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09

第9章 《莊子》“懸解”諸家注平議(1)

李瑄

“懸解”是《莊子》針對生死問題而提出的重要範疇。“内七篇”之《養生主》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大宗師》云:“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懸解也。”兩處“來去”、“得失”都是指“生死”而言,“懸解”針對著世人悦生惡死的普遍現象。能否去除對生的依戀,對死的恐懼,是人能否擺脱塵世的困縛,最終實現與道為一的關鍵。

“懸解”受到了歷代注莊家們的重視。據嚴靈峰先生《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續編收錄歷代注本來看,大部分都對其加以訓釋。由於這些注家的思想背景不同,在這個問題上各家説法不一。本文就此擇其要者,作一評述。

以“適性”來闡釋“懸解”。這種觀點始自郭象。在目前傳世的《莊子》衆多注本中,保存完整的最早注本是郭象《莊子注》,它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

郭象注“懸解”云:

以有繋者為懸,則無繋者懸解也,懸解而性命之情得矣。此養生之要也。郭慶藩《莊子集釋》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以下郭象《莊子注》均用此本。

只簡單地説“無繋者懸解”,並説懸解而可得“性命之情”。

郭象對人生的理解,和莊子是有差異的,他的注莊,是通過莊子來闡發自己的人生哲學。所以後人説“郭象注莊子,乃莊子注郭象耳。”馮夢禎《南華真經注序》,歸有光、文震孟《南華經評注》,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19册,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影印本。

來看他關於生死的論述:“(來)時自生也;(去)理當死也。”(《養生主》注)“夫死生之變,猶春秋冬夏四時行耳。故死生之狀雖異,其於各安所遇,一也。”(《齊物論》注)“自生”言生命無所依託而來;“各安所遇”要人們順應各自的環境,這又來自他關於“性分”的看法。他謂“吾生也有涯”即“所稟之分各有極也”,又説“養生非求過分”“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這就是説,一個人的死生,是由其“分”所決定的,人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本分,只能順應它,任其自然,此即“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也,全其自然而已”(上均見《養生主》注),“生時樂生,則死時樂死矣,死生雖異,其於各得所願一也,則何繋哉!”(《齊物論》注)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得“性命之情”。

但郭象的“性命之情”並不僅就生死而言,“無繋”也並不僅僅指不束縛於死生所帶來的哀樂。他的“性分”包括了主觀的性情與客觀的環境,他的“適性”即把客觀環境看作必然的,合理的,在其允許的範圍内最大程度地釋放性情。因為現實的必然性、合理性,所以無須哀樂;因為性情“已經”得到的舒展,所以可以滿足。他的“性命之情”是無不可的,實際上已經取消了價值判斷:“夫利於彼者或害於此,而天下之彼我無窮,則是非之竟無常。故唯莫之辯而任其自是,然後蕩然俱得。”(同上)“萬物萬形,各止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天地》注)他的“無繋——懸解”是通過價值判斷的取消,安於性分,各適其是,也就沒有煩惱。他的“無繋”已經超出了生死問題,擴而至一切束縛,但仍以生死為其中最要緊。

後世的注莊者,所依據的都是郭象注本的《莊子》,在義理上也多少受其影響。除成玄英以外,與郭注義理相通的注本,明顯集中於明代萬曆時期。這可以從李贄、焦竑、沈一貫等人注莊中對“懸解”及生死問題的闡説表現出來。

李贄的《莊子解》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第11册。偏於選擇《莊子》切合己心之處給予闡發,因此,他沒有對“懸解”作出直接的解釋,然而,在許多地方,他還是談到了這個問題。

他似乎比其他解莊者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種種困縛煩惱,他説:“天地間一大是非耳。”(《莊子解·齊物論》)這裏所説的是非,是包括儒家倫常在内的:“仁義禮樂皆外也”,“大道搖盪恣睢,轉徙無窮,而以仁義是非割裂封域之,是自黥鼻也”(《莊子解·大宗師》),“藏人要人者,不可也;經式義度者,不可也”(《莊子解·應帝王》)。明白了這一點,再來看他關於“知其不得已而託之以養中,則忘生而亦忘死矣。”(《莊子解·人間世》)的議論,就不至發生誤解。這裏所謂“中”與他解《養生主》“督者,人心未發之中,而吾所以生之主也”的含義是一致的,但顯然不是《中庸》與宋儒所説的“天下之大本”。聯繫他的“童心説”來看,這個“中”應當是指人類初生之時未受蒙蔽、未被污染的童心、真心、本心。

