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29

第29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6)

《论语集注》此节的定稿虽不属朱子的易箦之作,也当离此不远,其文云:

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只是心里要恁地快活过日而已”,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详焉,盖亦有以识此矣。《论语集注》,卷十一,《先进》。

不妨先比较这段文字与朱子录示万人杰的修订本之间的异同:“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与“天理浑然,日用之间随处发见”相比,避免了给人以天理别为一物的印象;“乐其日用之常”与“适其所履之常”相比,更能与“言志”二字相符;而朱子删去“天下之乐无以加焉”一句,则是因为朱子不希望人们认为此乐为最高,转而轻视事为;他删去“用之而行,则虽尧舜事业亦不外此,不待更有所为也”一句,亦不是要去做事底,其原因上文已经有了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朱子删去“但夷考其行,或不掩焉,故不免为狂士”一句,则清楚地表明了他只是想从曾点所见天理流行的这一个方面来诠释“曾点气象”的意图,也就是说,朱子有意不再提及曾点狂和行不掩言的一面;而在比较曾点和三子之别时,“其气象不侔矣”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其下语的轻重也非常明显,这也体现了其努力平衡胸襟与事功的苦心;而在朱子的所增上,其强调曾点的胸次必与天地同流的意图,我们就不必再说了。

总的来看,定稿先论曾点之见为因,再论其志、其胸次为果,然后嘎然而止,不再论其行——不论是行文的层次,还是所要表达的意图都很清晰。此后,历代对此定稿的注解甚多,其中颇能揭示朱子意图的有辅广的观点:

理欲不两立。须是人欲浄尽,然后天理自然流行,随事随处不待勉强用力,自无纤毫欠缺处。然惟圣人心与理一,而后能礼用兼备,朱子最终确定《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一节的定稿(以下简称定稿)的时间甚晚:不但上文所引朱子与廖德明的书信往复已在其七十岁之际,自然而然。若曾则以天资之高,而于此有见焉耳。故《集注》著“有以见夫”四字,便自断得曾所学之分量分晓。与后面程子所谓“曾点狂者,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之说相应。《四书大全·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一引。

曾所居之地不过只做得此等事,而浴沂、咏归数语亦其平时日用之常。夫“即其所居之位”,则无出位之思;“乐其日用之常”,则无作意之为,只此两句便又见得曾不愿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之意。不过与诸朋友徜徉自适,初不见其有三子之志,而其胸次悠然自适,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显然自见于言语之外,是则曾点之所乐也初无舍己为人之意一句,说得点之事实,胸次悠然而下数句,又形容得点之乐处分晓。赵顺孙:《论语纂疏》,卷六,《四库全书》本。

总之,在定稿中我们已经看不到曾点有丝毫所谓“狂士”的影子了。相反,他却被朱子打扮成了一位见识高妙、能够洞见天理,就目前资料来看,完全做到了时时存天理、灭人欲,并能“乐其日用之常”且又“从容自若”的理学家式的有“气象”者。其实,这也正是朱子极力推尊“曾点气象”的目的所在。同时我们也发现,这里朱子也有意回避了其弟子们针对曾点是否缺乏实行的疑问,而只是讲曾点的见地与胸襟,并尽可能的从“纲”与“目”的不同上把曾点与佛老(其实也是陆学)划清界限。这样,曾点就成了只是“初无”入世的念头儒学中本有认为尧舜孔孟异地皆然的说法,认为孔孟在尧舜之时之地就会有尧舜之行,反之皆然。故朱子这里说曾点“初无”入世念头,也就是在强调曾点在此时此地会乐其性分之常,而在需要应时之际自然会挺身而出。这表明,至此《论语集注》此节的定稿还没有确定。却会随时去体认天理的儒家典范。可以说,至此朱子对所谓“曾点气象”的推崇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更多只是朱子在《论语集注》定稿中赞扬“曾点气象”的这区区一百多个字,又能有几人能够了解朱子在形成这段文字中的诸多曲折和深意呢?需要再次指出,朱子的“曾点气象论”具有明显的宋学特色,常常会创造性地自出己意,不拘原文。这里,我们只要“要其会归,遗其所寄”就可以了,不必与其争论文字训诂上的是与非。

