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18

第18章 嫁妆与清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

尝思合久必分,天下大势且然,而家庭亦复如是。余自十四岁渡台,百计经营,俭积有数百金,于下横后街开张金同利烟铺生理;继开碧玉菟;并在同裕饷典本银三千元,应得股分;又作金振丰号糖间,暨历年所置厝宅田园,及出入银项虚实账项诸款,统计约限有三万左右金额。兹抱恙未痊,适子良暂权婚娶,因思人非金石,寿考岂能永锡,苟不预为筹设,尔兄弟难免意向不齐之虞。再四思维,爰请亲戚黄锥(钟)山、陈卜五、吕经五、潘福照等从中确证,后如或不合余意,欲将家财特提出,所有明买之田园及仁德南里一带,作为祭祀公业,以便尔兄弟三人轮值。又按二千元额作为继室瞻(赡)养之需,归诸公司生息,现另先抽大统街店税付与零用;又按一千元额作为子龙行六礼之费;又按一千元额作为子水婚娶之费;又接一千六百元额作为次女妆奁。至于继室复生诸女,及庶出一女,现年尚幼,从来出闺每人按以一千元额为妆奁之需,共按七千六百元额,交子龙掌管,临时照额,如数提出。另抽出银五百元,以交付长女英需用;又抽出银五百元,以为次女□需用;又提出制钱五百千文,交堂弟平往同安赎回田宅,以奉内地祖先祀费。其余尽付与尔兄弟三人均摊,或生理,或田园厝宅,以及出入账项,凭公亲酌配,裒多益寡,处置得宜,然后按份拈阄,照额承管;切不可翻异违训。专望尔等日后能同炊合灶,固属万幸;不然按定份额,亦当遵予命而行。尔兄弟其共体予平分之心,各守基业,勿生异议,是所至嘱云尔。合立付契字一样三纸,各守遵炤。

光绪十七年三月 日 为公亲人 吕经五

黄钟山

陈卜五

潘福照

当场知见人 继室蔡氏

立付约字 王绍宗

知见子 朝龙

道张

丽水

执笔人 贺安

同立阄书王振记长房朝龙、次房道张、三房丽水。窃谓: 创业维难,况成家以白手;守成匪易,宜共励以丹心。属在同气连枝,一木曾无两本;责以居今稽古,九世亦且同家。而后昆垂裕孙谋之诒厥方新,令绪光昭父志之丕承更切。苟其体先考之心,无忘遗训;拜先人之赐,各底有成。将来鼎足而三,仍复派源合一,则是光大其门闾,莫非克家之令嗣者也。我先君克振公髫龄遭困,由同渡台,百计经营,一手拮据,苦茹辛含,黍累铢蓄,汗积微资,创垂基业,乃复宵旰忧劳,克勤克俭,广开阡陌,建立室家,裕孙子衣食之源,作统绪久长之计。竟以忧勤成疾,一病缠绵,尚且思深虑远,杜渐防微,良以人非金石,不克永年,天于沧田,独能有变,虑事之意既周,爱子之心倍切。爰将所有金同利、璧玉菟烟铺,及同裕饷典在本股分、金振丰糖间生理,以至历年所置田园、厝宅,暨出入银货虚账实项诸款,统计约按有三万左右银额,就中抽出祭祀公业、继母养赡、朝龙、丽水婚娶之需、暨姊妹妆奁付用及住居诸款,条分缕晰,载明遗嘱,交龙掌管,俟分家时逐款如数提用,余外所剩家资,尽付龙等三人;道张居长,朝龙居次,丽水第三。惟道张螟蛉,又与丽水俱系降服出嗣张家,命以朝龙为长房,仍立三房作二股均摊均分,延请黄钟山、吕经五、陈卜五、潘福照等作为公亲确证,写立遗嘱一样三纸,分与龙等兄弟花押执照。龙等凛奉之下,犹冀娲天可补,彭寿能延,岂期一旦无常,九原抱痛,忍因一时之命遽即离居。但朝龙既奉宗祖之祀,道张等属继家之嗣,承有遗训,各立家门,且严令分置诸条不能不敬谨遵行。龙爰于本年正月朔核点各项,除去年开用丧事费银二千零七十元零一角三尖玖辨、家务杂费银四千三十元零九角八尖二辨外,出入相乘纤悉毕现计点出生理田园厝宅、以及出入银货虚赈开除实账,准折尚共四万银有奇,一一遵照遗嘱,仍请烦公亲黄钟山等凭公酌配,作为福、禄、寿三份阄照额承管,并议立定条约,永远循行。从此尔家尔室,虽门户之收分;尔亩尔田,即疆界之亘畔。所愿异处同心,各无忘乎源本;千秋万岁,永茂盛夫孙枝。庶几宏图,懋建统绪,线延不坠先人立志,允俾后嗣之昌云尔。为此,合立阄书一样三纸,付执俱各永远存照。