從這裏推導下去,可以見到李贄與郭象的相似之處,二者都同樣要舒展本然之我。然而在李贄,既然順應本心即可懸解,因此“道理不存,聞見不立”,無需外在的天理人倫來對人進行約束,只要順應人的真實本心,就可獲得自治。他説:

夫鳥鼠至無知也,猶能高飛深穴以避患害,況於人乎?正而後行,無不以吾之所行者為正也,確乎能其事,無不斷斷乎事吾之所能也而已矣者,言人各自治不遺餘力也。夫人能内自治矣,尚何待聖人之治,豈非欲以治外乎?若又出經以式之,出義以度之,是舍其所能,强其所不能,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難之難者也。豈非欺己欺人之甚歟?(《莊子解·應帝王》)

人生既不需要聖賢明王之治,也不需要道德經典之規範,這些都是從外强加給人的,並非人本身所有,因此不是人所需要的,亦不是人所樂於承受的,對於人來講,只是“强其所不能”。人應當能夠“自治”,“自治”亦即“自適”。“士貴為己,務自適。如不自適而適人之適,雖伯夷、叔齊同為淫僻;不知為己,惟務為人,雖堯舜同為塵垢秕糠。”《答周二魯》,《焚書》增補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58頁。

就“自適”來看,李贄與郭象是相同的,《莊子解》也的確受到了郭注的影響,然而二者在具體内容上又是有差異的。郭象之“適性”説以調和名教與自然的矛盾為務,因此他把倫常教條也看作性分之内的必然去順應,不去過問和干預人間的是非。李贄卻是針對現實中名教的虛偽而不平,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價值判斷。在解放人的自然本性、情感、欲望上,二者是相同的,但李贄强調“絶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説》),《焚書》卷三,第96頁。卻表明了他仍然無法丟棄對人之本性的追問,他不像郭象那樣有一個存在即合理的答案,他仍然在尋找一個價值依歸,厭世而又不能超世,因此,他遠比郭象為痛苦。

與李贄同時的焦竑,也深受郭象注莊的影響,其《莊子翼》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第10、11册。所引諸家中,猶以郭注為重,每段之下,必列為首位而全引之,可見對其重視程度遠在諸家之上。其釋“懸解”首引郭注,又引呂惠卿、林希逸注,但呂、林二家都是扣緊生死立論,焦弘卻又説:“彼知見者亦人之樊也,非至人則惡能懸解之?”(《莊子翼·養生主·筆乘》)以擺脱知見對人的束縛為懸解,可見其理解仍本著郭注“以有繋者為懸,則無繋者懸解也”,而其以“自知、自見”為知見之反對,則顯然是來自郭象。焦竑《莊子翼·養生主·筆乘》云:“夫天之生人,自有知見,而人不得以偶之,此天之使也。苟不知知之自知,見之自見,又為知見以益之,則有與而屬之人矣。”郭象云:“世不知知之自知,因欲為知以知之;不見見之自見,因欲為見以見之。”(《人間世》注)“自知、自見”是郭象“自生”理論的延伸,其實質不外“各安其分、各適其性”。

沈一貫的注解則根本是郭注的發揮。“玄通合變,不厭其生,不悲其死,安時而處順,哀樂無所措其間矣,古者謂之帝之懸解。蓋有繋為懸,無繋為解,有生有死為懸,無生無死為解,懸解而性命之情得矣。”(《莊子通嚴靈峰輯《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第9册。·養生主》)“有繋為懸,虛繋為解”“懸解而性命之情得矣”都是郭象的原話,“有生有死為懸,無生無死為解”是根據《莊子》原文而作的闡發,把“有繋、無繋”又拉回到生死問題上來。而“無生無死”實指“安於生死之分”:“夫老子之生,適爾來生,時自生也;老子之死,適爾去死,理當死也。”(同上),“彼其執滯凡情,妄見生死,而不自知其哀慟之過,是乃逃遁天然之性,違背固有之情,忘其所受之分,而馳騖於憂樂之境。雖楚戮未加,而性情已困,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也”(同上),而這些説法,不過是把郭象的話略加變化而已。“時自生也。”“理當死也。”均為郭注原話。自生、自適,是郭象解決生死問題的理論,見前文。“馳騖於憂樂之境。雖楚戮未加,而性情已困”是郭象的原話,“天然之性”“所受之分”來自郭象關於性分的看法:“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養生主》注)

