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24

第24章 胡适与陈独秀(3)

922年8月,陈独秀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批评那几年盛行起来的“联省自治”的主张。他认为这种主张“完全建设在武人割据的欲望上面,决不是建设在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上面。……不过联省自治其名,联督割据其实,不啻明目张胆提倡武人割据,替武人割据的现状加上一层宪法保障”(《东方杂志》,第19卷15号。)。胡适见此文后,在《努力周报》第19期上发表《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一文加以反驳。他认为,中央政府的权威不足以制裁军阀,只有靠发展地方自治来节制军阀。他替联省自治的提倡者们辩解说,主张联省自治的都是反对军阀、反对驻防的人,个别军阀接过这个口号,那是另一个问题。

平心而论,联省自治的口号确是一部分有民主要求的知识分子和地方绅士提出来的。如果说,无论是中央的权,也是陈独秀与胡适之间最谈不拢的问题之一。陈独秀说此种主张来源于武人割据的欲望,确有武断之病。但胡适要人相信,地方实权增加了,省议会就能制裁军阀,这也未免太天真了,几乎可以说是欺人之谈。在当时的中国,努力把胡适请进北大,还是地方的权,实际都操在武人手里,国会不能制裁军阀,省议会也同样不能制裁军阀。陈独秀在9月23日写给胡适的信中,倒是说得比较简明透彻。他说:“中国事,无论统一、联治、集权、分权,无论民主的政治或社会主义政治,不取革命手段都只是一场滑稽剧,这是我牢不可破的迷信。”(据原件。)陈独秀到底是学了些马克思主义,看问题比较能够抓住本质和中心。陈还在信中解释说,他的文章是写在胡适公开其联省自治的主张之前,故不是针对他的。自然,胡适也并非因误会陈独秀是批评他,才写文反驳。他们思想立场不同,涉及共同关注的国家根本政治问题,互有驳难乃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么,政治问题时时在引动他的兴奋,所以他终于决心办一个谈论时事政治的报。他在《努力周报》第7号上,发表《我的歧路》一文,其中说自从因《每周评论》被封,有关“问题与主义”的政论文章流产以后,他也就一时打消了继续谈论政治的兴头,希望把心思仍集中于学术文艺方面,而把舆论的事业让给别人去做。但是,他说:“我等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的舆论界仍然使我大失望。一班‘新’分子天天高谈基尔特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社会主义,高谈‘阶级战争’与‘赢余价值’;内政腐败到了极处,他们好像都不曾看见,他们索性把‘社论’、时评都取消了,拿那马克思、克洛泡特金、爱罗先珂的附张来做挡箭牌,掩眼法!外交的失败,他们确然也还谈谈,因为骂日本是不犯禁的……然而他们争的是什么呢?”他又说:“我等两年零八个月,实在忍不住了。我现在的出来谈政治,虽是国内的腐败政治激出来的,其实大部分是这几年的‘高谈主义而不研究问题’的‘新舆论界’把我激出来的。我现在的谈政治,只是实行我那‘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主张’。”(《胡适文存》第2集第3卷,98~99页。)胡适的自述,表明他的政治冲动,他的决心办报,一方面是时势所激;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爱谈主义的舆论界所激。而他所指责的爱谈主义的,他们两人的思想分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在思想、政治以至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呢?

这年的6月,陈独秀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委托,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这篇宣言在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并曾由张国焘带到北京交给***,由***分赠给在主张“好人政府”的《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名的朋友们。大约胡适是9月间见到宣言的。10月1日,他写了《国际的中国》一文,很猛烈地反对宣言关于国际关系的论述。他说,宣言关于国际关系的说法是“一派瞎说的国际形势论”。他断言“现在中国已没有很大的国际侵略的危险了”。所以没有必要把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斗争的一个目标。他主张“努力向民主主义的一个简单目标上做去,不必在这个时候牵涉到什么国际帝国主义的问题”(《胡适文存》第2集第3卷,128f~128i页。)。如何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同国内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有原则分歧的一个问题,又同他携手共事、并肩战斗的时候,陈独秀有连续数篇反帝的文章在《向导》上发表。其中有一篇《议员学者跑到美国帝国主义家里讨论宪法问题吗?》,文中点到胡适的名字,劝告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者的当”(此文载《向导》,第4期。文中引《中华新报》1922年9月29日的消息,在国会休会期间,一部分议员和学者到前美国驻中国公使芮恩施寓所谈话,议员有汤斐予、丁佛言、林宗孟、刘建侯等十余人;学者则有胡适、徐新六、卫深甫等。)。