计开条约:

……

一、遵遗嘱:抽出现项作婚娶、嫁费计银七千六十(百) 元,交朝龙收掌,如有余不足,听龙支理,此炤。

遵遗嘱:现付与长女、次女银一千元,收去作费用,此炤。……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四月 日

族长 堂叔 光平

当场知见 继母蔡氏

长房妇吴氏

知见 次房孙焕章

次房妇黄氏

次房道张

同立阄书字人 长房朝龙

参(三)房丽水

为公亲人 吕经五

黄钟山

陈卜五

潘福照

代书人 郑致记

计各附遗嘱字壹纸,此炤。①(《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九辑,《台湾私法人事编》,384~386、763~781页)

以上第一件文书为光绪十七年(1891)王绍宗的分家遗嘱,他由于年迈多病,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们有“难免意向不齐之虞”,因此立嘱书分家。分家遗嘱中,王绍宗的安排完全符合上文《安平县杂记》中所载的程序:首先延请黄钟山、陈卜五、吕经五、潘福照等人做为公亲主持、见证分家;其次留出“所有明买之田园及仁德南里一带”和“制钱五百千文”,作为王氏在台湾和内地的祭祀公业;再次预留出继室的赡养费和未婚儿女的婚嫁费用,等等。各款项提留之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均分给三个儿子。王绍宗在遗嘱中交代,他的资产统计有三万元,而其所有预留款项已经将近总额的一半,三个儿子所能分得的财产为大概每人五六千元。如此看来,王氏的分家应该是很简单明白的。但是,如果我们将第二份分家阄书与第一份遗嘱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王氏的家庭和财产关系十分复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王氏的家庭成员,从两份文书中可以得知,王绍宗先后娶有两妻一妾,原配某氏已经去世,继配蔡氏,妾某氏,从财产中没有提到预留妾的生活、赡养费用来看,此妾很可能也已去世。王绍宗共有三子六女,三个儿子中“道张居长,朝龙居次,丽水第三”,但道张为“螟蛉子”,系领养于外姓,并非王绍宗所生,而且与第三子丽水一起“降服出嗣张家”,不能承继王氏之嗣,因此第二份分家契约中重新排列各房次序:朝龙为长房(承嗣),道张为次房,丽水为三房。从第二份文书的称蔡氏为“继母”,落款也为“继母蔡氏”可以得知,朝龙和丽水非蔡氏所生,可能是原配或妾所生,这是儿子的情况。六女中,长女、次女为原配夫人所生,剩下四个女儿中三个为继室蔡氏所生,一个为妾所生。

其次看财产关系,王绍宗十四岁时从内地到达台湾,艰苦创业,到临去世前估计自己共有三万元左右的资产。事实上,根据第二份分家阄书的记载,他死后儿子王朝龙共清点出资产“四万银有奇”,超过王绍宗的估算一万余两,王氏可以说是一个大财主家庭了。根据第一份文书,除预留的财产外,王绍宗欲将财产不论嫡、庶、螟蛉,由三个儿子均分。而第二份文书中也说明将财产分为“福、禄、寿三份阄”,由三个儿子每人抽选一份。但是第二份文书中又有“仍立三房作二股均摊均分”的字样,且阄书落款中,“同立阄书字人”只有长房朝龙和三房丽水,二房道张一家三口仅为“知见”。这就体现出其财产关系的复杂性。女儿的一边也同样复杂。王绍宗给未婚的两个儿子和继室、侧室所生的四个女儿各自一千元作为婚嫁费用,可见王家娶妇与嫁女的费用是相同的,且有“从来出闺每人按以一千元额为妆奁之需”的惯例,但他唯独拨给次女一千六百元的嫁资,并另外拨给长、次二女每人五百元的“需用”。长女的五百元费用尚可理解,由于遗嘱中并没有提到预留长女的嫁资,说明她此时已经出嫁,王绍宗“抽出银五百元,以交付长女英需用”,可以看作追赠给长女的嫁妆。这种行为并不奇怪,清代许多家庭在分家时,会对已出嫁的女儿有所追赠。比如林则徐之父给儿子分家时,“又念长女邓门、次女翁门、五女程门妆奁本薄,现已孀居,将龙门口四木间店面分给三人碎用,以补从前所不足”①(杨秉伦:《林则徐兄弟析产〈阄书〉》,载《文物》,1985 (12))。曾国藩也曾说,“吾于诸女妆奁甚薄,然使女果贫困,吾亦必周济而覆育之”②(《曾国藩全集·家书》,936页),表示他会追分财产给贫困的女儿。王绍宗可能由于长女出嫁时妆奁较少,或者她目前生活较为贫困等原因分拨给长女一些财产,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次女尚未出嫁,留给她的费用除嫁资比其他兄弟姊妹多六百元外,又另外拨给五百元,其他未婚子女皆无此项,这就很难解释了。如果说,嫡出之女地位高于庶出之女,因此多分财产的话,继室所生三女也算是嫡出,为何没有多分?况且,分家时儿子尚且无论嫡庶一律均分,女儿也不应当区分嫡庶。那么,我们唯一可以解释王绍宗优待长、次两女的缘由,就是她们的生母,即王绍宗的原配夫人,拥有较为丰厚的嫁妆,而妇女的嫁妆奁产是不参与家庭财产分割的。就像下文将要提到的彭定求给儿子分家时将嫡妻的奁田只分给她所亲生的两个儿子一样,王绍宗也将原配夫人的奁产只分给她所亲生的两个女儿。因此,对于他的这种分配,其他子女并无异议———他们也无权抗议,从光绪二十年(1894)的第二份契约中可以看出,王绍宗去世后,他的儿子遵照遗嘱将两女应得的财产分给了她们。

