等为下品,《灵宝洞玄》为中品,《上清道经》为上品。这些东晋所出经书中已见有不完整的“三洞”概念。),但有如上那样明确的三洞整体概念,大约不会早于刘宋时期的陆修静。如陆修静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所作的《灵宝经目序》中,称自己为“三洞弟子”(《云笈七》卷四。);在元嘉三十年所作的《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论斋法时,谓有“洞真上清之斋”、“洞玄灵宝之斋”、“洞神三皇之斋”。在稍后的道经中才明确以“三洞”配“三乘”(也来源于佛教)。故据《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具有那样明确的“三洞”概念来推断,其成书年代不会早于刘宋陆修静之时。综合以上各点,《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即《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可能出于东晋杨、许或王灵期之手,《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其余九卷则出于南朝刘宋之后。约成书于北周武帝建德末(577)的《无上秘要》曾十处类辑其文,皆在书内,故知其成书的最晚年代为北周武帝建德末。其次,关于杜冲、宋伦、冯长、姚坦等传所提到的几种经书。《杜冲传》提到的《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并不是灵宝经,而是上清经,它与《大洞真经》、《雌一五老宝经》一起被称为“道者三奇”,为上清派道士所重视,该书曾被《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现载于《道藏》。《无上秘要》九处类辑其文,皆在此书内,故它至迟当于北周武帝建德时出世。《宋伦传》提到的《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亦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梁陶弘景《真诰》卷五云,“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卷一四、一八又提到《灵飞六甲经》,是梁陶弘景(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即536)前此经即已出世(现《道藏》已无此书)。《冯长传》提到的《太上隐书》也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太上隐书金真玉光》),现《道藏》所收《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之第一部分即《金真玉光太上隐书》,《真诰》卷五云:“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是梁陶弘景时此书即已出世。《冯长传》又提到《灵书紫文》,亦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金阙上记灵书紫文》),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列第三中位之左位中,有“五老上真仙都老公”,下注云“撰《灵书紫文》”;《真诰》卷五、九、十八又引此书。现《道藏》有《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一卷,和《太微灵书紫文琅华丹神真上经》一卷,陈国符先生认为合此二书即为原来的《洞真太微灵书紫文上经》,其成书年代在南齐(见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材料的整理》。)。《姚坦传》提到的《天关三图飞行之经》,也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名《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现《道藏》有《上清天关三图经》一卷和《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二卷,二书内容主要部分相同,前者比后者少几页文字,但外加《存思图》部分,似二书原本一书,编纂《道藏》时未加考校将其误为二书了。《真诰》卷五云“仙道有《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登真隐诀》(陶弘景撰)卷中亦引《太上天关三图经》文(引文不见现书内,似此书现已不全),故此书亦至迟出于梁陶弘景时。总括以上所述,《楼观先师传》各传所提到和引用的经书,都是上清经,其中除少数为东晋的杨、许或王灵期所造外,大部分为南北朝时所出之书;诸经被征引最早者,见于梁陶弘景的《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书,最迟见于北周武帝建德末的《无上秘要》。由此可以证明,这些经书是西晋尹轨(更非所谓尹喜从弟之尹轨)所不能看到的,因此有上述经书传授记载的传记,绝非尹轨所作。既然《楼观先师传》所记的那些上清经出于刘宋至北周之间,那么写作《楼观先师传》的时代上限,自然不会在刘宋之前;而其下限,当然又不必在上述经书的下限北周之后。因为北周韦节撰

《楼观先师传》卷二时,已经引用不少上清经了(如《梁谌传》的《日月黄华上经》,《仙苑编珠》卷下所引《楼观传·李顺兴传》的《金真玉光经》、《七变舞天经》等,皆被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只书名稍有变异,《日月黄华上经》著录名《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黄华》,《金真玉光经》著录名《上清上隐书金真玉光》,《七变舞天经》著录名《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可见它们都是上清经。)。因此我推断此书亦出于刘宋至北周韦节之间。至于具体的托名者是谁,就更难断定了。如果根据尹轨向梁谌授《日月黄华上经》和《本起内传》的说法,似乎可以推定作伪者是梁谌,但是我认为这个推定不能成立,因为《日月黄华上经》同样是东晋后所出的上清经(如上注所述,《日月黄华上经》被《上清大洞真经目》所著录,名《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现《道藏》将其析为二书,即《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诀》和《上清太上八素真经》。《无上秘要》多处所引《太上八素真经》,皆分见二书内,可见此书为上清经无疑。),梁谌是西晋人,同样不可能看到,因而也就撰写不出传授此经的传记来。由此看来,尹轨向梁谌的传经故事,也就不可靠了,为什么东晋以后所出的经书会交由西晋的两个人去授受呢?《梁谌传》为韦节所撰,他写的传记也并非全是实录。那么托名尹轨的《楼观先师传》是否为韦节所著呢?即是否他撰写了前两卷《楼观先师传》(即《楼观内传》),而把第一卷托名尹轨以示其古?这种推测虽有一定道理,但缺少可靠的根据。故托名者为谁,只好存疑。