李贄、焦竑、沈一貫是大致同時的人,他們在“懸解”注釋上受郭象影響,反映出明代萬曆中後期士人對生死的看法與郭象大有呼應之處,而他們擺脱現實束縛,“適性”生存的要求,與郭象的時代的士人,也是相似的羅宗强先生對這個問題有深入論述,見《袁宏道〈廣莊〉與郭象〈莊子注〉之關係》,日本大阪市立大學《中國學志》2002年“謙”之號。。

用佛家“空幻”觀念來看待世界、理解生死,從而解釋“懸解”。

以佛解莊的注家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進行著會通三教的努力,或者這和佛學在中國傳統思想界中一直面臨著異端的危險,而服膺佛學的士人則試圖將其匯入儒道思想有關。因此,這一類的注釋通常用佛家的一些基本觀念如“空”“幻”,而輔以儒家學説來理解和闡説莊子。

成玄英是全面援佛解莊的第一人。成玄英的思想成分頗雜,他是道家重玄學派的代表人物,其《莊子疏》郭慶藩《莊子集釋》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中,亦表現出對儒家聖賢與倫常的尊重與維護。在“懸解”問題上,他主要是根據佛教義理來對其進行闡釋的。

《養生主》“懸解”疏云:

為生死所繋者為懸,則無死無生者懸解也。夫死生不能繋,憂樂不能入者,而遠古聖人謂是天然之解脱也。

“無生無死”,在成玄英的注莊中,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首先,它意謂著順應自然之生死,不因之而憂樂。“適爾生來,皆應時而降誕;蕭然死去,亦順理而返真耳。安於生時,則不厭於生;處於死順,則不惡於死。”(《養生主》疏)“氣聚而生,生為我時;氣散而死,死為我順。既冥變化,故不以悦惡存懷。”(《大宗師》疏)這一理解從《莊子》本文而來,與其願意相近。

但關於“無生無死”,成玄英還有另一種説法:他在《養生主》秦失弔喪下疏云:“此蓋莊生寓言耳,而老君為大道之祖,為天地萬物之宗,豈有生死哉!故託此言聖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也。”這裏説老子無生死,顯然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不以生死掛懷,而另有宗教的意謂了,而這一思想,應當是受佛教“不生不滅”觀念的影響。《養生主》疏云:

謂此死者未曾滅,謂此生者未曾生。既死既生,能入於無死無生,故體於法,無生滅也。法既不生不滅,而情亦何欣何惡耶!任之而無不適也。

夫道之為物,拯濟無方,雖復不滅不生,亦而生而滅,是以迎無窮之生,送無量之死也。

佛教的不生不滅,是因緣的不生不滅,它並不單就生死問題而言,它是佛教中觀學派用以看待人生境相總的原則,是《中論》“八不”的首條,《中論》云:“不生不滅已總破一切法。”這是因為世間一切法皆因緣生,“以大乘法説因緣相,所謂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一不異等,畢竟空無所有。”(《中論·因緣品》)《大智度論》卷二二云:“觀無常即是觀空因緣。如觀色念念無常。即知為空……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萬法處於因緣當中,生滅不住而無自性,是為空,空則既無生,亦無滅。

但佛教的不生不滅亦是“涅槃”,此又説及生死。《中論·觀法品》云:“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大智度論》卷二二亦云:“一切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無相即寂滅涅槃。”涅槃是超脱了一切束縛,從覺悟真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脱,它是寂滅,也是不生不滅。成玄英或者從此中得到啟發,賦予道教宗主老子類此的無生無死的性質。