(二)定稿中对二程“曾点气象论”的态度

以往我们对朱子论“曾点气象”的研究,总是集中在他的所谓“一百三十七言”上。其实,无论是朱子在这一节中的其他评论,虽然朱子已经认为曾点“言志,还是他在本节中引用前人的观点,所有这些才构成了他对“曾点气象”问题的完整看法。我们只要把视野扩大到本节的整体内容上,就能发现其中的很多消息。

上文已指出,朱子最终决定在定稿中只是正面突出曾点的见处,而回避他的“狂”和“行不掩言”,定稿也很好的完成了这一意图。但是曾点“不可学”的这一面毕竟就摆在那里,而且也都被二程提到过。朱子又该如何面对这一事实呢?在《论语集注》的这一节中,朱子除了自己直接评论外,还附上二程对此的评论作为补充:

程子(此为小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之序……如子路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

又曰(此为大程子语):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二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此为大程子语):子路冉有公西华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孔子不取。曾点狂者也,在上述问答中,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孔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曰: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论语集注》,卷十一,《先进》。

这里,朱子在引用二程的观点时有两点值得玩味:

其一,从朱子编订《论语集注》的一贯体例来看,他在讨论某一含有歧义的话题,而需要引用前人的一些差异较大的观点作为补充时,通常会把自己较为认同的观点放在前面。在这里,朱子显然是有意的把小程子的观点放在前面以做强调。对于这一点,我们在体会到朱子在讨论“曾点言志”一节时的复杂心情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大程子的观点一再遭到弟子们的质疑、而他又对一味宣扬曾点之乐的流弊颇有所警觉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卷四十,《论语二十二·先进下》。朱子亦云:

程子论三子言志自是实事一段,甚好。及论夫子与点一段,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的疑问,意却少异,所以《集注》两裁之。《朱子语类》,卷四十,《论语二十二·先进下》。(吴必大录)

前一条是伊川的观点,后三条是明道的观点。需要指出,此前朱子在编订《论孟精义》时,先载的是明道语,后载的伊川语,而《论语集注》特意把伊川语移到明道语之前,朱子对二人观点的轻重之意显然自见。

其二,无论是小程子的原话(见上文),还是朱子所摘引的部分内容,这些文字都撇开了对“曾点之乐”的直接褒贬,却是在讨论“后之学者”的好高之弊。这段话既包涵有一定的警诫意味,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曾点气象”本身有所回护,符合朱子对于“曾点言志”问题的一贯思路。朱子这种安排的目的,既希望对“曾点气象”有正面的宣扬,又希望尽可能的对过分渲染“曾点气象”所带来的弊端有所消解。

从朱子处理二程材料中,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他对自己在《论语集注》定稿中对“曾点气象”的一味推许还是心存顾虑的。他更希望人们认识到一味宣扬“曾点气象”的流弊。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要注意朱子不喜言点的一面。

(三) 如何认识朱子晚年的不喜言点

与朱子在定稿中给予“曾点气象”极高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子在晚年的非正式场合多次强调自己不喜言点,其典型者如:

(朱子)曰:某平生不爱人说此话。《论语》一部自“学而时习之”至“尧曰”,都是做工夫处,不成只说了与点,而《朱子语类》中也收录了吕焘在同年就“曾点言志,便将许多都掉了。圣贤说事亲便要如此,事君便要如此,事长便要如此,言便要如此,行便要如此,都是好用工夫处。通贯浃洽,自然见得在面前,若都掉了,只管说与点,正如吃馒头,只撮个尖处,不吃下面馅子,许多滋味都不见。向来此等无人晓得,说出来也好,今说得多了,都是好笑,不成模样。近来觉得说这样话,都是闲说,不是真积实见。昨廖子晦亦说与点及鬼神,反复问难,转见支离没合杀了。圣贤教人,无非下学工一贯之旨……学者且要其万理中千头百绪都理会,四面凑合来,但他还没有流露出要删除这一句的意思见《朱子语类》,自见得是一理,不去理会那万理,只管去理会那一理、说与点,颜子之乐是如何?程先生语录事事都说,只有一两处说此,何故说得恁地少?而今学者何故说得恁地多,只是空想象……不要说总会,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理,博文便是要一一去用功,何曾说总会处……圣贤之学,非老氏之学。老氏说,通于一,万事毕,其它都不说,少间又和那一都要无了方好。学者固是要见总会处,而今只管说个总会处,如与点之类,只恐孤单没合杀,下梢流入释老去,如何会有“咏而归”的意思。《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训门人五》

