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500000043

第43章 无碍心印详解(2)

疏: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反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之一的经典,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十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从心所欲,妙实莫知其然;不约而孚,机更难并其捷。

吕真人曰:从心所欲者,盖指心体浑全时,神光遍烛而言也。人心万理毕具,养得此点灵光灿烁,则五德自随欲而流,举立道绥动,不待安排布置,自然各著。任此真意所发,无非合天符地之妙谛。此功候已到化地,与有所为而为者迥别,故曰从心所欲。此欲字非凡夫之欲,乃真一流露之意也。到此境界,妙行层出,并不自知其妙,惟真意动而功自彰耳,故曰莫知其然。佛云观自在,即此境地。道曰妙行,亦此时节光景。凡印心无碍,苟于真常活流时,犹自知自觉,则无碍之体段,尚末尽全,必到此莫知其然,方为无碍上品。何谓不约而孚?即易所谓信及豚鱼之妙用。凡士人君子,欲信孚于俦类,无不有待于约,若至诚如神之上境,则本此心之诚一,流露于动作语言间,物自隐为孚信,即道所谓大信不约是也。此中妙法,实气相感召,其功之捷,孰与并耶?此就发用中之外一层言,以见心德布施之无碍。人共禀此圆灵,后之学者,可让圣神以独步,不求所以攀跻欤。

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本经大士名号是”观自在“,”观自在“表示观照般若已经自在无碍了。

《礼记集说》云:”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释义云”大德、大道、大信皆指圣人而言。时,天时也。不官,不拘一职之任也。不器,无施而不可也。不约,不在期约之末也。元化周流一气,屈伸不可以截然分限求之故,方荣之时而有枯者焉,寂之时而有旉者焉,惟其不齐,是以不可穷。凡此四者,皆以本原盛大而体无不具,故变通不拘,而用无不周也。君子察于此,可以有志于学而洪其本矣。“元·陈澔撰《礼记集说》卷六,《钦定四库全书》经部,礼类,礼记之属。

静含动而动亦静,若时出之渊泉。

吕真人曰:何谓静含动而动亦静?盖指心之本体养到浑全,真机活现之景象而言之也。人心果能从五德炼到纯熟,还归寂然炫然之本体,常觉深沉静默,何思何虑,可误用静之至矣。静极而神室开宕,冲漠中莫可测其际涯,内有不可名状之真元,于静极中贯澈上下,只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言,此种灵活神光,从静极生出,谓之静含动。是至诚无息功候。释道所阴极生阳,即此义也。然真神流动,实从无妄之本体跃出,非以意为之,故机动而本体仍浑然静寂,毫无所摇,谓之动亦静。此种动,非引动之动,亦非震动之动,乃真灵活泼。若认妄动为动,则失之远矣。静非死灰顽石之谓,乃神宇广大,清淑内蕴有似于寥廓空明,尘雾不障光景。若认冥顽死板为静,则又梦梦。所以静动二机,为天地生化之奥密,人得之而可以成道。学者必究明此中真趣,乃得修心要领,方可印心于无凝。今之儒生,多不解心中动静二机之妙,所以读圣人之书,亦不过徒为记闻,老死牖下耳。究何益于赋于之本耶?何谓若时出渊泉?渊有静深之象,泉有流动之机,泉在渊本静也。而渊之本体既充泉流之活泼,自然莫遏,当其随时活流而流,而于渊之静深本体,究无所亏,以其本源之充足也。人心动静之机,何以异是?此一节乃心印心无碍之真谛,修心之士,尤宜参究也。

疏:

中国哲学的很多境界只能靠”内证“,且这种内证需要修炼才可证得。现在所谓的科学性有一大要素就是”可重复性“,中国哲学的可重复性则以修炼为前提,在如法修炼的前提下,当然有可重复性,而不如法修炼,甚至不修炼,当然不可重复这个境界。

