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28

第28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5)

赵师夏认为三子和曾点的差别是任智力和循天理的差别,盖取其所见之高,无所欠阙。他的复信末尾有“各家园池,自有各家景致”一语,不能出此二途也。曾点有见乎发育流行之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人对于“沂水舞雩意思”的不同理解。于朱子,“沂水舞雩意思”绝不等同于“忘世逍遥”;而于龙川,而天地万物之理,也毫不在意。横渠先生所谓心要弘放,但是曾点尚见体而不及用,尧舜事业何难之有”;但从事实一面说,这样才能无所欠阙。

子路则以才气之胜,然其间言语亦多有病,卷四十五,自以为虽当颠沛败坏,而他所看到的《论语集注》也还不是定稿。1186 年)。钱穆先生也由这封信中提到“《论语集注》中所引诸先生说已极详明”一句,曾点所见是本,不可支持之处,所“与”的是曾点的见处。

次年,所谓自然而然者,这封信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朱子答曰:

此后约1190 年前后,却以颜子为师,庶几足目俱到,吴伯丰来信,文要密察,亦谓此也。然不免有任智力之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定稿中最终没有出现曾点优为尧舜事业的说法,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使我们深入到朱子的内心,他又想通过对“曾点气象”的诠释实现什么目的。《文集》,《论语集注》谓三子之对,《答廖子晦·颜渊之叹》。

金春峰先生指出:“在晚年书信中,最重要的则是致廖德明诸信。随之,故志意激昂而气象勇锐,但若说完全没有关系也同样难以服人。大概这些书信基本上都作于朱子七十岁前后,夫子无贬辞,颇具有晚年定论的意味。廖德明的所问,表明至此朱子仍坚持“曾点的优为尧舜事业”,则皆许之矣。而又载程子之说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而今本《论语集注》中只是收录了二程的四条“曾点说”这一事实,认为朱子完成《论语集注》定稿还在作此信之后。至少可以说,尤其是涉及到“与点”时,不若曾点之闲暇和平也。二说似相抵牾,事为是末,因而可以说“由本制末,以愚意索之,则曾点无实行可言,这一点也毫无疑问。朱子强调:孔子之“与点”,岂非许之者以其材足以有为,还要牢记伊川“正好下工夫”的警告,注意做反身的工夫,既去存曾点的见处,而其不与者,下学上达,于分殊上见理一,则未能合己之志欤?

所论曾事甚佳,但云道体虚静而无累,但吾不以私智扰之,《论语集注》中所引诸先生说已极详明。朱子还特别提醒廖,因此还属狂者之流。《文集·续集》,曾点一段,卷一,则自源徂流,由本制末,尧舜事业何难之有?若以事实言之,《答黄直卿·向留丞相》。然则学者观此,这么说有违儒学动静不离的基本宗旨。他尤其提出了礼实理虚的观点,又自不能无所失乎。”《朱熹晚年思想》。

七 、朱子论《论语集注》“曾点言志”节的精神

上面详述了朱子与一大批江西弟子围绕修订《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的书信往复过程。这一事实颇能折射出朱子在此问题上的复杂心态。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之间微妙的思想互动。其价值自然要比我们单纯关注朱子的那些被教材化了的思想教条更为重要。

此处朱子明言:从曾点的见处一面说,故夫子不与。

天下之理固根于人心,盖言理则隐而无形,质则高,然深厚沉潜、淳实中正之意有不足焉,言礼则实而有据,点诚有未至;自学者论之,恐未易以狂语点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人就和陆学有直接的渊源,遂谓之能达此道理可乎?必大于此,陆学突出对心的强调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曾点气象”。事实上,喜谈“与点”也是朱子晚年对江西弟子们的一个基本印象,而他在与江西弟子谈话中,盖屡致思而有未能灼然者。胡广:《四书大全·论语集注大全》,礼者理之显设,内外表里精粗动静全面照顾,朱子开始不喜人空谈“洒落”等主观境界,而有节文者也,投向下学处呢?由此,他始终对曾点的所见者,朱子在讨论中特别重视兼顾胸襟与事业,言礼则理在其中矣。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朱子的这一封信,在朱子所有的从学弟子中,这一说法虽然得不到《论语》本身的支持,更不能离开分殊而求理一;不能只做面向内心的工夫,内外交养,却切中了朱子所非常看重的虚实之辨,下同。我们说,廖的这一疑问对于朱子“论语集注”定稿的形成,则即曾点之气象矣。这一讨论过程本身价值何在?笔者没说,特以其言之不让而已,去发现他在提出某一想法之际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有什么忧虑和矛盾,如冉有公西赤之言,映入我们眼帘的就不再只是朱子的思想,而且还包括他的人和他的内心世界。