江苏长洲彭定求父子的两份分家文书与台湾王绍宗父子的两份分家文书类似,不过王氏父子的两份文书指的是同一次分家,而彭氏父子的分家文书则是两代人的两次分家。为简明,此处不再引用原文,简述如下: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朝状元、曾做过翰林院侍讲的彭定求为儿子主持分家,他共有五子六女,分家时,长子已故,二三四子均已成家,六个女儿有五个已经出阁,只有第五子和第六女尚未婚嫁。五个儿子中,长、次两房为嫡妻所出,其余三子为庶出。彭定求将财产分做五份,嫡出两房各授田200亩,庶出三房各120亩。他解释说,由于嫡妻李氏留有奁田,因此长次二子并非无故多分。这个事例再次证明,妇女的奁产在分家时是不参与均分的,会从夫家财产之中提留出来分配给自己的亲生子女。分家时,彭定求还拨出一份财产“另单存照”,作为五子六女将来的婚嫁费用。这笔费用的具体数目未有说明,只说“预行拨给微息”。从彭定求分给每个儿子的家产为120至200亩土地和100两银子的屋价来看,“微息”的数额不会太少,应该可以为儿子操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为女儿置备一份体面的嫁妆。分家后,彭定求的五房子孙各拥产业,各谋发展。其中,次子彭正乾夫妇“一生节俭,节衣缩食,铢积黍累”,在原来分得的200亩土地之外,又增置600余亩,成为拥有800亩土地的大地主。在彭定求为儿子分家的整20 年后,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彭正乾感到自己“精神日衰”,决定预立遗嘱为儿子分家。彭正乾生有两儿三女,他在分家时预留出墓祭田、祠堂田、公用田、长孙田、次孙读书田各若干后,分给两个儿子各三百亩土地,分给三个女儿每人百金,并解释分给女儿资产说:“本拟拨田二十亩,因吾家从无此例,今分以资亦足抵二十亩之价矣。”①(《彭氏宗谱》卷一一)

王绍宗和彭正乾的分家个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对比材料:王绍宗分给女儿的财产,如果将次女超出的部分不计,为每人奁资一千元,每个儿子可得的财产为每人婚费一千元和分家所得五六千元共计六七千元。王绍宗分配这些财产时是按照总财产三万元计算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总财产有大约四万元,因此每个儿子的实际所得为九千至一万元左右。分给女儿的财产约为分给儿子财产的十分之一。彭正乾分家比较简单,儿子每人三百亩土地,女儿每人按照二十亩土地的额度给予现银,彭正乾说一百两银子“足抵二十亩之价”,说明女儿实际所得应比二十亩稍多一些,如此算来,女儿分得的份额大致也是儿子份额的十分之一。

王、彭两个家庭的分家个案使我们对于妇女的嫁妆形成以下的认识:第一,家庭在分家时会预先提留出女儿的嫁妆费用;第二,长辈妇女的嫁妆奁产在分家时不参与嫡庶均分;第三,女儿得到的家庭财产可能远远少于儿子。