陈、胡在反帝问题上的争论,到五卅运动以后变得更为激烈了。五卅惨案发生后,胡适对英、日帝国主义之所为,亦表愤慨,提出惩凶、道歉、赔偿及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但他对日益高涨的群众反帝运动却采取全然不理解的态度。我们没有看到陈独秀对《国际的中国》一文作何反应。(1925年9月28日胡适在武昌大学讲演时的讲话。此次讲演后有人写信表示抗议。参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上),345页。)这简直完全站到帝国主义立场上发言了。他的态度自然引起群众的不满,陈独秀也难以理解他何以在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上,竟如此冥顽不灵。据亚东图书馆的编辑汪原放的回忆,这年11月,胡适为疗痣在上海住到亚东图书馆。时陈独秀常往来沪上,每至沪必到亚东图书馆看望老朋友汪孟邹。此时胡适住在馆中,陈独秀更是经常出入于此。汪原放回忆说,陈、胡两人时常为帝国主义的问题而辩论,辩论到激烈时,平时最富绅士风度、最有容人雅量的胡适,竟会拂袖而去。(参见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他们两人无疑地是互相引为同道,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有一次他们的辩论涉及北京晨报馆被游行群众放火焚烧的事,陈独秀维护群众的立场使胡适大为生气。辩论之后,胡还特写一封信给陈,信中说:“几十个暴动分子围烧一个报馆,这并不奇怪。但你是一个政党的负责的领袖,对于此事不以为非,而以为‘该’,——这是使我很感诧怪的态度。”又说:“《晨报》近年的主张无论在你我眼里为是为非,决没有该被自命争自由的民众烧毁的罪状。”因为“争自由的唯一理由……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肯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胡适来往书信选》(上),356页。)。这是典型的西方的自由观。陈独秀当时是站在被压迫被剥削和被剥夺了一切自由的人民大众一边,他当然不肯承认那种替反动军阀政客、替帝国主义辩护的自由。

这些都表示,恰恰有爱谈马克思主义、爱谈阶级斗争、爱谈赢余价值的人们。晚境是在疾病与窘苦中度过的,胡适的办报,事前有不少朋友劝阻,希望他专心于讲学著述,勿为“梁任公之续”。但他要谈政治的冲动是抑制不住了。上年5月,他与丁文江等商议组织“性质为秘密”的努力会,8月初,在安徽讲演《好政府主义》。另外,他还写了好几首政治味道甚浓的诗,这对老朋友的不同遭遇很具有典型意义。

反帝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首要内容,这是中国争取独立无法回避的问题。但胡适一类由西方国家培养起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总是强调,帝国主义的侵略、不平等条约,都是中国人自己不好而造成的。中国人要想争国际间的平等,必须首先自己争气,把自己的国家搞好。若强调反帝,那就是“把一切罪过都推到洋鬼子头上”,就会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努力。这种貌似有理的说辞,实质上掩盖他们同帝国主义的某种联系和怯懦心理。事实上,中国人要做国家改造的工作,要推翻封建统治,势必要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相冲突。所以,谁也不十分注意彼此思想的差异,使之独立、统一、民主,那就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反抗帝国主义的问题。但在这前后,95页,要真想改造中国,大不谓然,胡适对陈独秀发动了一次更为猛烈的攻击。

胡适与陈独秀的分歧,自然不局限于反帝的问题,而是涉及理论和世界观的广泛领域。

当陈独秀热诚举荐,两年多以前,他的不满意更多的是指向无政府主义,那么,当他办起《努力周报》的时候,他批评的矛头却更多的是指向马克思主义,指向以陈独秀为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了。这是“问题与主义”之争、《新青年》之争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1923年,有一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努力”派的丁文江等同玄学派的张君劢等就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的问题展开论争。胡适与梁启超是双方的主帅。是年11月,亚东图书馆将有关论文结集为《科学与人生观》一书出版,特请胡适与陈独秀为该书作序。陈在序中指出,丁文江表面上似乎战胜了张君劢,实则大不然,甚且是“卸甲丢盔的大败”。什么意思呢?陈氏说,丁文江站在存疑主义的立场,“你既承认宇宙间有不可知的部分而存疑”,那么张君劢就有理由说:“科学家站开,且让玄学家来解疑。”(《陈独秀文章选编》(中),349、354页,北京,三联书店,1984。)不是向玄学家投降了吗?从这一认识出发,陈氏说到胡适,他说,“适之最近对我说:‘唯物史观至多只能解释大部分的问题。’经过这回辩论之后,适之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上书,349页。)。意思就是说,你胡适真要同玄学家划清界限,你就只有站到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胡适见了陈的序,更不会想到,写信进行反驳。他表示,“独秀希望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惜我不能进这一步”。他仍然不赞成唯物主义历史观。他坚持说,不单是物质的原因,“思想知识等事也都是‘客观的原因’,可以‘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胡适文存》第2集第2卷,34~35页。),这就是他主张的多元的或所谓“秃头的历史观”,当然这只能是唯心的历史观。陈独秀指出物质的原因是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的根本原因,这是对的。但他没有详加论证,因而也未能恰当地说明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精神力量的作用。胡适钻了他的空子,提出了“思想知识等事”的客观作用的问题。但他拒绝指明思想知识等事,到底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它究竟是与“物质的原因”完全平行的发生作用,还是一种根本上要受到物质原因制约的作用。因为胡适是实验主义的信徒,照他自己所说,实验主义对于这类哲学问题是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的。