从这本楼观传记所载的经书传授大都是上清经(韦节、尹文操所续的以下各传,也大都是上清经,少数是灵宝经和三皇文)来看,似乎说明楼观派除主《老子》五千文外,并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专门经典。从这点说,楼观派或可以称为上清派的变种。此已属另一问题,不具论。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二十五辑)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潘宫的预言6:小王子的怪物侍从

    潘宫的预言6:小王子的怪物侍从

    为了追寻怪兽的踪迹,斗鱼和同伴们空降到一片陌生的地带。没想竟无意闯进了安洛蒂亚行宫,掺和进阴谋不断的皇室争斗。斗鱼来到了行宫旧址,幽暗寂静的走廊里不时传来桌椅挪动声。厚实的墙壁内缓缓探出一双青白手臂,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神秘消失。虐待怪兽的暴戾王子和行事古怪的管家,躲在湖底的狰狞水龙与被人遗忘的黄金宝藏。究竟旧址里隐藏着什么秘密?怪兽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正当他们一步步接近事情真相的时候,却遭遇王子的疯狂反扑。难道这个王子是假冒的?在重重压力下,伙伴们誓要将这个谜底揭开!
  • 云上法师

    云上法师

    两千年前,洪水肆虐,幸存下来的人们向神祈祷,神便将大陆的三分之一从海面升起,直达无尽云海之上……“正是那段失去施法能力的日子让我理解了法师的存在意义,”讲台上,约翰·歌特侃侃而谈,非常欣赏听众们全神贯注的表情,“对于一位真正的法师而言,丧失施法能力并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发生在云上世界中的,少年与少女们的故事。欢迎阅读。提示:阅读请从第一卷《春日祭礼》开始。
  •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一次意外邂逅,一生纠缠不休“若若,你说过的,许我来生!”他残忍地摸去她所有的记忆,只盼着等到再醒来,她的世界,只有他一人!事实。真的如此吗?,温柔,内敛,宛如神祗,这是世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杜堇宸。狂狷,张扬,不可一世,这是温若筠眼中冷酷狠辣的杜堇宸。他杜堇宸想要得到的东西,从来没有得不到的,例如她温若筠!
  •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2005年,伦敦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然而,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伦敦事件只是开始,“基地”组织正密谋针对西方世界的又一次特大恐怖袭击。美英情报组织对袭击的时间、地点,目标一无所知。一名被美国囚禁多年的阿富汗犯人成了关键因素。间谍马丁再次出山,冒名顶替阿富汗犯人,试图潜入“基地”组织高层。然而就在马丁抵达阿富汗之时,真正的阿富汗人突然消失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

    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

    在绵延不绝的谴界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世界文明,又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特洛伊战争真的爆发过吗、牛顿的黑匣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古巴比伦的通天塔修在何处、二战中德国为何未能造出原子弹、埃及金字塔隐藏着多少千古之谜泰坦尼克号因何沉没海底、是谁建造了英国庞大的巨石阵 希特勒因何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华盛顿为何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 日本天皇二战后逃脱审判之谜、拿破仑神秘死亡的真相是什么、肯尼迪家族为何悲剧不断——走进神秘莫测的历史长廊,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和谜题,在探索中增长人生见识,在沉思中肩负历史使命,迈向无限广阔、无限精彩的未来世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超级拍卖行

    超级拍卖行

    一个来自异世的强大灵魂闯入了方慎脑海,开启地修之门,成为地球上唯一一名修炼者……修炼之余,大肆开始圈地之旅,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甚至还能连接到其他世界去,得到各种天材地宝,放到自家拍卖行拍卖,让无数人趋之如鹜。你垂垂老矣,需要一年时间安排家族后事?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别说一年,增加十年阳寿都不是问题。你花容月貌,却遭情敌迫害,一场大火,从此如同厉鬼?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重返青春不是梦。你自小习武,学有所成,却因为一场比武经脉尽毁,成为废人?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还你一个强壮身躯,以后世界的和平就靠你了。……
  • 撕裂乾坤

    撕裂乾坤

    幽蓝色的月亮,强者为尊的世界,他身为一个武将世家的少爷居然无法凝聚天地之气,但是天意弄人,百般无奈的他只好去寻找武林中的武功秘籍。一部《黑天》让他踏上了修行之路。血气弥漫,冲出暗血之地,踏上复仇之路,入地狱,破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