同类推荐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锦衣当权

    锦衣当权

    卧底十年,铁血军人孟岩重新活了过来,成为一名锦衣卫。一把绣春刀,一身霹雳胆,男儿血,尤未冷,美人随,斗权阉,收漠北,定安南,下西洋,权倾天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在手,天下我有。 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杨改革,穿越时空,附身崇祯,开始皇帝的生涯。 梦回百度,搜寻自己需要的东西,脚踏野猪皮,拳打李自成,踹翻明朝士大夫精英。 实现一个宅男心目中的大明帝国。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的移民史。“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为同类著作所未见,堪称翘楚。”(流沙河评)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移民们入川的经历、创业的历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巴蜀的深远影响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热门推荐
  • 梦不曾消失

    梦不曾消失

    他们是相爱的啊!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给分开的呢?他们还会在一起吗?他们的爱情还会持续下去吗?也许会,但是阻碍着他们爱情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在一起太难了,那么,怎么办呢?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感情还那么好,他们天天见面感情却无人知晓。不过,女主角是不会放弃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任正非管理日志

    任正非管理日志

    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 妃难逃

    妃难逃

    第一次穿着警服出现在死党面前,她们个个笑得花枝乱颤、脸部肌肉抽筋。切,不就是警服不合身有点大她看起来有些臃肿么可是笑成这样,至于嘛!虽然她身材娇小,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惩恶除奸保护一方天下吧?不想,一朝穿越,她竟成了蓝王的贱妃。本来威风八面的女子竟然沦为男人泄欲的工具顺带被一群无知无畏的女人欺辱这让她如何心甘?纵观古今,博览群书,费劲心机,小女子要上演古代版越狱!大概是她还不能适应猫和老鼠角色的转变,居然屡屡失手。一次又一次的凌辱,终将她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有些男人,就如同罂粟,邪邪的让人沉迷,坏坏的叫人上瘾失了身,失了心她应该如何逃离这个欲求无休止、将她贬低到尘埃里的王爷?精彩片段一“你说,是逃离容易,还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某女警不耐的翻了一个白眼,“废话,当然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为什么?”“为什么?”额头升起两道黑线,居然连着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楚?“你没听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为什么一个逃犯要出动你们那么多的警力?他比你们厉害吗?”“…”“你们的追捕能力越来越低下了!”“…”“就说你吧,连我都跑不过,还想捉逃犯?”终于忍无可忍的在絮絮叨叨的某人头部重重一拳,“打击违法犯罪是多么的神圣,你丫的以为这是龟兔赛跑啊?”精彩片段二“贱人,还敢逃跑!”长臂一扬,一声清脆的巴掌,安静中尤为清晰。女子抬起头,姣好的面容上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带着明显的愤怒,“放开我!”蓝王冷笑一声,蹲下身子,用力擒住女子的下巴,“胆敢用这种口气和本王说话?”“请你放开我,可以吗?”“休想!”蓝王手中的力道加紧,“你这辈子都是我的女人,休想逃出我的掌心!”“逃逃逃…”女人眉头皱的更紧,下巴吃痛,说出来的话却是锋芒毕露,“谁说要逃走了?定罪要讲证据的好伐?”啪的一声,反手又是一巴掌,“还敢狡辩!”女子的两颊高高肿起,胸前起伏不定,隐着怒火,“同志,你打人有瘾吗?”蓝王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这个女人,今天似和往日不同——却更加挑起他凌辱她的欲望。一把拦腰抱起,大步流星走向卧榻…精彩片段三“喝了这汤药,把孩子打掉!”声音清冷无比,不带一丝温度。“不要!”眼中的伤痛无以复加,不相信他会决绝至此。“喝掉!”只是命令的口气,不带任何商量的余地。“为什么?”仰起脸来,清秀的脸上满是泪痕。
  • 天下城:逃婚郡主

    天下城:逃婚郡主

    在众人眼中,他是绝世外貌与邪恶灵魂完美结合的妖孽;有人用刀杀人,有人用笔杀人,他却用微笑焚心;爱上他的人痛不欲生,恨他入骨的人却甘心为他舍弃生命;他终年徘徊在地狱边缘,却没人能将他再次打入地狱,因为他将与你同赴;他是天下唯一胆敢公然藐视皇权的人,他不是武林霸主却无一人敢在他面前称霸;他令无数女子倾心,然而用尽一切手段却不能同挚爱的女人相守;他宠她、溺她、疼她、霸她、虐她、囚禁她,然而最终那个无数次救他助他唯一信任的朋友却用最残酷的手段报复他——他挚爱的她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并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侦查文书是侦查活动的产物,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侦查活动的真实记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柏拉图的时空隧道

    柏拉图的时空隧道

    本书由刘景南所著,讲述了一个奇异的故事,就像一次梦幻的旅途。刘景南用犀利而冷峻的文笔,在本书中叙述了这一个时空之外的故事,里面充满哲理,点点滴滴都浸含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并将其融入这个恢弘的时光隧道之中。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