如果说,在哲学和理论问题上,甚至包括一些政治问题上的争论,胡、陈之间大抵尚能尽理而止,那么在涉及具体而微的团体的事业问题上,胡、陈之间的斗争就会变得颇有些火药味。三四年前,为《新青年》事,“陈、胡二公已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三四年后,为了《努力月刊》的事,这些差异后来竟变成重大的政治分歧。现在当我们已经概述了他们后来的分歧和争论之后,胡适于是年12月与商务印书馆商订合约,决定改办《努力月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负责给作者付酬(约定胡适与陈独秀两人不受酬)。原预定于1924年5月出版,但到8月,还没有出版的消息,所以有读者投书《晨报》,提出质问。盖《努力周报》于1923年10月停刊后,态度起了根本性变化。《努力》的同人高一涵发表文章答复读者。文中表示出对胡适将《努力月刊》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变成商业性刊物不满意的态度,认为这是要《努力》的同人为商务印书馆的资本家们赚红利,故不肯积极从事。胡适见了高的文章,很是生气,认为这位老朋友的议论是受了左派的影响。他并且认定陈独秀应对这类憎恨资本家的左派言论负责。他先写信给高,批评高的议论存心不够忠厚,力言商务印书馆于此事,只是存心帮助一些读书的穷朋友。继于9月12日在《晨报》上发表文章《关于〈努力〉的问题》,名义上是解释《努力月刊》久延未出的原因,而实际上却不点名地大攻陈独秀。刚好陈于不久前在《政治生活》第15期上发过一篇谈论义和团的文章,胡适便由此借题发挥。他说:“我个人的主张是《努力》应该继续出版。今日政治方面需要一个独立正直的舆论机关那是不消说的了。即从思想方面看来,一边是复古的混沌思想,一边是颂扬拳匪的混沌思想,都有彻底批评的必要。……六年前《克林德碑》那篇痛骂拳匪的大文的作者,现在也大出力颂扬拳匪了!”又说:“今日那班处处畏资本家的阴谋的人,同时又往往为拳匪曲说巧辩——这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们只好叫他讼棍的行为!”胡适自注道:“这一段不是对一涵说的,因为一涵并不至于颂扬拳匪。”这篇东西是目前所见胡适批评他的老朋友陈独秀的最激烈的文字。在对待下层群众的反抗运动的态度上,陈独秀在五四前确是完全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再回过头来检查他们初期的差异就比较有意义了。,这便成了他与胡适的重要分歧点。

《努力周报》出版不久,胡适便与陈独秀直接交锋了。

胡适与陈独秀这两位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共同奋斗过的老朋友,五四以后逐渐分道扬镳,一个坚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一个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一个仍是实验主义的信徒,一个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在涉及思想、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上,两个人立场不同、意见相左,时起争论。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他俩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胡适从大学教授做到首席官方学者,后来又荣任驻美大使,地位日崇,声名益振。陈独秀放弃了大学教授的头衔去奔走革命,当了共产党的领袖,屡涉险阻,几遭缧绁之灾。后来,他被开除出党,又横遭国民党的监禁。至抗战始获释,如《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死者》、《一个哲战家》、《双十节的鬼歌》等等。他们反对北洋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是实,但说他们是为军阀割据作辩护则不是事实。他甚至责备说,当直奉战争时,死了十几万人,你们不抗议,五卅事件中死了几个人,你们却如此无休止的抗议。胡适始终不赞成反帝国主义,这是他后来同对帝国主义取妥协政策的国民党政权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这时,胡适正在北戴河休假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入,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热门推荐
  • 抢来的皇后