同类推荐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热门推荐
  • 乞丐被穿越:公主别装傻

    乞丐被穿越:公主别装傻

    她装梦游吓皇上,醒来说道:“哎呀皇上,我刚刚做梦,梦见好大的羊腿,它竟然会跑!”皇上暗自愤恨:“那是朕!”<br/>她毫不客气地拒绝三皇子:“我跟你说过八百遍,我是不会成亲的!”<br/>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小乞丐,一次与同行对峙中,她被卷入另一个时空。在那里,她装傻充愣混吃喝,本想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却未能如愿,冥冥之中,竟有许多人和事把她纠缠……<br/>太后对她“一见钟情”,没见几天就封她为公主,皇上却背着太后把她扔了。三皇子对她痴恋,她每次都会泼人家冷水。逃出皇宫仍会遇到麻烦事,可是她只想吃喝不想被纠缠啊!请看小乞丐的穿越之人生路。(本情节纯属虚构,并非真实历史)
  • 邪瞳

    邪瞳

    火彤…前生血族邪瞳,转生成为火家痴儿。前世,已不堪回首。今生,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手段如何。尔虞我诈,风起云涌,五行纷争,七国战乱。纷乱天下,压五行,平七国,纵横九界。一啸万兽奔腾,一舞九龙长吟。且看她邪瞳治世,轮回九界。【逆我者烛影风残,顺我者百寿年安;仇我者情断义绝,恩我者三杯鼎盛;】火彤?路人甲:“据说是火家的白痴。”路人乙:“听说她一夜剿灭旭日全家,逼疯毒害她兄长之人。”路人丙:“啊?你是说现任的五行盟主,那个把一群废柴培养成超级部队的火彤?”路人丁:“是那个七国之君皆臣服,甘愿称其为尊的火彤?”路人X:“…”【简介无能,大家将就着看一下。女主腹黑系。】《血族邪瞳》一月上市,当当网六五折.http://m.pgsk.com/m.pgsk.com?product_id=22582617#review_point友情链接:——【傲风】风行烈——【扶摇】天下归元——【神笑】转身——【盛世风华】无意宝宝——【绝色锋芒】无意宝宝——【祸水皇后】枫飘雪——【第一邪君】随风清——【军火皇后】潇湘冬儿——【夫君,不安好心】静海深蓝■D■D■D■D■D■D■D■D■■D■D■■D■D■【四海城】http://m.pgsk.com/潇湘冬儿、樱淘晓玩字,北棠,风行烈在“女儿国”的联合圈子。各位亲爱的宝贝们,这里是四大腹黑组织聚集地,恭迎亲们入住。(潇湘会员都可直接用会员号登陆“女儿国”,加入我们的圈子)■D■D■D■D■D■D■D■D■■D■D■■D■D■
  • 仙骄

    仙骄

    既有正,当有邪;大道无力,我定邪度众生!众仙不仁,我必血伐诸仙!以杀戮功德,成就我……一世仙骄!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迷茫,所以叫人生。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用4大要点5种方法8个问题12种诀窍,全面强大你的内心和硬实力,它有系统有步骤地教你如何与“苦逼”的人生死磕到底,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 画心(大结局)

    画心(大结局)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铁血奇侠传

    铁血奇侠传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说到底不过是那些充满野心的少数人的游戏而已,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将大多数无辜的百姓当做草芥任意玩弄!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为了毫不相干的人挥洒热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