同类推荐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嫡女无敌之神医魅王妃

    嫡女无敌之神医魅王妃

    不求富贵荣华,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踢下悬崖,白首不相离!精彩片段一:“我救了你的命,你要怎么报答我?”以其人之道,含恨而亡,还至其人之身,将自己受过的羞辱折磨一一百倍奉还,两年后强势归来,纵使众人惊怒,又有谁能奈她何!废材!傻子?弃妃?都不是,她的身份,毁容毁目,绝对让天下震惊!且看无敌嫡女惊天下,神医狂妃谁争锋!“姑娘的意思如何?不如,真正的目的,以身相许?”“既然如此,那你的人是我的,你身上的东西也是我的,相府废材嫡女北堂紫凝被两个姐姐陷害,拿来吧?”“身的东西?姑娘指的哪一部分?”邪魅王爷不离不弃,废材一朝重生,她的心,渐起波澜…“…”精彩片段二:却是要那一纸休书,出嫁当日,还她自由身!“爱妃,来,21世界顶级雇佣兵集团——JS的老大“水银”华丽穿越,咱们洞房。”“洞房?我不干!”“不用爱妃干,本王干就成了!”几度华丽出手,“神医金铃”的名号名扬天下,光芒万丈!干你妹…简介无能,但愿内容能博您一乐,逆天出现在准夫君的大婚喜堂之上,喜欢的亲们,看过来…
  • 巧手宴客菜

    巧手宴客菜

    《美食天下(第1辑):巧手宴客菜》中宴客菜既要吃到美味,又要吃到新意,那就需要几道拿手菜亮相餐桌,跟巧手学手艺,让您的厨艺快速升级,美味菜品好吃又有新意,朋友们会一抡而光;众宾客前大显身手,好手艺让人拍手叫绝,希望《美食天下(第1辑):巧手宴客菜》能给您和您的家人带去健康和幸福。
  • 我们不结婚,好吗

    我们不结婚,好吗

    有人说,很多爱情的发生,都源自不打不相识。怪怪美少女赵馨慧与处女座少年林翰聪之间的故事,恰好印证了这样的论点。高中时,林翰聪借住在馨慧家中,他那许多莫名的坚持(龟毛)与有个性的处事方式(难相处),在在令馨慧难以接受,她是讨厌他的!然后,有任何事情发生,他却是那个最值得信任与依赖的人,爱情,在他们之间萌芽、生根。只是,才刚接受了彼此,却又因为两人就读的大学位置,一所在台中,一所在高雄,因而必须面临远距离恋爱的考验,浓烈的思念、不能见面的酸涩、新追求者的威胁……当赵馨慧第一次走进林翰聪的房间,看见他的桌上,放着一本白色的日记,封面上只写了一行字:“我们不结婚,好吗”,写满了他心底。
  •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在和平年代,经济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男人面前,女人的财富,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有尊严,但是,没有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人丧失尊严。 女人如果不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往往很难保障自己身为女人的尊严。女人不能挣钱,现实生活中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连起码的生活自主能力都没有,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女性朋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美丽一些呢?现在开始,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地向前冲吧!
  • 紫芒魂帝

    紫芒魂帝

    他大哥是特亚大陆顶顶有名的天才第一人,鼬之狩,他父亲是狩之一族的一族之长,兀烈狩,他母亲则是被三头冥犬看守的神秘之人,那么他是谁呢?他是被整个特亚大陆之上所有势力捕杀的对象,他是上千年来,拥有灵兽级别以上的召唤兽之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一缕幽魂错转异世,演绎一段乱世佳人的悲欢离合,婉言低诉这红尘有爱,奈何苍天无情,想爱的人阴阳相隔,恨之入骨的仇人却又苦苦纠缠。前世今生,舞一曲红颜缭乱,上善若水,祈愿无殇!前世的她被老公的外遇刺激而死,今生的她被皇帝老爹遗弃在外,命运对她,总是无情而冷酷。三个性格迥异,位高权重的男人,几段可歌可泣假假真真的情感纠葛,是他,是他……还是他,最终能夺得美人归?
  • 怀疑三部曲

    怀疑三部曲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你是我的宝贝

    你是我的宝贝

    奶奶的努力没有白费,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贝贝长成了一个心地淳朴,有轻度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贝贝与奶奶生活在一起。贝贝两岁时,乖顺善良,母亲难以承受这种生活的打击离家出走,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慈爱宽容的奶奶以顽强的毅力训练贝贝,书中贝贝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力图使贝贝成为一个自爱自立有尊严的人