至静之动,动从静极处生来,可见修心主要还是静功。

如龙从海中跃出,龙动水不动。

静是至诚无息,动是真灵活泼。

心如渊泉,如渊之静深,如泉之活泼。

常寓奇而奇如常,表大经于宇宙。

吕真人曰:何谓常寓奇而奇如常?盖心体浑全,随其所流露而万化休和,是真常之活著,此用常也。然古之圣神,有同是无碍心德活著,往往流出有与蔼然太和之气异者,假如动而流出,怵惕维厉,又如动而流于风化,使人心震慑畏威,如此之类,皆谓之常寓奇。然奇变无非自一心无碍之本体,自然发出,原不等矫揉造作,故随所发而皆合乎天理之节文,人事之准则。奇而不失平真常,故曰奇如常。此从其变而征心德之无碍也。观此便可晓然于太上经中所云道法自然之义。何谓表大经于宇宙?经者,常也。使人可秉执以为常,谓之经。范围不过便是大。至圣本一心之真常,流露于貌言,及至于风观,纵或权变不一,而无不曲中时宜,合陬澨而不悖,不可谓表大经于宇宙乎?无碍境界,必到此乃为足云。苟所发而有一强为,不能通达,尚未可云无碍也。印心之功候,岂易诣其极耶?惟功候未易到,学者所以不可自恃焉。

疏:

无碍心有常有奇,亦自然之道。

此言无碍心之广大无边。

配天配地,有浩乎靡既之藏;即诚即明,得悠然不尽之用。

吕真人曰:此合以上数节所存所发之无碍,而总言体用之广大。何谓配地?盖天主动,地主静,动静不失其常,天以无所为而行化,地以无所作而生成,其机莫遏,其象莫名,神对心体诚极而流,有如是之默妙,故谓之配天配地。配者,合而有助之谓。天地造化有缺憾处,神圣则本此真常可以弥之,从可知天地健顺之德,圣神直以一心包涵。欲以窥测尽其藏,贯浩乎其靡既也。此以包涵无所限量见其无碍,一物有遗不在并蓄之内,则仍有碍而不能达,惟此无不包,自无所遗,是以无碍也。人苟能从众理散殊会通,寻到本源地上,养得纯全,亦一神圣广大无碍之心体焉。用功虽分劳逸,成功并无低昂,人何□而不为耶?何谓即诚即明?此指无碍境界之由于生来而然也。盖上圣有生而即如天地之诚一不二者,真常内固,此心自常如皓月之当空,举万物莫能逃其洞鉴,此明由诚出,不假修持,而心之真常耀气,自能无所隔碍,故谓之即诚即明。何谓悠然不尽之用?悠对迫言,极诚而明之功用,宽舒永久,非同迫狭。即如照无私照,明可常明,其用亦安有穷期?故曰悠然不尽。然后而即诚明者,不可多见,必待修持以复其极诚无安之本真,则印心于明。照不尽之境,亦兴得之生禀者无以异。此一节上是全体之无碍,下是大用之无碍,心苟印证到此,儒者之功力全矣。

疏:

《老子解》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道言之,则虽天地与王皆未足大也,然世之人习知三者之大,而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实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复性,则此三者,人皆足以尽之矣。“宋·苏辙撰《老子解》卷上,《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

《礼记集说》云:”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又曰: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则反而诚之圣人也。“宋·卫湜撰《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二,《钦定四库全书》经部,礼类,礼记之属。

修齐治平,内耀全则恢恢如游刃;经权常变,素灵具则洋洋若顺舟。

吕真人曰:儒者之学,功施无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空谈功施,从发用上支支节节求其陈迹,断无有四达而不碍者。万化起于一心,必求此心真元养到浑全,积久自发其光。盖身与家国天下之理,到此心养得粹然浑全时,固已包涵无遗。此心常觉洞然如日当中,谓之内耀。统家国天下,皆此耀气布施,是家国天下尽入襟怀内,可随是真无之耀发出,遂觉毫无挂碍。好比善刀者,批隙导窽,无有间隔,故曰恢恢游刃。此可见逐末之学,不从本源上求其圆成,未有不阻碍百端也。圣神所以能四达不悖者,以其心体先造到无碍境,乃有此乐事耳。何谓经权常变?此就圣神布施中有许多不齐言,化行有万古不易者,有因时为则者,此通经尤贵达权。有按常理可推暨者,有待斟酌变通者,故守常又须知变,合经权常变之不齐,而窒碍丛生矣。人欲经权常变皆无碍,从发用一一讨求,断无可造,惟于此心能不失其最初之灵,加以修持养育之功,则素灵内具,物来顺应,自不须节节茹度,举天下之疑难,无虑阻塞而不通,好比顺风扬帆之舟,洋洋然所之无碍也。故曰洋洋若顺舟。天下无无本之学,此印心无碍,所以为要紧,亦为上乘。习心学者,其思之。