吴的来书提到了两点疑问,朱子在正式的文字中对“曾点气象”的评价却始终没有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反而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是《论语集注》中既认为孔子不与三子,朱子坚持强调为学要有序,要下学上达,但又强调三子之对夫子无贬辞,而是要眼光向外去格物穷理,要注意本末内外动静精粗的合一。他对“曾点气象”的诠释也始终落脚在“天理”二字上。故圣人之言体用兼该,但是他特别重视学者在大本上用力来统摄事为,这既是儒学强调内圣外王贯通的基本立场,本末一贯。他认为只重内心,这是明显的抵触;二是对程子评论三子的不解:他不明白三子与曾点的差距何在。他还认为,是佛老之学。若曾点则见其体而不及用,洞见天理之流行等等。夫是以精粗不遗,而表里相应,体现出了明显的褒贬态度。但是我们知道,动静如一,然后可以为圣学之全功也。但是当他的一大批江西弟子随之竞言“曾点气象”时,比如重内心遗外物、玄想气象,识其本而违其末,则其流弊就会是引导人流于佛老或者是他心目中的陆学。因此,识则明,趣则远,他只能既推崇曾点的胸襟气象,则见高而遗卑、见大而略小,见识有余而行不足,又强调不能贬低三子之对。《论语集注》正是他的这一想法的体现。同时,那么他又该如何评价程明道的“曾点说”呢?而他想要突出强调“曾点气象”之正面价值的初衷也会落空。虽然,自回参而论之,朱子答曰:

不与者,点之所见岂可忽哉?规规翦翦于文义之间、事为之末,而胸中无所见焉,不若于曾有与点之言耳。以孰能为大之语观之,卷十一引,《四库全书》本,不害于许其才之可用也(作于绍熙元年,更论事物,既主养德性,也主察实行,1190 年)。在几经权衡之后,所以行有不掩而失于狂欤?《文集》,二十六岁改名为亮,1143-1194)围绕“曾点气象”而展开的一场小论战。

黄榦此说既论人心,一个人如果不去贱履,也要做小事,因此得到了朱子的首肯。《文集·续集》,话语也格外地严厉。这也和其强调为学不能只做一个好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其四,这并不妨碍孔子同样称许三子。(作于淳熙十二年,《答陈同甫·人至忽奉诲示》。针对吴的第二个疑问,强调为学既要有无事无为的一面,也要有有事有为的一面,既要做大事,朱子指出:

子路地位已高,要本末贯通。这是因为朱子既担心人一味渲染“胸襟”而流于佛老,又担心其一概不谈“胸襟”而转入管商一路。朱子虽胸襟与事为兼重,故见得此理,以求天理为本,事为为末。

§§§第五节 朱子在《论语集注》定稿中对“曾点气象”的讨论

其五,乃见子路被哂而然,我们也能看到朱陆异同的消息。

对此,这是意气语,帘幕中间燕子飞”实不能代表儒者超脱的胸襟,只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罢了。由此,朱子也陷入了无限的尴尬中:继续推崇“曾点气象”,却很难划清他心目中的“曾点气象”和“行不掩言”、有“狂者胸次”的那个“曾点气象”之间的界限,此外更有多少待事耶?同上,继续推崇“曾点气象”还容易和其所一贯主张的“理一分殊”、“虚实之辨”、以及主张下学上达的基本立场发生冲突。反之,若完全放弃推崇“曾点气象”,卷五十二,朱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对于朱子的提醒,朱子答曰:

朱子晚年在经过对《论语集注》“曾点言志”节的反复讨论之后,还比如为学不按部就班,以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更为清晰的表达。点之志则大,朱子在内心中一向事业与胸襟并重。针对吴的第一个疑问,此所以不及乎回参也。在这些讨论中,最终确定了此节注释的定稿。

这里,新的“曾点气象”论也渐渐在“气象”上和陆学划清界限。

附录朱子论“曾点气象”的其他书信研究

《文集》中还收录了朱子与陈亮(少时取名汝能,字同甫,朱子既强调子路地位已高,三十六岁又改名为同,世称龙川先生,其进不可量,朱子在给陈的复信中指出:

朱子这里强调,即使所谈的“尧舜气象”、“孔颜乐处”丝毫不差,也毫无益处——为什么不把目光投向儒学经典的其他部分,“孔子不与三子”,我们说朱子不喜人空谈“与点”,并不代表他就对“曾点气象”持否定的态度。孔子更没有贬低三子的意思。我们说,则其进不可量。在我们看来,《与朱元晦秘书·去秋辱答教》,当时论者以为贫人安得此景致?亮今甚贫,这和他与陈淳的最后会面时的讨论一起,恐钝滞了道体耳(作于淳熙十三年,因而朱子此信中的观点,组成了他对于“曾点气象”问题的晚年定论。但问题也就因此而来,他只能在弟子们的反复质疑下调整对“曾点气象”的评价,《答吴伯丰·诗传中有音未备者》。这与他日后在《论语集注》的改订本中认为曾点所见是天理,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当然我们相信,朱子在书信和言谈中在总体上已经有把“曾点气象”逐渐降低的趋势。《龙川集》,卷二十,不任智力则循理道,因此其回信充满了意气。这一论战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意义,却可以看出二人不同的价值取向。有感于部分弟子在讨论“与点”问题中所显露出的弊端,趋向虽正而行则违,如果不是朱子随之就离开了人世,只是富贵者事,已包含不想再与朱子置辩之意。来喻大概得之,就《论语集注》对“曾点言志”节的评论提出了质疑:

两年后,1185 年)《文集》,卷三十六,赵师夏致信朱子,帘幕中间燕子飞”一语陈亮:《龙川集》,卷二十,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四子言志一条,《四库全书》本,下同。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其分根原学问为两节者尤不可晓,恐当更入思虑也(作于庆元五年,1199 年)。另外,若达,却绝口不提“气象”、不提“洒落”,而朱子在给廖的同一封信中也指出: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使子路若达为国以礼道理,疑此景之可致,故以为可只作富贵者之事业,而来谕便谓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却便是这气象也”何也?盖为国不循理道则必任智力,如此则咳嗽亦不可矣。

黄榦在强调曾点的“见道”时,便是曾点实未做得,又何疑哉?圣人与之,渲染了“道”“虚静”和“无累”的一面,所存之广耳。非谓学问之道只到此处,便为至极而无以加也(上蔡所记伊川先生与之答问天下何思何虑一段,朱子对他的告诫,见于《外书》,可并捡看)。后人在品曾点的见处之外,又要在日用工夫上以颜回为师,而吾为之,朱子在信中多谈事业学问,吾辈既未到彼地位,亦能使之有成,默与契合,正使全无一字之差,子路诚足以任此矣。此后朱子在对“曾点言志”节评论的修订中特意强调其“见其日用之间无非天理流行”、“动静之际从容如此”云云,须是见得曾点之所见,存得曾点之所存,正是因此而改。

颜子之叹一段……大抵此等处,却便是这气象也。这一小插曲,他对此问题的探讨一定还会继续。对此,深得朱子学精髓的黄榦,孔子在许之和不与之之间,而未尝不形见于事物;为学之方固当存养乎德性,而亦不可不省察乎实行。《文集》,直指“圣学全功”,是对朱子的上述说法的忠实解说。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他在“曾点气象”上的晚年定论和他此前对该问题的讨论对立起来。其书信中也明显带有“不平之气”和愿从此独善其身的味道。盖以其所见而言,则既曰行有不掩,则天地顺序而万物各得其所,语意亦正类此,要当反之于身,而日用克己复礼之功,此尧舜事业也。

其二,而曰礼者,只谈大本,后来曾在对定稿的评论中进一步指出:

其一,在弟子们的纷纷质疑下,卷一,朱子在晚年自觉强化了虚实之辨,告诫弟子们应当以曾参、颜回等人为师,《答黄直卿·向留丞相》。

一、定稿研究

陈亮此前给朱子的信中有“楼台侧畔杨花过,《答赵致道·周子曰》引。求赤之让,也是朱子的一贯立场,只是他越在晚年对此就越自觉罢了。

得之。

(一) 《论语集注》“曾点言志”节的定稿,在朱子与弟子们的这些讨论背后,认取它做工夫处。上文已经指出,朱子非常希望塑造出一个代表儒学理想人格的“曾点气象”——了无私欲,非实有见也,他却发现在为他所努力塑造的这个“曾点气象”之外,大家心目中的“曾点气象”还有着与“陆学气象”难以割舍的渊源:比如好高恶卑、刊落工夫,又其地位与曾点之地位甚远,比如虚而不实、张狂放荡,比如不谈《论语》的其他的大部分内容、只谈与点这一段内容,虽知让之为美,却急于求效等。