    抢来的皇后

    残暴而惨酷,毫无人性的乱世侫臣,挑起天下狼烟四起,百姓惨呼奔逃,不为王位,不为权贵,却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杀虐!他在朝堂上仰天狂笑,谁敢或说一二?皇帝战栗着掩面而泣。红颜不笑强笑,纤腰舞得娇媚,素手执的是什么酒。一杯青酒下肚,他突然揽过她的腰,把酒哺入她的唇:“你要我死,我就死,可是我死也不会放过你!”轮回本当一切重新来过,为什么这孽情仍旧纠缠。她出身勋贵之门,又高高在上的皇后,他却成了平民中的贱民。那一天皇后亲自赈济饥民水粥为皇帝祈福,让他窥到了她的容颜,骨子里的暴戾突然被全部唤醒!他要她!为了她,他从军,将死人堆里一步步爬出来了,他成了人见人怕的“鬼将”,再一次成了人见人怕的侫臣,再入那金碧辉煌的九层高阙,含笑走进惊惶不安的她,眼里是势在必得的决心。他黜帝,霸后,夺政,她保帝,反击,护权。因为她是皇后,所以她必须要杀这个乱世之臣,可是面对他的一如始终的爱意,那负尽天下人也要爱她的勇气,让她如何下得了手?家国,天下,夫妻,帝后,君臣,一切的一切纠缠在爱恨中,何去何从?这冤孽,几时休!*******************************剧透:用力一挥,血光漫天,染红了那一天的白雪。她面色苍白,一步步走向皇帝,皇帝满意地看着她拖在地上的七尺青锋剑。“你杀了他?”她没有回答,木然地看着皇帝,咯啷一声,血剑坠地,她的泪水无声肆流。皇帝伸手向她:“过来,皇后。”*剧透,就是让你急个够!哈哈,桑陌不写悲剧哦!专訫独恋さ帮桑陌作了个视频,真是太感谢了!谢谢亲们的支持。谢谢给予票票的亲们。还有没给票票的亲们,如果觉得桑写得不好,你们要砸桑就砸吧,不过,最好是用你们的票票砸,猛砸,桑虽怕痛痛,不过,还是很开心滴。。。。
  •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是一部意蕴丰厚、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新中国解放前夕,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文革,一直到新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煤炭工人邵士喜及儿子邵合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在充满种种悖谬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或以“瞒和骗”、隐忍、溜须拍马等朴素的处世哲学顺应着悖谬的社会,或反其道而行。
  •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天文未解之谜,黑洞的引力有多大?神秘的暗物质是什么东西?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太阳还能燃烧多久?火星上有生命吗……物理学未解之谜,物理学定律能被统一起来吗?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低溫堡垒”难以攻克……数学未解之谜,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中国吗?素数的本质是什么?扑朔迷离的“回文数猜想”是怎么回事?“黎曼猜想”能否得到证实……化学未解之谜,是否还存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外的元素?水存在着一种新的形态吗?超强酸的强烈腐蚀性从何而来……医学未解之秘,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艾滋病病毒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 全能召唤师:废柴小小姐

    全能召唤师:废柴小小姐

    他为复仇而生,美艳绝伦的一笑:“抢婚,从未为过自己,这次我想为自己争一争,跟我走,我许你一世安好。他精通占卜星相、五行八卦等异术,妄想带走我妻子“你们够了。要么死,成亲当日,各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汇聚,来却不为祝福,只为抢新娘。”他终于忍无可忍,红衣黑发,在这个世界很流行吗?”,羽扇轻摇,掐指一算方得知,冷漠孤高:“我这一生争名夺利都是为国、为家、为子民,美到妖孽:“要么滚。”她与他十指紧扣,邪气入骨:“昨日夜观天象,惊得北斗南移,紫微星暗淡,大凶之兆,望着抢婚的众人,你命里缺我不行。”他以医术闻名于世,白衣翩然:“救人救了这么多年,我想试着救一次心,终生大事,我才应是你心之所向。””
  •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 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 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 “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 之深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女扮男装:重生妖姬宿世恋

    女扮男装:重生妖姬宿世恋

    越来越多的神秘人出现,本来钱途无量的她居然穿越到古代!这个穿越游戏实在也太悲催了点,助她一臂之力。且看她如何摆脱这个巨大的阴谋,差点一穿越就被人瞬间秒杀。失忆,红牌杀手一枚,没关系。一大波笨蛋来袭,不要担心!与后妈斗智斗勇,与最爱的男人仗剑江湖。周旋两个美男子之间
  •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