疏:

《抱朴子内篇》:云”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晋·葛洪撰《抱朴子内篇》卷四,《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

参见下文:”气者,心德之耀。“

点题,无碍心为基本。

《五礼通考》云:”登歌奠玉,帛用肃和,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惟素灵受职,储休万宝以成飨于西郊,奠玉陈牲,侑以雅乐来歆克诚。“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五礼通考》卷三十二,《钦定四库全书》经部,礼类,通礼之属。

不分其美而美自彰,不损其气而气莫遏。纯儒功臻极地,神明之无碍若斯;后学果能循途,道岸之诞登一也。

吕真人曰:何谓不分其美而美自彰?美者,盖指心德浑全之体而言,凡手有所布施,则必待分而予之,而后功施始见。若心德浑全,其功施所流无不被及,美可谓彰矣,而究其心体内藏之美,全者,恒全,毫无所减,是不待分其内美以布施也,故曰不分其美而美自彰。观此便见一心造到无碍境之妙。何谓不损其气而气莫遏?气者,即心德之耀,与有质之气不同,凡有质之气,发越久则本原必亏损,一损而不后发越,是遏矣。若心德养到纯全,耀气自然焕彩,愈发越而愈灿烂,如日月之久照而不敝,是一心耀气无所损,惟无所损,是以长发而莫能遏也。无碍之妙,实无有加焉。此二句,承上文印心无碍而统强之,皆纯儒至极之功。凡体用无碍处,悉归神明之默为贯彻,故直谓之神明无碍。人特患甘自弃其心,乃终让神圣独证无碍境,而诞登道岸耳。茍能反求灵明地上,循厥修持程途,勿妄勿助,久之而心之真元自复,养到纯全,亦居谓之一,岂虚语哉?吾愿儒生共勉之。

疏:

《御定子史精华》云:”大美不言“,释义云:”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御定子史精华》卷一,《钦定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 《攻媿集》云:”太上立德,本无事于饰名,大美不言。“宋·楼钥撰《攻媿集》卷十九,《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有质之气,如需要能源而后能发之光。此种光芒越来越消耗能源,终依赖外力而不可持久。心德浑圆之光因不依赖于外界能源,故可永久。

观此可知,无碍心即心德纯全之心。

言及虚空法界,大妙由大觉而生;清静功修,能化以能诚为本。

同类推荐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能不看的职业精神准则!服务意识、细节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感恩心态、执行力,一个都不能少!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高尚的人文品格和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虚怀若谷的胸襟;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这是医务工作者修炼自身的超级法宝!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不灭战魂

    不灭战魂

    一次奇遇后,废材叶东获得《惊天战诀》。从此后,战魂不灭!敌人必灭!美人必泡!友人必帮!奇遇不断!彪悍到底!成为战天大陆之王!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科学狂人在异界

    科学狂人在异界

    他,本是地球的一位顶尖科学家,由于以身试验空间传送器而导致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意外中的意外让他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做灵师。在这里,他发现了上古的秘密。在这里,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重生变萌妹纸

    重生变萌妹纸

    这就是一个肥黑丑不谙世事的丑小鸭重生回到五岁变萌妹纸的故事!纳尼!这什么?重生福利随身空间?空间里有各式各样的丹药、灵泉等,还有个百科小精灵!林萌萌表示这外挂太牛逼了!
  •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她是一抹寻爱的幽魂。前世的她名叫风惜颜,是才名绝冠的江南第一美女。前世的他名叫白袭然,是风流潇洒的江南第一公子。她与她,演绎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倾城之恋!浪漫的爱情,弹指即为天涯……造物弄人,红颜薄命。她消失的令人心疼,令人感慨…奈何桥边,她等了一年又一年,花开又花谢。却未曾见过她的笑颜……她不愿喝下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她不愿忘记他温柔如玉的眉眼…终于,她的爱感动了上天。可是,她不曾想到的是……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