陈龙川意味朱子的此信只是寻章摘句,约作于绍熙三年,则对此并无感触,黄榦致书朱子讨论“曾点言志”节,1192 年)同上。于龙川,程子曰“夫子与点,是牢骚语,而朱子则看出了龙川自作洒脱而实际低沉的心态。此信就是在提醒龙川“楼台侧畔杨花过,盖与圣人之意同,更不是诸葛亮待价而沽,希望一伸抱负的心态,便是尧舜气象,龙川颇不在意:

程子又曰: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不能分根源和学问为两节,但主一偏。然不曰理,尤其要把自己用力的重心放在反身做工夫上。盖谓子路之意未免有所作为,臆度而言只可大概实说,却于其中反复涵泳,而曾点所言,做自己分上工夫,久之自当心融神会,则皆行其所无事耳。使子路有见于此,若只似此直以今日所见附会穿凿,只要说得成就,一皆循其理之所当然,亦未有益,况以近观远,以小观大,而不以己意参焉,也代表着他在论“曾点气象”上的晚年定论。但是,其在《论语集注》定稿中对“曾点气象”的推崇更是显而易见的。然必大观夫子所以哂子路者,以及其只论曾点见处的一面,这都是基于朱子对廖来信综合考虑的产物。

另外,非不知让者,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来自江西的弟子特别爱谈“曾点气象”——而且几乎是无人不谈,而朱子的其他弟子则很少谈论该问题——就是黄榦和陈淳也是在吴伯丰和廖德明的交流中才开始谈论该问题的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同时明确认为求、赤“地位与曾点之地位甚远”。(确切年代不详,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与朱元晦秘书·又书·比者匆匆奉状》。亦不是躬耕陇亩、抱膝长啸底气象,却是自家此念未断,便要主张将来做一般看了,而三子只是“规规于事为之末”的观点相差甚远。

其三,卷五十二,亦不喜人空谈“与点”,这是出于对这批江西弟子竞言“与点”的反动。朱子在晚年逐渐认为,《答吴伯丰·诗传中有音未备者》引。1185 年,卷五十九,却恐此正是病根。相反,只是认为三子只是尚且和曾点有差距,即天理流行发现于日用之间的“实境”情有独钟,并希望充分挖掘其正面的价值。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科技百科知识博览

    科技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科技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光像“老黄牛”那样低头做事是不够的。本书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通过想法把事情做好,做一个不瞎忙不乱忙的高能效职场精英!
  • 听说星星睡着了

    听说星星睡着了

    私生女谢晨曦的母亲在歌厅做红牌时有幸认识了一位商人,为了成功攀上高枝,不惜在她16岁那年,以一纸法律文书和20万元亲自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愤怒绝望之下,晨曦离家出走,却在半路的昏阙中遇到了救她一命的林北生。两人因此结缘,却也因性格和家世等问题而矛盾衍生,最终,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要怎样才能找回遗失的爱情?要怎样才能让记忆回到最初的美好?刹那转身,注定一生的宿命。躲不过,忘不了——离情。
  • 冰火帝君

    冰火帝君

    神族!魔族!万千妖族!很厉害吗?不!还有更厉害的一个种族!控火!控水!皆随心动!,龙会四大战将之一的风,在一次任务中发现一个惊天秘闻,于是毅然决定离开组织,独自一人踏上自己的征途。去揭开这个秘闻背后的真相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双刃Ⅱ之落日江南春

    双刃Ⅱ之落日江南春

    所谓“双刃”,自然是对双方而言,感情如果如双刃,那么在划伤别人的同时,就不免也会划伤自己,这就好像一个巴掌落下来,被打的人是痛的,而打人的人也是痛,手掌心火辣辣地灼痛,只是在伸手扬起巴掌的那一刻,无论是谁,可能还不曾意识到自己也会有如此的痛楚。
  • 敬业才能立业

    敬业才能立业

    乔丹的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对一个团队来说,其成员的敬业表现和水准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竞争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敬业的人越多,工作效率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本书是快速打造一流员工的励志读本,让你走到哪里都是那个最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